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節(jié)致病性細菌對食品的污染1、痢疾桿菌2、致病性大腸桿菌3、沙門氏菌4、霍亂弧菌5、炭疽桿菌一、痢疾桿菌對食品的污染又稱致賀氏菌,細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屬于腸桿菌科,革蘭氏陰性桿菌,無芽孢、無莢膜和無鞭毛
1、病原學特點1、病原學特點
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弱,對酸、新潔爾滅、石炭酸和含氯消毒劑等敏感,56~60℃10min、100℃1min、陽光照射30min即被殺死。
在潮濕土壤中生存34d,在37℃水中存活20d,在糞便中15~20℃可生存11d,在蔬菜和水果上可生存10d;但對氯化鈉有一定的耐受性,也隨溫度的升高而存活時間縮短。1、病原學特點痢疾桿菌的致病力較強,感染10~100個菌即可發(fā)病。其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襲力和毒素。病菌粘附于腸粘膜的上皮細胞內,繼而生長繁殖并引起炎癥,在內毒素的作用下使腸壁組織壞死,腸功能紊亂,以至出現(xiàn)毒血癥。有些痢疾桿菌能產(chǎn)生腸毒素,導致腸炎。內毒素:是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外膜層中的結構組分,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外毒素:由革蘭氏陽性和部分革蘭氏陰性菌產(chǎn)生并釋放到菌體外的毒性蛋白質。據(jù)作用對象分為神經(jīng)毒素、細胞毒素、腸毒素三種。
腸毒素:作用于腸上皮細胞、引起功能紊亂的毒素。
補充內容
毒血癥(toxaemia)是指細菌毒素從局部感染病灶進入血液循環(huán),產(chǎn)生全身性持續(xù)高熱,伴有大量出汗,脈搏細弱或休克。補充內容
病人和健康帶菌者為傳染源。
病菌隨糞便排出,污染環(huán)境,而使食品、飲水受到污染,通過接觸手、食物、飲水以及蚊蠅等方式經(jīng)口感染。2、感染途徑
細菌性痢疾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痛,腹瀉,粘液膿血便,高熱40℃,治療不徹底可轉為慢性或健康帶菌者。
慢性;輕重不等,粘液便或膿血便,久病者可貧血,營養(yǎng)不良和神經(jīng)衰弱。3、臨床癥狀
A.控制傳染源:
禁止慢性或帶菌者從事餐飲業(yè)。B.切斷傳染途徑:
加強食品生產(chǎn)企業(yè)的衛(wèi)生監(jiān)督管理工作,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加強糞便消毒管理,注意防蠅滅蟲工作,不食腐敗變質和不清潔的食物。
4、預防措施二、致病性大腸桿菌對食品的污染致病性大腸桿菌根據(jù)致病機制不同分六類:產(chǎn)腸毒素性大腸桿菌(ETEC)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腸道聚集粘附性大腸桿菌(EAEC)產(chǎn)志賀樣毒素大腸桿菌(SLTEC)
致病性大腸桿菌(O157)大腸桿菌的抗原結構較為復雜,包括菌體抗原O抗原、鞭毛H抗原及被摸K抗原。
致病性大腸桿菌(O157)是EHEC(出血性大腸桿菌)中最主要的一種血清型,主要引起人的一種新的食源性疾病。大腸桿菌O157,通過牛肉、牛奶、生菜、飲水及其它食物傳播。1、病原學特點屬于腸桿菌科,革蘭氏染色陰性,無芽胞,有鞭毛。具有較強的耐酸性,pH2.5-3.0,37℃可耐受5小時;耐低溫;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數(shù)周至數(shù)月;不耐熱,75℃1分鐘即被滅活;對氯敏感,高于0.4mg/L的氯濃度可殺死。
1、病原學特點該菌對人的致病性強,每次攝入1千~1萬個菌,就會發(fā)病,而其他大腸桿菌攝入100萬個菌以上,才會出現(xiàn)癥狀。致病因子是菌毛和毒素。該菌進入腸道后,附于腸壁繁殖,產(chǎn)生大量的志賀氏樣毒素,導致發(fā)病。2、感染途徑帶菌動物(牛、羊、豬、雞等)和病人及隱性帶菌者是污染源。該菌隨糞便排出而污染水源和土壤,進而直接或間接污染食物。主要通過攝入污染該菌的動物性食品導致發(fā)病,或者嚴重污染飲水和其它食品污染也可導致發(fā)病。接觸感染者也會感染。幼兒、小孩、年老體弱者易感。3、臨床癥狀該病潛伏期一般為5~9d?;颊叱始毙园l(fā)病,突發(fā)性腹痛,水樣糞便,嚴重時轉為血性糞便,嘔吐,低燒或不發(fā)熱。重者出現(xiàn)溶血性貧血、血尿、少尿,甚至無尿,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癥狀。危重病人呈嗜睡或昏迷等腦炎的癥狀,如幼兒甚至發(fā)生休克、死亡。嚴格食品檢疫制度。肉類、蛋類、奶類煮熟。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生吃水果蔬菜要洗凈。糞便無害化處理,防止蚊蠅。4、預防措施三、沙門氏菌對食品的污染
沙門氏菌(Salmonella)可引起人類傷寒、副傷寒,胃腸炎和食物中毒,并引起動物的沙門氏菌病。屬于腸桿菌科,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多數(shù)有菌毛。該菌有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如Vi)抗原進行分群和分型,目前有2000多個血清型。
1、病原學特點
本菌對光、熱、干燥和化學消毒劑抵抗力較弱,加熱56~60℃30min、100℃立即死亡,5%的石炭酸2~5min即死亡。在污染的水和土壤中可存活數(shù)日至數(shù)月。在牛奶、肉類中能長期生存,且可繁殖。其耐寒力強,在冰凍環(huán)境中可存活數(shù)月。
1、病原學特點
沙門氏菌有較強的內毒素,并有一定的侵襲力,個別能產(chǎn)生腸毒素,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襲力和毒素。沙門氏菌必須經(jīng)口足量才能發(fā)病,半數(shù)感染在106-9個,爆發(fā)流行時低于103個.
1、病原學特點
傳染源是傷寒和副傷寒病人和健康帶菌者。病菌隨糞便排出,通過接觸手、食物、以及蚊蠅等方式經(jīng)口感染。該菌在人和動物間廣泛傳播。許多動物是沙門氏菌的宿主或潛在宿主。這些帶菌動物是動物性食品中沙門氏菌的主要來源。人常因誤食病畜或帶菌動物的肉類、蛋和乳等而造成食物中毒。
2、感染途徑
A.傷寒型B.敗血型C.胃腸炎型
3、臨床癥狀
A.傷寒型:
傷寒和副傷寒沙門氏菌引起。高熱,皮疹,相對脈緩,肝脾腫大,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毒。一般排菌3周至3月,有的達1年以上。
3、臨床癥狀
B.敗血型:常由豬霍亂、腸炎和鼠傷寒沙門氏菌引起。患者潛伏期約1~2周,一般發(fā)病急,畏寒、發(fā)熱,為不規(guī)則熱型或間歇熱型,持續(xù)1~3周。一般胃腸炎癥狀不顯著。
3、臨床癥狀
C.胃腸炎型:最常見的是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和感染性腹瀉,是由于沙門氏菌在食品中大量繁殖,侵入腸道后繼續(xù)繁殖并釋放出大量腸毒素,引起劇烈的胃腸炎?;颊邼摲跀?shù)小時至3d,體溫一般38~39℃,有的可達40℃以上,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樣便、少數(shù)有粘液膿血樣便。病后很少有慢性帶菌者。
3、臨床癥狀
A.加強傳染源管理:①急性期病人應隔離,恢復期病人或慢性帶菌者應暫時調離飲食或幼托工作。②飼養(yǎng)的家禽、家畜應注意避免沙門氏菌感染。③妥善處理病人和動物的排泄物,保護水源。④不進食病畜禽的肉及內臟等。
4、預防措施
B.切斷傳播途徑:
①注意飲食、飲水衛(wèi)生。
②注意食品的加工管理。
4、預防措施
霍亂弧菌是霍亂的病原菌,引起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甲級傳染病,發(fā)病急、傳染性強、病死率高。四、霍亂弧菌對食品的污染
革蘭氏陰性弧菌,無芽孢、無莢膜,單鞭毛,運動性強。一般需要大量1010個才能引起感染,胃酸減少時103-5可引起感染。
產(chǎn)生的外毒素(腸毒素)和內毒素為致病的主要原因。
1、病原學特點
該菌耐低溫、耐堿不耐酸,在正常胃酸中僅能存活4min,對熱及干燥、直射陽光敏感,55℃濕熱15min、100℃1~2min可殺死。在河水中能存活2周以上,在鮮肉、貝類食物、水果、蔬菜上能存活1~2周,用0.5%漂白粉澄清液或0.1%高錳酸鉀處理蔬菜、水果30min,可達到消毒的目的。
1、病原學特點
手、水、污染的食物食具、蠅、蟑螂病人或健康帶菌者飲用水、食物和環(huán)境傳染源病菌隨糞便及嘔吐物排泄經(jīng)口感染
2、感染途徑
2、感染途徑
霍亂弧菌經(jīng)口感染人體,能吸附于腸粘膜表面,并大量繁殖,其內毒素損害腸粘膜,外毒素引起腸液分泌過度增加,發(fā)生腹瀉,大量丟失腸液,產(chǎn)生嚴重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潛伏期為數(shù)小時至7d,發(fā)病急。先有頻繁的腹瀉,腹瀉液呈米湯樣,并具有劇烈的嘔吐,呈噴射狀,嘔吐物也呈米泔水樣。繼而脫水,血壓下降,脈搏加快等等,嚴重者可致休克或死亡。
3、臨床癥狀
A、建立疫情報告網(wǎng)。B、防止病從口入。C、加強衛(wèi)生宣傳教育。D、加強霍亂疫情和水源及食品的監(jiān)測工作。
4、預防措施
五、炭疽桿菌對食品的污染炭疽桿菌(Bacillusanchracis)為引起動物和人類炭疽的病原菌。炭疽主要發(fā)生于草食動物(如牛、羊、馬等),其次是豬,也可傳染于人,是一種烈性傳染病。1、病原學特點炭疽桿菌屬于芽孢桿菌屬,為革蘭氏陽性。在人體和動物體內形成莢膜,其繁殖體抵抗力與一般細菌相同,但在體外有氧條件下形成的芽孢抵抗力特強。1、病原學特點芽孢在外界土壤及草原上可存活數(shù)10年,在皮毛制品中可存活90年,在5%的石炭酸中至少5d、20%漂白粉至少2d才能殺死。用1/2500碘液10min即可殺死,過氧乙酸亦有較強的殺菌作用,120℃高壓蒸汽消毒10min,干熱140℃3h均可殺死芽孢。傳染源主要是感染該菌的草食動物如牛、馬、羊等,其次是豬和狗。
皮膚損傷空氣食物
皮膚炭疽
肺炭疽
腸型炭疽
病畜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炭疽芽孢塵埃病肉、污染食物和水2、感染途徑
致病原因是炭疽桿菌產(chǎn)生的毒素,病死率較高。潛伏期為1-4天。皮膚炭疽的皮膚浮腫,出現(xiàn)膿皰肺炭疽出現(xiàn)肺炎癥狀腸炭疽引起嘔吐,腹瀉一旦造成敗血癥,預后不良敗血癥是指病原菌及其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引起高熱、寒戰(zhàn)、心動過速、呼吸急促、皮疹、神志改變等一系列臨床癥狀3、臨床癥狀鑒定:病畜主要病變?yōu)轭M下淋巴結,咽喉淋巴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年中國手持云臺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調查及投資趨勢前景分析報告
- 高校超市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2025高中語文第七單元情系鄉(xiāng)土第11課玄黑結婚課后課時作業(yè)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小說欣賞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第三單元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第15課蘇幕遮學案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 2025年SPC項目風險可行性方案
- 2025年中國銀杏葉制劑未來發(fā)展趨勢分析及投資規(guī)劃建議研究報告
- 移動通信綜合實訓設備大型設備論證報告-浙江師范大學室
- 2025年中國硫酸軟骨素原料藥行業(yè)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2025年醫(yī)用儀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復塑水閘門密封件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山西陽城陽泰集團西馮街煤業(yè)有限公司煤炭資源開發(fā)利用方案和礦山環(huán)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課件
- 初中語文期末考試試卷分析
- 聽胎心音操作評分標準
- HWSD數(shù)據(jù)庫土壤中文名稱
- 地產(chǎn)集團地產(chǎn)體系員工職業(yè)序列及職業(yè)等級管理規(guī)定
- 安徽華星化工有限公司殺蟲單廢鹽資源化處理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 平安健康文明主題班會
- 消防工程管理辦法附流程圖
- 雨水管道中粗砂回填
- 金庸群俠傳x最完整攻略(實用排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