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五校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2025屆高考歷史三模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以下兩幅圖片用于研究性學習,與之最契合的主題是A.清代建筑風格的全盤西化 B.八國聯軍的侵華罪行C.西歐歷史上的“中國熱” 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2.1985年石家莊市第一塑料廠廠長張興讓首先提出并實行的“滿負荷工作法”,對企業(yè)各項工作提出比較科學的目標,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實施,層層落實,形成保證體系,并與個人報酬掛鉤。這一工作法A.有利于增強企業(yè)活力B.建立了現代企業(yè)制度C.發(fā)展了市場經濟體制D.實現了管理體制轉變3.胡錦濤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會上說:“雖然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但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边@里“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敝饕窤.制定了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B.推翻了滿族貴族的專制獨裁統(tǒng)治C.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D.頒布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4.在古代雅典,陪審員不知道當日受審案件,進入審判席后,不得互相交談。審判遵循“有法可依者,當依法投票,法律所未詳者,當本法意,盡我誠心,作合乎正義的投票”,案件的裁決取決于大多數人的意志。這說明古代雅典A.尊重公民的自由平等權利 B.強調培養(yǎng)公民的獨立人格C.蘊含平等公正的法治意識 D.公民參與政治的積極性高5.中世紀的意大利藝術喜歡用黃金裝飾畫面,其目的是為繪制的神圣人物創(chuàng)作一種神圣的氛圍。14世紀,畫家們開始改用建筑或者自然風景圖案的襯底,這樣就創(chuàng)作出更多令人信服的空間,人物看上去似乎真實地生活在這樣的空間里。這一改變A.受到了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 B.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追求C.推動了思想解放潮流的進展 D.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6.“中國有中國制度,今滿洲造為妖魔條例,是我中國之人無能脫其網羅……皇天震怒,命我天王肅將天威,創(chuàng)建義旗……特詔四方英俊,速拜上帝……興復久淪之境土,頂起上帝之綱常……予興義兵,上為上帝報瞞天之仇,下為中國解下懸之苦。”以上材料意在A.借鑒西方制度實現民主共和 B.學習西方技術發(fā)展資本主義C.借用西方宗教宣傳反清思想 D.滿足農民愿望實現土地均分7.“孝宗(1162年—1189年在位)即位,詔求直言。先生上封書事:帝王之學,必先格物致知,以極夫事物之變,使義理所存,纖悉畢照,則自然意誠心正,而可以應天下之務。”此段文字中所提到的“先生”是指A.王安石 B.程顥 C.程頤 D.朱熹8.“(唐)初,三省長官議事于門下省之政事堂”;高宗時“徙政事堂于中書省”;玄宗開元十一年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下設吏、兵、戶、刑禮等五房分理有關政務。根據上述材料,唐代前期的“政事堂”A.始終都是三省議事機關 B.促使三省體制走向完備C.成為尚書省的替代機構 D.發(fā)展成為中央決策機構9.下圖《松江第一張土地證》,上有“蘇南區(qū)松江縣土地房屋所有證,一九五一年五月”字樣,作為一手史料可以印證A.土地改革運動的展開B.農業(yè)合作化運動推進C.人民公社化運動發(fā)展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0.漢水流域襄陽境內周臺遺址和郭家廟墓地的周代文化遺存表現出明顯的姬周文化風格,出土器物的組合、形制、紋飾與中原姬周文化遺存基本相同,且一脈相承。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有利于凝聚親族B.頻繁戰(zhàn)爭促進了文化交流C.分封制推動了族群融合D.禮樂制度維系了等級秩序11.民國時期,無錫一男聘結一女,已擇日迎娶。女方寄信告之男方,說這門婚事是家兄一人之意,本人死不順從。男方知曉真相,退還庚帖。這件事被喻為“女權發(fā)達之噶矢婚嫁文明之濫觴”。對此理解比較全面的是A.社會觀念,碰撞轉型 B.民主自由,深入人心C.婦女解放,潮流涌動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12.19世紀后期,中國有人評價明治維新時指出:“崇尚西學,效用西法有益之舉,毅然而改者極多,故能強本弱末,雄視東海……惜平變朔望、易服冠諸端,未免不思之甚也?!睋伺袛?,他會A.反對學習西方 B.認同中體西用 C.宣揚民主科學 D.主張變法維新13.下表為不同資料對1912年全國人口統(tǒng)計的歷史記述。據此可推知A.清末人口分布狀況和人口發(fā)展趨勢 B.文獻記載具有較大隨意性不足為信C.1930年初人口統(tǒng)計更接近歷史真相 D.人口統(tǒng)計結果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14.日軍某部《戰(zhàn)斗詳報》載:12月13日(1937年),“根據旅團部命令,俘虜全部殺掉,其方法可以十幾名為一組槍殺?!迸c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盧溝橋事變 B.八一三事變 C.南京大屠殺 D.九一八事變15.《大國崛起》中這樣描述一個國家:“位于歐洲大陸的最西端……;兩百多年前……橫掃歐洲;在19世紀,它擁有的海外殖民地僅次于英國;這里……曾經進行過各種社會理想的實踐?!边@個國家是A.德國 B.英國 C.俄國 D.法國16.1992年,非洲、拉丁美洲、伊斯蘭國家、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在全球經濟總值中的份額約為26.9%,較1980年增加6.8個百分點,較1970年增加10.3個百分點,較1950年增加13.4個百分點。材料說明A.第三世界開始崛起 B.世界多極化趨勢增強C.歐美國家日益哀落 D.新的國際秩序形成17.二戰(zhàn)后西歐國家逐步組建起一個經濟聯合體,希望通過它來避免戰(zhàn)爭重新爆發(fā)?!八睉撌茿.世界銀行 B.歐洲共同體 C.馬歇爾計劃 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8.拿破侖統(tǒng)治對歐洲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是()A.強化了君主集權的意識 B.擴大了工業(yè)革命成果C.削弱了英國在大陸勢力 D.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秩序19.著名學者任鴻雋在1915年創(chuàng)刊的《科學》發(fā)刊詞中指出:“世界強國,其民權國力之發(fā)展,必與其學術思想之進步為平行線,而學術荒蕪之國無幸焉。”據此可知,任鴻雋認為A.新文化運動方向已轉移 B.科學對民主有奠基作用C.科學革命成為當務之急 D.民主須與科學相互結合20.“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此東周時期言論屬于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21.下列漫畫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是A.小國寡民,集體執(zhí)政B.直接民主,陶片放逐C.人民主權,抽簽選舉D.公推直選,輪番而治22.有學者指出,人們開始把牛頓的方法十分不恰當地應用于整個自然科學中去,甚至應用到神學和倫理學中,虔誠而保守的牛頓成為法國大革命的先驅。該學者意在強調A.錯誤觀念意外引發(fā)法國大革命B.改造后的新宗教具有進步作用C.牛頓力學體系使信仰更加虔誠D.近代科學推動啟蒙運動的發(fā)展23.1921年香港進行人口普查時,有一則謠言廣為流傳。其內容是:政府欲修建跨海大橋,每個橋墩底下將埋葬一些孩子以收加固之效。許多母親相信,人口統(tǒng)計的目的是為了選擇合適的殉難者。因此,該次人口普查中隱匿了大量兒童未加統(tǒng)計。該現象反映出A.英國殖民當局對香港的血腥統(tǒng)治B.香港地區(qū)的近代化水平有待提高C.香港華人對英國殖民者充滿猜疑D.中英兩國文化出現了激烈的碰撞24.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30年代的農村革命,與20年代的農民運動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在根據地“打土豪分田地”,進行群眾運動”;后者則是成立農民協(xié)會……并配合北伐。這一變化折射出A.共產黨在革命中的地位改變 B.中國革命性質逐漸轉變C.農民問題是革命的中心問題 D.中國革命形勢不斷高漲25.20世紀30年代前后,美蘇兩國分別進行了經濟政策的重大調整。二者的相似之處是A.面臨內憂外患困難形勢B.推動本國實現了工業(yè)化C.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D.影響世界經濟發(fā)展模式26.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封建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適應D.階級矛盾、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27.古雅典政治家尼西阿斯性格溫和,穩(wěn)健而有責任感,頗受貴族派擁戴,在民眾面前謙卑順從、仗義疏財,有人因此評價“他由于被認為敬畏人民而得以控制人民”。這表明當時的雅典A.道德水準決定政治家的地位 B.直接民主制弊端暴露無遺C.貴族與平民的分歧得以彌合 D.精英階層受民主政治制約28.南宋士大夫葉適說“自漢至唐,猶有授田之制,……蓋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貿易,而官反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踩嗽V論田業(yè),只憑契照為之定奪?!痹撗哉摲从沉薃.從漢代到唐代一直實行均田制B.政府在土地配置中的職能已經轉化C.宋代土地租佃關系進一步發(fā)展D.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來自于土地買賣29.據聯合國統(tǒng)計,日前全世界有4.4萬多家跨國公司的母公司和28萬個在國外的子公司和附屬企業(yè),其產品已占世界總產值的40%;它們形成了“以世界為工廠,以各國為車間,以全球為銷售帶的企業(yè)運作模式”。這反映了A.西方國家主導全球化 B.世界開始融為一個整體C.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 D.企業(yè)國際化是時代潮流30.占卜與風水在中國起源很早,但在民間廣為流行則始于宋朝,主要原因是A.商業(yè)發(fā)達,社會流動加劇B.社會動亂,瘟疫戰(zhàn)爭不斷C.理學興起,儒家思想流行D.帝王提倡,佛道宗教盛行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王清任,字勛臣,受祖上行醫(yī)影響,到北京設立醫(yī)館“知一堂”,他醫(yī)病不為前人所困,用藥獨到,治愈不少疑難病癥。在臨床實踐中,受西醫(yī)影響,發(fā)現古人關于臟腑的論述有誤,他不甘人云亦云,決心更正。他深入瘟疫之地的荒野亂墳中對破腹露臟的尸體進行仔細的觀察,又常臨刑場研究剮刑罪犯,歷經42年之久,將觀察結果和研究心得,繪成二十五幅臟腑全圖并配以文字說明,撰成《醫(yī)林改錯》一書(上部)。書中對許多內臟器官的描繪和說明與現代解剖學相對照,基本上是正確的。《醫(yī)林改錯》于1830年出版后多次再版并被翻譯介紹到西方國家,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梁啟超評論"王勛臣.誠中國醫(yī)界極大膽革命論者,其人之學術,亦饒有科學的精神"。——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王清任醫(yī)學成就取得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王清任醫(yī)學成就的歷史價值。32.材料19世紀末,戰(zhàn)爭的陰霾正籠罩著歐洲。此時形成了德奧意與俄法兩大對抗性的軍事集團,各成員國不僅紛紛建立大型軍工企業(yè),而且大力研發(fā)和大批量生產陸戰(zhàn)或海戰(zhàn)的新型武器,國際局勢驟然緊張。與此同時,各國民間和平運動組織呼吁世世界和平主義者團結起來,敦促本國政府削減軍備,防止戰(zhàn)爭爆發(fā),基于國內外壓力,俄國倡議并組織了部分歐,亞及北美獨立國家,分別于1899年和1907年在荷蘭海牙召開了兩次國際和平會議史稱“海牙和平會議”。與會代表主要圍繞“禁止使用進入身體的變形槍彈”、“國家無論大小,強弱、東方,西方,其國際地位一律平等”、“國家根本利益不可仲載”等議題進行了激烈討論,最終達成了包括“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盡量避免訴諸武力”、“平民、戰(zhàn)俘、傷病員享有人道主義”等內容在內的《海牙公約》?!幾愿叻f《兩次海牙和平會議及其歷史遺產》(1)根據材料,概括海牙和平會議召開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海牙和平會議的歷史影響。33.材料歷史上,印巴同為英屬印度,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印度人民反帝反殖斗爭日益高漲,英國首相艾德禮不得不于1947年2月20日宣布,至遲將于1948年6月把政權交給印度人。為了達到在撤走后仍能控制印度的目的,英國極力在由其一手造成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大教派政黨對立的基礎上,繼續(xù)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極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黨派之間制造矛盾,擴大分裂。1947年3月24日,蒙巴頓接替魏菲爾出任印度總督,6月3日發(fā)表了英國政府稱之為“印度獨立法”的新宣言,即“蒙巴頓方案”——摘編自《難滅的硝煙世界戰(zhàn)爭史話》(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蒙巴頓方案”出現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蒙巴頓方案”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從材料中的建筑樣式可以看出,這些建筑是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因此能夠反映出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故D正確。2、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滿負荷工作法”中的承諾與激勵機制有利于提高工人生產積極性,增強企業(yè)的經營活力,故A項正確。B項,題干信息未體現現代企業(yè)制度的形式,排除。C項,題干中的措施旨在提高國有企業(yè)經營活力,并未發(fā)展市場經濟體制,排除。D項,題干中反映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始,但并未完全實現管理體制轉變,排除。3、A【解析】

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和綱領是三民主義,三民主義體現反封建和政治上的近代化的性質,雖然不是完全的反殖民侵略,但也表明了民族獨立的要求。因此“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指辛亥革命制定了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故A項正確;這里的民主民族革命是指反帝反封建的綱領,并不是推翻滿族的專制統(tǒng)治、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以及頒布的憲法,B、C和D排除。故選A。4、A【解析】

據材料“陪審員不知道當日受審案件,進入審判席后,不得互相交談。審判遵循‘有法可依者,當依法投票,法律所未詳者,當本法意,盡我誠心,作合乎正義的投票’”可知,為保證審判公平、合理,陪審員不知道當日受審案件,進入審判席后,不得互相交談,而且審判遵循法律辦事,A符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陪審員的陪審程序與“培養(yǎng)公民的獨立人格”無關,B錯誤;據材料體現的是陪審員的陪審程序,不能得出“蘊含平等公正的法治意識”,C與題意不符;材料沒有涉及“公民參與政治的積極性高”,強調的是陪審員的陪審程序及審判遵循的依據,D與材料無關。5、C【解析】

這一改變反映了14世紀的畫家們不再以神為中心而是以人為中心,促進了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推動了思想解放,故選C項;14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尚未興起,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畫家創(chuàng)作內容的改變,并非資產階級的政治追求,排除B項;西方人文精神的濫觴是古希臘時期的人文主義,排除D項。6、C【解析】

根據“速拜上帝……興復久淪之境土,頂起上帝之綱?!辈⒔Y合所學可得知,這是太平天國運動中的拜上帝會,是借用西方宗教宣傳反清思想,故C正確。ABD項表述錯誤,排除。7、D【解析】

根據材料“孝宗(1162年—1189年在位)即位”可知,在南宋時期,材料“格物致知”體現了理學的求理途徑,因此材料中提到的“先生”是指南宋理學家朱熹,D項正確;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不符合題意,A項錯誤;程頤、程顥屬于北宋理學家,B、C項錯誤。8、D【解析】試題分析:該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史料閱讀能力。材料中列舉了三個時期政事堂的地位,從原來的附屬性機構,到后來成為能夠統(tǒng)領五房的決策機構,故D項表述正確;其它三項都與材料意思無關??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三省六部制9、A【解析】

根據題干時間1951和證件內容可知,此時土改運動展開,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選項A正確;農業(yè)合作化運動是1953年展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人民公社化運動時195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1978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D。10、C【解析】

根據材料漢水流域的文化遺址具有”明顯的姬周文化風格”,說明此時周朝的文化對于周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推動西周文化傳播的主要因素是分封制的推行,故C選項正確;材料中主旨是周朝文化對于周邊的影響,而宗法制度主要是解決貴族內部的矛盾,對于文化傳播到其它地區(qū)作用不明顯,因此A選項錯誤;戰(zhàn)爭往往帶有破壞性,它與文化的交流關系并不明顯,故B選項錯誤;禮樂制度主要是維系統(tǒng)治階級的等級秩序,而非將周朝的文化傳播到其它地區(qū),故D選項錯誤。11、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無錫女子對傳統(tǒng)包辦婚姻的不滿以書信告之男方,這反映了民國時期婦女的婚姻觀念發(fā)生了變化及女性對傳統(tǒng)的“父母之命”的婚姻已有反抗意識,并且維護自己婚姻自由權利;而男方知曉后便退婚,這些體現了民國時期新舊觀念的碰撞,A項正確,D項排除;題干信息僅涉及婦女婚姻觀念變化,不能說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排除B項;題干不能反映當時出現婦女解放潮流,排除C項。故選A。12、B【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他肯定了明治維新在學習西方軍事與工業(yè)技術、推進工商業(yè)發(fā)展方面的作用,而反對和否定其改變祖宗成法、效仿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結合所學可知,這符合“中體西用”思想,因此B選項符合題意;他主張學習西方,A選項錯誤;他反對變革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的內容,C、D選項錯誤。故選B。13、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清史稿對人口的統(tǒng)計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而學者對人口統(tǒng)計的重新整理具有新的參考價值,故D項符合題意;材料無法看出清末人口分布,也無法說明人口發(fā)展趨勢,排除A項;材料無法得出人口統(tǒng)計有較大隨意性,排除B項;從材料信息不能判定1930年的人口統(tǒng)計是否接近歷史真相,排除C項。故選D。14、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殺,C正確;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標志,A排除;八一三事變是日本侵略上海,B錯誤;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略東北,D錯誤。15、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位于歐洲大陸最西端的法國,拿破侖在位時期進行的對外戰(zhàn)爭橫掃歐洲,并于19世紀擁有了廣闊的海外在殖民地,D正確;A、B、C與材料不符。16、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20世紀90年代的非洲、拉丁美洲、伊斯蘭國家、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在全球經濟總值中的份額相比以前有了顯著的上升,受經濟力量崛起的影響,在國際格局必將會促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B正確;第三世界崛起是在20世紀60年代,A排除;歐美國家仍然是發(fā)達國家,C說法錯誤;新的國家秩序尚在形成之中,D排除。故選B。17、B【解析】

依據材料中“西歐國家”、“經濟聯合體”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二戰(zhàn)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20世紀60年代,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國家成立了“歐洲共同體”組織,因此B選項正確。世界銀行成立于1945年,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不是西歐國家組建的經濟聯合體,A選項錯誤;馬歇爾計劃是二戰(zhàn)后美國對被戰(zhàn)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xié)助重建的計劃,不是西歐國家組建的經濟聯合體,C選項錯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于1945年,也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不是西歐國家組建的經濟聯合體,D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18、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拿破侖執(zhí)政時期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編纂《民法典》,通過與歐洲大陸封建君主們的戰(zhàn)爭,宣傳了啟蒙思想,動搖了歐洲的封建統(tǒng)治秩序,D項正確;強化君主集權意識不是拿破侖統(tǒng)治對歐洲社會產生的最大影響,A項錯誤;拿破侖的對外戰(zhàn)爭和“大陸封鎖令”不利于工業(yè)革命的擴大,B項錯誤;隨著工業(yè)革命的進程和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的失敗,英國在歐洲和世界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加強,C項錯誤。19、D【解析】

材料“世界強國,其民權國力之發(fā)展,必與其學術思想之進步為平行線,而學術荒蕪之國無幸焉”表明任鴻雋主張民主制度發(fā)展必須與科學思想進步相結合,故D正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為民主與科學,材料政治強調的是民主與科學的關系,沒有偏離方向,故A不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科學與民主的關系,沒有突出科學是民主的基礎作用,故B不正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目的是要解放人們的思想,宣傳民主與科學,故C不正確。20、A【解析】

材料出自《論語》,意思是說君主使用臣子時要以禮相待;臣子侍奉君主時應該忠誠勤勉。體現出儒家的君臣觀,故A正確;法家主張依法治國,不符合題意,排除B;道家主張無為而治,不符合題意;排除C;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等思想,不符合題意,排除D。故選A。21、B【解析】圖片體現了直接民主和陶片放逐法,所以漫畫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是直接民主、陶片放逐,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漫畫未體現出小國寡民,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雅典民主是公民主權而非人民主權,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圖片未涉及輪番而治,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22、D【解析】

據材料“牛頓的方法”即近代科學的方法與精神,對“自然科學”“神學”“倫理學”產生影響,進而影響了法國大革命,可知近代科學的興起與發(fā)展增強了人類對理性的信心,遂將理性精神運用到各個方面,推動了啟蒙運動的發(fā)展,最終啟蒙運動又影響了法國大革命,故D項正確;AB兩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強調近代科學對啟蒙運動的影響,C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3、C【解析】

1921年香港人口普查隱匿了大量兒童未加統(tǒng)計是香港民眾從迷信的角度誤解港督政府修建跨海大橋的加固工程,說明香港華人對英國在香港的殖民統(tǒng)治表示不滿和猜忌。故答案為C項。A項“每個橋墩底下將埋葬一些孩子以收加固之效”純屬謠言,無法體現英國對香港統(tǒng)治的血腥性,排除;B項材料中的謠言與香港近代化水平高低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謠言不代表中國文化,因此無法體現中英兩國文化上的差異,排除。24、A【解析】

20世紀30年代的農村革命是中共領導下的根據地建設內容之一,而20年代的農運更多的是配合北伐軍事行動,說明中共在不斷成長,其在革命中的地位發(fā)生了改變,A正確;中國革命性質在五四運動后就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排除B;革命的中心問題是無產階級通過武裝斗爭奪取國家政權,排除C;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陷入低潮,排除D。25、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蘇聯調整后推行的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此后這一經濟發(fā)展模式得到進一步的推廣;美國則是實施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國家開創(chuàng)國家干預經濟模式,使資本主義社會進入國家干預經濟的時代,這兩者都影響了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模式,故D項正確。A項,美蘇兩國的經濟調整更多是依據國內經濟形勢和狀況的調整,并不是內憂外患的困難形勢,排除。B項,羅斯福新政旨在使美國渡過經濟危機,而非完成工業(yè)化,排除。C項,羅斯福新政推行國家福利,一定程度改善了人民生活;而蘇聯推行的“斯大林模式”過分注重重工業(yè),忽視農業(yè)和輕工業(yè)發(fā)展,這導致消費品生產不足,人民生活水平較低,故排除。26、B【解析】

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表明其不通過極端手段已經無法維系其統(tǒng)治,說明封建制度已經喪失活力,也即走向衰落。故答案為B項。A項,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超出了制度完善的需要,走向極端,排除;C項,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強化是經濟基礎不適應上層建筑,導致矛盾尖銳,不得不通過極端手段維系統(tǒng)治,而不是相適應,排除;D項,階級矛盾、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是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27、D【解析】

政治家在雅典民眾面前謙卑順從、仗義疏財和“敬畏人民而得以控制人民”的評價,說明古代雅典精英階層受民主政治制約,D項正確;“道德水準”不是“政治家地位”的決定因素,A項錯誤;材料與直接民主弊端表現無關,B項錯誤;一個政治家與民眾的互動不能說明貴族與平民的分歧得以“彌合”,C項錯誤。28、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自漢至唐,猶有授田之制”,均田制時期,政府的職能之一是分配土地;現今土地私自買賣,政府為土地買賣提供契約并收取一定的費用,政府職能發(fā)生變化。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土地制度·均田制29、C【解析】

眾多的跨國公司形成了“以世界為工廠,以各國為車間,以全球為銷售帶的企業(yè)運作模式”。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趨勢,故C正確;材料信息不能體現出西方國家主導全球化,故A錯誤;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開始逐漸全球化的進程,故B錯誤;材料體現的是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趨勢,體現不出企業(yè)國際化的時代潮流,故D錯誤。30、A【解析】占卜與風水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可是在宋代才廣為流傳。分析原因,可以得出商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社會人口的流動,因此占卜和風水使得人民在內心尋求安慰和解脫,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B選項錯誤,社會動蕩往往無法顧及文化方面的發(fā)展;C選項錯誤,理學思想不推崇占卜和風水;D選項錯誤,宋代佛道宗教并不是很盛行,且帝王也未有提倡。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原因:醫(yī)學世家的傳承;王清任具有科學精神,敢于沖破傳統(tǒng)觀念;長期的鉆研實踐;受西方醫(yī)學的影響,王清任開闊了視野;經世致用思想的影響;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沖擊了傳統(tǒng)價值觀等(2)價值:促進中國解剖學的發(fā)展,是中國醫(yī)學史上的寶貴財富;促進西醫(yī)在中國的傳播,擴大中醫(yī)對世界的影響;其科學精神成為后世典范;體現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有利于樹立民族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解析】

(1)原因:根據“受祖上行醫(yī)影響”得出醫(yī)學世家的傳承;根據“他醫(yī)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