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涂片制備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_第1頁
血涂片制備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_第2頁
血涂片制備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_第3頁
血涂片制備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_第4頁
血涂片制備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血涂片制備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血涂片制備實驗原理:使用推片將血液在載玻片上制成血膜。實驗步驟:1、采血:直接用潔凈的玻片蘸一滴血(使用毛細血管采血的方法)。2、推片:左手平置載玻片,右手持推片從后方或前方接近血滴,使血液沿推片的邊緣展開適當?shù)膶挾?,立即將推片與載玻片呈30-45度角,輕壓推片邊緣將血液推制成厚薄適當?shù)难科?,血涂片應呈舌狀,頭、體、尾清晰可見。3、干燥:將推好的血涂片在空氣中晃動,使其迅速干燥。4、標記:在載玻片的一端用記號筆編號。第2頁,共15頁,星期六,2024年,5月第3頁,共15頁,星期六,2024年,5月第4頁,共15頁,星期六,2024年,5月血涂片制備注意事項:1、要制備良好的血涂片,玻片必須干凈。2、最好使用非抗凝血制備,也可以EDTA抗凝血制備。3、血膜應厚薄適當,頭尾及兩側(cè)應有一定的空隙。4、血涂片必須充分干燥后方可固定染色,否則細胞尚未牢固地吸附在玻片上,在染色過程中容易脫落。5、蘸在玻片上的血液量要適度,過多或過少均會影響涂片的結(jié)果。第5頁,共15頁,星期六,2024年,5月血涂片染色實驗原理:不同種類的細胞及細胞的不同成分對酸性或堿性染料的親和力不同,因而瑞氏染色后各種血細胞顯示出各自的染色特征。實驗步驟:1、待血涂片干燥后,用蠟筆在兩端劃線,以防染色時染液外溢。將玻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3-5滴,使其迅速蓋滿血涂片,約0.5-1min后,滴加等量的或稍多的緩沖液,用吸耳球?qū)恃禋猓谷疽撼浞只旌稀?、沖洗:室溫染色5-10min后用流水沖去染液,待干。3、觀察結(jié)果:將干燥后的血片置顯微鏡下觀察。用低倍鏡觀察血涂片體尾交界處血細胞平鋪的部分。第6頁,共15頁,星期六,2024年,5月血涂片染色注意事項:1、未干透的血膜不能染色,否則細胞容易脫落。2、染液的量應適度,過少易揮發(fā)沉淀。3、染色時間的長短與染液濃度、染色時溫度及血細胞的多少有關。4、沖洗時不能先倒掉染液,應以流水沖洗以防染料沉著在血涂片上。5、染色過淡,可以復染,復染時應先加緩沖液,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而后加染液,或加染液與緩沖液的混合液而不能先加染液。6、血細胞中的各種有機物質(zhì)特別是蛋白質(zhì)對染色環(huán)境中氫離子濃度十分敏感。染色環(huán)境偏酸,增強伊紅著色,紅細胞和嗜酸粒細胞偏紅,細胞核呈淡藍或不著色,染色環(huán)境偏堿,增強天青著色,所有細胞呈灰藍色,顆粒深藍。第7頁,共15頁,星期六,2024年,5月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實驗原理:血細胞經(jīng)涂片、固定和染色后,根據(jù)不同的形態(tài)和染色特征可將各種白細胞區(qū)分開來,計數(shù)一定數(shù)量的白細胞并進行分類、匯總,可計算出各種白細胞所占的百分比。實驗步驟:1、血涂片的制備與染色。2、鏡檢:使用低倍鏡瀏覽全片,觀察細胞的著色、分布情況。高倍鏡檢查有無異?;蛲鈦砑毎?。最后選擇血涂片體尾交界處染色良好、分布均勻的區(qū)域,滴香柏油一滴,在油鏡下按一定順序?qū)σ曇爸兴姷陌准毎M行分類。要避免重復計數(shù)或漏計,不可主觀選擇視野。共計數(shù)100-200個白細胞。計數(shù)時還要觀察血細胞的形態(tài)、分布、染色情況,并注意有無寄生蟲及其他異常改變。3、結(jié)果匯總:統(tǒng)計各類白細胞所占百分率,并計算絕對值。第8頁,共15頁,星期六,2024年,5月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注意事項:1、載玻片的質(zhì)量;2、血膜的質(zhì)量;3、染色;4、各種白細胞的觀察與識別;5、如染色過深,可用甲醇或乙醇適當脫色;染色過淺時可用緩沖液將染液稀釋后復染。6、發(fā)現(xiàn)有核紅細胞時應單獨計數(shù),不計入100個白細胞內(nèi),以分類100個白細胞同時見多少有核紅細胞來報告。第9頁,共15頁,星期六,2024年,5月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臨床意義:白細胞計數(shù)與分類計數(shù)通常用于:1、疾病的鑒別與診斷;2、病情的觀察與療效的判斷;3、安全用藥監(jiān)測。第10頁,共15頁,星期六,2024年,5月外周血鏡下WBC第11頁,共15頁,星期六,2024年,5月小淋巴細胞第12頁,共15頁,星期六,2024年,5月

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第13頁,共15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