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銅仁市西片區(qū)高中教育聯盟新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貴州省銅仁市西片區(qū)高中教育聯盟新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貴州省銅仁市西片區(qū)高中教育聯盟新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貴州省銅仁市西片區(qū)高中教育聯盟新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貴州省銅仁市西片區(qū)高中教育聯盟新高考沖刺模擬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1新高考歷史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jiān)考員收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史料記載,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宮收到奏章1160件,共計3291件政務?!笆鼊諈布酥饕砸簧斫y御天下,不可無輔臣”。于是A.立左右丞相輔佐全國政務 B.建中朝參與軍國要務C.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D.由議政大臣會議共議2.下圖所反映的問題,可以通過下列哪一機構組織進行磋商解決A.聯合國B.世界銀行C.世界貿易組織D.世界貨幣基金組織3.下表為1950—1952年江西省國家糧食采購量占產量及上市量比重(單位:萬公斤)年度糧食產量(原糧)采購量折合原糧數量占產量(%)占上市量(%)1950449057.520398.54.524.61951428382.528413.06.6551952575071.570146.512285A.“一五”計劃得到了有效推進B.城鄉(xiāng)一體化逐步實現C.政府對糧食市場的影響力加強D.合作化運動蓬勃開展4.1909年出版的《一個女工的青春》記錄了當時一位英國女王的陳述:“當我星期天去教堂時,我不愿人們看出我是女工,因為我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恥。我還當學徒時,就總聽說女工們輕浮、墮落。人們總是以蔑視的口吻談論她們。我暫時不再貧窮了。我們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會……當我漲了工資以后,每頓飯我還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边@段材料表明A.婦女已成為社會的主要勞動力 B.婦女的社會地位得到較大提高C.陳述者積極改變自身社會形象 D.陳述者仍未擺脫社會偏見束縛5.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科舉。革命派幾乎不注意此事,改良派反應也不熱烈,甚至保守派都未表現出太多不滿,農村地區(qū)的下層讀書人雖然悲憤,卻也無可奈何。這反映出當時A.傳統價值觀念崩潰 B.公民意識尚未覺醒C.新式教育體系成型 D.社會矛盾尖銳復雜6.美國國防部就某項科技成就宣布說:“它的出現證明了中國正在推進一個重要目標:最早于1973年前建造可以投送核戰(zhàn)斗部到美國和歐洲目標的導彈。這條新聞將影響美國國會對于提議擴充反導系統的行動?!苯Y合所學,指出下列項中與之相關的是A.原子彈爆炸成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B.中國國防科技迅速發(fā)展惡化了美歐關系C.“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影響了國際戰(zhàn)略格局D.中國核技術研究突破引發(fā)了世界核軍備競賽7.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思想理論界開展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主要針對的是A.“兩個凡是”的問題 B.平反冤假錯案的問題C.文化大革命的評價問題 D.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問題8.唐代確立了嚴格的官吏致仕(退休)制度,官吏致仕的法定年齡為七十歲,或“年雖少,形容衰老者,亦聽致仕”。五品以上的官致仕,直接奏皇帝批準,六品以下則由尚書省奏皇帝批準。這一制度A.有利于官員結構的調整B.打擊了士族的壟斷地位C.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D.強化了君主集權的制度9.1964年10月17日,蘇聯《真理報》發(fā)表文章指出,當前:“裙帶關系,草率的結論,魯莽冒失的、脫離實際的決定和行動,吹牛皮說大話,根本不顧科學和實際經驗已經研究出來的結論,凡此種種都和列寧式的黨格格不入。…”這一論斷A.肅清了列寧新經濟政策的歷史影響 B.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東縛C.為勃列日涅夫的政策調整做了鋪墊 D.改變了蘇聯農業(yè)的落后面貌10.19世紀末,美國工程師弗雷德里克·泰羅提出科學管理理論體系,認為應科學地研究工人的生產過程,依據研究出的“標準操作方法”制定生產規(guī)程及勞動定額;科學地挑選和培訓工人;實行差別工資制;實行職能式管理等。這一理論體系的推行A.不利于緩解勞資雙方矛盾 B.使工人的生活得到根本改善C.提高了社會生產的計劃性 D.適應了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11.古希臘時期,雅典公民安特米恩從第四等級上升至第二等級,他在雅典市中心樹立起一匹馬的雕像和一塊石碑作為紀念,石碑上寫著“安特米恩謹以此獻給諸神,他已經從‘勞工級’上升至‘騎士級’”。安特米恩的“升級”得益于A.“解負令” B.財產等級制 C.陶片放逐法 D.十將軍制度12.如表為二戰(zhàn)后美國部分科研機構或職位設立時間表該表格說明,二戰(zhàn)后美國A.國家干預繼續(xù)推行 B.科技發(fā)展主要服務冷戰(zhàn)C.科技發(fā)展領先世界 D.推動了知識經濟的誕生13.美國一位歷史學家說:“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也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qū)。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毛澤東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辈牧现小靶碌母锩呗浴敝窤.開展武裝起義的策略B.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C.實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D.遵義會議上取得領導地位14.西晉末年始,北方人口因動蕩大量南遷,南遷人口未納入所在郡縣正式戶籍,不負擔國家調役。東晉于咸和年間(326~334)開始實行“土斷政策”,即取消客籍戶,“不論僑土”將居民一律編入正式戶籍??梢娡翑嗾叩闹饕康氖茿.抑止士族勢力膨脹 B.控制人口擴大賦役來源C.緩和僑土之間矛盾 D.發(fā)展經濟實現重心南移15.溫鐵軍教授提到“中國不僅是通過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暴力革命建立政府,沒收全部外國公司在華財產權益和前政府的官僚資本權益,而且還是一個因“去依附”而終于進入工業(yè)化的主權國家?!睋丝芍轮袊鳤.走獨立自主的發(fā)展道路 B.遺留了西方殖民的痕跡C.實行“一邊倒”外交政策 D.移植了西方的生產方式16.“我不要農民過得優(yōu)厚,但我要防止俄國的暴動。我認為,我們要農民同土地割裂就會點燃俄國?!睘榇?,“我”能做的是A.解放農奴,不給土地 B.解放農奴,分給份地C.強化農奴制鞏固統治 D.效法西歐,發(fā)展工業(yè)17.下圖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體構造》一書,該書搭配著精美的版畫插圖,并系統描述了人體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圖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駐足田野,襯著明快的大自然背景,顯得頗為生動。這主要反映出當時A.人們追求樂觀的生活情趣B.自然科學已擺脫教會束縛C.現實主義成為時代的主流D.醫(yī)學進步豐富了人文主義18.商業(yè)廣告是促銷的重要手段。據史料記載:中國現代意義上的廣告起始于鴉片戰(zhàn)爭后,民國初年得到顯著的發(fā)展,1953年后開始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現。材料中廣告業(yè)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經濟困難,物資匱乏B.產品的平均分配C.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D.國家實行計劃經濟19.一般把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與此相關,闡述不正確的是A.公元前6世紀佛教創(chuàng)立 B.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穆罕默德C.三大宗教均起源于非洲 D.基督教的經典被稱為《圣經》20.“新聞圖片”是“國家記憶”的重要形式。下列一組新聞圖片最貼切的主題為:A.破冰之旅 B.一國兩制 C.走出冷戰(zhàn) D.改革開放21.下面是創(chuàng)作于1912年的世界名畫——《鴿子與青豆》,其創(chuàng)作風格體現了A.現代主義 B.現實主義 C.印象主義 D.浪漫主義22.在羅馬帝國早期.政府大興土木,修建神廟、廣場、凱旋門等帝國英雄的紀念場,還為羅馬歷代英雄修建紀念碑、紀念像和紀念并銘刻一些英雄人物的個人功績。其根本目的在于A.確立神權的統治地位 B.樹立統治者的個人權威C.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績 D.培育公民的國家榮譽感23.清康熙時解除海禁,在廣東、福建、浙江、江蘇設立四處海關,管理對外貿易。海關設置后即制定稅則,不分進出口,往來貿易統一征稅;而《南京條約》規(guī)定:英國商人“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這反映了A.近代中國海關權益的流變 B.英國商人試圖打開中國市場C.晚清政府海關管理的松馳 D.鴉片戰(zhàn)爭的實質是商業(yè)戰(zhàn)爭24.宗教改革前,關于教皇和皇帝的權力,有這樣一種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陽,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們換了一種說法:上帝的歸上帝,愷撒(泛指皇帝)的歸愷撒。這種認識的改變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權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權力在上升,皇帝的權力在下降C.教皇的權力始終大于皇帝的權力D.皇帝的權力在上升,教皇的權力在下降25.鄭觀應說:“惟東、西國例,公司雖官助厚資而成,亦無官督、商辦之例?!丙溍先A說:“中國公司,以官督辦,事權號令,皆出其手,任意吞蝕,莫敢誰何……良法美意,以官督而悉敗矣”。這反映A.洋務企業(yè)阻礙民族工業(yè)發(fā)展 B.民族資本發(fā)展環(huán)境不斷改善C.洋務企業(yè)經營體制存在缺陷 D.政策轉型推動民族工業(yè)進步26.在希波戰(zhàn)爭中,雅典海軍的創(chuàng)始人塞米托克利率軍打退了波斯軍隊的進攻,保衛(wèi)了雅典的安全;他凱旋后,卻被雅典公民投票確定為放逐對象,只好流浪他鄉(xiāng)。這表明,當時雅典A.政治生活缺乏合法程序 B.注重以制度防范僭主政治C.民眾要求和平反對戰(zhàn)爭 D.貴族的特權受到嚴格限制27.閱讀下列國際組織的機構示意圖,其中“?”處應填上A.聯合國 B.布雷頓森林體系 C.雅爾塔體制 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28.朱熹認為:“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誠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盡,便是知得這明德未分明”;王陽明主張:“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據此可知,二者A.都主張加強自身修養(yǎng) B.都強調經世致用C.求理途徑上相互矛盾 D.都提倡“滅人欲”29.晚清詩人黃遵憲《番客篇》言:“國初海禁嚴,立意比驅鱷。借端累無辜,此事實大錯?!鼻宄腙P之初厲行“海禁”政策,其主要針對A.東南沿海反清勢力 B.東部沿海奸商勢力C.來自日本的倭寇勢力 D.來自西方的殖民勢力30.1856年英國棉紡織業(yè)資本家愛德華斯特拉特被封為貝爾珀男爵,成為“第一個工業(yè)貴族”。當時被封為貴族的金融家、大商人不過數人,而且都是貴族的親戚,一些銀行家.工業(yè)家在得到爵位前后,總是盡力購置地產,以求名實相符。這表明英國A.貴族的來源出現了變化 B.工業(yè)革命顛覆了傳統觀念C.世襲貴族退出政治舞臺 D.工商業(yè)資產階級開始掌權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厘金制度創(chuàng)設于清代晚期,民初以來許多人士曾多次要求廢除這一制度。1928年,全國共有厘卡735個。國民政府成立后,全國財政會議決定由財政部組織全國裁厘委員會,裁撤厘金及一切國內通過稅,決定裁厘后征收油類、茶類、紙類、木棉、家畜、繭、大豆、棉花、各種重要礦物等16種特種消費稅(簡稱特稅)。特稅雖比厘金進步,但由于將許多日常生活必需品列入納稅范圍,對工商業(yè)者仍然是一個沉重負擔,故許多地方要求裁厘時不征特稅。因此,廢厘未實現。后國民政府下令于1930年12月31日止將全國所有厘金永遠廢除。1931年4月又嚴令停辦特種消費稅。同時,開始普遍推行統稅政策,即對國內工業(yè)品按照一物一稅原則,進行一次性征收。統稅與關稅、鹽稅同為三大稅源。統稅收入1931年為7500萬元,1934年為11600萬元,1936年達13200萬元?!幾允分傥?、胡曉林主編《中國全史》第92卷(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南京國民政府稅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南京國民政府稅制改革的作用。32.材料溫啟祥,我國著名的導航技術專家,中國無線電導航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一生工作勤奮,追求知識,曾被評為全國工業(yè)勞動模范??箲?zhàn)期間溫啟祥受進步書籍和進步思想影響,擁護黨的抗日主張,利用其無線電工場負責人的有利條件及所掌握的無線電技術,支持祖國的抗戰(zhàn)事業(yè)。上海解放后,他主持修配和趕制了500瓦報話機、750瓦長波歸航機和100瓦短波發(fā)射機,使滬、寧、杭的防空通信系統初具規(guī)模,又為前線指揮部提供了通信導航設備,使當時的華東空軍機場與福建前線對偷襲的敵機有了防護能力,為解放舟山群島做出重大貢獻。建國后,溫啟祥參加了“全國十二年科學發(fā)展規(guī)劃”會議,以嚴格的科學精神和嚴密的科研作風,先后開展了航空近程導航系統,飛機著陸引導系統,中程與遠程無線電導航系統,以及衛(wèi)星導航、組合導航和超長波大功率山谷通信天線系統的研究開發(fā)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晚年,他先后主持或參與《電子工業(yè)名詞辭典》等有關無線電導航部分的編撰或編審。(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著名科學家溫啟祥的主要貢獻。(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溫啟祥等科學家體現的時代精神。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公元前139年,張騫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他出發(fā)后被匈奴所俘虜,在匈奴人中過了十年囚徒生活,之后逃跑,終于到達大宛?!瓘堯q回到中國,帶回了葡萄種子,還帶了大量資料,根據這些資料中國才制定了后來在中亞的前進政策。漢武帝據此形成了一個新方案:他展望著一個伸展到極遠的西方的偉大外交網,決心要和帕米爾以外的各國開辟持久的關系。這不僅僅是為了中國反抗匈奴,也意圖在國內國外榮耀漢室,同時也是進行奢侈品貿易的手段。從《史記》上可以看出,不管是派遣使節(jié)出去,或是招待這些被訪問國家回訪的使團,漢王朝都意圖給外國人造成中國偉大的印象。這樣,交換使節(jié)就成為一種貿易形式,為進一步非官方的貿易開辟了道路。——摘編整理自(英)赫德遜:《歐洲與中國》(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張騫出使西域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張騫出使西域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1384年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期,根據材料中政務繁多的情形,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故C項正確;A項是秦朝時期設立;B是漢代設立中朝,以應對三公九卿組成的外朝;D是清朝時期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從材料1384年時間可以判斷是明朝初期。結合明朝初期政治可知答案。2、C【解析】

材料涉及關稅,根據所學可知,世貿組織的宗旨是協調國家貿易中的關稅問題,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選項C正確;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選項A排除;世界銀行向成員國提供貸款和投資,推進國際貿易均衡發(fā)展,選項B排除;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是穩(wěn)定國際匯率,選項D排除?!军c睛】解題關鍵是對選項中所列國際組織宗旨和職能的掌握。3、C【解析】

根據“1950—1952年江西省國家糧食采購量占產量及上市量比重”兩項指標都呈現增長趨勢,結合所學可知,這反映了政府對糧食市場的影響力增強,C項正確;一五計劃開始于1953年,A項錯誤;建國初期,國民經濟逐步恢復發(fā)展,國家采購糧食不等同于“城鄉(xiāng)一體化”,B項錯誤;合作化運動是在一五計劃期間,D項錯誤。4、D【解析】本題可用排除法。選項A從題干引文中看不出來,排除。從引文中的“蔑視”等可以看出當時女工在社會上仍舊受到歧視,排除B項。從“我不愿人們看出我是女工”、“我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恥”可以看出作者并未為改變自己的社會形象而斗爭,排除C項。只有D項符合題意。5、D【解析】

廢除科舉制是重大的政治改革舉措,但是在清末并未引起較大反應,說明當時社會矛盾突出,不同的社會階層關注點不同,D正確;A不符合史實,新文化運動時期矛頭直指傳統價值觀,說明1905年價值觀念并未崩潰,排除;廢除科舉與公民意識無關,排除B;廢除科舉并不意味著新式教育體系成型,排除C。6、C【解析】

依據材料“1973年前建造可以投送核戰(zhàn)斗部到美國和歐洲目標的導彈”,結合所學可知,1970年的“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說明我國運載火箭有超遠的運輸能力,火箭可以放置核彈頭,從而可以造成對美國本土的核打擊,這說明“東方紅一號”發(fā)射成功影響了國際戰(zhàn)略格局,迫使美國擴充反導彈系統,故C項正確;材料主要討論的是“可以投送核戰(zhàn)斗部到美國和歐洲目標的導彈”,而原子彈爆炸成功僅僅說明具備了原子彈制造能力,不能說明能造成對美國的打擊,故A項錯誤;材料看不出美歐同盟的惡化,故B項錯誤;在中國核技術發(fā)展前,美蘇就開始了競賽,他們早就發(fā)明了核武器,故D項錯誤。故選C。7、A【解析】

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針對的是“兩個凡是”錯誤思想而興起的,選項A正確;平反冤假錯案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展開的,排除B;文化大革命的評價問題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展開的,排除C;以階級斗爭為綱不是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內容,排除D。8、A【解析】

退休制度的實施,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政治,有利于調整官員的年齡結構,故A正確;科舉制打破了貴族對政治的壟斷,與材料無關,故B不正確;退休制度有利于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故C不正確;退休制度的實施與君主集權的強化無關,故D不正確。9、C【解析】

當前“魯莽冒失的、脫離實際的決定和行動”顯然是指責赫魯曉夫的改革不切實際,是為勃列日涅夫改革做鋪墊,C項正確;材料內容與新經濟政策無關,A項錯誤;BD兩項表述均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C。10、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的工業(yè)生產和管理領域的標準化,這主要是為了適應壟斷資本主發(fā)展而產生的,D正確;材料未涉及勞資糾紛,A排除;材料與改善工人生活無關,B排除;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以市場經濟為主,計劃性說法錯誤,C排除。故選D。11、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梭倫改革通過財產等級制,使一部分人上升到上一個階層,故B項符題意。12、A【解析】

材料中二戰(zhàn)后美國大力投資科研和教育,屬于美國發(fā)達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體現,故A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科技與冷戰(zhàn)的關系,故B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美國的科技在世界的地位,故C不符合題意;美國知識經濟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3、B【解析】“新的革命策略”指要走工農武裝割據道路,即采用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武裝起義不屬于新的革命策略,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新的革命策略”指農村包圍城市而非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以及遵義會議上取得領導地位等,選項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14、B【解析】

依據材料“未納入所在郡縣正式戶籍,不負擔國家調役”“將居民一律編入正式戶籍”來看,僑人由不負擔國家調役,轉變?yōu)樾枰摀?,此舉可以加強對僑人的控制,并且增加賦役來源。B正確;材料反映土斷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賦役來源,抑止士族勢力膨脹不符合材料主旨,A錯誤;材料信息未反映僑人和正式居民之間的矛盾,C錯誤;材料信息與實現重心南移無關,D錯誤。故選B。15、A【解析】

依據材料中“沒收全部外國公司在華財產權益和前政府的官僚資本”、“去依附”等信息可知,新中國走獨立自主的發(fā)展道路,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與材料信息不符;C選項材料并未體現;D選項與材料信息不符。故選A。16、B【解析】

材料中“我”認為將土地和農民割裂就會造成俄國的暴動,所以必須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結合所學可知“我”能做的應該是解放農奴,分給份地,故選B項;AC項與題意主旨相悖,排除;材料內容是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不是發(fā)展工業(yè),D項與題意無關,排除。故選B。17、A【解析】

依據材料“該書搭配著精美的版畫插圖,并系統描述了人體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圖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駐足田野”可知,這體現的是人們追求樂觀的生活情趣,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16世紀自然科學尚未擺脫教會束縛;C選項錯誤,現實主義成為時代主流是在19世紀;D選項錯誤,《人體構造》的出版標志著醫(yī)學步入科學化,材料并未強調醫(yī)學進步對人文主義的豐富。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18、D【解析】

試題分析:“熱衷產品直銷”和“政府取締”都有違史實,故排除B、C兩項;A項雖符合史實,但從鴉片戰(zhàn)爭至1953年,中國同樣“經濟困難,物資匱乏”,但廣告業(yè)沒有消失,說明A項不最主要原因。實際上,廣告業(yè)消失的最主要原因由于1953年中國開始實行計劃經濟,在生產、資源分配、產品消費各方面,都由政府統一計劃?!皬团d”的原因1978年末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國家實行政企分開,企業(yè)自主權擴大,變成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故D正確??键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確立。【詳解】19、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佛教起源于印度,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起源于亞洲,C符合題意,故選C;ABD表述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排除。20、A【解析】

圖一內容是1970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接見美國記者;圖二內容是1971年周恩人來接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圖三內容是1971周恩來會見美國基辛格;圖四內容是1972年毛澤東會見尼克松。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組圖片反映了70年代初中美關系的逐漸改善,屬于破冰之旅,故A項正確;B是20世紀80年代初,C是1991年蘇聯解體,D是1978年,均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21、A【解析】

由圖片信息可以得出,其給人的是一種支離破碎的感覺,符合立體畫派的特點,由此可知其應屬于現代主義繪畫,故A正確;現實主義繪畫形象較為逼真,突出對現實的反映,與圖片信息不符,故B不正確;印象畫派注重光與色的效果,與圖片信息不符,故C不正確;浪漫主義繪畫重形式,重情感,與圖片信息無關,故D不正確。22、D【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羅馬重視本國歷史上英雄人物的紀念,有助于培養(yǎng)羅馬公民國家觀念,故D項正確;神權統治是歐洲進入中世紀后確立的,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英雄,而不是現實中的統治者,排除B項;表彰英雄人物的功績,屬于直接目的,排除C項。故選D。23、A【解析】

材料表明,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享有完全的關稅自主權;鴉片戰(zhàn)爭后,由之前的自主關稅變成“議定”關稅,表明中國開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故A正確;《南京條約》簽訂表明中國的大門已被打開,“試圖”不符合史實,B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外國對中國關稅的侵奪而非中國海關管理問題,C錯誤;“鴉片戰(zhàn)爭的實質是商業(yè)戰(zhàn)爭”的表述掩蓋了鴉片戰(zhàn)爭的侵略本質,且不符合材料主旨,D錯誤。故選A。24、D【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西歐宗教改革的理解。“宗教改革前,關于教皇和皇帝的權力,有這樣一種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陽,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們換了一種說法:上帝的歸上帝,愷撒(泛指皇帝)的歸愷撒?!辈牧戏从沉嘶实鄣臋嗔υ谏仙?,教皇的權力在下降。世俗的權力應該高于教權。所以選D。25、C【解析】

“事權號令,皆出其手,任意吞蝕,莫敢誰何”體現的是官辦企業(yè)存在的經營問題,故C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情況,排除ABD;26、B【解析】

塞米托克利功勛卓著,結果被公民投票流放,由此可見當時雅典注重以制度防范僭主政治,B正確;流放罪名是通過合法程序確定的,排除A;希波戰(zhàn)爭海戰(zhàn)中,雅典獲勝,由此可知C表述錯誤,排除;D與題無關,排除。27、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二戰(zhàn)后的金融體系,包括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個機構,這兩個機構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共同構成了戰(zhàn)后經濟體系的三大支柱,故B正確;聯合國、雅爾塔體制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CD錯誤。28、A【解析】

依據材料中“誠意、正心、修身”、“人須在事上磨煉做功夫乃有益”等信息可知,這體現的是朱熹和王陽明都重視人的自身修養(yǎng),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是顧炎武提出的,排除;二者只是求理方法不同但并不矛盾,C選項錯誤;D選項只是朱熹的主張,排除。29、A【解析】

清朝初年,為了對付東南沿海的抗清勢力,厲行“海禁”政策。故A正確;東部沿海奸商勢力在明朝時期已經被肅清,排除B;日本倭寇主要是明朝時期出現,排除C;清初厲行“海禁”不是對付西方的殖民勢力,排除D。故選A。30、A【解析】

由1856年可以判斷,材料中論述的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的英國。由“棉紡織業(yè)資本家”變?yōu)椤澳芯簟笨梢钥闯鲑F族中有了新的成分,故選A項;由材料“盡力購置地產,以求名實相符”可以判斷傳統觀念仍然發(fā)揮作用,排除B項;由材料“不過數人”“以求名實相符”可以看出工業(yè)貴族的人員很少,政治力量有限,原有的世襲貴族在政治上仍然有很大優(yōu)勢,并未退出政治舞臺,排除C項;D選項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A。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背景:國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國家統一;厘卡眾多,嚴重阻礙國內的商品流通;國人呼吁廢除厘金制度。主要內容;裁撤匣金,從征收特稅到改征統稅。(2)作用:方便了商品流通;有利于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人?!窘馕觥?/p>

(1)背景:據材料“1928年,全國共有厘卡735個?!辈⒔Y合所學可知,1928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國家統-一;據材料“國民政府成立后,全國財政會議決定由財政部組織全國裁厘委員會,裁撤厘金及一切國內通過稅”并結合所學可知,厘卡眾多,嚴重阻礙國內的商品流通;據所學可知,廢除厘金制度是國人的要求。主要內容;據材料“國民政府成立后,全國財政會議決定由財政部組織全國裁厘委員會,裁撤厘金及一切國內通過稅”并結合所學可知,裁撤匣金;據材料“決定裁厘后征收油類、茶類、紙類、木棉、家畜、繭、大豆、棉花、各種重要礦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