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對話:怎樣看國學熱對企業(yè)文化建設的影響_第1頁
熱點對話:怎樣看國學熱對企業(yè)文化建設的影響_第2頁
熱點對話:怎樣看國學熱對企業(yè)文化建設的影響_第3頁
熱點對話:怎樣看國學熱對企業(yè)文化建設的影響_第4頁
熱點對話:怎樣看國學熱對企業(yè)文化建設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熱點對話:怎樣看國學熱對企業(yè)文化建設的影響2007年6月30日-7月1日,由中外管理雜志主辦的“2007中外管理人力資源發(fā)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緊扣當前人力開發(fā)八大熱點,供與會企業(yè)家、人力資源專家、管理顧問討論和分享。下面是論壇對話:如何構建和諧的員工關系:嘉賓:五糧液(39.30,3.15,8.71%)品牌總監(jiān)傅鐘原蒙牛人力資源總監(jiān)張文國學專家、北京易和書院院長張其成主持人:國家人事部研究員、著名人力資源專家甄源泰會議主持人:《中外管理》雜志社長楊欣主持人(楊欣):我們大家關心企業(yè)的文化,我們如何在這個熱點下,把我們跟企業(yè)文化的工作結合起來?今天我們特意請到了幾位嘉賓,為我們做主持的是甑源泰先生,是國家認理不研究員、著名人力資源專家。還有原蒙牛人力總監(jiān)張文先生;還有五糧液品牌總監(jiān)傅鐘先生!還有國學專家張其成先生!甑源泰:非常高興來到咱們中外管理雜志的論壇,跟各位老總一塊兒討論一下,人力資源對企業(yè)建設的影響。我們在座的分兩類:一類是研究國學的專家,張其成老師。還有就是企業(yè)的代表。我們今天這個論壇應該是一個討論的形式,這個企業(yè)文化建設的影響展開一個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各位誰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見解都可以說出來。我們都可以參加這個討論,我們現在就正式開始。大家知道最近這些年,實際上是社會的一種需求,掀起了國學熱。我們這些年企業(yè)在經濟活動當中,也逐漸體現多企業(yè)文化的作用和影響。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傳統(tǒng)的文化對我們企業(yè)文化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我們怎么對待傳統(tǒng)的問題呢?今天我們主要圍繞這個來講。首先我們問清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首先說的“國學熱”到底是哪些內容呢?“國學熱”研究內容是什么?對社會的積極影響是什么?請張其成先生先談一談,“國學熱”是一個什么樣的內容?張其成:“國學熱”是這個時期初開始的,準確的說應該從2004年正式掀起高超。這個“國學熱”是在企業(yè)家和成功人士當中掀起的。那么它是一個什么樣背景呢?好多人說是不是因為我們在座的這些企業(yè)家、成功人士,西方的東西學得太好了、學得太多了?,F在沒有什么東西學的了,他們就說我們來學國學吧,看看傳統(tǒng)文化還有什么東西?是不是這個原因呢?我看不完全是這樣的。應該說這個“國學熱”有一個大的背景和一個小的背景。這個大的背景是什么呢?就是中華文化的復興。這是個大背景。因為中華文化在近百年,應該準確的說經過了三次重大的沖擊。在這之后基本上國學傳統(tǒng)文化,好多人已經不太清楚了。那么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國立形成了、經濟復興了。那么經濟復興往深層次追,肯定是文化。所以我們這個文化應該說在這個世紀出開始,開始復興了,這是一個大的背景。小的背景是什么呢?就是剛才說的,我們在座的各位,估計西方的東西太多、學的太好了,可能覺得有一點欠缺,所以在這個國學里面,剛好找到了,能夠彌補西方的某些方面的不足的一些東西。所以這樣牽起,最早主要是北大、清華、復旦這些大學里面,總裁班、企業(yè)家的各種培訓班里面開始講國學,現在逐漸開始,原來講的是插在里面講,現在是一個一個的班,主要是講一個背景。甑源泰:國學的主要內容研究一些什么?張其成:國學研究的是什么?當然對我們受眾來說不再研究,在于吸收。主要是吸收什么?那當然是國學里面的精華。因為經過這幾年以后,好多人學了之后,回過頭來,很多課我們講了,回頭大家告訴我,學了怎么樣?有的學一年、有的學兩年。他說四個字,我說哪四個字?他說“一頭霧水”。就沒有抓住國學的精髓。甑源泰: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研究歷史、文學、哲學?張其成:可以這么理解。甑源泰:你給舉一個例子。張其成:比如說醫(yī)學,醫(yī)學是國學的,這個是沒有問題的。甑源泰:以“文、史、哲”為主?張其成:對。甑源泰:我覺得其中有一條,我們現在在我們中國面臨一個大的社會背景,就是社會在轉型,在從傳統(tǒng)的自然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從過去的一些革命的理論,在向現代化進軍。那么這些轉型當中,大家都有一些迷茫,大家知道若干年前,改革開放指出,小平同志有一套,他說過去我們奉行的理論,在市場經濟的理論下,明顯的有很多東西不好解釋了。怎么辦呢?小平同志說,我們現在不夠聰明,也許在將來才會聰明。也許我們這一代不聰明,也許在下一代在聰明。但是總談這個也不行啊,現在要給我們一套理論的東西了,因為這是社會的需求。那么理論的需求,轉移到對國學的需求,是不是可以看為一個背景。張文:93年之前,我是算在國學里面,93年之后算在企業(yè)里面。實際上所謂的“國學熱”應該往前追溯到80年代的后期,中國改革開放之后,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動亂,大家的思維亂了。當時我跟余秋雨聊天的時候,他說中國現在最擔心的不是沒錢,中國現在最擔心的是信仰的喪失。以前我們信仰,毛澤東時代是我們共產主義的信仰,如果信仰喪失了以后,人一定要有一個信仰,如果沒有信仰,他自己都沒有辦法。所以他抓了一個救命稻草,當時有很多人信佛教,有的還信基督教,在當時很興起,這個時候也有人信算命。所以這個時候及時有一陣的基礎,一年有很多的國際研討會,所以當時是一個信仰的時代。如果信仰沒了,很多人就像抓稻草一樣,抓信仰的東西。當年的邵偉華,是88年起來的,當時看手相西安的陳鼎龍,比如說當年看風水的所謂的蘇州的懸空學的,孫中山的墓是他父親看的。當時就造就了這些人。這個時候我們的理學派,所以當時開會穿什么衣服、留什么頭發(fā)都有。但是,這個因為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富燒香、窮算命。從這個角度來講,當時擁擠在這個圈子里面窮人比較多。我們的企業(yè)家有發(fā)動起來的,真正的企業(yè)家發(fā)動起來的,大概在2003年的時候,我們開始占主導的位置了。一些老的大家們,他們開始寫書,所以很多人覺得我們還是要追根。以我理解的主要內容,應該是以儒家學說為主線,諸子百家為輔線的這么一個學說。甑源泰:傅老師,從企業(yè)文化建設的角度,對國學有什么期望值???傅鐘:期望很高,原則上我們覺得西方文化很好,我們去接受。其實很簡單一件事情,因為你今天成功了,今天中國整個經濟發(fā)展、騰飛、崛起了,在世界上發(fā)展起來了。那么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說光宗耀祖,要回家了。而這個國學其實也牽涉到整個中國經濟未來的發(fā)展。為什么呢?因為其實作為我們企業(yè),包括新型企業(yè)、包括五糧液,五糧液是一個國學很深的一個企業(yè)。我們走向國際、參與國際競爭很直接,就是中國的地位。因為中國的品牌、產品出去,在國外你的品牌高度不夠。那么這個就造成沖擊國外市場,我們的難度是非常大。甑源泰:我們產品的品牌希望與文化為基礎。傅鐘:這是必然的,我講幾個事情,大家想一下就知道的。如果我們晚上吃完晚飯去酒吧、去其他的娛樂場所,我們都喝什么酒?是雞尾酒。我們看到一個問題,那么兩百年前,我們的風花雪月,喝的又是白酒?但是我們今天丟掉的,是文化。而其實中國的白酒是以前就有的。這么一個概念我們看到,我們把文化看得很重。如果一個國家,一定要把文化做出來。如果文化沒形成主流,所以你的產品推廣就受到限制了。甑源泰:這里引出來一個問題,企業(yè)文化肯定在品牌上有體現。但是企業(yè)文化從更廣泛來說,企業(yè)文化內涵是什么?您怎么理解企業(yè)文化?對企業(yè)的意義何在?張文:其實對企業(yè)文化來講,簡單是說把整個企業(yè)做一個統(tǒng)一。我們對企業(yè)文化有一個理解,就是一個點四個統(tǒng)一。就是說企業(yè)文化就是一群人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價值理想上,我們有一個共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手段。企業(yè)文化的核心就是價值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甑源泰:有人這么概括,說企業(yè)文化一個是價值觀,就是你認為什么東西對企業(yè)是最有價值的?員工的、社區(qū)的等等,哪一點對企業(yè)影響最大的?這是價值觀的概念。再一個就是精神境界。我們以前說無私奉獻,有的時候我們要公平、公正、公開。有的時候我們是特別能戰(zhàn)斗、或者說我們是團隊合作。再一個就是思維方式。你的戰(zhàn)略、你的營銷理念、還有就是道德規(guī)范。我們員工的道德規(guī)范、管理者的道德規(guī)范。再有就是企業(yè)的形象,企業(yè)的形象是怎樣的?所以企業(yè)文化說法很多。根本一點就是要統(tǒng)一大家的思想,形成一個共識,來適應社會、適應市場競爭這么一個環(huán)境。最終起到一個凝聚能量、持續(xù)發(fā)展。有一個經濟學家說了這么一句話,他說企業(yè)文化作為一種經濟資源,它是通過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確的價值取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業(yè)工作群體,換得產權界定、監(jiān)督、遵從等種種交易費用的減少,即管理成本的降低來發(fā)揮作用。這是一個經濟學家科斯講的。傅鐘:其實五糧液對企業(yè)文化的理解,跟其他的企業(yè)文化理解不太一樣。作為企業(yè)文化,我們的核心是中庸,因為是五種糧食。我們跟西方文化的差別是,我們是強調最好的狀態(tài),是平衡,喝酒達到這種平衡,強調我們自身。甑源泰:糧食兩點,一個是我的營養(yǎng)平衡;一個是身體平衡。傅鐘:營養(yǎng)不要說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我是說作為五糧液中庸,其實中國的國學是包括了道教、儒教、佛教等于都是包括的。其實有時候涉及到并存,分了一個意識形態(tài)。因為意識形態(tài)可以看到,很多人的思想,包括說中庸,我們把思想變成物質,就是我們五種糧食的酒來表現的。甑源泰:五行跟你的五種糧食有什么對應關系嗎?傅鐘:五種糧食是配套。五行來講就是文化。糧食是五種糧食的精華,酒講的地理位置,作為五糧液,針對咱們的國學,我今天很高興參加這個會議;同樣大家知道,很多年到今年,說實話我問過很多人,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中國白酒跟其他的酒不一樣。為什么呢?其實我們講因為五糧液在長江那邊。甑源泰:我聽你說這些,我有這么一個思路,你當地的水有些成份的問題、你的位置、土壤的問題、溫度的問題,能不能換一個思路。從陰陽五行來說,我是真不懂。張其成老師給我們一點哲學的理念。張其成:做企業(yè)文化有一點是共同的。企業(yè)文化必須是這個企業(yè)的核心價值觀,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個價值觀從哪里來?當然要古今中外的吸收。這里面其中有一點是國學的資源必須要有。所以我說做企業(yè)文化從五個方面:第一民族文化;第二地理文化;第三行業(yè)文化;第四企業(yè)名稱文化;第五董事長文化。這五個文化加起來,才有真正的價值核心理念。甑源泰:比如說企業(yè)的價值觀,我的理解就是有股東利益、員工的利益、客戶的利益、社會的利益。我的企業(yè)把誰擺在第一的位置?我肯定是把股東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如果強調了股東利益,員工不高興。所以員工利益也要保護的,那么這時候股東和員工達成協(xié)議了,客戶不高興了。為了客戶滿意,我們說客戶就是上帝,我們強調客戶的利益,這些都強調了,那么社區(qū)不干了。最終的時候,我們的環(huán)境就污染了,于是我們說環(huán)境是最重要的、產品是綠色產品。那么這個時候顯然我們價值觀的取向,取決于利益。這是市場經濟當中非常鮮明的特色,在傳統(tǒng)文化中怎么確定價值觀呢?有什么參照的理念嗎?張其成:實際上都是要考慮的。你剛才說了,不管是客戶還是股東。甑源泰:我說的是整個的利益。張其成:這個利益不能分開,最終還是要匯總的。要從多方面的人來考慮。甑源泰:傳統(tǒng)文化對人怎么看呢?張其成:文化就是人化。傳統(tǒng)文化是特別注重人的。我剛才說的國學,一定要抓住核心,是以“人”為核心的。這個層面是什么?可以分三個層面我不說了。要抓住一個什么呢?按照我的話來說就是一個中心、三個代表。一個中心就是“易”為中心。三個代表從精神層面、理論層面、價值觀層面來解決現實利益的問題。這里面有人和人、人和社會、人和自然的一些關系。以“易”的理念可以把三家貫穿起來,到了文化里面,還有很多內涵的東西都不需要說了,但是可以在理論的層面、或者說價值觀的層面能解決現實的問題。甑源泰:是不是可以說天人合一,這個環(huán)境可以是自然的環(huán)境,也可以說是市場經濟的環(huán)境?傅鐘:如果說只是考慮到員工的利益,那么企業(yè)沒有辦法發(fā)展。其實就是一個綜合協(xié)調、平衡的問題,這是目前國家提出來和諧的思想,外面有一個說法,美國用“自由”兩個字,到今天唯一能超越美國的就是中國提出來的“和諧”兩個字。能指導企業(yè)的發(fā)展。甑源泰:我們討論這個問題,不管我們樂意不樂意,我們必須繼承傳統(tǒng)文化,這里有一個“必須”。無論人多少有才干、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無論他們在多大的規(guī)模上表現得多么的輕率和冒失和反社會道德,他們也只是創(chuàng)造了他們所使用的和構成的這一代很小的一部分東西。這是一個強制性和必然性的問題,我們說從自覺性的角度來說,我們?yōu)槭裁匆杂X?能不能回答一下?張文:前兩天我在西安碰到一個很神神道道的人,他說小麥是“陰”的,水稻是“陽”的,為什么呢?是研究酸性跟堿性來說,他說老天爺就是這么公平,北方人陽剛太足,所以讓他們吃小麥,南方人陽剛不足,所以讓他們吃水稻,這就是陰陽平衡。我們對政府,政府有政府的利益,對我們的董事會,股東有股東的利益、員工有員工的利益、經銷商有經銷商的利益、客戶有客戶的利益,他們說要和諧、平衡。那么這五個如果真的去套用中國的所謂陰陽五行的話,正有相生相克。金木水火土都是相生相克的。這么一個相生相克是什么意思?不是說我們都要和諧、都要平衡。這里面有一個觀點,這五個你說要平衡,當有矛盾的時候你怎么平衡?和諧是我們的愿望,但是和諧達到的途徑必須是利益的爭奪之后得以個平衡。甑源泰:沒錯。張文:所以我們覺得從東漢講五行的時候開始告訴我們,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在什么階段什么利益大過別的利益,這是企業(yè)家真正做的一個關鍵的地方。甑源泰:在當前我們什么是主要矛盾,根本環(huán)境確定我們斗爭的主要方向?張文:沒錯,所以我覺得五行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方向。一旦出現了矛盾的時候,我們看在這個階段,到底哪一個要出來克制哪一個。甑源泰:我代表不太懂這些事的事情,這個陰陽也好、五行也好,這個定義是什么?什么是“陰”?什么是“陽”,給我們一個確切的定義。定義到底是什么?張文:甑老師問的問題,是中國國學很困惑的問題。哲學之所以成為治學,形而上的時候,定義本來就是模糊的。如果說我們把它變成物質還是清晰的,是一個整體觀的時候,它本身來分析這個陰陽的時候,是一個哲學理念,不是實際的。甑源泰:哲學理念我們也希望有一個定義。張其成:總而言之,陰陽和五行不能去絕對化的,是相對而言的。特殊情況下男人是陰,女人是陽。陰陽不是物質的區(qū)分,是一種功能的區(qū)分。天下有陽剛的、向上的、朝氣蓬勃的,這就是陽。是一個功能之分,陰陽五行的劃分全是功能的劃分。后來不講解剖了,講功能、講組織、講形態(tài)的。我們的陰陽五行之所以現在很有市場,就是因為講工人的。正因為是工人,就剖析了一個物質之分,走的是一個整體的層面了。比如說梁啟超先生,國學大師,他說陰陽五行是封建迷信的大本營。魯迅先生把這個當成是有益或無益的概念。甑源泰:我理解第一次沖擊是不是五四運動?那么這個沖擊怎么評價呢?張其成:五四運動我這么看,提到文化最深層次的東西,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五四運動就是反對傳統(tǒng)文化,以這個為旗幟,這個是對的?,F在提倡傳統(tǒng)文化是更對的,為什么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到清末的時候,已經是走向基礎了,已經太過了。所以應該反過來一下,所以后來應該來衡量,這就是剛才說的這種平衡啊、和諧啊。其實剛才講的都是公平合和諧。我抓主要的矛盾,這個主要的矛盾抓住了,造成一種新的平衡和和諧,這都是觀點。甑源泰:我說一個觀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一點,有三個特征:第一個是政治特征;主體是封建政治體。第二個是競爭特征;主體是自然經濟形態(tài)。第三個是文化特征;主體是東方中國。忠孝結義,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孝,為什么?為了維護家庭的農業(yè),因為家庭農業(yè)當中以血緣關系來的,所以以孝為先的。這個兒媳婦從外面來的,跟我們沒有寫血緣管理,所以就必須來結。這個時候我們發(fā)現有些人跟我們沒有血緣關系,比如說朋友、或者是鄰居,那么這時候我們強調義,義是什么意思呢?我理解是替代的情況。這個義沒有血緣關系,我們弄成血緣關系。通過結義成為了有血緣關系。那么我們國家呢?就是家庭為基礎,這個時候大家再找一個人就是中了。而到今天現今社會,為什么忠孝結義的概念比較淡化了。傳統(tǒng)文化基于原來的自然經濟為基礎,基于它的封建體制,我們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不知道大家贊同不贊同?張其成:我跟甑老師不完全一樣,準確的說是德國的一位哲學家提的,就是文化的軸心是什么?文化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達到的一個高峰。也就是直到今天文化在走下坡路,你剛才說文化越來越落后了,什么意思呢?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一個軸心,一個高峰,直到今天沒有超越。那么這個理論上我不論述了。剛才的例子是儒家的典型,就是儒教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別忘了,在傳統(tǒng)文化上,是儒道互補。甑源泰:但是我發(fā)現他們是殊途同歸的。張其成:如果把儒家的東西推到極致了,當然要反對了?,F在是什么情況?現在恐怕像忠孝結義的東西,廢除的太厲害了,大家都沒有這樣的意識了。有的時候還有學生打老師,是不是?這就太過分了,所以今天要提倡出來。甑源泰:所以我覺得繼承是在批判地基礎之上,我們要有一個概念。把原來服從于家庭農業(yè)的基本點,變成了對養(yǎng)育之恩的一種感謝。有人分析文化,是從兩個角度:文化都有民族性、都有現代性。民族性是民族的個性;中國人吃飯用筷子,歐洲人吃飯用刀叉這又是民族性。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地方的文化,都必須要接受現代化的。所以有的時候老提全盤西化,這個不應該。西方文化也有現代文化的內容,你也必須接受現代化,東方得文化也要接受現代化,現代化是一個尺度,是一個篩子,把精華篩出來,用什么來篩???就是以現代化。以人為本的意識、適應時代的意識、理性的科學意識、結構傳統(tǒng)的意識、政治的民主意識、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意識、全球一體的意識、現代的信仰意識??婆e制度在選人的時候,就是盯著文、史、哲,沒有科學的概念。那我們的教育就是以科舉制度為對象的,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老是盯著文學、歷史。結果我們上千年的歷史沒有科學和地理,造成我們今天都還落后。從中華民族文化的結構來看,缺乏科學的意識。我們中國古來有之,你有物理化學實驗,我們中國也有,拿出來很多,一看是什么呢?都是胡參的,所以缺乏理性的科學意識,這是我們到今天沒有翻過身來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張文:前面你講的我不同意,傳統(tǒng)文化它只有文化特征,沒有所謂的政治性特征。這是一個文化特征。一切的不管經濟也好、政治也好、還是其他的也好,都是附加給它,之所以叫傳統(tǒng)文化,叫文化就是文化,文化就只有文化特征,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剛才張老師講到的,文化本身就是一個文化特征,文化有政治特征、也是統(tǒng)治者給他加的。所以我一直說文化就是文化特征,文化可以去指導別人,但是不能說本身就具有這個特征,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甑源泰:文化是怎么產生的呢?是不是在政治環(huán)境當中、經濟環(huán)境當中產生的呢?論語是不是文化?張文:真正全世界所謂的思想的高潮是在公元前500年,這個時候是毛主席說的百家奇放的時候,對這些思想干預最少的時候,恰恰是他發(fā)展最快的時候。到后來秦始皇一統(tǒng)一中國之后,統(tǒng)治者的思想開始接入文化了,所以開始慢慢禁錮了。所以真正的文化發(fā)展在春秋戰(zhàn)國,這個時候老子、孔子全是那個時代的人。一直到東漢圣經,其他的都去掉了,這個就是為統(tǒng)治者服務的東西。甑源泰:你說孔子周游列國為誰在服務?張其成:應該說不矛盾,應該說文化還沒有真正的搞清楚。文化運用在政治、經濟方面,是這個意思。甑源泰:文化的應用范圍很廣,我們現在主要討論對企業(yè)文化的影響。傅鐘:如果非要加一個特征的話,干脆用一個傳統(tǒng)特征、一個現代特征。其實我個人觀點,其實中國的這種儒家文化、道家也好,其實在封建期間是最長的,發(fā)揮是最寬廣的,達到了很多方面。其實在有些文化之前,不是說封建社會才有。今天來探討的國學都是分階段的,而我們今天,已經要創(chuàng)新,所以我就說有一個傳統(tǒng)和現代的區(qū)別。我們今天講的是文化,國學文化對于明天來說,可能也是傳統(tǒng)的。今天可能是對的,可能明天不一定是對的。甑源泰:我為什么有一個批判地角度?因為我感受到,搞人力資源20多年了,我自己做文化做了很多年了。我感覺到我們企業(yè)現在在企業(yè)文化當中,封建的色彩非常多。比如說品位管理,我們現在有的時候把職位變成了什么呢?變成了一個報答他的一個資源。你這個人干得不錯,我應該提職了,這個就是封建社會的思想。當官是全世界最容易的事,如果一個人連當官都不會,這人肯定是一個廢物。為什么呢?因為他有職位的責任和權利,更重要看成是一種代理?,F在我們企業(yè)里面很多的管理都是品位的管理,我們常常想到職位就想到配車、請人吃飯的額度要高一些。我們對管理者本身的責任就降低了,這點是封建社會的影響,現在的政府更嚴重一些?,F在我們花在吃上的錢,政府官員自己請自己一年花三、四千個億。吃是兩千億,車是四千億,出國是三千億,還不提干部的辦公條件、住房問題、醫(yī)療問題、其他的問題不談,就花了一萬個億了。他把職務消費合個人薪酬混為一談。這樣嚴重的影響了我們的企業(yè)管理思想,如果不取消的話,將來還會有影響的。在國外車就是一個交通工具,我們發(fā)補貼就是了。你是一個推銷員你到處跑,你的交通補貼高一點,我是一個主持內務的常務副總,我不用到處跑,可能我的補貼還不如到處跑的高。

在我做企業(yè)文化的時候,很多的東西都在體現著,比如說忠于企業(yè)利益的問題。為什么現在搞效益工程,弄一個大廣場,我最近去了宜昌,看到沒有,凡是領導經過的地方都很好。這顯然是對上級,不是對下級。這種情況我認為是封建思想,封建思想都有益、無益在企業(yè)中非常深厚,如果我們不批判,我覺得這是有很大問題的。我覺得批判應該是為主的,等我們把真正的現代化工作弄得好了,工作做得不錯了,經濟搞上去了,我們再討論,可能對我們企業(yè)來說,更現實一點。張其成:東西方的問題,他剛才講的跟傳統(tǒng)文化有關系,但是不能全怪傳統(tǒng)文化。我是這么看待的,中西方文化各有有點。文化分為“新首點”的層面。你剛才說了科學的問題,科學實際上是現在才有的,古代有沒有?也有。但是這種科學文化,實際上是思維方式的問題,就是文化最核心的問題。我們的思維方式叫陰陽太極思維。西方的思維就是矛盾思維,二點分離,分離最大的好處就是清晰,什么東西一分。但是在最核心的,不管是農業(yè)社會、還是原始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在人的本質上,一定要有東方得思維,或者二元對立,這樣就完了。按照我的說法地球就滅亡了,為什么呢?很簡單。兩種文明的沖突,這種沖突是文化的沖突,二元分離打得一塌糊涂,還能解決嗎?甑源泰:我估計下一個階段,中國的文化會顯示出優(yōu)越性。我看到一個案例就是中醫(yī)和西醫(yī),西醫(yī)是把人分清楚,把肚皮拉開看里面有什么零件,分得很清楚。我們到醫(yī)院去看病,如果肝有問題就把肝切掉,西醫(yī)是解決問題的?,F在看得非常清楚,我們任何一個醫(yī)院99%是西醫(yī),1%是中醫(yī)。中醫(yī)一直在討論,到底有沒有地位?思想有一個可取之處,但是目前對現實問題的解決能力來講,非常非常差。所以咱們要強調什么呢?我們應該把經濟搞上去,社會更和諧。張文:我們說的指導思想,我們這里的論壇有一個指導思想,文化就是文化。甑源泰:那你解釋一下什么叫文化?張文:我們剛才已經說了,文化是一個價值觀、或者是一個群體價值觀、或者個體的價值觀。甑源泰:如果涉及到利益那么就跟經濟、價值有影響了?張文:有一些影響。孝道也好、什么也好也是我們生活的一個方面,是由文化來影響的,但是不是文化的本質。那么反過來就是說,剛才我們在說的關于這個問題,中西我們現在不談了,現在我相信我們不用在這里討論中西的問題。這應該是一個基本的國策。張其成:所以關于中醫(yī)、西醫(yī)我要說幾句。我是中醫(yī)藥大學的博士老師。這是兩種文化的體現,那么按照甑老師的意思說中醫(yī)不行,要取消,取消不取消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中醫(yī)最后害在誰的手里了?是自己的手里。兩種文化的產生,絕對不是說西醫(yī)絕對比中醫(yī)好。但是在對抗性治療方面,你有癌細胞了、有病毒給你殺滅,在殺滅病毒、病菌方面,西醫(yī)的治療方法肯定比中醫(yī)好。但是在人的生命情況非常復雜,西方有一個實驗,把一個癌細胞化療之后,最大的癌細胞化療了之后,其他的癌細胞長出來了,西醫(yī)遇到這樣的問題,就需要中醫(yī)的整體調整了。甑源泰:就是中醫(yī)有思想沒能力?可不可以這樣理解?張其成:中醫(yī)有思想也有能力。甑源泰:我發(fā)現中醫(yī)的地位是什么?在向西醫(yī)貼近。張其成:向西醫(yī)投降。我的意思是說,不管白貓、還是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我們主要是要把實質搞清楚。甑源泰:我們現在說傳統(tǒng)文化在對企業(yè)文化建設當中,到底有哪些實質性的作用?張其成:最大的一個作用,那就是建一種信仰。中國最大的危機是信仰危機,表現在信仰的多元和缺失?,F在不是制度法規(guī),這些東西很容易。道德上的東西,是當代中國,也是企業(yè)里面最大的問題。把好的東西抓起來,建立一種人生的信仰,使他不僅有歸宿感,而且有信仰感。甑源泰:據我看到的觀點,信仰是一個人自律的理論基礎。為什么要自律呢?他有信仰。我覺得宗教東西你一定要真信才行,就會對你產生強大的自律道德感,而我們現在缺乏的就是這個。有些人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能不能請教一下傳統(tǒng)文化在信仰上是怎么說的?傅鐘:其實我今天很贊成甑老師提的很多問題,但是不是很贊成他的觀點。你說西醫(yī)好,其實我覺得這是管理上的問題。其實我們國學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國學近100年的沖擊,沒有辦法形成系統(tǒng)化的東西。所以有些時候,確實是很難去說,真正研究到很深的程度也很少。那么作為西醫(yī),我們其實說也很簡單,他是治病、也搞得清楚,西醫(yī)在治理病的時候,副作用比中醫(yī)大。我們的發(fā)展現在是滯后的,因為在發(fā)達國家,人家在主導。但是現在應該看到,在發(fā)達國家的中醫(yī)的診所越來越多,然后信中醫(yī)的是越來越多,中國的發(fā)展趨勢已經出來了。但是今天我們確實是說我們跟美國談一些東西,在思想的傳播上,包括文化上都是一樣的。我們中國來講,我們獨有的做法,就是我們的文化沒有發(fā)揚。我們現在在談誰對誰好、誰對誰錯,我覺得這個還難以界定。甑源泰:咱們不說西方、東方,這是一個永恒爭論的問題。我們說民族性和現代性。傅鐘:國學文化最好的東西,就是炎黃子孫。不管哪個民族,你是哪里的?但是一說我們是龍的傳人,炎黃子孫就知道了。甑源泰:咱們中國文化當中強調研究,更多是思辨。但是西方強調的是實證,我覺得對目前的企業(yè)來說,實證的價值很大。有一個哲學家研究竹子,他怎么割這個竹子呢?他在這里坐了七天七夜在那里思考。使西方就是把竹子剖開去實證。而我們盯著竹子看了七天七夜,但是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們今天需要更多是實證。比如說員工的滿意度,員工到底有沒有對企業(yè)有看法?我建議就是去做問卷調查,讓他客觀真實的去說。這個時候我們不主張光去思辨,應該是這樣的,不應該是這樣的,我覺得這是沒有意義的,你必須要用實證的角度去面對現實。東方文化、西方文化、美國文化、中國文化,這不是意義很大的。你談民族性很好,談現代性,我們更多要研究它對我們今天的經濟活動有哪些好的方面。比如說西方的實證主義,就比東方的思辨要好。至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實證主義,不管這個實證主義在希臘文化當中,還是阿拉伯文化當中、還是孔子文化當中,誰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去學習誰,恐怕這是企業(yè)文化建設的一個最重要的東西?,F在掀起“國學熱”,我們很多的老總對于國學是什么并不清楚,對現在的職業(yè)道德也不是很清楚,更容易接受的是一些封建的東西。有一些老總講中國式的老總,實際上更多講人性,怎么去適應員工?怎么去了解員工?我們講得更多是“情理法”,如果你在講情的時候你忽略了理,那也是不行的。但是在今天的中國我覺得法最重要,今天我們講的是法,如果這時候搬出來情,或者是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你有自己的地位,但是今天的企業(yè)現實來說,不是最重要的矛盾。這一點,我作為跟企業(yè)打交道的咨詢者,我給大家一個提醒。我們面對企業(yè)紛繁活動的時候,我們不要忘記一點,我們是搞企業(yè),我們企業(yè)是賺錢的、經濟性的,我們應該有一種經濟性的考慮。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下面還有一點時間,咱們在座的各位有什么高見,可以說一說。問題:對國學探討的意義,看了這個材料和提綱,很感興趣,剛才聽了幾位專家和學者的演講,我覺得有討論、也有爭論、也有辯論,我感覺今天的氛圍很好。作為我個人來講,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很感興趣,也抱著一種積極學習的心態(tài),我想作為一個中國的國民,都是必須的。我感覺今天談的主題,我把我個人的觀點說出來,我不是學者,我想把我的觀點說完以后,各位專家可以討論。不對的話可以打亂,因為我的思路很亂。我們應該提兩個為什么?一、我們?yōu)槭裁匆缟形覀兊膫鹘y(tǒng)文化?二、我們如何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功能首先是一種為政治服務,這是第一大功能。第二大功能首先是社會哲學,是哲學的范圍。剛才談了文化我同意,首先是為政治組織服務的。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包括三次重大轉機:秦始皇時代、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都是當前統(tǒng)治者為了避免文化引起的威脅來做的。商鞅變法,秦始皇以法來統(tǒng)治,對儒家思想的這種倡導,才有上商鞅變法、才有秦始皇統(tǒng)一了六國。第二中國文化的特征。首先是不定性的,是一個永遠爭論的話題。首先第一中華文化的特征,是定性的,這就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也是中華民族文化最核心的方面。中國文化5000年的歷史,文化故國。中國文化也有封建的特點在里面。有了這個特點,就是不可定性和量化。文化的核心是什么?當時核心內容我感覺各位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