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興珞線道路工程說明_第1頁
涉興珞線道路工程說明_第2頁
涉興珞線道路工程說明_第3頁
涉興珞線道路工程說明_第4頁
涉興珞線道路工程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貨運通道(新圖大道)核心區(qū)二期工程南段Ⅱ標段施工圖設計設計說明第1頁共16頁1.概述1.1項目區(qū)位《重慶市城鄉(xiāng)總體規(guī)劃》中沿中梁山兩側布置兩條縱向沿山通道。沿山通道擔負著串聯(lián)中梁山兩側鐵路站場、過山通道和交通樞紐的重要任務,是疏通城市交通的主要通道,是連接快速路的主要常速道路,為城市組團間和組團內提供中長距離的疏通性交通服務。圖1.1-1沿山大道區(qū)位圖圖1.1-2沿山大道區(qū)位影像圖中梁山西側沿山大道南起渝瀘高速,北接渝武高速;串聯(lián)九龍坡區(qū)、高新區(qū)、沙坪壩區(qū),其中高新區(qū)段起于高新區(qū)與九龍坡交界處,沿線向北經過石板鎮(zhèn)、白市驛鎮(zhèn)、含谷鎮(zhèn)、西永鎮(zhèn),止于西部物流園,全長約25km。二期南段工程施工圖設計南起高新區(qū)邊界,起點處采用路基形式與南側陶家鎮(zhèn)段沿山大道終點處相接,往北止于一期松嵐湖立交起點,路線全長約4.93km,施工圖階段分為兩個標段:Ⅰ標段(YK0+000~YK1+760、ZK0+000~ZK1+762.783),Ⅱ標段(YK1+760~YK4+933.079、ZK1+762.783~ZK2+858.765)。本標段為Ⅱ標段,路線全長3.17km。其中:主要相交道路:現(xiàn)狀天馬路。2)主要相交鐵路:現(xiàn)狀襄渝鐵路(興珞線)。圖1.1-3路網(wǎng)、軌道、鐵路結構關系圖1.2工程規(guī)模本次設計標段為二期南段工程Ⅱ標段,全長3.17km,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設計速度60km/h,標準路幅寬度40m,雙向8車道。主要建設內容包含:共包含2座橋梁,共長1.115km(折合到單幅),其中主線橋2座,長度合計1.115km。2)改路及改溝合計5處,其中包含地通道2座。1.3設計內容包含總體設計、道路工程、高邊坡及支擋結構物工程、排水工程、橋梁工程、道路照明工程、景觀綠化工程、交通工程、施工期間交通組織設計等。1.4設計依據(jù)1、《沿山大道(新圖大道)勘察設計》中標通知書(2020年9月)。2、實測1:500地形圖(2021年4月)。3、項目區(qū)域相關規(guī)劃。4、項目區(qū)域用地紅線及用地保護線。5、九龍坡區(qū)最新規(guī)劃。6、相交的在建道路施工圖及已建道路竣工圖。7、項目區(qū)域水系資料。8、項目區(qū)域在建及擬建鐵路及軌道資料。9、地質災害調查報告(重慶市高新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2020年11月)。10、《重慶市高新區(qū)沿山大道(新圖大道)(起點—松嵐湖立交段)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初步勘察)。(重慶市勘測院,2022年9月)。11、《重慶市高新區(qū)改革發(fā)展局關于沿山大道南段工程立項的批復》(渝高新改投[2020]306號)。12、《重慶市高新區(qū)改革發(fā)展局關于沿山大道中段工程立項的批復》(渝高新改投[2020]305號)。13、《重慶市高新區(qū)改革發(fā)展局關于沿山大道北段工程立項的批復》(渝高新改投[2020]307號)。14、《沿山大道(新圖大道)方案設計》(中機中聯(lián)工程有限公司,2021年4月)。15、沿山大道重要節(jié)點方案專家咨詢會專家評審意見書(2021年1月)。16、《沿山大道(新圖大道)方案設計》方案評審專家意見書(2021年4月)。2.建設條件重慶市高新區(qū)沿山大道前期啟動段工程位于重慶市高新區(qū),屬于東經105°17'~110°11'、北緯28°10'~32°13'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擬建場地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qū)內的氣象特征具有空氣濕潤,春早夏長、冬暖多霧、秋雨連綿的特點,年無霜期349天左右。1、氣溫多年平均氣溫18.3℃,月平均最高氣溫是8月為28.1℃,月平均最低氣溫在1月為5.7℃,日最高氣溫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氣溫-1.8℃(1955年1月11日)。2、降水量、蒸發(fā)量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年最小降雨量740.10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強度較大,暴雨時有發(fā)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0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暴雨日數(shù)占全年降雨日數(shù)的62%左右,小時最大降雨量可達62.10mm;多年平均蒸發(fā)量1138.60mm。3、濕度多年平均相對濕度79%左右,絕對濕度17.7hPa左右,最熱月份相對濕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對濕度81%左右。4、風全年主導風向以北風為主,頻率13%左右,夏季主導風向為北西,頻率10%左右,年平均風速為1.3m/s左右,最大風速為26.70m/s。5、霧日全年平均霧天日數(shù)30~40天,最大年霧天日數(shù)148天。6、水文永樂湖:位于線路里程YK16+860~YK17+560段西側,勘察期間水位約為300.00m,最高蓄水位為305.50m,水深約8.00~15.00m。2.1地形地貌龍西立交緊靠中梁山西側,立交場地地形呈東西兩側高,中間為河谷低洼地。地形起伏大,場地標高位于250m~330m之間,立交范圍內分布有少量房屋。圖2-1現(xiàn)狀場地照片2.2用地規(guī)劃沿山大道二期(南段)沿線主要為還建小區(qū)房,如幸??稻有^(qū),主要的產業(yè)園為高盛大道與白彭路相交處的西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沿山大道二期(北段)沿渝遂高速兩側進行布線,東側為城投的儲備用地,西側分布大量產業(yè)園,以富士康產業(yè)園最具代表,北段終點接沙坪壩的團結村,與重慶西部現(xiàn)代物流園區(qū)相接。圖2-2土地利用規(guī)劃圖2.3鐵路相關情況1、現(xiàn)狀襄渝鐵路線路東起湖北襄陽,西至重慶,全長895.3km,為雙線電氣化鐵路,重慶市境內運營長度約為81km。襄渝鐵路橫貫鄂、陜、川、渝三省一市,東與漢丹、焦柳鐵路銜接,中與陽安鐵路相通,南與達成、達萬、巴達(在建)、遂渝、成渝、川黔、渝懷鐵路相連,是聯(lián)絡中國中原和西南地區(qū)的交通大動脈?,F(xiàn)狀襄渝鐵路位于沿山大道主線東側,線位與主線大致平行?,F(xiàn)狀襄渝鐵路上跨現(xiàn)狀華福大道。沿山大道南右轉往華福大道匝道、沿山大道北左轉往華福大道拼寬部分、華福大道右轉沿山大道北往拼寬部分需下穿先轉襄渝鐵路。本標段涉鐵段落工1段,為沿山大道左線YK2+517.800~K2+607.800,沿山大道右線YK2+485.100~YK2+593.10范圍內。3.采用的主要技術標準及規(guī)范3.1主要技術標準表3-1沿山大道主線主要技術指標匯總表序號設計指標規(guī)范值采用值一般值極限值1道路等級城市主干路2車道數(shù)雙向6-8車道3標準路幅寬福(m)404設計速度(km/h)40/50/60605最小凈空控制(m)跨一般道路:4.5跨高速公路:5.0跨鐵路:9.0慢行系統(tǒng):2.5跨一般道路:5.0跨高速公路:5.5跨鐵路:9.0慢行系統(tǒng):2.56交通量飽和設計年限(年)20207路面結構—瀝青混凝土路面8路面結構設計荷載特重交通等級,BZZ-100型標準軸載9路面結構設計年限(年)151510路拱橫坡(%)1.5-2.02.011圓曲線最小半徑(m)30015040012緩和曲線最小長度(m)508013停車視距707014最大縱坡(%)56415最小縱坡(%)0.31.416最小坡長(m)15041817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m)18001200320018凹形豎曲線最小半徑(m)15001000375019設計荷載城-A級城-A級20抗震設防標準地震烈度:6度地震加速度:0.05地震烈度:7度地震加速度:0.0521交安設施等級一般路段:B級中、長、特長隧道及特大型橋梁:A級22設計洪水頻率1/1001/10023暴雨重現(xiàn)期一般路段:P=5年立交、高架橋:P=10年隧道及下穿通道:P=50年表3-2華福大道主線主要技術指標匯總表序號設計指標規(guī)范值采用值一般值極限值1道路等級城市主干路2車道數(shù)雙向8車道3標準路幅寬福(m)36.54設計速度(km/h)40/50/60605最小凈空控制(m)跨一般道路:4.5跨高速公路:5.0跨鐵路:9.0慢行系統(tǒng):2.5跨一般道路:5.0跨高速公路:5.5跨鐵路:9.0慢行系統(tǒng):2.56交通量飽和設計年限(年)20207路面結構—瀝青混凝土路面8路面結構設計荷載特重交通等級,BZZ-100型標準軸載9路面結構設計年限(年)151510路拱橫坡(%)1.5-2.02.011圓曲線最小半徑(m)300150150012緩和曲線最小長度(m)50—13停車視距707014最大縱坡(%)563.86815最小縱坡(%)0.31.76816最小坡長(m)150206.3617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m)18001200—18凹形豎曲線最小半徑(m)15001000300019設計荷載城-A級城-A級20抗震設防標準地震烈度:6度地震加速度:0.05地震烈度:7度地震加速度:0.0521交安設施等級一般路段:B級中、長、特長隧道及特大型橋梁:A級22設計洪水頻率1/1001/10023暴雨重現(xiàn)期一般路段:P=5年立交、高架橋:P=10年隧道及下穿通道:P=50年3.2采用規(guī)范1、《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37–2012)(2016版)。2、《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CJJ193–2012)。3、《城市快速路設計規(guī)程》(CJJ129-2009)。4、《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221-2015)。5、《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guī)程》(CJJ152—2010)。6、《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TD20-2017)。7、《公路立體交叉設計細則》(JTG/TD21-2014)。8、《城市道路交通規(guī)劃及路線設計規(guī)范》(DBJ50-064-2007)。9、《重慶市城鎮(zhèn)道路平面交叉口設計規(guī)范》(DBJ50T178-2014)。10、《公路與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鐵路技術規(guī)程》(TB10182-2017)。11、《公路鐵路并行路段設計技術規(guī)范》(JT/T1116-2017)。12、《公路鐵路交叉路段技術要求》(JT/T1311-2020)。13、《重慶市軌道交通條例》(2011年版)。14、《重慶市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qū)管理辦法》(2018年修訂)。15、《重慶市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qū)建設項目軌道安全保護專項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guī)定》(2014年版)。16、《重慶市城市規(guī)劃管理技術規(guī)定》(2018年版)。17、《重慶市市政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guī)定》(2017年版)。國家及部(委)發(fā)布的其它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程、規(guī)范。4.總體設計4.1道路平面設計1)設計原則根據(jù)規(guī)劃及結合本項目地位功能與地形特點,滿足區(qū)域道路功能、合理選用技術標準、避免隱患、順暢行車、保護環(huán)境,道路平面必須滿足以下原則:①滿足交通功能,保證主流交通的快速、連續(xù)、安全、順適;②保證與已建(或在建)的道路合理連接,交叉口滿足車輛轉彎半徑要求;③考慮道路兩側已有建筑、紅線,本項目道路平面按原道路線位、橫斷進行恢復。鐵路代建范圍具體設計內容如下。第1段:沿山大道主線右線(樁號YK2+485.1~YK2+593.1):本段鐵路代建范圍內共1處圓曲線,圓曲線R=400m。沿山大道主線左線(樁號ZK2+517.8~ZK2+607.8):本段鐵路代建范圍內共1處圓曲線,圓曲線R=300m,一處緩和曲線,L=125m。圖4-1涉鐵范圍(沿山大道主線)平面圖4.2道路縱斷面設計(1)設計原則道路豎向設計是在滿足規(guī)范要求,根據(jù)規(guī)劃高程,結合沿線道路、出入口標高的前提條件下,綜合考慮以下原則:結合現(xiàn)狀地形地勢及現(xiàn)狀道路標高與規(guī)劃標高。縱段設計高程結合在建渝昆高鐵及華福大道,結合規(guī)劃及地方特色,滿足下穿在建渝昆高鐵及下穿華福大道高程要求。滿足相交已施工道路或已完成施工圖設計道路的高程要求。保證地下各種管線最小埋設深度要求,同時滿足道路最小排水縱坡要求。滿足道路最小排水縱坡要求。與現(xiàn)狀道路的銜接,滿足相交道路現(xiàn)狀高程要求。平縱組合合理,保證行車舒適度。(2)鐵路代建范圍具體設計內容:第1段:沿山大道①沿山大道主線右線(樁號YK2+485.1~YK2+593.1),本段落完全位于凸曲線上:a.縱坡:涉鐵范圍縱坡為2.8%的上坡接2.3%的上坡;b.豎曲線半徑:凸曲線42000;d.豎曲線長度:210m。圖4-2涉鐵范圍縱斷面(主線右線)②沿山大道主線左線(樁號ZK2+517.8~ZK2+607.8),本段落完全位于凸曲線上:a.縱坡:涉鐵范圍縱坡為2.8%的上坡接2.3%的上坡;b.豎曲線半徑:凸曲線56000;d.豎曲線長度:280m。圖4-3涉鐵范圍縱斷面(主線左線)4.3超高設計按照《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設計速度60km/h對應的不設超高最小半徑為600m,本次對主線R=350m及R=400m處圓曲線進行超高,超高橫坡度為2%。超高過渡方式為繞中間分隔帶邊緣旋轉。4.4加寬設計按照《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設計速度60km/h對應的不設超高最小半徑為250m,涉鐵范圍主線最小圓曲線R=1500m,大于不設加寬的最小圓曲線半徑,無需設置加寬。4.5道路橫斷面設計第1段:沿山大道主線圖4-4沿山大道主線道路橫斷面(白石坡大橋)4.6其他道路設施1、人行護欄高填方人行道外側,設置人行隔離護欄,欄桿高度不低于1.1m,具體設置位置詳見《道路平面設計圖》。護欄材質采用熱鍍鋅鋼結構,涂裝顏色采用中國建筑色卡國家標準(GB/T18922)中1341號乳白色與1212號藍色進行藍白顏色組合,支座兩側為藍色,中間為1341號乳白色。2、防撞護欄交叉口范圍除外,機動車道外邊緣設置防撞護欄,防撞護欄樣式采用三圓管金屬梁柱式防撞護欄,防撞等級為SB級,具體設置位置詳見《道路平面設計圖》。涂裝顏色以藍白相間為主,顏色采用中國建筑色卡國家標準(GB/T18922)中特白色與1212號藍色進行藍白顏色組合,支座兩側為藍色,中間為特白色。路基采用欄桿樣式與橋梁一致。5.鐵路代建范圍內道路沿線重要村道改路情況本項目涉鐵范圍沿線無重要村道。6.路基設計6.1一般路基設計干濕類型劃分及回彈模量路基應保證中濕或干燥狀態(tài),當?shù)叵滤惠^高不符合要求時,應作相關路基降水處理。路基回彈模量Eo≥25.0MPa,當?shù)吞罘铰范魏屯临|挖方路段Eo達不到設計要求時,需根據(jù)實際情況作地基處理。路床路基必須密實、均勻、穩(wěn)定,宜一次性形成,并符合《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規(guī)定。路床填料最大粒徑應小于100mm,路床頂面橫坡應與路拱一致。路基填料要求本項目路基填料強度及壓實度要求按支路標準設計。表路基填料強度(CBR)最小值及壓實度要求匯總表路床頂面以下深度壓實度(%)快速路路堤路床0~0.8≥96上路堤0.8~1.5≥94下路堤>1.5≥93零填及挖方0~0.3≥960~0.8≥94土質路基土經壓實后,不得有松散、軟彈、翻漿起皮、積水及表面不平整等現(xiàn)象,土、石路床必須用12~15t振動壓路機碾壓檢驗,其輪跡不得大于5mm。應避免雨季施工,注意施工的分段處理和連續(xù)性,避免長期暴露,注意路拱成型時,采用相應的施工排水措施。并嚴格控制路基壓實度要求。4)一般填方路基填前處理(1)路基內的樹根、草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必須清除,路基不得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填筑。填土不得有雜草、樹根等雜質。填方段的地表不得有積水,并應保持適當干燥,填土層應分層壓實。每層填土厚度不應超過30cm。路基壓實采用重型擊實標準,填料的強度、粒徑及壓實度應滿足規(guī)范要求。(2)當?shù)孛鏅M坡陡于1:5時,要求在原地表開挖成向內傾斜2~4%的反向臺階,臺階寬度不得小于2.0m,當?shù)乇砥露榷赣?:2.5且路段填方高度大于8.0m時,為避免交界處路基不均勻沉降過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壞,除要求開挖臺階外,還應在路床范圍內鋪設2~3層土工格柵,格柵伸入挖方段長度不小于8m,伸入填方區(qū)不小于15m。鋪設土工格柵時,在挖方側應進行有效的錨固,錨釘采用φ8鋼筋彎制而成。在土質挖方段錨固鋼筋長度應大于30cm;在石質挖方段錨固鋼筋長度不小于20cm。錨釘設置間距為10cm。(3)本次設計清表按50cm考慮,清除的表土不得用于路基填筑,應結合附近地形進行集中堆放,以便用于邊坡、中央分隔帶等部位綠化用土。5)一般挖方路基一般路段挖方邊坡第一級為8m,土質邊坡按坡率1:1.5放坡,巖質邊坡按坡率1:0.75~1:1放坡,各級邊坡間留2m寬護坡道,護坡道設2%-4%的外傾斜坡。實際根據(jù)地質條件情況以高邊坡與支擋分項中設置的坡率為準。當挖方路基外側塹頂?shù)乇硭坊鶇R集時,在坡頂外5m范圍內設置截水溝,并順地勢接入道路排水系統(tǒng)排出路基范圍。挖方邊坡應超挖0.6m為種植土回填預留空間;部分特殊路段如挖方邊坡巖層為順層,應根據(jù)巖層傾角及地勘建議適當將邊坡放緩或進行支擋,確保邊坡穩(wěn)定。路基開挖必須按設計斷面自上而下開挖,不得亂挖、超挖,開挖至路基頂面時應注意預留碾壓沉降高度。路基底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應填筑碎石或砂卵石。因沿線個別路段現(xiàn)狀建構筑物及管線較多,土石方開挖時盡量減少爆破施工。6.2邊坡及防護本次邊坡設計方案根據(jù)路段地質條件、外部受限條件,邊坡高度等各種因數(shù)通過坡穩(wěn)定性分析計算,選擇合適的邊破防護方案,有直接噴播植草方案、肋板錨噴支護方案、錨桿植被砼支護方案、植被砼護坡防護方案、菱形花格護坡植草方案、圬工擋墻支護方案、扶壁式擋墻支護方案、懸臂式擋墻支護方案、樁板擋墻支護方案等。具體邊坡支護方案詳見高邊坡及支擋結構工程。6.3路基排水路基地表排水本著盡量減少對原有水系干擾的原則進行設計。路基排水有邊溝、截水溝、排水溝、急流槽;路基地下排水有盲溝、滲溝、檢查井等地下排水設施。盲溝和滲溝用于降低地下水位或排除路基范圍內地下水或滲水,施工時應根據(jù)現(xiàn)場地下水情況設置。具體做法詳見排水工程大樣圖。7.路面設計道路路面結構根據(jù)道路的地理條件、路基土特性、路基水文及氣候環(huán)境,考慮路面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進行路基路面整體結構綜合設計。同時面層應具有足夠的結構強度、穩(wěn)定性和平整度、防滑、耐磨耗行車舒適等要求,并結合本路段材料來源、造價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慮。綜合本道路貨車通行量較大,結合本地區(qū)的實踐經驗及周邊道路結構情況合理選材,因地制宜選用。7.1路面結構設計1、機動車道參考沿山大道一期路面結構的成功經驗,二期路面結構與一期一致。(1)路基段機動車道路面結構由上至下分別為:4cm細粒式改性瀝青瑪蹄脂SMA-13(SBS改性瀝青);6cm高模量硬質瀝青EME-14;10cm粗粒式瀝青砼ATB-25;1cm瀝青同步碎石封層;20cm5.5%大厚度水泥穩(wěn)定碎石;20cm4%水泥穩(wěn)定碎石;18cm4%水泥穩(wěn)定碎石;(2)適用于橋梁與橋梁間短距離的路面結構形式,如樁號K1+487-K1+539、ZK0+275-ZK0+300、ZK0+490-ZK0+544、EK0+103-EK0+155、EK0+695-EK0+744過渡段機動車道路面結構由上至下分別為:4cm細粒式改性瀝青瑪蹄脂SMA-13(SBS改性瀝青);6cm高模量硬質瀝青EME-14;2cm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24cmC20貧混凝土;20cm4%水泥穩(wěn)定碎石;(3)橋梁段路面結構由上至下分別為:4cmSBS改性瀝青SMA-13;6cm高模量硬質瀝青EME-14;8cmC50鋼筋混凝現(xiàn)澆層;橋梁結構;(4)人行道路面結構由上至下分別為:30×60×6cm仿花崗石生態(tài)磚;3cm中粗砂找平層;土工布200g/m2;15cm透水砼;15cm級配碎石層;(5)驗收彎沉值計算設計路面結構的驗收彎沉值:路基頂面驗收彎沉值LG=249(0.01mm)路表驗收彎沉值LA=16.6(0.01mm)7.2路面技術要求1)水泥穩(wěn)定碎石底基層技術要求路基通過驗收后,方可施工底基層,底基層為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水泥摻量為4%,厚度為18cm。質量標準★壓實度:≥97%(主控指標)★彎沉值:≤80(0.01mm)(主控指標)★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2.5(主控指標)★厚度容許偏差:不大于10mm(主控指標)★平整度:不大于12mm(一般指標)★縱斷高程:+5mm,-15mm(一般指標)★寬度:不小于設計規(guī)定(一般指標)★橫坡:±0.3%(一般指標)(2)材料要求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底基層中,水泥摻量為4%,32.5級普通水泥、硅酸鹽水泥均可使用,但應選用終凝時間在6小時以上者,快硬水泥,早強水泥以及已受潮變質的水泥不應使用,級配碎石應選用質堅干凈的粒料,其最大粒徑應小于37.5mm,級配組成如下表:表水泥穩(wěn)定碎石級配組成水泥穩(wěn)定底基層中集料壓碎值不大于30%。(3)施工要求①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須用機械拌和攤鋪和碾壓。②水泥穩(wěn)定碎石施工配料必須準確,攤鋪或拌和必須均勻,并應嚴格掌握厚度。③碾壓用12~15t三輪壓路機碾壓,每層壓實厚度不應超過15cm,18~20t壓路機時壓實厚度不超過20cm,壓實遍數(shù)不小于6~8遍,至表面無明顯輪跡為止。④施工時,最低氣溫要求5℃以上,壓實后必須保濕養(yǎng)生。2)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技術要求底基層通過驗收后,方可進行基層施工,基層為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上基層水泥摻量為5.0%,厚度為20cm,下基層水泥摻量為4.0%,厚度為20cm?!飰簩嵍龋骸?8%(主控指標)★彎沉值:≤40(0.01mm)(主控指標)★7天無側限抗壓強度:3~5Mpa(主控指標)★厚度容許偏差:不大于8mm(主控指標)★平整度:不大于8mm(一般指標)★縱斷高程:+5mm,-10mm(一般指標)★寬度:不小于設計規(guī)定(一般指標)★橫坡:±0.3%(一般指標)(2)材料要求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的水泥摻量為5.5%,水泥材料要求同底基層,碎石應選擇質堅干凈的粒料,其最大粒徑宜小于31.5mm,級配組成如下表:表水泥穩(wěn)定碎石級配組成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中集料壓碎值不大于30%。(3)施工要求施工要求同底基層,基層、底基層施工中嚴格執(zhí)行《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DBJ50-078-2008)及各有關現(xiàn)行施工規(guī)程與驗收規(guī)范。7.3同步瀝青碎石封層封層能起到封水與增進層間粘結的作用,可在施工與營運過程中對基層形成有效的保護,在透層油灑鋪完畢后進行封層鋪設。采用同步瀝青碎石封層,選用9.5~16mm的單粒徑碎石,集料技術指標應達到瀝青中下面層粗集料技術要求,熱瀝青采用70號A級道路石油瀝青,瀝青灑布量為1.4~1.8kg/m2,碎石撒布量宜為12~14kg/m2,,碎石撒布面積宜為60~80%。封層應采用同步碎石封層灑布車進行施工。施工要求:(1)選用好的同步碎石封層灑布車施工。鋪筑機應具有儲料、送料、拌和、攤鋪和計量控制等功能,通過試驗路對攤鋪機做全面的檢查和調試,確定好攤鋪車行車速度,標定好攤鋪厚度。(2)嚴格按設計好的瀝青用量和級配要求施工合理的瀝青用量和級配要求是保證施工質量的基礎,注意對油石比的檢查和調整,重視對礦料的選擇,當料源不符合級配要求時,要做好篩分工作。(3)碎石撒布應均勻,碎石覆蓋率宜為60%-80%。(4)注意施工天氣,嚴禁在即將下雨或正在下雨時施工。攤鋪后尚未成型的混合料遇雨時應予鏟除。(5)碎石撒布后應及時用輪胎壓路機碾壓成型,來回碾壓兩遍,速度宜為5Km/h。7.4面層(1)路面主要性能指標瀝青路面抗滑性能指標:橫向力系數(shù)SFC60:≥54;構造深度TD(mm):≥0.55。瀝青動穩(wěn)定度技術要求:SMA-13(SBS改性)、EME-14:Ds≥5500次/mm;瀝青水穩(wěn)定性要求:凍融劈裂強度比≥75%,浸水馬歇爾殘留穩(wěn)定度≥80%。路面平整度指標:σ<1.5mm。本設計在計算路表面彎沉檢測標準值的影響系數(shù)均取1.25,路面各層驗收時,可結合現(xiàn)場及當?shù)貙嶋H情況對實測值進行季節(jié)和溫度系數(shù)修正。(2)混合料主要指標瀝青混合料技術要求瀝青面層所采用粗集料技術要求:粗集料磨光值PSV≥42,石料與瀝青的粘附性應達到5級,粗集料可選用碎石或軋制的碎礫石。瀝青面層采用優(yōu)質道路石油瀝青,上面層采用A級改性瀝青,下面層采用瀝青EME-14。SBS改性瀝青技術要求表試驗項目單位指標要求針入度(25℃,5s,100g)0.1mm40~60針入度指數(shù)PI,大于-0延度(5℃、5cm/min),大于cm25軟化點TR&B,不小于℃75135℃運動粘度,不大于Pa.s3.0閃點,不小于℃230溶解度,不小于99彈性恢復25℃,不小于%75粘韌性,不小于-韌性,不小于-貯存穩(wěn)定性離析,48h軟化點差,不大于℃2.5TFOT(或RTFOT)后殘留物質量變化,不大于%1.0殘留針入度比25℃,不小于%65延度5℃,不小于cm15EME-14混合料根據(jù)法國高模量瀝青混合料的技術要求,結合相關研究成果,對耐久性高模量瀝青混合料EME-14施工,提出如下指導意見。采用EME-14混合料,礦料級配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瀝青混凝土礦料典型級配(%)層次類型方篩孔尺寸(mm)中、下面層典型級配關鍵篩孔控制范圍16.0100/13.293.090~1009.570.4/4.7548.240~602.3632.725~381.1822.7/0.616.7/0.310.9/0.159.1/0.0756.96~8采用70#瀝青與高模量硬質瀝青粉末顆粒復配15#瀝青(推薦70#瀝青:高模量硬質瀝青顆粒=7:3),總油石比為5.4%。(3)原材料技術要求瀝青:耐久性高模量所用膠結料采用70#道路石油瀝青與硬質瀝青顆粒進行復配,其中70#瀝青技術要求及高模量硬質瀝青顆粒相關指標見下表。70#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檢驗項目技術要求針入度(25℃,100g,5S)(0.1mm)60~80延度(5cm/mim,15℃)(cm)不小于100延度(5cm/mim,10℃)(cm)不小于20軟化點(環(huán)球法)(℃)不小于46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99.5針入度指數(shù)PI-1.3~+1.0薄膜加熱試驗163℃,5h質量損失(%)不大于0.6針入度比(%)不小于65延度(15℃)(cm)不小于80延度(10℃)(cm)不小于6閃點(COC)(℃)不小于260含蠟量(蒸餾法)(%)不大于2密度(15℃)(g/cm3)不小于1.01動力粘度(絕對粘度,60℃)(Pa.s)不小于180PG等級不低于PG64-22高模量硬質瀝青顆粒技術要求項目單位質量指標試驗方法針入度(25℃,100g,5s)1/10mm≤5GB/T4509軟化點℃100-125GB/T4507灰分%≤1.0SH/T0029顆粒尺寸<5mm實測與硬質瀝青顆粒按一定比例復配后需滿足下表的相關技術要求。復配高模量瀝青膠結料技術要求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針入度(25℃,100g,5S)(0.1mm)15~25T0604-2011軟化點≮60T0606-2011動力黏度(60℃)>4000T0625-2011粗集料:根據(jù)重慶市內道路路面的筑路材料調查情況,應采用石質堅硬、清潔、不含風化顆粒、近似立方體顆粒的碎石,粒徑大于4.75mm的石灰?guī)r集料作為路面中下面層瀝青混合料所用集料。應選用玄武巖碎石作為路面上面層瀝青混合料所用集料,以確保粗集料的質量。集料質量應從源頭抓起,派專人進駐集料加工廠,對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裝車、裝船。粗集料技術要求見下表。粗集料質量技術要求檢驗項目單位中、下面層技術要求上面層技術要求石料壓碎值不大于%26常溫壓碎值20,高溫壓碎值24洛杉磯磨耗損失不大于%2826表觀相對密度密度不小于t/m32.628吸水率不大于%2.03.0對瀝青的粘附性不小于4級5級堅固性不大于%1212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大于%1212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不大于%1.01.0軟石含量不大于%3.03.0注:有1個或以上破碎面為黃色節(jié)理面的集料顆粒含量應不大于5%。上面層瀝青混凝土所用石料為保證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和瀝青混合料中骨料的嵌擠,擬選用玄武巖破碎石料作為面層瀝青混合料所用集料,粗集料應滿足上表所示的技術要求。細集料:采用堅硬、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有適當級配的人工軋制的米砂,不能采用山場的下腳料。細集料規(guī)格見表。細集料規(guī)格規(guī)格公稱粒徑(mm)下列篩孔(mm)的通過百分率(%)4.752.361.180.60.30.150.075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5注:視密度不小于2.5g/cm3;砂當量應不小于60%(宜控制在70%以上);亞甲蘭值不大于25g/kg;小于0.075mm質量百分率宜不大于12.5%;棱角性不小于30s。填料:宜采用石灰?guī)r堿性石料經磨細得到的礦粉。礦粉必須干燥、清潔,礦粉質量技術要求見下表。拌和機回收的粉料不能用于拌制瀝青混合料,以確保瀝青上面層的質量。礦粉質量技術要求指標技術要求視密度不小于(t/m3)2.50含水量不大于(%)1粒度范圍<0.6mm(%)10090~10075~100<0.15mm(%)<0.075mm(%)外觀無團粒結塊親水系數(shù)<1塑性指數(shù)不大于4注:親水系數(shù)宜小于0.8.(4)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橡膠瀝青的制備、儲存及技術指標橡膠瀝青是用基質瀝青和橡膠屑在高溫狀態(tài)下反應而成,其專用生產設備包括反應罐、加熱恒溫系統(tǒng)、攪拌系統(tǒng)、泵送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組成,制備過程符合以下規(guī)定:a、橡膠瀝青的反應溫度為190-218℃。b、橡膠粉與瀝青混合后,其反應時間不得小于45min。c、橡膠瀝青中橡膠屑的摻量通過試驗確定,一般為20±2%。d、生產好的橡膠瀝青使用前應進行攪拌并快速測定其旋轉粘度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橡膠瀝青需滿足下列技術指標:橡膠瀝青技術指標項目單位指標180℃旋轉粘度dPa.s15-40軟化點(環(huán)球法)℃52-74針入度(25℃,100g,5s)0.1mm25-70彈性恢復,25℃%>60橡膠瀝青最好當天生產,當天使用,特殊情況下可降到140-145度存放,存放不得超過3天,使用時重新升溫到190℃測粘度,不夠時加膠粉反應45min。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的施工及技術指標橡膠瀝青選擇風力小或無風時用橡膠瀝青撒布車進行噴灑,撒布量2.2~2.6L/平方米,具體用量通過試驗確定。撒布每次啟動、停止都應灑在紙上(油紙或防水油氈),以保證撒布的均勻性。適當調整撒布寬度,使縱向接縫不在車輪軌跡內,而是在行車道中間或邊緣。石屑采用9.5mm單粒徑級配,撒布應在橡膠瀝青撒布后馬上進行,石屑撒布器應在瀝青撒布車后20-30m,撒布的石屑需要預熱到150~170℃,并用0.4%-0.6%的基質瀝青預裹,石屑用量為15-22Kg/平方米,具體用量通過試驗確定(石料占總膜面積的85%為宜)。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用石屑技術標準項目指標集料壓碎值不大于%15洛杉磯磨耗損失不大于%28對瀝青的粘附性不小于5級堅固性不小于12細長扁平顆粒含量不大于150.075mm以下顆粒含量不大于(水洗法)1軟石含量不大于%3撒完石屑后以膠輪壓路機壓實,壓路機的速度控制在6-10Km/h,碾壓遍數(shù)為2-4遍,以石屑均被定位和嵌入瀝青膜為準。(5)配合比設計配合比設計由旋轉壓實、凍融劈裂試驗檢驗、我國車轍試驗抗車轍能力檢驗、法國車轍試驗抗車轍能力檢驗、動態(tài)模量試驗等部分組成,具體內容應符合下表規(guī)定。耐久性高模量瀝青混凝土室內設計指標試驗項目技術標準空隙率(%)1~3凍融劈裂強度比TSR(%)≥80國標車轍動穩(wěn)定度(次/mm)≥4000法國車轍3萬次變形率(%)≤7.5動態(tài)模量(20℃,10HZ,MPa)≥15000動態(tài)模量(45℃,10HZ,MPa)≥4000低溫彎曲破壞應變(με)≥20002)EME14耐久性高模量瀝青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遵照下列步驟進行:目標配合比設計階段a、確定各礦料的組成比例。從施工現(xiàn)場分別取各類礦料進行篩分,用計算機或圖解計算各礦料的用量,使合成的礦質混合料級配與表一的典型值相符。b、基于旋轉壓實方法確定瀝青的最佳油石比。按照我國空隙率計算方法,空隙率小于3%。c、配合比檢驗。按以上配合比制備瀝青混凝土試件進行性能驗證。生產配合比設計確定各種熱料倉礦料和礦粉的用量。必須從二次篩分后進入各熱料倉的礦料取樣進行篩分,根據(jù)篩分結果,通過計算,使礦質混合料的級配接近目標配合比并符合表一的規(guī)定,以確定各熱料倉礦料和礦粉的用料比例,供拌和機控制室使用。同時反復調整冷料倉進料比例,以達到供料均衡。取熱篩分料進行目標設計瀝青用量+0.2%的旋轉壓實試驗,確定最終生產配合比。同時進行凍融劈裂試驗進行抗水損害性能驗證。生產配合比驗證階段用生產配合比進行試拌、試鋪。取試鋪用的瀝青混合料進行旋轉壓實空隙率和瀝青含量、篩分試驗,檢驗生產配合比礦料合成級配,由此確定正常生產用的標準配合比。3)關于瀝青混凝土室內試驗中幾點統(tǒng)一做法a、進行目標配合比設計和生產配合比設計時,制備試件的混合料,需采用小型瀝青混合料拌和機拌和,以模擬生產實際情況。b、每組試件個數(shù)一律用4個。c、試件成型溫度:參照表耐久性高模量瀝青混合料試驗拌和與擊實溫度(℃)。d、高模量硬質瀝青粉末顆粒采用外摻與礦粉一起摻入進行拌和。耐久性高模量瀝青混合料試驗拌和與擊實溫度(℃)礦料(包括礦粉加熱溫度)180~195瀝青加熱溫度165~175瀝青混合料拌和溫度170~185試模預熱溫度165~175試件成型溫度165~175試件成型終了溫度不低于160e、瀝青混合料試件密度試驗方法:面層瀝青混合料統(tǒng)一用表干法的毛體積相對密度。f、瀝青混合料理論最大相對密度按實測法獲得,并與生配合比設計值進行驗證,差值應不大于0.005,否則應分析原因論證后取值。g、試件的配料、拌和均應單個進行,以確保試驗結果的一致性。(6)瀝青粘層油在瀝青混凝土下面層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粘層油的灑布。粘層油的灑布應滿足下列要求:①在路面基層上灑布透層油,在瀝青砼層間灑布粘層油,以保證各界面層結合良好。透層油用乳化瀝青,粘層油用改性乳化瀝青。②在基層養(yǎng)生結束并清除基層表面松散顆粒的塵土后,灑布透層瀝青,透層瀝青灑布量0.7~1.5L/m2,灑布透層瀝青的基層上應禁止除施工車輛外的一切車輛通行,施工車輛在其上通行也應慢速行駛,嚴禁在其上調頭,轉彎,防止透層瀝青局部脫落,對局部脫落的地方要進行修補;待滿足相關要求后鋪筑瀝青砼下面層。③瀝青混凝土下面層驗收合格后,即可進行粘層油的灑布。灑布前,應認真檢測改性乳化瀝青的質量,只有在質量符合設計要求的條件下,才能進行施工。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