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五至八單元)_第1頁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五至八單元)_第2頁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五至八單元)_第3頁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五至八單元)_第4頁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五至八單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

第五章無教等世計

第12課《寓言二則》教學設計

教學導航

【教材分析】

本課是由《摑苗助長》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組成。課文分別勾勒出兩個

人物形象。一個做事急于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個是做錯事,

不要怕,只要能改正就能有好的結局。這兩則寓言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語言簡

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容易理解。

【作者介紹】

i.《攜苗助長》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作者:孟子(約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軻,字子輿,鄒國(現(xiàn)山東省

鄒城市)人。有人認為鄒國是魯國的附屬國,也有人說孟子是魯國人。戰(zhàn)國時期

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民主思想的先驅。儒家的主要代表之

一,是儒家的思想主義流派。在政治上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在學說上推崇孔子,

反對楊朱、墨翟。孟子相傳為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鄒氏。中國古

代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繼承并

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稱為亞圣。其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

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他提

倡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游歷于齊、宋、滕、魏、魯?shù)戎T國,希

望追隨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后歷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

是“迂遠而闊于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后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

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亡羊補牢》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

《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

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于戰(zhàn)國初年,止

于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zhàn)

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zhàn)演習手冊。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讀“語、則”等15個生字、會寫本課“亡、牢”等8個生字,會寫“亡

羊補牢、勸告”等5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亡羊補牢、攜苗助長”兩個成語的意思。

3.比較句子的不同,能體會詞語“趕緊、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想象中體會兩則寓言的寓意,背誦文章,積累生動的句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了解事情的發(fā)展規(guī)律,知道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會讀“語、則”等15個生字、會寫本課“亡、牢”等8個生字,會寫“亡

羊補牢、勸告”等5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亡羊補牢、搜苗助長”兩個成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讓學生明白寓言中說明的深刻道理。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住課

文的內在聯(lián)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教學準備】

搜集寓言作者的有關資料以及寓言中的文字和圖片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積累詞語

1.同學們,你們聽過《報苗助長》的故事嗎?這節(jié)課,老師就來給大家講講

這個故事,希望我們能從中明白一個道理。

誰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通過這則寓言,(寓言是一種文章體裁,它一

般是借一個虛構的小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霸ⅰ奔耐邪囊馑?,寓言就

是說話包含著某種意思。)我們會明白一個什么道理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引

出課題)《亡羊補牢》(板書課題:亡羊補牢)

二、質疑課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這個詞語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嗎?(亡牢)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預設: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預設:我是通過查字典的方式理解這個字的,我是通過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

3.請你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預設:羊丟失了把羊圈補好。)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說的真清楚,同學們課前的預習很全面!接下來,請大家聽老師朗讀課文,

同學們邊聽邊注意生字詞的讀音。

2.下面,自由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掌握多音字,讀通課文。(開火車

讀)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亡羊補牢

rjuan(羊圈)

多音字:圈J

〔quan(圓圈)

4.重點指導難寫字。

亡:不要丟掉第一筆點。

鉆、勸:按照左窄右寬的結構書寫。

丟:注意與“去”的區(qū)別,不要丟點第一筆撇,和最后一筆點。

5.做“氣球游戲”,氣球升起,讓學生認讀氣球上的字。

四、精讀課文,小組學習。

同學們字詞掌握得不錯,現(xiàn)在把字詞帶入故事中,每組選一名同學朗讀課文,

其他同學思考,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5名學生讀課文)

同學們概括的真清楚,講得也很精彩!下面,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互相

讀課文,依據(jù)自學提示的內容,展開小組討論。

1.齊讀第1-4自然段,思考: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在文中

找出相關句子)

預設:2次。

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2.羊丟了之后,街坊和養(yǎng)羊人他們分別是如何表現(xiàn)的:

街坊勸他說:“趕緊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jīng)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

(1)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2)面對街坊真誠的勸告,養(yǎng)羊人有什么表現(xiàn)呢?(板書:第一次丟羊毫

不在意)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養(yǎng)羊人卻漫不經(jīng)心,不聽勸告。(指名分角色朗讀。)

3.養(yǎng)羊人不聽勸告的結果怎樣?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fā)現(xiàn)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

叼走了。剛才我們學習的內容,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4.第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結果怎樣?自由讀第5

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

他很后悔沒有接受街坊的全稿,心想,現(xiàn)在修還不晚。

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5.討論交流,教師總結板書。(板書:第二次丟羊后悔一一修羊圈結

果再也沒丟)

6.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五、體會寓意。

1.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3.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

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huán)境污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

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拓展延伸。

1.故事我們已經(jīng)讀懂了,那么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再把課

文認真讀一讀,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板書:亡羊補牢為

時不晚)

2.全班交流,師總結:

是的,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能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并認真改正,還不算

晚。所以人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板書:為時不晚)3.學習這篇課文,

我們先讀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蘊涵著的道理,以后我們遇到寓言故事時,

就可以按“理解題意一了解內容一聯(lián)系實際一體會寓意”這樣的方法學習。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寓言《亡羊補牢》,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攫苗助長》這則寓

言。

同學們誰知道寓言是什么?提問學生(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是將一個道

理蘊含在一個小故事中。)同學們你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你知道哪些寓言故

事?(學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盜鈴自相矛盾……)(板書:報苗助長)(指名

讀后齊讀)

2.“摑”的意思是什么知道嗎?和''拔”一樣嗎?想一想拔蘿卜是怎樣?

(從土里拔出來)那么攫苗是把禾苗從土里拔出來嗎?

摑的意思其實是輕輕地往上一提。題目的意思是什么?你能說說嗎?

二、初讀課文

1.初讀思考:讀了課題你想到什么?課題中的“長”在這里讀“zhing”

2.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本課的生字。

則焦筋疲截

3.小組合作,組長讀字,成員找卡片。

指導:疲:的偏旁是“廣”不是“廣”,“筋”按照上下結構書寫,不要寫成

左右結構,注意部首不要寫成“什”。

4.認讀詞語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

5.教師檢查認字情況。(開火車、指名讀生字)

三、理解課文

學習《搜苗助長》

默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覺得禾苗長得太慢?

1.讓學生找出句子。''古時候有個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快些,天

天到田邊去看?!保ò鍟喊屯堂玳L快些)

巴望:十分渴望。(是不是能用盼望、希望代替讓同學們討論。)

天天:每天。

情景創(chuàng)設:太陽曬得火辣辣的時候,他去看了嗎?

刮風下雨的時候,他去看了嗎?

十分繁忙的時候,他去看了嗎?

2.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個辦法幫他們長”(板

書:想辦法幫他們長)

“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自己對自己說話)農夫在自言自語說什么?

(“我得想個辦法幫他們長?!保┲该硌蒉r夫“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的

樣子。

詞語訓練:照樣子寫詞語。

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無邊無際自由自在

3.再次默讀課文,種田人想出了一個什么辦法幫助禾苗生長呢?請用“一一”

畫出來。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

解釋:“筋疲力盡”(形容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練習用“筋疲力盡”造句。(上次旅游的山非常陡峭,把我們弄得筋疲力盡。)

(板書: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農夫認為他的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長了一大截,結果是這樣嗎?(不是,

禾苗都枯死了。)想一想:禾苗為什么會枯死呢?(因為農夫把禾苗拔高,使禾

苗根系離開了土壤,失去了汲取養(yǎng)分的能力,所以枯死了。)(板書:枯死了)

4.現(xiàn)在大家知道“攜苗助長”是什么意思了吧?(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

5.此時你想對農夫說些什么?(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殺雞取卵)

四、說出寓意

老師提問,學生討論交流寓言的寓意。

師:為什么禾苗沒有按照他的意愿長高呢?

預設:因為把禾苗拔死了

提問:禾苗怎樣才能長大?

預設:澆水、施肥、除草,還要慢慢地等幾個月的時間。

總結:這就是禾苗的生長規(guī)律。不僅是種禾苗,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規(guī)律辦

事,不能急于求成。

(板書:按照規(guī)律,不能急于求成。)

五、作業(yè)布置

像報苗助長這種用一個小故事來說明大道理的文章叫寓言(板書:寓言),

課下請同學們搜集資料多閱讀一些寓言故事,如(坐井觀天狐假虎威畫

蛇添足等)

【教學反思】

在課堂上,我努力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反思

這節(jié)課的教學,有一下幾點:

1.讀一讀,讀出感情,讀出收獲。

(1)初讀課文。老師在導入課文之后,再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感知

文本,使閱讀不再盲目,提高了閱讀的質量。

(2)自讀課文。如果說初讀課文是為了感知故事梗概,那么自讀就是對閱

讀的更進一步了。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之上,我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同時注重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2.做游戲,利用游戲提高興趣,提高質量。

游戲一直是孩子們所期盼的。我就利用做氣球游戲這個環(huán)節(jié)來引導學生完成

對生字的把握,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效率,又使學

習變得開心、快樂。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

第13課《畫楊桃》教學設計

教學導航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fā)生的事情?!拔摇?/p>

根據(jù)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

這件事,啟發(fā)同學們懂得了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堅持科學

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

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tài)描寫,突出老師對''我們”循循善誘的教育,生

動形象地說明了從不同角度觀察有不同結果的思想方法。

課文從一件事中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來龍去脈交代得十分清楚。此外,課

文對人物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具體細致,形象生動,能準確反映人物內心世界。老

師神態(tài)由嚴肅到和顏悅色,老師的話語通俗易懂,循循善誘,飽含哲理,表現(xiàn)出

高超的教育藝術。學生們開始嘻嘻哈哈,以為“我”把熟悉的楊桃畫成五角星,

非常好笑;了解真實情況后,顯得很尷尬,反映學生們的率直、天真。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其

中的深刻道理——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這種科學的思想

方法,就能終生受益。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室、靠、而”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倒”,會寫“圖、課”等

10個生字,會寫“圖畫、老師”等11個詞語。

2.能積累“靠、視”等生字拓展的詞語。

3.朗讀課文,能讀出對話的語氣。

4.能說出看到“我”畫的楊桃,老師和同學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說說自

己受到了什么啟示。

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的過程中,感悟對話的語氣與表達的內容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教學重點】

1.會認“室、靠、而”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倒”,會寫“圖、課”等

10個生字,會寫“圖畫、老師”等11個詞語。

2.能說出看到“我”畫的楊桃,老師和同學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說說自

己受到了什么啟示。

【教學難點】

能說出看到“我”畫的楊桃,老師和同學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說說自己

受到了什么啟示。

【教學準備】

課件、識字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出示楊桃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果實嗎?今天,我們要學一

篇課文,就與楊桃有關。(板書:畫楊桃)(楊桃又名羊桃,五斂子。常綠或半

常綠喬木?;ㄐ?,鐘形,紫紅色。漿果橢圓形,長5?8厘米,有五棱,間或三

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綠色,熟時黃色。一年內開花數(shù)次,自夏至秋相繼不絕,

秋冬果熟。)

2.齊讀課題。

二'指導自學,思考問題。

自學要求:

1.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詞多讀幾遍,把語句讀通順,同時標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結合語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新詞的意思。

3.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4.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來大家共同討論解決。

三、認讀生字,感知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2.認讀生字詞。檢查認讀情況,隨機糾正錯誤讀音。

翹舌音:“室"(shi)“審”(shdn)、“晌"(shdng)、“視"(shi)

“肅”(sii):平舌音。筆順:(共8筆)

“誨”:四聲(hui),注意與“悔”的讀音區(qū)別。

3.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是怎養(yǎng)理解的?(同桌交流)

叮囑:再三囑咐。

教誨:教導,訓導。

審視:仔細地看。

半晌:半天或好大一陣子功夫。

和顏悅色:形容態(tài)度溫和可親。

4.擴展訓練。

近義詞:

教誨——教導審視——審察和顏悅色——和藹可親

反義詞:

準確——錯誤難忘——淡忘

5.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主要講圖畫課上,老師讓我們畫楊桃,“我”根據(jù)自己看到的,把楊

桃畫成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通過這件事,啟發(fā)了我們,讓我們

明白同一件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四'觀察字形,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引導學生觀察“圖、交、擺、嘻、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問:你發(fā)

現(xiàn)了什么?

3.記憶字形: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識記,和同桌交流難字的識記方法。

4.難字書寫指導:

“圖”:最后一筆寫橫封口。

“擺、搶”:左右結構,都是“才”字旁,注意“倉”與“侖”的區(qū)別。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練寫,力求把字寫規(guī)范、美觀。教師

巡視,鼓勵寫得好的學生,獎勵小星星。

6.學生交流評價。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

1.抄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引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學習了生字新詞;這節(jié)課我們要通過精讀課

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二、研讀課文,理解句子。

1.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激發(fā)思維。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理解“難忘”是什么意思,“終身難忘”呢?

(難忘:無法忘記,永遠留在腦海里。終身難忘:即一生都難以忘懷。常形

容對他人的恩情或教誨銘記于心,也可形容對某一段時光難以割舍。)

(2)能使作者“終身難忘”的教誨一定是使作者終生不忘的。是誰的教導

使作者終生不忘呢?(是“老師”的話。)

2.學習課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2)導語:作者是怎樣畫畫的?你是怎樣知道的?

抓?。骸拔业淖辉诮淌仪芭趴窟叺牡胤健薄跋袷俏鍌€角的什么東西”“認認

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畫畫的。

2.學習第2至第16自然段。

(1)“有幾個同學”為什么看到作者的畫哈哈大笑?(認為作者畫的根本

不像楊桃。)說明了什么?(說明他們一是沒有考慮到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二是

自以為對楊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錯誤。)

(2)課文中寫了兩個學生的兩句話。一句末尾用了問號,另一句用了嘆號,

表示的意思一樣嗎?(一樣。)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嗎?(相同。都是用十分

肯定的語氣,表明作者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陳述句,表達的語氣變了沒

有?

B.指導學生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嘲笑和嘰諷的語氣。

(3)“老師”聽了“幾個同學”的議論,他是怎樣做的?“老師”為什么要

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審視”?

(“老師”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從“我”看楊桃的角度進行觀察,

據(jù)此判斷“我”畫得是否準確。)

(4)“老師”審視了之后,為什么沒有直接告訴大家畫得像不像,而是舉起

作者的畫去問大家像不像?

(“老師”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從他“審視”的做法上,悟出從不同的角度

看事物,看到的結果也不同的哲理。)

(5)聽了學生的回答,“老師”的態(tài)度變得怎樣了?(嚴肅起來。)為什么

要變呢?

(發(fā)現(xiàn)作者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全體同學們卻說“不像”,這種現(xiàn)象引起“老

師”的深思,他意識到不僅是“幾個同學”而是大多數(shù)同學還不懂得作畫的起碼

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學思想對待事物。)

從文中的哪一個詞能看出“老師”嚴肅的神情延續(xù)了很久?

(半晌。)(“半晌”是過了好大一會兒的意思。也可以說明老師對于如何處

理這件事,認真地進行了考慮。)

(6)指導學生朗讀“好一一笑”,這里的破折號表示幾個同學故意拉長聲回

答,要讀得聲調高些,聲音長些。

(7)對于認為“好笑”的同學,“老師”沒有批評責備,而是“請他們輪流

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讓他們也從作者看楊桃的角度來觀察,使他們親眼看到事實的真相,自覺

接受教育。)

(8)第一個同學看后,在回答“老師”的問話時,為什么中間加了省略號?

(引導學生理解省略號在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內容。)

指導朗讀,聲調、聲音都要低,讀出不好意思承認錯誤的語調。與剛才“好

——笑”的讀法恰恰相反。

(9)引導學生找出有關詞語,體會作者只寫“老師”與“第一個”同學的

對話,而“省略其他同學對話和經(jīng)過”這種抓住重點,敘述的好處。

3.學習第17自然段:

老師的話。

(1)老師看到同學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指名讀“老師”

說的一段話。

(2)思考:

A.老師的話里共有幾句話?前兩句告訴了我們什么?

B.舉例子說說怎么叫角度不同,樣子不一。

C.同一事物,當別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時,應該怎樣做?

(3)這幾句話以畫楊桃為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說明了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樣子。)

(4)啟發(fā)學生用“不要……要……”造句。

(5)總結老師的話: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

(6)齊讀“老師”說的話,加深理解。

三、聯(lián)系生活,練習說話。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在這節(jié)畫楊桃的美術課上認識了這個班級的老師、同學,

還有那個畫畫特別認真的“我”,也了解了發(fā)生在他們中間的故事?,F(xiàn)在,你想

對他們說些什么呢?請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對他說幾句話。

我想對作者說:

我想對曾經(jīng)嘲笑過“我”的孩子們說:

我想對循循善誘的老師說:

四、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板書設計】

(我T桃一五角星,

Jj.終生難忘+,

畫楊桃■,]

(老師一?審視一?教誨.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對比中理解。

老師的態(tài)度前后對比、學生的態(tài)度前后對比,在對比中感悟”是什么樣,就

畫什么樣”,并不像說起來那么容易,必須像文中的“我”那樣認認真真地看,

老老實實地畫。這些道理,經(jīng)過對比、讀書、思考與實踐體驗的結合。學生理解

較深,學習效果很好。

二、質疑在先,引讀中思考

課堂上,汪涵的一個問題“學生后來為什么吞吞吐吐地說話”打開了教學的

思路,順著學生的疑問抓住課文里很特殊的兩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

“不……像。”"像……五……五角星。")比較后再來引導學生通過填空補充提示

語,鼓勵學生個性化朗讀。

這是一處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繼而引發(fā)老師的態(tài)度對比,在充分理解老師和同

學態(tài)度變化后,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

第14課《小馬過河》數(shù)學設計

教學導航

【教材分析】

這課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河,老牛說

水很淺,可以過,松鼠說水很深,他的伙伴剛被淹死。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

去問媽媽,媽媽要他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

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說明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

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

【作者介紹】

《小馬過河》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含有深刻哲理的童話,一直深受少年兒童的

喜愛。《小馬過河》發(fā)表于1955年,30多年來,多次被選入教材,并被譯成英、

法等十幾種文字。1980年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chuàng)作講評獎時被評為一等獎。但《小

馬過河》的作者在哪里?評獎單位大費周折,反復尋找才在浙江瑞安農村找到他,

當時他正在一所農村中學當代課老師,彭文席在中學時代就喜愛文學,高中畢業(yè)

后到一所小學任教。他寫過十多篇童話,《小馬過河》是他在29歲時發(fā)表的?!缎?/p>

馬過河》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

早在宋代詩人陸游就寫下了一首詩《冬夜讀書示子聿》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

古人學問無移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讀“棚、馱”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坊”,會寫本課“愿、意”等

8個生字,會寫“愿意、麥子”等11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讀出恰當?shù)恼Z氣。

3.能用提供的詞語講故事。

4.能根據(jù)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簡單看法。

過程與方法

在分角色朗讀課文中,了解小馬思想的變化。懂得勇于實踐,在實踐中尋找

問題的答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的做事方法。

【教學重點】

1.會讀“棚、馱”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坊”,會寫本課“愿、意”等

8個生字,會寫“愿意、麥子”等11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讀出恰當?shù)恼Z氣。

3.能根據(jù)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簡單看法。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課文內容,說出自己的簡單看法。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它是誰呢?今天它要給我

們講一個故事,想聽嗎?

問:你們想知道小馬是怎樣把麥子馱到磨坊去的嗎?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

《小馬過河》。(板書:小馬過河)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為什么過河?怎么過的?過河了嗎?……)

二、初讀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想一想:小馬為什么要過河?它是怎樣過河的?

最后過河了嗎?

2.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本課的生字。(會寫的字、會認的字)

3.重點指導難寫字的書寫。

“愿”:上邊的“原”第二筆要寫得略長些。

“麥”:第三筆豎與第五筆撇不要寫成一筆。

“突”:下邊是個“犬”,不要寫成“大”。

“命”:不要丟掉第三筆橫。

三'理解課文

1.教師范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過渡語:這篇課文是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既然是事情發(fā)展為順序,就

有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我們把這篇課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分

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一3自然段):寫小馬往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一條小河,這是起

因。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寫小馬不知河水的深淺,他不知道該怎么辦。

回家去問媽媽,這是經(jīng)過。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寫小馬最終通過自己的嘗試過了河,而且還明白

了一個道理。

2.學習第一部分。

(1)請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想小馬為什么要過河?他遇到了什么困難?

(小馬要去磨面,被小河攔住了去路。)(板書:小馬為難)

(2)小馬愿意幫媽媽做事嗎?(愿意)你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3)“怎么不能?”是一個反問句,表達了什么?說明了什么?

“怎么不能?”是一個反問句,表達了很肯定的態(tài)度,說明小馬很想向媽媽

證明自己己經(jīng)長大了。

(4)小馬來到河邊,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從小馬的心理活動中體會到

什么?

過渡語:小馬這時離家太遠了,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他該向誰求助呢?

3.學習第二部分。指名讀課文第4-7自然段。

(1)小馬先問誰?是怎么說的?(老牛,說:“水很淺,剛沒過小腿,能踵

過去?!保ò鍟豪吓:軠\)聽了老牛的話小馬是怎樣做的?讀一讀。

(2)小馬正要過河的時候,誰告訴他水很深的?是怎么說的?(松鼠,說:

“小馬,別過河,別過河,你會淹死的!”)(板書:松鼠水深)

師: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在這條小河里,他眼看著小馬就要下河,準備過河,

這時候松鼠的心情這樣?(緊張著急)你從哪里知道的?抓住詞語感受松鼠的緊

張、著急、擔心。

(3)聽了松鼠的話,小馬有什么反映?他為什么會感到很吃驚?

(牛伯伯和松鼠一個說水淺,一個說水深。)

為什么他們會有不一樣的意見呢?你能動腦筋告訴小馬嗎?

(因為老牛個頭大,所以說小河的水很淺。松鼠小所以他說水很深。)

(4)小馬動腦筋了嗎?他是怎么做的?(沒有,他跑回家問媽媽。)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先學到這里,課下請同學們繼續(xù)閱讀課文,看看小馬從媽媽那里

得到了什么答案。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誰能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我們講的什么內容?(小馬幫媽媽去磨面,

路過一條小河,老牛說水很淺,松鼠說河水很深。小馬不知道怎么辦回家去問媽

媽)(板書:小馬過河小馬不知道怎么辦問媽媽)

二、初讀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第1-6自然段讀準字音。

2.小馬回到家里媽媽對他說了些什么?(分角色朗讀)

三、理解課文

1.小馬回到了家里,媽媽是怎么對他說的?有沒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樣,告訴

小馬能過去或者是不能過去?讀小馬和媽媽的對話,想想媽媽對它說了些什么?

讀7自然段。

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

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理解媽媽的話:光,只。不能只聽別人的話,別人說得對不對,要動腦筋想

想,還應該親自去試一試,才能把事情做好。

2.小馬聽了媽媽的話后,真的去試了試,結果和老牛、松鼠說的一樣嗎?你

知道原因是什么嗎?讀第8自然段。

(板書:高大矮?。?/p>

因為小馬不像(老牛那樣高),也不像(松鼠那樣?。运X得河水既不

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老牛、小馬和松鼠三者間的高矮關系。

3.展開想象,說一說:小馬過河后會說些什么?

(早自己試試就不至于耽誤時間了。接受教訓,以后多觀察、多思考?!?/p>

(板書:開動腦筋,敢于嘗試)

四、拓展實踐

師:你在生活中有沒有自己動手試一試,解決你遇到的困難?說一說自己會

是怎么解決困難的。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為難的事的時候,不能只聽別人說得對不對,要動腦筋想

一想,有的時候還要在長輩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去試一試,這樣才能把難題解決,

事情做好。

【板書設計】

丁I小馬過河"

“小馬為難“]

小馬過河a老牛米淺'鼠很深,

(高大矮小上動腦筋,敢于嘗試“

小馬不知道怎么辦f問媽媽一自己試試,

【教學反思】

《小馬過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小馬要過河,

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

不去。最后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于過了河。故事說明了遇事要

“開動腦筋,敢于嘗試”的道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以激發(fā)孩子的

興趣為主,時時刻刻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為主軸。

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一、運用圖片,激發(fā)興趣。

在進入本課的學習之前,我首先出示了一張“小馬過河”的卡通圖片。同學

們看到圖片后非常興奮,他們紛紛評論圖中的小馬,氣氛非常熱烈。利用這個機

會,我適時地引入了本課的學習: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匹小馬要干什么去嗎?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看

著同學們充滿期盼的亮晶晶的眼睛,我引導孩子們打開課本,進入了本課的學習。

二、發(fā)揮自主性,解決生字詞。

生字詞一直是一個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生字詞的教學。我

要求同學們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自主解決生字詞,并對生字詞的書寫加以指導,

同時也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本課的生字,這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

極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思考。

三、充分閱讀,分段解析,獲得感悟。

獲得感悟的最好辦法就是閱讀。我引導學生們運用多種方式閱讀課文,同時

通過老師的范讀,給學生的朗讀做一個榜樣。同學們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得到了

體驗。為了能讓同學們理解課文,獲得感悟,我把文章分成了幾個部分,引導他

們認真學習每一個部分,這樣層層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獲得體驗。

四、課外延伸。

我引導學生運用這節(jié)課獲得的體驗來進行拓展實踐,引導他們把所學運用到

現(xiàn)實生活中,讓他們明白如何解決困難,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

這節(jié)課的遺憾在于,對于拓展實踐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用的時間較少,同學們沒有

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我沒能完全把握孩子們的所得,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

有所改進。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

《口語交際:圖書借閱公約》教學設計

教學導航

【教學目標】

1.能主動發(fā)表關于圖書角管理方法的意見。

2.交流時,能做到等別人說完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

清楚明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聽取別人的觀點。

【教學難點】

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聽取別人的觀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師: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應該多看書嗎?

生:應該

師:關于班級圖書角的問題,我們怎樣將我們班級的圖書角搞好,做到讓大

家都能有序快速地借閱圖書呢?希望同學們踴躍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制定一

套借閱公約

二、制定“圖書借閱公約”。

1.小組討論,每個小組都制定出一套“圖書借閱公約”,看哪個小組制定得

最完善、最切實可行。

指導:在制定“圖書借閱公約”之前,同學們可以先確定出管理“圖書角”

的人,選的這個人必須要有責任心,能把大家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去做,同時

這個人還應該有愛心,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書籍,要有耐心,無論是誰、

借什么書,他都能耐心接待,同時把亂了的書籍整理好。

2.小組推選一位同學向全班朗讀本小組制定的公約。

教師提示:在別人朗讀公約的時候,其他小組的同學要認真聽,對于有益的

部分可以借鑒過來,以完善自己的公約。

3.我們采取輪流發(fā)言的方式進行,請同學們主動發(fā)表意見,一個人說完,另

一個人再說。

4.最后,我們把各組制定的公約中合理的條款組到一起,成為我們班的《圖

書借閱公約》

三、大家共同制定的公約如下:

管理人員:劉伯偉

管理人員職責

1.圖書管理員在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將圖書編號,便于整理、分類和進行

借閱記載。

2.負責記錄同學們的借閱情況,利用課間整理、打掃書櫥。

3.每周一查點清理圖書。查看圖書有無丟失,查看還回的圖書是否完好,

如有損壞及時向老師匯報,督促損壞圖書的同學粘補或賠償。逾期不還者,督促

將書收回。

4.記錄下同學們愛惜圖書的行為,及時向班主任匯報,班主任利用早課時

間給予表揚,為同學們樹立好的榜樣。

借閱規(guī)則

1.借閱圖書時間是每天中午和每節(jié)課的課間。

2.圖書只允許班級同學借閱,嚴禁借閱班級以外的同學。借閱者借書必須

由班級圖書管理員允許,每位同學每次只允許借書一本,要登記好書名、借閱人

姓名及借閱時間。借書時要檢查原書,如有污損、缺頁等情況應及時說明,否則

由該借書人負責。

3.書一經(jīng)借出,中途不得轉借他人。所借圖書最長時間不可超過一周,以

便其他同學借閱;最短一般也不可一天內歸還,以保證認真讀書并減輕管理員的

工作負擔。到期后仍需繼續(xù)閱讀者可以續(xù)借并進行續(xù)借登記,如有違反將取消

借閱資格一個月。

4.借閱圖書要愛護,不得撕頁、折頁、剪裁、折卷圖書,不得在圖書上畫

線、批注或涂寫,如有損壞或丟失要賠償圖書者,除為班級書架補充一本相同

版本的圖書或等價的其他圖書外,還將處以停借2—4周的處罰。

5.閱讀完借閱圖書后,要及時找圖書管理員辦理歸還手續(xù),還書時,要在管

理員處登記并簽字注明歸還時間。

6.借閱的圖書只能利用課余時間閱讀,課堂上嚴禁偷偷閱讀,如有在課堂

上偷閱圖書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一次,取消一個月的借書資格

7.班級將定期開展評比活動,以檢查同學們的讀書情況。認真讀書有所收

獲并認真做好讀書筆記的予以獎勵。管理員每月統(tǒng)計借書情況,班主任組織“積

累多少本”展覽,作為評選每次“學習之星”的依據(jù)。

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

四\本課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制定了我們班的“圖書借閱公約”,這次制定的公約切

實可行,希望同學們認真履行公約,在我們班形成良好的借閱習慣。

【板書設計】

圖書借閱公約

借閱愛護獎懲歸還

【教學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主導。我們的教學就應該在教師的主導

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口語交際中,我的教學有以下幾點:

一、用關于讀書的名言導入。

名人名言是學生所熟悉的。名言都是言簡意賅,寓意深刻的。因此,同學們

對名言有著特殊的感情。因此,我用名言導入,會很快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的一種好方法。在制定“圖書借閱公約”中,

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讓他們發(fā)揮自己學習的主體地位,每個人都參與制定。

三、輪流發(fā)言,提高表達能力。

合作培養(yǎng)的是孩子一方面的能力。提高表達能力也是我們要非常重視的。在

教學中,我讓同學們輪流發(fā)言,并及時對發(fā)言進行幫助和鼓勵,讓孩子們在發(fā)言

過程中提高表達能力。

四、及時總結。

把同學們制定的內容及時總結出來,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增加學

生們的成就感,提高學生們的參與意識。因此,及時總結是完全有必要的。

這次教學中,個別同學發(fā)言不流暢,聲音小,這是明顯缺乏信心的表現(xiàn)。在

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讓孩子對學習、對自己充滿信心。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計

教學導航

【教學目標】

1.了解廠字頭、穴寶蓋所代表的意義;能借助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認識“廚、

廁”等9個生字。

2.能理解并積累含“笑”的詞語,選詞演一演。

3.能根據(jù)提示語,讀出句子恰當?shù)恼Z氣。

4.能發(fā)現(xiàn)“教誨、尋找”這類詞語的特點,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

5.能背誦《弟子規(guī)》(節(jié)選)。

6.閱讀《好天氣和壞天氣》,能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老爺爺說的話。

【教學重點】

1.認識“廚、廁”等九個生字

2.詞語分類,歸納同一類詞語。區(qū)分詞語的意思,靈活運用并體會詞語在

句子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詞語分類,歸納同一類詞語,區(qū)分詞語的意思。靈活運用體會詞語在句子中

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星期天,小明和媽媽一起認識了一些生字,讓我們也一起看看吧。

二、識字加油站。

Chucexiangshaxuekulongyaozhdi

廚廁廂廈穴窟窿窯窄

1.學生齊讀詞語。

2.開火車讀詞語。

3.去掉拼音讀詞語飛

4.讀句子,鞏固認字。

他們一開始住在洞穴里,課時洞穴非常窄,他們就挖了幾孔窯洞,在窯洞內

墻壁上的窟窿里放上了煤油燈"

大廈的旁邊有一間廠房,里面設施樣樣俱全,有寬大的廚房,有精美的臥室,

甚至還有廁所。

5.我知道

(1)“廠”指有空的地方,指空間較大的地方。

(2)“穴”多指和空、洞有關。

6.我能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r:廁廂廚廈原壓

穴:窟窿窯窄空突窩

三、字詞句運用。

1.讀一讀,再選擇一兩個詞語,演一演。

些詞語都是表示“笑”的詞語。先讀這些詞語,畫出不認識的生字,查工具

書或向別人請教,然后小組內同學互讀。在讀的過程中,根據(jù)詞語的意思做出相

應的表情,從而加深對詞語的理解。

匯報交流。

微笑:不顯著的笑容。

造句:老師面帶微笑地站在那里。

狂笑:放縱地大笑。

造句:他聽到這個消息,狂笑起來。

傻笑:無意義地一個勁兒地笑。

造句:他坐在那里,一直嘿嘿傻笑。

笑瞇瞇:狀態(tài)詞。指微笑時眼皮微微合攏的樣子。

造句:這個老爺爺笑瞇瞇的,很慈祥。

笑呵呵:形態(tài)詞。形容笑的樣子。

造句:他整天笑呵呵的,樂觀極了。

眉開眼笑:形容高興愉快的樣子。

造句:看到可愛的孫子,老奶奶眉開眼笑的。

破涕為笑: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

造句:他逗得小妹妹破涕為笑。

哈哈大笑:形容開懷地大笑起來。

造句:這個笑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捧腹大笑:用手捂著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極可笑的事情。

造句:這個笑話讓大家捧腹大笑。

3.句子中重點詞語的閱讀。

(1)小馬連蹦帶跳地說:“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幫您做事?!?/p>

問題預設:句中加點詞反映了小馬什么樣的心情?

提示:說明小馬很高興,活潑。

朗讀指導:用輕松,愉快的口氣來讀這句話,表現(xiàn)出小馬快樂的心情。

(2)小馬難為情地說:“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我……我過不去?!?/p>

問題預設:句中加點的詞語反映了小馬怎樣的心情?

預設:說明小馬有點不好意思。

朗讀指導:用猶豫的、不好意思的語氣來讀,讀的時候語速要慢一些。

(3)老師和顏悅色地說:“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p>

問題預設:從加點的字里,我們得到了什么信息?

預設:老師在教給大家道理的時候很親切。

朗讀指導:我們要讀出老師很關心、愛護、喜歡大家的感覺,讀的時候語速

可以稍慢一些。。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好,看來是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同時也把握住了句子表

達的情感。希望我們在今后的朗讀中用到今天的朗讀方法,就是先理解句子的意

思,再根據(jù)重點詞語去判斷句子所表達的情感。

四'我的發(fā)現(xiàn)。

1.邊讀邊品

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六個詞語,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組成詞語的兩個字的

意思有什么特點。

教師提示:朗讀了詞語,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幾個詞語中,組成詞語的兩個字的意

思相同或相近。

教誨:“教”和“誨”都有教導的意思。

尋找:“尋”和“找”都有找的意思。

伙伴:“伙”和“伴”都有同伙、作伴的意思。

災難:“災”和“難”都是指遭遇的不幸。

明亮:“明”和“亮”都有光明、亮堂的意思。

柔軟:“柔”和“軟”都有輕柔的意思。

歸納總結:讀了這些詞語,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組成方式,那就是意

思相同或相近的字可以組成一個詞,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

追趕跳躍飛翔打擊瘋狂溫暖彎曲等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很多字,還知道了有意思的組詞方法,同時我們還學習了

怎樣朗讀句子,收獲很多,希望同學們在課下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第二課時

—v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該怎樣穿衣服、穿什么衣服嗎?你知道我們該學些

什么嗎?這些知識有一本書告訴了我們,那就是《弟子規(guī)》,現(xiàn)在就讓我們去看

一看吧。

二、朗讀“日積月累”的內容。

1.借助拼音朗讀。

2.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3.小組同學在朗讀的過程中,討論每句話的意思。

4.匯報交流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出示課件15、16)

帽子要戴正,紐扣要系好,襪子和鞋子也都要穿得服帖。

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處亂丟,以致于弄亂弄臟。

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yǎng),如果感覺到有不

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警惕,勉勵自己要奮發(fā)圖強。

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

4.學生讀讀背背。

5.測試學生背誦情況。

三、我愛閱讀

有一位老奶奶,天氣好的時候,她憂心,天氣不好的時候,她也憂心,可是

后來,她變了,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好天氣和壞天氣》去

看一看吧。

1.默讀這篇文章,畫出生字、詞并借助工具書解決。

2.讀第2自然段。

(1)大兒子是干什么的?他喜歡什么天氣?

(2)看到勤快的兒子,老奶奶是什么心情?

(大兒子做蜜餞的,他喜歡晴天,看到勤快的兒子,老奶奶很高興。)

3.讀第3自然段。

二兒子是干什么的?他喜歡什么樣的天氣?

(二兒子是做雨傘的,他喜歡下雨的天氣。)

4.老奶奶為什么哭?從中你可以看出她是個怎樣的人?

(下雨天擔心大兒子,大晴天擔心二兒子,老奶奶認為無論是下雨天還是大

晴天都是壞天氣,說明她很愛自己的孩子,同時,她也是個非常悲觀的人。)

5.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朗讀老爺爺?shù)脑挘阌X得老爺爺是個怎樣的人?

(老爺爺是個樂觀的人。)

6.在文中找出老奶奶的哭的原因,再找出老爺爺說的話,你認為老爺爺說的

話有道理還是老奶奶的有道理?你有什么啟發(fā)?(出示課件22)

預設:我覺得老爺爺?shù)脑捰械览?,無論什么事都有兩面性,就是說,事情都

有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我們不能只看到壞的方面而忽略好的方面,我覺得看事

情既要看到壞的方面,更要看到好的方面,要有樂觀的心態(tài)。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弟子規(guī)》中的一部分內容,我們還認識了悲觀的

老奶奶、樂觀的老爺爺,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很多知識,還明白了做人要樂觀的道

理,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多多積累,不斷地充實自己。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五

.“廠”和“穴”

?微笑狂笑傻笑

?連蹦帶跳難為情和顏悅色

?教誨尋找伙伴災難明亮柔軟

?《弟子規(guī)》

?《好天氣和壞天氣》

【教學反思】

語文園地的教學涉及面廣,培養(yǎng)的能力全面。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對

語文園地的教學。以下是幾點教學反思:

一、大膽嘗試,及時匯報。

在字詞句教學中,我讓同學們大膽嘗試,先自己完成題目,然后再和同學們

交流,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并得到及時的改正。同時,我還讓同學們表達對這些詞語

的理解,告訴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完成填空會事半功倍。

在對句子中重點詞語的理解上,我先提出預設,讓同學們帶著問題讀,加深

對句子的理解,從而理解重點詞語。

二、、理解句子,把握重點。

在日積月累的教學中,我注重對句子意思理解的教學。讓學生在理解句子意

思的基礎上達到背誦的目的,這樣既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又能達到當堂成誦,效

果良好。

在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注重對老奶奶心理的把握,通過和老爺爺心理的對比,

發(fā)現(xiàn)老奶奶心理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應該樂觀面對一切。

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還是有點不滿意的。因為在同學們合作過程中,對個

別同學的情況,我沒能及時把握住,導致一些同學偷懶,沒有達到我的要求。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

第力單無散號就計

第15課《古詩二首》數(shù)學設計

教學導航

【教材分析】

《古詩二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絕句》)這兩首古詩都是描寫自然景

色,既贊美了祖國壯美的河山,又寫出了作者對祖國的文化熱愛的情感。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一首七絕。此詩通過描寫六月西

湖的美麗景色,曲折地表達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首二句以‘'畢竟"二字領

起,一氣而下,既協(xié)調了平仄,又強調了內心在瞬間掠過的獨特感受。然后順理

成章,具體描繪了使他為之傾倒與動情的特異風光,著力表現(xiàn)在一片無窮無盡的

碧綠之中那紅得“別樣”、嬌艷迷人的荷花,將六月西湖那迥異于平時的綺麗景

色,寫得十分傳神。詩的后兩句是互文,文義上交錯互見,使詩句既意韻生動,

又凝練含蓄。

《絕句》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甫組詩《絕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聽聞唐

朝平定“安史之亂”后,心情愉快所作。前兩句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