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陳情表》同步練習、課后作業(yè)(含答案)_第1頁
《第7課 陳情表》同步練習、課后作業(yè)(含答案)_第2頁
《第7課 陳情表》同步練習、課后作業(yè)(含答案)_第3頁
《第7課 陳情表》同步練習、課后作業(yè)(含答案)_第4頁
《第7課 陳情表》同步練習、課后作業(yè)(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課陳情表》同步練習(時間:45分鐘總分:37分)

一、語言文字積累(12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傳統(tǒng)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________,在內容和藝術創(chuàng)作上,體現(xiàn)了中國古人對自然、社會等方面的獨特認識。(),這一體系筑基于中國的哲學,得益于中國漢字反映的思維方式,基本特點是不以模擬再現(xiàn)客觀世界為根本追求,而是以實現(xiàn)個體的精神超越和群體精神的有序和諧為終極關懷。其獨具特色的筆墨語言,與客觀現(xiàn)實不即不離,立足視覺又超越視覺,講求繪畫性又更重視文化性,在“________”追求猶如詩歌中________般的神韻。使用的宣紙、水墨、毛筆等繪畫工具非常敏感,能將宇宙萬物和內心波瀾的精微處表現(xiàn)得________。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漲的后工業(yè)社會,富有寫意精神的傳統(tǒng)中國畫,對于實現(xiàn)人類對藝術的人文關懷,具有大可發(fā)揚的超前價值。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3分)()A.獨樹一幟似與不似之間羚羊掛角恰到好處B.獨樹一幟形散神凝之中蕭然物外恰到好處C.別具一格似與不似之間蕭然物外恰如其分D.別具一格形散神凝之中羚羊掛角恰如其分答案A解析第一空,獨樹一幟:單獨樹立起一面旗幟,指自成一家;別具一格:另有一種風格。根據(jù)語境可知此處是在說“傳統(tǒng)中國畫”單獨樹立起一面旗幟,自成一家,所以相較而言,“獨樹一幟”更恰當。第二空,根據(jù)前文“與客觀現(xiàn)實不即不離,立足視覺又超越視覺”可知,談的是繪畫與現(xiàn)實的相似性的問題,因此應選擇“似與不似之間”。第三空,蕭然物外:形容極為超脫,不為俗情雜務所煩擾,對象是人;羚羊掛角:羚羊夜宿,掛角于樹,腳不著地,以避禍患。舊時多比喻詩的意境超脫。此處修飾的對象為“神韻”,所以應該用成語“羚羊掛角”。第四空:恰到好處:正好達到適當?shù)牡夭?;恰如其分:說話或辦事正合分寸。此處語境意在說明“表現(xiàn)得”怎樣,正好是達到適當?shù)牡夭?,所以,選“恰到好處”。故選A項。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A.在不斷演進中,傳統(tǒng)中國畫既保持了傳統(tǒng)基因,又吸取了異質文化的因素,寫意美學體系完整B.傳統(tǒng)中國畫在不斷演進中,保持傳統(tǒng)基因并吸取異質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寫意美學體系C.寫意美學體系是傳統(tǒng)中國畫在不斷演進中,保持傳統(tǒng)基因、吸取異質文化因素的基礎上形成的D.傳統(tǒng)中國畫在不斷演進中形成了完整的寫意美學體系,保持了傳統(tǒng)基因,吸取了異質文化因素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B項“傳統(tǒng)中國畫”承前,作句子的主語,“在不斷演進中”放其后,“完整的寫意美學體系”與后文“這一體系”關聯(lián)更緊密。故選B項。3.文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A.富有寫意精神的傳統(tǒng)中國畫,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漲的后工業(yè)社會,對于實現(xiàn)藝術對人類的人文關懷,具有大可發(fā)揚的超前價值。B.在物欲高漲、精神失衡的后工業(yè)社會,富有寫意精神的傳統(tǒng)中國畫,對于實現(xiàn)人類對藝術的人文關懷,具有大可發(fā)揚的超前價值。C.富有寫意精神的傳統(tǒng)中國畫,在物欲高漲、精神失衡的后工業(yè)社會,對于實現(xiàn)藝術對人類的人文關懷,具有大可發(fā)揚的超前價值。D.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漲的后工業(yè)社會,傳統(tǒng)中國畫具有了寫意精神,對于實現(xiàn)藝術對人類的人文關懷,具有大可發(fā)揚的超前價值。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項“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漲的后工業(yè)社會”,語序不當,應該是先講物質方面后講精神方面,所以,改為“在物欲高漲、精神失衡的后工業(yè)社會”;B項“人類對藝術的人文關懷”主客體顛倒,應該是“藝術對人類的人文關懷”;D項“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漲的后工業(yè)社會,傳統(tǒng)中國畫具有了寫意精神”,不合邏輯。故選C項。4.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東宮是古代漢族宮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宮東部,所以稱東宮,后多為太子住處?!扳晕①v,當侍東宮”中的“東宮”就代指太子,而“除臣洗馬”中的“洗馬”則是指太子洗馬,是太子的侍從官。B.“拜臣郎中”“除臣洗馬”“過蒙拔擢”“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永和初,出為河間相”中的“拜”“除”“擢”“陟”“徙”“出”都是指授予官職。C.白居易的《長恨歌》與陳鴻的《長恨歌傳》都是以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為題材,因為都是以悲劇結局,故以“長恨”名篇,題目中的“歌”“傳”都顯示了作品的體裁特點:古體詩、小說。D.“漢皇重色思傾國”中的“漢皇”非指漢代皇帝,而是指唐玄宗,這是唐詩中的“以漢代唐”現(xiàn)象。如杜甫《兵車行》中“武皇開邊意未已”。答案B解析B項,解說“拜”“除”“擢”“陟”“徙”“出”都是指授予官職,這是錯誤的?!鞍荨薄俺敝甘谟韫俾殻斑薄摆臁敝柑嵘俾?,“徙”“出”指調轉官職。二、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瀧岡阡①表歐陽修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②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jié)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為我累?!势渫鲆?,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yǎng)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yǎng)之薄也?!g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yǎng)也。汝父為吏,常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嵩唬骸汕蠛??’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③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仡櫲檎邉θ甓⒂谂裕蛑付鴩@,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后當以我語告之?!淦骄咏趟拥?,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fā)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汝其勉之!夫養(yǎng)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毙奁局桓彝?。先公少孤力學,咸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后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茍合于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其后修貶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yǎng)。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于是小子修乃列其世譜,具刻于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jié),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修表。(選自《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五》,有刪節(jié))【注】①阡,墓道,泛指墳墓。②卜吉,安葬。喪俗中,葬地、葬日皆卜筮決定,若吉,方能行事。③矧,況且。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fā)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B.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fā)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C.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fā)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D.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fā)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答案D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皇考,是對其亡父的尊稱,《離騷》中“朕皇考日伯庸”的“皇考”即此意。古人常用“考妣”稱去世的父母。B.戌,地支之一。地支與天干搭配,可用來紀年、月、日、時。文中“歲行在戌”中的“戌”是用作紀時。C.進士及第,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殿試者稱為進士,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稱號。D.食邑,中國古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因卿、大夫世代以采邑為食祿,故稱為食邑。答案B解析此處“戌”是用作紀年。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歐陽修的父親為吏清廉,樂善好施不留余財,同時居官仁厚,竭力為死囚謀生路。B.歐陽修的母親多經患難,能安貧賤,面對夫君先逝、兒子貶謫,她都能安然對待。C.作者列出所得封贈名號和官名,表明自己并未辜負父母的期望,呼應開篇“有待”。D.全文構思巧妙,一碑雙表,敘寫父母往事,甸甸人情,表達了孝敬父母的主題。答案D解析“表達了孝敬父母的主題”錯誤。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故其亡也,無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jié),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5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所以他去世后,沒有一片蓋的房子,沒有一畝地可以耕種,來庇護我們,作為生活的依托,我依靠什么而能夠堅守節(jié)操呢?(“一瓦之覆、一壟之植”“庇”“何恃”各1分,大意2分)(2)使(人們)知道我歐陽修德行淺薄能力微小,只是遇到時機才得到高位,卻有幸保全大節(jié),沒有辱沒先祖,這是有原因的。(“俾”“德薄能鮮”“全”各1分,大意2分)【參考譯文】唉!想我先父崇國公,占卜選擇吉地于瀧岡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兒子歐陽修才能夠作了墓表,刻在碑上豎立于墓道。并不是敢有意遲緩,而是因為有所等待。修很不幸,生下來四歲,父親就去世了,太夫人(母親)發(fā)了誓愿守節(jié);家境貧寒,以自己的力量謀取衣食,撫養(yǎng)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太夫人諄諄告誡我說:“你的父親做官清廉,喜歡布施別人,又喜愛招待賓客。他的俸祿雖然微薄,常常不使其有剩余。他說:‘不要因為金錢連累了我的清白!’所以他去世后,沒有一片瓦蓋的房子,沒有一畝地可以耕種,來庇護我們,作為生活的依托,我依靠什么能夠堅守節(jié)操呢?我對你的父親,大概能知道一二,所以對你有所期待。自從我嫁到你家做媳婦,沒有來得及侍奉婆婆,但知道你父親是很孝順地供養(yǎng)老人的。你幼年喪父,我不知道你一定會有所成就,但知道你父親一定有后代。我開始到你家的時候,你父親服滿祖母的喪,才過了一年,逢年過節(jié)祭祀祖先的時候,必然哭泣說:‘祭祀即使很豐盛,也比不上活著時薄薄地奉養(yǎng)!’有時他自己吃著酒食,則又哭泣說:‘從前常嫌酒食不夠,現(xiàn)在有余了,但來不及供養(yǎng)母親了!’我開始見到一兩次,以為他是才滿了喪服,偶然有所感遇罷了。但以后他經常是這樣,一直到去世,沒有不如此的。我雖然來不及侍奉婆婆,從這些事知道你父親是孝順供養(yǎng)祖母的。你父親做官,經常在夜里點著蠟燭,審理刑事案卷,屢次發(fā)出長長的嘆息。我問起原因,他說:‘這是要判死刑的案卷,我想放一條生路而辦不到!’我說:‘生路可以求嗎?’他說:‘放一條生路而辦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沒有遺恨。也確實有求一條生路,因而救活一個人的,就知道不去求生路而死者會有遺恨。就這樣經常求生路,一不小心,仍舊會處死刑,而世上人常常希望這些人死去?!仡^看著乳娘,抱著你站在一旁,因而指著你嘆息說:‘占卦的人說我在年歲有戌的一年,將會死去。如果占卦人的話是真的,我就見不到兒子長大成才了,以后應當把我的話告訴兒子!’他平時在家教育子弟,常常說起此話,我聽熟了,所以能詳細地說給你聽。他在外面辦事,我不知道。在家中的時候,沒有一點矜持文飾,不擺架子,而所以這樣,是真正地發(fā)于內心的!唉!他的心地厚道而注重仁義方面,這就是我知道你父親必定有后代的原因,你應當自己勉勵才對。供養(yǎng)長輩不在于豐厚,而在于孝順;利益雖然不能普及于萬物,而在于心地厚道內存仁義。我不能教導你,這是你父親的志向。”修哭泣著,牢牢記住,永不敢忘。先父崇國公少年時沒有了父親,努力學習。在真宗咸平三年考中進士,出任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繼任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瀧岡。太夫人姓鄭,她父親名德儀,世代為江南名門大族。太夫人恭順節(jié)儉仁愛知禮,起初封福昌縣太君,又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從她家里貧賤時,以節(jié)儉治理家務,后來家里過日子也不超過一定的花費,她說:“我的兒子不能茍且迎合世俗人,要儉樸節(jié)約,以預備有患難的時候?!焙髞硇薇毁H官到夷陵,太夫人談笑自若,說:“咱們家原來是貧賤的,我已經過得習慣了。你能安心,我也能安心!”自從先父崇公死后二十年,修才得到朝廷的俸祿來奉養(yǎng)太夫人。又過了十二年,才位列朝官,開始封贈親屬。又過十年,修任職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這時候太夫人因病逝世于官府中,享年七十二歲。于是我排列世代的家譜,刻在碑石上,后又記載先父崇國公的遺言訓誡,以及太夫人所教導、對我有所期待的話,一道揭示于墓表上。使(人們)知道我歐陽修的德行淺薄能力微小,只是遇到時機才得到高位,卻有幸保全大節(jié),沒有辱沒先祖,這是有原因的。神宗熙寧三年,庚戌年,四月辛酉初一,十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兼攝兵部尚書,任青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擔任京東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邑一千二百戶,歐陽修表。三、名句名篇默寫(6分)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論證人有過錯而后改時,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述了人們發(fā)現(xiàn)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2)《詩經·氓》一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痛地寫出了女子沒有什么過錯,而男子的行為卻前后不一致的情形。(3)在《莊子·逍遙游》中,先說“覆杯水于坳堂”能使當作船的“芥”浮起來,又從反面說明水深才能承載大船的道理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2)女也不爽士貳其行(3)(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勵志小語:時間抓起來就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V語一、古代詩歌鑒賞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破陣子晏殊燕子欲歸時節(jié),高樓昨夜西風。求得人間成小會,試把金尊傍菊叢。歌長粉面紅。斜日更穿簾幕,微涼漸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盡,寫向蠻箋曲調中。此情千萬重。(1)下列對本詞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A.“高樓昨夜西風”,昨天西風襲來,一葉落而天下秋,高樓遠望,良人未歸,寫出一個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濃濃的悲意。B.“歌長粉面紅”這是對女子歌聲和面容的描寫?!案栝L”寫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別。女子的深情,在這兩個字上表現(xiàn)得一覽無疑?!胺勖婕t”三個字,寫出了女子的美麗。C.“微涼漸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這是思念、閨怨、孤獨、寂寞、凄涼、悼亡的隱喻。梧桐,也寄寓著一顆絕望、凄涼、無助而思念的心。D.燕子已然雙飛入巢,人卻未歸,其中蘊含著女子內心的失望和落寞。他獨自留下她忍受這漫長的寂寞和煎熬,此處寓情于景,移情于物。答案D解析詞中是“燕子欲歸時節(jié)”,所以題干中“燕子已然雙飛入巢”不對。(2)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來賞析本詞的寫作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上片“求得人間成小會”“歌長粉面紅”,寫出主人公對相聚的渴盼,“試把金樽傍菊叢”,展現(xiàn)了主人公的想象和憧憬,是虛寫。②下片寫主人公與情人的短暫相會,內心千言萬語傾訴不盡,只得在信箋里寫下詩詞歌賦,以傳達不盡的思念之愁,是實寫。③上片由“燕子欲歸”和昨夜秋風葉落,戀人高樓獨倚,引發(fā)主人公對相聚的憧憬,下片在短暫相聚的感慨中表達了主人公千言萬語訴不盡,唯有托詞排遣自己的愁思,渲染不舍離別之情。運用虛實對比,將感情表達得真摯細膩。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蘇州知府,有政聲。累遷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三十九年,轉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督糧儲。南京督儲,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領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戶部侍郎兼理。及振武營軍亂,言者請復舊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煥專領,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復改戶部右侍郎兼左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時倭亂未靖,廷建議以江南屬鎮(zhèn)守總兵官,專駐吳淞,江北屬分守副總兵,專駐狼山。遂為定制。淮安大饑,與巡按御史朱綱奏留商稅餉軍,被詔切讓。給事中李邦義因劾廷拘滯,吏部尚書嚴訥為廷辨,始解。轉左侍郎,還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級。遷南京禮部尚書,召為左都御史。奏行慎選授、重分巡、謹刑獄、端表率、嚴檢束、公舉劾六事。隆慶元年六月,京師雨潦壞廬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會朝覲天下官,廷請嚴禁饋遺,酌道里費,以儆官邪,蘇民力。給事中張齊者嘗行邊受賈人金事稍泄陰求階子璠居間璠謝不見齊恨遂摭康疏語復論階階亦引疾去。廷因發(fā)齊奸利事,言:“齊前奉命賞軍宣大,納鹽商楊四和數(shù)千金,為言恤邊商、革余鹽數(shù)事,為大學士階所格。四和抵齊取賄,蹤跡頗露。齊懼得罪,乃借攻階冀自掩。”遂下齊詔獄。給事中周蕓、御史李純樸訟齊事,謂廷、愷①阿階意,羅織不辜。詔奪愷職,廷斥為民。巡撫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蘇州時,人比之趙清獻。直節(jié)勁氣,始終無改。宜如毛愷例復官?!痹t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給夫廩如制,仍以高年特賜存問。明年卒,謚恭節(jié)。(節(jié)選自《明史·王廷傳》,有刪改)【注】①愷,即毛愷。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給事中張齊者/嘗行邊/受賈人金/事稍泄/陰求階子璠居間/璠謝不見/齊恨/遂摭康疏語復論階/階亦引疾去B.給事中張齊者/嘗行邊/受賈人金/事稍泄/陰求階子璠/居間璠謝/不見/齊恨/遂摭康疏語復論階/階亦引疾去C.給事中張齊者/嘗行邊/受賈人/金事稍泄/陰求階子璠/居間璠謝/不見/齊恨/遂摭康疏語復論階/階亦引疾去D.給事中張齊者/嘗行邊/受賈人/金事稍泄/陰求階子璠居間/璠謝不見/齊恨/遂摭康疏語復論階/階亦引疾去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斷句能力。“璠謝不見”中“璠”為主語,“謝”意思是推辭、謝絕,不能斷開。排除B、C兩項。“受賈人金”不可斷開,排除D項。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戶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等事務,為國家財務行政的最高機構。B.“漕運”是指利用水道調動糧食(主要是公糧)的一種專業(yè)運輸。運送糧食的目的是供宮廷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和民食調劑。C.“隆慶”屬于年號,“隆慶元年”指該帝王改號當年。年號是我國從漢朝初年開始使用,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D.“致仕”是指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視事等名稱,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答案D解析“視事”指官員到任治事,并不指官員正常退休。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廷考取進士之后,先后擔任重要職務,其中在擔任蘇州知府的時候,取得良好的政績,贏得美好的聲譽,后被升任。B.當淮安鬧饑荒時,王廷和朱綱向皇帝寫奏章,請求留下商稅做軍餉,卻遭嚴厲批評,嚴訥為他們辯護,才使他們幸免于難。C.王廷揭發(fā)張齊的罪行,說他曾接受鹽商楊四和幾千兩銀子,還借攻擊徐階的機會來掩飾自己的罪行,使得張齊鋃鐺入獄。D.巡查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進諫,評價王廷這個人耿直有氣節(jié),堅守節(jié)操,建議恢復他的官職。答案B解析嚴訥為之辯護的是李邦義的彈劾,而不是皇上的斥責。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會朝覲天下官,廷請嚴禁饋遺,酌道里費,以儆官邪,蘇民力。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給事中周蕓、御史李純樸訟齊事,謂廷、愷阿階意,羅織不辜。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正趕上(皇帝)讓天下百官來朝拜,王廷奏請皇帝嚴禁饋贈,斟酌道里的費用,以警戒官場的邪惡,恢復民力。(2)給事中周蕓、御史李純樸為張齊的事申訴,稱王廷、毛愷阿諛徐階的心意,給無罪者羅織罪名。解析第(1)小題的關鍵詞語有“朝覲”“儆”“蘇”三個,“朝覲”在文中作使動用法,意思是“讓……來朝拜”,這里是在考查文言實詞的活用,“朝覲天下官”應該解釋為“(皇帝)讓天下百官來朝拜”?!百印痹诖颂幨且粋€動詞,意為“懲戒、警戒、警告”,常用在成語中,如“以儆效尤”“殺雞儆猴”,所以“以儆官邪”應該解釋為“以警戒官場的邪惡”?!疤K”在此處是一個動詞,根據(jù)和后面“民力”的搭配,可以推斷“蘇”應該為“恢復”的意思,“蘇民力”應該解釋為“恢復民力”。第(2)小題中的關鍵詞語有“訟”“阿”“羅織”三處,“訟”一般理解為“為……申訴(申辯)”,所以原句“給事中周蕓、御史李純樸訟齊事”應該解釋為“給事中周蕓、御史李純樸為張齊的事申訴”?!鞍ⅰ庇小鞍⒄?、討好”之意,如“剛正不阿”“阿諛奉承”等,所以原句“謂廷、愷阿階意”應解釋為“稱王廷、毛愷阿諛徐階的心意”。“羅織”意為編造、編織,所以“羅織不辜”應該解釋為“給無罪者羅織罪名”?!緟⒖甲g文】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考取進士。授任戶部主事。歷任蘇州知府,頗有政績聲譽。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三十九年轉任南京戶部右侍郎,總理糧食儲備。南京的糧儲督理,自成化元年以后均由都御史領命,到嘉靖二十六年才開始指令戶部侍郎兼任。等到振武營的軍隊叛亂,輿論要求恢復舊制度,于是讓副都御史章煥專門領命,改派王廷去南京刑部。王廷還沒上任,又被改任戶部右侍郎兼任左僉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當時倭寇騷亂還沒有肅清。王廷建議派遣江南地方鎮(zhèn)守總兵官,專門駐防吳淞,江北的屬地分派的副總兵,專門駐防狼山。于是成為定制?;窗舶l(fā)生大饑荒,他與巡按御史朱綱奏請留下商稅做軍隊的糧餉,被皇帝下詔嚴厲申斥。給事中李邦義于是彈劾王廷不知道變通,吏部尚書嚴訥替王廷辯護,才得解脫。轉任左侍郎,仍然負責戶部事務。因為在通州抗擊倭寇的功績,增加二級薪俸。調任南京禮部尚書,左都御史。上奏皇帝推行慎重選官授職、重視分區(qū)巡察、認真辦理刑獄、端正表率、嚴格檢查與約束、公開舉薦與彈劾等六件事。隆慶元年六月,京都雨大成災毀壞房舍,皇帝指令王廷督促御史分別進行賑災、撫恤。正趕上(皇帝)要接受天下百官的朝拜,王廷奏請皇帝嚴禁饋贈,斟酌道里的費用,以戒備官場的邪惡,恢復民力。給事中張齊,曾經巡視邊關,接受過商人的錢財。事情剛剛敗露,就暗中求助徐階的兒子徐璠從中斡旋,徐璠推辭不見他。張齊懷恨在心,于是摘取齊康奏疏中的話彈劾徐階,徐階稱病引退。王廷便揭發(fā)張齊的奸詐好利的劣跡,進諫:“張齊先前奉命賜賞宣、大的軍隊,接受了鹽商楊四和的幾千兩銀子,替他宣揚撫恤邊地商人、革除以后的鹽課等事,被大學士徐階阻止。楊四和否認張齊收受賄賂,蹤跡顯露。張齊懼怕被治罪,于是借攻擊徐階謀求掩飾自己?!被实郾銓堼R打入詔獄。給事中周蕓、御史李純樸為張齊的事申訴,稱王廷、毛愷阿諛徐階的心意,給無罪者羅織罪名。詔令剝奪毛愷的官職,將王廷貶斥為民。巡撫四川的都御史曾省吾進諫:“王廷任蘇州太守的時候,人們將他與趙清獻相提并論。耿直有氣節(jié),始終沒有更改。應該像毛愷一般恢復官職?!痹t令他就原官職退休。萬歷十六年,供給的糧食如定制,仍舊以其高壽特賜慰問之情。第二年去世,謚號恭節(jié)。三、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立意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對于中國人而言,很多人認為,傳統(tǒng)奮斗的五大關鍵詞為:背景、學歷、資源、機遇、經驗;而當下奮斗的五大關鍵詞為:知識、創(chuàng)新、實干、個性、理想。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你如何看待上述變化?請從傳統(tǒng)與當下奮斗的關鍵詞中選擇兩三個,談談你的理解與看法。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lián);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審題立意審題立意審題:材料圍繞奮斗的關鍵詞提供了傳統(tǒng)與當下的兩種不同的理解。傳統(tǒng)奮斗的五大關鍵詞為:背景、學歷、資源、機遇、經驗。背景強調的是出身,不同的出身,奮斗的方式與意義也有所區(qū)別;學歷,往往指的就是文憑,學歷的高低、學校的檔次也影響著一個人的奮斗歷程與方式;資源,強調的是在奮斗過程中所能調動的資源,有好的資源,往往也就意味著事半功倍;機遇,在傳統(tǒng)觀念下,好的機遇是成功的一半,可以大大縮短奮斗的時間;經驗,指的是已有的方式與做法。綜合而言,傳統(tǒng)奮斗的方式與效果往往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制約,而令奮斗的意義與價值大打折扣,甚至導致了某些不公,影響了個人奮斗的積極性與自我改變的可能。這是傳統(tǒng)奮斗的五大關鍵詞所反映的實質,考生對此須有清醒的認識。當下奮斗的五大關鍵詞為:知識、創(chuàng)新、實干、個性、理想。知識,與學歷不同,強調的是學識,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能力;創(chuàng)新,不拘一格,另辟蹊徑,不因循守舊,不固步自封,體現(xiàn)著奮斗的活力與思維;實干,強調腳踏實地,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身體力行;個性,與眾不同的個人特性,保持個性、承認個性,讓奮斗多了更多的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理想,涉及奮斗的目的與意義,理想不同,奮斗的價值也不同。綜合而言,傳統(tǒng)意義的奮斗與外部因素關系密切,而當下(新時代)更強調奮斗的多樣性、公平性,時代的改變,賦予了奮斗更多的意義與可能。擁有豐富的知識,有創(chuàng)新意識,有實干精神,彰顯自身的個性特點,那么每一個年輕人都可以通過奮斗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同時,奮斗也有境界高低,這與理想有關。立意:考生在選擇關鍵詞時要注意三點:一是價值導向,對傳統(tǒng)與當下奮斗的關鍵詞的實質要有準確認識,不能鼓吹傳統(tǒng)的客觀因素而貶低當下的奮斗意義與價值,這涉及價值觀問題;二是要注意對比,題干“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你如何看待上述變化”,所謂變化,也就意味著考生要從傳統(tǒng)和當下的關鍵詞中找到對比點,思考變化背后所涉及的奮斗的方式與意義的不同理解,以及如何看待奮斗的方式與意義的改變。三是所選擇的關鍵詞要形成有機關聯(lián),例如由重視學歷到強調知識,由重視經驗到提倡創(chuàng)新,由重視背景、資源、機遇到強調實干精神,同時要說明我們應該為了什么而奮斗,這涉及理想價值問題??忌谶x取關鍵詞后,要注意形成有機的聯(lián)系,而不能毫無關聯(lián)?!兜?課陳情表》課后作業(yè)一、基礎落實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1)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能走路(2)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察舉科目。這里是優(yōu)秀人才的意思(3)成人自立(4)申訴(苦衷)(5)辛酸悲苦2.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D.夙嬰疾病,常在床蓐答案C解析A項,“閔”通“憫”,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B項,“零丁”通“伶仃”,孤獨的樣子。D項,“蓐”通“褥”,墊子。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和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A.eq\b\lc\{(\a\vs4\al\co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B.eq\b\lc\{(\a\vs4\al\co1(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C.eq\b\lc\{(\a\vs4\al\co1(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D.eq\b\lc\{(\a\vs4\al\co1(豈敢盤桓,有所希冀,若屬皆且為所虜))答案B解析均為介詞,表比較。A項,結構助詞,的/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C項,連詞,況且/連詞,表讓步,尚且。D項,與后面的動詞構成名詞性詞組/與“為”放在一起表被動。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而劉夙嬰疾病A.則告訴不許B.州司臨門,急于星火C.此小大之辯也D.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答案A解析例句與A項均為被動句。B項,狀語后置句。C項,判斷句。D項,省略句,狀語后置句。5.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表”是一種文書,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因為“表”的閱讀對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態(tài)度誠懇,措辭謙恭。B.古代喪禮,凡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喪一年,叫“功服”。C.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職權不同。在晉朝時,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長官。D.“孝廉”是漢代以來舉薦人才的一種科目,舉薦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答案B解析服喪一年應為“期服”。6.下列加點詞語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巴爾扎克通過他深邃的目光看到當時封建貴族社會已經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資產者統(tǒng)治的社會。B.他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整天朝不慮夕,一副笑呵呵的樣子。C.最大的痛苦不是沒有勝利后的鮮花,而是沒有一個真正的朋友;最大的恐懼不是終將到來的死亡,而是茫茫人海中形影相吊的孤獨。D.人受恩于歷史,也受惠于自然;由父母長輩撫育,也由皇天后土所生養(yǎng)。因此,中國人敬拜日月山川,奉祀四時節(jié)氣,更虔敬于祭天與祀地。答案B解析朝不慮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況危急。用于此處不合語境。A項,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臨近死亡。使用恰當。C項,形影相吊:身體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問,形容孤獨。使用恰當。D項,皇天后土:對天和地的尊稱。使用恰當。二、文本訓練(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7~10題。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鮮:沒有B.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兇:不幸C.臣具以表聞 具:具體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答案C解析具:詳盡。8.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eq\b\lc\{(\a\vs4\al\co1(舅奪母志,奪項王天下者)) B.eq\b\lc\{(\a\vs4\al\co1(門衰祚薄,內無應門五尺之僮))C.eq\b\lc\{(\a\vs4\al\co1(夙遭閔兇,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 D.eq\b\lc\{(\a\vs4\al\co1(辭不赴命,辭不就職))答案D解析D項,辭:動詞,推辭。A項,動詞,改變/動詞,奪??;B項,名詞,家門/名詞,門戶;C項,副詞,不幸/動詞,鬧饑荒。9.李密寫《陳情表》的目的是懇請晉武帝允許他不去赴任,以供養(yǎng)祖母。但是文章的第一段卻為何從自己的艱難身世說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開門見山是寫文章的基本要求,但是李密如果在文章開頭直接說出推辭就任的意思,不僅不能達到目的,反而會讓皇帝反感,甚或招致殺身之禍。因此一開頭就說自己的悲慘身世,讓晉武帝生出同情之心,再加上下面一系列的苦情,襯托出祖母對作者的養(yǎng)育之恩,和自己對祖母晚年的重要性,為后面表達的推辭就任的理由奠定了基礎。10.翻譯下列句子。(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出生剛六個月,我父親就棄我而死了;到了四歲,舅父逼母親改嫁。(2)從前有名叫逵的太守舉薦我為孝廉,后來又有名叫榮的刺史舉薦我為秀才。(二)閱讀《陳情表》第三、四段的內容,回答11~13題。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寵命優(yōu)渥 寵:恩榮B.聽臣微志 聽:聽信C.但以劉日薄西山 ?。浩冉麯.人命危淺 危:危弱答案B解析聽:成全,準許。12.對這兩段文意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前面重在敘事中動之以情,這兩段則重在陳情曉以大義。B.在陳情中既表述自己“愿乞終養(yǎng)”的決心,又表達了活著盡忠效力,死后亦當感恩圖報的感情。C.這兩段文字融情于理,連用“凡在”“況臣”“且臣”等詞,曲折而有條理。D.作者用兩個年齡數(shù)字作對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答案D解析意在表明盡忠皇帝的時間還很多,而盡孝于祖母的時間很有限。13.翻譯下列句子。(1)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沒有祖母,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沒有我的照料,不能度過剩下的歲月。(2)希望陛下您憐憫我愚拙的誠心,準許我實現(xiàn)這個微小的心愿,或許能夠使劉氏僥幸地壽終。三、拓展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時年數(shù)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yǎng),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后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①。少仕蜀為郎數(shù)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遂不應命乃上疏曰:臣以險釁……武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后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贝螁枺骸翱酌餮越毯嗡椋俊泵茉唬骸拔羲?、禹、皋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睆氖掳灼鋾倦`,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節(jié)選自《晉書·李密傳》)【注】①游夏:即孔子的學生子游、子夏,兩人都有非凡的才能。子游:言偃,吳人,字子游,小孔子四十五歲。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小孔子四十四歲。1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少仕蜀為郎/數(shù)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遂不應命/B.少仕蜀/為郎/數(shù)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遂不應命/C.少仕/蜀為郎/數(shù)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遂不應命/D.少仕蜀/為郎/數(shù)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遂不應命/答案B解析根據(jù)文言文語句句式大多對稱的原則,“少仕蜀”與“為郎”之間應停頓。根據(jù)句意,“之”為代詞,應為“稱”的對象,它們之間不應斷開,“泰始”為西晉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的第一個年號,據(jù)此也可幫助斷句?!霸t征”是動詞,作謂語,后面賓語應為“太子洗馬”,應斷句,“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遂不應命”三處難度不大,均要斷句。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父早亡,母何氏改醮 改醮:改嫁B.祖母劉氏,躬自撫養(yǎng) 躬自:親自C.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 服闋:服喪期滿D.密有才能,常望內轉 內轉:歸家答案D解析“內轉”,根據(jù)上下文應該是“到朝廷內做官”的意思。1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A.李密幾歲大的時候父親死了,是祖母劉氏把他撫養(yǎng)成人,他曾拜譙周為師,譙周的門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B.李密因為孝敬祖母而聞名,也因祖母年老,無人奉養(yǎng),上疏《陳情表》“辭不就職”;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為太子洗馬。C.李密在祖母去世、服喪期滿后,到晉朝廷任洗馬的官職,實現(xiàn)“先盡孝,后盡忠”忠孝兩全的夙愿。D.李密做溫縣縣令時,討厭下屬官吏,因給人寫信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而被上告,司吏因為他在溫縣做官清廉謹慎,沒有彈劾他。答案D解析D項,“討厭下屬官吏……而被上告”說法與原文不符?!吧细妗保侵干霞壐姘l(fā)。根據(jù)文意,應該是他憎恨的一個擔任從事的下屬告發(fā)的。17.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游夏。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空閑的時間就講學,忘記了疲勞,并且拜譙周為師,譙周的學生把他比成子游子夏一樣的人才。(2)孔明與不能和自己匹敵的人說話,因此孔明說話細碎具體。解析這兩句話中有大量的文言實詞是理解與翻譯的障礙,需要準確把握:第(1)題,需譯出實詞“暇”(空閑)、“事”(侍奉,師從)、“方”(比方)的含義。第(2)題,需譯出實詞“敵”(對手)、“碎”(具體,瑣碎)的含義。另外注意(1)中“游夏”的注釋。【參考譯文】李密,字令伯,是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縣)人,他的一個名字叫虔。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何氏再嫁。當時李密只有幾歲,感傷眷戀備至,篤深的孝道之情,于是積郁成病。祖母劉氏親自撫養(yǎng)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順和恭敬聞名當時。劉氏有病時,(他)就哭泣流淚不敢大口呼吸,從不脫衣安睡,飲食湯藥必定先嘗過后再端上去。有空閑的時間就講學,忘記了疲勞,并且拜譙周為師,譙周的學生把他比成子游子夏一樣的人才。他年少時在蜀漢做郎官。多次出使吳國,頗有辯才,吳人稱贊他。蜀漢平定后,泰始初年,晉武帝委任他為太子洗馬。他因為祖母年高,無人奉養(yǎng),沒有接受官職。于是上疏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