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雙文本閱讀: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1頁
文言文雙文本閱讀: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2頁
文言文雙文本閱讀: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3頁
文言文雙文本閱讀: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文言文雙文本閱讀: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附答案解析與譯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貞觀初,太宋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擾生民。且復出一非理之言萬姓為之解體怨毒既作離叛亦興。朕每思此,不敢縱逸?!敝G議大夫魏征對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諸身、故能遠體諸物。昔楚聘詹何,同其治國之要,詹何對以修身之術(shù)。楚王又問治國何如?詹何曰:‘未聞身治而國亂者?!菹滤?,實同古義?!必懹^二年,太宗問魏征曰:“何謂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对姟吩疲骸让裼醒?,詢于芻蕘?!籼?、虞之理、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是以圣無不照,故共、鯀之徒,不能塞也;靖言庸回,不能惑也。秦二世則隱藏其身,捐隔疏賤而偏信趙高,及天下潰叛,不得聞也。梁武帝偏信朱異,而侯景舉兵向闕,竟不得知也。隋煬帝偏信虞世基,而諸賊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敵人君兼聽納下,則貴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碧谏跎破溲?。(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材料二:故古之人主為之不然:其取人有道,其用人有法。取人之道,參之以禮;用人之法,禁之以等。行義動靜,度之以禮;知慮取舍、稽之以成;日月積久,校之以功,故卑不得以臨尊,輕不得以縣重,是以萬舉而不過也。故校之以禮,而觀其能安敬也;與之舉措遷移,而觀其能應變也;與之安燕,而觀其能無流慆也;接之以聲色、權(quán)利、忿怒、患險,而觀其能無離守也。彼誠有之者,與誠無之者,若白黑然,可詘邪哉?故伯樂不可欺以馬,而君子不可欺以人,此明王之道也。(節(jié)選自《荀子·君道》)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徐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且復出A一非理之言B萬姓為之C解體D怨毒E既作F離叛G亦興。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辟,文中指開,與《項脊軒志》中“前辟四窗,垣墻周庭”的“辟”意思相同。B.闕,文中指帝王所居之處,與成語“拾遺補闕”中“闕”的意思不同。C.善,文中指贊許,與《蘇武傳》中“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的“善”意思不同。D.過,文中指犯錯誤,與《種樹郭橐駝傳》中“若不過焉則不及”的“過”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太宗善于通過反思來警誡自己,他認為能夠傷到自身的不是身外的東西,都是因為“嗜欲”而造成了災禍。B.詹何在回答楚王關(guān)于治國之要的提問時,指出古代圣明的君主治國從對自我的嚴格要求開始,進而拓展至外物,自身治理好了,國家就不會發(fā)生動亂。C.魏征列舉秦二世偏信趙高、梁武帝偏信朱異、隋煬帝偏信虞世基的例子,意在闡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道理。D.荀子認為,古代君王選才用人是有法則的,且需要經(jīng)過多方面長期的檢驗,才能選出真正有才德的人。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是故人君兼聽納下,則貴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譯文:(2)彼誠有之者,與誠無之者,若白黑然,可詘邪哉?譯文:14.荀子認為人主可以用哪些方式考核人才的德智和能力?(3分)【答案解析】10.BDF

解析:根據(jù)句子主干成分分析,B項后主語已變,B處應斷開?!叭f姓為之解體”是完整的句子,D處應斷開。F項前后句的句式結(jié)構(gòu)一致,詞性、意思相近,且是兩個謂語動詞,F(xiàn)處應斷開。[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文意并斷句的能力。11.D

解析:D項,“若不過焉則不及”中的“過”是過多、超過的意思,與原文中的“過”意思不同。B項,“拾遺,補闕”的“闕”是“缺失”的意思。C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的“善”是“好”的意思。[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學生對常見的文言文詞語在具體語境中意義把握的能力。12.B

解析:“古代圣明的君主治國從對自我的嚴格要求開始,進而拓展至外物”是魏征提出的,不是詹何說的。[命題意圖]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理解文意的能力。13.答案:(1)因此君主只有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采納臣下的建議,才能使顯貴的大臣不能蒙蔽君主,下面的情況就一定能夠向上通達。(關(guān)鍵詞:“是故”“壅蔽”“上”各1分,句意1分)(2)那些的確有德才的人,與的確沒德才的人,就像白與黑一樣分明,還能進行歪曲嗎?(關(guān)鍵詞:“誠”“白黑然”“詘”各1分,句意1分)[命題意圖]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并翻譯句子的能力。14.答案:①用禮制來衡量他們的品行舉止。②用最后的成果和功績來考察他們的工作成效。③用安逸的環(huán)境來檢驗他們是否追求享樂。④用聲色權(quán)勢等檢驗他們是否堅守節(jié)操。(每點1分,答出三點即可得滿分。意思對即可)[命題意圖]本題考查分析文本內(nèi)容及歸納要點的能力。參考譯文:材料一:貞觀初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作為一個君主的法則,首先必須是讓百姓存活。如果以損害百姓的利益來奉養(yǎng)自身,那就好比是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填飽肚子,雖然肚子是填飽了,人也就死了。假如想安定天下,必須要端正自身,絕對沒有端正了身子而影子彎曲了,治理好了上面而下邊卻發(fā)生動亂的事情。我時常在想,能夠傷到自身的并不是身外的東西,而是由于自己追求貪欲才造成的災禍。假如總是喜歡貪戀美味,沉溺于聲色,欲望越多,害處就會越大,既耽誤政事又擾害百姓。假如再說出一些不合乎情理的話來:就會使人心變得更加渙散,怨言四起,眾叛親離。每當我想到這些,就不敢貪圖取樂放縱安逸?!敝G議大夫魏征說:“古代賢明的君主,都是先就近從自身入手,所以能遠而推及一切事物。以前楚王在過去聘用詹何,問他把國家治理好的要領,詹何對答要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于是楚王再問他該怎么治理國家,詹何說:‘從未聽說將自身治理好而國家會發(fā)生動亂的?!菹滤赖模瑢嵲诜瞎湃说牡览??!必懹^二年,太宗皇帝問魏征:“賢明的君主、昏暗的君主分別是什么?”魏征回答道:“賢明的君主,能夠兼聽各方面的意見;偏聽偏信就會昏暗?!对娊?jīng)》中說:“古人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即使是砍柴割草的人也應該向他們征求意見?!边^去唐堯、虞舜治理天下,廣開四方門路招才納賢,廣開視聽,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了解各方面的情況。因此賢明的君主能夠知曉所有的事情,所以像共工、鯀這樣的人不能蒙蔽他們的花言巧語也不能夠?qū)⑺曰?。秦二世卻深居宮中,隔絕賢能的臣子,疏遠百姓,只偏信趙高,直到天下大亂、百姓叛離,他還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異,直到侯景興兵作亂帶兵攻打都城,他竟然不知道。隋煬帝偏信虞世基,到反隋各路兵馬攻掠城邑時,他還不知道。因此君主只有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采納臣下的建議,才能使顯貴的大臣不能蒙蔽君主,下面的情況就一定能向上通達。魏征這番話太宗很是贊賞。材料二:古代的君主做事就不是這樣。他挑選人有一定的原則,他任用人有一定的法度。挑選人的原則,是用禮制去檢驗他們;任用人的法度,是用等級去限制他們。對他們的品行舉止,用禮制來衡量;對他們的智慧以及判斷取舍的能力,用最后的成果來考察;對他們?nèi)辗e月累的長期工作,用取得的功績來考核。所以,地位卑下的人不能監(jiān)督地位尊貴的人,權(quán)勢輕微的人不能評判掌有大權(quán)的人,因此一切舉措都不會犯錯誤。所以用禮制來檢驗他,看他是否能安泰恭敬;給他上下調(diào)動來回遷移,看他是否能應付各種變化;讓他安逸舒適,看他是否能不放蕩地享樂;讓他接觸音樂美色、權(quán)勢財利、怨恨憤怒、禍患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