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一中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
試
語文試題卷
(銀川一中第二次模擬考試)
注意事項:
那D|P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及草稿紙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軟M材料一:
古籍今譯是一項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揮廣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來,成果豐碩。從宏觀上
講,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或影響上層建筑,使其對經濟基礎產生反作用,從而調節(jié)或改變
人的現(xiàn)實生存條件,間接地參與對經濟基礎的鞏固或變革;從細節(jié)上看,它以其認識功能
影響人的意識,進而影響人的行為,達到影響社會生活的目的。這類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
行那樣來得直接,也不具有強制性,它就像杜甫說的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潛移默化地浸潤人們心田,陶冶情操。它雖不能與國計民生活動并駕齊驅,但從生存發(fā)展
的意義上講,社會是受益于它的。
在翻譯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嚴復提出的“信、達、雅”的標準,受到人們
的推崇。我們現(xiàn)在沿用“信、達、雅”三個詞,并賦予它們以新的含義?!靶拧笔侵钢覍嵉?/p>
反映原作的內容,包括思想、風格、精神等?!斑_”是譯文要暢達明白,用現(xiàn)代漢語將原作
的內容準確地表達出來。“雅”是規(guī)范、典雅。雅是有條件的,原作雅,譯文才能雅?!靶?、
達、雅”之間,信是基礎,是第一位的,達與雅是第二位的。沒有信,達與雅就失去了基
礎。達是信的翅膀,沒有達,信也就失去了憑借。雅是達的發(fā)展,沒有達,不可能有雅。
今譯的過程是一個矛盾運動的過程,這里存在古今漢語表達形式之間的矛盾,原作的
思想內容與譯者的理解之間的矛盾等。當譯者將原作的內容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忠實地、準
確地表達出來,達到了信達雅的統(tǒng)一,上述這些矛盾基本上解決了,今譯也就完成了。
翻譯界歷來有直譯和意譯之說,有人主張直譯,有人主張意譯,雙方進行了長期的爭
論。主張直譯的人批評意譯隨意胡譯、亂譯。主張意譯的人批評直譯逐字呆譯、死譯。實
踐證明,直譯、意譯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譯方法。直譯與意譯具有共同性,亦有差異性。共
同性是都要求忠實于原作。差異性主要表現(xiàn)在方法上,前者強調按原文的結構、語序翻譯。
其優(yōu)點,在內容上易于忠實地、準確地傳達出原文的意義,在形式上可以保存原文的語氣
及語言上的特色。后者強調反映原文的風格神韻而不必逐字逐句直譯。其優(yōu)點,在內容上
能保留原文的風格神韻,在形式上易于再現(xiàn)原文的體裁、風貌。需要指出的是,與直譯相
比,意譯帶有更大的主觀性。對于這一點,譯者應有所警惕。由于二者具有差異性,所以
各自都有它們的適應性。直譯適宜于翻譯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議論文、記
敘文、說明文;意譯適宜于翻譯文藝作品,如詩、詞、賦、曲等。當然,用直譯還是用意
譯,沒有十分嚴格的界限。能直譯者不妨直譯,不能直譯者須用意譯,兼及二者,方為妥
當。不管采用哪種方式,今譯中原作信息的丟失是肯定的,只是多或少的問題。
科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的介入,為古籍今譯的外化提供了新的途徑,甚至促成了古
籍今譯概念的延伸。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典籍里的中國”,對古籍的活化、詮釋做了積
極探索。更多不同方式的今譯作品正在日益涌現(xiàn),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課題。
(摘編自尹波、郭齊《古籍今譯的理論與方法》)
材料二:
古籍今譯“為什么”的問題,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從根本上說,古籍今譯就是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今譯作為古籍資源的
轉化利用,既是“存亡繼絕的工作”,也是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最好橋梁”。今譯的讀者
群體是非常明確的,主要是非專業(yè)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者和愛好者。要讓廣大讀者走進古籍、
熱愛古籍,今譯無疑是最好的門徑。
從先秦到晚清,我國古籍浩如煙海,古籍的形態(tài)除了它的本然狀態(tài)之外,還有經過整
理之后的現(xiàn)代形態(tài)。本然狀態(tài)當然非常重要,這是它的文物價值。但是,對社會大眾而言,
所接觸到的還是經過整理之后的古籍,所重視的更是其閱讀價值。今譯就是古籍現(xiàn)代形態(tài)
的一種特殊體現(xiàn)。說“特殊”,是因為它已經是經過古今語言轉換之后生成的文本形式,并
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態(tài):可是,從文字所表達的內容來說,它又是由原始文本衍生而成的,
其內容依賴于原始文本而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今譯不是古籍的復制,也不可能替代古
籍本身;譯文也不能獨立于古籍而存在,否則它是沒有意義的。
今譯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現(xiàn)代闡釋,古籍不同于一般文物,其核心的價值就在于所承載的
文化信息。隨著時代發(fā)展,古籍所承載的文化信息與現(xiàn)代社會有著很大的差異,諸如語言、
文字、名物、典章、制度、規(guī)范、禮儀、習俗、觀念、思想等,許多已經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
不能很好地為現(xiàn)代讀者所了解和掌握。今譯就是對古代文化信息的綜合闡釋,是將古籍內容
在現(xiàn)代語境中的重新“呈現(xiàn)”。它力求古籍內容完整、準確地再現(xiàn),同時更要求便于現(xiàn)代讀
者的理解接受,這也就是程千帆所比喻的“金蟬子轉世”與“七仙女下凡”:“佛弟轉世,仍
是高僧,仙女下凡,依然美婦,雖已今世,不昧前因」今譯就是對古代文化信息忠實、完
整、準確、優(yōu)美的再現(xiàn),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現(xiàn)代闡釋,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當代傳承。
(摘編自馬世年《為什么要古籍今譯》)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籍今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可作用于上層建筑和人的思想意識等。
B.“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其中“信”居首位,只有“達”“雅”,而
沒有“信”的譯文毫無意義。
C.翻譯者對古籍的理解與古籍本身的思想內容之間存在著矛盾,解決這些矛盾,今譯
才能完成。
D.今譯是古籍的衍生品而不是復制品,今譯無法替代古籍,二者相互依存,不能脫離
彼此而獨立存在。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籍今譯的過程中必定會有信息的丟失,所以譯者選擇合適的方法就是為了準確地
傳達原文的意義。
B.古籍以不同形態(tài)呈現(xiàn),不同形態(tài)有著不同的價值,在當今社會,閱讀價值才是它最
重要的方面。
C.與其他類型的文物相比,古籍承載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在傳承與弘揚傳統(tǒng)文化方面
更直觀便捷。
D.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古籍里許多內容與當今社會有較大的差異,如果沒有譯文,現(xiàn)代
的讀者將無法理解。
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關于“直譯”“意譯”論述觀點的一項是(3分)()
A.鄭振鐸:譯書自以能存真為第一要義,最好的一面極力求不失原意,一面要譯文流暢。
B.茅盾:(翻譯)就我的私見下個判斷,覺得與其失“神韻”而留“形貌”,還不如“形貌”
上有所差異而保留“神韻”。
C.鄒韜奮:鄙意以為譯書之最大要素,在使看的人懂,而且覺得暢快舒服,若使人看
了頭痛或糊里糊涂,不但不足勸人看書,反使人懶于看書。
D.郭沫若:原作是詩,他的譯文也應是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應該允許譯者有
部分的自由。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4?6題。
近年來,極端強降水事件在世界各地呈現(xiàn)趨多、趨強的態(tài)勢。在我國,夏季是降水最
多的季節(jié),尤其是7月,降水最多。至8月下旬,全國多地仍處于主汛期。這期間,全國
暴雨天氣頻頻出現(xiàn),常常給人民群眾造成嚴重的生命傷害和財產損失。
在公眾的認知中,“暴雨”常指短暫、急促而猛烈的雨。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
其著作《水經注》中說:“山之東有濫泉……陰雨無時,以穢物投之,輒能暴雨「此處的
“暴雨”是突然下雨之意。當代作家魏巍所著的小說《東方》中也有這樣的語句:“天色不
知什么時候陰沉起來,一陣狂風過后,跟著來了一陣暴雨/此處的“暴雨”更接近氣象學
中“短時強降水”的概念。在夏季強對流多發(fā)之際,經常是碩大的雨點突然而至,讓人猝
不及防。此時,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暴雨來啦!快跑!”可見,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
把短時間內下得特別急的雨稱為暴雨。
在古代,人們觀云相雨主要靠經驗,沿用至今的眾多氣象諺語就是很好的證明。17世
紀以后,隨著數(shù)學和物理學的發(fā)展,氣象學家們終于抓住了天氣預報的“牛鼻子”,即氣溫、
氣壓、風、濕度、云、降水等氣象要素。因此,對這些氣象要素的精準觀測就成了做好天
氣預報的先決條件。
測量降水(降水包括液態(tài)降水和固態(tài)降水,本文只討論對液態(tài)降水雨的觀測)通
常使用的工具是雨量計。人們通過雨量計來計算降雨量,從而對雨的大小進行等級劃分。
降雨量指一段時間內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在不蒸發(fā)、不滲透、不流失的情況下,在
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其單位用毫米表示。氣象學家借鑒了民間對雨的大小的描述,形成
了氣象業(yè)務中的雨量等級劃分,如下表所示。
時段降雨量
等級
12小時降雨量24小時降雨量
微量降雨(零星小雨)小于0.1小于0.1
小雨0.1?4.90.1?9.9
中雨5.0?14.910.0?24.9
大雨15.0?29.925.0?49.9
暴雨30.0?69.950.0?99.9
大暴雨70.0?139.9100.0?249.9
特大暴雨大于等于140.0大于等于250.0
雨量等級劃分表(單位:毫米)
與公眾認知相比,氣象學中對雨量的定義要嚴格得多。12小時內降雨量超過30毫米
或24小時超過50毫米才算暴雨。比如,2022年7月某日中午前后,某市市區(qū)西部短時間
內(不到30分鐘)發(fā)生了一場急促的降雨(降雨量為15毫米)。市政排水管網壓力陡增,
許多路面積水嚴重,甚至出現(xiàn)了地道橋下積水過深而交通中斷的情形。
假如氣象預報員提前對這次降雨進行預報,他應該會這樣發(fā)布:“今天,某市區(qū)陰有陣
雨或雷陣雨,局地有中到大雨/公眾抱怨這簡直就是暴雨,天氣預報也太不靠譜了!
對于暴雨,氣象預報業(yè)務中有沒有與民間定義比較接近的指標呢?有。那就是降雨強
度,簡稱雨強。雨強指單位時間內的降雨量,單位是毫米每分或毫米每時,表示降雨的緩
急程度。公眾對雨的直觀感受,比如雨滴的大小、雨滴下落的快慢、降雨的急促程度、雨
造成的災害等,與氣象預報業(yè)務中雨強的概念關系更緊密。
暴雨預報是一項世界性的難題,這主要是因為暴雨的形成多與中尺度天氣系統(tǒng)有關,一
般發(fā)生在時間和空間都有限的范圍內。所以,除了運用集合預報方法,小時雨強也成為預報
的重點。因為,在小時雨強很大的情況下,更容易引發(fā)局地山洪、泥石流、城市內澇等災害。
2022年4月,中國氣象局啟動氣象災害(暴雨)預警信號優(yōu)化調整工作,建立暴雨預
警信號新標準。調整后,各級氣象部門將根據(jù)本地實際情況增加雷雨大風預警信號,將1
小時雨強納入暴雨預警信號標準。預警信號發(fā)布內容將遵循“重點突出、簡明扼要、通俗
易懂”的原則,使社會公眾能通過氣象災害預警信號識預警、辨風險,讓防御工作更具有
針對性,提升氣象災害防御能力。
(摘自劉浩、趙亮《暴雨,未必是你想的那樣》)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引用酈道元《水經注》中的話是為了表明“暴雨”指短暫、急促而猛烈的雨。
B.“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等沿用至今的眾多氣象諺語證明古人觀云相雨主要靠經驗。
C.降雨量指一段時間內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在不蒸發(fā)、不滲透的情況下,在水
平面上積聚的深度,其單位用毫米表示。
D.2023年7月某日,漢臺區(qū)不到三個小時發(fā)生了一場50毫米的降雨,這應為大暴雨。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氣預報不靠譜”,公眾這樣的抱怨,主要是由于公眾認知中的“暴雨”與氣象學中
定義的“暴雨”不完全一致。
B.暴雨的形成多與中尺度天氣系統(tǒng)有關,一般發(fā)生在時間和空間都有限的范圍內,使
得至今暴雨準確預報是難題。
C.在中國氣象局啟動氣象災害(暴雨)預警信號優(yōu)化調整工作后,防御工作更具有針
對性,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得到提升。
D.只有對氣溫、氣壓、風、濕度、云、降水等氣象要素精準觀測,才有可能做好天氣
預報。
6.公眾認為有關暴雨的天氣預報不靠譜,請根據(jù)文本分析原因。(6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憶韋素園君
魯迅
現(xiàn)在有幾個朋友要紀念韋素園君,我也須說幾句話。是的,我是有這義務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罷,我在北京大學做講師,有一天,在教師豫備室里遇見了一個頭
發(fā)和胡子統(tǒng)統(tǒng)長得要命的青年,這就是李霽野。我的認識素園,大約就是霽野紹介的罷,
然而我忘記了那時的情景?,F(xiàn)在留在記憶里的,是他已經坐在客店的一間小房子里計畫出
版了。
這一間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那時我正在編印兩種小叢書,一種是《烏合叢書》,專收創(chuàng)作,一種是《未名叢刊》,
專收翻譯,都由北新書局出版。出版者和讀者的不喜歡翻譯書,那時和現(xiàn)在也并不兩樣,
所以《未名叢刊》是特別冷落的。恰巧,素園他們愿意紹介外國文學到中國來,便和李小
峰商量,要將《未名叢刊》移出,由幾個同人自辦。因這叢書的名目,連社名也就叫了“未
名”一一但并非“沒有名目”的意思,是“還沒有名目”的意思,恰如孩子的“還未成丁”
似的。
未名社的同人,實在并沒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實實的,點點滴滴的做
下去的意志,卻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園。
于是他坐在一間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辦事了,不過小半好像也因為他生著病、不
能上學校去讀書,因此便天然的輪著他守寨。
我最初的記憶是在這破寨里看見了素園,一個瘦小,精明,正經的青年,窗前的幾排
破舊外國書,在證明他窮著也還是釘住著文學。然而,我同時又有了一種壞印象,覺得和
他是很難交往的,因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種特色,不過素園顯得最
分明,一下子就能夠令人感得。但到后來,我知道我的判斷是錯誤了,和他也并不難于交
往。他的不很笑,大約是因為年齡的不同,對我的一種特別態(tài)度罷了。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誤解之后,卻同時又發(fā)見了一個他的致命傷:他太認真;雖然似
乎沉靜,然而他激烈。認真會是人的致命傷的么?至少,在那時以至現(xiàn)在,可以是的。一
認真,便容易趨于激烈,發(fā)揚則送掉自己的命,沉靜著,又嚙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廣州,是第二年-----九二七年的秋初,仍舊陸續(xù)的接到他幾封信,是在西山病
院里,伏在枕頭上寫就的,因為醫(yī)生不允許他起坐。他措辭更明顯,思想也更清楚,更廣
大了,但也更使我擔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書,是布面裝訂的素園翻譯的《外
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個寒噤:這明明是他送給我的一個紀念品,莫非他已經自覺了
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閱這一本書,然而我沒有法。
我因此記起,素園的一個好朋友也咯過血,一天竟對著素園咯起來,他慌張失措,用
了愛和憂急的聲音命令道:“你不許再吐了!"我那時卻記起了伊學生的《勃蘭特》。他不是
命令過去的人,從新起來,卻并無這神力,只將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見了勃蘭特和素園,但是我沒有話。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為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園談了天。他為了日
光浴,皮膚被曬得很黑了,精神卻并不萎頓。我們和幾個朋友都很高興。但我在高興中,
又時時夾著悲哀:忽而想到他的愛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別人訂了婚;忽而想到他竟連
紹介外國文學給中國的一點志愿,也怕難于達到;忽而想到他在這里靜臥著,不知道他自
以為是在等候全愈,還是等候滅亡;忽而想到他為什么要寄給我一本精裝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時半,素園終于病歿在北平同仁醫(yī)院里了,一切計畫,一切
希望,也同歸于盡。我所抱憾的是因為避禍,燒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將一本《外套》當
作唯一的紀念,永遠放在自己的身邊。
自素園病歿之后,轉眼已是兩年了,這其間,對于他,文壇上并沒有人開口。這也不
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時候,既不過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當
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沒。但對于我們,卻是值得記念的青年,因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
社。未名社現(xiàn)在是幾乎消滅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長久。然而自素園經營以來,紹介了果
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紹介了望?藹覃,紹介了愛倫堡的《煙袋》和拉夫列
涅夫的《四十一》。還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叢蕪的《君山》,靜農的《地之子》和《建
塔者》,我的《朝華夕拾》,在那時候,也都還算是相當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園卻并非天才,也非豪杰,當然更不是高樓的尖頂,或名園的美花,然而
他是樓下的一塊石材,園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國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觀賞者的眼中,只
有建筑者和栽植者,決不會將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還有記念的時候,倘止于這一次,那么,素園,從此別了!
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六之夜
(有刪改)
7.對文中畫線段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僥幸”一詞真切寫出作者慶幸自己能在韋素園病歿之前還能見他一面并與之談天。
B.作者所思所想的過程中運用了四個“忽而”的排比句式,增強了感情的表達效果。
C.該段描寫了作者一連串的心理活動,形象地表達了對韋素園處境和命運的關切與憂慮。
D.該段先寫見到韋素園的高興,后又寫高興中夾著悲哀,由喜至悲,情感令人難以捉摸。
8.文中“在中國第一要他多”這句話言簡意賅,請結合文本并聯(lián)系實際簡要談談你的理解。
(6分)
9.作者自始至終將韋素園放在未名社的工作中加以回憶,如此安排對這一人物的塑造有何
作用?(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靦(6r)熊踏(fWn)不
熟,殺之,真(zhi)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
諫,士季日:“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后視之,
日:“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日:“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日: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
賴之「
猶不改。宣子卷諫■公患之,使「宣④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
而假寐。鹿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
一于此,不如死也?!庇|槐而死。
秋九月,晉侯桃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
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贅焉,明搏而殺之。盾日:“棄人用犬,雖猛何為!”斗
且出。提彌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會之,舍其
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真
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
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豐也。
乙丑,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口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
宣子日:"不然對目:“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
越竟乃免「
(節(jié)選自《左傳》)
【注】①趙盾:晉國的正卿(相當于相),謚號宣子。②士季:晉國的大夫,姓士,名會,字
季。③大史:后來寫作“太史”,官名,這里指晉國太史董狐④短鹿拼音:[cblni]春秋時晉國力士。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宦三國年矣同未知?母之回存否回今回近焉團請回以遺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過,文中指經過、走過,與杜牧《阿房宮賦》中“宮車過也”的“過”意思相同。
B.驟,文中指多次、屢次,與蘇軾《赤壁賦》中“知不可乎驟得”的“驟”意思相同。
C.食,文中指吃、吃飯,與《論語》中“食無求飽”的“食”意思和用法相同。
D.亡,文中指逃亡、逃走,與司馬遷《屈原列傳》中“亡走趙”的“亡”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篇就寫明晉靈公不行君道,并且用三件事來表現(xiàn)他的貪婪、荒唐與殘暴。
B.趙盾和士季詢問原因后心中憂慮,準備勸諫晉靈公,士季講明理由后先進行勸諫。
C.趙盾看到餓病的靈輒,給了他一半食物,在他吃完后又給了一筐飯和肉裝進袋子。
D.趙穿殺了晉靈公,太史董狐卻記錄趙盾殺了他的國君,孔子對這一記錄給予肯定。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公患之,使金且魔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
(2)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14.文中描寫了金且魔、提彌明、靈輒三位武士,請分別簡要概括其形象特點。(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蝶戀花-
陸游
桐葉晨飄留夜語。旅思秋光,黯黯長安路。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江海輕舟今已具。一卷兵書,嘆息無人付。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②。
注:①作者晚年因主和派力阻而被罷官,此詞作于此時。②揚雄諷諫漢成帝之作。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人托物起興,實寫秋葉飄零、蟋蟀低鳴的秋景,渲染出一種蕭瑟凄清的氛圍。
B.“黯黯長安路”寫通往京城之路暗淡無光,含蓄表達了對朝廷抗金決策的失望。
C.詞人突然想起戰(zhàn)斗過的大散關和渭水之濱,此刻兩地“如故”的狀態(tài)讓他欣慰。
D.“輕舟”三句寫詞人欲歸隱,而抗敵兵策無人托付,表達了對國家前途的隱憂。
16.詞的最后兩句與《書憤》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表達的情感和抒情方
式有何相同之處?請根據(jù)詞作內容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題,5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離騷》中“,”兩句批判當時的世俗沒有底線
和原則,爭相把悖逆是非、茍合取悅作為立世的準則。
(2)李白《蜀道難》中,“,”兩句,回顧了“五丁開山”
的傳說。
(3)東風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多點明季節(jié)特征,比如“九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這一生見過的河流太多太多了。①它們有的狹長,有的寬闊;有的彎曲,有的平直;
有的水流急促,有的則。它們的名字,基本是我們命名的,而這些河流,大都
是額爾古納河的支流,或者是支流的支流。②那一年,北部的營地被的大雪覆
蓋,馴鹿找不到吃的,我們不得不向南遷移。途中,由于連續(xù)兩天沒有打到獵物,我們不
得不靠近額爾古納河,用冰釬鑿開冰面捕魚來吃。③額爾古納河是那么的寬闊,冰封的它
看上去像是誰開辟出來的雪場。善于捕魚的哈謝鑿了三口冰眼,手持一桿魚叉守候在旁邊。
那些久避冰層下的大魚?為春天又回來了,就搖頭擺尾地沖著透出天光的冰眼游來。哈謝
一看見冰眼旋起了水渦,就地拋出魚叉,很快就戳上來一條又一條的魚。④有
附著黑斑點的狗魚,還有帶著細花紋的哲羅魚。哈謝每捕上來一條魚,我都要。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4分)
19.下列句子中的“沖”與文中加點的“沖”,讀音、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3分)
A.當風輕輕拂過海棠,她便會搖動著小臉,沖著你點頭微笑。
B.不少人渴望有一套房子,窗子沖著大海,四季春暖花開。
C.云雀直沖云霄,不斷升空,直至見到日出的第一縷陽光。
D.沖著他們這股子干勁兒,一定可以提前完成任務。
20.“我對額爾古納河的最早記憶,與冬天有關?!边@句話出現(xiàn)的位置,最恰當?shù)氖牵?分)
A.①處B.②處C.③處D.④處
(二)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2小題,io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題
作為一項體育運動,A。但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的參與。使這項運動又超
越了競技范疇。①根據(jù)中國田徑協(xié)會統(tǒng)計顯示。②2022年中國馬拉松規(guī)模賽事累計參賽次
就超過了900萬人。③普通人愛上馬拉松,④起初往往與競技無關。⑤他們在生活壓力的
反復“斡旋”中,⑥在一次次揮汗如雨的刻苦訓練后,⑦一再刷新業(yè)余比賽紀錄,⑧這讓
人看到自己的全面發(fā)展的無限可能。跑馬拉松能夠不斷磨煉頑強拼搏、超越自我的意志力。
因此這項運動贏得了更廣泛的精神共鳴。
“跑場馬拉松,愛上一座城/馬拉松比賽,既是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B。
比如.蘇州以賽道串聯(lián)金雞湖、大運河等景點,沿途安排昆曲、評彈表演,讓各地跑者感受
姑蘇文化,品味古韻今風。以“體育+”為抓手,連接城與人,推動體育、文化、旅游等產
業(yè)融合發(fā)展,C,成為城市的一張閃亮名片。
21.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
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
22.文中第一段有兩處語句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
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千里馬若不長鳴,就不會引起伯樂的注意:毛遂若不自薦,就不會被平原君任用。所
以,要敢于展示自己,推薦自己。
可是《老子》中卻寫道:“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意
思是說,自逞己見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為是的反而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建立不
起功勛;自高自大的不能做眾人之長。教導人要自律克己,謙虛謹慎。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
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銀川一中2024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語文試卷參考答
(-)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1.D(“二者相互依存”“不能脫離彼此”錯誤,原文“從這個意義上說,今譯不
是古籍的復制,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譯文也不能獨立于古籍而存在,否則
它是沒有意義的”是說今譯不能脫離古籍而存在。)
2.A(B.“閱讀價值才是它最重要的方面”錯誤,材料二“對社會大眾而言,所
接觸到的還是經過整理之后的古籍,所重視的更是其閱讀價值”是針對社會大眾
而言,選項缺少必要的條件。C.“古籍承載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在傳承與弘揚
傳統(tǒng)文化方面更直觀便捷”于文無據(jù),材料二是說“古籍不同于一般文物,其核
心的價值就在于所承載的文化信息”,沒有“更多”“更直觀便捷”的表述。D.“如
果沒有譯文,現(xiàn)代的讀者將無法理解”過于絕對,材料二是說“它力求古籍內容
完整、準確地再現(xiàn),同時更要求便于現(xiàn)代讀者的理解接受”。)
3.C(“在使看的人懂,而且覺得暢快舒服,若使人看了頭痛或糊里糊涂”強調
了翻譯的目的是使人看懂,沒有涉及直譯、意譯。)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答案】4.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
的能力。
A,暴雨,指短暫、急促而猛烈的雨”有誤,原文“此處的,暴雨,是突然下雨之意”。
C.“在不蒸發(fā)、不滲透的情況下”有誤,原文“在不蒸發(fā)、不滲透、不流失的情況
下“。
D.“大暴雨”錯,根據(jù)降雨量等級劃分表,不到3個小時發(fā)生的雨量為50毫米的
降雨應為暴雨。故選B。
5.B【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暴雨的形成多與中尺度天氣系統(tǒng)有關”錯,原文“主要是因為暴雨的形成多與
中尺度天氣系統(tǒng)有關“。故選B。
6.(1)公眾認為“短暫、急促而猛烈”的降雨應是暴雨。(2)根據(jù)降雨量等級
劃分表,12小時降雨量達到30至69.9毫米,24小時降雨量達到50至99.9
毫米,才是暴雨。(3)公眾抱怨,主要是因為自身認知的“暴雨”與氣象學中定
義的“暴雨”不完全一致。
【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1)結合“在公眾的認知中,,暴雨,常指短暫、急促而猛烈的雨”可知,公眾認
為“短暫、急促而猛烈”的降雨應是暴雨。
(2)根據(jù)降雨量等級劃分表和“與公眾認知相比,氣象學中對雨量的定義要嚴
格得多。12小時內降雨量超過30毫米或24小時超過50毫米才算暴雨”可知,
12小時降雨量達到30至69.9毫米,24小時降雨量達到50至99.9毫米,才
是暴雨。
(3)結合“與公眾認知相比,氣象學中對雨量的定義要嚴格得多”“假如氣象預
報員提前對這次降雨進行預報,他應該會這樣發(fā)布:,今天,某市區(qū)陰有陣雨或
雷陣雨,局地有中到大雨。,公眾抱怨這簡直就是暴雨,天氣預報也太不靠譜
了!”可知,公眾抱怨,主要是因為自身認知的“暴雨”與氣象學中定義的“暴雨”
不完全一致。
7.D7.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的能力。
D.“情感令人難以捉摸"理解錯誤。文中明確說明“但我在高興中,又時時夾著悲
哀”,可見作者的情感不是難以捉摸的。故選D。
8.①魯迅把韋素園比喻為“樓下的一塊石材”“園中的一撮泥土”,贊賞了他認真
踏實的精神;并希望中國有更多的像韋素園這樣的人。
②當今中國需要大力弘揚這種認真踏實的精神,一方面,我們要像韋素園一
樣做一個甘于奉獻,腳踏實地干實事的人;另一方面,我們不要忽視干實事的
人,要看到他們對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作用和貢獻。
9.①韋素園在未名社主持翻譯了很多優(yōu)質的外國作品,也出版了很多當時的進
步作品,以此表現(xiàn)他是一名進步文學青年;
②未名社經營慘淡,雖然窮困但仍“釘住著文學”,支持、經營未名社,以此
襯托他踏實苦干的精神;
③在未名社工作中作者更深入的了解了韋素園,他性格認真而激烈,關愛別
人勝過關心自己。
8.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的能力。
“在中國第一要他多”這句話實在評價韋素園時出現(xiàn)的,作者認為“是的,但
素園卻并非天才,也非豪杰,當然更不是高樓的尖頂,或名園的美花,然而他
是樓下的一塊石材,園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國第一要他多”,可見作者認為社會
需要韋素園這樣踏實肯干的人才,這是在贊美他認真踏實的精神;由“要他多”
表現(xiàn)希望中國有更多的像韋素園這樣的人。
結合“自素園病歿之后,轉眼已是兩年了,這其間,對于他,文壇上并沒有人開
口”“然而他是樓下的一塊石材,園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國第一要他多。他不入
于觀賞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決不會將他置之度外”可知,在文壇素
園卻并非天才,也非豪杰,當然更不是高樓的尖頂,或名園的美花,因此他死
后被人們遺忘了;但在作者心里,認為素園君的文壇價值猶如建筑中用到的石
材和泥土,是應該被人們紀念的,以“第一要他多”期待人們不要忽視干實事的
人,要看到他們對社會發(fā)展、進步的作用和貢獻,應高度贊揚韋素園認真踏實
的行為,以此號召我們要像韋素園一樣做一個甘于奉獻,腳踏實地干實事的人。
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塑造手法的能力。
作者自始至終將韋素園放在未名社的工作中加以回憶,目的是以此襯托韋
素園的人物形象。
在未名社工作期間,韋素園紹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
紹介了望?藹覃,紹介了愛倫堡的《煙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等外國優(yōu)
秀的作品,還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叢蕪的《君山》,靜農的《地之子》
和《建塔者》,《朝華夕拾》等作品,以此表現(xiàn)韋素園是一名進步青年。
結合“出版者和讀者的不喜歡翻譯書,那時和現(xiàn)在也并不兩樣,所以《未
名叢刊》是特別冷落的”“未名社的同人,實在并沒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
愿意切切實實的,點點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卻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
就是素園”“因此便天然的輪著他守寨”“正經的青年,窗前的幾排破舊外國書,
在證明他窮著也還是釘住著文學”分析可知,在未名社經營慘淡的情況下,他仍
默默守候文學社,還出版了很多優(yōu)秀的中外作品,以此表現(xiàn)其甘于寂寞,踏實
肯干的特點。
結合“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誤解之后,卻同時又發(fā)見了一個他的致命傷:他
太認真;雖然似乎沉靜,然而他激烈”“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書,是布面裝
訂的素園翻譯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個寒噤:這明明是他送給我的
一個紀念品,莫非他已經自覺了生命的期限了么”分析可知,在未名社工作期間,
韋素園表現(xiàn)的認真而激烈,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他身體受到病痛折磨之下,
仍想著把他翻譯的《外套》郵給我,可見他關愛別人勝過關心自己。
10.BEG
11.D12.C
13.(1)晉靈公感到厭煩,便派^鹿去刺殺趙盾。鹿一大早就去了趙盾的家,
只見臥室的門開著,趙盾穿戴好禮服準備上朝。
(2)您身為正卿,逃亡而不出國境,回來后又不討伐叛賊,不是您殺了國
君又是誰呢?
14.①^魔:忠信之士;②提彌明:有勇有謀/勇猛善戰(zhàn);③靈輒:知恩圖報
/是非分明。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我在外當奴仆已經多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著?,F(xiàn)在離家近了,
請允許我把這一半留給她。
“宦三年矣”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語“吾”,“宦三年”是謂語部分,“矣”是句
末表陳述的語氣詞,所以在B處斷開。
“未知母之存否”中“未知”是謂語,“母之存否”是賓語,所以在E處斷開。
“今近焉”,語意完整,“焉”是句末語氣詞,所以在G處斷開。
故選BEGo
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錯誤。過錯/經過、走過。句意:我已經知道自己的過錯了/是皇上的宮車
馳過。
B.錯誤。多次,屢次/一下子。句意:趙盾又多次勸諫。/知道上面這些想法
不能一下子實現(xiàn)。
C.錯誤。給……東西吃/吃、吃飯。句意:趙盾給他東西吃,他留下了一半。
/飲食不求飽足。
D.正確。亡:逃亡、逃走。句意:于是趙盾自己也逃亡了。/他逃往趙國。
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給了他一半食物”錯誤。根據(jù)原文“食之,舍其半”,可知趙盾給他東西
吃,他吃一半,留下了一半。選項說法曲解文意。故選C。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患”,感到厭煩;“賊%刺殺;“辟”,開,敞開;“盛服”,穿戴好禮
服。
(2)“亡”,逃跑,逃亡;“竟%通“境”,國境;“討%討伐;“非子而誰%
判斷句。
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觀點的能力。
根據(jù)原文“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魔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
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鹿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
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可知魔奉靈公
之命來刺殺趙盾,但當他看到“盛服將朝”的趙盾時,他產生了強烈的心理矛盾
—殺趙盾是不忠于國家,不殺趙盾是不守諾言,最后選擇了自殺?!笆⒎⒊?/p>
表現(xiàn)了趙盾忠君與守職,而面對這樣的忠臣,晉靈公還要“賊之”,就是他的寡
恩。所以從鹿的自殺,可看出他是個忠信之士,是個舍生取義之人。
根據(jù)原文“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
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英焉,明搏而殺之盾曰:
,棄人用犬,雖猛何為!,斗且出。提彌明死之”,可知提彌明在趙盾赴宴后知道
了靈公的陰謀,他不是貿然出擊,而是首先講禮法,“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
也?!币源俗鳛樽屭w盾離開的理由,表現(xiàn)出機智的一面。晉靈公不僅沒有理睬提
彌明所講的君臣之禮,反而喚猛犬去咬趙盾,提彌明與猛犬和甲士們英勇搏斗,
最終不敵身亡。由此可見提彌明有勇有謀,勇猛善戰(zhàn)。
根據(jù)原文“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
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可知靈輒是靈公的甲士,卻反
戈一擊,救出了趙盾。當趙盾詢問恩人的姓名時,他只說是“翳桑之餓人”。由
此可見靈輒知恩圖報,是非分明。
參考譯文:
晉靈公不行君道。加重賦斂并圖畫城墻(滿足奢侈的生活)。他從高臺上用
彈弓射行人,觀看他們躲避彈丸的樣子。廚師沒有把熊掌燉爛,他就把廚師殺
了,放在筐里,讓宮女們用車載經過朝廷。大臣趙盾和士季看見露出的死人手,
便詢問他被殺的原因,并為晉靈公的無道而憂慮。他們準備規(guī)勸晉靈公,士季
說:“如果您去進諫而國君不聽,那就沒有人能接著進諫了。讓我先去規(guī)勸,他
不接受,您就接著去勸諫?!笔考救ヒ姇x靈公時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禮三次,晉
靈公(假裝沒有看見他),到了屋檐下,晉靈公才抬頭看他。他說:“我已經知
道自己的過錯了,打算改正?!笔考具殿^回答說:“哪個人能不犯錯誤呢,犯了
錯誤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大的好事了?!对娊洝氛f:'沒有誰(向善)沒有開
始的,很少有人能堅持到底。'如果像這樣,那么能彌補過失的人就太少了。您
如能始終堅持向善,那么國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們有了依靠產
可是晉靈公仍然沒有改正。趙盾又多次勸諫。晉靈公感到厭煩,便派魔
去刺殺趙盾。魔一大早就去了趙盾的家,只見臥室的門開著,趙盾穿戴好禮
服準備上朝。時間還早,他和衣坐著打盹兒。魔退了出來,感嘆地說:“時刻
不忘記恭敬國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殺害百姓的靠山,這是不忠;背棄國君
的命令,這是失信。不忠不信中有一樣違背了,還不如去死!”于是,鹿一頭
撞在槐樹上死了。
秋天九月,晉靈公請趙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準備殺掉趙盾。趙盾的
車夫提彌明發(fā)現(xiàn)了這個陰謀,快步走上殿堂,說:“臣下陪君王宴飲,酒過三巡
還不告退,就不合禮儀了于是他扶起趙盾走下殿堂。晉靈公喚出了猛犬來咬
趙盾。提彌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趙盾說:“不用人而用狗,即使兇猛,
又有什么用!”他們兩人與埋伏的武士邊打邊退。(結果,)提彌明為趙盾戰(zhàn)死了。
當初,趙盾到首陽山打獵,住在翳桑。他看見有個叫靈輒的人暈倒了,便
去問他的病情。靈輒說:“我已經多日沒吃東西了J趙盾給他東西吃,他留下
了一半。趙盾詢問原因,靈輒說:“我在外當奴仆已經多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
是否活著。現(xiàn)在離家近了,請允許我把這一半留給她趙盾讓他把食物吃完,
另外給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放在口袋里給他。不久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
他在搏殺中把武器倒過來抵擋晉靈公手下的人,使趙盾得以脫險。趙盾問他為
什么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在翳桑的餓漢?!壁w盾再問他的姓名和住處,
他沒有回答就退走了。于是趙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趙穿在桃園殺掉了晉靈公。趙盾還沒有走出國境的山界,
聽到靈公被殺便回來了。晉國太史董狐記載道:“趙盾弒殺了他的國君?!彼€
把這個說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趙盾說:“不是這樣?!倍f:“您身為正卿,逃
亡而不出國境,回來后又不討伐叛賊,不是您殺了國君又是誰呢?”
孔子說:“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記載史事的原則是直言不諱。趙盾是古代
的好大夫,因為史官的記事原則而蒙受了弒君的惡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國
境,就會避免弒君之名了?!壁w盾派趙穿到成周去迎接晉國公子黑臀,把他立為
國君。十月初三,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廟。
【答案】
15.C
16.(1)情感:年事已高哀嘆,壯志難酬的憤懣。詞人此刻被罷官,但年事
已高,功業(yè)未就,不免生出“悔當年”和“衰鬢先斑”的悲嘆。詞人借揚雄諷諫之
作,指自己也曾上北伐興國之策,曾經自比“塞上長城”,如今卻報國無門,內
心頓生悲憤之情。
(2)方式:①用典?!稌鴳崱愤\用檀道濟的典故,自比塞上長城,到頭來空
有一腔抱負,無處施展才能。本詞使用揚雄上書諷諫典故,后悔立下報國志,“悔”
中盡顯憤。②直抒胸臆?!稌鴳崱分械摹翱铡薄八ヴW”直接傳遞出年華空老、大業(yè)未
就的遺憾。本詞中“早信”“悔”也直接抒發(fā)年齡大、事無成的憤恨。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這首詞內容和藝術手法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C.“此刻兩地,如故,的狀態(tài)讓他欣慰”錯誤?!昂鲇洐M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中“忽記”,乃油然想起,猛上心頭,“應”字是懸想,但愿“如故”,更擔心能否“如
故”,表明詞人對國事憂慮的深重。選項曲解了詞意。
故選C。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不同文本的情感和抒情方式的比較和分析概括能力。
從情感方面表達看:
本詞最后兩句“早信此生終不遇,當年悔草《長楊賦》”,從“早信”“悔”等
詞看出詩人報國無門、壯志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文化藝術節(jié)專用舞臺搭建與施工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塔吊安全監(jiān)控安裝施工勞務分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產買賣合同關于房屋附屬設施使用協(xié)議4篇
- 口腔科2025年度公益活動策劃與執(zhí)行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儲備與交易居間合同
- 2025年度消防器材租賃與維修專業(yè)承包服務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臨時倉儲倉儲貨物保險及理賠合同
- 2025年度牧草種植與農業(yè)科技研發(fā)合同范本4篇
- 2024維修電器合同
- 2025年度配電箱模塊化設計與制造合同4篇
- 洗浴部前臺收銀員崗位職責
- 2024年輔警考試公基常識300題(附解析)
- GB/T 43650-2024野生動物及其制品DNA物種鑒定技術規(guī)程
- 暴發(fā)性心肌炎查房
- 口腔醫(yī)學中的人工智能應用培訓課件
- 工程質保金返還審批單
- 【可行性報告】2023年電動自行車項目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五月天歌詞全集
- 商品退換貨申請表模板
- 實習單位鑒定表(模板)
- 數(shù)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yè)調研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