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學簡案_第1頁
近代文學簡案_第2頁
近代文學簡案_第3頁
近代文學簡案_第4頁
近代文學簡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九編近代文學晚清至民國初期文學(1840鴉片戰(zhàn)爭——1919年五四運動)

近代文學為中國古典文學向現(xiàn)代文學轉(zhuǎn)化的轉(zhuǎn)型期其主要的性質(zhì)仍屬于古典文學的范疇一般以龔自珍為近代文學的開端從鴉片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約七十年間,中國社會處于激烈的動蕩之中。這一歷史階段,是封閉的中國社會被迫向世界開放、正面接觸以西方為代表的現(xiàn)代資本主義文明的時期。對中國的知識界來說,這種文明既是新鮮的和先進的,又是同殖民主義侵略及民族恥辱感相伴隨的。近代之文學轉(zhuǎn)型及社會變革歷史概說歷史背景: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外國帝國主義軍艦大炮轟開了中國大門,延續(xù)了兩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解體,從此中國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各方面都發(fā)生了新變化。這一時期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了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歷史概說從1840年林則徐禁煙運動開始到1841年廣東人民平英團運動1845年廣東升平社的反侵略運動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1898年戊戌變法1900年義和團運動1911年辛亥革命直至1919年五四運動都是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斗爭;歷史概說一方面是中國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相結(jié)合把中國變?yōu)榘敕饨ò胫趁竦亓硪环矫媸侵袊嗣駡猿植恍傅嘏c帝國主義及其封建主義的斗爭這就是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的主要內(nèi)容。歷史概說西方資本主義侵入一方面使自給自足的中國自然經(jīng)濟被破壞,另一方面又刺激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帝國主義和買辦資本操縱中國經(jīng)濟命脈,在社會空前深刻的變化后,與之相適應的是中國的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的空前活躍。封建統(tǒng)治內(nèi)部分化出的開明士大夫開始致力于經(jīng)時濟世之學的探討(龔自珍、魏源),以敏銳目光極大勇氣指責時弊,要求政治改革抵御外侮,學習西方振興國家,表現(xiàn)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民主思想,開了一代新文風。歷史概說中日甲午戰(zhàn)爭民族危機日益加深,康有為、梁啟超等資產(chǎn)階級先進人物開始學習西方政治、文化,企圖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模式改造中國,興起廣泛的改良主義思潮,并形成了政治、文化運動。到戊戌變法失敗、義和團運動失敗,許多愛國志士尋求救國救民真理,大力宣傳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思想,1911年武昌起義推翻清政府,1919年爆發(fā)五四運動,宣告資產(chǎn)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結(jié)束和無產(chǎn)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中國歷史掀開了新篇章。文學概況:近代文學是近代社會生活、尤其是近代革命斗爭在文學藝術領域的反映;既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又醞釀五四以后新文學的萌芽;是古代文學向現(xiàn)代新文學過渡的重要階段,有自己鮮明特點:文學概況:1、基本主題是反帝反封建思想,文學的政治性和戰(zhàn)斗性加強。無論詩文、小說、戲劇都不同程度表現(xiàn)了愛國主義、民主主義思想,作家們過分強調(diào)文學政治性,夸大文學政治作用,忽視了文學的形象性和美感作用,因而使近代文學未能達到應有的藝術高度。文學概況:2、題材范圍空前擴大。重大政治斗爭、歷史事件、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經(jīng)濟哲學宗教文化科學技術及許多新思想、新事物,都進入文學領域,詩歌領域尤其突出,輪船、火車、電報、外國風土人情都進入詩的王國,是以往任何時期沒有的。文學概況:3、繼承發(fā)揚中國古代文學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特別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成為主流,并顯示了鮮明的時代特色:作家們自覺使用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廣泛反映現(xiàn)實,真實暴露現(xiàn)實,嚴厲批判現(xiàn)實,使現(xiàn)實主義文學達到新高度,小說中表現(xiàn)充分。4、比以往文學形式更自由,風格日趨平易,語言通俗淺近。發(fā)展分三個時期——一、資產(chǎn)階級啟蒙時期文學:鴉片戰(zhàn)爭太平天國時期,是近代文學首開風氣時期,主要成就在詩歌方面,代表作家龔自珍、魏源等二、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運動時期:全面繁榮時期,出現(xiàn)了改良派倡導的“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新文體運動”等文學改良運動,代表作家黃遵憲、梁啟超、李伯元、吳妍人等。三、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文學群眾性、革命性大大加強,進步文學思潮進一步發(fā)展,代表章炳麟、秋瑾詩文,還有南社詩人柳亞子、曾樸的小說《孽?;ā酚绊戄^大。第一章近代詩歌教學要求:1、了解近代詩歌發(fā)展基本線索、分期、特點2、認識近代詩歌在近代文學史的地位3、掌握“詩界革命”基本情況和改良派詩人的創(chuàng)作傾向4、了解“南社”創(chuàng)立經(jīng)過和詩人創(chuàng)作傾向近代詩歌的發(fā)展——反映時代風貌近代詩歌三個發(fā)展階段:1、鴉片戰(zhàn)爭和太平天國時期代表作家:龔自珍、魏源、林則徐、洪秀全等2、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時期代表作家:黃遵憲、譚嗣同、康有為、梁啟超等3、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時期代表作家:秋瑾、章炳麟、柳亞子、陳去病等1、鴉片戰(zhàn)爭前后,詩壇上占據(jù)正統(tǒng)地位的是嘉慶以來逐步興起的宋詩派。2、稍后的曾國藩影響最大,人云“湘鄉(xiāng)(曾國藩)出而詩學皆宗涪翁(黃庭堅)”(陳衍《石遺室詩話》)。3、自同治以降,宋詩派演變?yōu)椤巴怏w”。4、以黃遵憲為代表的具有變革意義的“新派詩”。5、在黃遵憲開始創(chuàng)作“新派詩”不久,梁啟超提出了“詩界革命”的口號。這種“革命”的理想是以古人之風格來表現(xiàn)新的生活內(nèi)容與人生精神——包括對西洋文化精神的吸納。近代詩歌發(fā)展概況(一)從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戰(zhàn)爭前夕

鴉片戰(zhàn)爭作為中國第一次反抗西方侵略失敗的恥辱紀錄,既暴露了清政權的腐敗無能,也宣告了中國所面臨的深重危機,它在人們心中引起了極大震動。這一時期留下了眾多揭露時弊和抒發(fā)憂國之情的詩篇,作為時代的紀錄,有其特殊意義。龔自珍

龔自珍(1792—1841)一名鞏祚,字璱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九年(1829)進士,官禮部主事。他學識宏富,通經(jīng)史、諸子、文字音韻及金石學,精研西北歷史地理,晚年愛好天臺宗佛學,并以詩、詞、文著名,既是敏銳而深刻的思想家,又是富于激情和想象力的文學家。龔自珍

著有《定庵文集》等,今人輯有《龔自珍全集》。

龔自珍位列下僚,而關心天下大事,是清代第一個站在獨立的學者立場上以個人的思考為依據(jù)縱橫議論時政的人物,這是他受后人尊重的重要原因。《已亥雜詩》以七言絕句形式寫的大型組詩。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龔自珍的政論及學術論文,議論縱橫無羈,也常帶有感情色彩。另一部分記人物、述行旅的作品及各種抒發(fā)人生感想的雜文,文學性更強?!恫∶佛^記》借物抒志,更為人們所熟悉。林則徐(1785—1850)以虎門禁煙而名垂史冊的林則徐,并不以詩著稱,但由于地位與經(jīng)歷的關系,他的詩作對了解鴉片戰(zhàn)爭前后的形勢有重要的價值?!冻黾斡P感賦》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林則徐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陽人,和龔自珍是好友。他是一位有見識的學者和思想家,曾受林則徐囑托編纂敘述各國歷史地理的《海國圖志》,為中國放開眼界看世界的先驅(qū)者之一。書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代表了那個時代進步的士大夫中一種比較普遍的思想。有《古微堂集》等。

魏源(二)、從甲午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一八九四年的甲午戰(zhàn)爭,中國敗于日本。中、日都是曾受西方壓迫的封建制國家,日本的“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洋務運動”也差不多同時,區(qū)別在于日本的變革更為迅速和徹底。甲午戰(zhàn)爭的結(jié)果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激起更為激烈的變革要求;而隨著一般稱為“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的戊戌變法的失敗,中國進一步陷入危機,又激起以推翻清王朝為目的的革命運動。中國社會在經(jīng)濟和文化準備極不充分的情況下,向著畸形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轉(zhuǎn)化。在這過程中,西方文化更為迅捷地涌入,思想界的動蕩尤為劇烈。這些都在當時的文學中留下鮮明的印記。改良派詩人和愛國詩人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章炳麟、秋瑾等人的詩不僅具有愛國思想,反映了重大歷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因為這些詩篇表現(xiàn)出力圖在變亂時代重新創(chuàng)造歷史的精神氣質(zhì)。與鴉片戰(zhàn)爭時期政治人物如林則徐等人的詩相比,兩者的面貌很不相同。這種差別顯示了才智之士在歷史中更為積極和自信的人生姿態(tài)。黃遵憲的“新派詩”

這一時期詩歌中重要的現(xiàn)象,是以黃遵憲為代表的“新派詩”的興起,和梁啟超對“詩界革命”的提倡。

黃遵憲(1848—1905)字公度,號人境廬主人,廣東嘉應(今梅縣)人。光緒舉人,曾任駐日、英使館參贊及舊金山、新加坡總領事?;貒蠓e極參加維新變法,變法失敗后去職家居,老死鄉(xiāng)里。有《人境廬詩草》、《日本雜事詩》等。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亡命日本,廣泛接觸日本新文化和西方文化思想,并移借日語中“革命”一詞的用法,提出了“詩界革命”的口號,力圖把已有的詩歌變革推向深入,并加以理論化的解釋。1895年甲午戰(zhàn)爭失敗以后,改良派興起,文化思想界發(fā)生了“舊學”與“新學”的對立,熱心宣揚新學的夏曾右、梁啟超等人,寫詩時大量采用新名詞、外來術語及典故,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舊詩格律的束縛,被稱之為“新詩”。

詩界革命

詩界革命1899年梁啟超正式提出“詩界革命”的口號,主張新詩要有新意境、新語句,而又以古人之風格出之。黃遵憲主張“我手寫我口”,他的詩“吟到中華以外天”,大量抒寫外國的奇異風物、重大歷史事件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zhì)文明,表達了改良主義的政治愿望。利用文學為自己的政治主張服務,為社會改良運動服務,掀起詩歌革新運動。黃遵憲成為詩界革命的一面旗幟。

在清末民初,“南社”是一個活躍的革命文學團體,發(fā)起人為陳去病、高旭、柳亞子。這一團體在宣傳反清革命方面做了許多工作,與政治上保守的“同光體”詩人處于對立地位。他們的詩歌藝術成就不高,但其中的蘇曼殊情況較為特別。南社南社是一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文學社團,創(chuàng)作以詩歌為主,作為革命斗爭的武器,成立于1909年,活動中心在上海。主要成員陳去病、柳亞子、高旭。其命名有“操南音不忘本”和“不向滿清之意”。宗旨宣傳革命。蘇曼殊(1884—1918)名玄瑛,字子谷,曼殊為其僧號,廣東香山(今中山)人。生于日本,母親是日本人。幼年隨父回國,為族人所歧視,多歷磨難。后去日本學習美術、政治和陸軍,并參與了留日學生的政治活動。二十歲回國后,從事教育及翻譯等工作,并與章炳麟、柳亞子等革命者交游。他一生曾兩次為僧,蹤跡無窮,行止奇特,性情放浪。有《蘇曼殊全集》。

蘇曼殊蘇曼殊是一個極富靈性和浪漫氣質(zhì)的人。他能詩善畫,還寫小說,且通日、英、法、梵諸種文字,曾譯過拜倫、雪萊的詩作和雨果的《悲慘世界》。他既是和尚,又是革命者,而兩者都不能安頓他的心靈;他以一種時而激昂時而頹廢的姿態(tài),表現(xiàn)著強烈的生命熱情。

蘇曼殊第二章近代散文教學要求:1、了解近代散文發(fā)展及兩種文化的斗爭2、了解進步散文潮流形成經(jīng)過教學重點:1、掌握龔自珍、梁啟超散文思想和藝術成就2、掌握《病梅館記》、《少年中國說》等名篇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近代散文特點近代的散文,主要為兩大流派一是由曾國藩所領導的承桐城派余緒的“湘鄉(xiāng)派”;一是由梁啟超所提倡的“新文體”。前者在“古文”的傳統(tǒng)上求變化,后者則是一種以淺俗的文言寫成的恣張飛揚的文章體式,帶有向白話文靠攏的意味。但無論哪一派,都看重文章的實用功能,所以這一時期單純文藝性質(zhì)的散文并不見發(fā)達。1、散文方面,曾國藩憑借其擊敗太平天國所獲得的地位,重振桐城派的“聲威”,其幕府中又搜羅了眾多的知名文士,一時造成很大影響(在作為桐派之分支的意義上他們也被稱為“湘鄉(xiāng)派”)。2、在散文領域代表著革新傾向的是梁啟超,他的發(fā)表于報刊的許多文章,雖是為政治宣傳而作且仍是文言體式,但寫得流利明暢,富有情感,具有很強的煽動力,與向來的古文大不相同。這種新文體也是文言散文向白話散文過渡的橋梁。近代散文特點梁啟超的“新文體”

在戊戌變法前夕和變法過程中,梁啟超作為當時最有影響的《時務報》的主筆,發(fā)表了大量宣傳變法的文章;變法失敗后流亡日本期間,他繼續(xù)在《清議報》和《新民叢報》上撰文,議論政事、宣傳西方學術文化。這些報刊大力宣揚變法維新的主張,介紹西方政治文化思想,并對時局發(fā)表評論,文章的體裁和風格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就是所謂“新文體”。如《少年中國說》全文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展望祖國繁榮富強的美景,古今中外,縱橫議論,思路流暢,半文半白,極富有感染力。下面是梁氏《少年中國說》的結(jié)末: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洲,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fā)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梁啟超的“新文體”第三章近代小說教學要求:1、了解“新小說”的特點和繁榮原因2、掌握“小說界革命”倡導者梁啟超的小說理論3、“譴責小說”和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小說在思想和藝術上的不同特點4、“俠義小說”情況教學重點:四大“譴責小說”思想內(nèi)容藝術成就

第一節(jié)近代小說的發(fā)展近代小說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古典小說的衰落——狹邪小說、俠義公案小說2、小說的蛻變——新小說、小說界革命、譴責小說3、近代小說的逆轉(zhuǎn)從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戰(zhàn)爭(1840-1894)

為第一個階段這時出現(xiàn)流傳較廣的作品如《兒女英雄傳》、《蕩寇志》、《三俠五義》等,基本上還是受此前小說的流波余韻。但其中也出現(xiàn)了引人注目的變化,如《海上花列傳》就與不久前的狹邪小說如《花月痕》、《品花寶鑒》等,在題材上雖接近,內(nèi)涵上卻不盡相同,它初步展示了上海這一發(fā)展中的大都市對傳統(tǒng)道德觀念與生活方式的沖擊。從甲午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1894-1912)

是近代小說發(fā)展的第二個階段這一階段,改良派的興起,拋棄了以往輕視小說的觀點,從理論上高度評價小說的社會作用,提倡小說為改良主義政治運動服務。這些觀點集中體現(xiàn)在梁啟超的《譯印政治小說序》、《小說與群治之關系》等論文中。在這種譽論的引導下,出現(xiàn)了一大批所謂“新小說”,其中較為突出的有——四大譴責小說?!靶≌f界革命”小說是近代文學最為興盛的文學樣式,其數(shù)量呈現(xiàn)急速的增長,這在客觀方面是因為印刷技術有了提高,因為報刊雜志這種全新的大眾傳媒的勃興,主觀方面則是因為這一時代人們對小說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變,小說的價值被提得很高。

在小說論中,影響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是梁啟超所鼓吹的“小說界革命”說。梁氏在這方面深受日本明治維新以后新派人士喜以小說宣傳政治觀念的影響,他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文,竭力強調(diào)小說在推進政治變革和提高社會道德方面的作用,將它夸大為挽救中國的靈丹妙藥。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ā肥裁词亲l責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老殘游記》、《孽?;ā罚ǔ:戏Q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這些小說尖銳地揭露了社會的黑暗,抨擊時政,特別是官場的腐敗與丑惡,所以魯迅稱之為“譴責小說”。這些小說和其他同類小說一起,反映了清末政治的普遍的腐敗現(xiàn)象和社會大眾對清政府的厭惡心理,并且通過小說本身思想傾向的變化,反映了清末知識分子思想變化的情況,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前夕

是近代小說發(fā)展第三個階段近代小說出現(xiàn)倒退形勢鴛鴦蝴蝶派小說情場小說黑幕小說

小說是近代文學最為興盛的文學樣式,其數(shù)量呈現(xiàn)急速的增長,這在客觀方面是因為印刷技術有了提高,因為報刊雜志這種全新的大眾傳媒的勃興,主觀方面則是因為這一時代人們對小說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變,小說的價值被提得很高。

在小說論中,影響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是梁啟超所鼓吹的“小說界革命”說。梁氏在這方面深受日本明治維新以后新派人士喜以小說宣傳政治觀念的影響,他的《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一文,竭力強調(diào)小說在推進政治變革和提高社會道德方面的作用,將它夸大為挽救中國的靈丹妙藥。他對小說的藝術特征——尤其是能憑借其藝術感染力來造就新的人格——是有所認識的,但這種認識完全附屬于以小說為政治服務的核心宗旨。近代文學小說的成就不高。在比較著名的作品中,像屬于舊小說范疇的《兒女英雄傳》、《三俠五義》,故事性很強,語言也比較生動,但由于思想陳腐,人物形象也就難以刻畫得真實;以前評價較高的以《官場現(xiàn)形記》為代表的譴責小說,在揭露社會黑暗方面確實很尖銳。值得重視的小說應數(shù)以妓女生活為中心兼及社會各色人物的《海上花列傳》,它以自然平實的文筆,描繪了在畸形的社會和畸形的生活處境中人性的變異狀態(tài),善于從人物不動聲色的言談舉止中反映其微妙的心理,在若干方面具有現(xiàn)代小說的特色。只是它的情調(diào)過于灰暗,作為長篇小說來看,它的情節(jié)也過于瑣細。近代文學小說的成就雖然不高,但由于數(shù)量龐大,傳播廣泛,加強了文學與大眾生活的關聯(lián),也提高作家的創(chuàng)作興趣,再加上對小說的價值的重視,這些對于建立小說在新文學中的主導地位,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文學批評和研究著作

近代文學中還出現(xiàn)了許多文學批評和研究性質(zhì)的著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有少數(shù)學者對文學的看法有了全新的視角,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論深度。小說理論方面,雖然受政治因素的影響比較大,但也接受了西方文學思想的某些成分。與此同時,王國維撰寫了《宋元戲曲考》(后改名《宋元戲曲史》),第一次對中國戲曲的發(fā)展過程作了系統(tǒng)性的研究,他對戲曲的藝術價值的認識和對一些作家作品的評價,和西方戲劇理論也有明顯的關聯(lián)。他的《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更為深入地運用了西方美學思想來分析中國文學,具有開創(chuàng)的意義。而周樹人(魯迅)留學日本時所作《摩羅詩力說》(“摩羅”為梵文“惡魔”之意),以西方文學為主要例證,熱情贊頌文學中的叛逆精神和英雄主義精神,更是他后來從事新文學創(chuàng)作的先聲。俠義小說自《水滸傳》以來,通俗小說中形成了一個描寫民間英雄傳奇故事的系統(tǒng)。但隨著封建道德意識在社會中不斷深化,這一類故事的反抗色彩越來越淡薄,英雄人物越來越受正統(tǒng)道德觀念乃至官方力量的支配。到了嘉慶年間,出現(xiàn)了《施公案》(舊說為道光年間作品),寫康熙時“清官”施世綸(小說中作“施仕倫”)斷案故事,有綠林好漢黃天霸等為之效力,把俠義小說與公案小說結(jié)合為一體。近代俠義小說仍然沿承這一方向,以維護官方立場的態(tài)度寫英雄傳奇,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兒女英雄傳》、《蕩寇志》、《三俠五義》等。1、《兒女英雄傳》署為“燕北閑人”著,作者真名文康,姓費莫氏,字鐵仙,滿洲鑲紅旗人,大學士勒保之次孫。小說寫安驥因父親安學海被上司陷害入獄,遂變賣家產(chǎn)前往贖救,途中遇上歹徒,幸得俠女十三妹解救,同時被救的還有一位村女張金鳳,二人經(jīng)十三妹攝合,結(jié)為夫婦。后安學海訪明十三妹就是其故交之女何玉鳳,因父親被大將軍紀獻唐所害,乃變姓埋名,志在報仇。安學海告訴她紀獻唐已被天子處死,她自念父仇已報,母又去世,無處可歸,便欲出家,卻被張金鳳等人勸阻,最后也嫁給了安驥。安驥得兩個妻子之助,考中探花,連連高升,位極人臣;張、何各生一子,全家享盡富貴榮華。《兒女英雄傳》在作者的特定立場上,寫出一種夢想中的完美人生,其思想情趣實在是很平庸的。安家一家人,充分地實踐了臣忠、父嚴、母慈、子孝、妻賢這些基本的封建倫理綱常,又主要在安學海身上,體現(xiàn)了飽學、仁厚、恬淡等舊時文人所尊崇的一般美德。小說寫安驥作為旗人而中探花,由科舉飛黃騰達,則又寄托了作者對八旗子弟重振前人事業(yè)的期望??傊?,這可以說是由一群在傳統(tǒng)道德意義上而言的完美的人組成一個完美家庭,并且最終得到完美的幸福。由此,小說歌頌了“三綱五?!钡摹巴昝馈眱r值。作者還有意識地與在當時已經(jīng)很流行的《紅樓夢》相對抗。在第三十四回中,他把自己小說中的主要人物與《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分別加以對照,認為后者在品格上各人都有嚴重的缺陷,更清楚地表現(xiàn)了他的說教意圖?!秲号⑿蹅鳌冯m然算不上杰作,卻還是頗能吸引人的,在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這表明作者具有較高的才華,在宣場封建倫理的同時,也還具有把生活景象、人物故事描寫得生動有趣的能力。從小說的結(jié)構(gòu)來說,所謂“兒女英雄”,是把才子佳人小說與英雄傳奇小說彼此捏合,所謂“兒女無非天性,英雄不外人情;最憐兒女英雄,才是人中龍鳳”(緣起首回)。這是在以前小說的陳套中翻新,獲得一種較新鮮的故事趣味。作者還較好地學習了民間說書藝術的長處,把故事情節(jié)布置得波瀾曲折,把細節(jié)描繪得很詳盡。雖然全書整體上貫穿了封建綱常觀念,但在許多具體的細節(jié)中,人物形象還顯得比較鮮明,有一定的個性,人物的言行也比較有生氣。小說的語言,是用“說話人”的口氣來寫的,常常能寫出相當生動的語氣、腔調(diào)。2、《蕩寇志》七十回,末附結(jié)子一回,因故事緊接在金圣嘆腰斬的七十回本《水滸傳》之后,故又名《結(jié)水滸傳)??杏谙特S初年。作者俞萬春(1794—1849),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作者是站在仇視水滸英雄的立場上寫這部小說的,他對《水滸傳》中讓宋江等人受招安也深感不滿,在《蕩寇志》中,讓水滸一百單八將全都被雷神下凡的張叔夜、陳希真等所擒殺,以表現(xiàn)“尊王滅寇”的主旨。在寫作技巧上,這部小說也還有些長處,但在思想情趣上,卻是反映了清代長期專制統(tǒng)治所培育出的奴化精神。3、《三俠五義》:

刊行于光緒初年的《三俠五義》繼承了《施公案》的模式,而以包公斷案的故事作為線索和背景。這種故事,在元雜劇中已很盛行,明清小說中亦多涉及,其中尤著者為明人的《龍圖公案》(又名《包公案》),清代說唱藝人石玉昆即以此為藍本敷演為長篇,這個說書底本經(jīng)過加工整理,成為一百二十回的《忠烈俠義傳》,又名《三俠五義》。清末著名學者俞樾認為小說第一回“貍貓換太子”故事過于荒誕,就援據(jù)史實對這一回加以改寫,又將書名改為《七俠五義》,成為后來最通行的版本?!度齻b五義》前半部分以包公斷案的故事為主線,陸續(xù)引入三俠(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俞樾以此四人再加上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為七俠),以及五鼠(鉆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等人的活動。他們原來都是江湖豪杰,為包公的忠義所感化,成為他輔佐朝廷、為民除害的幫手。后半部分主要寫俠客們幫助巡按顏查散(《七俠五義》中改為“顏眘敏”)查明襄陽王謀反事實并翦除其黨羽的故事。全書又穿插了俠客之間的糾葛。俠義小說向來是民間最受歡迎的一種文學類型。過去以《水滸傳》為代表,雖承認對朝廷“忠義”的原則,但其主要內(nèi)容偏重于對既存的不公正秩序的反抗。而《三俠五義》中的人物,雖常有小小的越規(guī),但其主要活動卻是實現(xiàn)對朝廷的“忠義”,并以被大僚所驅(qū)使為榮幸。以它為代表,清代俠義小說從總體上反映了民間英雄主義文學傳統(tǒng)的衰退乃至消亡,這也是清王朝的思想統(tǒng)治對民眾意識的深刻影響。不過,《三俠五義》中的俠義人物,還是保留了“江湖”身份,從而也保留了這一類人物形象固有的粗豪不拘的性格,這可以說多少仍有《水滸傳》的余韻,而迎合了市井小民內(nèi)在的“不安分”的心理。小說中包公斷案的故事,則是從另一方面代表了民間的幻想和期望?!度齻b五義》與《兒女英雄傳》一樣,是用生動的口語寫成的,只是,《三俠五義》是藝人說書記錄的整理,比起作為文人創(chuàng)作的《兒女英雄傳》來,語言不那么純熟精細,而以魯迅所言“粗豪脫略”(《中國小說史略》)為特色。書中對人物的心理很少著筆,而以對話和行動為主。雖然線條較粗,但人物性格鮮明,如展昭之優(yōu)雅大度,白玉堂之傲氣十足,艾虎之勇敢而帶有稚氣,各人自有特點。故事情節(jié)富于波折而又脈絡清楚;書中除前二十七回中有一些夢兆冤魂的情節(jié)外,其余并不帶神怪妖異的成分,這在當時同類小說中也是難得的。這些特點,使得它在文化層次較低的讀者群中受到廣泛的歡迎,并為一些學者文人所喜好?!度齻b五義》廣為流行之后,又有《小五義》、《續(xù)小五義》問世,都是承續(xù)《三俠五義》的人物與故事;另有《彭公案》、《續(xù)彭公案》、《七劍十三俠》等,格調(diào)大抵與《三俠五義》相似,但寫得很粗率,不足稱道?!逗I匣袀鳌放c一般倡優(yōu)小說自唐代以來,關于文人狎妓生活的小說及筆記就延續(xù)不斷。到了清代后期,城市商業(yè)化的程度更高,娼妓業(yè)也隨之更為發(fā)達。尤其像上海這樣在半殖民地化的過程中高度繁榮的城市,匯聚了大量的金錢和各式人物,也匯聚了無數(shù)淪落的女子。一些經(jīng)常出入于青樓的文人,遂把這里面所發(fā)生的種種所謂“艷情”,寫成市民階層所喜愛的小說。另外,寫官僚富豪與伶人之狎游的小說,在作者的態(tài)度上,也與前者相似。其中較著名的有《品花寶鑒》、《花月痕》、《青樓夢》等。這類小說的寫作手法通常比較陳舊,雖然也多少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某些特點,但大多是潦倒文人顧影自憐的幻想。但在這一小說系列中,也出現(xiàn)了不同尋常的《海上花列傳》,是值得另眼相看的。

1、《品花寶鑒》六十回,成書于道光后期。作者陳森,字少逸,江蘇常州人,屢試不第,久寓北京,出入戲曲界,遂采拾所聞所見而為此書。小說的背景為乾隆時代,當時“京師狎優(yōu)之風冠絕天下,朝貴名公,不相避忌,互成慣俗“(邱煒萲《菽園贅談》),此書即以名公子梅子玉與名旦杜琴言的同性戀故事為中心,描寫王孫公子、巨商豪富的狎優(yōu)風習,間及官場士林中的逸事,如第五十五回所寫“侯石翁”的身上,便有袁枚的影子。這部小說雖是寫同性戀故事,卻是用了才子佳人小說的筆調(diào),伶人形象,與妓女無多差異;書中所謂“邪正”、“雅俗”的分判,也是才子佳人小說慣用的倫理裝飾。而敘事之中,尤多溫軟纏綿之筆。如第二十九回寫杜琴言至梅子玉家探病,梅正在夢中與杜相會,口誦白居易《長恨歌》詩句,而杜則在病榻旁為之垂淚不已,十足是一種男女癡情的場面。這種描寫,雖然多少可以看出清代一部分士大夫無聊的人生和變態(tài)的心理,卻不能反映出這種變態(tài)生活中人性的復雜情形。所以題材雖然特別,卻未能寫出新意。

2、《花月痕》五十二回,成書于咸豐年間,至光緒中流行。作者魏秀仁(1819—1874),字子安,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中舉后屢應進士試不第,漫游四方。小說寫一對才子韓荷生、韋癡珠與一對妓女杜采秋、劉秋痕間的戀愛故事。最后韓至封侯,采秋誥封一品夫人;韋則困頓不遇,亦不得秋痕為妻,二人落拓而死。魏秀仁少有才名,自負風流文采,故借韋癡珠的形象寄寓牢騷,又借韓荷生的形象寄寓他的人生夢想。這種雙線交錯、彼此對照的故事結(jié)構(gòu),本來也可以寫得比較有趣,但由于作者過度的自哀自憐,和過度地賣弄詩詞文章的才華,卻使得小說缺乏活潑的生氣和流動的韻致。

3、《青樓夢》六十四回,成書于光緒初年。作者俞達,字吟香,江蘇長洲(今蘇州)人。小說在淺薄的意義上摹仿《紅樓夢》的套路,用妓院代替大觀園,寫一多情而懷才不遇的金挹香為眾多妓女所愛,最終又竟能在科舉仕途、親情友誼諸方面一無缺憾,其立意之庸俗可見。清代后期寫狎妓的小說,作為流倒文人自我安慰的幻想和對市俗趣味的投合,既不能反映出妓女生活的真實情況,也缺乏在封建婚姻制度之外尋求愛情自由的意義,因此顯得格調(diào)卑下。但同為寫妓女生活的《海上花列傳》,卻別有一種面貌。

4、《海上花列傳》六十四回,又曾以《青樓寶鑒》、《海上青樓奇緣》、《海上花》等名稱刊行。書題“花也憐儂著”,作者真名韓邦慶(1856—1894),字子云,號太仙,松江(今屬上海)人,科舉不第,曾長期旅居上海,常為《申報》撰稿,并創(chuàng)辦個人性文藝期刊《海上奇書》,所得多耗費于妓館,死時僅三十九歲?!逗I匣袀鳌废仍诠饩w十八年(1892)二月《海上奇書》創(chuàng)刊號上開始連載,每期二回,共刊十五期三十回;兩年后,全書的石印本行世。作者在此書的《跋》中稱還將續(xù)寫下去,但因他的早逝而未著手。留下的作品另有文言短篇小說集《太仙漫稿》等。

《海上花列傳》主要寫清末上海租界中成為官僚、富商社交活動場所的高級妓館中妓女及狎客的生活,也間及低級妓女的情形,因而妓館、官場、商界構(gòu)成此書的三大場景。全書以趙樸齋、趙二寶兄妹二人的事跡為主要線索,前半部分寫趙樸齋自鄉(xiāng)間到上海投靠舅舅洪善卿,因流連青樓而淪落至拉洋車為生;后半部分寫趙母攜二寶來上海尋趙樸齋,而二寶亦為上海的繁華所誘,成為妓女。但趙氏兄妹之事在書中所占篇幅僅十分之一左右,前后還串連組織了其他許多人物的故事,以作者之言,這是一種“合傳”的體式(見此書《例言》)?!逗I匣袀鳌肥且徊烤臉?gòu)撰的小說,作者在藝術上有明確的追求。清代后期長篇小說的結(jié)構(gòu)多效仿《儒林外史》,以若干獨立單元聯(lián)綴而成,而此書筆法據(jù)作者所言也是“從《儒林外史》脫化出來”,但又強調(diào)“穿插藏閃之法”,追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連續(xù)性效果(同上),使原本可以獨立存在的人物故事相互糾結(jié)交錯地發(fā)展,具有較完整的長篇結(jié)構(gòu)。對于人物形象的刻畫,作者也很用力。他提出小說中的人物要“無雷同”,即“性情言語、面目行為”不能彼此相信;又要“無矛盾”,即同一人物前后出場時,應具有統(tǒng)一的性格;還要“無掛漏”,保持人物與事件的完整(同上)。這些都反映了作者對小說創(chuàng)作的認真態(tài)度和清醒的認識。此書的語言,是用普通話作敘述,用蘇州話寫對白。對不懂吳語的人來說,確實很難讀,它的流傳范圍不廣,即與此有關。但作者明知會有這樣的后果,為了保持人物鮮活的口吻,而堅持不肯改變,同樣表現(xiàn)了他對小說藝術的重視。

關于《海上花列傳》的宗旨,作者在《例言》起首即聲明“此書為勸戒而作”,在第一回開頭又強調(diào)他是以“過來人”的身份“現(xiàn)身說法”,揭露娼家的奸詐,從而“發(fā)人深省”,裨迷途知返。這是舊小說常用的自我標榜道德價值的陳套,而這本書的實際情況至少并不是與之完全相合。在《海上花列傳》中,既看不到“才子佳人”的模式,也看不到把妓院寫成孕育愛情的溫床的浪漫筆調(diào),卻又并非立意揭發(fā)妓女的罪惡。它揭示了嫖客以娼家為玩物、娼家處處謀取嫖客錢財?shù)睦淇崾聦?,但這是對事實的真實描述。而且作者始終沒有把注意力放在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上,他所寫的大抵是平凡瑣細的生活場景,在這種場景中凸現(xiàn)人物的活動。對任何一部小說來說,能否刻畫具有真實性的人物形象都是成敗的關鍵;而這種具有深度的刻畫能力,首先來自對人物的理解和同情。特別是妓女這一被人卑視的人群,沒有理解和同情根本不可能寫得真實。就此而言,《海上花列傳》是值得認真看待的。作者筆下的眾妓女,如沈小紅的潑辣,張蕙貞的庸懦,周雙玉的驕盈,趙二寶的幼稚,無不是躍躍如生。她們既非美好,亦非丑惡,她們只是非人的處境中的人。

在非人的處境中,她們既苦苦掙扎,也彼此爭斗、相互炫耀,而愈發(fā)顯示出這種處境的可悲。特別到最后幾回,一面寫周雙玉因與朱淑人的婚姻之約成空,便鬧著逼朱淑人與她一同自殺;一面寫趙二寶久盼相約白頭的史三公子不至,重操賣笑生涯,被無賴“癩頭黿”恣意凌辱,這些淪落風塵的女子的無望的人生,令人不能不發(fā)出深長的嘆息。而作者描寫這一切,極少有夸張和過度渲染之處,他的敘述始終很平淡,細瑣如“閑話”,從中透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和人生的苦澀的況味。

這種筆法對一些現(xiàn)代作家(如張愛玲)有明顯的影響。魯迅也稱許《海上花列傳》“平淡而近自然”(《中國小說史略》),在同時代的小說中,這是很難得的了?!逗I匣袀鳌吩谠S多地方表現(xiàn)出小說藝術的進步,這種進步可以視作現(xiàn)代小說因素的成長,但它的敗筆也很明顯,比如第四十回前后寫名士宴集的一部分,仍舊陷入舊小說最常見的賣弄辭章學問的陋習,毫無意思。作為長篇小說,它的情節(jié)未免過于瑣細。另外,由于作者看不到新的人生理想,使得小說完全籠罩在灰暗的情調(diào)中,也缺乏社會批判的力度,這些都是明顯的缺陷。

譴責小說經(jīng)過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利、戊戌變法失敗、八國聯(lián)軍侵華這一系列巨大的變故,古老的中國一步步滑到亡國的邊緣,國人對腐敗的清政府也完全喪失了信心。同時,清政府茍延殘喘,對社會的控制能力也越來越弱。在這樣的情況下,小說界出現(xiàn)了大量抨擊時政、揭露官場陰暗與丑惡的作品。這一類小說大都寫得很尖銳,但由于作者迎合讀者求一時之快的心理,描寫往往言過其實,顯得浮露而缺乏深度。所以魯迅認為這一類小說還不夠格稱作諷刺小說,就把它們別稱為“譴責小說”(見《中國小說史略》),其代表作家有李寶嘉、吳沃堯、劉鶚、曾樸等。在小說技巧方面,也出現(xiàn)了若干新的因素。但必須注意的是:

一,譴責小說或多或少都有夸張失實的毛病,它所反映出的是一種變形的鏡像,不可完全當作歷史的真實面目來看待;

二,譴責小說大體上是順應時俗的作品,它和現(xiàn)實政治、大眾需求關系較緊密,而缺乏作者獨特的人生體驗和深刻的思考,所達到的思想深度是有限的;三,譴責小說普遍注重故事性,而缺乏對人物命運的關懷,因而在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的復雜內(nèi)涵這一小說藝術的關鍵上,沒有取得特殊的成就,與明代小說及清中期小說相比,實際上是衰退的。李寶嘉的《官場現(xiàn)形記》李寶嘉(1867—1906)字伯元,號南亭亭長,江蘇武進人,他少有才名,擅長詩賦和八股文,曾以第一名考取秀才,卻終未能中舉,因而對社會抱有不滿。三十歲時來上海,先后創(chuàng)辦了《指南報》、《游戲報》、《世界繁華報》,這幾種報紙經(jīng)??且恍┘损^、戲院的消息及戲謔文字,是有較濃文藝氣的消閑性小報,為后來的文藝報刊的先導。另外,他還曾擔任過著名的小說期刊《繡像小說》的主編。

李寶嘉最著名的作品《官場現(xiàn)形記》,也是譴責小說的代表作,共六十回,寫作于一九○一年以后的數(shù)年中,書未完稿作者就病故了,最后一小部分是由他的朋友補綴而成的。小說的結(jié)構(gòu)大抵如《儒林外史》,由一系列彼此獨立的人物故事聯(lián)綴而成,魯迅概括其內(nèi)容說:“凡所敘述,皆迎合、鉆營、朦混、羅掘、傾軋等故事,兼及士人之熱心于作吏,及官吏閨中之隱情?!保ā吨袊≌f史略》)書中寫到的官,從最下級的典史到最高的軍機大臣,其出身包括由科舉考上來的,由軍功提拔的,出錢捐來的,還有冒名頂替的,文的武的,無所不包。總之,凡是沾一個“官”字,作者都要讓他們“現(xiàn)形”。

這部小說立意揭露官場的黑暗,有些地方尚能寫得有聲有色。但正如胡適《官場現(xiàn)形記序》所說,這部小說善于寫“佐雜小官”,“寫大官都不自然”。這也許是作者生活經(jīng)歷所限。然而市井讀者的興趣,卻主要在于大官的隱秘,所以作者的筆墨也多花在這方面。而他所寫的大官的故事,大抵是魯迅所謂“話柄”(社會傳聞),沒有多少真實性。如第五回寫到何藩臺出賣官缺,在那里清算帳目,繼而因為分贓不均,同他的親兄弟兼經(jīng)手人“三荷包”大打出手,差一點弄得太太流產(chǎn)。大官僚通過出賣官缺中飽私囊,確是清末社會的一大弊端,但作者將此寫得猶如市井無賴的生意,這就沒有真正的“現(xiàn)形”的意義,也失去了批判的力量。而從全書來看,大部分是這一類漫畫式的筆調(diào),所寫的官沒有一個是好人,而且這些人幾乎全部壞到?jīng)]有人性的地步。這固然可以使厭惡清政府的讀者感到痛快,但社會的復雜性、人性的復雜性就被處理得簡單化了。這樣的小說,很難說有多大文學價值;以揭發(fā)陰私為快,寫壞人必定壞到極端,這對后來的小說也起了不良的示范作用。

除了《官場現(xiàn)形記》,李寶嘉還作有《文明小史》、《活地獄》等長篇小說和《庚子國變彈詞》。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吳沃堯(1866—1910)字趼人,廣東南海人,因家居佛山,自號“我佛山人”。他出身于一個衰落的仕宦人家,二十多歲時到上海,常為報紙撰文,后與周桂笙等創(chuàng)辦《月月小說》,并自任主筆。他所作小說,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最為有名,此外還有《痛史》、《九命奇冤》、《電術奇談》、《劫余灰》等三十余種。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共一百零八回,自一九○三年始在梁啟超主編的《新小說》上連載四十五回,全書于一九○九年完成。小說以“九死一生”為主角,描寫他自一八八四年中法戰(zhàn)爭以來所見所聞的各種怪現(xiàn)狀。第二回云:“我出來應世的二十年中,回頭想來,所遇見的只有三種東西:第一種是蛇蟲鼠蚊;第二種是豺狼虎豹;第三種是魑魅魍魎。”可見其宗旨大致與《官場現(xiàn)形記》相類。不過,這部小說涉及的社會范圍比《官場現(xiàn)形記》要廣,它以揭露官場人物為主,又寫到洋場、商場以及其他三教九流的角色;除了大量的反面人物,還寫了九死一生、蔡侶笙、吳繼之等幾個正面人物。

吳沃堯性格強毅而多憤世之慨,所以文筆格外尖銳;他對社會問題的態(tài)度,是“主張恢復舊道德”(《新庵譯萃》評語),所以抨擊的矛頭,往往針對舊道德傳統(tǒng)的破壞。但描寫之中,“傷于溢惡,言違真實”(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情況,較之《官場現(xiàn)形記》更為嚴重。在結(jié)構(gòu)方面,《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也是單篇故事的串聯(lián),但始終以“九死一生”的見聞為線索,較有連貫性。全書用第一人稱敘述,為過去的長篇小說所未見,可能是受了翻譯小說的影響。劉鶚的《老殘游記》劉鶚(1857—1909)字鐵云,江蘇丹徒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既受過傳統(tǒng)的儒家教育,又對“西學”感興趣,懂得數(shù)學、水利、醫(yī)學,當過醫(yī)生和商人,均不得意。后因在河南巡撫吳大澂門下協(xié)助治理黃河有功,官至知府。他的思想與洋務派接近,曾幫張之洞籌辦洋務,自己也從事過鐵路、礦藏、運輸?shù)妊髣諏崢I(yè)活動。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時,他用賤價向俄軍購買其所掠之太倉儲粟以賑濟饑民,后因此事被劾,謫徙新疆而死。

《老殘游記》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煉生”。全書為游記式的寫法,以“老殘”行醫(yī)各地的所見所聞,串聯(lián)一系列的故事,描繪出社會政治的情狀?!豆賵霈F(xiàn)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攻擊時政甚烈,但作者對于社會與政治的看法,卻沒有什么新鮮之處。劉鶚的情況則不同,他一方面堅決反對孫中山所領導的革命,指斥“北拳(指義和團)南革(指革命黨)”為國家之禍害,一方面認為只有提倡科學、振興實業(yè),才能挽救危亡。在《老殘游記》的第一回中,他把中國比作一條顛簸于驚濤駭浪中的帆船,認為并不需要改換掌舵管帆的人,而只需要送一只最準的外國羅盤給他們,就可以走一條好的路線。《老殘游記》與一般譴責小說不同,它揭露官僚的罪惡,對象主要是“清官”。作者在第十六回的“原評”中寫道:

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我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睹,不知凡幾矣。試觀徐桐、李秉衡,其顯然者也。

徐桐、李秉衡均是清末頑固派的代表人物,作者特地提出這兩個與小說本身并無關系的人物來,可以看出他揭露“清官”是別有用意的。小說中寫到的“清官”主要是玉賢、剛弼二人。曹州知府玉賢有轄地“路不拾遺”的政聲,靠的是對民眾的殘暴虐殺,一年中被他用站籠站死的有二千多人;被人稱為“瘟剛”的剛弼,自命不要錢,恃此濫用酷刑,屈殺無辜。他誤認魏氏父女為謀殺一家十三命的重犯,魏家仆人行賄求免,他便以此為“確證”,用酷刑逼供坐實。《老殘游記》指出這種人名為“清官”而實為酷吏,揭露了封建政治中一種特殊的丑惡現(xiàn)象,確實是有見地的。但在具體描寫中,由于作者個人的感慨與憤怨,也有夸張失實的毛病。

《老殘游記》作為小說來看,結(jié)構(gòu)顯得松散,人物形象也比較單薄。但作者的文化素養(yǎng)很高,小說中許多片斷,都可以當作優(yōu)秀的散文來讀。如寫大明湖的風景、桃花山的月夜、黃河的冰雪、黑妞和白妞的說書等,文字簡潔流暢,描寫鮮明生動,為同時的小說所不及。這也增加了這部小說的藝術價值。曾樸的《孽海花》曾樸(1872—1935)字孟樸,江蘇常熟人,光緒舉人,曾入同文館學法文,對西方文化尤其法國文學有較深的了解,翻譯過雨果等人的作品。他曾參加康、梁變法,辛亥革命后進入政界,做過江蘇省財政廳長。一九二七年以后主要在上海從事書刊出版方面的文化活動。曾樸一生著作豐富,而以小說《孽?;ā纷钪4藭跤”臼稹皭圩杂烧甙l(fā)起,東亞病夫編述”,后者是曾樸的筆名,前者是其友人金松岑的筆名?!赌鹾;ā分饕鑼懬迥┩纬跄甑郊孜鐟?zhàn)爭三十年上層社會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以展現(xiàn)這一時期政治、外交及社會的各種情態(tài)。由于曾樸的生活年代較遲,又較多接受了西方思想,所以這部小說與其它譴責小說有明顯的不同。在政治傾向上,它是贊成革命的。從金、曾預先擬定的六十回回目來看,小說的結(jié)局是推翻清廷、革命成功。因此小說對清朝統(tǒng)治的批判也格外強烈,敢于把矛頭直指慈禧等最高統(tǒng)治者。

同時,作者宣揚了“天賦人權、萬物平等”的新思想,贊頌了孫中山等革命者。雖然,宣揚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并不是小說的主要內(nèi)容,但這種進步傾向是值得肯定的。

《孽?;ā返慕Y(jié)構(gòu),是以狀元金雯青與名妓傅彩云的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