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qū)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24.0分)

1.“從隋朝起實行,唐朝大行,一直延續(xù)到晚清,靠考試選官,考試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標準具體,方

法公平,更多的人可以憑自己的本事經過考試去做官。”材料描述的是()

A.禪讓制B.分封制C.科舉制D.行省制

2.隋唐時期位于洛陽的含嘉倉有糧窖287座,其糧食來源地有江南的鎮(zhèn)江、蘇州等,也有來自華北一帶的

邢州、德州等地,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含嘉倉的重要地位主要得益于當時()

A.大運河的開通B.手工業(yè)達到很高水平

C.都江堰的興修D.經濟重心已完成南移

3.“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簡,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河水?!辈牧厦枋龅氖牵ǎ?/p>

A.翻車B.筒車C.秧馬D.曲轅犁

4.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從側面反映了社會生活狀況,如

表詩歌反映了唐朝()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縻俱豐實。一一杜甫《憶昔》

長安百花時,風景宜輕薄。無人不沽酒,何處不聞樂。一一劉禹錫《百花行》城

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一一王建《涼州行》

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一一元稹《法曲》

A.經濟繁榮B.文化昌盛C.民族交融D.盛唐氣象

5.如圖兩幅圖片可用于說明當時()

圖1唐長安城平面圖圖2八世紀初H本平城京平面圖

A.中日兩國都實行中央集權制B.唐王朝注重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

C.日本的建筑技術源自于中國D.唐文化對周邊國家具有吸引力

6.杜甫在《無家別》這首詩中寫有“寂寞天寶后,園廬但篙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四鄰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彼从车氖前彩分畞y()

A.爆發(fā)的原因B.戰(zhàn)亂的經過C.造成的影響D.罪魁禍首

7.修建于北宋中期的福建莆田木蘭坡工程,既能抵抗浪潮,又能澆灌農田。這一成就與王安石變法哪一舉

措相關()

A.青苗法B.募役法C.農田水利法D.方田均稅法

8.如圖反映了當時社會發(fā)展的特征是()

宋夏和議淵之盟

八八

西良卜J遼

、北宋,

A.政權并立,戰(zhàn)亂不休B.國家由分裂趨于統一

C.經濟重心完成了南移D.農耕與游牧文化交流

9.岳飛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都反

映了()

A.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B.英勇不屈的報國情懷

C.飄逸灑脫的浪漫風格D,閑適自由的樂觀精神

10.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城中店鋪不斷增加,街道兩旁商店、客棧、貨攤林立。營業(yè)時間不受限制,有“晝

市”“夜市”,許多交易可用“交子”,“動即千萬"。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現在()

A.漢代長安B.唐代洛陽C.北宋東京D.元朝大都

11.“小錢幣,大歷史”,以下圖片體現了我國古代貨幣的發(fā)展歷程,經歷了包括外形、鑄造權等方面的一

系列重大轉變,其中制造材質發(fā)生變化反映了()

刀幣、布市等事兩俊五株作開元通寶■?交子.?會子?

春秋故國漢武帝時”■■北宋南宋

A.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B.宋朝商品經濟的繁榮

C.西漢掌握了國家經濟命脈D.唐朝對外交往的頻繁

12.王禎《農書》記載“……命匠創(chuàng)活字,兩年而工畢,試印本縣志書……不出一月,百部齊成”,據此史

料記載的是()

A,活字印刷術B.雕版印刷術C.造紙術D.指南針

13.《烽火狼煙:中國長城新考》說道:“長城的本質是中原統治者為達既定軍事目標,針對特定作戰(zhàn)對象

建筑的以綿長墻體為主體,以關口要隘為支撐點的帶狀軍事工程”,其在強調()

A.長城會修建在關口要隘的交通要道B.秦長城修建是為了抵御匈奴的侵略

C.長城是戰(zhàn)爭的產物服務于戰(zhàn)爭需要D.長城的修建有利于維護邊關的和平

14.明宣宗時,內閣大學士互不統屬,可對各類奏章提出處理意見;雍正時,軍機處官員如走馬燈似地輪流

值班,上傳下達,照章辦事。這些做法表明()

A.君主專制不斷加強B.政府機構不斷完善C.辦事效率不斷提高D.政府權力相

互制衡

15.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規(guī)定外國商船“如或再來,必令原船返棹至廣,不準入浙江??凇保ㄖ?/p>

許在廣東停泊交易,不得赴廣東以北如寧波等地)。這反映了清朝實行的是()

A.休養(yǎng)生息政策B.重農抑商政策C.重文輕武政策D.閉關鎖國政策

16.下列表格中,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選項歷史史實歷史解釋

A鑒真東渡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B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建立了第一個少數民族貴族為主的全國性統一王朝

C戚繼光抗倭解除東南沿海的倭患,是一場反侵略的戰(zhàn)爭

D李時珍著《本草綱目》它是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A.AB.BC.CD.D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6.0分)

17.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唐太宗在位20多年,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開創(chuàng)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唐玄宗繼位后勵精圖治,發(fā)展經濟,改革稅制,使經濟繁榮,民眾生活安定,唐朝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

大,進入了鼎盛時期。

——摘編自齊世榮《中國歷史》

材料二: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帝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注:登,收成或豐收的意思),

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注:占城在今越南中部)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

差(梢)小,不擇地而生。

一一【元】脫脫等《宋史?食貨志》

材料三:明朝時,甘薯從外國傳到福建和廣東。清初甘薯種植逐步在浙江及長江流域……北方的河南、陜

西、直隸等省份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展。順治年間,玉米種植還不普遍……玉米適應性強、產量高的優(yōu)點,

逐漸為人們所認識,人們在山區(qū)和平原地區(qū)大量種植玉米?!?7世紀后期,云南、貴州、四川、陜西等

地廣泛栽培馬鈴薯。馬鈴薯以生長期短、適應性強、耐貧瘠等優(yōu)點,受到農民的歡迎。

一一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指出兩位皇帝統治時期出現經濟繁榮的盛世局面名稱。

(2)根據材料二、三,指出宋、明、清三朝從國外引進和推廣了哪些農作物?(寫出兩個即可)結合材料二、

三,概括引進推廣的農作物有哪些共同優(yōu)勢?

(3)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你認為促進古代經濟發(fā)展的因素有哪些?(寫出兩點)

18.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唐代經濟的繁榮與對外來文化采取兼容并包的態(tài)度密不可分。在長安有八千余名外國留學生以及

成千上萬的波斯、阿拉伯、歐洲商人。外國人受到比較平等的對待,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可以在朝廷做官,

可以和中國人通婚。他們帶來了世界各地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給傳統的華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

一一摘編自魏承恩《論唐代文化政策與經濟繁榮的關系》

材料二:兩宋先后在廣州、泉州、明州等12處設有市舶司,專司外商貨物稅,還制定市舶條法或市舶法,

不許官員、權貴經營海外貿易、買舶商貨物。進出口貨物有400多種,進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藥

材等,主要出口紡織品、金屬及其制品、陶瓷品、茶葉等商品。外貿分官營與私營,以后者為主。

一摘編自齊濤《中國古代經濟史》

材料三:類型一如圖左圖是明朝的《瑞應麒麟圖》,右方是《瑞應麒麟圖》上的序文頌詞。

【序文頌詞】(節(jié)選)

“永樂甲午秋九月,麒麟出榜葛剌國,表進于朝?!弊⑨專亨嵑拖挛?/p>

洋時到達過榜葛刺,明成祖永樂十二年(即公元1414年),榜葛剌(今

孟加拉國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帶)來中國進獻麒麟(長頸鹿)

類型二《明史?鄭和傳》(節(jié)選)

永樂三年六月,命和等通使西洋……十四年冬,滿剌加、古里等十九國,遣使朝貢,辭還。復命和等偕往,

賜其君長。

(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朝對外來文化兼容并包的表現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歸納宋朝海外貿易發(fā)展的特點。(答出兩點)

(3)材料三是兩則不同類型的史料,請?zhí)崛∑渲锌梢韵嗷ビ∽C的歷史信息。

19.以下是七年級歷史興趣小組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時搜集的素材。請參與到他們的探究學習中,并完成以

下學習任務。

材料一:在太平洋的西緣、亞洲大陸的東緣,由一系列群島組成的島鏈中,中國寶島臺灣位于中間位置,

在區(qū)位上扼西太平洋南北連接之咽喉。清朝福建水師提督施瑯曾向康熙皇帝上呈??篇《恭陳臺灣棄留疏》,

并斷言:“棄之(臺灣)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摘編自中圖社《中國歷史地圖冊》(八年級下冊)

材料二:如圖

圖1元朝時期的琉球

(1)從材料一中,你能提取哪些信息?(寫出兩點)

(2)從材料一、二中提取三個相關聯的歷史事件,自定一個你想論述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述或說明。

(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從材料“從隋朝起實行,唐朝大行,一直延續(xù)到晚清,靠考試選官,考試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科舉制??婆e制自隋朝創(chuàng)立,不斷發(fā)展完善,至晚清廢除,在中國實行

了1300多年,影響深遠。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讓更多的人可以憑自己的本事經過考試去做官,故C項正確;

禪讓制是堯舜禹時期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啟繼承禹的位置后,禪讓制被世襲制所取代,A項制

度與題干所給時間不符,排除A項;分封制開始實行于西周、行省制開始實行于元朝,由此可知,分封制、

行省制與題干“從隋朝起實行”不符,排除BD項。

故選:Co

本題主要考查了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與完善,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科舉制度的創(chuàng)立與完善的史實。

2.【答案】A

【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含嘉倉位于洛陽,洛陽是隋朝大運河的中心,大運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含

嘉倉的重要地位主要得益于當時大運河的開通,A項正確;糧食屬于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無關,排除B項;都

江堰位于四川,是戰(zhàn)國時期興修的,排除C項;經濟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宋朝,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主要考查隋朝大運河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隋朝大運河的地位。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含嘉倉的重要地位的相關史實。

3.【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該工具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轉動車輪,使裝在車輪上的水筒,自動舀水,提上岸來進行

灌溉,其介紹的是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車。翻車雖然也是灌溉工具,但不是利用水力自行灌溉。曲轅犁和秧

馬都不是灌溉工具。

故選:Bo

本題考查我國古代農業(yè)成就的相關知識。

本題考查我國古代農業(yè)成就的相關知識,能夠解讀材料并準確記憶是做題的關鍵。

4.【答案】D

【解析】A.“經濟繁榮”表述不全面,排除A。

B.“文化昌盛”表述不全面,排除B。

C.“民族交融”表述不全面,排除C。

D.根據材料“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縻俱豐實”可知,反映了唐朝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無人不沽酒,何處

不聞樂”反映城市經濟繁榮,“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

反映的是文化兼收并蓄、民族融合,這些詩歌反映了盛唐氣象,故D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盛唐氣象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理解盛唐氣象的相關內

容,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

5.【答案】D

【解析】對照題干中的唐長安城平面圖和日本平城京平面圖,日本平城京的城市布局與唐長安城十分相似,

結合所學知識可見,日本當時大力學習中國文化,平城京的城市布局也受到唐朝建筑文化的影響,據此可

知唐文化對于周邊國家具有吸引力,D項正確;題干的主旨是中日兩國城市布局的比較,無從得出兩國都

實行中央集權制度,排除A項;僅憑題干中的城市平面圖無從得出唐王朝是否注重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排

除B項;依據題干可以看出當時日本的建筑文化受到唐朝文化的影響,但源自于中國“”的表述過于絕對

化,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唐朝時期的中日交往的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時期的中日交往的史實。

6.【答案】C

【解析】A.安史之亂爆發(fā)的原因是唐玄宗貪圖安逸,邊疆緊張造成節(jié)度使權力過大等,與材料內容不符,

排除A項。

B.安史之亂爆發(fā)于755年,直到八年之后的763年才被平定,材料未反映戰(zhàn)亂的經過,排除B項。

C.根據所學解讀題干材料可知,杜甫的《無家別》描述了安史之亂之后家鄉(xiāng)遭到破壞的場景,反映了安史

之亂對普通人造成的影響,C項正確。

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是發(fā)動叛亂的安祿山、史思明,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

故選:Co

本題考查安史之亂的影響,識記安史之亂給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由盛轉衰。

本題考查分析題干的能力,解題關鍵分析理解材料。

7.【答案】C

【解析】為了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王安石變法的主要舉

措包括經濟上的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和軍事上的保甲法。募役法是政府征收役錢,用來雇人

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納役錢。該項改革措施限制了官僚等的特權,增加了政府收入。

方田均稅法是政府核實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壞平均征稅。該項改革措施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隱瞞土地、

逃避賦稅,增加國家賦稅收入。農田水利法是政府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該項改革措施促進了農業(yè)發(fā)展。

保甲法是把農村人戶編制起來,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戶,出一人為保?。槐6∑綍r種田,農閑練兵。

該項改革措施加強了對人民的控制,穩(wěn)定了統治秩序,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題干這一成就與王安石變

法的農田水利法相關,C項正確;ABD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

故選:Co

本題主要考查王安石變法的內容的相關史實,“既能抵抗浪潮,又能澆灌農田”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王安石變法的內容的相關史實。

8.【答案】D

【解析】北宋時期政權并立,有戰(zhàn)有和,以和為主,排除A項;

北宋時期政權并立,還未出現國家由分裂趨于統一,排除B項;

南宋時期經濟重心完成了南移,排除C項;

根據題干材料“北宋”“西夏”“遼”“宋夏和議”“酒淵之盟”“榷場”??芍握孀跁r(1004年),

遼大舉進攻北宋,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來到澧州城,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1005年遼宋議和,遼朝退

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漫淵之盟”。1044年,夏宋雙方達成和議,元昊向宋稱臣,北宋送給西夏歲幣。

宋與西夏之間保持了較長時期和平局面。由此可知,與北宋并立的政權有遼、西夏等,所以宋時期的時代

特征是民族政權并立,農耕與游牧文化交流,D項正確。

故選:Do

本題主要考查了北宋時期的社會特征,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識讀題干圖示。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北宋時期的社會特征。

9.【答案】B

【解析】A.材料與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無關,排除A。

B.材料反映了岳飛抗金、文天祥抗元的報國精神,故B正確。

C.材料與飄逸灑脫的浪漫風格無關,排除C。

D.材料體現不出樂觀閑適的精神,排除D。

故選:Bo

本題考查岳飛抗金、文天祥抗元的精神價值,準確掌握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認識查岳飛抗金、文天祥抗元的精神價值,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

情懷素養(yǎng)。

io.【答案】c

【解析】據題干“商人開店可以隨處選擇地點,街道兩旁商店、客棧、貨攤林立。營業(yè)時間不受限制,有

‘晝市''夜市’,許多交易可用‘交子','動即千萬'可知,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現在北宋東京。城

內人口多達百萬,大街小巷店鋪林立,早市、夜市“買賣晝夜不絕”。北宋時期,市場上流通的仍是金屬

貨幣,既有銅錢,也有鐵錢,但是金屬貨幣使用不方便。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區(qū)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交子。紙幣的產生,有利于商業(yè)發(fā)展。C表述正確。

故選Co

11.【答案】B

【解析】從題目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貨幣制造材質變化是指宋朝開始發(fā)行紙幣交子、會子,交子、會子

的出現是為了滿足宋朝商業(yè)貿易頻繁、貿易額大的需要,反映了宋朝商品經濟繁榮,B項正確;春秋戰(zhàn)國時

期,貨幣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統一全國后,秦始皇規(guī)定貨幣以圓形方孔銅錢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貨

幣。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是政治制度的建立,與錢幣材質的變化無關,排除A項;西漢掌握了國家經

濟命脈是指西漢政府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專賣,這與錢幣材質的變化無

關,排除C項;唐朝對外交往的頻繁與錢幣材質的變化無關,唐朝的貨幣材質沒有發(fā)生變化,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宋朝開始發(fā)行的紙幣交子、會子的原因,“制造材質發(fā)生變化”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交子、會子的相關史實。

12.【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命匠創(chuàng)活字,兩年而工畢,試印本縣志書……不出一月,百部齊成”可知,題干

材料表述的是活字印刷術,北宋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文化的傳播,故A正確;

根據材料''命匠創(chuàng)活字”可知,表述的不是雕版印刷術,排除B;造紙術、指南針不屬于印刷技術,與材

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D。

故選:A?

本題考查活字印刷術,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活字印刷術,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活字印刷術。

13.【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長城的本質是中原統治者為達既定軍事目標,針對特定作戰(zhàn)對象建筑的以綿長墻體為

主體,以關口要隘為支撐點的帶狀軍事工程”可知,材料重在突出長城的軍事功能,長城主要是為了應對

戰(zhàn)爭修建,C項正確;AD不符合題意,排除;B秦長城材料并沒有專門強調,排除。

故選:Co

本題考查萬里長城,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萬里長城,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4.【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的內閣可以對各類奏章提出處理意見,而清朝軍機處官員則只能上傳下

達,照章辦事,這說明軍機處的官員連對奏章提出處理意見的權力也沒有了,君主專制得到了加強,A是

正確的選項;內閣不是國家正式機構,軍機處在形式上也始終處于臨時機構的地位,二者并不是正式的中

央政府機構,排除B;內閣和軍機處都不是正式的中央政府機構,材料中的做法與提高辦事效率無關,排

除C;內閣和軍機處的設立體現了官員之間的制衡機制,目的是為了加強皇權,不可能制約皇權,排除D。

故選:A,

本題考查了清朝君主集權強化的主要措施。注意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只有理解題意,才能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清朝君主集權強化的主要措施,才能做出

正確選擇。

15.【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寧波。如或再來,必令原船返棹至廣,不準入浙

江??凇笨芍?,清政府限制外國商人來華貿易。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1757年乾隆

下令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guī)定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并管理外

國商人;閉關鎖國對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最終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使中國在世

界上逐步落伍,造成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局面。D項正確;西漢初期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排除A項;題干

主要強調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未涉及重農抑商政策,排除B項;北宋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主要考查了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以及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以及影響。

16.【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戚繼光組建了一支作戰(zhàn)勇敢,紀律嚴明的“戚家軍”,1561年在臺州地區(qū)九

戰(zhàn)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此后又率軍開赴福建和廣東,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