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革蘭氏染色》課件_第1頁
《細菌革蘭氏染色》課件_第2頁
《細菌革蘭氏染色》課件_第3頁
《細菌革蘭氏染色》課件_第4頁
《細菌革蘭氏染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二

細菌革蘭氏染色1精選課件ppt實驗二

細菌革蘭氏染色1精選課件ppt一、實驗目的學習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術掌握細菌革蘭氏染色及無菌操作技術進一步觀察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2精選課件ppt一、實驗目的學習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術2精選課件pptC.Gram(革蘭)于1884年發(fā)明的一種鑒別不同類型細菌的染色方法。二、實驗原理3精選課件pptC.Gram(革蘭)于1884年二、實驗原理3精選課件ppt革蘭氏染色1、用堿性染料結晶紫對菌液涂片進行初染2、用碘溶液進行媒染,其作用是提高染料和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從而使二者結合得更牢固。3、用乙醇或丙酮沖洗進行脫色。在經(jīng)歷脫色后仍將結晶紫保留在細胞內的為革蘭氏陽性細菌,而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結晶紫被洗掉,細胞呈無色。4、用一種與結晶紫具有不同顏色的堿性染料對涂片進行復染。例如沙黃,它使原來無色的革蘭氏陰性細菌最后呈現(xiàn)桃紅到紅色,而革蘭氏陽性細菌繼續(xù)保持深紫色4精選課件ppt革蘭氏染色1、用堿性染料結晶紫對菌液涂片進行初染2、用碘溶5精選課件ppt5精選課件ppt三、實驗材料1、菌種:大腸桿菌(E.C)、枯草桿菌(B.S)2、染料:結晶紫、復紅、碘液等3、材料:95%酒精等6精選課件ppt三、實驗材料6精選課件ppt涂片—風干—固定—初染—水洗—媒染—水洗—脫色—水洗—復染—水洗—干燥—鏡檢四、實驗方法(一)革蘭氏染色菌懸液涂片干燥滴加無菌水固定取菌苔涂片7精選課件ppt涂片—風干—固定—初染—水洗—媒染—水洗—脫色—水洗—復染—Smearpreparation

8精選課件pptSmearpreparation8精選課件ppt

Heatfixing9精選課件pptHeatfixing9精選課件pptcrystalvioletstainwashwithwater

Staining10精選課件pptcrystalvioletstainCounterstainwithSafranin

11精選課件pptCounterstainwithSafra12精選課件ppt12精選課件ppt注意事項:(1)在涂片時不可過厚,否則在染色脫色時,都不易均勻,固定時,不可過熱,以載玻片不燙手為宜。(2)嚴格掌握脫色程度,是革蘭氏染色的關鍵步驟。如脫色時間太長,陽性菌會誤為革蘭氏陰性菌,時間不足,革蘭氏陰性菌會誤為革蘭氏陽性菌。(3)在鏡檢時,以分散開的菌體的革蘭氏染色反應為準。(4)設定陰性和陽性對照,確保實驗的可靠性。13精選課件ppt注意事項:(1)在涂片時不可過厚,否則在染色脫色時,都五、思考題1、講述革蘭氏染色的原理,并指出E.C和B.S分別屬于革蘭氏陽性或陰性?2、做革蘭氏染色涂片為什么不能過于濃厚?革蘭氏染色成敗的關鍵一步是什么?3、當對未知菌進行革蘭氏染色時,怎樣能證明你的染色技術和結果的正確性?14精選課件ppt五、思考題1、講述革蘭氏染色的原理,并指出E.C和B.S分別實驗三

真菌形態(tài)觀察及

微生物菌落形態(tài)比較

15精選課件ppt實驗三

真菌形態(tài)觀察及

微生物菌落形態(tài)比較

15精選課件一、實驗目的學習自制水浸片觀察真菌形態(tài)的方法觀察絲狀真菌和酵母菌的形態(tài)比較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的菌落形態(tài)16精選課件ppt一、實驗目的學習自制水浸片觀察真菌形態(tài)的方法16精選課件pp二、實驗原理

真菌形態(tài)結構比細菌復雜。習慣上,真菌可分為酵母菌和霉菌。霉菌由粗大、有隔或無隔分支狀菌絲構成,菌絲分為基內菌絲、氣生菌絲。氣生菌絲特化結構上產(chǎn)生多種無性、有性孢子,孢子著生部位、排列方式以及孢子形態(tài)可作為真菌鑒定的重要依據(jù)。17精選課件ppt二、實驗原理17精選課件ppt1、根霉——菌絲特化形成假根等特化菌絲18精選課件ppt1、根霉——菌絲特化形成假根等特化菌絲18精選課件ppt1、根霉——孢囊孢子(無性繁殖)19精選課件ppt1、根霉——孢囊孢子(無性繁殖)19精選課件ppt2、曲霉、青霉——分生孢子(無性繁殖)20精選課件ppt2、曲霉、青霉——分生孢子(無性繁殖)20精選課件ppt3、犁頭霉——接合孢子(有性繁殖)21精選課件ppt3、犁頭霉——接合孢子(有性繁殖)21精選課件ppt4、酵母菌酵母菌是單細胞構造,個體形態(tài)多為卵圓形、圓柱形,但有時某些酵母菌可形成假菌絲。酵母菌無性繁殖以出芽方式生殖。22精選課件ppt4、酵母菌22精選課件ppt微生物的菌落形態(tài)菌落:單個菌體在固體平面培養(yǎng)基上生長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見的群體。區(qū)分和識別各類微生物可從菌落形態(tài)(群體形態(tài))和細胞形態(tài)(個體形態(tài))兩方面進行,菌落形態(tài)是無數(shù)細胞形態(tài)的集中反映,因此每一大類微生物都有其一定的菌落特征,可通過這些特征差異區(qū)分和識別。特征描述:形狀、大小、顏色、邊緣、隆起、光澤、質地等。23精選課件ppt微生物的菌落形態(tài)23精選課件ppt微生物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的群體生長24精選課件ppt微生物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的群體生長24精選課件ppt細菌菌落特征:凝膠狀、表面較光滑、濕潤、與培養(yǎng)基結合不緊密,易挑取,正反顏色一致。25精選課件ppt25精選課件ppt酵母菌菌落特征(與細菌相似):比細菌大而厚,不透明,表面光滑、濕潤、粘稠,易用針挑起。多呈乳白色。26精選課件ppt酵母菌菌落特征(與細菌相似):26精選課件ppt放線菌菌落特征:致密、堅硬、多皺、不易用針挑起,不透明。孢子成熟后,表面粉末狀,干燥(常有土腥味)。27精選課件ppt27精選課件ppt28精選課件ppt28精選課件ppt三、實驗材料1、制片觀察:曲霉、根霉、青霉、犁頭霉、釀酒酵母2、菌落觀察:(1)霉菌:曲霉、根霉、青霉、犁頭霉(2)酵母菌:紅酵母、釀酒酵母(3)細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4)放線菌:S11、S14(平板一套可打開用于顯微觀察,一套不用打開用于菌落形態(tài)觀察)29精選課件ppt三、實驗材料1、制片觀察:曲霉、根霉、青霉、犁頭霉、釀酒酵母四、實驗方法(一)水浸片觀察真菌形態(tài)1、根霉、曲霉、青霉和犁頭霉——在載玻片上滴加一滴蒸餾水,用接種針以無菌操作方式挑取少許菌絲于蒸餾水中充分展開(借助另一接種針),蓋上蓋玻片(從一邊向另一邊覆蓋,避免產(chǎn)生氣泡)。2、酵母菌——用吸管吸取一滴酵母細胞懸液,蓋上蓋玻片。鏡檢:用低、高倍鏡觀察細胞形態(tài)。30精選課件ppt四、實驗方法30精選課件ppt(二)觀察比較各種微生物菌落分別觀察各類微生物的菌落的大小,表面粗糙及含水分狀況,邊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