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抄古文綜合研究一、本文概述《傳抄古文綜合研究》是一篇旨在全面深入探討古代傳抄文獻的綜合性研究文章。傳抄古文,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本文旨在通過對傳抄古文的深入研究,揭示其獨特的文獻價值和文化意義,為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文章首先回顧了傳抄古文的起源與發(fā)展,分析了其在歷史長河中的演變過程,探討了傳抄文獻的形成機制與傳播途徑。隨后,文章重點探討了傳抄古文的文獻特點與價值,包括其獨特的書寫風格、版本差異、校勘價值等方面,揭示了傳抄古文在文獻學、歷史學、文化學等多個領域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獻分析、比較研究、案例分析等多種方法,對傳抄古文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文章通過對大量傳抄文獻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傳抄古文的內在規(guī)律和特點,同時通過與相關文獻的比較研究,進一步凸顯了傳抄古文的獨特價值和地位。本文的研究成果不僅有助于深化對傳抄古文的認識和理解,也為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對于其他類似文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未來的研究中,我們將繼續(xù)關注傳抄古文的研究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為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二、傳抄古文的歷史發(fā)展傳抄古文,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獻形式,在中國文化歷史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發(fā)展脈絡深厚且曲折,是中華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重要載體。早在先秦時期,簡牘、竹簡等載體上的文字記錄就已初現(xiàn)端倪。隨著造紙技術的興起和完善,紙質文獻逐漸替代了簡牘,為傳抄古文的興盛奠定了物質基礎。漢代至唐代,隨著儒家經典的廣泛傳播,傳抄古文逐漸成為一種風尚。士人學子通過手抄經典,不僅加深了對儒家文化的理解,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宋代以后,印刷術的發(fā)明使得書籍的大規(guī)模復制成為可能,傳抄逐漸被印刷所取代。然而,傳抄古文并未因此消失,反而在文人墨客之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書寫傳統(tǒng)。他們視傳抄為一種修行,通過親手抄寫古籍,表達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和熱愛。明清時期,傳抄古文發(fā)展至高峰。不少文人不僅傳抄古籍,還在傳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傳抄本。這些傳抄本不僅保存了古籍的原貌,還融入了文人的個人風格,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進入現(xiàn)代,盡管科技手段日新月異,但傳抄古文依然受到一些文人雅士的喜愛。他們通過傳抄,不僅延續(xù)著古老的書寫傳統(tǒng),也在書寫過程中體驗著與古人的精神對話。綜觀傳抄古文的歷史發(fā)展,可以說它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huán)。它不僅是古代文獻保存和傳播的重要途徑,也是文人精神世界的寄托和表達。在當今時代,盡管科技手段日新月異,但傳抄古文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依然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傳承。三、傳抄古文的文獻類型與特點傳抄古文,作為古代文獻傳承的一種方式,具有其獨特的文獻類型和鮮明的特點。在深入研究傳抄古文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洞察古代文化的傳承脈絡,還能更好地理解古代學術思想的發(fā)展變遷。就文獻類型而言,傳抄古文主要包括手抄本、碑刻拓本、簡牘帛書等多種形式。這些文獻類型各有特點,如手抄本以其字跡的細膩與風格各異而著稱,碑刻拓本則以其古樸莊重、字跡清晰為特色,簡牘帛書則以其材料特殊、保存不易而備受關注。這些文獻類型的多樣性反映了古代文獻傳承方式的豐富性和靈活性。在特點方面,傳抄古文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其原始性和真實性。由于傳抄古文往往是對原始文獻的直接復制或轉錄,因此它們保留了原始文獻的許多原始信息和歷史痕跡。這使得我們能夠更加接近古代文化的真實面貌,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會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傳抄古文還具有傳承性和變異性。一方面,它們作為古代文化的載體,通過一代又一代的抄錄者不斷傳承下來,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另一方面,由于抄錄者的個人差異、時代背景的不同等因素,傳抄古文在傳承過程中也產生了一定的變異性。這種變異性既反映了古代文獻在傳承過程中的歷史變遷,也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古代文化的新視角。傳抄古文的文獻類型與特點為我們深入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依據。通過對這些文獻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們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社會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和學術思想的發(fā)展變遷。傳抄古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動現(xiàn)代文獻學、歷史學、文化學等相關學科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四、傳抄古文的保存與傳承傳抄古文,作為中華文化的獨特載體,其保存與傳承對于研究歷史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進步,傳抄古文的保存與傳承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因此,我們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確保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延續(xù)。一方面,對于傳抄古文的保存,我們需要借助現(xiàn)代科技手段,如數字化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對古文進行數字化處理,建立古文數據庫,實現(xiàn)古文的長期保存和便捷查詢。同時,加強古籍修復技術的研發(fā)和應用,對破損的古文進行修復,恢復其原貌,為后人留下更完整的文化遺產。另一方面,傳抄古文的傳承同樣重要。我們可以通過開設古文課程、舉辦古文講座、編寫古文普及讀物等方式,提高公眾對古文的認知度和興趣,培養(yǎng)更多的古文愛好者和研究者。同時,鼓勵和支持學者對傳抄古文進行深入研究,挖掘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為古文的傳承提供學術支持。我們還應該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將傳抄古文的保存與傳承納入國際文化交流的范疇,推動古文的國際傳播和交流,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傳抄古文的保存與傳承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關注,借助現(xiàn)代科技手段和文化交流的平臺,讓傳抄古文在新的時代煥發(fā)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五、傳抄古文的綜合研究方法傳抄古文,作為中華文化傳承的一種獨特形式,其研究不僅涉及到文字學、文獻學、歷史學等領域,還需要結合現(xiàn)代科技手段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綜合研究方法在傳抄古文領域的應用,旨在全面揭示其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學術意義。在傳抄古文的綜合研究中,我們首先應采用文獻學的方法,廣泛搜集和整理傳世文獻中的傳抄古文資料,建立起完善的資料庫。通過對這些資料的細致比對和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異同點,揭示出傳抄過程中的變異規(guī)律,為后續(xù)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礎。文字學的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傳抄古文中往往存在著大量的異體字、錯別字等現(xiàn)象,這些都需要通過文字學的手段進行辨析和???。通過對這些文字的形義關系、音韻特點等進行分析,我們可以更加準確地理解原文的含義,還原其歷史面貌。歷史學的方法也是綜合研究中的重要一環(huán)。我們需要將傳抄古文置于特定的歷史背景中,考察其產生的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語境。通過對這些因素的深入剖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傳抄古文的內涵和價值,揭示出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現(xiàn)代科技手段在傳抄古文的綜合研究中也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例如,數字化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起全文數據庫,方便進行大規(guī)模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則可以幫助我們進行自動化的文字識別、比對和分類等工作,大大提高研究效率。傳抄古文的綜合研究方法需要綜合運用文獻學、文字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并借助現(xiàn)代科技手段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全面揭示出傳抄古文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學術意義,為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做出貢獻。六、傳抄古文的綜合研究實例在進行傳抄古文的綜合研究時,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包括文字學、文獻學、語言學、歷史學等,全面深入地探討傳抄古文的來源、演變、流傳以及其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以下是一個具體的傳抄古文綜合研究實例。以《史記》為例,這部史書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傳抄過程中形成的古文版本眾多,既有手抄本,也有刻印本。這些版本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包括字詞用法、句式結構、篇章布局等方面。這些差異反映了傳抄過程中的種種因素,如抄手的文化背景、抄寫態(tài)度、抄寫技巧等。在進行《史記》傳抄古文的綜合研究時,我們首先需要搜集並整理各個版本的《史記》古文,然後運用文字學的方法,分析這些版本中的字詞用法、句式結構等特點,揭示它們之間的異同及演變規(guī)律。同時,我們還需要借助文獻學的手段,考察這些版本的來源、流傳情況以及它們在歷史上的影響。語言學的角度也是進行傳抄古文綜合研究的重要視野。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史記》傳抄古文中的語法現(xiàn)象、詞彙變化等,揭示古代漢語的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這不僅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古代漢語的特點和魅力,也為我們研究古代文化、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最後,從歷史學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可以將《史記》傳抄古文置於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考察。分析不同歷史時期《史記》傳抄情況的變化,探討這些變化與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因素的關聯(lián)。這樣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史記》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也能為我們認識古代社會提供重要的參考。綜上所述,通過對《史記》傳抄古文的綜合研究,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揭示其來源、演變、流傳以及其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這不僅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古代漢語和古代文化,也為我們研究古代社會和歷史提供了重要的視角和資料。七、傳抄古文的現(xiàn)代價值與影響傳抄古文,作為中華文化的獨特遺產,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更在現(xiàn)代社會展現(xiàn)出其獨特的價值和影響。在現(xiàn)代社會中,傳抄古文的價值與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傳抄古文對于現(xiàn)代文字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對傳抄古文的深入研究,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字的演變過程,揭示出古代語言的獨特魅力。這對于推動現(xiàn)代文字學的發(fā)展,深化我們對于漢字和中文語言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義。傳抄古文對于現(xiàn)代文學創(chuàng)作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現(xiàn)代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都會從傳抄古文中汲取靈感,借鑒其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深邃的思想內涵。這種跨時代的文化交流與碰撞,不僅豐富了現(xiàn)代文學的內涵,也為現(xiàn)代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傳抄古文還對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教育領域,傳抄古文的學習和研究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還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通過學習和研究傳抄古文,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傳抄古文在現(xiàn)代社會還具有重要的文化傳承價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護和傳承本民族的文化遺產顯得尤為重要。傳抄古文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不僅有助于維護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和多樣性,也為世界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傳抄古文在現(xiàn)代社會具有著重要的價值和影響。通過對傳抄古文的深入研究和廣泛應用,我們能夠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現(xiàn)代社會的文化發(fā)展和進步。八、結論《傳抄古文綜合研究》一文,通過對傳抄古文的歷史背景、發(fā)展脈絡、文獻價值以及研究方法的全面梳理和分析,展現(xiàn)了傳抄古文作為古代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重要形式,在中華文明歷史長河中占據的重要地位。傳抄古文不僅是古代文獻保存和傳播的重要途徑,更是后人了解古代文化、歷史、社會的重要窗口。本文首先回顧了傳抄古文的起源和發(fā)展,指出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特點和變化,以及與其他文獻形式的互動關系。隨后,通過對傳抄古文的文獻價值進行深入挖掘,揭示了其在文獻學、歷史學、語言學等多個領域的獨特貢獻。同時,本文還探討了傳抄古文的研究方法,包括版本比對、文字校勘、內容分析等,為后續(xù)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在綜合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得出了以下幾點傳抄古文作為古代文獻的重要形式,對于保存和傳播古代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傳抄古文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歷史和文化,還能為現(xiàn)代學術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傳抄古文的研究需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和方法,以全面揭示其文獻價值和歷史意義?!秱鞒盼木C合研究》一文通過對傳抄古文的全面梳理和分析,不僅深化了我們對傳抄古文的認識和理解,也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啟示。我們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傳抄古文的文獻價值和歷史意義將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和展現(xiàn)。參考資料:自古以來,古文一直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抄古文作為古代文化的主要載體,對于研究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文學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從不同角度對傳抄古文進行綜合研究,分析其歷史演變、語言特征、文學價值以及傳承發(fā)展等問題。傳抄古文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各自的特點。以先秦兩漢的文言文為例,其語法結構簡練,詞匯豐富,表達深奧,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中古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和文化的繁榮,文言文逐漸轉變?yōu)榘自捨?,這一時期的古文更加通俗易懂,但仍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近代以來,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古文逐漸被現(xiàn)代漢語所取代,但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文學魅力仍然在文學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傳抄古文的流傳和演變經歷了多個歷史階段。早在先秦時期,文言文便開始流行,成為當時的主流文字。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言文逐漸演變,從兩漢的巔峰時期到魏晉南北朝的白話文興起,再到唐宋元明清的不斷發(fā)展,古文在傳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同時,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和文化的普及,古文的傳播范圍也逐漸擴大,為更多人所熟知和學習。古文在語言學和文學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從語言學角度來看,古文是研究古代漢語的重要資料,對于漢語史、詞匯學、語法學等學科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同時,通過對古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古代社會的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情況,對于歷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幫助。從文學角度來看,古文則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學風格和特色。古文不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還能夠啟發(fā)讀者的思考,傳遞深厚的文化底蘊。傳抄古文是指通過手抄或印刷等方式保存和傳播的古代文獻。這些文獻通常是由古代文人墨客創(chuàng)作或加工的,具有深度的思想內涵和獨特的文學特色。關鍵詞則是指在整個文章或話語中起到關鍵作用的詞語或短語,通常能夠反映文章的核心內容和觀點。在古文中,“抄”和“傳”是兩個重要的關鍵詞。其中,“抄”指的是復制或抄襲,而“傳”則是指傳承或傳遞。這兩個關鍵詞在古文中緊密相連,因為古文的傳承往往是通過手抄或印刷等方式進行的。同時,這兩個關鍵詞也反映了古文在歷史長河中的流傳經歷和方式。除此之外,與古文有關的關鍵詞還包括“歷史”、“文化”、“文學”、“語言”等。這些關鍵詞能夠反映出古文的重要性和價值,同時也能夠凸顯出古文在不同歷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地位。關鍵詞的應用不僅限于文章或話語的表面含義,還能夠在語言學、文學等領域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例如,“抄”和“傳”這兩個關鍵詞在語言學中可以被用來探討古代漢語的書寫和傳承方式,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語言變遷和文化交融情況?!皻v史”、“文化”、“文學”、“語言”等關鍵詞也能夠被用來分析和研究古文的深層內涵和價值。你見過最有情懷的辭職信、最“甄嬛體”的請假條,可你見過最有古文韻味、能讓老師從雷霆之怒化成春風細雨的“檢討書”嗎?長沙市一初中學生小姜(化名)給老師遞交了一封誠意滿滿的“檢討書”,讓老師大感驚嘆之余還發(fā)出了“要多讀書”的感慨。這封檢討書在眾多家長群和朋友圈內廣為流傳。事情的起因很簡單:小姜上晚自習不守紀律,一開始班主任丁老師沒有點名批評只是點出,小姜卻沒有改正而是繼續(xù)與同學竊竊私語,老師再次點名批評。這在中學生的課堂中是常見的現(xiàn)象——老師點名違紀的學生。之后小姜給丁老師交上了一封“道歉書”,這封“道歉書”則讓丁老師“大呼意外”。時二日前晚讀畢之,與同桌好友祺嬉戲打鬧,敗壞班級紀律,更于恩師之不敬也。虧的恩師海納百川之量,以指槐罵桑之法厲聲道破,遂使學生臉面尤存。然學生心知肚明后,仗恩師之量,執(zhí)迷不悟,以俯首而低語以瞞恩師,然恩師何等聰慧,安能為此等小計所欺?頃刻點名道姓,嚴聲叱咄,卑劣行徑遂東窗事發(fā),為全班笑之。學生即面紅耳赤,誠惶誠恐,虛汗?jié)B之,心煩氣躁,如陰如霾,如荼似毒。亦思恩師何感?遂坐立不安,思量良久,覺前后行事不一,猶偽君子矣,不覺汗顏……語文老師田老師點評說:“中間有個別詞運用有點小問題。但是‘盡’、‘以’這些詞都用的很準確。文中所使用的‘叱咄’出自《東陽馬生序》,‘頃刻’出自《狼》,這都是教材中剛剛學過的詞?!碧锢蠋熆偨Y“夫以孔子之圣,尤須好學”,小姜能學以致用這點是值得肯定的,“這篇道歉書沒有發(fā)現(xiàn)從哪篇文章或者小說中演變而來,最近和他討論得比較多的是《水滸傳》,可能受了這方面影響?!边@封“道歉書”在教師群里流傳,老師們紛紛點贊“文采了得”,還有老師以古文回應之:“想拜會下這位通曉古言今語的丁營俊杰,可否賜予時機?老夫絳帳充師已久,未曾獲此至寶?!倍±蠋煴硎?,學生因小事自我反省,將小事化了、持之以恒的欣賞學生、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點,這是她的出發(fā)點,“希望學生信心日增,也希望這類的另類作品多多益善”?!豆盼年P鍵》是南宋呂祖謙于孝宗乾道、淳熙年間(1173-1174)為門人學子學習科考之文而編選并點評的文章選本,其出發(fā)點是示人門徑,便于科舉?!豆盼年P鍵》一出,便博得了廣大士子的喜愛和文壇的推崇。呂祖謙編選的《古文關鍵》選取了唐宋著名散文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張耒之文共六十余篇,首次確立了唐宋散文的經典。其在點評時對文章布局謀篇的精辟見解,對散文創(chuàng)作方法的強調,在文章學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豆盼年P鍵》是現(xiàn)存最早的古文評點選本,是評點文體形成的標志性著作,其評點與評點理論反映出南宋文學批評的新風氣,從《古文關鍵》可以看到評點形態(tài)與傳統(tǒng)文學批評不同的特色。《古文關鍵》的編選與評點在唐宋八大家的形成以及唐宋古文經典化進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呂祖謙所編《古文關鍵》是現(xiàn)存最早的帶有評點的文章選本,其選文重議論文體,評文重蕈法結構與寫作技法。由于《古文關鍵》的典范意義和重大影響,宋代后出之文章選本,如樓昉《崇古文訣》、謝枋得《文章軌范》、真德秀《文章正宗》等,莫不受其沾溉。韓愈(14篇):《獲麟解》、《師說》、《諫臣論》、《原道》、《原人》、《辯諱》、《雜說》(實為《雜說一》、《雜說四》2篇)、《重答張籍書》、《與孟簡尚書書》、《答陳生書》、《答陳商書》、《送王含秀才序》、《送文暢序》。柳宗元(8篇):《晉文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封建論》、《種樹郭橐駝傳》、《梓人傳》、《捕蛇者說》、《與韓愈書論史事》、《送薛存義序》。歐陽修(1l篇):《朋黨論》、《縱囚論》、《為君難論下》、《本論上》、《本論下》、《春秋論》、《春秋論中》、《泰誓論》、《上范司諫書》、《送徐無黨南歸序》、《送王陶序》。蘇洵(6篇):《春秋論》、《管仲論》、《高祖論》、《審勢》、《上富丞相書》、《上田樞密書》。蘇軾(16篇):《茍卿論》、《子思論》、《韓非論》、《孫武論》、《留侯論》、《晁錯論》、《王者不治夷狄論》、《孔子墮三都》、《秦始皇扶蘇》、《范增》、《厲法禁》、《倡勇敢》、《錢塘勤上人詩集敘》、《六一居士集敘》、《潮州韓文公廟碑》、《王仲義真贊敘》。曾鞏(4篇):《唐論》、《救災議》、《戰(zhàn)國策目錄序》、《送趙宏序》。宋呂祖謙編。取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張耒之文,凡六十馀篇,各標舉其命意布局之處,示學者以門徑,故謂之“關鍵”。卷首冠以總論看文、作文之法,考《宋史·藝文志》載是書作二十卷,今卷首所載看諸家文法,凡王安石、蘇轍、李廌、秦觀、晁補之,諸人俱在論列,而其文無一篇錄入。似此本非其全書,然《書錄解題》所載,亦祗二卷,與今本卷數相合,所稱韓、柳、歐、蘇、曾諸家,亦與今本家數相合,知全書實止於此?!端沃尽坊闹嚕`增一十字也。此本為明嘉靖中所刊,前有鄭鳳翔《序》。又別一本所刻,旁有鉤抹之處,而評論則同,考陳振孫謂:其標抹注釋,以教初學。則原本實有標抹,此本蓋刊版之時,不知宋人讀書於要處多以筆抹,不似今人之圈點,以為無用而刪之矣。葉盛《水東日記》曰:宋儒批選文章,前有呂東萊,次則樓迂齋、周應龍,又其次則謝疊山也。朱子嘗以拘於腔子議東萊矣。要之,批選議論,不為無益,亦講學之一端耳云云。然祖謙此書,實為論文而作,不關講學。盛之所云,宋代呂祖謙所評點的《古文關鍵》是現(xiàn)存最早的古文評點選本,海內外不少學者的論著都涉及對于該書的介紹,但是還沒有專門的個案研究。本文擬就《古文關鍵》的編選、評點形式、旨趣以及影響等方面展開進一步的討論?,F(xiàn)存《古文關鍵》最流行的版本有兩種:《叢書集成初編》本與《四庫全書》本,而前者尤其流行?!秴矔沙蹙帯繁厩坝型问旰P丹的《重刻古文關鍵序》、張云章原序、《古文關鍵凡例》,后有無名氏的《古文關鍵舊跋》與徐樹屏的《跋》?!秴矔沙蹙帯繁臼菗敖鹑A叢書”本排印的,而“金華叢書”本則是同治十年(1871)據昆山徐樹屏刊本重刻的。徐樹屏為清代徐乾學之子,徐乾學是顧炎武的外甥,清初官至大學士、刑部尚書。徐乾學酷愛圖書,建有著名的藏書樓傳是樓。徐樹屏本所據的就是徐乾學所藏的宋版書。該書有張云章的序,云章字漢瞻,號樸村,曾入李煦幕,后與曹寅訂交,詩酒賡和,考訂典籍。徐樹屏與張云章同為康熙年代的人,故徐樹屏本刊印于康熙年間。該書的《凡例》稱以其家藏兩宋刻本參酌互證而成的,兩本前后不同,標注內容也有所不同。而且后本有宋人蔡文子的注,徐樹屏刊本補入蔡文子的注,在注中還加上整理者的??洝4吮驹悬c抹,《叢書集成初編》排印本沒有印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據明嘉靖刊本,沒有蔡文子的注,也沒有點抹。另外,中山大學圖書館館藏明初刻本,四冊一函,有點抹,然無蔡文子注文。從繁簡的角度看,《古文關鍵》各種版本可分為兩個系統(tǒng),區(qū)別在于有無收入蔡文子的注。從評點學的角度看,《古文關鍵》各種版本又可分為有點抹與無點抹兩個系統(tǒng)。《四庫》本與《叢書集成初編》本都沒有保存《古文關鍵》原有的點抹,難以真實地反映出其原貎。中山大學館藏明初刻本有點抹,但頗為模糊,有些不易辨認。近承日本鹿兒島大學高津孝教授寄贈日本“官板《古文關鍵》”,該版本據“古閩晏張氏勵志書屋重刊”而雕刻的,出版年月是文化元年(公元1804年)。“目錄”下標明:“東萊呂祖謙伯恭評、建安蔡文子行之注、昆山后學徐樹屏敬思考異”。日本官板本是徐樹屏刊本的重刊本,比較清晰地反映出《古文關鍵》原有點抹的情況,可與中山大學館藏明初刻本互相參照。各種版本的內容稍有差異,比如各本的篇數略有出入,明刊本62篇,《叢書集成初編》本63篇,《四庫全書》本61篇?!端膸烊珪繁颈取秴矔沙蹙帯繁旧倭恕读艉钫摗放c《王者不治夷狄論》兩篇,明刊本則少了《留侯論》。另外《叢書集成初編》本與《四庫全書》本的篇目次序也略有差別,比如《春秋論》、《春秋論中》與《子思論》、《荀卿論》諸篇兩種版本的次序剛好相反。又如,該書“總論”的“論作文法”提到古文各種體式,并說:“以上格制,詳具于下卷篇中”。但目前流行的《四庫全書》與《叢書集成初編》等版本的內文卻非分上、下卷而是分為二兩卷,令人生疑。而中山大學館藏明初刻本與日本官板都分為“卷上”、“卷下”,似乎更符合原書的體例。歷來人們似乎對于《古文關鍵》的編者沒有提出疑問?!吨饼S書錄解題》卷十五云:“《古文關鍵》二卷,呂祖謙所取韓、柳、歐、蘇、曾諸家文,標抹注釋以教初學?!薄端膸烊珪偰俊诽嵋嘌栽摃鵀椤八螀巫嬷t編,取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張耒之文凡六十余篇,各標舉其命意、布局之處,示學者以門徑,故謂之關鍵?!倍际敲靼字赋龃藭菂巫嬷t所選的。然而,徐樹屏本后有無名氏的《古文關鍵舊跋》:“余家舊藏《古文關鍵》一冊,乃前賢所集古今文字之可為人法者,東萊先生批注詳明?!睆堅普隆缎颉窊酥^:“審此則非東萊所選可知也。然其手眼,實出諸家之上。西山、疊山、迂齋皆似得此意而通者?!比毡竟侔濉豆盼年P鍵》目錄下也明確注明為“東萊呂祖謙伯恭評”,而不標明“評選”。張云章?lián)杜f跋》謂《古文關鍵》并非呂祖謙所選,認為呂祖謙只是在前人所選的基礎上加以評注而已。然而,《舊跋》為何時何人所作,其說法的根據是什么,都不清楚,他本人也沒有提出進一步的證據。我們假設《古文關鍵》確為呂祖謙所選,則應該與呂祖謙所選的《宋文鑒》在選目上有較大的相似處。然而把《古文關鍵》所選宋人文章篇目與《宋文鑒》相比較,卻有很大的差距。世人對《宋文鑒》評價褒貶不一,據朱熹的評價,《宋文鑒》是用心編選的?!端挝蔫b》篇幅巨大,而《古文關鍵》選文數目很少,按常理,選入《古文關鍵》的宋文,《宋文鑒》一般應該選錄,而事實卻是兩者差異很大,《叢書集成初編》本《古文關鍵》收入宋文42篇,《宋文鑒》與之相同篇目僅17篇,選文相同的比例非常低?!翱傉摗钡摹罢撟魑姆ā碧岬焦盼挠小吧舷隆㈦x合、聚散、前后”等三十一種體式,并說:“以上格制,詳具于下卷篇中”。今考下卷之中,“論作文法”中所提到那些格制、術語也甚少出現(xiàn)在評語之中。如果“總論”與選本同出一時一人的話,很難想象會出現(xiàn)這些前后矛盾的情況。另外,“總論”部分與入選的文章之間也存在一些奇怪現(xiàn)象?!豆盼年P鍵》選入蘇洵古文六篇,而在“看文字法”中,卻未提及老蘇文。而未入選的王(安石)文、李(廌)文、秦(觀)文、晁(補之)文卻反而有評論。在看韓、柳、歐、蘇四家文法中,都是先指出其優(yōu)點,再點出注意其缺陷的,“看諸家文法”的評語基本都是批評的。如論蘇轍文“太拘執(zhí)”,李文“太煩,亦粗”,秦文“知常而不知變”,張文“知變而不知?!?,晁文“粗率”。而對王安石評價是:“純潔。學王不成,遂無氣焰”,在藝術上的評價比張耒高,但書中卻選張耒而不選王安石。這僅是政治方面的原因嗎?如果是,“總論”中也可以不涉及王安石。我們注意到呂祖謙《宋文鑒》卻收了王安石許多文章。另外《古文關鍵》所選張耒兩篇文章又是呂祖謙《宋文鑒》所未選入的。所以并不排除“總論”與選本不是出于一人之手的可能性。如果出于一人之手,則可能不是作于一時,故前后未能統(tǒng)一?!豆盼年P鍵》在“看諸家文法”之后提到:“以上評韓、柳、歐、蘇等文字,說齋先生唐仲友亦常以此說誨人?!保ā罢f齋”或作“悅齋”)唐仲友與朱熹有過節(jié),《宋史》無傳。關于唐仲友與朱熹的矛盾,在當時大概是比較著名的事件。《朱文公文集》卷十八有《按唐仲友第三狀》,卷十九有《按唐仲友第四狀》,《齊東野語》卷卷二十,《夷堅志》“庚”卷十有所記載和發(fā)揮,而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中《硬勘案大儒爭閑氣》,更將兩人過節(jié)演化為小說家言,影響甚大?!豆盼年P鍵》“總論”在此處也是唯一一處突兀地提到當時文人的批評,“說齋先生唐仲友亦常以此說誨人”,確有些奇怪,令人懷疑此書的編選與唐仲友之間的某種關系。關于編者問題,我仍持慎重闕疑的態(tài)度,不敢妄測。因為該書確實存在一些疑問,但也沒有直接的證據足以證明呂祖謙并非《古文關鍵》的編選者。如果本書確為呂祖謙所選的話,也存在另一種可能性:編選、評點和寫作“總論”非一時之作。不過,即使該書不是呂祖謙所選,至少也已得到呂祖謙的認可,與其標準比較一致。而且該書的編選“其手眼,實出諸家之上。西山、疊山、迂齋皆似得此意而通者?!?張云章《序》語)從選本學的角度來看,《古文關鍵》所選多為藝術精品,為后來選家與讀者所廣泛接受,對于唐宋古文經典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仍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選本。嚴格地說,《古文關鍵》是一部“名不副實”的“古文”選本,它不但沒有選唐以前的古文,而且所選差不多只限于“論”體文,論體文將近50篇,約占總數百分之八十。其余的文體為“書”、“序”與“傳”,而所收的“書”、“序”多數其實也是論體文。如歐陽修的《送王陶序》就是論《易》之文。為什么《古文關鍵》所選絕大多數是“論”體呢?這是因為它是一部輔助當時讀書人科舉考試的入門書,帶有強烈的實用色彩。《古文關鍵》總論“論作文法”:“有用文字,議論文字是也?!彼^“有用”,也有實用之意?!罢摗斌w在當時科舉考試中相當重要?!爱敃r每試必有一論,較諸他文應用之處為多”,既然《古文關鍵》乃為科舉考試之助,所選文章以論體為主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呂祖謙本人是“論”學專家,他的《左氏博議》也是論體文,呂祖謙在該書的自序中說:“《左氏博議》者為諸生課試之作?!彼未禾鞈?、林子長注的《論學繩尺·論訣》“諸先輩論行文法”首條引用“東萊呂公云”,或引自《麗澤文說》,或直接引用《古文關鍵》的“總論”。而在《論學繩尺》的評注之中,也有二十七條涉及呂東萊之論。如卷二吳君擢《唐虞三代純懿如何》,考官歐陽起鳴批云:“文字出入東萊,議論法度嚴密,意味深長,說得圣人本心出,深得論體,可敬可服?!笨梢姟墩搶W繩尺》明顯受到《古文關鍵》的影響。從現(xiàn)存文獻來看,我們可以把《古文關鍵》看成是評點文體形成的標志性著作。那么,評點文體與一般的詩話、文話、序跋或專論等文學批評形式有哪些不同之處?章學誠說:“評點之書,其源亦始鐘氏《詩品》、劉氏《文心》。然彼則有評無點,且自出心裁,發(fā)揮道妙,又且離詩與文,而別自為書,信哉其能成一家言矣。自學者因陋就簡,即古人之詩文而漫為點識批評,庶幾便于揣摩誦習。而后人嗣起,囿于見聞,不能自具心裁,深窺古人全體、作者精微,以致相習成風,幾忘其為尚有本書者,末流之弊,至此極矣?!?《校讎通義·宗劉》)章學誠認為評點的起源也始于《詩品》與《文心雕龍》,這種說法不一定全面,他對于評點持一種貶抑態(tài)度,也不一定公允。不過,他指出評點與《詩品》和《文心雕龍》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學批評方式之不同:一是傳統(tǒng)文學批評形式“有評無點”,傳統(tǒng)文學批評形式“離詩與文而別出為書”,而評點則是與本文緊密結合一起的。這種看法倒是相當值得注意的。評點之特色首在于“點”,即點抹標志。點抹是一種超越文字的特殊的分析方式,它本身是為了提醒讀者注意而使用的醒豁的標志符號,但是符號所含蘊的意義又是需要讀者細細體會的,與直接的文字批評不同,這正是評點之所以與傳統(tǒng)文學不同的主要形式特色。假如完全舍“點”則評點不成其為完整的評點了。但是研究宋人點抹標志頗為困難:由于時代久遠,現(xiàn)存宋人評點的選本大都是后人傳刻的。傳刻者往往只留下“評”,而刪略去圈點標抹之處,使我們難以看到宋人評點的真面目,而且多數評點研究者也只研究“評”而不暇顧及“點”,這是目前評點學研究的通病。《古文關鍵》原來有點抹,但大多刻本都把點抹去掉了?!端膸烊珪偰俊吩摃嵋^:“此本為明嘉靖中所刊,前有鄭鳳翔序。又別一本所刻,旁有鉤抹之處,而評論則同。考陳振孫謂其‘標抹注釋,以教初學’,則原本實有標抹,此本蓋刊板之時,不知宋人讀書于要處,多以筆抹,不似今人之圈點,以為無用而刪之矣?!薄秴矔沙蹙帯繁镜摹豆盼年P鍵·凡例》謂家藏兩宋本:“前本不施圈點,偶點其一二用字著力處,圈則竟無之。后本稍用圈點,或一二字,或一二段之下,間有著圈者,點則連行連句有之。要不過什之二三耳。”可見宋本原來是有數量不多的圈點,徐樹屏刊本原有點抹,可惜《叢書集成初編》印行時沒有將點抹印出。中山大學館藏明初刻本保留點抹,非??少F,但有點模糊。日本官板《古文關鍵》也保留原有的點抹,非常清晰,兩本可以參照。兩本相較,其分段大致相同,但明初刻本的點抹略少。從明初刻本與日本官板《古文關鍵》綜合看來,此本點抹可分為三種:一是抹,有長抹,有短抹,形狀是在本文右側加上長線或短線;二是點,形狀是“、”,用于本文右側;三是界劃標志,明初本形狀為“—”,用于所標文字之下,日本官板形狀為“﹄”,用于所標文字的左下角。《四庫全書總目》經部卷三七“四書類存目”《蘇評孟子二卷》提要謂:“宋人讀書,于切要處率以筆抹。故《朱子語類》論讀書法云:‘先以某色筆抹出,再以某色筆抹出。’呂祖謙《古文關鍵》、樓昉《迂齋評注古文》,亦皆用抹,其明例也。謝枋得《文章軌范》、方回《瀛奎律髓》、羅椅《放翁詩選》始稍稍具圈點,是盛于南宋末矣?!惫P抹形式在北宋已流行,而圈點則盛于南宋末年。從《古文關鍵》的點抹看來,它以筆抹為主,有小量的截與點,而未見用圈。據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文章綱領》所引,南宋略后于呂祖謙的真德秀,其“批點法”有:點(分句讀小點、菁華旁點、字眼圈點)、抹、撇、截四種,比呂祖謙較為細密了?!豆盼年P鍵》在幾種符號中,抹筆所用最多,大概是施于綱目關鍵與句法之佳處。“點”用得不多,主要起一種提醒讀者注意的作用,近于現(xiàn)在的著重號,尤其注意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重要字眼。如韓愈《獲麟解》一文中有八個“知”字、四個“祥”字,字旁都特別加上“點”。在《原道》評點中特別點出文中十五個“為之”二字。至于界劃標志,主要表示“行文段落間架”(徐樹屏刊本《古文關鍵凡例》),用于段落的結束處。比如《獲麟解》總評:“反復作五段說”,內文中便用界劃分為五段,表明評點者對于文章意義段落的理解。評點在形式上與訓詁注釋相近,但訓詁注釋重在字詞的音義出處,而評點有時也論及音義出處,但重點卻在文章的布局脈絡用筆技巧。評點是一種文本的細讀與分析,它以標志符號和語言文字的評論,逐字、逐句、逐段分析文本的線索脈絡,指點出文章的布局章法與字句修辭,引導讀者并與之同時展開閱讀的進程。評點與一般文學批評也有所不同,一般形式的文學批評是在閱讀和理解本文之后,評價作家作品之優(yōu)劣,它并不展示批評家的閱讀過程。而評點則是始終不離開本文的閱讀過程。在細讀本文過程中,運用標志符號與評論文字,隨文予以解析,這是評點批評與其它文學批評形式不同的基本特質。在評點著作中,它的前提是讀者與評點者的閱讀同步進行,有原文與全文作為背景。評點是把讀者與文本放在主體部分,評點者僅起提示、引導、啟發(fā)作用。評點文字不是獨立的文體,只有寄生于文本才可以生存,才有意義,如果將評點剝離開來,多數評點文字會讓人不知所云。隨文批評與獨立批評區(qū)別甚大,它并不是把一般批評的內容分散到作品的各部分,而是隨文而生的,有一般文學批評所沒有的強烈的“現(xiàn)場感”。打個比方,讀一般文學批評文字就如讀山水游記,而讀評點文字就如同在導游的引導下徜徉于山水之間。評點雖然簡短,標志的位置卻是相當重要。同一個字或點抹,用在何處卻是見出功力的。這就如同看戲,是否在恰當的地方喝彩足以看出觀眾的水平來。宋代的儒學對于評點的影響甚大。明清時代的小說、戲曲與詩文的評點著作卷首常載有“讀法”等例言,這種傳統(tǒng)也是淵源于宋代儒學的。宋儒讀書非常重視讀書之法,朱熹的《四書集注》中即有《讀<論語>、<孟子>法》,而東萊此書卷首,亦有《總論看文字法》,可見宋代儒學與文章之學有相通之處。后來的評點著作,雖然讀法千差萬別,但萬變不離其宗。“先看文字體式,然后遍考古人用意下字處?!边@是從總體上提出評點的方法。前者在于獲得篇章整體印象的讀法,后者則是“細讀法”,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為循環(huán)的?!豆盼年P鍵》在每篇的旁批中,所論多是“古人用意下字處”。至于評“文字體式”,呂祖謙在有些文章的總評就明確指出該篇是某某體。如《諫臣論》的總評:“此篇是箴規(guī)攻擊體,是反題難文字之祖”,《捕蛇者說》的總評:“感慨譏諷體。”《與韓愈論史官書》的總評:“亦是攻擊辯詰體?!睎|萊的《總論看文字法》可以看成是最早的評點理論。其評點之法具體來說主要是以下內容:第三看綱目、關鍵:如何是主意首尾相應,如何是一篇鋪敘次第,如何是抑揚開合處。第四看警策、句法:如何是一篇警策,如何是下句下字有力處,如何是起頭換頭佳處,如何是繳結有力處,如何是融化屈折翦截有力處,如何是實體貼題目處。對這段文字學界通常的斷句是:“第一看大概主張”,“第二看文勢規(guī)?!保暗谌淳V目關鍵”,“第四看警策句法”。不過,在《古文關鍵》的具體評點中,幾乎沒有統(tǒng)稱“大概主張”、“文勢規(guī)模”、“綱目關鍵”、“警策句法”的,倒是分別出現(xiàn)“大概”、“文勢”、“規(guī)?!薄ⅰ熬V目”、“關鍵”、“警策”、“句法”的次數極多,尤其是“綱目”、“關鍵”、“警策”、“句法”更是在在可見。所以我在以上每句之中加以頓號,以示它們之間略有區(qū)別?!按蟾拧币鉃槲恼碌恼w,也就是“文字體式”。《古文關鍵》評點中未出現(xiàn)“主張”詞,但多次出現(xiàn)“主意”(P60)、“大意”,疑即“主張”之意。“文勢”指文章體勢,或指有氣勢。書中多評“文勢自然”(P21),或“如破竹”(P23),“文勢如一波一浪”(P127),更多是逕評為“文勢”,是贊賞之言,如柳宗元《梓人傳》一篇四處譽之曰“文勢”。有些雖然沒有評以“文勢”,如:“一篇須看大開合”(P23),實際上也是論文勢的?!耙?guī)模”大概指文章的布局,如謂“規(guī)模一定”(P61)?!熬V目關鍵”全書僅在《晁錯論》的評點中連用過,大概與文章的章法有關。但更多的地方是“綱目”與“關鍵”分開來用的,兩者之間有何區(qū)別呢?或許“綱目”是指文章展開的主要線索。如評《留侯論》:“一篇綱目在‘忍’”,評《荀卿論》:“綱目在‘不敢放言’。”評《倡勇敢》“戰(zhàn)以勇為主”句:“綱目”。又書中有時以“主意綱目”連用,如評《上范司諫書》“誠以諫官者,天下之得失”句為“是一篇主意綱目”(P81),在《論作文法》:“文字一篇之中,……常使經緯相通,有一脈過接乎其間然后可。蓋有形者綱目,無形者血脈也?!笨梢姟熬V目”與“血脈”關系甚為密切?!犊傉摽次淖址ā分姓f到“綱目關鍵”時說:“如何是主意首尾相應”,我以為此語主要指“綱目”非常強調互相呼應。故文中多評及“綱目相應”(P84),“血脈相應”。又如評《師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為“綱目”,而在末尾“弟子不必不如師”句:“應前吾師道處意,綱目不亂?!薄瓣P鍵”是指文章在“鋪敘次第、抑揚開合”等章法的緊要之處,包括內容就比較廣泛了?!豆盼年P鍵》在這些地方有的逕評以“關鍵”,有的則以“抑”“揚”等語評之?!豆盼年P鍵》“警策”與“句法”的區(qū)別比較明顯,在《看文字法》中,已將兩者分開說了。該書中用“警策”一詞最多,陸機《文賦》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東萊之“警策”正是指篇中“片言而居要”之處,也常作“警策精神”?!熬浞ā笔侵盖厕o造句、起結、剪裁、轉折等文字功夫。從《總論看文字法》來看,東萊的評點之法既是對全文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也要具體考察其章法、布局、結構,分析各段落如何鋪敘,各段落之間如何呼應,研究其遣辭造句、起結、剪裁、轉折等文字功夫。這個整體的把握與具體的考察是相輔相承的,這種方法可稱為細讀法。東萊《總論看文字法》提出評點的總原則,與該書中隨文的評點相比,是比較有系統(tǒng)的閱讀理論。一般說來,評點形態(tài)的毛病在于比較零碎,缺乏系統(tǒng),而《總論看文字法》比較明確系統(tǒng)提出評點的原則和方法,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陷。當然,除了《總論看文字法》之外,《古文關鍵》具體的評點還運用許多批評術語。比如:精神、眼目、血脈、關鎖、筋骨等,也相當重要。又比如八股文評點常有文中“立柱”“破題”、“罵題”等,這些術語在《古文關鍵》中也已出現(xiàn)了。(P131)有些學者談到明清文學評點時多言及受到八股文評點的影響,最初的事實也許恰好相反。呂祖謙在《古文關鍵》總論部分沒有明確說明其批評標準與理想,但在一些評點中也透露出這方面的內容。如“大抵文字使事,須下有力言語。”(柳宗元《晉文公問守原議》旁批)“大抵做文字,須留好意思在后,令人讀一段好一段?!保谠锻┤~封弟辨》總評)“大凡作文妙處須出意外”(歐陽修《朋黨論》總評)、“大抵要斥人須多方說,教他無逃處。”(歐陽修《春秋說下》總評)這些都是論說文的技巧理論。《古文關鍵》書名即標明其旨趣在于“關鍵”。所謂“關鍵”大致只關乎章法與結構等藝術形式因素?!端膸烊珪偰俊吩摃嵋^:“祖謙此書實為論文而作,不關講學。”所論甚是,呂祖謙是理學家,但其評點不但毫無理學味,也不甚關心文章的內容,其關注重點是文章的技法。比如韓愈的《雜說一》“龍噓氣成文”篇,謝枋得《文章軌范》卷五就評說:“此篇主意謂圣君不可無賢臣,賢臣不可無圣君,圣賢相逢,精聚神會,斯能成天下之大功。龍指圣君,云指賢臣?!倍鴧巫嬷t在此篇無一字論及其內容,只有“實句”、“抑”、“若無而又有,若絕而又生”幾語,純粹評其技法而已??梢妳巫嬷t把理學與文學分得相當清楚。又如韓愈《原道》是儒學的重要文獻,但是呂祖謙的評點無一語涉及儒家之道,純粹從寫作的角度去評點的,這確是非常獨特的。呂祖謙《古文關鍵》標志著南宋文學批評的一種新風氣:從寫作實用的角度,重在分析文章的結構形式、用筆,而基本不涉及其內容,這在文以載道、文以明道風氣為學術主流的宋代文壇,確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特別是呂祖謙是位理學家,卻開創(chuàng)一種純形式的批評,這種現(xiàn)象促使我們對宋代理學家與文學的關系這個問題作進一步的考察。由于呂祖謙在當時的特殊地位,他所評點的《古文關鍵》自然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學術界已注意及此,但所論尚比較含糊,這里我想通過具體例證對此加以說明和補充。因說伯恭所批文曰:“文章流轉變化無窮,豈可限以如此?!蹦骋蛘f:“陸教授謂伯恭有個文字腔子,才作文字時,便將來入個腔子做。文字氣脈不長?!毕壬唬骸八闶茄垠{,見得破?!敝林运鶚I(yè)呈先生。先生因言:“東萊教人作文,當看《獲麟解》也,是其間多曲折?!保ǖ婪颍┲祆鋵τ趨巫嬷t“所批文”——也就是其評點——明顯是持批評態(tài)度的,他認為,文章之法變化無窮,難以用一定的格式(“文字腔子”)來評點。不過,朱熹下文還是贊同呂祖謙對于韓愈《獲麟解》的分析。朱熹所說的“伯恭所批文”指的是否就是《古文關鍵》,難以考定。朱熹是對“伯恭所批文”不滿還是對于否定評點方式呢?依我看,主要是朱熹與呂祖謙在學術見解、治學方法上有些差異,所以對“伯恭所批文”有所不滿,其實他本人也非常喜歡用點抹的方式來讀書:某少時為學,十六歲便好理學,十七歲便有如今學者見識。后得謝顯道《論語》,甚喜,乃熟讀。先將朱筆抹出語意好處;又熟讀得趣,覺見朱抹處太煩,再用墨抹出;又熟讀得趣,別用青筆抹出;又熟讀得其要領,乃用黃筆抹出。至此,自見所得處甚約,只是一兩句上。卻日夜就此一兩句上用意玩味,胸中自是灑落。嘗看上蔡《論語》,其初將紅筆抹出,后又用青筆抹出,又用黃筆抹出,三四番后,又用墨筆抹出,是要尋那精底??吹览?,須是漸漸向里尋到那精英處,方是?!豆盼年P鍵》的編選評點對于其后的南宋文學選本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首先是編選的影響?!吨饼S書錄解題》卷十五謂樓昉《迂齋古文標注》五卷“大略如呂氏《關鍵》而所取自《史》、《漢》而下至于本朝,篇目增多,發(fā)明尤精當,學者便之。”從選文方面看,《古文關鍵》所選的許多文章也被《崇古文訣》、《文章軌范》、《古文集成》等文集選入,而且所占比例相當大?!冻绻盼脑E》與《古文關健》相同15篇,重復率占《古文關鍵》原選總數的百分之二十四,《文章軌范》29篇,重復率占《古文關鍵》原選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六,《古文集成》25篇,重復率占《古文關鍵》原選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南宋的一些古文評點選本,已采用東萊《古文關鍵》的評語了。如卷一評《與孟簡尚書書》:“一篇須看大開合”?!冻绻盼脑E》評語相同。卷一評《梓人傳》:“抑揚好,一節(jié)應一節(jié)。嚴序事實?!币酁椤冻绻盼脑E》所引。評《與韓愈論史官書》:“亦是攻擊辯詰體,頗似退之諍臣論?!睘椤冻绻盼脑E》所引。又卷一評《答陳商書》:“文婉曲而有味”?!段恼萝壏丁吩u語相同。而且《古文關鍵》的批評術語也多為南宋古文評點選本所用,如《文章軌范》中就多用“關鍵”、“主意”、“關鎖”、“字法”、“句法”等術語。宋人的古文選集,引用《古文關鍵》評點最多的大概是《古文集成》,其中有二十三篇引用《古文關鍵》,具體篇目是韓愈《獲麟解》、《諫臣論》、《原道》、《原人》、《辯諱》、《重答張籍書》、《與孟簡尚書書》、《答陳生書》、《送文暢序》,柳宗元《晉文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封建論》、《送薛存義序》,歐陽修《朋黨論》、《為君難論》、《本論》、《上范司諫書》、《送徐無黨南歸序》、《送王陶序》,蘇洵《上富丞相書》、《上田樞密書》,蘇軾《王者不治夷狄論》,曾鞏《救災議》。另《古文集成》卷三十三歐陽修《五代史朋黨論》引東萊批,但是《古文關鍵》未選此篇。其中《封建論》、《王者不治夷狄論》、《獲麟解》、《桐葉封弟辨》、《辯諱》、《原道》六篇全篇用《古文關鍵》原有批注,另外各篇為部分引用《古文關鍵》,主要引用其每篇的總評。這種影響一直延續(xù)到后代。比如明代題為歸有光編的《文章指南》一書卷首即有《歸震川先生總論看文字法》、《歸震川先生論作文法》,其文字幾乎全抄自《古文關鍵》。這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呂祖謙《古文關鍵》在后代影響之大。除了文學選本之外,子部筆記也有引用《古文關鍵》評點文字的。如南宋陳鵠《耆舊續(xù)聞》卷二云:“學文須熟看韓、柳、歐、蘇。先見文字體式,然后更考古人用意下句處?!贝苏Z雖未言其出處,但明顯是引自《古文關鍵》卷首“總論”的。又如元代魏初《青崖集》卷五《尚野名說》:“東萊呂伯恭甫謂韓子‘簡古,一本于經,亦學孟子’,又謂‘柳出《國語》’?!边@是引用《古文關鍵》的“總論”“看韓文法”與“看柳文法”。元代盛如梓撰《庶齋老學叢談》卷中上亦引呂祖謙《古文關鍵》對韓愈、柳宗元文章的評點。這些例子都說明,《古文關鍵》以后,東萊的評論已經成為研究韓、柳、歐、蘇的權威說法,屢被人們引用。關于《古文關鍵》與唐宋八大家形成之關系,我曾在《評點之興》一文中談到《古文關鍵》的選文“其實已經初具明人所謂的‘唐宋八大家’的雛形了。……呂祖謙的《古文關鍵》,特別垂意于唐宋之文,固然與選本的誦讀對象有關,但也反映了他對唐宋古文的價值與特點的獨到見解。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又似乎已經開了明代唐宋派的先聲。我以為,呂祖謙對于唐宋派至少存在一種潛在的影響。”現(xiàn)在看來,這種看法還比較含糊,有必要進一步探討。關于明代“唐宋八大家”說法的形成,日本學者高津孝先生在《論唐宋八大家的成立》一文,已經有相當清晰的表述。本文想在此基礎上用實證統(tǒng)計的方法從《古文關鍵》的編選對唐宋派古文選集的影響加以說明。唐宋八大家古文選集,最早見于明代朱右的《六先生文集》。所謂六家,其實是八家,因為三蘇并為一家。朱右《新編六先生文集序》:《六先生文集》總一十六巻。唐韓昌黎文三巻,六十一篇;柳河東文二巻,四十三篇;宋歐陽子文二巻,五十五篇,見《五代史》者不與。曾南豐文三巻,六十四篇。王荊公文三巻,四十篇;三蘇文三巻五十七篇。(《白云稿》卷五)從其選文數目來看,朱右似乎對于曾鞏的文章比較重視,他入選的文章居八家之首,比三蘇總數還多。朱右另有《唐宋六家文衡》之選,不過,據貝瓊《清江文集》卷二十八《中都稿》之《唐宋六家文衡序》,“唐宋文衡總三百三十篇”,內容與篇數和《六先生文集》相仿。據貝瓊所說朱右“其定《六家文衡》,因損益東萊呂氏之選。”也就是說,《六家文衡》是在呂祖謙《古文關鍵》基礎上所選的。貝瓊在《唐宋六家文衡序》中所論述的《六家文衡》的選編意旨也與《古文關鍵》關系密切:昌黎韓子倡于唐,而河東柳氏次之。五季之敗腐不論也,廬陵歐陽子倡于宋,而南豐曾氏、臨川王氏及蜀蘇氏父子次之。蓋韓之奇、柳之峻、歐陽之粹、曾之嚴、王之潔、蘇之博,各有其體,以成一家之言。固有不可至者,亦不可不求其至也。余嘗讀之若《原道》、《原毀》,由孟軻之后,諸子未之能及。至宗元《守原議》、《桐葉封弟辨》,鑿鑿乎是非之公。使圣人復作,無以易之。其它馳騁上下,先后相發(fā),誠樂之而不厭,信言之異乎。這段話差不多總結了《古文關鍵》“看文字法”與內文中對于諸家的評價,而他所提到韓愈、柳宗元數篇古文,也正是《古文關鍵》所選入的。由此也可以看到所謂“損益東萊呂氏之選”的說法是確論。唐順之的《文編》六十四卷,也是唐宋派有代表性的古文選集之一。其中收入韓愈文143篇,柳宗元文67篇,歐陽修文206篇,王安石文52篇,蘇洵文33篇,蘇軾文199篇,蘇轍文57篇,曾鞏文25篇。其中與《古文關鍵》相同文章共有49篇,重復率占《古文關鍵》原選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八。而在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中,與《古文關鍵》相同篇目共有60篇,占《古文關鍵》原選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目。從以上的統(tǒng)計數字看,在《古文關鍵》在唐宋八大家的形成以及唐宋古文經典化進程的影響,可以說是不爭的事實?!豆盼年P鍵》是南宋呂祖謙于孝宗乾道、淳熙年間(1173-1174)為門人學子學習科考之文而編選并點評的文章選本,其出發(fā)點是示人門徑,便于科舉。《古文關鍵》一出,便博得了廣大士子的喜愛和文壇的推崇。呂祖謙編選的《古文關鍵》選取了唐宋著名散文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張耒之文共六十余篇,首次確立了唐宋散文的經典。其在點評時對文章布局謀篇的精辟見解,對散文創(chuàng)作方法的強調,在文章學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豆盼年P鍵》是現(xiàn)存最早的古文評點選本,是評點文體形成的標志性著作,其評點與評點理論反映出南宋文學批評的新風氣,從《古文關鍵》可以看到評點形態(tài)與傳統(tǒng)文學批評不同的特色?!豆盼年P鍵》的編選與評點在唐宋八大家的形成以及唐宋古文經典化進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呂祖謙所編《古文關鍵》是現(xiàn)存最早的帶有評點的文章選本,其選文重議論文體,評文重蕈法結構與寫作技法。由于《古文關鍵》的典范意義和重大影響,宋代后出之文章選本,如樓昉《崇古文訣》、謝枋得《文章軌范》、真德秀《文章正宗》等,莫不受其沾溉。韓愈(14篇):《獲麟解》、《師說》、《諫臣論》、《原道》、《原人》、《辯諱》、《雜說》(實為《雜說一》、《雜說四》2篇)、《重答張籍書》、《與孟簡尚書書》、《答陳生書》、《答陳商書》、《送王含秀才序》、《送文暢序》。柳宗元(8篇):《晉文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封建論》、《種樹郭橐駝傳》、《梓人傳》、《捕蛇者說》、《與韓愈書論史事》、《送薛存義序》。歐陽修(1l篇):《朋黨論》、《縱囚論》、《為君難論下》、《本論上》、《本論下》、《春秋論》、《春秋論中》、《泰誓論》、《上范司諫書》、《送徐無黨南歸序》、《送王陶序》。蘇洵(6篇):《春秋論》、《管仲論》、《高祖論》、《審勢》、《上富丞相書》、《上田樞密書》。蘇軾(16篇):《茍卿論》、《子思論》、《韓非論》、《孫武論》、《留侯論》、《晁錯論》、《王者不治夷狄論》、《孔子墮三都》、《秦始皇扶蘇》、《范增》、《厲法禁》、《倡勇敢》、《錢塘勤上人詩集敘》、《六一居士集敘》、《潮州韓文公廟碑》、《王仲義真贊敘》。曾鞏(4篇):《唐論》、《救災議》、《戰(zhàn)國策目錄序》、《送趙宏序》。宋呂祖謙編。取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張耒之文,凡六十馀篇,各標舉其命意布局之處,示學者以門徑,故謂之“關鍵”。卷首冠以總論看文、作文之法,考《宋史·藝文志》載是書作二十卷,今卷首所載看諸家文法,凡王安石、蘇轍、李廌、秦觀、晁補之,諸人俱在論列,而其文無一篇錄入。似此本非其全書,然《書錄解題》所載,亦祗二卷,與今本卷數相合,所稱韓、柳、歐、蘇、曾諸家,亦與今本家數相合,知全書實止於此?!端沃尽坊闹嚕`增一十字也。此本為明嘉靖中所刊,前有鄭鳳翔《序》。又別一本所刻,旁有鉤抹之處,而評論則同,考陳振孫謂:其標抹注釋,以教初學。則原本實有標抹,此本蓋刊版之時,不知宋人讀書於要處多以筆抹,不似今人之圈點,以為無用而刪之矣。葉盛《水東日記》曰:宋儒批選文章,前有呂東萊,次則樓迂齋、周應龍,又其次則謝疊山也。朱子嘗以拘於腔子議東萊矣。要之,批選議論,不為無益,亦講學之一端耳云云。然祖謙此書,實為論文而作,不關講學。盛之所云,宋代呂祖謙所評點的《古文關鍵》是現(xiàn)存最早的古文評點選本,海內外不少學者的論著都涉及對于該書的介紹,但是還沒有專門的個案研究。本文擬就《古文關鍵》的編選、評點形式、旨趣以及影響等方面展開進一步的討論?,F(xiàn)存《古文關鍵》最流行的版本有兩種:《叢書集成初編》本與《四庫全書》本,而前者尤其流行。《叢書集成初編》本前有同治十年胡鳳丹的《重刻古文關鍵序》、張云章原序、《古文關鍵凡例》,后有無名氏的《古文關鍵舊跋》與徐樹屏的《跋》?!秴矔沙蹙帯繁臼菗敖鹑A叢書”本排印的,而“金華叢書”本則是同治十年(1871)據昆山徐樹屏刊本重刻的。徐樹屏為清代徐乾學之子,徐乾學是顧炎武的外甥,清初官至大學士、刑部尚書。徐乾學酷愛圖書,建有著名的藏書樓傳是樓。徐樹屏本所據的就是徐乾學所藏的宋版書。該書有張云章的序,云章字漢瞻,號樸村,曾入李煦幕,后與曹寅訂交,詩酒賡和,考訂典籍。徐樹屏與張云章同為康熙年代的人,故徐樹屏本刊印于康熙年間。該書的《凡例》稱以其家藏兩宋刻本參酌互證而成的,兩本前后不同,標注內容也有所不同。而且后本有宋人蔡文子的注,徐樹屏刊本補入蔡文子的注,在注中還加上整理者的???。此本原有點抹,《叢書集成初編》排印本沒有印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據明嘉靖刊本,沒有蔡文子的注,也沒有點抹。另外,中山大學圖書館館藏明初刻本,四冊一函,有點抹,然無蔡文子注文。從繁簡的角度看,《古文關鍵》各種版本可分為兩個系統(tǒng),區(qū)別在于有無收入蔡文子的注。從評點學的角度看,《古文關鍵》各種版本又可分為有點抹與無點抹兩個系統(tǒng)?!端膸臁繁九c《叢書集成初編》本都沒有保存《古文關鍵》原有的點抹,難以真實地反映出其原貎。中山大學館藏明初刻本有點抹,但頗為模糊,有些不易辨認。近承日本鹿兒島大學高津孝教授寄贈日本“官板《古文關鍵》”,該版本據“古閩晏張氏勵志書屋重刊”而雕刻的,出版年月是文化元年(公元1804年)。“目錄”下標明:“東萊呂祖謙伯恭評、建安蔡文子行之注、昆山后學徐樹屏敬思考異”。日本官板本是徐樹屏刊本的重刊本,比較清晰地反映出《古文關鍵》原有點抹的情況,可與中山大學館藏明初刻本互相參照。各種版本的內容稍有差異,比如各本的篇數略有出入,明刊本62篇,《叢書集成初編》本63篇,《四庫全書》本61篇?!端膸烊珪繁颈取秴矔沙蹙帯繁旧倭恕读艉钫摗放c《王者不治夷狄論》兩篇,明刊本則少了《留侯論》。另外《叢書集成初編》本與《四庫全書》本的篇目次序也略有差別,比如《春秋論》、《春秋論中》與《子思論》、《荀卿論》諸篇兩種版本的次序剛好相反。又如,該書“總論”的“論作文法”提到古文各種體式,并說:“以上格制,詳具于下卷篇中”。但目前流行的《四庫全書》與《叢書集成初編》等版本的內文卻非分上、下卷而是分為二兩卷,令人生疑。而中山大學館藏明初刻本與日本官板都分為“卷上”、“卷下”,似乎更符合原書的體例。歷來人們似乎對于《古文關鍵》的編者沒有提出疑問。《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五云:“《古文關鍵》二卷,呂祖謙所取韓、柳、歐、蘇、曾諸家文,標抹注釋以教初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言該書為“宋呂祖謙編,取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張耒之文凡六十余篇,各標舉其命意、布局之處,示學者以門徑,故謂之關鍵?!倍际敲靼字赋龃藭菂巫嬷t所選的。然而,徐樹屏本后有無名氏的《古文關鍵舊跋》:“余家舊藏《古文關鍵》一冊,乃前賢所集古今文字之可為人法者,東萊先生批注詳明?!睆堅普隆缎颉窊酥^:“審此則非東萊所選可知也。然其手眼,實出諸家之上。西山、疊山、迂齋皆似得此意而通者?!比毡竟侔濉豆盼年P鍵》目錄下也明確注明為“東萊呂祖謙伯恭評”,而不標明“評選”。張云章?lián)杜f跋》謂《古文關鍵》并非呂祖謙所選,認為呂祖謙只是在前人所選的基礎上加以評注而已。然而,《舊跋》為何時何人所作,其說法的根據是什么,都不清楚,他本人也沒有提出進一步的證據。我們假設《古文關鍵》確為呂祖謙所選,則應該與呂祖謙所選的《宋文鑒》在選目上有較大的相似處。然而把《古文關鍵》所選宋人文章篇目與《宋文鑒》相比較,卻有很大的差距。世人對《宋文鑒》評價褒貶不一,據朱熹的評價,《宋文鑒》是用心編選的?!端挝蔫b》篇幅巨大,而《古文關鍵》選文數目很少,按常理,選入《古文關鍵》的宋文,《宋文鑒》一般應該選錄,而事實卻是兩者差異很大,《叢書集成初編》本《古文關鍵》收入宋文42篇,《宋文鑒》與之相同篇目僅17篇,選文相同的比例非常低。“總論”的“論作文法”提到古文有“上下、離合、聚散、前后”等三十一種體式,并說:“以上格制,詳具于下卷篇中”。今考下卷之中,“論作文法”中所提到那些格制、術語也甚少出現(xiàn)在評語之中。如果“總論”與選本同出一時一人的話,很難想象會出現(xiàn)這些前后矛盾的情況。另外,“總論”部分與入選的文章之間也存在一些奇怪現(xiàn)象。《古文關鍵》選入蘇洵古文六篇,而在“看文字法”中,卻未提及老蘇文。而未入選的王(安石)文、李(廌)文、秦(觀)文、晁(補之)文卻反而有評論。在看韓、柳、歐、蘇四家文法中,都是先指出其優(yōu)點,再點出注意其缺陷的,“看諸家文法”的評語基本都是批評的。如論蘇轍文“太拘執(zhí)”,李文“太煩,亦粗”,秦文“知常而不知變”,張文“知變而不知?!保宋摹按致省?。而對王安石評價是:“純潔。學王不成,遂無氣焰”,在藝術上的評價比張耒高,但書中卻選張耒而不選王安石。這僅是政治方面的原因嗎?如果是,“總論”中也可以不涉及王安石。我們注意到呂祖謙《宋文鑒》卻收了王安石許多文章。另外《古文關鍵》所選張耒兩篇文章又是呂祖謙《宋文鑒》所未選入的。所以并不排除“總論”與選本不是出于一人之手的可能性。如果出于一人之手,則可能不是作于一時,故前后未能統(tǒng)一?!豆盼年P鍵》在“看諸家文法”之后提到:“以上評韓、柳、歐、蘇等文字,說齋先生唐仲友亦常以此說誨人。”(“說齋”或作“悅齋”)唐仲友與朱熹有過節(jié),《宋史》無傳。關于唐仲友與朱熹的矛盾,在當時大概是比較著名的事件?!吨煳墓募肪硎擞小栋刺浦儆训谌隣睢罚硎庞小栋刺浦儆训谒臓睢?,《齊東野語》卷卷二十,《夷堅志》“庚”卷十有所記載和發(fā)揮,而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中《硬勘案大儒爭閑氣》,更將兩人過節(jié)演化為小說家言,影響甚大?!豆盼年P鍵》“總論”在此處也是唯一一處突兀地提到當時文人的批評,“說齋先生唐仲友亦常以此說誨人”,確有些奇怪,令人懷疑此書的編選與唐仲友之間的某種關系。關于編者問題,我仍持慎重闕疑的態(tài)度,不敢妄測。因為該書確實存在一些疑問,但也沒有直接的證據足以證明呂祖謙并非《古文關鍵》的編選者。如果本書確為呂祖謙所選的話,也存在另一種可能性:編選、評點和寫作“總論”非一時之作。不過,即使該書不是呂祖謙所選,至少也已得到呂祖謙的認可,與其標準比較一致。而且該書的編選“其手眼,實出諸家之上。西山、疊山、迂齋皆似得此意而通者?!?張云章《序》語)從選本學的角度來看,《古文關鍵》所選多為藝術精品,為后來選家與讀者所廣泛接受,對于唐宋古文經典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仍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選本。嚴格地說,《古文關鍵》是一部“名不副實”的“古文”選本,它不但沒有選唐以前的古文,而且所選差不多只限于“論”體文,論體文將近50篇,約占總數百分之八十。其余的文體為“書”、“序”與“傳”,而所收的“書”、“序”多數其實也是論體文。如歐陽修的《送王陶序》就是論《易》之文。為什么《古文關鍵》所選絕大多數是“論”體呢?這是因為它是一部輔助當時讀書人科舉考試的入門書,帶有強烈的實用色彩?!豆盼年P鍵》總論“論作文法”:“有用文字,議論文字是也。”所謂“有用”,也有實用之意?!罢摗斌w在當時科舉考試中相當重要?!爱敃r每試必有一論,較諸他文應用之處為多”,既然《古文關鍵》乃為科舉考試之助,所選文章以論體為主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呂祖謙本人是“論”學專家,他的《左氏博議》也是論體文,呂祖謙在該書的自序中說:“《左氏博議》者為諸生課試之作。”宋代魏天應編、林子長注的《論學繩尺·論訣》“諸先輩論行文法”首條引用“東萊呂公云”,或引自《麗澤文說》,或直接引用《古文關鍵》的“總論”。而在《論學繩尺》的評注之中,也有二十七條涉及呂東萊之論。如卷二吳君擢《唐虞三代純懿如何》,考官歐陽起鳴批云:“文字出入東萊,議論法度嚴密,意味深長,說得圣人本心出,深得論體,可敬可服。”可見《論學繩尺》明顯受到《古文關鍵》的影響。從現(xiàn)存文獻來看,我們可以把《古文關鍵》看成是評點文體形成的標志性著作。那么,評點文體與一般的詩話、文話、序跋或專論等文學批評形式有哪些不同之處?章學誠說:“評點之書,其源亦始鐘氏《詩品》、劉氏《文心》。然彼則有評無點,且自出心裁,發(fā)揮道妙,又且離詩與文,而別自為書,信哉其能成一家言矣。自學者因陋就簡,即古人之詩文而漫為點識批評,庶幾便于揣摩誦習。而后人嗣起,囿于見聞,不能自具心裁,深窺古人全體、作者精微,以致相習成風,幾忘其為尚有本書者,末流之弊,至此極矣。”(《校讎通義·宗劉》)章學誠認為評點的起源也始于《詩品》與《文心雕龍》,這種說法不一定全面,他對于評點持一種貶抑態(tài)度,也不一定公允。不過,他指出評點與《詩品》和《文心雕龍》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學批評方式之不同:一是傳統(tǒng)文學批評形式“有評無點”,傳統(tǒng)文學批評形式“離詩與文而別出為書”,而評點則是與本文緊密結合一起的。這種看法倒是相當值得注意的。評點之特色首在于“點”,即點抹標志。點抹是一種超越文字的特殊的分析方式,它本身是為了提醒讀者注意而使用的醒豁的標志符號,但是符號所含蘊的意義又是需要讀者細細體會的,與直接的文字批評不同,這正是評點之所以與傳統(tǒng)文學不同的主要形式特色。假如完全舍“點”則評點不成其為完整的評點了。但是研究宋人點抹標志頗為困難:由于時代久遠,現(xiàn)存宋人評點的選本大都是后人傳刻的。傳刻者往往只留下“評”,而刪略去圈點標抹之處,使我們難以看到宋人評點的真面目,而且多數評點研究者也只研究“評”而不暇顧及“點”,這是目前評點學研究的通病?!豆盼年P鍵》原來有點抹,但大多刻本都把點抹去掉了。《四庫全書總目》該書提要謂:“此本為明嘉靖中所刊,前有鄭鳳翔序。又別一本所刻,旁有鉤抹之處,而評論則同??缄愓駥O謂其‘標抹注釋,以教初學’,則原本實有標抹,此本蓋刊板之時,不知宋人讀書于要處,多以筆抹,不似今人之圈點,以為無用而刪之矣?!薄秴矔沙蹙帯繁镜摹豆盼年P鍵·凡例》謂家藏兩宋本:“前本不施圈點,偶點其一二用字著力處,圈則竟無之。后本稍用圈點,或一二字,或一二段之下,間有著圈者,點則連行連句有之。要不過什之二三耳。”可見宋本原來是有數量不多的圈點,徐樹屏刊本原有點抹,可惜《叢書集成初編》印行時沒有將點抹印出。中山大學館藏明初刻本保留點抹,非常可貴,但有點模糊。日本官板《古文關鍵》也保留原有的點抹,非常清晰,兩本可以參照。兩本相較,其分段大致相同,但明初刻本的點抹略少。從明初刻本與日本官板《古文關鍵》綜合看來,此本點抹可分為三種:一是抹,有長抹,有短抹,形狀是在本文右側加上長線或短線;二是點,形狀是“、”,用于本文右側;三是界劃標志,明初本形狀為“—”,用于所標文字之下,日本官板形狀為“﹄”,用于所標文字的左下角。《四庫全書總目》經部卷三七“四書類存目”《蘇評孟子二卷》提要謂:“宋人讀書,于切要處率以筆抹。故《朱子語類》論讀書法云:‘先以某色筆抹出,再以某色筆抹出?!瘏巫嬷t《古文關鍵》、樓昉《迂齋評注古文》,亦皆用抹,其明例也。謝枋得《文章軌范》、方回《瀛奎律髓》、羅椅《放翁詩選》始稍稍具圈點,是盛于南宋末矣?!惫P抹形式在北宋已流行,而圈點則盛于南宋末年。從《古文關鍵》的點抹看來,它以筆抹為主,有小量的截與點,而未見用圈。據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文章綱領》所引,南宋略后于呂祖謙的真德秀,其“批點法”有:點(分句讀小點、菁華旁點、字眼圈點)、抹、撇、截四種,比呂祖謙較為細密了?!豆盼年P鍵》在幾種符號中,抹筆所用最多,大概是施于綱目關鍵與句法之佳處?!包c”用得不多,主要起一種提醒讀者注意的作用,近于現(xiàn)在的著重號,尤其注意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重要字眼。如韓愈《獲麟解》一文中有八個“知”字、四個“祥”字,字旁都特別加上“點”。在《原道》評點中特別點出文中十五個“為之”二字。至于界劃標志,主要表示“行文段落間架”(徐樹屏刊本《古文關鍵凡例》),用于段落的結束處。比如《獲麟解》總評:“反復作五段說”,內文中便用界劃分為五段,表明評點者對于文章意義段落的理解。評點在形式上與訓詁注釋相近,但訓詁注釋重在字詞的音義出處,而評點有時也論及音義出處,但重點卻在文章的布局脈絡用筆技巧。評點是一種文本的細讀與分析,它以標志符號和語言文字的評論,逐字、逐句、逐段分析文本的線索脈絡,指點出文章的布局章法與字句修辭,引導讀者并與之同時展開閱讀的進程。評點與一般文學批評也有所不同,一般形式的文學批評是在閱讀和理解本文之后,評價作家作品之優(yōu)劣,它并不展示批評家的閱讀過程。而評點則是始終不離開本文的閱讀過程。在細讀本文過程中,運用標志符號與評論文字,隨文予以解析,這是評點批評與其它文學批評形式不同的基本特質。在評點著作中,它的前提是讀者與評點者的閱讀同步進行,有原文與全文作為背景。評點是把讀者與文本放在主體部分,評點者僅起提示、引導、啟發(fā)作用。評點文字不是獨立的文體,只有寄生于文本才可以生存,才有意義,如果將評點剝離開來,多數評點文字會讓人不知所云。隨文批評與獨立批評區(qū)別甚大,它并不是把一般批評的內容分散到作品的各部分,而是隨文而生的,有一般文學批評所沒有的強烈的“現(xiàn)場感”。打個比方,讀一般文學批評文字就如讀山水游記,而讀評點文字就如同在導游的引導下徜徉于山水之間。評點雖然簡短,標志的位置卻是相當重要。同一個字或點抹,用在何處卻是見出功力的。這就如同看戲,是否在恰當的地方喝彩足以看出觀眾的水平來。宋代的儒學對于評點的影響甚大。明清時代的小說、戲曲與詩文的評點著作卷首常載有“讀法”等例言,這種傳統(tǒng)也是淵源于宋代儒學的。宋儒讀書非常重視讀書之法,朱熹的《四書集注》中即有《讀<論語>、<孟子>法》,而東萊此書卷首,亦有《總論看文字法》,可見宋代儒學與文章之學有相通之處。后來的評點著作,雖然讀法千差萬別,但萬變不離其宗?!跋瓤次淖煮w式,然后遍考古人用意下字處?!边@是從總體上提出評點的方法。前者在于獲得篇章整體印象的讀法,后者則是“細讀法”,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為循環(huán)的?!豆盼年P鍵》在每篇的旁批中,所論多是“古人用意下字處”。至于評“文字體式”,呂祖謙在有些文章的總評就明確指出該篇是某某體。如《諫臣論》的總評:“此篇是箴規(guī)攻擊體,是反題難文字之祖”,《捕蛇者說》的總評:“感慨譏諷體?!薄杜c韓愈論史官書》的總評:“亦是攻擊辯詰體?!睎|萊的《總論看文字法》可以看成是最早的評點理論。其評點之法具體來說主要是以下內容:第三看綱目、關鍵:如何是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理利用網絡說課稿分鐘
- 碧桂園物業(yè)管家述職報告
- 教育器材租賃合同模板
- 胸腰椎骨折的診斷與治療
- 溫室大棚灌溉系統(tǒng)安裝協(xié)議
- 新能源項目密封條模板
- 外賣公司墻布施工合同協(xié)議
- 城市住宅樓隔音改造合同
- 科研機構辦公設備招投標書
- 城市有軌電車塔吊租賃合同
- GB/T 6451-2023油浸式電力變壓器技術參數和要求
- 六年級英語學困生幫扶記錄
- LED屏施工方案(技術方案)
- 統(tǒng)計學專業(yè)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書
- 邊坡防護作用與防護類型全解課件
- 項目收費站機電工程(三大系統(tǒng))設備基本培訓資料
- 非飽和土力學03-吸力與SWCC課件
- 難治性高血壓-課件
- 混凝土攪拌站租賃合同范本(4篇)
- 成人無脈性心跳呼吸驟停搶救流程演示文稿
- 煙花爆竹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