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河北省石家莊市2022-2023學年高三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一學期高三年級期末考試

語文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社會結構影響著文化存在的表達形態(tài),社會結構轉變了,其外在的文化形態(tài)自然也會隨之改變。隨著

技術對人們生活空間的不斷介入,人們的整體行為模式也會隨之發(fā)生相應的改變,由此而來的必然會是基

于價值觀念的文化向度的改變。

費孝通先生曾極為形象地將其比喻為鄉(xiāng)村發(fā)展的“三級兩跳”:從農業(yè)化到工業(yè)化,從工業(yè)化到信息

化或者后工業(yè)化。第一跳的轉型還沒有真正完全實現,作為第二跳的由工業(yè)化向信息化的轉變就緊隨其后

發(fā)生了,并疊加在了原有的鄉(xiāng)村工業(yè)化的基礎上,以極為迅捷的發(fā)展步伐改變著人們原有的生活模態(tài)。

從鄉(xiāng)土中國到工業(yè)化中國的轉變,根本上還屬于物質層面的工業(yè)下鄉(xiāng),是實際生活的物質改變;而到

了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觀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鄉(xiāng)了,即從曾經的物質性的“實”的層面轉換到了精神

性、文化性的“虛”的層面上來,這對人自身的存在而言顯然意味著一種根本性的轉變。這一轉變可以說

構成了理解中國當下文化轉型的一個新的維度,也意味著在鄉(xiāng)村生活中要有更多價值和觀念層面的新變

化。

最值得強調的是,工業(yè)或者機器、技術以及產業(yè)的下鄉(xiāng),更多還是屬于經濟或生計意義上的。此時,

鄉(xiāng)村生活的基調或其基本結構仍舊還是以農業(yè)為主、輔之以工業(yè)的。只是先前的那種“工”的存在會更多

地體現在農業(yè)以外的手工勞作上,而現在的“工”則更多是機器大生產的模式。鄉(xiāng)村中的家庭結構依舊是

相對穩(wěn)固的,而鄉(xiāng)村的工業(yè)化生產則是離土不離鄉(xiāng)的模式,人們在農業(yè)的基底上借助鄉(xiāng)村工業(yè)化去實現物

質生活面貌的根本改觀。

而一旦到了文化下鄉(xiāng)這一新的發(fā)展階段,那便無可避免地觸及到人們的觀念、價值、精神和意義諸層

次。那些從城市落入鄉(xiāng)村的事物更多會屬于人的精神觀念或思想意識上的,因此它顯然更多地觸及到了人

們對于新出現的生活方式的認同與選擇。一方面,留存在村里的人會因為更多精神性意義的觸動而嘗試生

活樣式的改變;另一方面,外部世界的種種觀念或思考會對鄉(xiāng)村自身構造出來的新發(fā)展模式產生驅動和影

響,使得鄉(xiāng)村從精神意義上被重新塑造,成為有似于陶淵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意義上的理想生活之地,

甚至讓能夠在鄉(xiāng)村的環(huán)境中生活也成了人們在精神意義上追求的對象,這種不同于農工相輔的“牛郎織

女”模式的新式鄉(xiāng)村發(fā)展模式,我們不妨稱之為“桃花源模式”。這種模式更注重于精神性意義的追求,

這顯然也是在我們的文化觀念中所舊有的、從來都不缺乏的另一種對于鄉(xiāng)村生活的想象。它是富有藝術以

及審美情趣的,同時也無形地跟更多人所選擇的閑暇生活的鄉(xiāng)村旅游密切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甚至更成為新

時代里一種藝術以及藝術家的鄉(xiāng)村介入的意義引領。而所有這些從根本上而言,也是當下的人們在一種文

化自覺意識的牽引之下的新鄉(xiāng)村發(fā)展道路的選擇。由此使得文化進入到了鄉(xiāng)村,附帶著城市人的休閑旅游

進入到了鄉(xiāng)村,同時那些藝術家們也因此而介入到了鄉(xiāng)村的生活和建設之中來。

(摘編自趙旭東《從工業(yè)下鄉(xiāng)到文化下鄉(xiāng)》)

材料二:

中國社會的基層是鄉(xiāng)土性的,這并不是說中國鄉(xiāng)村人口是固定的。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口在增加,

一塊地上只要幾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飽和點;過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負起鋤頭去另辟新地??墒抢?/p>

根是不常動的。

不流動是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說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而是以住在一處的集團為單

位的。從農業(yè)本身看,許多人群居在一處是無需的。耕種活動里分工的程度很淺,至多在男女間有一些分

工,就像女的插秧、男的鋤地等。這種合作與其說是為了增加效率,不如說是因為在某一時間里忙不過

來,家里人出來幫幫忙。耕種活動中不向分工專業(yè)方面充分發(fā)展,農業(yè)本身也就沒有許多人住在一起的必

要了。

鄉(xiāng)下最小的社區(qū)可以只有一戶人家。在中國鄉(xiāng)下這種只有一戶人家的小社區(qū)是不常見的。在四川的山

區(qū)種梯田的地方,可能有這類情形,而大多的農民是聚村居。這一點對于我們鄉(xiāng)土社會的性質很有影響。

美國的鄉(xiāng)下大多是一戶人家自成一個單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鄰舍。我們中國很少類似的情形。

無論出于什么原因,中國鄉(xiāng)土社區(qū)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孤立和隔膜并不

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qū)間的往來也必然疏少??梢哉f,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社會結構與文化樣態(tài)互為影響,后者會隨著前者的改變而改變,前者會基于價值觀念的文化向度而做

出相應改變。

B.“三級兩跳”是費孝通先生對我國鄉(xiāng)村社會發(fā)展觀察分析后做出的判斷,是對從農業(yè)化到工業(yè)化再到信

息化的形象概括。

C.屬于觀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鄉(xiāng)現象與屬于物質層面的工業(yè)下鄉(xiāng)現象有本質的區(qū)別,對人類的貢獻也

有根本性的不同。

D.鄉(xiāng)土性中國體現的不流動是從人與空間的關系著眼,孤立隔膜是從社區(qū)之間的關系著眼,這兩個特點

都是相對的。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過去的工業(yè)下鄉(xiāng)到現在的文化下鄉(xiāng),農村經歷了一個極大的質的轉變,這也成為理解中國當下文化

轉型的新維度。

B.材料一認為工業(yè)下鄉(xiāng)前鄉(xiāng)土中國生活方式的模式類似于“牛郎織女”模式,這種模式較少注重于精神

性意義的追求。

C.在鄉(xiāng)土社會,家庭是最基本的撫育社群,只有一戶人家的小社區(qū)是不常見的,但在四川山區(qū)種梯田的

地方卻很常見。

D.費孝通所說的鄉(xiāng)土社會的鄉(xiāng)土性是指老根不常動,人們的活動范圍有限,住在一處的集團與其他集團

之間是有隔膜的。

3.下列描述,最符合材料所界定的“桃花源模式”生活的一項是()

A.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S發(fā)垂髻,并怡然自

樂。(《桃花源記》)

B.一輪滿月升起來,照亮了寂靜的山谷、秋日的敗草、一叢叢荊棘怪石,還有香雪手中那只發(fā)光的小盒

子。(《哦,香雪》)

C.美國的鄉(xiāng)下大多是一戶人家自成一個單位,很少屋沿相接的鄰舍,保持著他們個別負責、獨來獨往的

精神。(《鄉(xiāng)土中國》)

D.夜幕降下、燈光亮起,與空中的明月交相輝映。民宿中的人們三三兩兩,或坐或躺,或閑聊或賞景,

愜意極了?。ā多l(xiāng)村月夜》)

4.費孝通將鄉(xiāng)村發(fā)展喻為“三級兩跳”,請簡要說明“兩跳”及其轉變特征。

5.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為解決“三農”問題而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請依據材料觀點,為當前

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建議。

【答案】LA2.C3.D

4.①鄉(xiāng)村發(fā)展的“第一跳”,指從農業(yè)化到工業(yè)化,作為農業(yè)輔助的手工勞作被機器大生產代替;”第二

跳”指從工業(yè)化到信息化或者后工業(yè)化。

②第一跳屬于物質上的轉變,是實際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二跳側重思想觀念與精神意識等文化上的轉變,更

多觸及人們對于新生活方式的認同與選擇。

5.①新農村建設應以實現信息化為目標,注重思想觀念、精神價值等文化意義上的追求。

②新農村建設中,留存在村里的人應以精神性意義上的追求為指引,嘗試改變生活樣式。

③要借鑒外來文化觀念,積極構造新式鄉(xiāng)村發(fā)展模式,使鄉(xiāng)村成為人們追求的理想生活之地。

④要吸引更多的藝術家介入農村建設,提升鄉(xiāng)村藝術和審美情趣,打造鄉(xiāng)村休閑旅游勝地。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互為影響”錯誤,根據材料一“社會結構影響著文化存在的表達形態(tài),社會結構轉變了,其外在的

文化形態(tài)自然也會隨之改變”可知,社會結構不會基于文化樣態(tài)而做出改變。

故選A。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C.“四川山區(qū)種梯田的地方卻很常見”表述絕對化。根據材料二”在中國鄉(xiāng)下這種只有一戶人家的小社

區(qū)是不常見的。在四川的山區(qū)種梯田的地方,可能有這類情形,而大多的農民是聚村居”可知,只有一戶

人家的小社區(qū)在四川山區(qū)種梯田的地方可能有這類情形。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中界定的“桃花源模式”生活是文化下鄉(xiāng)這一新的發(fā)展階段的農村,強調的是精神意義上追求的對

象。

A.該項是純粹的“桃花源”生活情形,據原文"……成為有似于陶淵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意義上的理

想生活之地……我們不妨稱之為‘桃花源模式'”可知,“桃花源模式”并不等于真實的“桃花源”,故

該項不符合材料所界定的“桃花源模式”。

B.該項描寫香雪拿著換得的鉛筆盒夜晚回家的地方,顯然不是文化下鄉(xiāng)這一新的發(fā)展階段的農村。

C.說的是外國人的精神追求,更不能反映文化下鄉(xiāng)這一新的發(fā)展階段的農村。

D.民宿中的人們先月色下享受生活,反映了新的發(fā)展階段的農村人們精神意義上追求,所以最符合材料

所界定的“桃花源模式”生活。

故選D。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1)根據“費孝通先生曾極為形象地將其比喻為鄉(xiāng)村發(fā)展的‘三級兩跳’:從農業(yè)化到工業(yè)化,從工業(yè)

化到信息化或者后工業(yè)化。第一跳的轉型還沒有真正完全實現,作為第二跳的由工業(yè)化向信息化的轉變就

緊隨其后發(fā)生了……”可知:鄉(xiāng)村發(fā)展的“第一跳”,指從農業(yè)化到工業(yè)化,作為農業(yè)輔助的手工勞作被

機器大生產代替;“第二跳”指從工業(yè)化到信息化。

(2)根據“從鄉(xiāng)土中國到工業(yè)化中國的轉變,根本上還屬于物質層面的工業(yè)下鄉(xiāng),是實際生活的物質改

變;而到了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觀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鄉(xiāng)了,即從曾經的物質性的“實”的層面轉換到

了精神性、文化性的“虛”的層面上來,這對人自身的存在而言顯然意味著一種根本性的轉變。這一轉變

可以說構成了理解中國當下文化轉型的一個新的維度,也意味著在鄉(xiāng)村生活中要有更多價值和觀念層面的

新變化”可知:第一跳屬于物質上的轉變,是實際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二跳側重思想觀念與精神意識等文

化上的轉變,更多觸及人們對于新生活方式的認同與選擇。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1)根據“第二跳,便更多的是觀念性或精神性的文化下鄉(xiāng)了,即從曾經的物質性的‘實'的層面轉換

到了精神性、文化性的‘虛'的層面上來,這對人自身的存在而言顯然意味著一種根本性的轉變。這一轉

變可以說構成了理解中國當下文化轉型的一個新的維度,也意味著在鄉(xiāng)村生活中要有更多價值和觀念層面

的新變化”可知,新農村建設應以實現信息化為目標,注重思想觀念、精神價值等文化意義上的追求。

(2)根據“而一旦到了文化下鄉(xiāng)這一新的發(fā)展階段,那便無可避免地觸及到人們的觀念、價值、精神和

意義諸層次。那些從城市落入鄉(xiāng)村的事物更多會屬于人的精神觀念或思想意識上的,因此它顯然更多地觸

及到了人們對于新出現的生活方式的認同與選擇。一方面,留存在村里的人會因為更多精神性意義的觸動

而嘗試生活樣式的改變;另一方面,外部世界的種種觀念或思考會對鄉(xiāng)村自身構造出來的新發(fā)展模式產生

驅動和影響,使得鄉(xiāng)村從精神意義上被重新塑造,成為有似于陶淵明所描述的‘桃花源'意義上的理想生

活之地,甚至讓能夠在鄉(xiāng)村的環(huán)境中生活也成了人們在精神意義上追求的對象……這種模式更注重于精神

性意義的追求,這顯然也是在我們的文化觀念中所舊有的、從來都不缺乏的另一種對于鄉(xiāng)村生活的想象”

可知,新農村建設中,留存在村里的人應以精神性意義上的追求為指引,嘗試改變生活樣式。

(3)根據“一旦到了文化下鄉(xiāng)這一新的發(fā)展階段,那便無可避免地觸及到人們的觀念、價值、精神和意

義諸層次。那些從城市落入鄉(xiāng)村的事物更多會屬于人的精神觀念或思想意識上的,因此它顯然更多地觸及

到了人們對于新出現的生活方式的認同與選擇”“美國的鄉(xiāng)下大多是一戶人家自成一個單位,很少屋沿相

接的鄰舍。我們中國很少類似的情形”可知,要借鑒外來文化觀念,積極構造新式鄉(xiāng)村發(fā)展模式,使鄉(xiāng)村

成為人們追求的理想生活之地。

(4)根據“那些從城市落入鄉(xiāng)村的事物更多會屬于人的精神觀念或思想意識上的,因此它顯然更多地觸

及到了人們對于新出現的生活方式的認同與選擇”“而所有這些從根本上而言,也是當下的人們在一種文

化自覺意識的牽引之下的新鄉(xiāng)村發(fā)展道路的選擇。由此使得文化進入到了鄉(xiāng)村,附帶著城市人的休閑旅游

進入到了鄉(xiāng)村,同時那些藝術家們也因此而介入到了鄉(xiāng)村的生活和建設之中來”“它是富有藝術以及審美

情趣的,同時也無形地跟更多人所選擇的閑暇生活的鄉(xiāng)村旅游密切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甚至更成為新時代里

一種藝術以及藝術家的鄉(xiāng)村介入的意義引領”可知,要吸引更多的藝術家介入農村建設,提升鄉(xiāng)村藝術和

審美情趣,打造鄉(xiāng)村休閑旅游勝地。

(二)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柳莊拜謁左宗棠

蔡勛建

雪好像學會了“遁地法”,很快就潛入地下;春卻像尚未完全孵化的小雞,還在硬殼一般的田野與草

叢里掙扎。那天,我們一路追著北去的湘江,行色匆匆來到柳莊。

柳莊,湘江附近的仿古院落,左宗棠早年耕讀之地。遠處山野披褐、草木凋零,眼前池塘水瘦、庭院

深深。院墻門楣大書“柳莊”二字,是左公手跡。黛青燕子瓦屋頂,白堊墻面,鏤空紅窗,古意浸染。歲

月倏忽,左公逝去132年矣。

為什么叫柳莊?我有兩種解讀:柳莊所在的樟樹鎮(zhèn)巡山村,過去叫柳家沖,柳家沖里建柳莊,合情合

理。再是,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柳莊是他出仕前的舊居,既為農夫,半耕半讀,住柳

莊也符合身份。然而我想說的是,左宗棠似乎很早就對“柳”情有獨鐘,在他“湘上農人”正房有一副楹

聯(lián)“士運窮時彌見節(jié),柳枝到處可成陰”,頗值得研究。柳樹在他心目中不僅是一種意象,更是一種精神

標志,一種心靈寄托。我仿佛感到左宗棠沒走多遠,我依稀看到一個年輕而如柳般柔韌的身影仍在這山前

屋后躬耕隴畝,種稻植茶。

左宗棠是一介書生,但讀書并不走運。他生性穎悟,少負大志。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15歲時,

他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次年應長沙府試高中第二名,道光十二年參加湖南鄉(xiāng)試是第十八名。之后六

年,三次赴京會試,均名落孫山。三次不第,就等于當今學子沒有高等學歷文憑,可左宗棠與人不同,他

博覽群書,不僅攻讀儒家經典,更涉獵有關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所謂“經世致

用”的雜書,格物致知,這些成為他后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的寶貴財富。

樸存閣是左宗棠的居室,上有一聯(lián):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是左公23歲成婚

時的新房自擬聯(lián)。這是他的座右銘,是他的人格宣言。1857年,左宗棠蟄伏至45歲時遷居長沙。在他的

人生行旅與政治生涯中,柳莊,就是他在湘江邊的一個碼頭,是苦苦等待時的一艘船。

1849年,時年64歲的林則徐途經長沙,點名要見左宗棠。于誠惶誠恐中,左宗棠面晤老英雄,將平

生所學、畢生赍志盡付一夜長談。林則徐說,將來東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屬。林

則徐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和繪制的地圖悉數贈之。臨別,林則徐還將自己的座右銘書贈:“茍利國家

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币钅?,林則徐回福建后身染重病,臨終前竟命次子代寫遺書,向咸豐皇帝極

力舉薦左宗棠人才難得。由此,湘江邊上留下了一段“左林會晤”的人間佳話。巧合的是,后來,1876

年,左宗棠剛好是在他64歲那年征戰(zhàn)新疆。他身雖老邁,但終不負林公所托,力排李鴻章等海防派重臣

之議,抬棺西行,率領數萬湖湘子弟金戈鐵馬,浴血奮戰(zhàn),將碧眼兒阿古柏們趕回老家。一年后,新疆全

境收復,左宗棠讓整個世界聽到了東方睡獅的驚天怒吼。

柳莊不是左宗棠的出生地,而是他夢想高飛之地。左公的書房,極簡陋極尋常:破舊的木柜蜷縮墻

角;可能還是柳木制作的桌椅板凳,上得掉渣;桌上的馬燈、墨硯,都有厚厚黑黑的包漿。但這的確是左

公用過的原物。踱步陋室,我想到兩個問題:其一,封疆大吏陶渴為什么會那么喜歡他?陶潮不但與左宗

棠成為忘年之交,還結下兒女親家,年齡懸殊不說,門第也相差甚遠。其二,民族英雄林則徐為何也那么

賞識他,甚至“一見傾倒,詫為絕世奇才”?

我知道布衣左宗棠曾在炮火連天的日子里“繾城而入”,終使太平軍圍攻長沙三月不下。我也知道左

宗棠出佐過湘幕,且初露崢噪,引起朝野關注,時人還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

棠”之驚天評語。可這都是林公逝世經年后才有的事……我看到了左公不多的幾幅書法作品,無論是集句

抑或原創(chuàng),仿佛雪藏有一種博大、深邃的宗教情懷。其中有一聯(lián),字也俊秀,語也蘊藉:“能當大事時同

仰,自極清修古與齊?!痹娧灾荆柙佈裕l能說士子出身的左宗棠不是胸有丘壑、志存高遠呢?我看到

了左宗棠的自信。

我的同行者正忙著走馬觀花式的旅游考察,而我則在孤獨地尋找,一個理想主義者尋找一個中國符號

的行藏,夢想找到某些破譯的“密碼”。

離開柳莊,望著院內兩株新植的具有象征意義的“左公柳”,我再度想起了左宗棠兩次率部西征,一

邊浩浩蕩蕩進軍,一邊沿途植柳。我仿佛看到西域新疆楊柳成行,綠陰滿地,凡原湘軍所到之處所植之道

柳,皆“連綿不斷,枝拂云霄”。它還讓我想到而今長沙縣的左宗棠墓地兩側華表之聯(lián)語:“漢業(yè)唐規(guī)西

睡永固,秦川隴道塞柳長青?!?/p>

終于沒能見到左宗棠,先生畢竟作古百余年矣。柳莊里,“左公柳”依舊寂然鵠立,仿若一襲青衫的

左宗棠,氣象藹然,笑容可掬...

(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宗棠故居之所以得名“柳莊”,是因為此地屬于“柳家沖”,也因為左宗棠特別喜歡和推崇柳樹,

柳樹乃是一種精神標志。

B.會試屢屢下第的左宗棠博覽群書,廣泛涉獵了“經世致用”的雜書,這為他后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

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C.在左宗棠的為政道路上,林則徐和陶潮堪稱伯樂;尤其是林則徐的力薦,使左宗棠得以掛帥帶兵進入

新疆,收復廣袤土地。

D.作者認為,左宗棠能憑布衣之身而獲得兩位封疆大吏的賞識,緣于他胸有丘壑而志存高遠,也緣于他

才能卓異、充滿自信。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將“春”喻為“小雞”,把“田野與草叢”喻為“硬殼”,交代了拜謁柳莊時節(jié),生動地

表現了冬春交接之際的氣候特點。

B.第二段按由遠及近的空間順序進行描述,抓住了典型意象,表現了左宗棠故居的古樸簡雅,字里行間

透露出濃濃的敬仰之情。

C.本文多處語言有詩文色彩,如“池塘水瘦、庭院深深"''躬耕隴畝、種稻植茶”,還多處引用對聯(lián)和

詩句,風格雅致且富有文采。

D.文章以柳莊起筆,詳細敘述左宗棠的三次落第,介紹他博覽群書、與林則徐會晤、收復新疆等事跡,

突出了其民族英雄的形象。

8.根據上下文,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含意。

9.作者在文中說:“柳樹在他心目中不僅是一種意象,更是一種精神標志。或許,還會有某種精神寄

托?!闭埥Y合全文分析左宗棠與柳樹之間有哪些共同特征。

【答案】6.C7.D

8.①把左宗棠稱之為“中國符號”,是說他身上有經世濟用的民本思想、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淡泊名利的

君子人格,這些都代表著中國文化中理想人格的典型特征。

②作者希望在左公故居通過左宗棠的事跡探究他偉大精神的形成原因,找到他成為中國人的代表的“密

碼”。

③作者把自己稱為理想主義者,來此地追尋左宗棠的精神,充分表達了對左宗棠的敬仰之情。

9.①都有堅韌自強的特征。柳樹扎根在荒涼的邊疆,頑強生長;左宗棠屢試不第,仍刻苦讀書,堅持不懈地

發(fā)展自己。

②均澤被后人。柳樹成蔭,帶給后人美景;左宗棠勇于擔當精神,收復邊疆,人們帶來幸福生活。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

C.“尤其是林則徐的力薦,使左宗棠得以掛帥帶兵進入新疆”說法錯誤,林則徐的臨終推薦和左宗棠的收

復新疆之間并無直接聯(lián)系,原文“巧合的是,后來,1876年,左宗棠剛好是在他64歲那年征戰(zhàn)新疆”說

是“巧合”,所以錯誤。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D.“詳細敘述左宗棠的三次落第”錯在“詳細”,文章寫左宗棠的三次落第只是提及,并不詳細?!敖榻B

他博覽群書……等事跡,突出了其民族英雄的形象”說法錯誤,“博覽群書”不能突出英雄形象,原文為

“他博覽群書,不僅攻讀儒家經典,更涉獵有關……的雜書,格物致知,這些成為他后來帶兵打仗、施政

理財的寶貴財富”,可見是表明他堅持不懈地發(fā)展自己。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的能力。

“一個理想主義者尋找一個中國符號的行藏”,把左宗棠稱之為“中國符號”,結合“更涉獵有關中國歷

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內容的所謂‘經世致用’的雜書,格物致知,這些成為他后來帶兵打仗、

施政理財的寶貴財富”“他身雖老邁,但終不負林公所托,力排李鴻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議,抬棺西行,率

領數萬湖湘子弟金戈鐵馬,浴血奮戰(zhàn),將碧眼兒阿古柏們趕回老家。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復,左宗棠讓整

個世界聽到了東方睡獅的驚天怒吼”“左公的書房,極簡陋極尋?!?,是說他身上有經世濟用的民本思

想、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淡泊名利的君子人格,這些都代表著中國文化中理想人格的典型特征。

“夢想找到某些破譯的‘密碼“仿佛雪藏有一種博大、深邃的宗教情懷”“誰能說士子出身的左宗棠

不是胸有丘壑、志存高遠呢”,作者希望在左公故居通過左宗棠的事跡探究他偉大精神的形成原因,找到

他成為中國人的代表的“密碼”。

“一個理想主義者尋找一個中國符號的行藏”“‘左公柳’依舊寂然鵠立,仿若一襲青衫的左宗棠,氣象

藹然,笑容可掬……”,作者把自己稱為理想主義者,來此地追尋左宗棠的精神,充分表達了對左宗棠的

敬仰之情。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都有堅韌自強的特征?!拔曳路鹂吹轿饔蛐陆畻盍尚?,綠陰滿地,凡原湘軍所到之處所植之道柳,皆

'連綿不斷,枝拂云霄'",柳樹扎根在荒涼的邊疆,頑強生長;“三次不第,就等于當今學子沒有高等

學歷文憑,可左宗棠與人不同,他博覽群書,不僅攻讀儒家經典,更涉獵有關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

濟、水利等內容的所謂‘經世致用’的雜書,格物致知,這些成為他后來帶兵打仗、施政理財的寶貴財

富”,左宗棠屢試不第,仍刻苦讀書,堅持不懈地發(fā)展自己。

均澤被后人?!啊蠊琅f寂然鵠立,仿若一襲青衫的左宗棠,氣象藹然,笑容可掬……”,柳樹成

蔭,帶給后人美景;“他身雖老邁,但終不負林公所托,力排李鴻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議,抬棺西行,率領

數萬湖湘子弟金戈鐵馬,浴血奮戰(zhàn),將碧眼兒阿古柏們趕回老家。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復,左宗棠讓整個

世界聽到了東方睡獅的驚天怒吼”,左宗棠勇于擔當精神,收復邊疆,為人們帶來幸福生活。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二十二年,晉公子重耳出亡上連齊楚狐偃日夫無楚道遠丕可以1t彳主若必偃之慮其狄里未然近晉走而易

達乃遂之狄。公子在狄十二年,狐偃目:“初,吾不適齊楚,避其遠也。蓄力一紀,可以遠矣。齊侯長

矣,而欲親晉?!北娊砸詾槿?。乃行,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舉塊而與之,公子怒,將鞭之。子犯

日:“天賜也。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①,必獲此土。二三子志之?!敝泻艋?,受而載之。遂

適齊。齊侯妻之,甚善焉。有馬二十零,將死于齊而已矣。目:“民生安樂,誰知其他?”齊姜氏日:

“齊國之政敗矣,晉之無道久矣,時日及矣,公子幾矣。君國可以濟百姓,而釋之者,非人也。敗不可

處,時不可失,懷不可從,子必速行。”公子弗聽。姜與子犯謀,醉而載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目:

“若無所濟,吾食舅氏之肉,其知屢乎!“遂行。過衛(wèi),衛(wèi)文公有邢、狄之虞,不能禮焉。過鄭,鄭文公

亦不禮焉。叔詹日:“若不禮焉,則請殺之?!惫ヂ?。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禮享之。既饗,楚子問于公

子日:“子若克復晉國,何以報我?”對目:“若以君之靈,得復晉國,晉、楚治兵,會于中原,其避君

三令。若不獲命,其左執(zhí)鞭弭,右屬橐縫②,以與君周旋?!鼻夭俟佑诔?,楚子厚幣以送公子于秦。

秦伯歸女五人,懷嬴與焉。公子使奉固沃盥,既而揮之。嬴怒目:“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

降服囚命。秦伯見公子日:“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唯命是聽?!笔拢瑫x惠公卒。十二月,秦伯納公

子濟河歸晉。辛丑,秦、晉大夫盟于郵。

(節(jié)選自《國語?晉語》)

【注】①象:征兆。②橐鞭:箭囊弓袋。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晉公子重耳出亡/卜適齊楚/狐偃曰/夫齊楚道遠/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慮/其狄乎/夫狄近/晉走而易達/

B.晉公子重耳出/亡卜適齊楚/狐偃曰/夫齊楚道遠/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慮/其狄乎/夫狄近/晉走而易達/

C.晉公子重耳出亡/卜適齊楚/狐偃曰/夫齊楚道遠/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慮/其狄乎/夫狄近晉/走而易達/

D.晉公子重耳出/亡卜適齊楚/狐偃曰/夫齊楚道遠/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慮/其狄乎/夫狄近晉/走而易達/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適,往,至I]。它和《孔雀東南飛》中“始適還家門”中的“適”意義用法相同。

B.再拜,指拜兩次。這和《鴻門宴》中張良所說“再拜獻大王足下”的意思一致。

C.乘,古代一車四馬叫“一乘”。文中的“有馬二十乘”意即二十輛車、八十匹馬。

D.三舍,九十里。古時行軍三十里則駐扎,日行三十里則一宿,故三十里為一舍。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子重耳在狄國流亡了十二年,狐偃認為這時已經具備了遠行的條件,建議到齊國去尋求機會。

B.路過五鹿時,農夫拿土塊給公子重耳,子犯不以為忤,說這是上天的恩賜,是奪得政權的征兆。

C.公子重耳到齊國后,貪圖安逸,想要老死于齊國,齊姜氏深明大義,極力勸說他馬上離開齊國。

D.公子重耳到秦國后,秦伯送給他五個婢女,其中包括自己的女兒,并護送他渡過黃河回到晉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若無所濟,吾食舅氏之肉,其知倭乎!

②秦、晉匹也,何以卑我?

14.文中哪些情節(jié)和《燭之武退秦師》有關聯(lián)?請簡要概括。

【答案】10.C11.A12.D

13.①如果將來事業(yè)不成功,我即使吃你這當舅舅的肉,怎么能滿足呢?。ㄒ膊粫M足啊。)

②秦國、晉國是同等的國家,為什么瞧不起我?

14.①晉公子重耳出逃經過鄭國時,鄭文公沒有以禮相待(對應:以其無禮于晉);

②晉公子重耳回國后,秦國、晉國結為盟國(對應:晉侯、秦伯圍鄭)。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晉公子重耳離開晉國逃亡,通過占卜要到齊國或楚國。狐偃說:“齊國、楚國道路遙遠,不可以在

處于困境時投奔,按我的考慮,還是到狄國去,狄國接近晉國,容易到達。”

“出亡”是出逃之意,中間不宜斷開,排除BD。

“往”與“若"相連后,語意不明,它做“不可以困”的中心詞?!皶x”應作“近”的賓語,而不能做

“走”的主語。據此排除A。

故選C?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和理解文言文實詞的能力。

A.“適”意義用法不相同?!拔岵贿m齊楚”的“適”意思是到、前往,句意:我們不到齊國、楚國去。

“始適還家門”中的“適”意為女子出嫁。句意:剛出嫁不久便被趕回家里。

B.“再拜”都指拜兩次。句意:重耳于是拜了兩拜,行稽首禮。/拜兩拜敬獻給大王。

故選Ao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秦伯送給他五個婢女”錯,原文“秦伯歸女五人",“歸”,古時稱女子出嫁。應為“秦伯將五

個女子嫁給她”,不是做婢女。

故選D。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若”,如果;“濟”,成功;“履”,滿足。

②“匹”,同等(匹敵,地位相當);“何以”,賓語前置句,正確語序是“以何”,為什么(憑什么);

“卑”,瞧不起(鄙視)。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

根據“過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可知,晉公子重耳出逃經過鄭國時,鄭文公沒有以禮相待?!稜T之武退秦

師》中寫道“以其無禮于晉”,說的就是這個事件。

根據“十二月,秦伯納公子濟河歸晉。辛丑,秦、晉大夫盟于鄙”可知,秦伯護送公子渡過黃河回到晉

國,然后秦、晉兩國在哪地結盟?!稜T之武退秦師》中寫道“晉侯、秦伯圍鄭”,可知秦、晉兩國是結盟

國關系,對應文本中的“秦、晉大夫盟于旬B”。

參考譯文:

晉獻公二十二年,晉公子重耳離開晉國逃亡,通過占卜要到齊國或楚國。狐偃說:“齊國、楚國道路

遙遠,不可以在處于困境時投奔,按我的考慮,還是到狄國去,狄國接近晉國,容易到達?!庇谑蔷偷降?/p>

國。公子在狄國生活了十二年,狐偃說:“當初我們不到齊國、楚國去,是避免路途遙遠。現在我們的力

量已經蓄積了十二年,可以遠行了。齊侯年紀老了,但是他想和晉國交好?!贝蠹叶颊J為說得對。于是就

出發(fā)了。路過五鹿時,他們向田地里的農夫討吃的。農夫拿起土塊給他們,公子重耳大怒,要拿鞭子鞭打

農夫。子犯說:“這是上天賞賜的。農夫把土塊給我們表示歸服公子,我們還想求什么呢?上天注定的事

一定先有征兆,您一定會獲得這塊土地。你們大家記住我這話。”重耳于是拜了兩拜,行稽首禮,接受上

塊把它裝進車里。于是到齊國去。齊侯為他娶妻,待他很好。贈送給他二十輛馬車八十匹馬,重耳心滿意

足表示要在齊國住到老死。他說:“人活著就是圖安樂,誰還去想其他什么呢?"齊姜氏勸他說:“齊國

的政治衰敗了,晉國君主昏庸無道很久了,時機已經來到了,公子復國的日子快到了。做國家的君主可以

拯救百姓,卻要放棄這個機會,那簡直不算人了。政局敗壞的環(huán)境不適宜久住,有利時機不可錯過,安于

現狀的情況不能再繼續(xù),您一定要趕緊離開齊國?!惫又囟宦?。姜氏與子犯商量,把公子灌醉后載在

車上離開齊國出發(fā)。公子酒醒后,便操起戈追打子犯,說:“如果將來事業(yè)不成功,我即使吃你這當舅舅

的肉,也不會滿足啊?!币恍腥死^續(xù)前行。路過衛(wèi)國,衛(wèi)文公有邢國、狄國的進攻的憂慮,不能按禮節(jié)接

待他們。路過鄭國,鄭文公也不按禮節(jié)接待他們。鄭國大夫叔詹說:“如果不能按禮儀接待他們,就請您

把他們殺掉。”鄭文公不聽。于是到了楚國,楚成王按照周禮接待重耳。舉行過招待儀式之后,楚成王問

公子重耳說:“您如果能回到晉國當國君,拿什么來報答我?”公子回答說:“如果托您的福,我能回到

晉國當國君,將來晉、楚之間不幸發(fā)生戰(zhàn)爭,雙方軍隊在中原交會,我一定讓晉國軍隊退兵九十里。仍然

不能獲得您的諒解,那么我只好左手握著馬鞭和雕弓,右手摸著箭囊弓袋,來和您周旋?!鼻夭扇说匠?/p>

國召請公子重耳,楚王用豐厚的禮物送公子到秦國。秦伯將宗族的五個女子嫁給重耳,自己的女兒懷嬴也

在內。公子重耳讓懷嬴捧著盛水的器具倒水給他洗手,洗完揮手讓她走開。懷嬴生氣地說:“秦國、晉國

是同等的國家,為什么瞧不起我?”公子重耳害怕了,連忙除去衣冠自囚,表示聽從秦穆公的懲罰。秦伯

接見公子重耳說:“使公子受屈辱,這是我的罪過啊。聽憑公子的處置?!笔?,晉惠公去世。十二月,

秦伯護送公子渡過黃河回到晉國。辛丑這天,秦、晉兩國大夫在郵地結盟。

(-)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夕食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酷。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杯。

客至

【宋】陸游

官閑身自得,客至眼殊明。

靜算棋生死,閑分酒濁清。

悠然劇談罷,偶爾小詩成。

但恨桑麻事,無人與共評。

15.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首詩都以第一人稱敘事抒情,信筆寫來,語言親切自然,平白如話,質樸流暢。

B.杜詩頸聯(lián)為“轉”,描寫主人待客之簡;陸詩則頷聯(lián)為“轉”,寫賓主相處之歡。

C.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手法,杜詩主要寫前后行為的對比,陸詩主要寫心情的對比。

D.兩首詩都有富于情趣的細節(jié)描寫,極富畫面感,表現了主人待客的興味與心境。

16.同是客至,兩位詩人分別是怎樣招待朋友的?除了客至之喜,還各自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案】15.B16.①杜甫是灑掃庭院,開門迎客,設酒招待;陸游則擺棋,設酒,暢談,作詩。

②杜詩還寫了生活無著的困苦;陸詩還寫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孤獨落寞。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

B.“陸詩則頷聯(lián)為‘轉’”錯,陸詩“轉”在尾聯(lián)“但恨桑麻事,無人與共評”。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鑒賞詩歌情感的能力。

結合“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隔籬呼取盡余杯”可知杜甫是灑掃庭院,開門迎客,設酒招

待;結合“靜算棋生死,閑分酒濁清。悠然劇談罷,偶爾小詩成”可知陸游則擺棋,設酒,暢談,作詩。

杜詩“盤饗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酷”,菜肴很簡單,買不起高貴的酒,只好用家釀的陳酒,可知杜

詩還寫了生活無著的困苦。

陸詩尾聯(lián)“但恨桑麻事,無人與共評”,無人與陸游評說,可知陸詩還寫了英雄無用武之地孤獨落寞。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可以看出,即便“故國不堪回首”,李煜還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

當年在金陵的宮殿,慨嘆其已然物是人非:",

(2)羌笛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種樂器,其音凄切哀婉,象征凄婉的思念之情。唐代的邊塞詩人常用它來

表達征夫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如詩人____________在《》一詩中寫道“,

【答案】①.雕欄玉砌應猶在②.只是朱顏改③.示例一:王之渙④.《涼州詞》⑤.

羌笛何須怨楊柳⑥.春風不度玉門關(示例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

琵琶與羌笛示例三:高適《塞上聽吹笛》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寫錯字詞:“猶”。

三、語言文字應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天文學是進行科學教育最好的切入點。它從遠古時代就激發(fā)著人類的好奇心,且天文學作為六大基礎

學科中唯一未進入中小學課程體系的學科,可以不受已有學科教育范式的束縛。

“比宇宙更大的是什么?”“太陽為什么不會掉下來?”“火星上有植物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

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在云南做科普報告時,遇到納西族小學生的連環(huán)追問。這些①的

問題,武向平已回答了多次,他說:“小孩子是②的,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也有很多③的想

法。作為科技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保護這份好奇心,通過科學教育將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理念告訴

他們,在他們心中播下科學的火種。”科學教育的目的不是不要讓孩子們像科學家一樣思考,而是讓每一

個孩子們都成為科學家。

近年來,很多中小學校采購天文觀測設施,開發(fā)校本課程,組織天文活動,一些相關教育機構也推出

了各類觀星活動與天文研學活動,在天文科學普及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開展天文科學教育,可以培育一

片深星的土壤,四天文堂丕變“西壹和寡”,讓科學三樹枝繁吐茂,讓具有好奇心和創(chuàng)新熊力的宜少年丕

斷,“冒二苴迷9_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文中畫曲線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答案】18.①千奇百怪(稀奇古怪)

②天真爛漫;

③天馬行空(異想天開、出人意料)

19.科學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科學家,而是要讓孩子們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20.①運用比喻,將打下天文知識學習的基礎比作培育一片土壤,把高深的天文知識比作高格調的樂曲,把

科學的發(fā)展比作大樹枝繁葉茂,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天文科學教育的作用。

②運用排比,三個“讓……”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天文科學教育對天文學、科學、青少

年帶來的積極影響。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語境指奇怪的問題,可以用“千奇百怪”或“稀奇古怪”?!扒姘俟帧?,十分的奇怪,形容各

種各樣奇怪的事物?!跋∑婀殴帧?,指很少見,很奇異,不同一般。

第二空,結合語境“小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可以用“天真爛漫”?!疤煺鏍€漫”,意思是指人心

地單純,坦率自然,也用來比喻青少年或兒童思想單純、活潑可愛,沒有做作和虛偽。

第三空,語境指孩子由很多新奇的想法,可以用“天馬行空”或“異想天開”或“出人意料”。“天馬行

空”,天馬奔馳神速;像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多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不受拘束。多比喻人浮躁;不踏

實。也有說明不切實際之意?!爱愊胩扉_”,比喻荒唐離奇,想象著暫時無法實現的事,還比喻超強的想

象力?!俺鋈艘饬稀?,意思是事物的好壞、情況的變化、數量的大小等出乎人們的意料;在人們的意料之

外。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處語病。

一是多種否定失當,“不是不要”改為“不是要”。

二是搭配不當,“每一個孩子們”的“們”需刪除。

三是邏輯不當,“教育的目的”對應“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科學家”不合邏輯,應把讓“孩子都成為科學

家”的意思與讓“孩子們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的意思互換位置,即:科學教育的目的不是要讓每一個孩子

都成為科學家,而是要讓孩子們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開展天文科學教育,可以培育一片深厚的土壤”“讓天文學不再'曲高和寡“讓科學之樹枝繁葉

茂”運用比喻,分別把打下天文知識學習的基礎比作培育一片土壤,把高深的天文知識比作高格調的樂

曲,把科學的發(fā)展比作大樹枝繁葉茂,給讀者對天文科學教育的作用具有鮮明深刻的印象,語言文采斐

然,富有很強的感染力。

“讓天文學不再‘曲高和寡',讓科學之樹枝繁葉茂,讓具有好奇心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青少年不斷'冒’出

來“,三個‘'讓……”句式形成排比,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天文科學教育的積極影響,使文章內容豐富,程

度加深,句式整齊,富有氣勢。

(二)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2小題,io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一般人心目中,詩人杜甫是憂愁苦痛的。其實,①。他在《題張氏隱居二首(其二)》里寫

道:“之子時相見,邀人晚興留。霽潭鰻發(fā)發(fā),春草鹿呦呦。杜酒偏勞勸,張梨不外求。前村山路險,歸

醉每無愁?!边@首詩是寫給一位張姓朋友的,所以他特意用了“張梨”的典故,相傳“洛陽北芒山有張公

夏梨,甚甘,海內唯有一樹。”說明這種梨子美味且珍貴。“杜酒”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家釀的薄酒;_

②_o一般而言在這里應該是第二種意思,杜甫是說:“你們張家的梨子當然不用到外面弄,所以讓我

放開肚皮隨便吃,但是我們杜家的酒也是你來勸我飽啜暢飲。”用張公、杜康兩個典故,讀來非常有趣。

辛棄疾有一首《永遇樂》,題記中說明“戲賦辛字”,詞中有句日:“……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

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

家門戶。……”意思很明白:我的姓氏的含義就是“艱辛”“悲辛”“辛酸辛苦”“辛辣”,因此_

③_o明顯的玩笑意味和隱隱的一點牢騷,體現出作者面對多舛仕途的豁達胸襟。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

字。

22.古人有名有字,名與字意義上往往有聯(lián)系,或同義,或反義,或相關。如岳飛,字鵬舉,“飛”意為

凌空飛翔,“鵬舉”,以鯨鵬高飛呼應飛翔之意。請給下面的人名取字,并說明它們的意義關聯(lián)。

(1)覃璋,字o說明:

(2)吳冠群,字o說明:

【答案】21.①杜甫非常風趣②還有一種是杜康發(fā)明的酒③遇到艱難困苦再正常不過

22.①.玉成②.“璋”是玉器名,字“玉成”表示“玉汝于成”。③.謙之④.“冠群”

意為出類拔萃,字“謙之”表示以謙虛戒之。

【解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根據前文對一般人心目中杜甫憂愁苦痛、包含轉折意味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