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國近代法律思想_第1頁
試論中國近代法律思想_第2頁
試論中國近代法律思想_第3頁
試論中國近代法律思想_第4頁
試論中國近代法律思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論中國近現(xiàn)代法律思想【摘要】中國近代法律思想的歷史發(fā)展經歷了鴉片戰(zhàn)爭時期、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時期、禮法之爭、辛亥革命時期的政治變革。在近代中國經濟變動、政治變革、外部沖擊、內部變遷、學習西方、反思傳統(tǒng)的多維作用下,形成了近代法律思想不同于古代和西方的特定內容?!娟P鍵字】中國近代法律思想的歷史發(fā)展及其主要內容特點中國近現(xiàn)代法律思想的歷史發(fā)展。(一)鴉片戰(zhàn)爭時期--地主階級改革派早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結束之后不久,在深重的社會危機的刺激下,封建統(tǒng)治營壘中分化出一批有識之士,他們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批睜眼看世界的先進人物,開始朦朧地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并對傳統(tǒng)的法制和法思想進行了批判,對思想界產生了重大影響。1.代表人物:

1,龔自珍(1792--1841)“更法改圖”

2,魏源(1794--1847)“因勢變法”3.梁廷枏(1796-1861)4.徐繼畬(1795—1873)2.地主階級改革派法律思想的主要特點

(1)抨擊封建君主專制和清王朝的法律制度,揭露了清朝的司法黑暗.

(2)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變法主張的理論基礎

龔自珍:國家,刑法,禮樂起源于農

魏源:天地萬物和人類社會不斷變化發(fā)展,"變古愈盡,便民愈甚"

(3)主張變法改革

龔自珍:“更法改圖”

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海國圖志》)

“變古愈盡,便民愈甚”

贊賞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法律制度

(4)主張士人參政議政

龔自珍:"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魏源:民主議政,廣開言路--顯示出中國近代早期民主思想的特色。

廣收人才,"治法在人"

(5)主張嚴禁鴉片,抗擊侵略,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6)拘守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有很大局限性;法律思想沒有越出封建正統(tǒng)法律思想的范圍;沒有提出順應時代要求的改革措施;變法改革的最終目的,不是要改變制度,而是讓清王朝重現(xiàn)昔日盛景。

(二)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太平天國革命運動農民的法律思想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是中國舊式農民戰(zhàn)爭的最高峰,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高潮.1.代表人物:1,洪秀全2,洪仁玕2.革命綱領(1)《天朝田畝制度》這是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之后頒布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太平天國初期立法的指導原則.它以改革封建土地私有制為核心,設計了一套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結構.它不僅對土地制度作了具體規(guī)定,而且也規(guī)定了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它的核心是通過土地的均分,實現(xiàn)"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保暖"的理想社會.它反映了貧苦農民強烈得到土地的愿望,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只能是小生產者的空想,無法實現(xiàn).

(2)《資政新篇》

太平天國后期領導人洪仁玕為了挽救危局而著的綱領性文件.在政治方面提出了建立集權,分治與議政相結合的體制,改革封建專制獨裁的弊端.在經濟方面提出發(fā)展私有制,鼓勵興辦近代工業(yè)等,以解放生產力.在文教方面提出鼓勵現(xiàn)代文明事業(yè),主張開辦學校,醫(yī)院,慈善事業(yè),廢除封建陋習等.《資政新篇》是洪仁玕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結晶,反映了民主與科學的因素,體現(xiàn)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3.法律思想的特點

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決定其法律思想既有革命性一面又有封建性的一面.

(1)農民階級的平等,平均觀念和比較鮮明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思想.但同時又夾雜濃厚的皇權主義,宗教迷信色彩."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保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皇權思想,等級特權觀念嚴重嚴刑峻法,輕罪重刑

拜上帝教

(2)反映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要求和向西方學習的傾向.(三)洋務運動--洋務派的法律思想洋務運動是指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一部分帶有買辦性質的當權派,采用一些資本主義生產技術,以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自救運動.人們稱這些當權派為洋務派.他們都是代表著封建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1.代表人物

中央:奕訴地方: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2.法律思想的特點(1)"自強求富"的主張前期:“自強”,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本質在于加強對農民起義的鎮(zhèn)壓,而不是抵抗外國侵略.后期;“求富”《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

--沖擊了封建自然經濟,客觀上對中國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和西方技藝的傳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時他們的封建買辦性反過來又壓抑和阻礙了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人物簡介:孫中山(公元1866年---公元1925年),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領袖,近代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著述豐富,有《孫中山全集》行世,其中《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等篇集中體現(xiàn)了他的法律思想.孫中山對清朝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無情的揭露與批判,并明確提出推翻專制,建立共和和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主張,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爭取法治和爭取民主的斗爭結合起來。經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之后,孫中山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用國家根本法的形式,宣告了封建專制制度的滅亡和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制度的誕生,確認了“主權在民”的原則。由于歷史的局限,孫中山把主權拱手讓給了袁世凱。但他還是能及時地在實際斗爭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進步,他對法治必須與民主相結合的認識,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一)三民主義的立法指導思想1,民族主義--首要問題

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新:中華民族自求解放;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權主義--核心

舊:"反對帝制,建立民國",實質是要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新:主權在民,直接民權.--五權憲法

3,民生主義--最富特色

"土地"與"資本"

"平均地權"

"節(jié)制資本"

(二)五權憲法與權能分治學說

"五權憲法"是孫中山獨特的憲法思想,是他民權主義的主要內容.它希望通過"五權憲法"保證人民主權和直接民權.

1,"五權憲法"的內容.

"五權憲法"的核心是把政權和治權分開,由人民掌握"政權",政府實施"治權"."治權"相對于"政權"稱作"能",故又稱"權能分治".人民的"政權":選舉權,罷免權,創(chuàng)制權,復決權等四權.政府實施"治權":采用五權分立體制,即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考試權,監(jiān)察權,五權相互獨立,相互制約.與此相應,中央政府實行五院制,分別是立法院,司法院,行政院,考試院,監(jiān)察院.

2,"五權憲法"的由來.

二十世紀初,資本主義演變?yōu)榈蹏髁x,"三權分立"的虛偽性暴露無遺.孫中山指出它的缺點:

一是代議制度變成了"議會專制",沒有"直接民權";

二是官員的產生不是普遍選舉.因此,歐美憲法不適應中國國情.

他認真研究歷史和外國法律,從"三權分立"中分割出考試權,從議會的立法權中獨立出監(jiān)察權,創(chuàng)立了"五權憲法".

3,"五權憲法"的精華."五權憲法"是"直接民權".選舉權和創(chuàng)制權推行了主權在民;罷免權和復決權推行了人民保留的收回權.孫中山希望,增加監(jiān)察,考試兩權,彌補三權分立的不足,克服代議制的缺點,矯正西方選舉制聘任制的弊病,從而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義國家.

4,對"五權憲法"的評價.

孫中山的"五權憲法"是一種主觀的空想.

(1)國家權力是一個整體,國家機關的分工不等于分權.

(2)他明顯地把"政權"和"治權"分給人民和國家,實際上是不相信人民的能力.

(3)不能明確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的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企圖超越革命階段,幻想建立"萬能的政府","全民國家",實現(xiàn)"全民政治".

(三)"自由平等博愛"的法律觀1,深刻揭露清朝封建專制法制

2,主張建設資產階級法制國家

(1)民主政治靠法律來保證,法律靠國會制定

(2)用法律形式規(guī)定和保障人民各項民主權利

(3)主張司法獨立,以保證法治

資產階級革命派法律思想的特點

第一,具有反封建性.批判封建禮教,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黑暗和腐朽.

第二,具有民主性.提倡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主張學習西方的分權學說和法治原則.

推翻君主專制,實行三民主義,批判君主立憲,主張五權憲法.

第三,具有民族性.力圖將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和中國國情結合起來

第四,具有一定的反帝性.主張推翻作為"洋人的朝廷"的清政府,收回治外法權,建立主權平等的民族獨立國。中國近現(xiàn)代法律思想的特點 在近代中國經濟變動、政治變革、外部沖擊、內部變遷、學習西方、反思傳統(tǒng)的多維作用下,形成了近代法律思想不同于古代和西方的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