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1主要內容公司治理概念及問題由來公司治理的主要理論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我國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與開展法律框架與監(jiān)管環(huán)境內部治理機制外部治理機制政府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總結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2安然〔Enron〕公司案例分析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以電力、天然氣產品起家,后來又擴展能源零售交易業(yè)務,并涉足高科技寬頻產業(yè)運營范圍普及全球40多個國家,員工超過2.1萬。安然公司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交易商和最大的電力交易商,2000年收入高達1010億美元,股價在2000年8月觸及頂點90.56美元連續(xù)4年戴上《財富》雜志授予的“美國最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公司”桂冠,200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7位,曾被哈佛商學院認為是舊經濟向新經濟成功轉變的典范
案例導讀: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32001年3月5日,《財富》雜志發(fā)表了一篇題為《安然股價是否高估?》的文章,首次指出安然財務有「黑箱」,質疑安然財務報表的真實性10月16日,安然公布第三季業(yè)績突然宣布,該公司第三季度虧損6.38億美元,其凈資產因受到外部合伙關系影響而減少12億美元。六天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開始對安然展開調查11月8日,安然宣布,在1997年到2000年間由關聯(lián)交易共虛報了五點五二億美元的利潤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4從安然事件看美國公司治理
存在的問題股權結構的不合理性。安然公司同絕大局部美國的上市公司一樣股權結構高度分散,導致經理層內部人控制董事會缺乏獨立性,不勤勉盡責。安然公司與其董事之間存在大量的除董事效勞費(每人7.9萬美元)之外的利益關系,如與其個人擁有的其他公司之間的關聯(lián)交易、另有咨詢效勞合同以及向其任職的科研機構捐贈等等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5高級管理人員缺乏誠信,為謀求個人私利無視公司利益,董事會監(jiān)督不力。1999年,董事會不顧職業(yè)道德,聽從當時的董事會主席肯尼思·萊和首席執(zhí)行官杰夫·斯基林的建議,允許當時的首席財務官安德魯·法斯托暗地里建立私人合作機構,非法轉移公司財產。董事會和公司高層完全無視了對安德魯·法斯托行為的監(jiān)控利用關聯(lián)交易制造利潤。安然公司的關聯(lián)交易方式風險性極高,大量賬外經營業(yè)務形成了高負債,大量債務集中暴露產生了公司信用危機安然自已的資產負債表上只列了130億美元,而據分析,其負債總額可能高達400億美元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6外部審計機構的問題與責任。安達信會計師既是安然的審計師又是安然的財務參謀。安然公司支付給安達信公司的費用中,財務參謀費用占到了相當大的比例。作為獨立的審計因利益沖突而無法做到真正獨立金融分析師推波助瀾,為安然神話創(chuàng)造條件。英國《金融時報》這樣評判:“安然公司失敗的教訓與2000年的網絡泡沫破滅如出一轍:融資過度、傳媒和華爾街的竭力宣傳以及投資者的輕信共同吹出了一個大泡泡。”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7安然事件后美國公司治理的改革2002年2月13日,SEC主席HarveyPitt要求證券交易所重新審視其公司治理方面的具體標準。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率先行動起來,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小組,負責對上市規(guī)那么進行修改兩大交易所提出了很多相似的改革方案,這些改革方案主要是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的。其中至關重要的是增加獨立董事的數(shù)量和和提高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加強對公司管理層的監(jiān)督等。紐約證券交易所提出的方案更加詳細和具體,它還建議SEC加強對注冊會計師行業(yè)及公司CEO的監(jiān)管。2024/3/48安然事件后美國公司治理的改革索克斯法案7月26日,美國國會以絕對多數(shù)通過了關于會計和公司治理一攬子改革的索克斯法案;7月30日,布什總統(tǒng)在白宮簽署了該項法案,使其正式生效索克斯法案從加強信息披露和財務會計處理的準確性、確保審計師的獨立性、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等主要方面對現(xiàn)行的證券、公司和會計法律進行了多處重大修改,而且針對上市公司新增了許多相當嚴厲的法律規(guī)定。索克斯法案的適用范圍不僅包括美國本國的上市公司,也同時涵蓋了在美上市的非美國公司布什總統(tǒng)稱該法案是“羅斯福時代以來,有關美國商業(yè)實踐的影響最為深遠的改革”。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9定期報告披露:
鎖定CEO和CFO個人責任公司改革法案要求CEO/CFO對公司定期報告〔年報和季報〕進行個人書面認證,本人審查了報告。據本人所知〔based-on-the-knowledge〕,報告不存在有關重要事實的虛假陳述、遺漏或者誤導,符合證券交易法13〔a〕和15〔d〕節(jié)的要求;如CEO/CFO知道〔knowing〕定期報告不合證券交易法13〔a〕和15〔d〕要求,仍然作出書面認證,可并處不超過100萬美元的罰款和不超過10年的監(jiān)禁;如果CEO/CFO蓄意故犯〔willfully〕,可并處不超過500萬美元的罰款和不超過20年的監(jiān)禁。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10其他條款防止CEO/CFO的利益沖突:禁止公司向CEO/CFO提供貸款公司財務報告重大違規(guī),管理者喪失業(yè)績報酬:假設SEC因公司公布的定期報告有重大違規(guī),命令公司提交財會重述,CEO/CFO在違規(guī)報揭發(fā)表之后的12月內獲得的一切業(yè)績報酬〔包括:獎金、認股選擇權〕和買賣股票的收益都必須返還公司SEC解職令:如果SEC認為公眾公司董事和其他管理者存在欺詐行為或者“不稱職”,可以有條件或者無條件、暫時或者永久禁止此人在公眾公司擔任董事和其他管理職務。以前,SEC須向法院申請解職令,并且得證明有問題的董事或者其他管理者為“實質不稱職”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11設立公司審計委員會
公司改革法案把審計委員會提升到公眾公司的法定審計監(jiān)管機構。公司改革法案要求公眾公司必須建立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必須全部由“獨立董事”組成,除了董事津貼、審計委員津貼之外,不從公司領取其他酬金;不受控制股東或者管理層影響的“非關聯(lián)人士”〔unaffiliated〕。此外,委員會至少要有一名財務專家審計委員會的職能是:〔1〕從管理層之外的來源獲得公司信息?!?〕在外部審計和管理層之間構成隔離帶?!?〕從外部獲得財務咨詢。審計委員會有權聘用獨立財務參謀,從而在處理疑難問題的時候,能夠擺脫管理層和外部審計的影響。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12強化對外部審計的監(jiān)管
創(chuàng)設“公眾公司財會監(jiān)管委員會”〔PCAOB〕PCAOB名義上是自律組織,實際上是SEC控制的、負責監(jiān)管審計行業(yè)的準官方機構。PCAOB擁有以下權限:負責審計注冊;制定行業(yè)標準和行業(yè)紀律;對注冊審計事務所實行年檢負責調查審計事務所的不法行為禁止外部審計向上市公司提供與審計無關的效勞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13第一局部公司治理概念及問題由來2024/3/414本章主要內容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內部治理機制公司外部治理市場有關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規(guī)公司治理理論興起的背景與原因機構投資者的興起與股東參與意識的提高公司的高管人員薪酬增長過快、引起股東和社會的普遍不滿西方許多大公司在近20年的兼并重組過程中大量裁員,促使人們重新認識現(xiàn)行的公司治理模式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性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15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又譯為企業(yè)法人治理結構或公司督導機制,在我國的臺灣地區(qū)稱為公司統(tǒng)制,香港那么譯為公司管制。公司治理的概念最早出現(xiàn)于經濟學文獻中的時間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英國經濟學家BobTricker在1984年出版的《公司治理》一書中,首先論述了現(xiàn)代公司治理的重要性。狹義的公司治理是指一組聯(lián)結并標準公司股東、董事會、經理人之間責、權、利關系的制度安排。廣義上,公司治理還包括公司與其他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如員工、客戶、供給商、債權人和社區(qū)等〕之間的關系,以及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上市規(guī)那么等。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16公司治理的概念從內容上看,公司治理包括三個層次:公司內部治理機制、公司外部治理市場、有關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規(guī)。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主要內容是在公司內部構造一個合理的權力結構,從而在股東、董事會與經理人之間形成一種有效的鼓勵、約束與制衡機制,以保證公司遵守有關法律法規(guī)、并實現(xiàn)公司及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公司外部治理市場主要是指公司外部的產品市場、資本市場、經理人才市場通過產品與價格競爭、公司控制權競爭、經理人才競爭等方式對公司產生的鼓勵約束作用。有關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規(guī)主要是指政府及監(jiān)管部門為了保護廣闊投資者的利益、保證公司遵守國家法律與社會道德標準而制定的一系列規(guī)定,包括董事的法律責任、會計準那么、信息披露要求等,這些法律法規(guī)構成了有關司治理的法律約束。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既包括一個有效的公司內部鼓勵、約束與制衡機制,也包括一個有效的公司外部治理市場,同時還必須有一套完善的有關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規(guī)和執(zhí)法系統(tǒng)。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17公司治理理論興起的背景與原因現(xiàn)代股份的完全形態(tài)產生于19世紀,隨著公司股權的日益分散及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別離,股東權力和股東大會逐漸空殼化與形式化,管理層開始在公司中處于支配地位。Berle和Means最早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和研究,并于1932年出版了《現(xiàn)代公司和私人產權》一書,對當時占主導地位的股東主權思想提出了挑戰(zhàn)。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公司治理問題并沒有受到人們的注意和重視,其原因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的30多年間,公司總體上來說運作的非常好,股東們大體上都得到了滿意的回報,員工的工資和福利也得到不斷的提高,雖然各國法律都強調股東主權主義,公司必須追求股東利益的最大化,但實踐中許多公司并沒有無視其社會責任。對公司治理問題的重視與廣泛研究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才開始的,各國的學者、企業(yè)家、決策者及新聞媒介都對其表現(xiàn)出空前的關注,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形成了一個公司治理運動的浪潮。正如一個著名經濟學家所說的:“從來沒有一個問題象公司治理那樣,由一個為人所無視的問題變成了專家和決策者日思夜想的焦點。2024/3/418公司治理理論興起的背景與原因公司治理問題之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得到了空前的重視,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機構投資者的興起與股東參與意識的提高。英美傳統(tǒng)的公司治理機制強調的是外部市場對公司的壓力,股東對公司治理的參與主要采用被動的“用腳投票”的方式,即通過買進買出股票對公司的管理層施加影響。然而,這種方式有時是不情愿的或者代價較高的。20世紀四十年代以來,尤其是過去的二十年,以養(yǎng)老基金和共同基金為主的機構投資者已擁有上市公司越來越多的股份,到20世紀90年代,機構投資者總體上已持有所有上市公司近一半的股權。盡管個別基金很少持有某一公司超過1%或2%的股票,但是作為一個整體,機構投資者常持有某些大公司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票。2024/3/419機構投資者在實踐中逐漸發(fā)現(xiàn),單純使用“用腳投票”的方法有時比較困難。機構投資者一般持股數(shù)量較大,當公司經營業(yè)績不佳時,很難象小股東那樣‘用腳投票’,將手中的股票及時拋出。一旦他們決定出售某只股票,由于持股數(shù)量較大,通常會對該股票的價格造成較大沖擊。這就在客觀上迫使機構股東長期持有股票。由于機構股東不能象小股東那樣單純通過出售股票來影響公司治理,它們逐漸將目光轉移到公司內部,試圖通過影響諸如公司董事的聘選、鼓勵與約束機制、重大事項表決等發(fā)揮治理作用。2024/3/4202、公司的高管人員薪酬增長過快、引起股東和社會的普遍不滿。盡管公司的業(yè)績增長緩慢,但高級管理人員,尤其是首席執(zhí)行官〔CEO〕卻從公司獲得天文數(shù)字般的薪金,引起股東和社會的普遍不滿。美國《商業(yè)周刊》雜志每年都出版一份關于美國365家最大的公眾公司的兩名最高級經理的薪酬情況調查。根據1991年的調查報告〔關于1990年的收入〕,這些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的薪酬在八十年代增長了212%,是工人同期工資增長率的四倍〔工人的同期工資增長率是52%〕,工程師工資增長率的三倍。而同期公司股票的每股收益平均增長率為78%。1990年,《商業(yè)周刊》調查中的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平均工資和獎金到達120萬美元,如果加上股票期權和其它長期薪酬方案的收入,平均總薪酬那么到達195萬美元。按1990年的工資率計算,這相當于工人85年的工資,工程師45年的工資。2024/3/4213、西方許多大公司在近20年的兼并重組過程中大量裁員,促使人們重新認識現(xiàn)行的公司治理模式。傳統(tǒng)的公司治理的根本邏輯是:股東承擔公司的風險,而員工領取固定工資,因此公司的所有權應該歸股東。然而,從1980年到1993年,僅美國九大公司裁員就達100萬人以上,大公司如此,更不用說小公司了,員工根本沒有平安感,所謂的“固定”工資并不固定,他們面臨的風險實際上比股東還大。因此,人們不得不對傳統(tǒng)公司治理的邏輯進行反思。2024/3/422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性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經濟的日益全球化,公司治理問題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形成了一個公司治理運動的浪潮。亞洲金融危機產生以后,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其中引發(fā)危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這些國家的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公司治理更是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熱點。各國證券監(jiān)管部門、交易所及國際機構紛紛參加到推動全球公司治理運動的行列,推出了各種有關公司治理的原那么、指引、最正確行為準那么等。2024/3/423本章內容回憶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內部治理機制公司外部治理市場有關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規(guī)公司治理理論興起的背景與原因機構投資者的興起與股東參與意識的提高公司的高管人員薪酬增長過快問題兼并重組過程中大量裁員產生的問題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性2024/3/424第二局部公司治理的主要理論2024/3/425本專題主要內容概述委托代理理論古典管家理論現(xiàn)代管家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2024/3/426公司治理的主要理論公司治理理論是構建公司治理結構、解決公司治理問題的理論根底。所謂公司治理問題,是指由于公司內部鼓勵、約束與制衡機制失靈、外部治理市場無效、或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有關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規(guī)等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如內部人侵害股東利益、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公司經營目標偏離股東價值最大化目標等。2024/3/427關于公司治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存在著四種主要的理論解釋,其中被廣泛接受、并且對實踐中公司治理機制的形成起主導作用的是委托代理理論。其它三種有關公司治理的理論分別為古典管家理論、現(xiàn)代管家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近年來在英美國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成為委托代理理論的重要補充。2024/3/428委托代理理論委托代理理論認為,公司治理問題是伴隨著委托代理問題的出現(xiàn)而產生的。由于現(xiàn)代股份股權日益分散、經營管理的復雜性與專業(yè)化程度不斷增加,公司的所有者——股東們通常不再直接作為公司的經營者,而是作為委托人,將公司的經營權委托給職業(yè)經理人,職業(yè)經理人作為代理人接受股東的委托,代理他們經營企業(yè),股東與經理層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由此產生。由于公司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存在委托代理關系,兩者之間的利益不一致而產生代理本錢,并可能最終導致公司經營本錢增加的問題就稱為委托代理問題。2024/3/429委托代理問題及代理本錢存在的條件包括: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由于代理人的利益可能與公司的利益不一致,代理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行為可能會損害公司的整體利益;信息不對稱:委托人無法完全掌握代理人所擁有的全部信息,因此委托人必須花費監(jiān)督本錢,如建立機構和雇用第三者對代理人進行監(jiān)督,盡管如此,有時委托人還是難以評價代理人的技巧和努力程度;不確定性:由于公司的業(yè)績除了取決于代理人的能力及努力程度外,還受到許多其它外生的、難以預測的事件的影響,委托人通常很難單純根據公司業(yè)績對代理人進行獎懲,而且這樣做對代理人也很不公平。2024/3/430委托代理理論從上述委托代理問題及代理本錢存在的條件中可以發(fā)現(xiàn),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并不一定就會產生委托代理問題,如果作為代理人的股東能夠掌握完全信息,并預測出將來所有可能發(fā)生的情況,他〔們〕就有可能通過制定一份完備的合同,詳細地規(guī)定代理人的所有職責、權利與義務,并就將來可能發(fā)生的所有情況可能產生的所有后果及解決措施在合同中作出相應的規(guī)定,從而完全消除因為委托代理關系的產生可能帶來的所有問題。比方,一份完備的委托—代理合同將包括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經理人員將被撤換、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公司將出售或購入資產、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公司應該招收或解雇工人,等等。2024/3/431如果這樣一份完備的委托代理合同存在的話,即使委托代理關系存在,也不會產生委托代理問題,我們也很難找到公司治理在其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只有當初始的合同是不完備的,因此將來需要對一些在初始合同中沒有作出規(guī)定的情況作出決策時,公司治理結構才會發(fā)揮作用。實際上,公司治理結構就是對這類情況進行決策的機制。可以想象,如果合同是完備的,所有事情都在合同中預先規(guī)定了,那也就沒有“剩余”的事項需要決策了,公司治理機制也就不重要了。當委托—代理關系及不完備合同同時存在時,公司治理機制就將發(fā)揮作用。治理結構可以看作是一種對沒有在初始合同中明確規(guī)定的情況進行決策的機制,更確切地說,治理結構是對公司除人力資本以外的其它資本的剩余控制權的分配。2024/3/432古典管家理論古典管家理論的形成,是以新古典經濟學的理論為根底的。在新古典經濟學中,企業(yè)是一個具有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市場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信息和資本能夠自由流動,企業(yè)處于完全競爭的環(huán)境中。在新古典經濟學關于信息完全的根本假設下,盡管企業(yè)的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存在委托—代理關系,但經營者沒有可能違背委托人的意愿去管理企業(yè),因此代理問題是不存在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是一種無私的信托關系,公司治理的模式也就不再重要。在此意義上,公司治理表現(xiàn)為股東主權至上,以信托為根底的股東與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關系,使經營者會按照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原那么行事。2024/3/433由于現(xiàn)代公司所面臨的市場,既不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也不是信息充分完備的市場,因此古典管家理論顯然不能解釋現(xiàn)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司的治理行為。古典管家理論作為公司治理理論的一個最初萌芽,對于研究現(xiàn)代公司治理根本上不具有任何意義。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34現(xiàn)代管家理論古典管家理論關于完全信息的假設顯然不符合現(xiàn)實,由于不完全信息是客觀存在的,因而其錯誤的前提假設必然導致由此推斷出的結果與現(xiàn)實的巨大差距。代理理論雖然有助于局部解釋所有權與經營權別離所造成的問題,但是,現(xiàn)代心理學和組織行為方面的研究說明,代理理論的某些前提假設,特別是對經營者內在的時機主義和偷懶行為的假定是不適宜的,人既有可能成為自利的代理人,也有可能成為無私的好管家。2024/3/435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現(xiàn)實中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巨大的,每個人與其社區(qū)或環(huán)境之間都存在一種互動的控制關系,并隨著這種互動關系的變化而變化,故人有時是競爭性的,有時又是合作性的,通常是兼而有之,許多實證分析的結果與代理理論截然相反。在此根底上,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澳大利亞工商管理學院〔AGSM〕的LexDonaldson教授于1990年提出了一種與代理理論截然不同的理論——現(xiàn)代管家理論。Donaldson認為,成就、榮譽和責任等是比物質利益更重要的鼓勵公司經營者的因素,經營者出于對自身尊嚴、信仰以及內在工作滿足的追求,會象善良的管家一樣勤勉地為公司工作,成為公司的好“管家”。2024/3/436現(xiàn)代管家理論Donaldson和Davis在1994年發(fā)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代理理論的擁戴者們根據人性先天“性惡論”的假設,先入為主地認定以獨立的外部董事為主的獨立董事會肯定會更好,因而竭力倡導董事會的獨立性。然而,Donaldson和Davis認為,從制度設計的角度而言,以獨立的外部董事為主組成的董事會是一種無效率的組織形式,因為這不符合掌握信息最全面的人決策最有效這一組織設計的根本原那么。事實上,他們認為,從整體上看,董事會是否有存在的必要都值得疑心。2024/3/437局部實證分析支持了Donaldson的理論,很多研究發(fā)現(xiàn)董事會的獨立性與公司的業(yè)績并不成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相反,一些以執(zhí)行董事為主的公司的經營業(yè)績反而高于董事會獨立性強的公司?,F(xiàn)代管家理論作為公司治理理論的一家之言雖然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證分析支持,但是,在當今倡導公司民主及機構投資者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這一理論被淹沒在代理理論之中,較少引起人們的關注。2024/3/438利益相關者理論20世紀以前,英美公司治理機制的形成根本上是以古典管家理論為根底的,進入20世紀以后,委托代理理論逐漸成為構建公司治理的理論依據。無論是古典管家理論,還是委托代理理論,均以股東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然而,這種思想由于將公司更為廣泛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排除在外而日益受到批評。2024/3/439現(xiàn)代企業(yè)理論認為,首先,現(xiàn)代公司是一個狀態(tài)依賴的結合體。在公司正常經營的條件下,公司的所有權為股東所有。但是,一旦公司經營進入虧損和破產階段,公司的所有權就為公司的債權人所有,由債權人決定公司是重組還是清算。更進一步,當公司的資產還缺乏以支付員工的工資時,員工就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有權對公司的資產處置作出決定。因此,不能將公司僅僅看成是股東所有的主體,應當讓債權人和員工一起來參與公司的治理。2024/3/440其次,從價值形成的角度來看,公司的價值形成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從投入角度來看,公司價值的最大化取決于公司與供給商和其他合作伙伴之間的穩(wěn)定關系;從需求角度來看,消費者、經銷商也是公司價值形成的重要因素,公司需要與消費者和經銷商之間形成可信賴的關系,從而保持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因此,要實現(xiàn)公司的價值最大化,就必然要求在公司治理框架中有公司的供給商、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參與。第三,在現(xiàn)代市場條件下,公司是一個責任主體,在一定程度上還必須承擔社會責任,公司的價值不僅表達在股東的利益方面,也表達在公司的社會價值方面。2024/3/441利益相關者理論由于公司概念的進一步豐富,出現(xiàn)了要求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公司治理的利益相關者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由于公司是不同要素提供者之間組成的一個系統(tǒng),公司的目標應該是為所有要素提供者創(chuàng)造財富、增加價值,而不僅僅是為股東利益最大化效勞。為了到達這個目標,應鼓勵公司董事會具有更加廣泛的代表性,董事會應包括公司的職工、主要供給商和客戶、貸款銀行和社區(qū)代表,保證他們在董事會中的發(fā)言權。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42近年來,利益相關者理論在英美國家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例如,美國法律協(xié)會在其《公司治理原那么》中,就明確提出現(xiàn)代公司與眾多的利益集團,如公司的員工、客戶、供給商等有相互依存關系?!禣ECD公司治理原那么》也專門將利益相關者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局部,明確提出公司在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應關注和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不受損害。目前,雖然有關利益相關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但有許多實踐已經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如實行員工持股方案、發(fā)揮機構投資者和債權人的作用等等。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43本專題內容回憶概述委托代理理論古典管家理論現(xiàn)代管家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44第三局部
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本專題主要內容概述英美的市場監(jiān)控模式德日的內部監(jiān)控模式東亞的家族控制模式內部人控制模式公司治理模式的趨同趨勢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46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劃分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標志是所有權和控制權的表現(xiàn)形式。傳統(tǒng)的公司治理理論將公司治理的主要模式分為英美的市場監(jiān)控型和德日式的股東監(jiān)控型模式。近年來,一些公司治理專家和學者在研究了東亞及前蘇聯(lián)和東歐國家的公司治理后,又歸納出“家族控制”與“內部人控制”兩種公司治理模式。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47實際上,東亞國家的家族控制模式與德日的股東監(jiān)控模式有相似之處,兩者的共同特點均表現(xiàn)為大股東的直接監(jiān)控,只不過在德國和日本,大股東主要表現(xiàn)為銀行或大財團,而在東亞國家,大股東主要為控股家族。前蘇聯(lián)和東歐國家“內部人控制”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出現(xiàn)是由于在國家經濟處于從方案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階段,由于市場機制發(fā)育滯后、有關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引起的。2024/3/448英美的市場監(jiān)控模式采用英美法系的國家,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以公司外部的監(jiān)控為主,其特點是公司的股權高度分散,由于“搭便車”問題的存在,股東對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很弱。對經營者管理不善的懲罰通常是股東賣掉股票〔用腳投票〕以及隨之而來的惡意收購。2024/3/449在美國,政府規(guī)定禁止銀行、共同基金、養(yǎng)老基金和保險公司以保持資產多樣化為理由持有公司控制性權益。因此在這種模式中股東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產品市場、公司控制權市場和經理人才市場的壓力以及有關信息披露、內幕交易的控制、小股東權益保護的法規(guī)等來保護的。通過這些來自公司外部的力量,促使管理層遵紀守法、努力工作、實現(xiàn)股東利益最大化。為了說明英美等國公司治理機制運行原理。2024/3/450英美的市場監(jiān)控模式法律上,董事會由股東選舉產生,董事會作為股東的信托人,負有信托責任,是代表股東利益的。董事會選擇和任免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審批重大的投資和融資決策、監(jiān)督監(jiān)督公司的高管人員,確保他們按股東的利益行事。然而,在實際當中,人們對董事們是否能有效地維護股東的利益提出疑問。新董事是由現(xiàn)任董事提名的,而現(xiàn)任董事通常包括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新董事的候選人幾乎總是在例行的股東大會投票中被批準。從理論上講,不滿意的股東可以提出自己的候選人并且發(fā)起‘代理之戰(zhàn)’,以試圖將他們自己的候選人選入董事會,但這通常本錢高昂并且難以成功。因此在實際當中他們很少這樣做,而代之與選擇‘用腳投票’,通過賣掉股份的方法來表達他們的不滿。2024/3/451然而賣掉股份能夠傳遞一個很強烈的信息。如果足夠數(shù)量的股東賣掉股票,公司的股價就會下跌,這將損害高級管理人員的名聲,并動搖他們的地位,影響他們的收入。一方面,董事會可能考慮重新聘用經理,因為活潑的經理人才市場的存在使得董事會幾乎總是可以找到稱職的經理人才。另一方面,由于高級管理人員收入的很大一部份來自于獎金及股票期權,獎金通常和公司的凈收益相聯(lián)系,而股票期權那么與股價掛鉤,因此如果股價上升,那么股票期權將會給經理們代來很大收益,而如果股價下降,期權將一文不值。這就鼓勵經理們盡量增加公司的收益和股票價格,因此符合股東的利益。2024/3/452英美的市場監(jiān)控模式對那些沒有按股東利益行事的經理和董事們來說,惡意收購的威脅總是存在的。如果公司的股價由于管理不善和決策錯誤而下降到其應有的價值以下,其它公司和投資者集團就可能通過收購其股票,取得公司的控制權,然后用負責任的經理和董事取而代之,以實現(xiàn)公司的潛在價值。2024/3/453因此,在英美等國,由于公司股東監(jiān)督缺乏以及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別離而產生的委托—代理問題通過以下四個途徑得到了控制和緩解:〔1〕董事和高管人員具有法定職責必須按公司的所有者〔股東〕的利益行事;〔2〕對高級管理人員設計合理的薪酬鼓勵機制,將他們的收益與公司的業(yè)績和股價掛鉤;〔3〕產品市場和經理人才市場的壓力〔不稱職將被更換〕;〔4〕公司控制權市場的壓力〔公司被其他投資者收購〕。2024/3/45420世紀80年代以來,針對完全依賴外部監(jiān)控模式所暴露出的一些問題,英美等國開始對其公司治理模式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制定各種公司治理的原那么、指引、章程、鼓勵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要求公司增強董事會的獨立性、在董事會內引入一定數(shù)量的獨立董事等,希望通過這些措施,增強公司的內部監(jiān)控力度,以彌補由于外部監(jiān)控缺乏所造成的問題。2024/3/455德日的內部監(jiān)控模式與英美等國主要依靠公司外部的力量對管理層監(jiān)控不同,德國和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以公司大股東的內部監(jiān)控為主,外部市場,尤其是公司控制權市場的監(jiān)控作用很小,有關信息披露、內幕交易的控制、小股東權益保護的法規(guī)也不如英美等國完善。德國和日本公司股權結構的特點是股權相對集中,公司具有主要投資者,他們擁有公司顯著的利益或股份,管理層處于這些主要投資者——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或其它公司——的嚴格監(jiān)督之下的。所有權的集中使得投資者既有鼓勵又有能力對管理層進行監(jiān)督和控制。在德國,三家最大的銀行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很大一局部,他們還代表其它股東投票。在日本,銀行通常是公眾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公司間交叉持股的比例也非常高。2024/3/456公司控制機制的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有著明顯的不同。一般來說,為了保證公司不要偏離價值最大化的行為太遠,有許多機制可以使用,包括直接和間接的控制措施。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強調這些機制中最重要的是公司利益持有權的集中。如果股權集中在少數(shù)幾個投資者手中,那么他們就有足夠的鼓勵去獲取信息和監(jiān)督公司的管理。大的持股比例也使他們有能力控制管理層。如果所有權的集中是不可能的,那就必須運用間接的監(jiān)督和控制手段,這包括活潑的企業(yè)收購市場,運行良好、充滿競爭的經理人才市場,以及債權的集中〔在這種情況下,監(jiān)督的職能由債權人來完成〕。2024/3/457在英美模式中,間接的公司控制手段被經常使用,這包括惡意收購、杠桿收購、“用腳投票”、代理之戰(zhàn)、基于公司業(yè)績的鼓勵合同、內部交易及關聯(lián)交易的法律禁止、對小股東權益的法律保護等。而德日模式偏重于直接控制,董事會的權力與作用較大,大股東的直接監(jiān)督力強。大股東可能是金融機構、其它非金融公司或個人。惡意收購在德國和日本根本不存在。例如,在德國,自二戰(zhàn)以來,到1992年為止,只有四起成功的惡意收購。以收購來更換無效的管理層的做法在日本也不普遍。相比之下,在美國,1980年《財富》雜志評出的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10%后來均被惡意收購過。2024/3/45820世紀80年代,由于德國和日本的公司后來居上,在全球市場上對英美的公司造成巨大威脅,引起了公司治理專家對英美的外部監(jiān)控模式進行反思。一些專家認為,德國和日本公司競爭力的提高得益于其有效的內部監(jiān)控模式,因此,在這一時期,以內部監(jiān)控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倍受推崇。然而,90年代以后,隨著以內部監(jiān)控為主的公司所發(fā)生的一系列損害股東利益的關聯(lián)交易、內幕交易的不斷曝光,人們逐漸認識到,單純依靠某種監(jiān)控方式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都不是最正確的,只有綜合兩種模式的優(yōu)點建立的公司治理機制,才能最有效地保護股東權益,實現(xiàn)公司價值的最大化。2024/3/459東亞的家族控制模式在除中國和日本以外的大局部東亞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如韓國、香港、臺灣、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公司股權一般都集中在創(chuàng)業(yè)者家族手中,控股家族通常普遍地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和投資決策,公司的主要高級經營職位也主要由控股家族的成員擔任,因此,主要股東與經理層是合一的。2024/3/460這種公司治理模式使得主要股東與經理層的利益一致,局部地消除了歐美公司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別離所產生的委托代理問題。然而,這種公司治理模式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主控股股東和經理層侵害公司其他股東的利益,因此,公司治理的核心從控制管理層和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轉變?yōu)榭毓纱蠊蓶|與經理層和廣闊中小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2024/3/461內部人控制模式內部人控制〔InsiderControl〕是指公司既缺乏股東的內部控制、又缺乏公司外部治理市場及有關法規(guī)的監(jiān)控,從而導致公司的經理層和職工成為企業(yè)實際控制人的現(xiàn)象,主要發(fā)生在前蘇聯(lián)和東歐等轉軌經濟國家,在我國局部由原來的國有企業(yè)改制而來的上市公司中也有一定程度的表現(xiàn)。2024/3/462前蘇聯(lián)和東歐等轉軌經濟國家具有某些共同的特點,例如都存在著數(shù)量眾多、規(guī)模龐大的國有企業(yè)需要進行重組,同時又繼承了原有較為混亂的法律體系。在由方案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原來的國有企業(yè)普遍存在著所有者缺位的現(xiàn)象,而市場機制的發(fā)育還不完善,有效的公司控制權市場和經理人才市場還不能有效發(fā)揮作用,再加上法律體系不健全和執(zhí)行力度微弱,無法對經理層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導致經理層利用方案經濟解體后留下的真空,對企業(yè)實行強有力的控制,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企業(yè)的實際所有者。2024/3/463公司治理模式的趨同趨勢九十年代以來,隨著資本市場的全球化,公司治理模式的開展也呈現(xiàn)出強烈的趨同趨勢,英美型的外部治理模式日益為各國所仿效。在八十年代,由于德、日經濟的強盛,人們普遍認為,和以市場為根底的外部模式相比,以企業(yè)集團、銀行和控股公司為治理主體的內部模式能更好地解決代理問題。2024/3/464進入九十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全球化,以及信息產業(yè)的崛起,內部控制模式的弊端日益顯露,以市場為導向的外部治理模式逐漸成為各國學習的樣板。英美模式以股東利益為根底,以盈利為導向,重視資本市場的作用,似乎更能夠適應經濟的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產業(yè)的開展。但是,安然事件暴露了美國公司治理模式中同樣存在不少問題,需作進一步改革。2024/3/465本局部內容回憶英美的市場監(jiān)控模式德日的內部監(jiān)控模式東亞的家族控制模式內部人控制模式公司治理模式的趨同趨勢2024/3/466第四局部中國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與開展本局部主要內容中國公司治理模式的歷史沿革中國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中國公司治理模式的前景2024/3/468中國公司治理模式的歷史沿革過去50多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個由長時期的方案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曲折歷程。與整體經濟制度開展相適應,中國的公司治理機制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1978年以前的行政治理時期,1978-1992年的方案與市場雙軌治理時期,以及1993年至今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構建時期。2024/3/4691、行政治理階段1978年以前,中國國有企業(yè)的治理被納入傳統(tǒng)方案經濟的框架之內,因此,這一階段企業(yè)治理機制的主要特點就是集中統(tǒng)一的行政型治理。具體表現(xiàn)為:〔1〕企業(yè)管理手段主要是行政手段,企業(yè)按照規(guī)模大小和隸屬關系分為不同的行政級別,企業(yè)管理人員按照行政級別上下由政府主管部門任命;2024/3/470〔2〕企業(yè)的生產方案不是由市場決定,而是由政府根據國家的宏觀方案層層分解來決定,衡量企業(yè)經營績效的指標是完成方案的多少,而不是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價值,對經理人員和職工努力工作的鼓勵主要是政治性待遇和精神鼓勵;〔3〕企業(yè)經理人員沒有經營自主權,也不能直接分享企業(yè)經營的成果,所以經理人員對提高企業(yè)績效的動力缺乏,同時由于企業(yè)規(guī)模和企業(yè)占有的經濟資源決定了經理人員“說話的分量”和行政級別,因此企業(yè)經理人員傾向于企業(yè)的數(shù)量型擴張,無視效益增長。2024/3/471中國公司治理模式的歷史沿革2、雙軌制治理階段
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開始正式啟動,城市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如何增強國有企業(yè)活力,改革原有的企業(yè)制度,從而有效地提高國有企業(yè)的經營效率。2024/3/472國有企業(yè)改革從“放權讓利”開始,到1993年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開始構建之前的15年中,企業(yè)治理機制表現(xiàn)出了方案與市場并行的雙軌制特點,國家逐漸減少了對企業(yè)的直接行政調節(jié)手段,經濟調節(jié)手段〔如調整國家與企業(yè)之間的分配關系、增加企業(yè)自主權等〕逐漸增多。但總體上看,以方案經濟為主的改革思路仍然未有突破。從企業(yè)自身的治理情況看,這一時期又可進一步細分為三個階段:2024/3/473第一個階段是從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這一階段主要以向企業(yè)“放權讓利”為特征。第二個階段為1984-1986年,其主要特征是將國有企業(yè)的“利潤上繳”分配形式轉變?yōu)椤袄惙至鳌?,并形成國有企業(yè)的“廠長負責制”。第三階段是1987-1992年。從1987年開始,國有企業(yè)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國有企業(yè)制度建設。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可以別離的原那么下,國有企業(yè)開始實行以承包經營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經營機制改革2024/3/474中國公司治理模式的歷史沿革3、公司化改制階段這一時期的企業(yè)治理改革是從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公司〕制度開始的。1993年,中國共產黨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假設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yè)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稕Q定》中還指出,“現(xiàn)代企業(yè)按照財產構成可以有多種組織形式。2024/3/475國有企業(yè)實行公司制,是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有益探索。標準的公司,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出資者所有權與企業(yè)法人財產權的別離,有利于政企分開、轉換經營機制,企業(yè)擺脫對行政機關的依賴,國家解除對企業(yè)承擔的無限責任,也有利于籌集資金、分散風險。”2024/3/4761993年12月公布〔1994年7月實施〕的《公司法》為中國建設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提供了法律支持?!豆痉ā返於酥袊壳肮局卫頇C制的根本框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一些國有企業(yè)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規(guī)定公司章程,建立股東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聘任高級經營管理人員,形成了形式上較標準的公司治理結構。以1995年國家進行百戶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試點工作為標志,全國開展了對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yè)進行以公司制改組為主要內容的改革。不少國有企業(yè)改制后紛紛上市,到2010年底在中國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總和已超2000家。2024/3/477中國公司治理模式的歷史沿革3、公司化改制階段〔續(xù)〕1997年以后,伴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蓬勃開展,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機制建設開始得到進一步加強。中共十五大確定了“從戰(zhàn)略上高速國有經濟布局”的戰(zhàn)略目標,為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治理機制的改革和完善,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78同時,證券監(jiān)管部門為改善上市公司治理出臺了一系列法規(guī)和條例,如《公開發(fā)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那么》、《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準那么》、《關于標準上市公司重大購置或出售資產行為的通知》、《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標準意見》、《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國有大中型企業(yè)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和加強管理的根本標準〔試行〕》、《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準那么等,重點是強化公司信息披露,明確公司各參與方的權利和義務,保護中小股東利潤。2024/3/479中國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民營企業(yè)中國的民營企業(yè)公司治理模式局部類似于東亞的家族控制模式,而其中,民營企業(yè)又分為兩類:2024/3/480非上市的民營企業(yè)在治理結構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一個立法的問題。因為法律沒有要求,并且是個人控股,所以他們的法人治理結構根本是口頭的,不是紙面的,根本連法都沒有。他們的主要問題是一個立法問題,必須自覺自愿去做。上市的民營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相比照較完善。與國有企業(yè)治理結構形成對照的是,民營經濟類企業(yè)由于法人產權明晰、管理層持股、管理機制靈活務實,因此民營企業(yè)的公司治理結構相比照較完善。2024/3/481中國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國有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的核心問題是確保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而當前國有企業(yè)改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所有者缺位”。中國國有企業(yè)產權結構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股權單一化,即多是國有獨資公司?,F(xiàn)代公司治理結構是建立在一個多元、分散、可流動的股權結構上的組織形態(tài)。單一化的股權難以形成制衡,會導致內部人控制。
2024/3/482中國大型國有企業(yè)成長過程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形成了集團內部多級法人體制。這一狀況造成戰(zhàn)線長、信息失靈并增加了組織控制的本錢。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多級法人體制實際上是多級的投資中心,由此形成了集團內部扭曲的利益主體格局。這種格局是對公司組織資源的破壞,使集團總部失去集中配置資源的權威和能力。在中國企業(yè)中沒有明確相當于CEO的這一職位,一般把公司的總經理理解為CEO。但公司法中卻有一個法人代表的職務并規(guī)定由董事長擔任。在公司章程中還要說明是董事長負責制還是總經理負責制。這是互相矛盾而又不能自圓其說的一種制度安排。2024/3/483中國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外合資企業(yè)通過與跨國公司的合作,中國企業(yè)在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進入國際市場的渠道等方面獲得了重要的支持;與此同時,跨國公司通過與中國企業(yè)的合作,有效地克服了市場進入壁壘,使其能在更加廣闊的市場范圍內運用自己的核心能力,并為進一步整合全球資源,創(chuàng)立新的競爭優(yōu)勢創(chuàng)造了條件。然而,中外合資企業(yè)畢竟是潛在的競爭對手之間的合作,為了解決一些暫時的困難,雙方走到了一起。合作動機的短期性和雙方長期開展目標的沖突,使得這種合作關系面臨各種時機主義行為的威脅。2024/3/484雖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法人實體而存在,但其公司治理結構并不具有獨立性。公司法律特征的最大特點就是它是一個法人實體,而這一點又與中外合資企業(yè)對母公司,特別是國外母公司的附屬程度發(fā)生了沖突。從法律角度上講,應該是投資者被授權進行公司治理結構的抉擇,而在中外合資企業(yè),公司的股東往往是中外幾家公司,最終的投資者并不直接插手合資企業(yè)的組成。這些因素導致了中外合資企業(yè)的公司治理結構與一般企業(yè)的公司治理結構的重大差異。這種差異集中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2024/3/485中國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外合資企業(yè)第一,董事會的構成由母公司所主導,董事會的職能殘缺不全。董事會的權力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也是確保董事會有效履行職責的前提。董事會的功能一是監(jiān)督,包括明確責任和監(jiān)督檢查兩個方面;二是決策,包括制定戰(zhàn)略和制定政策兩個方面。2024/3/486雖然各國公司的董事會類型有所差異,但是強調董事會的作用和職責,提高董事會的效率是各國公司治理中普遍重視的問題。中外合資企業(yè)董事會的權力配置和職能的發(fā)揮與母公司的董事會有很大的差異。由于合資企業(yè)的董事和董事長由母公司直接指派,因而合資企業(yè)的戰(zhàn)略制定和實施需要得到母公司的同意方能進行,其職責實際上是負責落實母公司下達的經營戰(zhàn)略意圖,一些重要的決策,如增資、撤資、高級主管的任免以及產品銷售市場的選擇等根本上由母公司決定。2024/3/487董事會要對母公司負責,并接受母公司監(jiān)督,母公司有權撤換不稱職的董事。由此可見,中外合資企業(yè)的董事會是母公司行政指派的產物,董事會的一些重要職能都由母公司代為行使,合資企業(yè)董事會的非獨立性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2024/3/488中國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外合資企業(yè)第二,高級經理人員由母公司指派,委托代理關系模糊不清從公司治理結構的一般委托-代理關系來看,股東大會或股東會對董事會是一級委托-代理關系,董事會對經理層是另一級委托-代理關系。在這兩級委托-代理關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關系十分清晰,責任也非常明確,經理層對董事會負責,董事會對股東負責。2024/3/489但中外合資企業(yè)的情況并非如此。在合資企業(yè)中,母公司不僅直接任命總經理和副總經理,而且還直接任命關鍵部門的經理。雖然這些任命要經過合資企業(yè)董事會的同意,但這往往是一種形式。這種狀況導致了合資企業(yè)高級管理人員行為的扭曲,一方面,合資企業(yè)作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具有自己的利益目標,因而,高級管理人員應對合資企業(yè)的董事會負責;另一方面,由于母公司掌握高級管理人員的實際命免權,因而,他們又必須服從母公司的指令,并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代表母公司的利益,而不是合資企業(yè)的利益。這使得合資企業(yè)的董事會處于極為為難的境地,難以真正履行受托人責任,并對經理層實施有效監(jiān)督。2024/3/490中國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外合資企業(yè)第三,公司治理模式的本地化中外合資企業(yè)公司治理結構和機制的當?shù)鼗彩宄@。由于中國市場機制的不完善,證券市場和公司控制權市場普遍缺乏效率,以及經理人員市場尚未形成,類似于美國企業(yè)的市場導向型公司治理模式當然難以建立;對于德國模式而言,由于我國實行嚴格的商業(yè)銀行與投資銀行業(yè)務別離制度,銀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十分有限;而日本企業(yè)建立在企業(yè)集團和大銀行之間的法人相互持股的關系型公司治理模式由于在中國難以找到適合的土壤也不可能生成。2024/3/491中國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國現(xiàn)行的公司治理結構主要可以歸結為兩種模式:內部人控制模式控股股東模式這兩種模式甚至常常在一個企業(yè)中奇妙地重疊在一起。在控股股東模式中,當控股股東為私人或者私人企業(yè)時,往往出現(xiàn)家族企業(yè)的現(xiàn)象;當控股股東為國家時,往往出現(xiàn)政企不分〔或黨企不分〕的現(xiàn)象,國家對企業(yè)進行的大量直接干預和政治控制往往與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要求相悖,與《公司法》預先設定的公司治理機制和措施不一致。2024/3/492以上兩種模式的實際實施,通常趨向于采取同一種形式,即關鍵人大權獨攬,一人具有幾乎無所不管的控制權,且常常集控制權、執(zhí)行權和監(jiān)督權于一身,并有較大的任意權力。關鍵人物通常為公司的最高級管理人員或〔和〕控股股東代表。公司內部的一般員工〔包括其他內部董事〕和數(shù)量很少的外部獨立董事在公司治理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很小。這種“一人獨大”的關鍵人控制模式對企業(yè)治理和公司組織資本的開展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2024/3/493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證券市場規(guī)模的迅速擴張和經濟功能的日益完善,股票市場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快速開展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注意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即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公司治理不標準。2024/3/494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既不同于英美式的股權分散模式,也不同于德日式的法人間交叉持股的股權集中模式,而是“一股獨大”式的股權高度集中。歷史原因使得非流通股、國家股成為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主要成分。在這種特殊的股權結構下,所有作為外部公司治理機制的資本市場、經理人市場和控制權市場都無法發(fā)揮作用,大股東不怕因股價下跌而被收購和兼并,因而可以利用其控股地位有恃無恐地從事掠奪和侵害中小股東權益的活動。為了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和成功地開展證券市場,內部人掠奪的風險必須得到有效的控制。2024/3/495下表列出了2005年底我國A股上市公司前5位股東股權集中度分布情況,前5位股東持股比例之和在50%以上的公司數(shù)量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shù)的74.40%,也就是說超過70%的上市公司的絕大局部股權掌握在前5位大股東手中。前5位大股東持股比例(%)0-2525-5050-6060-7070-8080-9090-100公司數(shù)量122852793302132714所占比例(%)1.0324.5724.0528.4518.362.331.21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2024/3/496進一步對前5位股東的持股比例進行分析,見下表。第一大股東根本上擁有絕對的股權優(yōu)勢,其中第一大股東處于絕對控股地位〔持股比例≥50%〕的上市公司的比例達40.93%,第一大股東平均持股比例達44.26%。這種股權結構既不同于英美式的股權分散模式,也不同于德日式的法人間交叉持股的股權集中模式,而是“一股獨大”式的股權高度集中。最大股東持股比例(%)0≤X<1010≤X<2525≤X<5050≤X<7575≤X≤100公司數(shù)量1016950644728所占比例(%)0.8614.5743.6238.532.41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2024/3/497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與國外相比,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更為顯著的特征是未流通股比例過大,特別是其中的國家股比例過大。下表列出我國A股上市公司2001年底未流通股分布情況,未流通股比例超過50%的上市公司有946家,占我國上市公司總數(shù)的81.6%;而國家股比例超過50%的上市公司有376家,占上市公司總數(shù)的32.4%。我國上市公司的平均未流通股比例那么高達60.5%。2024/3/498未流通股比例(%)0≤X<1010≤X<2525≤X<5050≤X<7575≤X≤100公司數(shù)量71119686878所占比例(%)0.60.9516.974.836.72其中國家股分布公司數(shù)量4109228234927所占比例(%)37.347.9324.3130.092.332024/3/499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一股獨大條件下的內部人掠奪現(xiàn)狀在一股獨大這種特殊的股權結構下,所有作為外部公司治理機制的資本市場、經理人市場和控制權市場都無法發(fā)揮作用,大股東不怕因股價下跌而被收購和兼并,因此可以利用其控股地位從事掠奪和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活動。這已成為我國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主要問題。2024/3/4100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平均而言,來自首位大股東的董事人數(shù)已超過董事會總數(shù)的50%,使得董事會極易成為大股東的“一言堂”,對公司董事會的控制使大股東很容易在獲取自身利益的同時侵害其他股東的利益;從表決權的角度來看,由于“一股獨大”,根據現(xiàn)行法律的規(guī)定,可以使得相當一局部侵害其他中小股東利益的做法得以合法通過,發(fā)生不公平行為。2024/3/4101傳統(tǒng)的公司治理結構理論中,內部人指的是握有對公司日常經營的自然控制權的經理層,在“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中,大股東直接選拔高層經理,又擁有對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權,公司經理層的經營行為直接貫徹大股東的意志,因此,大股東與經理層共同構成我國公司治理中的“內部人”。2024/3/4102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我國證券市場開展以來,“一股獨大”導致的內部人掠奪現(xiàn)象非常嚴重,而且掠奪方式五花八門。控股股東侵占的中小股東權益是一種控制權收益,即利用自己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利用合法的手段,將上市公司的財產轉移到自己名下,或者利用職權直接侵占上市公司財產。內部人掠奪的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控股股東通過關聯(lián)交易侵占中小股東權益是最為普遍的方式,而且涉及金額最大。2024/3/4103據統(tǒng)計,2000年滬深兩市發(fā)生各類關聯(lián)交易行為的有949家,占上市公司總家數(shù)的93.22%;2001年,我國上市公司共披露關聯(lián)交易1746筆,涉及金額1876億元。由此導致了大量的控股股東通過關聯(lián)交易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從上市公司轉移資產與利潤的掠奪方式。根據我國上市公司中內部人掠奪所涉及金額的大小、是否被經常采用,可以歸納出以下幾種金額較大、較為普遍的方式,其中,控股股東通過關聯(lián)交易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從上市公司轉移資產與利潤是涉及金額最大、最為普遍的兩種掠奪方式。2024/3/4104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1、大股東及其關聯(lián)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控股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形式,主要是通過關聯(lián)交易,對上市公司欠款遲遲不予歸還或者以質量極差的資產抵償債務等。由于控股股東及關聯(lián)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狀況從公開披露的信息中可以獲取,有別于隱蔽的轉移資產與利潤方式,而且更加普遍、金額巨大,因此將這種掠奪行為從關聯(lián)交易中單列出來加以討論。2001年,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關聯(lián)方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交易有46筆,涉及金額34億元。另外,有9筆交易是關聯(lián)方以實物資產抵償所欠上市公司款項,以資產抵償債務是在關聯(lián)方無資金歸還債務情況下發(fā)生的,這些資產往往質量極差。2024/3/4105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2、上市公司為大股東及其關聯(lián)方擔保上市公司的擔保行為是上市公司的常規(guī)性經濟活動,但是我國上市公司頻繁的擔保行為以及擔保中的不標準行為,使得這一正常的對外經濟交往行為孕育著巨大的風險。截止2001年中期,滬深兩市涉及對外擔保的上市公司共有433家,約占全部上市公司總數(shù)的37.6%,其中滬市上市公司有254家,深市上市公司有179家,擔??偨痤~分別高達人民幣511.45億、278.94億元。2024/3/4106兩市擔保金額較大的前20家上市公司擔保總額分別為188.32億元、133.59億元,集中度分別到達36.82%、47.89%。兩市擔保金額超過凈資產的上市公司共有61家,擔保金額超過10億元的上市公司共有9家,數(shù)額最大的是ST同達,金額為25.03億元,是其凈資產的404.8倍;緊隨其次的是ST英達,其擔保金額為22.61億,是其凈資產的32.09倍。ST百花村以20.90億元擔保金額位據第三位,為凈資產的14.70倍。2024/3/4107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3、利用關聯(lián)交易轉移資產與利潤利用關聯(lián)交易轉移資產與利潤的方式較為隱蔽,因此上市公司通過這種手法轉移的資產與利潤的具體數(shù)據很難準確獲得。但是,從上市公司關聯(lián)交易的資金流向上,我們可以間接地對此有所估計。2024/3/4108根據宏源證券的統(tǒng)計分析,從2001年度上市公司關聯(lián)交易的資金流向來看,有1129億元資金流出上市公司而流入關聯(lián)方,僅有426億元資金流入上市公司,資金凈流出高達703億元,資金流向出現(xiàn)嚴重不對稱。盡管我們不能斷定這703億元就是2001年度上市公司向大股東通過關聯(lián)交易轉移的資產與利潤總額,但如此巨額的資金凈流出,顯然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極不相稱。2024/3/4109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4、募集資金使用變更企業(yè)在IPO、配股和增發(fā)新股募集到資金后,更改原來的募集資金投向,而且這種公司的數(shù)量與變更規(guī)模逐年遞增。據統(tǒng)計,1999年,有120家上市公司變更募集資金投向;2000年,有22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變更募集資金投向;到了2001年,這一數(shù)量到達了285家。據劉勤、陸滿平等〔2002〕對2000年7月1日至2001年7月1日期間變更募集資金投向的84家上市公司的調查顯示,IPO企業(yè)占2/3,再融資上市公司占1/3。2024/3/4110從更改募集資金投向的公司來看,有出于事前無法預期的外部經營環(huán)境變化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但更多的那么出于原工程立項時對工程前景或可行性分析不深入,甚至有為募集資金而拼湊工程的狀況。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一份研究報告,資金到位1年或半年即變更資金投向的公司比例分別到達68%、34%,而變更后預期收益率小于變更前的比例為61%。募集資金投向及其變更是企業(yè)層面的資源配置行為,但是目前大量上市公司過于頻繁的變更行為,扭曲了證券市場資源配置的機制,使企業(yè)事前對資金投資工程的說明成為一紙空文,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去年以來,證券監(jiān)管部門已經采取了一些標準上市公司變更募集資金投向行為的措施,但總體來講監(jiān)管現(xiàn)狀不容樂觀,至今尚沒有上市公司因募集資金使用問題而受到處分的案例。2024/3/41115、利用內幕消息進行交易這包括兩個方面。其一,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利用信息優(yōu)勢,在本公司的重大并購、業(yè)績增長等利好消息公布之前,通知利益相關者在低價購入該公司股票,待利好消息公布、股價上漲后拋出賺取差價、謀取私利。在這一過程中,外部投資者主要是散戶的利益受到嚴重侵害,因為內部人賺取的差價利潤來源于其他的投資者,尤其是處于信息劣勢的小投資者。2024/3/4112其二,上市公司通過委托理財?shù)男问綄①Y金委托給證券機構經營,同時與作為莊家的證券機構進行勾結,配合消息炒作本公司的股票,從而牟取暴利。短期來看,如果炒作成功,上市公司會獲得可觀的投資收益,而所有投資者包括中小投資者也會得到相應的利潤份額,甚至一路持有該公司股票的小投資者也會賺得差價利潤,似乎這種行為沒有構成內部人對小股東利益的侵害。但實際上,這種行為是證券法規(guī)所禁止的,一旦被監(jiān)管部門查處,將使上市公司遭受經濟、行政處分,隨著民事賠償機制的健全,甚至引起民事訴訟。即使是合法的委托理財,如果上市公司熱衷于此,經理層必然置主業(yè)經營于不顧,從而影響公司的開展?jié)摿?,間接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2024/3/4113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6、過度報酬與在職消費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其經理層的薪酬收入受到外部投資者的監(jiān)督,因而根本被限制在較為合理的水平上。然而,上市公司的經理層,尤其是高級管理人員,往往獲取過度報酬以及進行高額的在職消費,經理層的報酬包括名義的現(xiàn)金報酬與隱蔽的非現(xiàn)金報酬,而后者無法在公開信息中得到反響;在職消費的水平也無法從公開信息獲得,因而難以精確計量,但從目前各上市公司歷年來居高不下的管理費用中可見一斑。由于上市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由控股大股東指派,而且在職消費在經理層的職權范圍之內,中小投資者根本無法對其進行制約,因而也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侵害中小投資者利益惡性事件的時有發(fā)生,已經導致市場信心普遍缺乏,因此,在目前研究“一股獨大”的治理問題有其客觀背景和緊迫性。該問題如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將對我國證券市場的開展帶來嚴重的危機。2024/3/4114中國公司治理機制開展前景近年來,上市公司治理機制日益得到中國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證券監(jiān)管部門先后共出臺了多部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機制的法規(guī),包括《上市公司治理準那么》、《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股東大會標準意見》、《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上市公司收購管理方法》等。這些規(guī)章推動著來自上市公司內外的各種力量積極行使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以推進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機制的不斷改善。自律與行業(yè)組織也相繼公布了有關行業(yè)規(guī)那么,如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上市公司治理指引》,上海上市公司董秘協(xié)會擬訂了《董事會戰(zhàn)略委員會實施細那么指引》、《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實施細那么指引》、《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實施細那么指引》等。各上市公司也開始積極制訂適合自己的公司治理最正確做法,或將有關規(guī)那么納入公司章程之中。與此同時,中國公司治理機制存在的各種問題所帶來的挑戰(zhàn)也是巨大的,需要采取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方案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2024/3/4115本章內容回憶中國公司治理模式的歷史沿革中國目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中國公司治理機制開展前景2024/3/4116第五局部法律框架與監(jiān)管環(huán)境本章主要內容概述公司法證券法上市公司治理準那么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市公司股東大會標準意見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關于上市公司總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在控股股東單位兼職的通知上市公司收購管理方法2024/3/4118法律框架與監(jiān)管環(huán)境法律架構:在與公司治理有關的法律體系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如何平衡和調整好股東、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在企業(yè)運作過程中的各種關系,從而實現(xiàn)各方利益的相容和最大化地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監(jiān)管體系:基于法律體系和歷史傳統(tǒng),從監(jiān)管組織與政府〔國家行政管理機構〕之間的實質性關系的角度看,全球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根本監(jiān)管模式,即獨立監(jiān)管模式和附屬監(jiān)管模式。前者的監(jiān)管機構相對獨立,擁有自主監(jiān)管權,監(jiān)管目標不受政府政治目標的干擾;后者的監(jiān)管機構是政府的一個附屬部門,其監(jiān)管目標往往不得不服從于政府的政治目標,在實施監(jiān)管的過程中較易受到政治干預。與公司治理有關的監(jiān)管體系的完善,特別注重實現(xiàn)監(jiān)管的有效性。在強調監(jiān)管機構應具備獨立、專業(yè)、高效等特性的同時,在監(jiān)管目標方面,立足專業(yè)目標與政治目標的別離;在監(jiān)管手段方面,減少行政化干預,實現(xiàn)監(jiān)管的市場化與法制化;在監(jiān)管效果方面,注重監(jiān)管本錢與監(jiān)管效益的比照分析;在監(jiān)管機構方面,強化民間力量的外部獨立監(jiān)管作用。2024/3/4119公司法原國家體改委于1992年5月發(fā)布了《股份標準意見》,對公司的設立,股份的發(fā)行與管理,股東的職責權利,董事會和經理層的設立和職能,監(jiān)事會的職責,公司的財務制度,公司章程,公司的合并、分立、終止和清算等內容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規(guī)定。1993年12月,新中國第一部《公司法》獲得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并從1994年7月1日起開始施行?!豆痉ā肥窃凇豆煞輼藴室庖姟泛汀队邢挢熑喂緲藴室庖姟返母咨闲纬傻模瑢Υ龠M國有企業(yè)轉變經營機制和標準公司運作具有重要作用,為國有企業(yè)和其他所有制企業(yè)改制、上市提供了重要的法律規(guī)那么?!豆痉ā芬?guī)定了三種公司形態(tài),即國有獨資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在公司機關設置上,規(guī)定了股東會或股東大會、董事會、監(jiān)事會和公司經理,即“三會四權”。其中,規(guī)定董事會具有執(zhí)行股東大會決議,決定經營方案、投資,制定財務、利潤分配、增減資本、合并、分立、解散公司的方案,決定公司內部機構設置和任免高級管理人員的權力,而賦予了監(jiān)事會檢查、監(jiān)督的權力??紤]到立法的時代背景,《公司法》存在許多方面缺乏,對其進行的修改正在醞釀之中。2024/3/4120公司法的結構第一章總那么第二章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和組織機構第一節(jié)設立第二節(jié)組織機構第三節(jié)國有獨資公司第三章股份的設立和組織機構第一節(jié)設立第二節(jié)股東大會第三節(jié)董事會、經理第四節(jié)監(jiān)事會第四章股份的股份發(fā)行和轉讓第一節(jié)股份發(fā)行第二節(jié)股份轉讓第三節(jié)上市公司
第一章公司治理
Chapter1CorporateGovernance
2024/3/4121公司法的結構第五章公司債券第六章公司財務、會計第七章公司合并、分立第八章公司破產、解散和清算第九章外國公司的分支機構第十章法律責任第十一章附那么2024/3/4122證券法經過5年時間的立法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在1998年12月29日經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后正式公布,并于1999年7月1日開始實施?,F(xiàn)行的《證券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重慶建筑安全員考試題庫附答案
- 《抑郁癥患者的護理》課件
- 《營銷渠道策劃》課件
- 【物理課件】電磁鐵的應用課件
- 單位管理制度展示選集【人員管理篇】十篇
- 單位管理制度展示合集【職員管理篇】
- 單位管理制度展示選集人力資源管理十篇
- 中國針織圍巾等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單位管理制度收錄大全【人員管理】十篇
- 單位管理制度收錄大合集【職工管理】十篇
- 點式高層住宅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冊歷史期末復習歷史觀點論述題(解題指導+專項練習)解析版
- GB/T 44696-2024劇院服務規(guī)范
- 窺見中華文明之光- 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2022)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 2024年工程部年終總結
- 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2023-2024期末試題附答案系列
- 內科護理學重點總結
- 2019年海南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甲類)
- 事業(yè)部制改革方案
- 2025屆廣東省揭陽市高一生物第一學期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CSR報告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