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語文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同步精選試題《臨
安春雨初霽》(含解析)
古詩詞誦讀
第四首《臨安春雨初霽》
L(2022春?高二課時練習)下列語句中加點處所指的文學家,
依次正確的一項是
①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
②李杜已遠,惟有幾箱新樂府;湖山之邊,尚有三座舊祠堂。
③詩中什九從軍樂,亙占男兒一放翁。
A.杜甫李商隱蘇軾B.李白白居易
陸游
C.杜甫白居易陸游D.李白李商隱
蘇軾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文化常識。文化常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
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
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
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
第①句,抓住關鍵詞“草堂”,便可聯(lián)想到“杜甫草堂”,由此可
知其所指為杜甫。
第②句,抓住關鍵詞“新樂府”,便可聯(lián)想到“新樂府運動”的
倡導者:元稹,白居易。
第③句,抓住關鍵詞“放翁”,便可聯(lián)想到,“放翁”是陸游的“號
故選C。
【點睛】文化常識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包括作家年代,
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
周知的文學習慣。
(I)作家作品。包括:中國古代作家姓名、字、號、溢號、朝
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體例;中國現(xiàn)代當
代作家姓名、籍貫、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對作者
及作品的評價;外國作家的姓名、國籍、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
作、代表作、文學流派、對作者及作品的評價。
(2)古代文化常識。如天文歷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
謂名號等。
(3)文體知識與類別。包括古代文體知識及類別和現(xiàn)代文體知
識及類別,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詩歌、散文、小說等。
(4)有關作品內容的知識。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節(jié)安
排、環(huán)境描寫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語、典故、名句的
出處;詩、詞、曲的名句等等。
(2022春?高二課時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杏花春雨江南
王清銘
①看過徐悲鴻先生的自題聯(lián)“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印象特別深刻,每個人都有俠骨柔情的一面,騎白馬馳騁在秋風蕭瑟
的遼闊塞上,馬蹄得得,強勁的風刮動鬣鬃一般的頭發(fā),心頭的豪情
也隨之獵獵作響。突然馬一聲長嘶,一個陽剛的形象鐫刻在后人矚望
的視野。
②畫家吳冠中先生把這一句改為“駿馬秋風冀北”,意境相似,
后一句則完整保留。畫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為題,畫了
一幅水墨畫。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鄉(xiāng),是心靈的家園,也是感
情的寄托。臺灣作家余光中先生在《聽聽那冷雨》中就這樣寫道:“杏
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無論赤縣
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
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J
③江南是一種時光無法磨滅的詩意,一種藏在心靈角落的柔情,
是長期纏繞在思念之中的情結。我很有興趣地查閱了“杏花春雨江南”
的出處,它最早出現(xiàn)在元代詩人虞集《風入松寄柯敬仲》,畫家柯敬
仲要回江南,虞集寫詞相送:”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痹~翰
兼美,一時爭相傳刻,流傳遍海內。特別是結拍處“杏花春雨江南”,
入畫入書或入印,還被人織成錦帕,為時所貴。由此可見,這句詞曾
引發(fā)了無數(shù)人的共鳴。
④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寫杏花和江南雨的詩詞非常多。陳與義寫
“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曾經(jīng)得到宋高宗的激賞。詩
人客居他鄉(xiāng),在詩歌的平仄中消磨時光,在淅瀝的雨聲中,杏花突然
開放了,粉紅腮頰,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臉龐,那押了韻的思念被雨聲
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詩人的心中布滿了水意,那場春雨來自心頭,仿
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著。
⑤江南是美麗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江南又
是憂傷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蛟S是因美麗而憂
傷,或是因憂傷而美麗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們會遇上落魄的杜牧,
沿著牧童手的指向,我們會在細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滿感傷的酒
杯,與他隔著一千多年碰響這水底的火焰。
⑥我很奇怪,杏花開放帶來的是熱鬧的春意,宋祁就寫過“紅杏
枝頭春意鬧”,但我們想到江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
在雨中開放和飄零的杏花?;蛟S杏花春雨江南是一個纏綿的夢境,或
是一種難以愈合的傷痛?;蛟S,人生多苦難,生命的本質就是憂傷的,
在我們遠離故鄉(xiāng),或者感覺光陰悄然遠逝,我們的心頭就有杏花開放,
就有江南雨猶如唐詩宋詞一樣,在我們夢的邊緣平平仄仄地滴落,淋
濕了我們押韻的心情。
⑦生命不可缺少詩意。我們也不難明白,春節(jié)晚會上那個《小城
雨巷》的舞蹈為什么會引起那么多現(xiàn)代人的情感共鳴。人們并不是真
的要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去尋找“一
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樣的詩意和浪漫在現(xiàn)代生活早已
消逝,但并沒有隔斷現(xiàn)代人的向往。人們是懷舊的,也向往過上一種
詩意的生活,這是日漸豐富的物質生活所無法彌補的心靈空缺。人們
對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懷戀,也是同樣的情愫。
⑧余光中先生說:“無論工業(yè)如何發(fā)達,一時似乎還廢不了雨傘。
只要雨不傾盆,風不橫吹,撐一把傘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韻味?!痹?/p>
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許我們不需要一把油紙傘,嗅著杏花的幽香,走
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濕,也不失一種幸福。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種時光無法磨滅的詩意,它纏繞過落魄
的杜牧、客居他鄉(xiāng)的陳與義與寫詞贈友的虞集,也讓現(xiàn)代人十分向往。
B.作者對“杏花”“春雨”等意象的著力描寫,渲染了江南美麗
而憂傷的特質,展現(xiàn)了江南的不同風貌,表達了作者對故土深深的喜
愛和眷戀之情。
C.文中運用了許多引用、比擬等手法,典雅的表現(xiàn)了“杏花春
雨江南”的詩意內涵,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D.人們對“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是一種懷舊的情愫,它既
是對古典意蘊的懷戀,又包含著對現(xiàn)代生活失去傳統(tǒng)詩意的感慨。
3.文章以“杏花春雨江南”為題,卻在開頭描寫了一幅“白馬
秋風塞上”的圖景,請簡要分析這樣寫的作用。
4.怎樣理解第⑥段中所說的“或許杏花春雨江南是一個纏綿的
夢境,或是一種難以愈合的傷痛”?
【答案】2.B3.與下文形成對比,引出下文對“杏花春雨
江南”的柔婉之美及其深厚的情感內涵和文化底蘊的挖掘(或:引出下
文對“杏花春雨江南”的傳統(tǒng)詩意生活的挖掘),格調上一陽剛一陰
柔,相映成趣,共同體現(xiàn)了隱藏在我國古典文化中的詩意之美。
4.①說杏花春雨江南”是一個纏綿的夢境”,是因為“想到江南就想
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開放和飄零的杏花”,有一種
美麗、溫柔、纏綿的情致,像夢境一樣。②說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種
難以愈合的傷痛”,是因為“人生多苦難,生命的本質就是憂傷的”,
在我們遠離故鄉(xiāng),或者感覺光陰悄然遠逝時,杏花春雨江南就會引發(fā)
我們的思鄉(xiāng)之情和感嘆時光流逝的傷感。
【解析】2.此題綜合考查學生鑒賞散文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解答此題,應從語句理解、手法分析、內容結構分析、主題理解等角
度分析判斷。根據(jù)對文本內容的感知與理解,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的
細微差別,做出判斷。
B項,“著力描寫”“表達作者對故土深深的喜愛和眷戀之情”說
法錯誤。文章著力描繪“杏花春雨江南”的整體意境,并沒有對“杏
花”“春雨”等意象進行著力描寫。同時,文章表達了對杏花春雨江
南的向往和懷戀,而非對故鄉(xiāng)的喜愛和眷戀之情。
故選B。
3.此題考查學生把握環(huán)境描寫作用和句段作用的能力。景物描
寫的作用有: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渲
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開頭描寫了一幅“白馬秋風塞上”的圖景有著重要作用:
①在結構上,描繪“白馬秋風塞上”的圖景是為了引出下文的對
“杏花春雨江南”的描寫。
②在內容上,“白馬秋風塞上”有一種蒼涼、剛健之美;與下文
“杏花春雨江南”的纏綿、柔和之美,既格調迥異,又相映成趣,共
同體現(xiàn)了隱藏在我國古典文化中的詩意之美。
4.此題考查把握文中重要句子含義及賞析精彩語言表達藝術的
能力。對句子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因
此不能孤立理解這個詞,應聯(lián)系全文。具體答題中要做到“三結合”,
及結合句子本身(是否使用修辭手法或其它手法)、結合上下文、結
合主旨(句子的含義不能脫離、背離主旨)。
“或許杏花春雨江南是一個纏綿的夢境,或是一種難以愈合的傷
痛”?這里“纏綿的夢境”,可以這樣理解:杏花在春雨中開放,散
發(fā)著淡淡的幽香,綻放出艷麗的色彩,又受雨的澆淋而不得不飄零散
落,這是一種美麗、溫柔、纏綿的情致,像夢境一樣。"難以愈合的
傷痛”可以這樣理解:正是由這夢境一般的纏綿引發(fā)了人們因遠離故
鄉(xiāng)而生發(fā)的思鄉(xiāng)之情,或因感覺光陰遠逝而生發(fā)的傷感。
【點睛】體會重要語句含意“3步走”:
第一步,審清題干要求,辨明作者的敘述語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語
言如果是作者的敘述語言,要仔細揣摩作者描繪環(huán)境、敘述故事、
說明事物、刻畫人物、發(fā)表議論、抒發(fā)感情等的真正意圖;如果是作
品中的人物語言,要認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語言的個性化以及個性化語
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結合主題,分析重要語句內涵既要闡明語句的表層含
意,又要挖掘其深層含意。在挖掘其深層含意時,需要“三抓”:
1.抓句子中的關鍵詞語重要句子都有凸顯其含意的關鍵性詞
語,這些關鍵性詞語,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飾、限制成分。
要確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義,可從句子結構入手,在抓住主干
的同時,特別留心那些修飾、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飾、限制成分在一
定程度上起著揭示句子內涵的作用。抓住了這些詞語,就等于拿到了
開啟句子含意之門的鑰匙。
2.抓句子的位置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處于段首或段
尾;或揭示文章脈絡層次,往往是那些具有總領性、過渡性、總括性
的語句。理解這類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慮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
總領句,解釋句意時要考慮其所領起的語段的內容;如果是過渡句,
要密切關注上下文段的內容;如果是總結句,就需上溯,尋找相關信
息,確定答案要點。
3.抓句中的手法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寫手法,如語言
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也可以是修辭手法,如比
喻、擬人、借代等。對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應從手法本身的特點、
作用入手,從而透視其深層意義。如何判定語句所用的描寫方法
呢?最基本的是要從它描寫的特征上判斷。一般從景物描寫、人物描
寫大類上判定。
第三步,規(guī)范答題:手法+內容+效果即能夠分析語句采用了
什么手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在文本架構、人物塑造、情感表達、主
題呈現(xiàn)等方面產(chǎn)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2021春?高二課時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們經(jīng)常用“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來強調經(jīng)驗積
累的重要性,但“操千曲”“觀千劍”只是限于某一生活領域,對于
文藝工作者來說還遠遠不夠。老舍曾說,“我以為寫小說最保險的方
法是知道了全海,再寫一島?!比魏嗡囆g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不是孤島行為,
(),學識首先來源于火熱的人民生活?!瓣P在象牙塔里
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chuàng)作激情”,道聽途說或閉門造車,作品必
然是隔靴搔癢。只有走進生活深處,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
才能把真實的生活變成感人的故事、豐滿的人物、優(yōu)美的旋律,作品
也才能打動人心。學識的獲得還需要藝術工作者多讀書識理,多向其
他知識領域擴展、突圍。陸游說:“詩豈易言哉!一書之不見,一物之
不識,一理之不窮,皆有憾焉?!钡菜囆g莫不如此。藝術工作要“?!?
“?!笨梢宰屛覀冊谀骋活I域站穩(wěn)腳跟,但要使作品產(chǎn)生質的飛躍,
藝術家見識要廣,學問要博。如魯迅所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
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會非常有限
5.依次替換文中加點處的成語或俗語,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B.捕風捉影或向壁虛構
C.勞而無功D.概莫能外
6.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即要修煉學識,必須先對與小島相連的整片大海全面了解
B.必須先對與小島相連的整片大海全面了解,即要修煉學識
C.即要修煉學識,必須先全面了解與小島相連的整片大海
D.必須先全面了解與小島相連的整片大海,即要修煉學識
7.正如陸游所說“一書之不見,一物之不識,一理之不窮,皆
有憾焉”,結合你的體悟,對下列詩句中劃線的意象進行品鑒,選出
內涵或寄托的情感相同的一項()
A.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B.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C.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D.自來自去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答案】5.A6.D7.B
【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做好這類題需要注意:①正確理解詞語的含義,掌握詞語用法;②注
意成語潛在的感彩;③要注意成語的使用范圍和搭配對象;④弄清所
用的成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lián)的信息。
A項,“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弱水(河流名)有三千里,水
雖多,但我只舀其中一瓢來喝。寓意在一生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美好的
東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樣就足夠了?,F(xiàn)也比喻對愛情
的忠貞、專一。而“知道了全海,再寫一島”是指寫作要有廣泛的積
累,然后瞄準其中的一個點來寫。這兩個詞語的對象不同,含義也有
差別,故不能相互替換。
B項,“道聽途說”意思是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
有根據(jù)的傳聞。而“捕風捉影”,比喻說話或做事時用似是而非的跡
象做依據(jù)。兩者的落腳點都是“沒有根據(jù)”,所以可以替換?!伴]門造
車”多比喻不問客觀實際,不進行調查研究,單憑主觀想象處理問題。
“向壁虛構”比喻不根據(jù)事實而憑空捏造,所以這兩個詞語也可替換。
C項,“隔靴搔癢”比喻說話或作文等不中肯,沒有抓住問題的
關鍵。所以在語段中此處可替換。
D項,“莫不如此”的意思:沒有不這樣的,比喻都差不多一樣。
“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這個范圍;一概不能例外。兩者也可以替
換。
故選Ao
6.此題考查語言表達的連貫準確的能力。此類型題首先要通讀
語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與句的排列組合,注意上下句的銜接、
呼應,做到話題統(tǒng)一,句序合理,銜接和呼應自然。要加強對語境的
分析與體會。有些題應注意排序句的邏輯順序和句中關聯(lián)詞語的運用。
所要填寫的句子,由前面的“知道了全海,再寫一島”一句闡釋
生發(fā)而來。由“知道了全海,再寫一島”可知,所要填的句子要表達
的意思是:寫好一個內容,必須要掌握相關的知識、內容或背景作襯
托或鋪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加上括號后,為“學識”故排除AC
兩項,D項表述比B項更簡潔,排除B項。
故選D。
7.此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形象和手法的能力。解答時要注意找
出詩中所寫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結合詩歌的主旨,明確
形象特點,體會詩歌塑造形象所使用的方法技巧。然后考察每一選項,
進行比對斟酌,找出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梺怼?/p>
A項,前者以長江水的奔流不息表達光陰一去不復返的感慨;后
者以長江的茫茫無際表達離別的愁緒。
B項,都以“菊”表達高潔品格的追求。
C項,前者以浮云象征變幻莫測的人間世事;后者以浮云比喻奸
佞小人、邪惡勢力。
D項,前者以水中鷗表達閑適之情;后者以孤零零的沙鷗表達漂
泊無依的愁思。
故選B。
【點睛】補寫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語脈,定位句子關系。先初讀語段,搞清整個
語段或前后句之間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特別要注意關聯(lián)詞語,注意規(guī)律
總結。明確補寫的句子是總領下文的總起句,還是承上啟下的展開句,
還是對內容做出總結的總結句。
第二步:根據(jù)上下語境,注意合理推導。考生要根據(jù)上下文提供
的條件或者語境進行分析比照,從而合理地推斷出所補寫的內容。補
寫時需考慮陳述對象和話題的統(tǒng)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
第三步:檢驗補后內容,確保語意連貫。檢查補寫后內容是否符
合題干要求、語言是否連貫、有無語病、是否簡潔等。要防止草率審
題,盲目機械地答題,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糾錯。最好在寫好后代入
原文讀一讀,看看是否真的連貫、貼切、嚴密。
(2022春?廣東汕頭?高二統(tǒng)考期末)閱讀陸游的兩首詩,完
成下面小題。
書憤①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
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
伯仲間!
臨安春雨初霽②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
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
可到家。
【注】①該詩為宋光宗淳熙十三年春于會稽石帆別業(yè)所作,當時
詩人62歲。②淳熙十三年春,詩人被起用為嚴州知府,奉詔自家鄉(xiāng)
山陰赴臨安,此詩是在寓所等候皇帝召見時所作。
8.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書憤》前兩聯(lián)回顧過去,首聯(lián)以比喻突出早年立志收復故土
的豪情,領聯(lián)兩句概括了作者身臨抗金前線的往事。
B.《書憤》頸聯(lián)用檀道濟的典故明志,尾聯(lián)則盛贊諸葛亮的功績,
表達了想要效仿兩位英雄,立志為國家鞠躬盡瘁。
C.《臨安春雨初霽》頷聯(lián)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頸聯(lián)則
刻畫閑適恬淡的場景,實則暗示詩人的郁悶與惆悵。
D.兩首詩情感深沉,風格各異?!稌鴳崱芬饩抽_闊,感情沉郁,
氣韻渾厚?!杜R安春雨初霽》則恬淡清新,含蓄深婉
9.兩詩寫于同一年,顯現(xiàn)出詩人思想情感在短時期內的反復,
請分析兩首詩的尾聯(lián)所表達情感的差異。
【答案】8.B9.①《書憤》尾聯(lián)運用諸葛亮的典故,追慕
先賢的業(yè)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
抱負。
②《臨安春雨初霽》尾聯(lián)表示想要遠離污濁的京城,希望早日回
家,表達了詩人對京華生活的厭倦(對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鄙視)和志
不得伸的惆悵落寞。
【解析】8.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
B.“表達了想要效仿兩位英雄,立志為國家鞠躬盡瘁”錯誤,頸
聯(lián)用檀道濟的典故,并非是表達效仿英雄、為國家鞠躬盡瘁之意。“塞
上長城空自許”,作者是以檀道濟的典故,表明自己空自期許、壯志
難酬的悲憤。
故選B。
9.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書憤》尾聯(lián)“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出
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
原!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
原之志亦將“名世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yè)績,表明自
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
《臨安春雨初霽》尾聯(lián)“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意
思是: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jié)還來得及
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詩人聲稱清明不遠,應早日回家,而不愿在
所謂“人間天堂”的江南臨安久留。詩人應召入京,卻只匆匆一過,
便拂袖而去。陸游這里反用其意,其實是自我解嘲。表明他持守清潔
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場惡濁的態(tài)度,更有對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難伸的
不滿。
(2022春?河北唐山?高二校聯(lián)考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宋詩,
完成下面小題。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
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
可到家。
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根據(jù)詩歌的信息,這首詩寫于一場春雨初晴之時,表現(xiàn)詩人
身在臨安的生活與感想。
B.綿綿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在賣花聲
里透出;形象而有深致。
C.雨過天晴,閑作草書,細乳分茶,詩人沉浸在閑適清雅的生
活中,忘記了世俗紛擾。
D.不同于《書憤》的雄奇悲壯,本詩的意象清新閑淡,反映了
詩人內心世界的另一面。
11.本詩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在感情上相互照應,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10.C11.①首聯(lián)直抒胸臆,人情世味如同一層薄
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抒發(fā)了世態(tài)炎涼的感慨和
來到臨安的悔意。
②尾聯(lián)自我安慰,不要感慨京城的風塵之惡了,還是爭取清明之
前回到家鄉(xiāng)吧。表達了對京城惡濁的厭惡和早日回家的渴望。
③尾聯(lián)以對京城惡濁的厭惡照應世態(tài)炎涼的感慨,以早日回家的
渴望照應來到臨安的悔意,首尾相扣,結構嚴謹,主旨鮮明。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C.“沉浸在閑適清雅的生活中,忘記了世俗紛擾”理解不準確,
詩人表面閑適清雅,實際隱藏著無限的感慨與牢騷。
故選C。
1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分析詩歌結構的能力。
詩的開頭就用了一個獨具易動的巧譬,感嘆世態(tài)人情薄得就象半
透明的紗。于是首聯(lián)開口就言“世味”之“薄”,并驚問“誰令騎馬
客京華世情既然如此淺薄,何必出來做官?說出對世態(tài)炎涼的內
心感受。對于一生奮斗不息、始終矢志不渝地實現(xiàn)自己的報國理想的
陸游來說,授之以權,使之報國有門,竟會引起他“誰”的疑問。抒
發(fā)了世態(tài)炎涼的感慨和內心的悔意。
尾聯(lián)不僅道出了羈旅風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惡濁,久居為其所化
的意思。詩人聲稱清明不遠,應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謂“人間天堂”
的江南臨安久留。詩人應召入京,卻只匆匆一過,便拂袖而去。陸游
這里反用其意,其實是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素衣莫起風塵嘆”,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
厭惡京城的惡濁,照應首聯(lián)世態(tài)炎涼的感慨。“猶及清明可到家”,清
明時節(jié)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此地不宜久留,抒發(fā)早日回
家的渴望,與首聯(lián)的來到臨安的悔意照應。首尾照應,結構完整。
(2022春?高二課時練習)
感舊
陸游
當年書劍揖三公,談舌如云氣吐虹。
十丈戰(zhàn)塵孤壯志,一簪華發(fā)醉秋風。
夢回松漠榆關外,身老桑村麥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峽骨,燈前慷慨與誰同?
【注】①奇士:指陸游在巴蜀結識的好友獨孤策,此時已故去十
余年。
12.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聯(lián)回憶當年,緊扣詩題,寫出了詩人年輕時豪邁灑脫、英
姿勃發(fā)的形象。
B.頷聯(lián)在形式上對仗工整,體現(xiàn)了律詩典型的音韻之美;在內
容上對比鮮明,取得了很好的表達效果。
C.頸聯(lián)中詩人寫自己在夢中回到昔年縱橫馳騁的邊塞,借夢寄
情,表達了對戎馬生涯和塞外奇絕風光的深切懷念。
D.尾聯(lián)使用反問的手法,表達了內心強烈的感情,同時也讓讀
者了解到慷慨豪邁、卓爾不群的故友形象。
13.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答案】12.C13.①壯志難酬。詩人年輕時豪邁灑脫,如
今仍渴望建功報國,卻無奈在“桑村麥野中”老去。②遲暮悲傷。頷
聯(lián)以“一簪華發(fā)醉秋風”描寫詩人白發(fā)蕭疏的垂垂老態(tài),寫出了人生
暮年的悲苦之情。③孤獨寂寞。尾聯(lián)直接抒發(fā)對故去的友人的強烈思
念,表達了苦無知音的寂寞心境。
【解析】1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
C.“身老桑村麥野中”表達了詩人對身老鄉(xiāng)村的感慨,不是表達
對“塞外奇絕風光”的懷念。
故選Co
13.本題考查學生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
解答此題,可抓住詩句中的情感關鍵詞進行分析。
首聯(lián)''當年書劍揖三公,談舌如云氣吐虹”,寫詩人年輕時豪邁
灑脫,如今仍然渴望建功報國,卻無奈在“桑村麥野中”老去。頷聯(lián)
“一簪華發(fā)醉秋風”描寫白發(fā)蕭疏的垂垂老態(tài),寫出來人生暮年的悲
苦之情。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通過自己年輕和年老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壯
志難酬的感慨;注意“孤”“華發(fā)”等字眼。
頸聯(lián),“身老桑村麥野中”表達了詩人年華逝去的遲暮之感。
尾聯(lián)“奇士久埋巴峽骨,燈前慷慨與誰同”寫詩人懷念好友,直
接抒發(fā)對故去的友人強烈思念,“與誰同”一語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寂
寞之感。表達了苦無知音的寂寞心境。
(2022春?高二課時練習)浣溪沙和無咎①韻
陸游
懶向沙頭醉玉瓶,喚君同賞小窗明。夕陽吹角最關情。
忙日苦多閑日少,新愁常續(xù)舊愁生。客中無伴怕君行。
【注】①無咎:韓元吉,字無咎,南宋許昌人,與陸游關系甚好。
陸游通判鎮(zhèn)江時,韓無咎從江西來鎮(zhèn)江探母,陸游與其交游兩月。
14.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和無咎韻”表明這首詞是陸游與韓無咎的彼此唱和之作,寫
于韓無咎即將離別之際。
B.“夕陽吹角”營造了一種凄涼的氛圍,“最關情”表明吹起的
角聲勾起了離別的傷感情緒。
C.“新愁常續(xù)舊愁生”表明陸游常是舊愁未去又添新愁,故而對
韓無咎的陪伴充滿感激。
D.這首詞上片表現(xiàn)了作者與韓無咎真摯的友情,下片寫客中送
客,表現(xiàn)了作者的孤寂心緒。
15.結合全詞分析,撩撥作者“愁”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4.C15.①作者遠離家鄉(xiāng),到他鄉(xiāng)做官,會生愁
情;②平時忙碌不已,閑暇時光少,會生愁情;③夕陽西下,聽到凄
涼的角聲,會生愁情;④朋友將別,客中送客,會讓作者更生愁情。
【解析】14.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內容和藝術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能力。做這種題的關鍵是先通覽全詞,然后帶著選項回歸文本,具體
從內容和藝術手法兩個層面去思考。
C項,“故而對韓無咎的陪伴充滿感激”分析錯誤。從文中“客
中無伴怕君行”一句看出作者此詩表達的是對友人韓無咎的依依惜別、
難舍難分之情,而不是“感激”之情。
故選Co
15.本題考查學生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
能力。做這種題學生要在整體把握文本的基礎上,抓住字里行間帶有
情感的字眼或典型意象去分析。題干要求結合全詞分析,撩撥作者'‘愁”
的因素有哪些?就要在詩句中逐一梳理這種“愁緒從文中“夕陽
吹角最關情”,夕陽引發(fā)依戀之情,暮角引發(fā)凄涼之感,此情此景共
同組成了一種適于促膝傾談的環(huán)境氣氛,所以說它“最關情”,它讓
作者生發(fā)思鄉(xiāng)愁情;“忙日苦多閑日少”一句說明作者平時忙碌不已,
閑暇時光很少,作者因此生發(fā)忙忙碌碌、歲月蹉院卻無突出建樹的愁
情;“客中無伴怕君行”一句直言無隱、真情流露,將對友人的依依
不舍之情和盤托出,表達出了作者遠離家鄉(xiāng)、到他鄉(xiāng)做官而生的羈旅
愁情,同時也把和朋友的離別愁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16.(2022春?高二課前預習)臨安春雨初霽
(1)“,”兩句透露出詩人對客居京華的懊悔,
含蓄地指責朝廷不圖恢復,得過且過。
(2)陸游《臨安春雨初霽》的詩眼是“,”,
歷來評此詩的人都以為這兩句細致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
圖。
(3)“,”兩句寫詩人閑居小樓寫字品茶消磨
時光,但畢竟放不下未酬之志,故以此自嘲,表明自己不能建功立業(yè)
的焦慮郁悶。
(4)“,”兩句寫詩人不愿在京城墮落于風塵,
決定趁著清明時節(jié)還鄉(xiāng),從此隱遁山林,盡享山林之樂
【答案】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
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
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寫時需要注意以下字詞書寫:薄、閑、戲、猶。
17.(2021春?高二課時練習)下面是一則擬好的啟事,有五處
用詞不當,請找出其中四處并修改。
①說起陸游,②想必對同學們一定不會陌生,③他一生留下大
約9000多首詩歌,內容豐富,風格多樣。
④本小組擬將陸游詩歌作為研究重點,⑤以達到學習詩歌寫作,
⑥陶冶性情。
⑦由衷誠邀熱愛詩歌并對陸游有所了解的同學加盟參與。
⑧請于本月15日前,⑨將自薦信投入圖書館大廳里的“陸游研
究”信箱。
【答案】②“對同學們一定不會陌生”刪去“對”;③“他一生
留下大約9000多首詩歌”刪去“大約”;⑥“以學習詩歌寫作,陶冶
性情”,在“陶冶性情”后加上”的目的(目標)”;⑦“加盟參與”
刪去“參與”或“力口盟”,“由衷”與“誠邀”重復,應刪去。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對同學們一定不會陌生”亂加介詞,導致失去了主語,刪去
“對”。
③“大約9000多”重復贅余,刪去“大約”。
⑥“以達到學習詩歌寫作,陶冶性情”成分殘缺,缺“達到”的
賓語,在后面加上“的目的(目標)”。
⑦“由衷誠邀”成分贅余,“由衷”與“誠邀”重復,應刪去“由
衷”;“加盟參與”重復,應刪去“參與”或“加盟
18.(2022春?高二課時練習)下面是一則征稿啟事,存在四處
語病,請找出并加以改正。
說起陸游,對同學們一定不會陌生,他一生留下大約9000多首
詩歌。本小組擬將陸游詩歌作為研究重點,以學習詩歌寫作,陶冶性
情,放飛心靈。
誠邀熱愛詩歌并對陸游有所了解的同學加盟參加。
請于本月15日前,將自薦信投入圖書館大廳里的“陸游研究”
信箱。
陸游研究小組
2010年1月5日
【答案】(1)“說起陸游,對同學們一定不會陌生”刪去“對”;
(2)“他一生留下大約900多首詩歌”刪去“大約”;(3)“以學習詩
歌寫作,陶冶性情,放飛心靈”,在“放飛心靈”后加上“為目的(目
標)”;(4)“加盟參加”刪去“參加”或“加盟”。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1)“說起陸游,對同學們一定不會陌生”錯誤,主客體顛倒,
“對同學們一定不會陌生”中主客體顛倒,是“同學們對陸游”而不
是“陸游對同學們”,改為“說起陸游,同學們一定不會陌生”,或者
“對于同學們來說一定不會陌生
(2)“他一生留下大約900多首詩歌”錯誤,成分贅余,“大約”
與“多”不可重復使用,去掉“大約”或者“多
(3)“以學習詩歌寫作,陶冶性情,放飛心靈”錯誤,成分殘缺,
介詞“以"缺少賓語,在句末加上“為目的
(4)“加盟參加”錯誤,語義重復,“加盟”與“參加”意思重
復,去掉其中一個。
【點睛】病句題首先應熟知病句的類型,最常用的判別方法是劃
分句子結構成分,先看主謂賓,再看定狀補,判斷句子是否存在成分
殘缺贅余、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序不當?shù)葐栴}。如果結構上沒有
問題,可從邏輯意義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關系不當?shù)葐?/p>
此題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類型,并能對句子做語法分析。
19.(2022秋?江蘇南通?高三統(tǒng)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
詩,完成后面題目。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開頭運用比喻,感嘆世態(tài)人情薄如輕紗,而“客”字點
明自己的處境。
B.頷聯(lián)點題,綿綿春雨由聽覺寫出,春光則在賣花聲里透出,
語言清新雋永。
C.頸聯(lián)敘寫詩人忙里偷閑練習草書,晴窗品茗,享受閑適、恬
靜、灑脫人生。
D.尾聯(lián)詩人聲稱不必感慨京城風塵,趕在清明前回家,和開篇
兩句結合照應。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C.“忙里偷閑”錯,并非“享受閑適、恬靜、灑脫人生”,而是
“激憤之語”。因為是小雨初霽,所以說“晴窗”,“細乳戲分茶”這
里就是品茶、玩茶道。無事而作草書,晴窗下品著清茗,表面上看,
是極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后,正藏著詩人無限的感慨與牢騷。
故選C。古詩詞誦讀
第四首《臨安春雨初霽》
1.(2022春?高二課時練習)下列語句中加點處所指的文學家,
依次正確的一項是
①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
②李杜已遠,惟有幾箱新樂府;湖山之邊,尚有三座舊祠堂。
③詩中什九從軍樂,亙占男兒一放翁。
A.杜甫李商隱蘇軾B.李白白居易
陸游
C.杜甫白居易陸游D.李白李商隱
蘇軾
(2022春?高二課時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杏花春雨江南
王清銘
①看過徐悲鴻先生的自題聯(lián)“白馬秋風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印象特別深刻,每個人都有俠骨柔情的一面,騎白馬馳騁在秋風蕭瑟
的遼闊塞上,馬蹄得得,強勁的風刮動鬣鬃一般的頭發(fā),心頭的豪情
也隨之獵獵作響。突然馬一聲長嘶,一個陽剛的形象鐫刻在后人矚望
的視野。
②畫家吳冠中先生把這一句改為“駿馬秋風冀北”,意境相似,
后一句則完整保留。畫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為題,畫了
一幅水墨畫。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鄉(xiāng),是心靈的家園,也是感
情的寄托。臺灣作家余光中先生在《聽聽那冷雨》中就這樣寫道:“杏
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無論赤縣
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
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J
③江南是一種時光無法磨滅的詩意,一種藏在心靈角落的柔情,
是長期纏繞在思念之中的情結。我很有興趣地查閱了“杏花春雨江南”
的出處,它最早出現(xiàn)在元代詩人虞集《風入松寄柯敬仲》,畫家柯敬
仲要回江南,虞集寫詞相送:”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痹~翰
兼美,一時爭相傳刻,流傳遍海內。特別是結拍處“杏花春雨江南”,
入畫入書或入印,還被人織成錦帕,為時所貴。由此可見,這句詞曾
引發(fā)了無數(shù)人的共鳴。
④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寫杏花和江南雨的詩詞非常多。陳與義寫
“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曾經(jīng)得到宋高宗的激賞。詩
人客居他鄉(xiāng),在詩歌的平仄中消磨時光,在淅瀝的雨聲中,杏花突然
開放了,粉紅腮頰,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臉龐,那押了韻的思念被雨聲
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詩人的心中布滿了水意,那場春雨來自心頭,仿
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著。
⑤江南是美麗的,“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江南又
是憂傷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或許是因美麗而憂
傷,或是因憂傷而美麗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們會遇上落魄的杜牧,
沿著牧童手的指向,我們會在細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滿感傷的酒
杯,與他隔著一千多年碰響這水底的火焰。
⑥我很奇怪,杏花開放帶來的是熱鬧的春意,宋祁就寫過“紅杏
枝頭春意鬧”,但我們想到江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
在雨中開放和飄零的杏花。或許杏花春雨江南是一個纏綿的夢境,或
是一種難以愈合的傷痛?;蛟S,人生多苦難,生命的本質就是憂傷的,
在我們遠離故鄉(xiāng),或者感覺光陰悄然遠逝,我們的心頭就有杏花開放,
就有江南雨猶如唐詩宋詞一樣,在我們夢的邊緣平平仄仄地滴落,淋
濕了我們押韻的心情。
⑦生命不可缺少詩意。我們也不難明白,春節(jié)晚會上那個《小城
雨巷》的舞蹈為什么會引起那么多現(xiàn)代人的情感共鳴。人們并不是真
的要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去尋找“一
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樣的詩意和浪漫在現(xiàn)代生活早已
消逝,但并沒有隔斷現(xiàn)代人的向往。人們是懷舊的,也向往過上一種
詩意的生活,這是日漸豐富的物質生活所無法彌補的心靈空缺。人們
對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懷戀,也是同樣的情愫。
⑧余光中先生說:“無論工業(yè)如何發(fā)達,一時似乎還廢不了雨傘。
只要雨不傾盆,風不橫吹,撐一把傘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韻味?!痹?/p>
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許我們不需要一把油紙傘,嗅著杏花的幽香,走
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濕,也不失一種幸福。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種時光無法磨滅的詩意,它纏繞過落魄
的杜牧、客居他鄉(xiāng)的陳與義與寫詞贈友的虞集,也讓現(xiàn)代人十分向往。
B?作者對“杏花”“春雨”等意象的著力描寫,渲染了江南美麗
而憂傷的特質,展現(xiàn)了江南的不同風貌,表達了作者對故土深深的喜
愛和眷戀之情。
C.文中運用了許多引用、比擬等手法,典雅的表現(xiàn)了“杏花春
雨江南”的詩意內涵,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D.人們對“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是一種懷舊的情愫,它既
是對古典意蘊的懷戀,又包含著對現(xiàn)代生活失去傳統(tǒng)詩意的感慨。
3.文章以“杏花春雨江南”為題,卻在開頭描寫了一幅“白馬
秋風塞上”的圖景,請簡要分析這樣寫的作用。
4.怎樣理解第⑥段中所說的“或許杏花春雨江南是一個纏綿的
夢境,或是一種難以愈合的傷痛”?
(2021春?高二課時練習)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們經(jīng)常用“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來強調經(jīng)驗積
累的重要性,但“操千曲”“觀千劍”只是限于某一生活領域,對于
文藝工作者來說還遠遠不夠。老舍曾說,“我以為寫小說最保險的方
法是知道了全海,再寫一島?!比魏嗡囆g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不是孤島行為,
(),學識首先來源于火熱的人民生活?!瓣P在象牙塔里
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chuàng)作激情”,道聽途說或閉門造車,作品必
然是隔靴搔癢。只有走進生活深處,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
才能把真實的生活變成感人的故事、豐滿的人物、優(yōu)美的旋律,作品
也才能打動人心。學識的獲得還需要藝術工作者多讀書識理,多向其
他知識領域擴展、突圍。陸游說:“詩豈易言哉!一書之不見,一物之
不識,一理之不窮,皆有憾焉?!钡菜囆g莫不如此。藝術工作要“?!?
“?!笨梢宰屛覀冊谀骋活I域站穩(wěn)腳跟,但要使作品產(chǎn)生質的飛躍,
藝術家見識要廣,學問要博。如魯迅所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
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會非常有限”。
5.依次替換文中加點處的成語或俗語,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B.捕風捉影或向壁虛構
C.勞而無功D.概莫能外
6.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即要修煉學識,必須先對與小島相連的整片大海全面了解
B.必須先對與小島相連的整片大海全面了解,即要修煉學識
C.即要修煉學識,必須先全面了解與小島相連的整片大海
D.必須先全面了解與小島相連的整片大海,即要修煉學識
7.正如陸游所說“一書之不見,一物之不識,一理之不窮,皆
有憾焉”,結合你的體悟,對下列詩句中劃線的意象進行品鑒,選出
內涵或寄托的情感相同的一項O
A.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B.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C.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D.自來自去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2022春?廣東汕頭?高二統(tǒng)考期末)閱讀陸游的兩首詩,完
成下面小題。
書憤①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
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
伯仲間!
臨安春雨初霽②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
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
可到家。
【注】①該詩為宋光宗淳熙十三年春于會稽石帆別業(yè)所作,當時
詩人62歲。②淳熙十三年春,詩人被起用為嚴州知府,奉詔自家鄉(xiāng)
山陰赴臨安,此詩是在寓所等候皇帝召見時所作。
8.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書憤》前兩聯(lián)回顧過去,首聯(lián)以比喻突出早年立志收復故土
的豪情,領聯(lián)兩句概括了作者身臨抗金前線的往事。
B.《書憤》頸聯(lián)用檀道濟的典故明志,尾聯(lián)則盛贊諸葛亮的功績,
表達了想要效仿兩位英雄,立志為國家鞠躬盡瘁。
C.《臨安春雨初霽》頷聯(lián)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頸聯(lián)則
刻畫閑適恬淡的場景,實則暗示詩人的郁悶與惆悵。
D.兩首詩情感深沉,風格各異?!稌鴳崱芬饩抽_闊,感情沉郁,
氣韻渾厚?!杜R安春雨初霽》則恬淡清新,含蓄深婉
9.兩詩寫于同一年,顯現(xiàn)出詩人思想情感在短時期內的反復,
請分析兩首詩的尾聯(lián)所表達情感的差異。
【答案】8.B9.①《書憤》尾聯(lián)運用諸葛亮的典故,追慕
先賢的業(yè)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
抱負。
②《臨安春雨初霽》尾聯(lián)表示想要遠離污濁的京城,希望早日回
家,表達了詩人對京華生活的厭倦(對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鄙視)和志
不得伸的惆悵落寞。
【解析】8.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
B.“表達了想要效仿兩位英雄,立志為國家鞠躬盡瘁”錯誤,頸
聯(lián)用檀道濟的典故,并非是表達效仿英雄、為國家鞠躬盡瘁之意。“塞
上長城空自許”,作者是以檀道濟的典故,表明自己空自期許、壯志
難酬的悲憤。
故選B。
9.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書憤》尾聯(lián)“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出
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
原!詩人用典意在貶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復中
原之志亦將“名世”。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yè)績,表明自
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
《臨安春雨初霽》尾聯(lián)“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意
思是: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jié)還來得及
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詩人聲稱清明不遠,應早日回家,而不愿在
所謂“人間天堂”的江南臨安久留。詩人應召入京,卻只匆匆一過,
便拂袖而去。陸游這里反用其意,其實是自我解嘲。表明他持守清潔
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場惡濁的態(tài)度,更有對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難伸的
不滿。
(2022春?河北唐山?高二校聯(lián)考期中)閱讀下面這首宋詩,
完成下面小題。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
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眾籌購買合同范本
- 免招標合同范本
- 買房贈與車庫合同范本
- 冷凍物品購銷合同范本
- 2025屆中國電建集團重慶工程有限公司秋季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交流合同范本
- 義診合作合同范本
- 獸醫(yī)雇傭合同范本
- 創(chuàng)建服務合同范本
- 三方企業(yè)合資經(jīng)營合同范本
- 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解讀及設計要領
- 光伏發(fā)電站項目安全技術交底資料
- 光伏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護理科研》課件
-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級上冊物理《開啟科學探索之旅》教學設計
- 年產(chǎn)1萬噸的二氧化碳捕集及資源化利用全流程示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立項拿地
-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大單元作業(yè)設計
-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思維訓練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品酒師職業(yè)技能大賽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4至2030年中國細胞農業(yè)動向追蹤與發(fā)展前景現(xiàn)狀探索報告
- 2024年新高考全國1卷第16題說題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