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句容市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1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句容市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2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句容市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3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句容市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4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句容市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附答案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江蘇省鎮(zhèn)江市句容市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1.小明學習《愛蓮說》時讀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他好奇蓮葉的莖中間是否真的貫

通,于是他找來一片蓮葉,往它中間的莖里灌水,觀察水是否從別處流出,往中間的莖里灌

水屬于科學探究過程的哪一環(huán)節(jié)()

A.提出問題B.猜想與假設C.進行實驗D.得出結論

2.下列有關溫度的數(shù)據(jù)中,符合實際的是()

A.人的正常體溫為39℃

B.為節(jié)能環(huán)保,夏季室內(nèi)空調(diào)溫度設置不低于25℃

C.冰箱保鮮室的溫度為-4°C

D.夏季鎮(zhèn)江地區(qū)最高溫度可達60℃

3.如圖所示的拇指琴,因用拇指撥動琴體上的薄片而得名,不同長度的薄

片,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A.音色B.音調(diào)C.響度D.速度

4.如圖所示,電視機里正在播放元宵晚會,宇航員王亞平

在空間站用古箏演奏的江蘇民歌《茉莉花》,小明正在寫作

業(yè),所以媽媽將電視機音量調(diào)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琴聲能傳回地球說明真空能夠傳聲

B.將音量調(diào)小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C.古箏發(fā)出琴聲是由于琴弦的振動

D.琴聲在空間站內(nèi)傳播的速度是3X108zn∕s

5.如圖所示,汽車倒車時,車尾保險杠上的探頭利用超聲波探

測到障礙物進入危險距離時,汽車內(nèi)蜂鳴器就開始鳴叫,提醒司

機及時停車.關于超聲波和蜂鳴器發(fā)出的鳴叫聲,下列敘述正確的

是()

A.同種介質中,超聲波的傳播速度比蜂鳴器的鳴叫聲傳播速度大

B.探頭利用超聲波測距,它是一種聲吶裝置

C.探頭發(fā)出的超聲波不是由于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D.蜂鳴器發(fā)出提示音,說明聲音能傳遞了能量

6.小明生病住院時,觀察了醫(yī)生和護士在救助病人時采取的措施和使用的儀器,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A.護士用的額溫槍利用了紫外線的特點

B.水銀體溫計在使用前應該用沸水消毒

C.醫(yī)生用聽診器聽病人的呼吸聲,說明固體能傳聲

D.護士在高燒病人的額頭上擦拭酒精,說明酒精升華吸熱

7.下列現(xiàn)象所對應的物態(tài)變化中,需要吸收熱量的是()

①冰雪消融②常溫下樟腦丸變?、鄱鞓渲ι纤男纬散苌钋锫吨榈男纬?/p>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今年夏天,鎮(zhèn)江市長時間高溫,氣象部門利用設備向空中播

撒干冰(固態(tài)二氧化碳),如圖,實現(xiàn)了不同時段不同地區(qū)的人工

增雨.關于該現(xiàn)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播撒干冰主要目的是增加空氣中的水蒸氣

B.雨是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水珠

C.播撒的干冰升華能使周圍溫度迅速降低

D.雨是干冰升華后的氣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9.周末,小明在家學煮餃子,當水燒開準備下餃子時,媽媽提醒他水量少了點,于是小明

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碗水(水量比鍋里的少),用同樣的大火直至將水再次燒開(兩次燒水均蓋

上鍋蓋),下面能說明整個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圖像的是()

溫度/七溫度/1C

時間∕min

10.如圖是微信啟動背景圖,該圖片是由我國氣象衛(wèi)星“風云四號”

利用紅外探測儀拍攝而成,關于該圖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人的影子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B.同種介質紅外線傳播速度比紫外線快

C.手機屏幕顯示的彩色由紅、黃、藍三原色構成

D.人不是光源而地球是光源

11.如圖所示,小明用紅色激光筆照射外層是綠色透明,內(nèi)層是紅色透明的雙層氣球,一段

時間后,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A.綠色透明氣球更容易爆破B.紅色透明氣球更容易爆破

C.兩層氣球幾乎同時爆破D.兩層氣球都不會爆破

12.某學習小組在學習了物態(tài)變化知識后,設計了如圖的

實驗裝置所示,在甲錐形瓶中放入少許碘顆粒,用酒精燈加

熱,空的乙錐形瓶放在盛有冰水的大燒杯內(nèi),錐形瓶底剛好

接觸水面,小組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火焰溫度約為400℃,

碘的熔點為113.5℃,沸點約為184.4℃,下列關于該實驗現(xiàn)

象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錐形瓶出現(xiàn)的氣態(tài)碘可由固態(tài)碘升華而成

B.甲錐形瓶中會出現(xiàn)液態(tài)碘

C.乙錐形瓶內(nèi)會出現(xiàn)固態(tài)碘且大多在瓶底

D.若乙錐形瓶內(nèi)插入溫度計,整個過程示數(shù)逐漸變小

13.生活中常用的溫度計和體溫計都是利用液體的性質來測量溫度的,甲、乙、丙

三支溫度計的讀數(shù)分別是℃,℃,

14.如圖所示為某品牌鳴笛燒水壺,該燒水壺在壺蓋內(nèi)裝有簧片,當大

量的水(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成水蒸氣,水蒸氣從壺蓋縫隙中流出時

帶動簧片發(fā)出聲音,說明聲音能夠傳遞,壺口處的“白

氣”是由水蒸氣(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形成的,且壺口處(選

填或"b”)“白氣”較濃。

15.9月5日,四川瀘定發(fā)生地震,有震感前人們很難預知,因為地震產(chǎn)生的聲波是

(填“次聲波”或“超聲波”)人耳聽不見,次聲波的頻率低于Hz。

16.如圖所示,是一款網(wǎng)紅美食“液氮冰淇淋”,液氮的沸點為

-196°c,通過降溫和體積的方法將氮氣液化。制作冰淇淋時,

倒一些液氮在杯中,再將牛奶等配料倒入液氮中,不斷攪拌就可以

得到一杯冒“仙氣”的冰淇淋,此過程中液氮(填物態(tài)變化

名稱),需要(選填“吸熱”或“放熱”),使周圍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牛奶(填物態(tài)變化名

稱)成固態(tài),但不建議直接吞食液氮,避免凍傷。

17.下過雨的籃球場低洼部分有一些積水,小明用掃帚將積水掃開,地面過一會就干了,這

是因為增大了液體的,從而加快了水的

18.某學習小組,將裝滿水的密閉小瓶放在大玻璃杯的水中間,

如圖所示,再將大玻璃杯放入冰箱,過一段時間取出,發(fā)現(xiàn)大玻

璃杯中的已有一大半水結冰,此時小瓶中的水(選填“能”

或“不能”)達到凝固點,小瓶中(選填"會”或“不會”)

出現(xiàn)冰;這表明凝固除了需要達到凝固點,還需要。

木塊

19.小麗在手工社團利用熱熔槍制作手工塑料花,將塑料膠棒

放入熱熔槍內(nèi)加熱一段時間,塑料膠棒逐漸變軟變稀,此過程

是(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過程,塑料膠棒是(選填

“晶體”或“非晶體”),扣動扳機將膠水擠出涂在需要粘貼的

地方,過一段時間膠水(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將花瓣粘在

一起。

20.如圖所示,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在光屏上會形成一條彩色光帶,這是光的現(xiàn)

象,用靈敏的電子溫度傳感器分別在不同色光區(qū)域測溫,發(fā)現(xiàn)溫度傳感器放在______(選填

“紅光”或“紫光”)的外側時示數(shù)上升的較快,說明在這一區(qū)域有一種人眼看不見的光。驗

鈔機主要是利用能使熒光物質發(fā)光的性質。

21.我們現(xiàn)在所做試卷是白底黑字,每個人都看得很清楚,若將試卷改成紅底綠字,放入只

有綠光的實驗室,你看到的是底字,校園里的綠色植物看起來呈綠色,是因

為綠色植物(選填“吸收”或“反射”)綠光。

22.雷陣雨前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打雷,因為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選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小明看到閃電后2.5s才聽到雷聲,響雷

處與小明的距離是m.(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閃電傳播時間不計)

23.請在圖中畫出人眼看到蠟燭S點的光路圖。,一

S

24.如圖中S為光源點,畫出圖甲中物體AB在白紙板上的影子的

區(qū)域。

S?

B

25.在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時,小麗所在學習小組做了以下實驗:

(1)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放入水中(如圖1所示),水面濺起水花,該現(xiàn)象說明了聲音是由于物體

而產(chǎn)生的,這種研究方法在物理上稱為法,請你用該方法重新設計一個實驗

驗證這個結論。

(2)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入可封口的塑料袋子,密封好之后放入水中(如圖2)仍然能聽到鬧鈴

聲,這說明能傳播聲音。

(3)小麗輕敲桌子,小組另一位同學用耳朵貼在桌子另一側(如圖3),也能聽到明顯的敲擊聲,

這說明能傳播聲音。

(4)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nèi),在逐漸抽出玻璃罩內(nèi)空氣的過程中,會聽到鈴聲逐漸

(選填“變大”或“變小”),由此推斷如果玻璃罩內(nèi)抽成真空,則,因此可

得結論,該實驗的研究方法是。

26.小明家周圍工地施工,噪聲污染嚴重,因此他所在的學習小組想幫他制作一個防噪聲的

耳罩,通過比較幾種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的隔聲性能,來選擇一種隔聲性能好的

材料作耳罩的填充物,除待檢測的材料外,他還找到了以下器材:音叉、手機鬧鈴、鞋盒。

(1)在本實驗中適合作聲源的是。

(2)小明將聲源放入鞋盒內(nèi),在其四周塞滿待測材料。他設想了以下A、8兩種實驗方案,則

最佳的方案是。

4讓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離處,比較所聽到的聲音的響度

員讓人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直到聽不見聲音為止,比較此處距鞋盒的距離

(3)在更換不同材料實驗時,聲源的響度應______(選填“控制不變”、“隨材料變化而變

化”),上述探究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4)小明通過其中一種方案,實驗得到的現(xiàn)象如表所示:

材料衣服錫箔紙泡沫塑料

人聽不到聲音的距離/m18106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這些材料隔聲性能最好的是.

27.小麗所在的物理興趣小組探究水的沸騰現(xiàn)象。

(1)如圖甲所示為該實驗的裝置,在安裝時應先調(diào)整固定(選填“4”或"B”)的位置;

調(diào)整A的位置時主要是為了使溫度計的玻璃泡O

(2)小組同學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氣泡上升過程如圖乙所示,則圖中(選填

或“方”)是沸騰時氣泡變化的情況,氣泡到達水面會破裂開來。

(3)當水溫升到90°C時,每隔I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表。

時間∕min012345678910

溫度/19092949698999999999999

如圖丙所示,以時間為橫軸,以溫度為縱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請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

在圖丙中畫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4)從記錄的數(shù)據(jù)以及所畫的圖像都可得出:此時水沸騰時溫度為℃,此時水面上方

的氣壓可能(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標準大氣壓。

(5)小明所在小組也得到了水沸騰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如圖丁中的“所示,他認為從開

始加熱到沸騰的這段時間過長。為了縮短實驗的時間,小明想減少水量重新實驗,得到的溫

度與時間的關系,應該是圖丁中的(選填“b"、%”或"d”)?

(6)小明又取了一支試管放入適量的水,再放入燒杯中加熱,用另一只溫度計測量試管內(nèi)水的

溫度變化隨時間關系,小明發(fā)現(xiàn),燒杯中的水(選填"能”或“不能”)沸騰,試管中

的水最高溫度(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燒杯中水的最高溫度,試管中的

水不能繼續(xù),因此(選填“會”或“不會”)沸騰。

28.小明所在學習小組正在“探究冰和燭蠟熔化特點”。

(1)該實驗用水浴法加熱而不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試管,除了減慢熔化速度,便于記錄溫度,

還有的好處;甲圖中應該選用(選填“小碎冰”或“大冰塊”)。

(2)正確安裝好器材之后,開始讀數(shù),如圖乙所示,溫度計讀數(shù)時眼睛應該在______位置,

除了溫度計外,該實驗還需測量工具。

(3)小明根據(jù)數(shù)據(jù)作出冰的溫度隨時間圖像,如圖丙所示,分析圖像可知冰是(選填

“晶體”或“非晶體”),原因是;冰的熔化過程共經(jīng)歷min,在第5min處于

______狀態(tài)。

(4)小明根據(jù)數(shù)據(jù)作出燭蠟的溫度隨時間的圖像,如圖丁所示,最后溫度不再升高,小明思考

后,認為是的原因。

29.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公元4世紀前的《墨經(jīng)》中就記載了小孔成像現(xiàn)象和解釋,如圖甲

所示,為進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特點,小華按照課本中的方法制作了如圖乙所示的針孔照相

機,將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個小孔;將易拉罐頂部減去,蒙上一層半透明塑料薄膜。

光屏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2)小華在制作小孔時,把小孔戳成三角形,但用它來觀察蠟燭,半透明膜上仍然呈現(xiàn)出了燭

焰的(選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3)于是他又將三角形改為方形和圓形,半透明膜上像的的形狀不變,說明小孔所成的像與孔

的形狀(選填“有關”或“無關”)。

(4)將蠟燭遠離方形小孔,則所成像大小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小華無意間在易拉罐底部不同位置戳了兩個小孔,用它來觀察蠟燭,則半透明膜上會

A.只會出現(xiàn)一個像

B.在不同的位置出現(xiàn)兩個像

C.出現(xiàn)兩個重合的像

答案和解析

I.【答案】C

【解析】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驗證時往中間的莖里灌水屬于科學探究過程的進行實驗

環(huán)節(jié)。故C正確,ABo錯誤。

故選:Co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

步驟等)、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表達和交流。

關鍵是熟記掌握科學探究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以及作用。

2.【答案】B

【解析】解:4、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7℃,故A錯誤;

B、為節(jié)能環(huán)保,夏季室內(nèi)空調(diào)溫度設置不低于25℃,故B正確;

C、冰箱保鮮室的溫度約為5℃,故C錯誤;

D、鎮(zhèn)江在江蘇省,夏季該地區(qū)最高溫度可達30℃,故。錯誤。

故選:B。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能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或自然現(xiàn)象粗略估測一些物理量。例如:長度、質量、時間、

溫度、力、速度、電功率、電流、電壓等。解答估測選擇題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一些

數(shù)據(jù)作為根據(jù),進行單位換算,有時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本題考查了度溫度的估測,注重理論與實際差異的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3.【答案】B

【解析】解:薄片的長短不同,振動的快慢不同,頻率不同,音調(diào)不同,所以不同長度的薄片,

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diào),故8符合題意,ACZ)不符合題意。

故選:及

用拇指撥動琴體上的薄片,薄片的長短不同,振動的快慢不同,頻率不同,音調(diào)不同。

知道影響音調(diào)的因素,本題屬于基礎性題目.

4.【答案】C

【解析】解:A、琴聲是通過電磁波傳回地球的,真空不能傳聲,故A錯誤;

8、將音量調(diào)小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錯誤;

C、古箏發(fā)出琴聲是由于琴弦的振動,故C正確:

D、聲音在空氣(15°C)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故。錯誤。

故選:Co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氣體、液體、固體中都可以傳播聲音,而真空不能傳聲;

(2)減弱噪聲有三條途徑,即在三個不同的位置一一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

(2)聲音是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4)聲音在空氣(15°C)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此題考查的知識點較多,但都是基礎知識,熟練掌握相關知識點即可,容易作答。

5.【答案】B

【解析】解:A、同種介質中,超聲波的傳播速度和蜂鳴器的傳播速度一樣大,故A錯誤;

8、探頭利用超聲波測距,它是一種聲吶裝置,故B正確;

C、探頭發(fā)出的超聲波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故C錯誤;

。、蜂鳴器發(fā)出提示音,說明聲音能傳遞了信息,故。錯誤。

故選:B。

(1)同種介質中,不同的聲波傳遞的速度相同。

(2)聲吶系統(tǒng)是利用超聲波進行回聲定位的。

(3)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4)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知道聲音產(chǎn)生的條件;知道不同的聲波在同樣的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知道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知道聲吶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

6.【答案】C

【解析】解:A、測溫槍是利用物體向外輻射紅外線,在不接觸人體的情況下測量人體的溫度,故

A錯誤;

B、沸水的溫度在100°C左右,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所以不能用沸水給體溫計消毒,故B

錯誤;

C、醫(yī)生用聽診器聽病人的呼吸聲,說明固體能傳聲,故C正確;

。、護士在高燒病人的額頭上擦拭酒精,利用了酒精汽化吸熱,故。錯誤。

故選:Co

(1)任何物體都會發(fā)出紅外線,額溫槍利用紅外線工作的;

(2)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

(3)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聲;

(4)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汽化,汽化吸熱。

本題考查了紅外線的應用、體溫計的使用、聲音的傳播條件、汽化現(xiàn)象特點,屬于基礎綜合題。

7.【答案】A

【解析】解:①冰雪消融是熔化現(xiàn)象,熔化吸熱;

②常溫下樟腦丸變小是升華現(xiàn)象,升華吸熱;

③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為固體的冰晶,凝華放熱;

④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液態(tài)的小水滴,液化放熱;故BS錯誤,A正確。

故選:A。

(1)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tài)變?yōu)?/p>

液態(tài)的過程叫液化,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tài)變?yōu)?/p>

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固;

(2)六種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tài)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

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分析生活中的熱現(xiàn)象屬于哪種物態(tài)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tài)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tài);另外

對六種物態(tài)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

8.【答案】C

【解析】解:干冰即固態(tài)的二氧化碳,在常溫下,干冰很易升華為氣態(tài),此過程中吸熱,從而起

到降溫作用;空氣中的水蒸氣由于氣溫低,遇冷后凝華為固體的冰晶或液化為水,落下后形成雨,

故ABo錯誤,C正確。

故選:Co

(1)物質由氣態(tài)直接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tài)變?yōu)?/p>

液態(tài)的過程叫液化,由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的過程叫汽化;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tài)變?yōu)?/p>

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固。

(2)六種物態(tài)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tài)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

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

分析生活中的熱現(xiàn)象屬于哪種物態(tài)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tài)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tài);另外

對六種物態(tài)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

9.【答案】D

【解析】解:水沸騰之后,溫度保持不變;往鍋里加水時,水面上方的氣壓不變,所以水的沸點

與原來相同,

當向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鍋內(nèi)水的溫度立即降低,水的總質量增大,所以水的升溫速度比

原來要慢(即圖線的傾斜程度應小一些),故。正確。

故選:

水在常溫下,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達到一定溫度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這個

不變的溫度是水此時的沸點;

水的沸點跟氣壓有關,跟初溫、質量多少都沒有關系。

本題通過圖像考查了液體的沸點跟氣壓的關系以及液體沸騰時的特點。

10.【答案】A

【解析】解:A、人的影子是因為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正確;

8、光在相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傳播速度與光的頻率無關,所以同種介質紅外線傳播速度和

紫外線傳播速度相同,故8錯誤;

C、光的三基色是紅、綠、藍,故C錯誤;

。、自身能發(fā)光的物體稱為光源,人和地球自身都不發(fā)光,都不是光源,故O錯誤。

故選:Ao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在相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3)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

(4)自身能發(fā)光的物體稱為光源。

此題涉及到色光的三原色、光的傳播速度、光的直線傳播、光源的概念等多個知識點,是一道綜

合性較強的題目。

11.【答案】A

【解析】解:用紅色激光筆照射外層是綠色透明而內(nèi)層是紅色透明的雙層氣球,因為綠色透明氣

球只能透過綠光,會吸收紅光,外層氣球溫度升高,由于熱傳遞使得綠色氣球內(nèi)的氣體的溫度升

高,氣體體積膨脹,所以綠色透明氣球會爆破;紅色激光被綠色氣球吸收,不會照射到紅色透明

氣球,因此紅色透明氣球不會爆破。

故選:Ao

透明物體顏色由透過的光的顏色決定,不透明物體的顏色與它反射的光的顏色相同。

本題考查了不同顏色的物體對光的吸收和反射的情況,屬于基礎知識。

12.【答案】D

【解析】解:AB.酒精燈火焰溫度約為400℃,高于碘的熔點與沸點,故用酒精燈加熱,碘可以熔

化,也可以升華,故AB正確。

C、甲瓶中的碘蒸氣流到乙瓶時,由于溫度下降,馬上放熱凝華成固態(tài),形成固態(tài)碘,故C正確。

。、若乙錐形瓶內(nèi)插入溫度計,因為冰在熔化,此過程溫度不變,故溫度計示數(shù)不會改變,故。

錯誤。

故選:D。

(1)升華指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轉變成氣態(tài),升華要吸熱;

(2)熔化指物質由固態(tài)轉變成液態(tài),熔化要吸熱;

(3)液體沸騰時,溫度不變。

本題考查了升華與凝華現(xiàn)象,屬于基礎題。

13.【答案】熱脹冷縮-143436.5

【解析】解: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

由圖甲可知,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10”在“20”的上方,所以顯示的溫度低于0℃,示數(shù)為

-14°c;

由圖乙可知,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30”在“40”的下方,所以顯示的溫度高于0℃,示數(shù)為

34℃;

由圖丙可知,該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示數(shù)為36.5℃。

故答案為:熱脹冷縮;-14;34;36.5o

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先要弄清楚溫度計

的量程和分度值,讀數(shù)時視線與液柱最高處所對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區(qū)分溫度是零上還是零下;

圖丙是體溫計,認清分度值,然后看水銀柱在什么位置,然后讀數(shù)。

此題考查的是常用溫度計和體溫計的讀數(shù)方法;使用時首先要認清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讀數(shù),

使用時注意常用溫度計和體溫計的區(qū)別。

14.【答案】汽化振動信息液化b

【解析】解:當大量的水汽化成水蒸氣時,水蒸氣從壺蓋縫隙中流出時帶動簧片振動發(fā)聲,提示

人們水開了,說明聲音能傳遞信息;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處的空氣溫度比水蒸氣低,

容易液化。

故答案為:汽化;振動;信息;液化;瓦

(1)汽化指物質由液態(tài)轉變成氣態(tài);

(2)聲音是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3)聲音能傳遞信息,也可以傳遞能量;

(4)液化指物質由氣態(tài)轉變成液態(tài),液化要放熱。

本題是簡單的綜合題,屬于基礎題。

15.【答案】次聲波20

【解析】解:地震時伴有次聲波產(chǎn)生,次聲波的頻率要低于20Hz,它低于人類的聽覺下限,我們

感知不到。

故答案為:次聲波;20。

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是20Hz?20000Hz,頻率高于200O(WZ的聲波叫超聲波,超聲波具

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于獲得較集中的聲能等特點;

次聲波的頻率低于20Hz,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一些動物可以聽到次聲波,科學家可以用儀器監(jiān)

聽到海嘯、臺風和地震時產(chǎn)生次聲波。

各種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往往會發(fā)出次聲波,如:海嘯、臺風和地震以及核彈爆炸,都會發(fā)出次聲波。

16.【答案】壓縮汽化吸熱降低凝固

【解析】解:由題意可知,液氮是通過降溫和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態(tài)的氮氣液化的;由于液氮

的沸點很低,在常溫下很容易沸騰,將牛奶等配料倒入液氮中,不斷攪拌,此過程中液氮汽化,

吸收熱量,使周圍溫度降低,牛奶凝固成固態(tài)。

故答案為:壓縮;汽化;吸熱;降低;凝固。

物質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的過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熱;物質從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的過程叫液化,液化放熱;

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物質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叫凝固,凝固放熱。

本題考查了幾種物態(tài)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物質不同狀態(tài)間的變化和吸放熱情況,是解答的

關鍵.

17.【答案】表面積蒸發(fā)

【解析】解:用掃帚將積水掃開,可以增大液體的表面積,從而加快水的蒸發(fā),所以地面過一會

兒就干了.

故答案為:表面積;蒸發(fā)。

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有: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

了解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并能與生活中的實例相結合,是解答此類問題的關鍵。

18.【答案】能不會繼續(xù)放熱

【解析】解:大燒杯中的一大半水結冰,說明大燒杯中是冰水混合物(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

合物的溫度是0℃),小燒杯中的水能夠達到凝固點(0℃),但沒有溫度差,小瓶中的水不會向外放

熱,也不會結冰,故凝固的條件是達到凝固點,持續(xù)放熱。

故答案為:能;不會;繼續(xù)放熱。

凝固(熔化)需要的條件:達到凝固點(熔點),持續(xù)放熱(吸熱)。

本題主要考查了凝固和熔化時,溫度變化特點以及吸放熱情況,屬于基礎題。

19.【答案】熔化非晶體凝固

【解析】解:將塑料膠棒放入熱熔槍內(nèi)加熱一段時間,塑料膠棒逐漸變軟變稀,是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

屬于熔化過程;塑料是常見的非晶體;膠水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屬于凝固的過程。

故答案為:熔化;非晶體;凝固。

(1)物質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是熔化過程;

(2)晶體有固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

(3)物質由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是凝固的過程。

本題主要考查了物態(tài)變化的過程以及常見的非晶體,屬于基礎題。

20.【答案】色散紅光紫外線

【解析】解:太陽光是白光,它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這種現(xiàn)象稱為光的色散。

紅外線具有很強的熱效應,靈敏的電子溫度傳感器分別在不同色光區(qū)域測溫,發(fā)現(xiàn)溫度傳感器放

在紅光的外側時示數(shù)上升的較快。

紫外線能夠使熒光物質發(fā)光,驗鈔機主要是利用紫外線能使熒光物質發(fā)光的性質。

故答案為:色散;紅光;紫外線。

(1)太陽光是復色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復合而成的。

(2)紅色光之外有紅外線,紅外線的熱效應很強。

(3)紫外線能夠使熒光物質發(fā)光。

該題考查了光的色散實驗以及紅外線的熱效應、紫外線能夠使熒光物質發(fā)光的性質,雖然紅外線

是不可見光,但可以根據(jù)其熱效應來證明它的存在。

21.【答案】黑綠反射

【解析】解:紅底只能反射紅光,綠光被紅底吸收,沒有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感覺試卷是黑底的。

而綠色的字能反射綠光,因此當用綠光照射綠字時,字能反射綠光,綠光進入人的眼睛,感覺字

是綠色的:

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現(xiàn)綠色,說明植物能反射綠光而吸收其它色光。

故答案為:黑;紅;反射。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物體反射的色光決定,不透明物體只能反射與自身顏色相同的色光,吸收與

自己顏色不同的色光。

本題考查了物體顏色的判斷,屬于基礎題目,難度不大。

22.【答案】小于850

【解析】解: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Xl()8m∕s,因此聲

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小于光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

已知聲音傳播的時間t=2.5s,由"=:得,響雷處與小明的距離:s=Ut=340m∕s×2.5s=850m。

故答案為:小于;850?

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xl()87n∕s,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τn∕s;已知聲音傳播的時間

2.5s,根據(jù)公式V=,變形可求響雷處離小明的距離。

題主要考查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屬于基礎題,要求學生記住光速和聲音的傳播速度,屬于基礎知

識的考查。

23.【答案】解:人眼看到蠟燭S點的光路,光線從S點發(fā)出射向眼睛,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

線傳播,如圖所示:

3T

【解析】【試題解析】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本題考查光沿直線傳播作圖,注意光的傳播方向是從光源S點發(fā)出射向眼睛。

24.【答案】答: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由光點S發(fā)出的光在傳播過程中被物體AB

遮擋,會在白紙板上形成影子,如圖所示:

【解析】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本題考查光的直線傳播,難度不大。

25.【答案】振動轉換用振動的音叉靠近懸掛的乒乓球液體固體變小聽不到鈴聲真空不

能傳聲理想實驗法

【解析】解:(1)1圖中,發(fā)聲的音叉激起水花,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實驗中將音叉微

弱的振動轉換為水的振動,屬于轉換法;

用振動的音叉靠近懸掛的乒乓球,也是用轉換法驗證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2)將在響鈴的鬧鐘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能聽到鈴聲,這說明液體可以傳聲;

(3)小麗用耳朵貼在桌子另一側,也能聽到明顯的敲擊聲,說明固體可以傳聲;

(4)抽取玻璃罩內(nèi)的空氣,聽到罩內(nèi)的鈴聲逐漸變小,可得出結論: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繼續(xù)推

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內(nèi)抽成真空后,就聽不到鬧鐘響鈴的聲音了,最后得出結論:真空不能傳聲。

這種研究方法稱為理想實驗法。

故答案為:(1)振動;轉換法;用振動的音叉靠近懸掛的乒乓球;(2)液體;(3)固體;(4)變??;聽

不到鈴聲;真空不能傳聲;理想實驗法。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2)(3)(4)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聲,但真空不能傳聲。

本題考查了聲音的產(chǎn)生、聲音的傳播條件,屬于基礎題。

26.【答案】手機鬧鈴8控制不變控制變量法泡沫塑料

【解析】解:(1)手機鬧鈴發(fā)出的聲音有節(jié)奏,聲音較為穩(wěn)定,適合做實驗聲源;

(2)測量聽不到聲音的距離較為直觀,有可靠的實驗數(shù)據(jù),能夠較好的判斷隔音效果,方案B較好;

靠聽到聲音的響度判斷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觀,具有很大的誤差,方案A不適合;

(3)本實驗采用的方法是控制變量法,在更換不同材料實驗時,聲源的響度應控制不變;

(4)由表一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人聽不到聲音的距離關系為:泡沫塑料的距離最短,說明泡沫塑料

隔音效果最好。

故答案為:(1)手機鬧鈴:(2)8;(3)控制不變;控制變量法;(4)泡沫塑料。

(1)實驗聲源應該選擇聲音穩(wěn)定,有節(jié)奏的聲音;

(2)實驗方案中要能直觀的比較,靠聽到聲音的響度來直觀感覺不恰當,而測量聽不到聲音的距離

較為直觀,具有可靠性;

(3)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分析;

(4)根據(jù)距離可以判斷隔音效果,距離越長說明隔音效果越差,距離越短說明隔音效果越好。

本題通過比較材料的隔音情況考查了對聲源的選擇、聲音的傳播條件的理解與掌握,會設計合理

的方案判斷材料的隔音效果,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7.【答案】B完全浸入液體中且不接觸容器?99小于C能等于吸熱不會

【解析】解:(1)由實驗裝置圖可知,本實驗中采用酒精燈進行加熱,所以需要先根據(jù)酒精燈的外

后,水溫不再變化。我們在圖象中標出相應的坐標點,然后連接就可以作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

像,如下圖所示。

(4)由表中數(shù)據(jù)及圖像均可以看出,水在沸騰后,溫度保持在99℃不變。在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

沸點為100℃。根據(jù)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可知,水表面氣壓小于1標準大氣壓。

(5)減少水量后,水的沸點并不會發(fā)生改變,只是升溫的時間會縮短,所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