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福建省寧德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3-2024學年福建省寧德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3-2024學年福建省寧德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3-2024學年福建省寧德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3-2024學年福建省寧德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福建省寧德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生物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圖是某立體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部分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圖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三種成分間的相互關系B.桑樹可以利用沼渣中有機物的能量進行同化作用C.蠶沙中的能量屬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桑樹同化的能量D.水生植物和桑樹固定的太陽能是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2.如圖是3種抗生素影響某種細菌繁殖的實驗結果。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各組實驗所用培養(yǎng)基均需要滅菌B.各實驗組需分別加入等量的抗生素C.實驗需要設置不加抗生素的對照組D.氯霉素對此種細菌沒有抑制作用3.下圖為某種小型淡水魚遷入新的湖泊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根據(jù)該曲線可以得出A.t3時該種小型淡水魚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B.t4時該種小型淡水魚在新環(huán)境中逐漸消失C.該種小型淡水魚在新的環(huán)境中呈“J”型增長D.該種小型淡水魚在新湖泊中的環(huán)境容納量約為t4時對應的種群數(shù)量4.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產(chǎn)生生殖隔離的前提條件B.一個物種的形成或滅絕會影響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C.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人工選擇作用,都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D.若沒有其他因素影響,一個隨機交配小群體的基因頻率在各代保持不變5.銀魚是鄱陽湖的特產(chǎn),幼魚階段以一些植食性浮游動物及一些藻類為食,體長達到80mm以后逐漸向肉食性轉移,110mm以上主要以小型魚蝦為食。近年來,銀魚產(chǎn)量大幅下滑,我國科學家通過長時間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過度捕撈是主因:鄱陽湖肉食性的鱖魚、鳙魚等大魚被漁民大量捕撈后,湖里一種名為紅尾魚的雜魚就大量繁殖,紅尾魚可捕食銀魚的卵。下列敘述不合理的是()A.與銀魚的幼魚比較,成魚每增重1g需要消耗藻類的量會增加B.銀魚捕撈后種群數(shù)量應保持在K/2左右,以便獲得最大持續(xù)產(chǎn)量C.鱖魚、鳙魚和紅尾魚之間可構成競爭關系D.人類活動可影響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但不會帶來嚴重的后果6.下圖表示細胞失水時水分子跨膜運輸方式,據(jù)圖分析水分子跨膜運輸方式是()A.自由擴散 B.協(xié)助擴散 C.被動運輸 D.主動運輸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9分)隨著基因工程等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發(fā)展,動物細胞工程的理論和應用均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圖為動物細胞工程涉及的主要技術領域?;卮鹣铝袉栴}:(1)在進行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將成塊的組織中的細胞分散成單個細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在培養(yǎng)過程中,要向培養(yǎng)液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2)1980年,科學家首次通過顯微注射法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個轉基因小鼠。目前,主要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徑獲取基因工程需要的目的基因。(3)與植物細胞不同,動物細胞的全能性會隨著_______________而逐漸受到限制,因此,到目前為止,用動物體細胞克隆的動物,實際是通過上圖中所示的______________技術實現(xiàn)的。采用上圖中的___________技術,可使兩個或多個動物細胞結合形成一個________(選擇“單核”或“多核”)的雜交細胞。8.(10分)人們從土壤中分離得到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細菌用于生產(chǎn)。將等量同濃度的細菌樣液滴在同等大小的卷煙紙(只含纖維素)上,保持足夠的濕度。一段時間后,比較各組實驗中卷煙紙的降解程度,選出降解能力大的細菌?;卮鹣铝袉栴}:(1)實驗中微生物的篩選所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2)由于纖維素的________作用,長期只以纖維素作碳源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目的菌。(3)為什么只有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生長在卷煙紙上?________(4)在純化分解纖維素的細菌時,常用的接種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為了保證結果準確,一般選擇菌落數(shù)在________進行計數(shù)。9.(10分)利用的誘導體系能夠高效地誘導胚胎干細胞向胰島B細胞的分化。據(jù)此回答有關該研究工作的問題:(1)將胚胎干細胞進行動物細胞培養(yǎng),向培養(yǎng)液中加入誘導物,兩周后鏡檢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的細胞呈胰島樣細胞的變化,這一過程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進行胰島素釋放實驗,檢測上述細胞是否具有胰島B細胞的生理功能:控制培養(yǎng)液中葡萄糖的濃度,檢測細胞分泌的胰島素的量,圖甲表示所得實驗結果。據(jù)此分析干細胞誘導成功,得到此結論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體內移植實驗:將細胞移植到患糖尿病的小鼠體內,測小鼠血糖,結果如圖乙所示。該實驗是否支持胰島索釋放實驗的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細胞移植時,需用同一品系的小鼠進行移植,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胰島組織中,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這兩種激素對血糖濃度的調節(jié)具有____________,從而共同維持機體血糖濃度的穩(wěn)態(tài)。(5)指出本研究在實踐方面的一個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為提高糧食產(chǎn)量,科研工作者以作物甲為材料,探索采用生物工程技術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途徑。(1)圖1是葉肉細胞中部分碳代謝過程______________的模式圖。其中環(huán)形代謝途徑表示的是光合作用中的反應。(2)如圖1所示,在光合作用中R酶催化C5與CO2形成2分子3-磷酸甘油酸。在某些條件下,R酶還可以催化C5和O2反應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后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轉換為______后通過膜上的載體(T)離開葉綠體。再經(jīng)過代謝途徑Ⅰ最終將2分子乙醇酸轉換為1分子甘油酸,并釋放1分子CO2。(3)為了減少葉綠體內碳的丟失,研究人員利用轉基因技術將編碼某種藻類C酶(乙醇酸脫氫酶)的基因和某種植物的M酶(蘋果酸合成酶)基因轉入作物甲,與原有的代謝途徑Ⅲ相連,人為地在葉綠體中建立一個新的乙醇酸代謝途徑(圖2中的途徑Ⅱ)。①將C酶和M酶的編碼基因轉入作物甲,能夠實現(xiàn)的目的是:利用途徑Ⅱ,通過_______,降低葉綠體基質中該物質的含量,減少其對葉綠體的毒害作用。②轉基因操作后,途徑Ⅲ能夠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4)在圖2所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有人提出“通過敲除T蛋白基因來進一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設想。你認為該設想是否可行并闡述理由___________。11.(15分)諾如病毒為無包膜單鏈+RNA病毒,感染發(fā)病的主要表現(xiàn)為腹瀉和嘔吐,通常稱之為急性胃腸炎。“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屬于自限性疾病,這種疾病在發(fā)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動停止,并逐漸恢復痊愈,并不需特殊治療,日前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公眾搞好個人衛(wèi)生、食品衛(wèi)生和飲水衛(wèi)生是預防本病的關鍵。(1)人體感染諾如病毒后會引發(fā)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及時清除病毒;對個別嚴重腹瀉者,需及時補充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2)目前市面上有大量的針對DNA病毒的疫苗,而像諾如病毒這種單鏈+RNA病毒卻鮮有疫苗問世,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測序發(fā)現(xiàn)諾如病毒單鏈+RNA共有7500個堿基,其中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有1500個、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有2000個,其復制過程如下圖,則產(chǎn)生一個新的單鏈+RNA過程中,需消耗_______________個鳥嘌呤核糖核苷酸。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C【解析】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包括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其中生產(chǎn)者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石,流經(jīng)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生產(chǎn)者所固定的太陽能和人為輸入的有機物中的化學能。【詳解】A、圖中包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四種組分,體現(xiàn)了四種成分間的相互關系,A錯誤;B、桑樹屬于生產(chǎn)者,屬于自養(yǎng)型生物,無法利用沼渣中的有機物的能量,B錯誤;C、蠶沙的能量并不屬于蠶,而是屬于上一營養(yǎng)級桑樹同化的能量,C正確;D、圖中顯示除了水生植物和桑樹固定的太陽能,還有人工投入的飼料中的化學能,D錯誤;故選C?!军c睛】本題的易錯點為蠶沙中的能量來源,其屬于糞便中能量,因此不是屬于蠶的同化量,而應該算作為上一營養(yǎng)級的能量。同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一般為生產(chǎn)者所固定的太陽能,但有人為參與的情況下必須要加上現(xiàn)成有機物中的化學能。2、D【解析】

圖示顯示3種抗生素對某種細菌繁殖的影響,由圖可知,青霉素能在較短時間內高效的抑制細菌的繁殖,其次抑菌效果較好的是鏈霉素,氯霉素的效果最差?!驹斀狻緼、本實驗是研究三種抗生素對某種細菌繁殖的影響,自變量是抗生素的種類,因變量是某細菌的數(shù)量,為了防止其它微生物干擾實驗結果,各組實驗所用培養(yǎng)基均需要滅菌,A正確;B、加入抗生素的量為無關變量,各組應相同,B正確;C、為了說明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實驗中需要設置不加抗生素的對照組,C正確;D、由于沒有不加抗生素的對照組的實驗數(shù)據(jù),所以不能說明氯霉素對此種細菌沒有抑制作用,D錯誤。故選D。3、D【解析】

據(jù)圖分析,此曲線的縱坐標為“種群增長率”,其種群為S型增長,t2時刻對應的種群數(shù)量為K/2;t3時刻年齡組成應為增長型;t4時刻種群數(shù)量達到K值,并非在新環(huán)境中逐漸消失。【詳解】A、t3時種群增長率下降,但是種群數(shù)量仍增加,年齡組成為增長型,A錯誤;B、t4時刻種群增長率為0,種群數(shù)量達到K值,并非在新環(huán)境中逐漸消失,B錯誤;C、此曲線的縱坐標為“種群增長率”,先增加后減小,其種群為S型增長,J型曲線的種群增長率不變,C錯誤;D、據(jù)圖分析,t4時刻種群數(shù)量達到K值即該種小型淡水魚在新湖泊中的環(huán)境容納量,D正確。故選D。4、D【解析】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chǎn)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其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驹斀狻緼、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實際上就是種群的進化,而當基因頻率改變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不同,就產(chǎn)生了生殖隔離,所以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產(chǎn)生生殖隔離的前提條件,A正確;B、一個物種的形成或滅絕,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因為生物與生物之間存在共同進化,B正確;C、無論是自然選擇還是人工選擇作用,都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從而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正確;D、雖然沒有其他因素影響,但是由于群體數(shù)量較少,因此小群體的基因頻率在各代可能會發(fā)生改變,D錯誤。故選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識記和理解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明確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新物種產(chǎn)生的標志是生殖隔離。5、D【解析】

1、根據(jù)題意可知,銀魚的增長屬于"S"型曲線,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shù)量稱為環(huán)境容納量,又稱K值。S型增長曲線有幾個階段:①潛伏期(對環(huán)境的適應):個體數(shù)量少,增長速率很慢。②快速增長期(對數(shù)期):個體數(shù)量快速增加,K/2時增長速率達到最高。③穩(wěn)定期(飽和期):隨著種群密度增加,個體因食物、空間和其他生活條件的斗爭加劇,同時天敵數(shù)量也增長。種群實際增長率下降,當數(shù)量達到環(huán)境條件允許的最大值(K)時,種群會停止生長,種群增長率為零,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種群數(shù)量達到最大。④達到K值后,仍是種群的數(shù)量一般呈鋸齒狀波動。2、種間關系(不同種生物之間的關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與根瘤菌;人體中的有些細菌;地衣是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2)捕食(此長彼消、此消彼長):如:兔以植物為食;狼以兔為食。(3)競爭(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蟲;水稻與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勞而獲):如噬菌體侵染細菌?!驹斀狻緼、根據(jù)題意可知,110mm以上銀魚成魚主要以小型魚蝦為食,轉變?yōu)槿馐承?,所以在能量流動的過程中,與幼魚比較,成魚增重1g需要消耗藻類的能量增多,A正確;B、銀魚合理捕撈的時機是種群數(shù)量超過K/2時,捕撈后剩余量為K/2為宜,因為此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B正確;C、根據(jù)題意可知,鄱陽湖肉食性的鱖魚、鳙魚等大魚被漁民大量捕撈后,湖里一種名為紅尾魚的雜魚就大量繁殖,說明鱖魚、鳙魚和紅尾魚之間可能存在食物和空間上的競爭關系,C正確;D、根據(jù)題意可知,人類活動可影響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可能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多樣性降低,嚴重的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態(tài)的破壞,D錯誤。故選D。6、C【解析】

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剑?、被動運輸:物質進出細胞是順濃度梯度的擴散,叫做被動運輸,包括自由擴散和協(xié)助擴散。(1)自由擴散: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進出細胞的方式(如:O2、水、甘油等)。(2)協(xié)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借助載蛋白的擴散方式(如:葡萄糖進出細胞的方式)。2、主動運輸:有能量消耗,并且需要有載體的幫助進出細胞的方式(如: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離子等)。【詳解】據(jù)圖分析,水分子跨膜運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磷脂雙分子層擴散的,屬于自由擴散;一種是通過水通道蛋白的協(xié)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屬于協(xié)助擴散。自由擴散和協(xié)助擴散統(tǒng)稱為被動運輸,故選C?!军c睛】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運輸方式,解題的關鍵是理解自由擴散和協(xié)助擴散的特點,結合圖中信息判斷。二、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7、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抗生素從自然界已有的物種中分離、人工合成、從基因文庫中獲取細胞分化程度的提高核移植細胞融合單核【解析】

依題圖可知,動物細胞工程包括多項技術,其基礎技術是動物細胞的培養(yǎng)和動物細胞融合,以此相關知識解答?!驹斀狻浚?)動物細胞培養(yǎng)時用胰蛋白酶處理成塊的組織使其分散成單個細胞。培養(yǎng)細胞的過程中,為防止微生物的污染,應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2)獲取目的基因的途徑包括從自然界已有的物種中分離、人工合成、從基因文庫中獲取等。(3)動物細胞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越受到限制。依題圖可知,用動物體細胞克隆動物,實際是通過圖中所示的核移植技術實現(xiàn)的。通過細胞融合技術,可使兩個或多個動物細胞結合形成一個單核的雜交細胞?!军c睛】本題文重在考查學生對關于動物細胞工程相關技術的原理、操作步驟等內容的識記能力。8、人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長的條件,同時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長選擇卷煙紙只含纖維素而不含其它物質。纖維素是這種微生物可利用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因此,只有能分泌纖維素酶并以纖維素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才能生長在卷煙紙上平板劃線法稀釋涂布平板法30~300【解析】

由題干可知,用選擇培養(yǎng)基對土壤中的纖維素分解菌進行粗篩,可得到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細菌,再用卷煙紙進行細篩,當纖維素被分泌的纖維素酶分解后,卷煙紙被降解,得到降解能力大的細菌?!驹斀狻浚?)篩選微生物的原理是人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長的條件,同時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長。(2)長期只以纖維素作碳源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目的菌,為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由于纖維素的選擇作用。(3)卷煙紙只含纖維素而不含其它物質,纖維素是這種微生物可利用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因此,只有能分泌纖維素酶并以纖維素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才能生長在卷煙紙上。(4)在純化分解纖維素的細菌時,常用的接種方法有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為了保證結果準確,一般選擇菌落數(shù)在30~300進行計數(shù)。【點睛】本題考查知識點比較簡單,答題關鍵在于掌握纖維素分解菌分離的相關知識。9、細胞分化調節(jié)血糖濃度,在糖濃度高時,胰島素分泌多,在糖濃度低時,胰島素分泌少支持防止出現(xiàn)免疫排斥拮抗作用誘導胚胎干細胞向胰島B細胞分化,為糖尿病的細胞治療提供了一條可能的新途徑【解析】試題分析:據(jù)圖甲分析,高濃度糖時,胰島素分泌增加;低濃度糖時,胰島素分泌量減少。據(jù)圖乙分析,與正常血糖相比,移植組的血糖濃度最終恢復穩(wěn)定到正常值,而未移植組血糖濃度仍較高,說明了誘導實驗成功。(1)胚胎干細胞誘導為胰島樣細胞的過程為細胞分化。(2)據(jù)圖甲分析可知,通過控制培養(yǎng)液中的葡萄糖的濃度來測定胰島素的分泌量,在糖濃度高時,胰島素分泌多,在糖濃度低時,胰島素分泌量減少,說明干細胞誘導成功。(3)要檢驗胰島B細胞有沒有分化形成,需將該細胞移植到胰島細胞被破壞的(也可以是患有糖尿病的)小鼠體內,再測定血糖的含量,與對照組比較;從結果圖可知,移植組的血糖濃度最終恢復穩(wěn)定到正常值,而未移植組血糖濃度仍較高,說明了誘導實驗成功。在進行細胞移植時用同一品系的小鼠目的是防止出現(xiàn)免疫排斥反應導致實驗失敗。(4)胰島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兩者屬于拮抗關系,共同調節(jié)血糖濃度的穩(wěn)定。(5)本研究的意義在于:誘導胚胎干細胞向胰島B細胞分化,為糖尿病的細胞治療提供了一條可能的新途徑?!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血糖調節(jié)的機理,能夠根據(jù)圖甲中的不同濃度的血糖條件下的胰島素分泌量,以及圖乙中移植組、未移植組血糖含量的變化,判斷誘導是否成功。10、碳(暗)乙醇酸將乙醇酸轉換為蘋果酸由于途徑Ⅱ提高了蘋果酸的含量,使葉綠體基質內CO2的濃度增加,直接增加了碳(暗)反應的反應(底)物該設想可行。理由是:葉綠體膜上的載體T仍有可能輸出部分乙醇酸,造成葉綠體中碳的丟失。找到并敲除載體T的基因,即可減少這一部分碳的丟失,進一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析】

1.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聯(lián)系見下表:項目光反應碳反應(暗反應)實質光能→化學能,釋放O2同化CO2形成(CH2O)(酶促反應)時間短促,以微秒計較緩慢條件需色素、光、ADP、和酶不需色素和光,需多種酶場所在葉綠體內囊狀結構薄膜上進行在葉綠體基質中進行物質轉化2H2O→4[H]+O2↑(在光和葉綠體中的色素的催化下)ADP+Pi+能量→ATP(在酶的催化下)CO2+C5→2C3(在酶的催化下)C3+【H】→(CH2O)+C5(在ATP供能和酶的催化下)能量轉化葉綠素把光能先轉化為電能再轉化為活躍的化學能并儲存在ATP中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化變?yōu)樘穷惖扔袡C物中穩(wěn)定的化學能2.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可知,如圖1葉綠體中所示的環(huán)形反應的生理過程為卡爾文循環(huán),該循環(huán)過程中發(fā)生的反應為:在光合作用中R酶催化C5與CO2形成2分子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轉化成C3,然后C3接受來自光反應產(chǎn)生的NADPH的還原劑氫以及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有機物和C5。除外在某些條件下,R酶還可以催化C5和O2反應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后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轉換為乙醇酸后通過膜上的載體(T)離開葉綠體。再經(jīng)過代謝途徑Ⅰ最終將2分子乙醇酸轉換為1分子甘油酸,并釋放1分子CO2。結合題意分析圖2可知,通過轉基因技術人為地在葉綠體中建立一個新的乙醇酸代謝途徑,即將乙醇酸通過C酶和M酶的催化作用轉化為蘋果酸的途徑Ⅱ,由于途徑Ⅱ提高了蘋果酸的含量,蘋果酸通過代謝途徑Ⅲ,使葉綠體基質內CO2的濃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詳解】(1)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圖1是葉肉細胞中部分碳代謝過程表示暗反應的過程圖。(2)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圖1中在某些條件下,R酶還可以催化C5和O2反應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后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轉換為乙醇酸后通過膜上的載體(T)離開葉綠體。(3)①根據(jù)以上對圖2的分析可知,通過轉基因技術將C酶和M酶的編碼基因轉入作物甲,增加了途徑Ⅱ,通過該途徑將乙醇酸轉換為蘋果酸,降低葉綠體基質中乙醇酸的含量,減少其對葉綠體的毒害作用。②轉基因操作后,通過途徑Ⅱ提高了葉綠體中蘋果酸的含量,然后蘋果酸經(jīng)過途徑Ⅲ代謝產(chǎn)生了CO2,從而使葉綠體基質內CO2的濃度增加,提高暗反應所需的底物濃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4)根據(jù)題意和識圖分析可知,T蛋白是膜上的將乙醇酸運出葉綠體的載體,乙醇酸運出葉綠體造成葉綠體中碳的丟失。因此找到并敲除載體T的基因,即可減少這一部分碳的丟失,進一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所以“通過敲除T蛋白基因來進一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設想是可行的?!军c睛】本題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識點,要求學生掌握光合作用的過程,特別是掌握光合作用中暗反應的過程以及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