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孟子》兩章學習目標:
1、理解積累文言文詞匯。學習本文層層論證的方法。2、熟讀成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課文。3、理解“人和”的含義。孟子(約前372一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被尊為“亞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稱。寫作背景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國之間的吞并戰(zhàn)爭日益激烈,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業(yè),各國君主不約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體恤百姓。面對這種現(xiàn)實,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國理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注音和節(jié)奏夫郭粟寡戚畔封疆jiāngfúguōsùgu?qīpàn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天時:有利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地利:有利作戰(zhàn)的地理條件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起來攻打卻不能取勝。采用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四面包圍得到有利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為有利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城:內(nèi)城郭:外城環(huán):包圍而:表轉(zhuǎn)折夫:語首助詞,無實義是:這者…也:判斷句標志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內(nèi)部團結啊。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城:城墻池:護城河兵:兵器革:甲胄堅:堅固利:鋒利米粟:泛指糧草委:放棄去:離開
故曰,域民不以
封
疆之界,固
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所以說,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川的險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故:因此以:憑借、依靠封:限制疆:疆域固:鞏固國:國防威:威懾道:好的政治、仁政寡:少寡助之至,親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天下的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戚都反對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至:極點親戚:內(nèi)外親人畔:同叛,背叛以:憑借之:無實義君子:行仁政的君主1、文章開頭兩句談的是什么問題?提出什么看法?這兩句談的是戰(zhàn)爭中的攻守問題,提出具備什么條件才最有利于攻守,那就是具備“人和”這個條件才最有利于攻守。這兩句揭示本篇的中心論點。2、中心論點提出后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證的?
接著就圍繞中心論點,連用兩個論據(jù)進一步論證。第2段選取攻戰(zhàn)的例子闡明“天時不如地利”,區(qū)區(qū)小城,四面受圍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時”者也不能勝,旨在說明“地利”重于天時;
第3段同樣選取攻戰(zhàn)的例子,旨在說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況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堅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卻棄城而逃,因為“地利”亦難比“人和”。這兩個例子均非實際戰(zhàn)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況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論戰(zhàn)具有普遍的意義和一定的說服力。3、孟子在文中提出“人和”是決定勝敗的最重要的條件,其原因何在?因為“人和”才能得到多方面的幫助,幫助越多,力量越大,戰(zhàn)斗力越強,勝利自然在握,失去“人和”,眾叛親離,哪還有什么力量,哪還有什么戰(zhàn)斗力,那么失敗是必然的。4、本篇主要是談戰(zhàn)爭呢,還是談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談政治,是借戰(zhàn)爭談政治。孟子借談戰(zhàn)爭的取勝條件以闡明他的政治主張,他主張國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這樣才能“多助”,眾人才會歸順,而“天下順之”,“戰(zhàn)必勝矣”,國家才能治理好。擺出觀點論證觀點得出結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戰(zhàn)爭事例治國道理類推總總分5、本篇在論證方面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方失利小城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論點論證結論事實論據(jù)守方失利城高池深兵利糧足不守戰(zhàn)爭需要人和域民……固國……威天下……道理論證治國需要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施行仁政才能人和→順→畔順攻畔戰(zhàn)必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文章主要論證戰(zhàn)爭勝負的條件取決于人心的向背,突出強調(diào)“道”的作用,即人和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義”、“非攻”思想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強調(diào)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須要順乎民心這一觀點,小結合作探究你認為“人和”在現(xiàn)代社會還有現(xiàn)實意義嗎?誰能從歷史上或現(xiàn)實中舉個借助“天時”取得作戰(zhàn)勝利的例子?草船借箭.諸葛亮借助大霧的天氣迷惑曹軍,使曹軍把好多的箭射到他的草船上來。赤壁之戰(zhàn)。諸葛亮借助東風,讓熊熊燃燒著的很多小船沖向曹軍的戰(zhàn)船,把曹軍燒得潰不成軍,傷亡過半。題外話一九八O年前,深圳是怎么樣的一個地方嗎?
為什么會在短短的幾年之中發(fā)展成一個超級的大城市呢?
一個小小的漁村是改革開放給了深圳"天時"。
文章內(nèi)容及特色
特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善用排比、對偶,加強語勢。內(nèi)容:借論戰(zhàn)來論“仁政”的重要性,體現(xiàn)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1、是天時不如地利也2、池非不深也3、兵革非不堅利也4、委而去之5、人和6、域民7、固國8、威天下9、寡助之至
10、親戚畔之11、親戚畔之代詞,這(就是)護城河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甲衣委:放棄去:離開人心所向,上下團結界限,這里意思是限制鞏固威懾到通“叛”,背叛他,指寡助之君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親戚畔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寡助之至輟耕之壟上何陋之有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雖我之死結構助詞:的代詞:他,指代寡助之君動詞:到、去賓語前置標志,無義放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代詞:它,指代驢子123456久之,目似瞑語氣助詞,無義一詞多義親戚:
古:族內(nèi)的人和族外的人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去古:逃跑今:到……去
池古:護城河今:池塘古今異義:詞類活用
環(huán):名詞作狀語
圍域:名詞用作動詞
限制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鞏固威:形容詞用作動詞
震懾征服
一詞多義利之以地利不如人和:有利兵革非不堅利也:銳利三里之城:的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代詞多助之至: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憑借以天下之所順:用古今異義
郭池
去
委域
是所以親戚古:外城今:姓氏古:護城河今:池塘古:離開今:到……去古:放棄今:委任古:界限、限制今:地域古:這今:判斷動詞古:用來、借此今:連詞,表因果關系古:親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詞類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詞作動詞用,威懾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形容詞作動詞用,使……鞏固名詞作動詞用,限制字詞小結1.古今異義。
郭古義:外城七里之郭
今義:姓氏池古義:護城河池非不深也
今義:池塘去古義:離開委而去之
今義:到……去親戚古義:內(nèi)親外戚親戚畔之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委古義:放棄委而去之
今義:委任域古義: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義:地域是古義:這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今義:判斷動詞
2.通假字。畔通“叛”,背叛。親戚畔之。3.虛詞。之代詞他親戚畔之
助詞的三里之城
動詞到寡助之至而表并列并且泉香而酒冽
表修飾著、地夫環(huán)而攻之
表轉(zhuǎn)折卻、但是攻之而不勝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翻譯:(一座)周圍三里(那樣?。┑某?,只有方圓七里的外城。翻譯: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翻譯: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翻譯:所以君子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一定勝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自《孟子?告子下》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qu?nfùyuègéxī起,被任用田間、田地被舉用,被選拔獄官集市舜從田野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高升,膠鬲自魚鹽販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里獲釋被錄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海邊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之間而登上了相位。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八浴?/p>
指示代詞,這。
使……勞累。使……饑餓。使動用法,使……痛苦。使……貧困。違背、受阻撓
動詞,擾亂。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
同“增”增加。
kòng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筋骨勞累,體膚餓瘦,身受貧困之苦,種種行動去阻礙、干擾他的事業(yè),(通過這些)來讓他內(nèi)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起來,以不斷增長才干。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bì常常過錯。這里用作動詞,犯錯誤這樣以后同“橫”,梗塞,不順
奮起,指有所作為。
被人了解在里面,指國內(nèi)。同“弼”,輔佐。
在外面,指國外。
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內(nèi)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xiàn)出來,然后才能為人們所了解。而一個國家,內(nèi)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外部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致滅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第一段六個人共同的特點1、出身都卑微種田、筑墻的、販賣魚鹽的、犯人、隱居者、奴隸2、經(jīng)過艱苦的磨練,顯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3、后來都被統(tǒng)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業(yè)。
排比舉例推斷歸納結論人才艱苦的磨練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第二段常常處在困境,才能不斷奮發(fā)常常沒有憂患,往往遭至滅亡經(jīng)受磨煉的益處個人國家正反小大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論證方法:主要是由個別到一般,最后推斷出中心論點。即特殊論據(jù)——一般論據(jù)——中心論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詞性活用:
苦、勞、餓、空乏、亂、動、忍都是形容詞或動詞的使動用法,翻譯時,要譯成“使……”
2、一詞多義:國拂
國防國家不順
同“弼”,輔佐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國恒亡。行拂亂其所為。入則無法家拂士。3.通假字。曾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衡同“橫”,梗塞,指不順衡于慮。拂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佛士。4.虛詞。于
以
從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給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在而死于安樂也
憑
以天下之所順用來所以動心忍性比較本文的兩篇短文,看看它們提出、闡述論點的方式及風格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相同之處:1、兩篇短文的題目均是編者加的,并且字數(shù)相等,都是由兩個結構相同的短語構成,都用對比,觀點鮮明。2、兩篇短文都用了類比論證的手法。第一則以戰(zhàn)爭中的情況作為事例,強調(diào)“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類推出治國的道理;第二則從個人事例說起,最后歸結到統(tǒng)治者治國上。3、兩篇短文都使用了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氣勢磅礴,具有極強的說服力。不同之處:兩篇文章提出論點的方式不盡相同:第一則短文的論點在文章開始部分點明,然后對論點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和闡述;第二則短文在文章結尾處揭示出論點,不再對論點進行解說。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提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jīng)過艱苦生活的磨練。請查找相關資料,補充一些例子,說說你的看法。請將你的思考寫成文,題目自擬。
優(yōu)越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蝕人的健康肌體,使人喪失成功的上進心;而艱苦的環(huán)境,無論道路多坎坷,卻能磨練人的意志,增長人的上進心。美國劇作家帕特里克說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說明逆境的優(yōu)越性。
課
堂
練
習1.指出下列“之”的不同用法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全面推進公共領域電動化試點計劃
- 美育浸潤行動推進方案
- 死亡賠償協(xié)議書
- 接待當事人心得體會
- 制定多渠道營銷的工作方案計劃
- 教育行業(yè)品牌推廣方案計劃
- 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的網(wǎng)絡學習模式試題及答案
- 班級體育活動的安排計劃
- 實踐操作銀行從業(yè)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理財師考試中的實戰(zhàn)模擬與理論知識結合的重要性與提升策略試題及答案
- 閱讀提取信息課件
- 江蘇省2024年中職職教高考文化統(tǒng)考烹飪專業(yè)綜合理論真題試卷
- 2025年電力人工智能多模態(tài)大模型創(chuàng)新技術及應用報告-西安交通大學
- 離婚協(xié)議書電子版下載
- 招商銀行入職培訓招商銀行新員工試題
- 威海職業(yè)學院學籍檔案簿
- 蘇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2單元 練習二》教學課件PPT小學公開課
- 長期購銷合作協(xié)議書參考
- 入團志愿書(2016版本)(可編輯打印標準A4) (1)
- 警棍盾牌術基本動作
- 撰寫課題申請書的五個關鍵(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