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考前沖刺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刷題練習(xí)題匯編(模擬試題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6/13/wKhkGWXaif-Ad5IxAAIPLarH7GQ895.jpg)
![2022年中考語文考前沖刺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刷題練習(xí)題匯編(模擬試題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6/13/wKhkGWXaif-Ad5IxAAIPLarH7GQ8952.jpg)
![2022年中考語文考前沖刺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刷題練習(xí)題匯編(模擬試題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6/13/wKhkGWXaif-Ad5IxAAIPLarH7GQ8953.jpg)
![2022年中考語文考前沖刺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刷題練習(xí)題匯編(模擬試題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6/13/wKhkGWXaif-Ad5IxAAIPLarH7GQ8954.jpg)
![2022年中考語文考前沖刺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 刷題練習(xí)題匯編(模擬試題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06/13/wKhkGWXaif-Ad5IxAAIPLarH7GQ895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年中考語文考前沖刺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刷題練習(xí)題匯編
一、課內(nèi)閱讀
(2022?四川雅安?一模)閱讀下面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
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
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日:“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日:“臣未嘗聞也。"秦王日:“天子
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氯眨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
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
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裱降于
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韁素,今日是也?!蓖Χ?。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
存者,徒以有先生也?!?/p>
1.選出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A.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太守謂誰
B.大王學(xué)聞布衣之怒乎學(xué)貽余核舟一
C.安陵君其凈寡人潭中魚可百百頭
D.大王胡惠犧牲玉帛,弗敢那也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2022?四川成都?一模)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與郭,環(huán)而攻之可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
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目:域民不烏封疆之界,闞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呼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
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選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與,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
鄴,未能遠(yuǎn)謀?!蹦巳胍?。問:“何烏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入。”對目:“小
惠未遍,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p>
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憾嘀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選自《曹劌論戰(zhàn)》)
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凰國不以山溪之險固:鞏固B.親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C.肉食者可鄙: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D.學(xué)之屬也忠:忠誠
4.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七里之郭肉食者謀之B.環(huán)而攻之也不勝云歸池巖穴暝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何以戰(zhàn)D.戰(zhàn)則請從然則北通巫峽
5.對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p>
A.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及玉帛之類的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要相信別人?!?/p>
B.莊公說:“我犧牲了豬牛羊及玉帛之類的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p>
C.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及玉帛之類的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p>
D.莊公說:“我犧牲了豬牛羊及玉帛之類的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要相信別人。”
6.下列對選文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乙選文都寫到了與戰(zhàn)爭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但角度不同。甲文主要寫戰(zhàn)爭結(jié)果,乙文主要敘述戰(zhàn)前準(zhǔn)備。
B.甲乙選文對取得戰(zhàn)爭勝利前提條件的認(rèn)識是一致的,都強(qiáng)調(diào)了民貴、人和的重要性。甲文認(rèn)為君主應(yīng)
施以仁政,得民心。乙文則表示君主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C.甲乙選文語言簡潔精煉。甲文“戰(zhàn)必勝矣”中僅用"必''字就凸現(xiàn)取勝的信心,乙文以“鄙”一字就表達(dá)出
曹劌對權(quán)貴的蔑視。
D.甲乙選文,都運用了對比手法。甲文把“地利”和"人和”進(jìn)行比較,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結(jié)論;乙文
從莊公與曹劌的對比中,以莊公的鴛鈍、浮躁反襯曹劌的機(jī)敏、持重。
(2022?四川成都?一模)魚我所欲也(節(jié)選)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
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
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蹣爾而與之蹴:踩踏。
B.所識窮乏者,我與得:同“德”,感恩、感激。
C.多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同“向”,向來。
D.是亦不可以弓乎已:停止。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今諸生學(xué)干太學(xué)所欲有甚于生者
B.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C.無凍餒之患宮室之美
D.呼爾而與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9.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A.萬兩黃金的俸祿,不分辨一二就接受了,萬兩黃金對我來說也是沒有好處的!
B.優(yōu)厚的俸祿不辨別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了,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來說有什么好處呢?
C.萬兩黃金的俸祿,不分辨一二就接受了,萬兩黃金對我來說有什么好處呢?
D.(見了)優(yōu)厚的俸祿不講禮儀就接受了,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來說也是沒有好處的!
10.下列對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注重推理,邏輯嚴(yán)密。文章開頭從人們常見的欲望談起,過渡到精神修養(yǎng),提出了“舍生而取義”
的觀點。
B.文章第二段舉例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觀點。作者以“不食嗟來之食”的故事,詮釋和證明了面對生死和尊
嚴(yán)兩難的選擇時,應(yīng)舍身而取義。
C.文章最后,孟子對“不辯禮義”接收厚祿的人的心理作了幾種推測,認(rèn)為不是面對生死時,人們受物欲
和人情的影響,也是情有可原。
D.文章結(jié)尾提到的“本心”,是指與生俱來的良心、良知,其內(nèi)核就是仁義禮智?!氨拘摹笔遣粚W(xué)而有,不
教而在。修身就是保有“本心”。
二、課外閱讀
(2022?四川德陽?一模)孝景三年,吳楚反Q周亞夫以中尉為太尉,車擊吳楚。因自請上目:“楚
兵剽②輕,難與爭鋒,愿以梁秀之,絕其糧道,乃可制?!鄙显S之。太尉既會兵滎陽,吳方攻梁,梁急,
請救。太尉引兵東北走昌邑,深壁③而守。梁日使使請?zhí)?,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書言景?景帝
使使詔救梁。太尉不奉詔,堅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組吳楚兵后食道④。吳兵乏糧,饑,數(shù)欲挑戰(zhàn),終不
出。后吳奔壁東南阪⑤,太尉使備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yún)潜瑞I乃引弘而去太尉出精兵追擊,
大破之。吳國淳棄其軍,而與壯士數(shù)千人自走。漢兵因乘勝,遂盡虜之,降其兵。凡相攻守三月,而吳
楚破平。
五歲,遷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廢栗太子,丞相固爭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后匈奴王唯徐盧等
五人降,景帝欲侯⑥之以勸后。丞相亞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則何以責(zé)人臣不守節(jié)者
乎?”景帝曰:“丞相議不可用?!蹦讼し馕ㄐ毂R為列侯。亞夫因謝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兔相。頃
之,景帝居禁中⑦,召條侯⑥,賜食。獨置大裁?,無切肉,又不置箸。條侯心不平,顧謂尚席取著。景帝
視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條侯免冠謝。上起,條侯因趨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
主曲臣也!”
(節(jié)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注]①吳楚反:以吳王潺為首的吳楚七國發(fā)動叛亂。②剽:強(qiáng)悍,勇猛。③深壁:加高營壘。④弓高侯:
指名將韓頹當(dāng)。食道:即糧道。⑤齦:角落。⑥侯:封侯。⑦禁中:宮中。⑧條侯:指周亞夫。⑨大裁
(zi):大塊的肉。⑩怏怏:不高興的樣子。少主:劉徹,后來的漢武帝。
11.下面是某同學(xué)結(jié)合語境對句中加點詞意義推斷,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率擊吳楚——回顧課文“從流飄蕩,任意東西”,可以推知“東'’的意義為“向東
B.愿以梁季之——查字典,"委’'的義項有“順從”“舍棄”“托付”等,應(yīng)選擇“順從
C.維吳楚兵后食道——聯(lián)系文中“吳兵乏糧,饑,數(shù)欲挑戰(zhàn)”,可推知“絕”的意義為“斷絕”。
D.而與壯士數(shù)千人亡走——聯(lián)系詞語“流亡”“亡命天涯”,可推知“亡”的意義為“逃跑
12.對文中畫波浪線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太尉使備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吳兵既餓/乃引而去/
B.太尉使備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吳兵既餓/乃引而去/
C.太尉使備西北/己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yún)?兵既餓/乃引而去/
D.太尉使備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yún)?兵既餓/乃引而去/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亞夫善于審時度勢。他避敵鋒芒,采用固守追擊的戰(zhàn)術(shù),僅三月就平定叛亂。
B.周亞夫性格剛直耿介。他不愿恭順景帝,為栗太子被廢而極力爭辯,景帝疏之。
C.周亞夫盡力勸止封侯。他認(rèn)為降者如被封侯就難以責(zé)罰那些不謹(jǐn)守節(jié)操的人臣。
D.周亞夫為人胸?zé)o城府。景帝賜肉無筷,他不懂景帝用意,內(nèi)心不悅,忿然離席。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梁日使使請?zhí)?,太尉守便宜,不肯往?/p>
②上起,條侯因趨出,景帝以目送之。
(2022?四川雅安?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晉獻(xiàn)公欲伐虞,宮之奇①存焉,獻(xiàn)公為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晉賂虞君②以寶玉
駿馬,虞君甚喜。宮之奇諫而不聽,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寶牽馬而去。故
守不待渠塹④而固,攻不待沖降而拔⑤,得賢之與失賢也。
(節(jié)選自《淮南子》,略有增刪)
【注釋】①宮之奇:春秋時虞國大臣。②虞君:虞國國君。③荀息:春秋時晉國相國。④渠:人工開鑿
的水道;塹:壕溝,護(hù)城河。⑤攻不待沖降而拔:攻城取勝不只憑借沖車的高大。沖降,古時兵車。
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宮之奇諫而不聽,言而不用。
16.文段中人物描寫雖著墨不多,但形象鮮明。請簡要說說下面兩個人物的特點。
(1)虞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宮之奇: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四川德陽?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目:“漢皆已
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驊,常騎之。于是項王
乃悲歌忱慨,自為詩日:"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駱不逝。騏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
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杈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
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
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
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jì)》
【注】①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內(nèi)。②籍:項籍,字羽。
17.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有錯誤的一項是()
A.力拔山兮氣窟世(超過、勝過)
B.虞兮虞兮奈若何(你)
C.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稱王、為王)
D.天之》,我何渡為(使…逃亡)
18.給下面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B.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喈泣莫能仰視
C.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D.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1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1)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
(2)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20.結(jié)合本文,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成語四面楚歌從這段故事而來,形容四面受敵,處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B.項王是一個悲劇英雄,他武功蓋世卻兵敗垓下,他重情重義卻最終失去美人和軍隊。
C.項王他極具自尊,兵敗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烏江而不茍活。
D.項王說“時不利兮”"天之亡我”表明他已經(jīng)完全認(rèn)識到自己夸耀武功,逞一己私智,不效法古人,錯誤
判斷形勢,被圍困垓下,這都是自己的失誤造成的。
(2022?四川綿陽?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初,唐公李淵娶于神武肅公實毅,生四男,建成、世民、玄霸、元吉。世民聰明勇決,識量過人,
見隋室方亂,陰有安天下之志,傾身下士,散財結(jié)客,成得其歡心。
裴寂、劉文靜相與同宿,見城上烽火,寂嘆日:“貧賤如此,復(fù)逢亂離,何以自存!”文靜笑曰:“時
事可知,吾二人相得,何憂貧賤?“文靜見李世民而異之謂寂日此韭常人豁達(dá)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年雖少命
世才也寂初未然之。文靜坐與李密連昏.系太原獄,世民就省之。文靜日:“天下大亂,非高、光之才不
能定也。''世民曰:“安知其無,但人不識耳。我來相省,欲與君議大事也。計將安出?“文靜日:“太原百
姓皆避盜入城,文靜為令數(shù)年,知其豪杰,一旦收集,可得十萬人,尊公所將之兵復(fù)且數(shù)萬,一言出
口,誰敢不從?以此乘虛入關(guān),號令天下,不過半年,帝業(yè)成矣。'‘世民笑曰:“君言正合我意?!蹦岁幉?/p>
署賓客,淵不之知也。
會突厥寇馬邑,淵遣高君雅將兵,與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拒之。仁恭、君雅戰(zhàn)不利,淵恐并獲罪,
甚憂之。世民乘間屏人說淵曰:“今主上無道,百姓困窮,大人若守小節(jié),下有寇盜,上有嚴(yán)刑,危亡無
日。不若順民心,興義兵,轉(zhuǎn)禍為福,此天授之時也?!?/p>
(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高祖興唐》,有刪節(jié))
2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陽有安天下之志陰:暗中
B.文靜坐與李密連冒昏:糊涂
C.世民就簞之?。禾酵?/p>
D.與馬邑太守王仁恭并力第之拒:抵抗
2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文靜見李世民而異之/謂寂日/此非常人豁達(dá)/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年雖少/命世才也/
B.文靜見李世民而異之/謂寂曰/此非常人/豁達(dá)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年雖少/命世才也/
C.文靜見李世民/而異之謂寂日/此非常人/骼達(dá)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年雖少/命世才也
D.文靜見李世民而異之/謂寂日/此非常/人豁達(dá)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年雖少/命世才也/
2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世民志存高遠(yuǎn),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隋朝處于變亂之中時,便立下了安濟(jì)天下的志向。
B.李世民禮賢下士,他結(jié)交賢才,不吝惜錢財且放低姿態(tài),得到了他們的擁戴。
C.李世民膽識過人,劉文靜被困太原時,他冒著盜賊入城的風(fēng)險,到監(jiān)獄探視。
D.李世民善于謀略,他先問計劉文靜,等待時機(jī)成熟后,才勸說李淵興兵討隋.
24.將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貧賤如此,復(fù)逢亂離,何以自存!
(2)仁恭、君雅戰(zhàn)不利,淵恐并獲罪,甚憂之。
(2022?四川成都?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大雅堂記
黃庭堅
丹棱楊素翁,英偉人也。其在州閭鄉(xiāng)黨有俠氣,不少假借人,然以禮義,不以財力稱長雄也。陽余
欲盡書杜子美兩川夔峽諸詩,刻石藏于蜀中好文喜事之家,素翁粲然向余請從事焉。又欲作高屋廣楹麻
此石,因請名焉。余名之曰"大雅",而告之日:
由杜子美來四百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隨世所能,杰出時輩未有升子美之堂者,況家室之好耶!
余嘗欲隨欣然會意處箋以數(shù)語,終以汩沒世俗,初不暇給。雖然子美詩妙處乃在無意為文,夫無意而意
已至,非廣之以《國風(fēng)》《雅》《頌》,深之以《離騷》《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闖然而入其門耶?故使
后生輩自求之,則得之深矣;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說而求之,則思過半矣。
彼喜穿鑿者,棄其大苜,取其發(fā)興,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魚蟲,以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間
商度隱語者,則子美之詩委地矣。素翁可并刻此于大雅堂中。后生可饞,安知無渙然冰釋,于斯文者
乎!元符三年九月涪翁書。
(出自《山谷集》,有刪改)
25.下列語句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不少假借人少:稍微
B.巧余欲盡書杜子美兩川夔峽諸詩聞:聽說
C.棄其大導(dǎo)旨:主旨
D.后生可號畏:害怕
26.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1)余嘗欲隨欣然會意處箋以數(shù)語,終以汩沒世俗,初不暇給。
(2)故使后生輩自求之,則得之深矣。
27.文章著重闡述了作者對杜甫詩歌的認(rèn)識,作者認(rèn)為要想進(jìn)入“大雅堂”應(yīng)該怎樣做呢?
(2022?四川德陽?一模)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熙寧十年秋七月乙丑,河決于遭淵?,東流入4巨野,北溢于濟(jì)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
子瞻適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缽②、畜土石、積芻菱③、完室隙穴,以為水備,故水至而民不恐。
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東西北門,水皆自城際山。雨晝夜不止,子贍衣制履屣,
廬于城上,調(diào)急夫、發(fā)禁卒以從事,令民無得竊出避水,以身加之與城存亡執(zhí)亦大至而氏不漬。方水之
淫也,汗漫千余里,漂廬舍,敗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壯者狂走,無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
瞻使習(xí)水者浮舟楫、載梭餌以濟(jì)之,得脫者無數(shù)。水既涸,朝廷方塞澧淵,未暇及徐。子瞻目:“遭淵
誠塞,徐則無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其患?!蹦苏堅鲋斐牵嗨疀_,以木堤捍之。水雖
復(fù)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親。于是即城之東門為大樓,喝,堊④以黃土,日:“土實勝
水”。徐人相勸成之。轍方從事于宋?,將登黃樓,覽觀山川,吊水之遺跡,乃作黃樓之賦。
(選自蘇轍《黃樓賦并敘》)
【注釋】①澧淵:古湖泊名。②鋪Cha,古代一種掘土用的工具。③芻菱:干草,牛馬的詞料。④堊,讀
e,粉刷的意思。⑤方從事于宋:當(dāng)時,蘇轍正出任河南洛陽推官。洛陽在春秋時為宋國的地盤,故蘇轍
說“方從事于宋”。
28.給下面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限兩處)()
A.以身帥之與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潰
B.以身帥之/與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潰
C.以身帥之與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潰
D.以身帥之/與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潰
2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余兄子瞻適為彭城守②陳勝吳廣皆次當(dāng)行,為屯長
B.①使民耳畚錨②此人一一為再言所聞
C.①方水之淫也②太行、王屋二山,萬七百里
D.①水季復(fù)至②故余里愚,卒獲有所聞
30.下列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熙寧十年,黃河決堤,滔滔洪水抵達(dá)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徐州面臨滅頂之災(zāi)。蘇軾帶領(lǐng)徐州軍
民,經(jīng)過艱苦奮戰(zhàn),終于取得抗洪的勝利。
B.抗洪中,蘇軾“水未至”就未雨綢繆,準(zhǔn)備充分,所以大水到來,城內(nèi)百姓并未逃散。他還賑濟(jì)災(zāi)民,
使無數(shù)受災(zāi)百姓獲救。
C.水災(zāi)過后,蘇軾請?zhí)K轍在徐州城東門建樓作賦以作紀(jì)念。樓上涂上黃土,取名“黃、樓”,寓土能克水
之意,表達(dá)驅(qū)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
D.選文描述了黃河泛濫徐州受災(zāi)的情景,記述了蘇軾不辭勞苦抗洪救災(zāi)的政績,不僅具有文學(xué)價值,而
且具有史料價值。
3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解釋)
(1)澧淵詡?cè)?徐則無雪。
(2)故水朗去,而民燕親。
(2022?四川成都?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幼聰慧絕人,襟懷宏放。貞元十四年,節(jié)以進(jìn)士就試,授秘書省校書
郎。
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bǔ)政之缺,而士君子多
①之。章武皇帝納諫思理,渴聞?wù)f②言,召入翰林為學(xué)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遺。十年七月,盜殺宰相
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論其冤,急請捕賊以雪國恥。含有素惡居易者,持摭③居易,言浮華無行。執(zhí)政方
惡其言事,奏貶為江表刺史,追詔授江州司馬。
居易儒學(xué)之外,尤通釋典④,常以忘懷處順為事。在流城,居易與湊、滿、朗、晦四禪師,每相摧
游詠,躋危登險,?林泉之幽邃?;蚪?jīng)時不歸,或逾月而返,郡守以朝貴遇之,不之責(zé)。其年冬,召還
京師,拜司門員外郎。時天子荒縱不法,執(zhí)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⑤復(fù)亂。居易累上疏論其事,天
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居易初對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達(dá)顧遇,頗欲奮厲效報,茍致身于tr謨之地,則兼濟(jì)生靈。
蓄意未果,望風(fēng)為當(dāng)路者所擠,流徙江湖,四五年間,幾淪蜜瘴。自是宦情衰落,都不以遷謫介意,唯
以逍遙自得,吟詠情性為事。
(選自《舊唐書?白居易》,有刪改)
【注】①多:稱贊。②說(dang):正直的言論。③持摭(jizhi):指摘。④釋典:佛經(jīng)。⑤河朔:黃河
以北。
3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始以進(jìn)士就試始:才B.薦左拾遺拜:授官
C.含有素惡居易者會:正好,恰巧D.秋林泉之幽邃極:極點
33.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bǔ)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2)或經(jīng)時不歸,或逾月而返,郡守以朝貴遇之,不之責(zé)。
34.文章最后提到白居易“自是宦情衰落,都不以遷謫介意”,其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作答。
(2022?四川成都?一模)王怩,字少林,廣漢新都人也。悒嘗詣京師,于空舍中見一書生疾困,愍①而視
三。書生謂日施:“我當(dāng)?shù)铰尻枺徊?,命在須臾,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贈,死后乞藏骸骨?!蔽?/p>
及問姓名而絕。也即鬻②金一斤,營其殯葬,余金悉置棺下,人無知者。
后歸數(shù)年,縣署,電大度亭長。初到之日,有馬馳入亭中而止。其日,大風(fēng)飄一繡被,復(fù)墮怩前,即
言之于縣,縣以歸怩。怩后乘馬到雒縣,馬遂奔走,牽怩入它舍。主人見之喜曰:“今禽盜矣。”問怩
所由得馬,他具說其狀,并及繡被。主人悵然良久,乃日:“被隨旋風(fēng)與馬俱亡,卿何陰德而致此二
物?”,也自念有葬書生事,因說之,并道書生形貌及埋金處。主人大驚號曰:“是我子也。姓金名彥。
前往京師,不知所在,何意卿乃葬之。大恩久不報,天以此章卿德耳?!扁跸ひ员获R還之,彥父不取,
又厚遺他,悒辭讓而去。時彥父為州從事,因告新都令,假怩休,自與俱迎彥喪,余金俱存。,花由是顯
名。
(選自《后漢書?獨行列傳》)
【注】①愍:同"憫“。②鬻(yii):賣。
3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死后乞廖骸骨藏:埋葬
B.縣蜀性大度亭長署:暫任某官職
C.天以此卓卿德耳章:彰顯
D.假飩休假:假期
36.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佗嘗詣京師,于空舍中見一書生疾困,愍而視之。
②飩悉以被馬還之,彥父不取,又厚遺飩,性辭讓而去。
37.唐代李瀚的《蒙求》將文中故事編成了“王情繡被,張氏銅鉤”的蒙句,請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談一談故事可
以向兒童傳遞哪些美德,至少列舉三項。
(2022.四川綿陽?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陳性善,名復(fù)初,以字行,山陰人。洪武三十年進(jìn)士。臚唱個過御前,帝見其容止凝重,屬目久之,
日:“君子也。”投行人司副,遷翰林檢討。性善工書,嘗召入便殿,翻錄劉璉所獻(xiàn)其父劉基遺書。帝
威嚴(yán),見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性善舉動安詳,字畫端好。帝大悅,賜酒饌,留冬日出。
惠帝在東宮,習(xí)知性善名。及即位,擢為禮部侍郎,薦起流人薛正言等數(shù)人。云南布政使韓宜可隸
謫籍,亦以性善言,起副都御史。一日,帝退朝。獨留性善賜坐,問治天下要道,手書以進(jìn)。性善盡所
言,悉從之。已,為有司所格,性善進(jìn)日:“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顧問。既僭塵圣聽,許臣必行。未
幾輟改,事同反汗②。何?信天下?”帝乃動容。
燕師起,改副都御史,監(jiān)諸軍。靈壁戰(zhàn)敗,與彭與明、劉伯完等皆被執(zhí)。已,悉縱還。性善日:
“辱含,罪也,奚以見吾君?”朝服躍馬入河西死。余姚黃墀、陳子方與性善友,亦同死。
(選自《明史?列傳三十》,有刪改)
【注】①臚唱:皇帝召見新科進(jìn)士時,依次唱名傳呼,稱“臚唱“;②反汗:反悔食言,收回成命。
3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賜酒饌,留章日出竟:全,整
B.云南布政使韓宜可申謫籍隸:屬于
C.與彭與明、劉伯完等皆被弧執(zhí):拘捕
D.辱命,罪也,奚以見吾君命:性命
3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帝見丹容止凝重/窺鏡,謂再妻日B.何?信天下/不壞物喜,不以己悲
C.帝為動容/為人謀而不忠乎D.朝服躍馬入河頂死/鳴之財不知其意
40.把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性善工書,嘗召入便殿,翻錄劉璉所獻(xiàn)其父劉基遺書。
(2)獨留性善賜坐,問治天下要道,手書以進(jìn)。
41.陳性善為什么能被君王器重?請根據(jù)文言文材料概括作答。
三、對比閱讀
(2022?四川眉山?一模)閱讀下面三則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
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選自《禮記?大道之行也》)
【乙】
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饑者蒙袂輯屣②,貿(mào)貿(mào)然③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目:
“嗟④!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日:“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選自《禮記?檀弓》)
【丙】
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
有七年之旱,而國無捐瘠⑤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今海內(nèi)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⑥湯、禹,加以亡天災(zāi)數(shù)年之水旱,而言積未及者,何也?地有余利,
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歸農(nóng)也。
民貧則奸邪生,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nóng),不農(nóng)則不地著⑦,不地著則離鄉(xiāng)輕家,民如鳥獸,雖有
高城深池,嚴(yán)法重刑,猶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輕暖;饑之于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
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
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wù)民于農(nóng)桑,薄賦斂,廣蓄積,以實倉膜,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節(jié)選自晁錯《論貴粟疏》)
【注釋】①食@):拿飯給人吃。②蒙袂(m4i):用衣袖蒙著臉。袂:袖子。②輯(ji)屣(ji>):身體邁不
開步子的樣子。③貿(mào)貿(mào)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樣子。④嗟:帶有輕蔑意味的呼喚聲。⑤捐瘠
(ji):貧乞、瘦弱;⑥不避:不讓,不差于;⑦不地著:不能定居一地。
42.對材料[丙]中畫橫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B.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C.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D.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
43.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太回。大同:大家一樣
B.予唯不自嗟來之食。食:吃
C.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謝:道歉。
D.故務(wù)民于農(nóng)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縻。務(wù):從事
44.選出下面對三則材料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甲文闡明了“大同”社會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guān)愛,安居樂業(yè),且各盡所能,寄托著儒家崇高
的社會理想。
B.乙文主要想說明做人要有骨氣,絕不能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施舍。
C.丙文主要闡明了“欲民務(wù)農(nóng),在于貴粟''的觀點。
D.丙文第①段以堯、禹“開其資財之道'’為可靠事實依據(jù)。為下文的對比分析做鋪墊。
4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nóng),不農(nóng)則不地著。
(2022?四川廣元?一模)文言文閱讀,完成下面小題。
【甲文】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多傷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干。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半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駕鈍,擺除奸兇,
興復(fù)漢室,還吉舊都。
(節(jié)選自《出師表》)
【乙文】王連,字文儀,南陽人也。劉璋時入蜀,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進(jìn)軍來南,連閉城不
降。先主義之,不強(qiáng)逼也。及成都既平,以連為什那令,轉(zhuǎn)在廣都,所居有績。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
利人甚多有裨國用。于是頤取良才以為官屬,若呂乂、杜祺等,終皆至大官,自連所拔也。遷蜀郡太
守、興業(yè)將軍,領(lǐng)?鹽府如故。時南方諸郡不賓②,諸葛亮將自征之,連諫以為“此不毛之地,疫瘍之鄉(xiāng),
不宜以一國之望,貿(mào)險而行亮慮諸將才不冬己,意欲必往,下連言輒懇至,故停留者久之。合連卒。
子山嗣,官至江陽太守。
(節(jié)選自《三國志》)
[注]①領(lǐng):地位較高的官員兼理較低的職務(wù)。②賓:順服,歸順。
46.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A.深入不毛(毛:生長草木。)B.當(dāng)獎率三軍(獎:獎勵。)
C.于是簡取良才(簡:選拔。)D.會連卒(亡:適逢。)
47.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以傷先帝之明(以:連詞,表結(jié)果,以致。)以連為什邠令(以:介詞,把。)
B.諸葛亮將自征之(之:代詞,代南方諸郡。)先主義之(之:代詞,代王連。)
C.耐連言輒懇至(而:連詞,表并列,并且。)蔚然地深秀(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又。)
D.亮慮諸將才不及己(及:動詞,比得上)及成都既平(及:介詞,至IJ,等到。)
48.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
B.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
C.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
D.遷司鹽/校尉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
4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的兩句畫線句。
(1)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2)“此不毛之地,疫瘍之鄉(xiāng),不宜以一國之望,冒險而行
50.諸葛亮為什么要親自征討南方諸郡?之后,南征行動為什么“停留者久之“?請結(jié)合甲乙兩文簡要分
析。
(2022?四川達(dá)州?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周亞夫軍細(xì)柳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
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xì)柳:以備胡。
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xì)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轂
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目:“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日:“將軍令日:'軍中聞將軍令,
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皝喎蚰藗餮蚤_
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
日:“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疤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③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
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乙】
良將李牧
①李牧者,趙之良將也。常居雁門,備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②,為士卒贊。日擊數(shù)
牛饗3士,習(xí)射騎,厚遇戰(zhàn)士。為約日:“匈奴即入盜④,急人收保⑤,有敢捕虜者斬?!毙倥咳耍榛?/p>
起,輒入收保,不敢戰(zhàn)。如是數(shù)歲,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為怯,雖趙邊兵亦以為吾將怯。
②趙王讓李牧,李牧如故。趙王怒,召之,使以他人代為將。歲余,匈奴每來,出戰(zhàn),數(shù)不利,失亡
多。復(fù)請李牧。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shù)歲無所得。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愿一戰(zhàn)。于是乃具選車得
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⑥五萬人,轂者十萬人,悉勒習(xí)戰(zhàn)。李牧多為奇陣,大破殺匈奴十
余萬騎。其后十余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注】①便(bi=n)宜:依照實際情況靈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饗(xiAng):用酒食招待。④入
盜:入侵。⑤收保:收攏人馬物資退入營堡。‘‘?!蓖ā氨ぁ薄"薨俳鹬浚耗軟_鋒陷陣的勇士。
5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周亞夫軍細(xì)柳(軍隊)B.軍中用將軍令(聽從)
C.輒入收保(就)D.香勒習(xí)戰(zhàn)(全、都)
5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已而考細(xì)柳軍/李牧者,趙書良將也
B.基將固可襲而虜也/基后十余歲
C.可得顧犯邪/邊士日得賞賜而不用
D.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以他人代為將
53.選出對【甲】【乙】兩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中有許多詞語和古代禮儀相關(guān),如“持節(jié)”“揖”“拜”“改容式車”等,其中“改容式車”是表現(xiàn)文帝
為周將軍的威嚴(yán)整肅而動容,于是以身作則,恪守軍禮,以示君威。
B.【甲】文中漢文帝在細(xì)柳軍不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處處都要服從軍令,他卻對周亞夫大加稱贊,
體現(xiàn)了漢文帝的開明、識大體。
C.【甲】文中寫細(xì)柳軍吏全副武裝,寫軍門都尉、壁門軍士傳達(dá)將軍的指示,寫文帝及群臣的反應(yīng),都
是從側(cè)面襯托周亞夫“真將軍”的形象。
D.【乙】文中"匈奴每來,出戰(zhàn),數(shù)不利,失亡多”從反面說明李牧之前對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確的。
5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2)匈奴每入,烽火起,輒入收保,不敢戰(zhàn)。
55.從【甲】【乙】兩文中可以看出,李牧在治軍方面與周亞夫有什么共同點?李牧又有什么獨特之處?
(2022?四川廣元?一模)文言文閱讀,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吾始至南海,環(huán)視天水無際,凄然傷之日:“何時得出此島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積水中,九州在大
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有生①孰不在島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蟻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濟(jì)。少焉②
水涸,蟻即徑去,見其類,出涕目:“幾不復(fù)與子相見?!必M知俯仰之間,有方軌⑥八達(dá)之路乎?念此可
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與客飲薄酒小醉,信筆書此紙。
【材料二】
己卯上元,予在傀州,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目:“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
舍歷小巷,民夷?雜糅,屠法⑤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guān)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
過⑥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yuǎn)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注釋】①有生:生來。②少焉:一會兒。③方軌:兩車并行。④民夷:指漢族人和少數(shù)民族人士。⑤
沽:賣酒的人。⑥過:指蘇過,蘇軾的小兒子.
56.為理解材料一中“芥浮于水”的“芥”字,某同學(xué)收集了偏旁相同的三個字:①草:水陸草木之花;②
萍:身世浮沉雨打萍。③蒲:蒲柳之姿。由此得出“芥”的意思應(yīng)該是()
A.小草B.芥菜C.梗塞的東西D.草根
57.下列對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老書生數(shù)人來過(過來)B.歸舍口三鼓矣(副詞,已經(jīng))
C.手自笑也(大概)D.不知走海脊未必得大魚也(代詞......的人)
58.對材料二中畫橫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B.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
C.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D.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
5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幾不復(fù)與子相見。
(2)舍中掩關(guān)熟睡,已再鼾矣。
60.材料一、二都寫到了“笑”,請分別簡析其中“笑”的內(nèi)涵。
(2022?四川巴中?一模)閱讀【甲】【乙】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
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王日:“善?!蹦讼铝睿?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
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
言,無可進(jìn)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貞觀十五年,(太宗)遣使詣西域立葉護(hù)?可汗,未還,又令人多赍②金帛,歷諸國市馬。魏征
諫日:“昔漢文帝有獻(xiàn)千里馬者,目:'鸞輿③在前,屬車在后,吾獨乘千里馬,將安之乎?'乃償其道
里所費而返之。今陛下凡所施為,皆邈過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
域大珠,蘇則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則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貴也。'陛下縱不能慕漢文之高行,可
不畏蘇則之正言耶?“太宗遽令止之。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
【注釋】①葉護(hù):突厥首領(lǐng)的稱號。②赍(jT):帶著。③鸞輿(luGnyti):皇帝儀仗中的旗載于車上,大
駕出而先行,稱為鸞輿。
61.用7”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則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貴也
62.下列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A.臣之妻私臣以先國家之急而后多仇也
B.能面刺寡人之迎者及魯肅迎尋陽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陛下縱不能慕漢文本高行
D.歷諸國事馬百里奚舉于市
63.下列的翻譯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群臣進(jìn)諫,門庭若市。
翻譯:許多大臣都來進(jìn)獻(xiàn)諫言,宮門和庭院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衛(wèi)生用品企業(yè)項目管理與執(zhí)行考核試卷
- 創(chuàng)業(yè)投資中的項目管理與執(zhí)行效率考核試卷
- 可穿戴設(shè)備故障診斷考核試卷
- 醫(yī)院感染性疾病防控與抗生素合理使用知識考核試卷
- 干部休養(yǎng)所養(yǎng)老產(chǎn)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與實施考核試卷
- 2025-2030年城市照明與空氣凈化系統(tǒng)聯(lián)動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揮發(fā)性有機(jī)物(VOCs)監(jiān)測設(shè)備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堅果家居飾品坊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掌上歷史時間線學(xué)習(xí)器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啤酒主題餐廳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學(xué)年九年級上學(xué)期期末歷史試題(含答案)
- 2024年全國體育專業(yè)單獨招生考試數(shù)學(xué)試卷試題真題(含答案)
- 2025屆高三八省聯(lián)考語文試卷分析 課件
- 2025年江蘇連云港灌云縣招聘“鄉(xiāng)村振興專干”16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度檢修計劃
- 2024-2025學(xué)年冀教版數(shù)學(xué)五年級上冊期末測試卷(含答案)
- 商業(yè)綜合體市場調(diào)研報告
- 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zhuǎn)型發(fā)展 課件 2024-2025學(xué)年高二上學(xué)期地理人教版選擇性必修2
- 少兒素描課件
- 2025屆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學(xué)高考仿真模擬英語試卷含解析
- 天津市部分區(qū)2023-2024學(xué)年高二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 生物 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