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 Word版含答案_第1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 Word版含答案_第2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 Word版含答案_第3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 Word版含答案_第4頁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語文 Word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安一中2023年秋學期高一年級期末考試語文試卷時間:150分鐘分值:150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33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4題,共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鄉(xiāng)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tài)的生活是終老是鄉(xiāng)。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常的接觸中所發(fā)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shù)次的小摩擦里陶煉出來的結果。這過程是《論語》第一句里的“習”字?!皩W”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說乎”是描寫熟悉之后的親密感覺。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guī)矩不是法律,規(guī)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換一句話說,社會和個人在這里通了家。現(xiàn)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fā)生法律。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fā)生的。“這不是見外了么?”鄉(xiāng)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這信任并非沒有根據(jù)的,其實最可靠也沒有了,因為這是規(guī)矩。西洋的商人到現(xiàn)在還時常說中國人的信用是天生的。類于神話的故事真多:說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還是他祖父在中國時訂的貨,一文不要地交了來,還說著許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話?!l(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fā)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guī)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時的可靠性。(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材料二:在中國的大多數(shù)鄉(xiāng)村,春節(jié)一過,絕大多數(shù)青壯年紛紛背上簡單的行囊,踏上遠赴他鄉(xiāng)打工謀生的行程。平常惟有老幼留守家園。據(jù)田野調查統(tǒng)計,山區(qū)及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農村外出打工者的人數(shù)一般在戶均1.5至2人之間。在農村大量勞動力離土離鄉(xiāng)之后,熟人社會的行為邏輯是否還在運作?我試圖以“無主體熟人社會”這一概念,描述并解釋中國農村空心化之后的社會生活。之所以把青壯年大量離土離鄉(xiāng)后的農村社區(qū)稱為“無主體熟人社會”,是因為青壯年乃農村社區(qū)里最為活躍的成員,是家庭的頂梁柱,是社區(qū)公共事務的參與者以及利益沖突的當事人。大量青壯年在農村社區(qū)的長期不“在場”,構成了農村社會主體的失陷?!盁o主體熟人社會”具有哪些不同于“熟人社會”的特征?首先,熟人社會的行為邏輯有賴于道德輿論壓力。輿論壓力的形成,又有賴于一定數(shù)量的生活共同體成員與口頭傳播中的輿論放大效應,只有“一傳十,十傳百”,才會產生“唾沫淹死人”的輿論效應。如果輿論的傳播僅僅“一”止于“十”或者無人可傳播,當事人則可能將輿論視為“耳邊風”,乃至膽大妄為,“如入無人之境”。在“無主體熟人社會”里,由于農村社會的主體成員大量缺席,自然村落范圍的道德輿論便難以形成“千夫所指”“萬人共斥”的“同仇敵汽”式的壓力。人行為的“道德”含量總是與其所面臨的道德輿論壓力成正比,而道德輿論壓力又與輿論傳播者的數(shù)量成正比。其次,說“行為的‘道德’含量與行為主體面臨的道德輿論壓力成正比”,其所預設的前提是:每個人都是要“面子”的。可以說,“熟人社會”里的人群越是眾多,一個有“面子”的人所締結的有效人際關系網絡就越是寬廣,“面子”就越是具有擴張和增值的能力。在熟人社會里,你敬我一分,我敬你兩分,大家無非圖個“面子”。給別人“面子”,事實上也是對別人抱有“回報”的期待。但在“無主體熟人社會”里,由于構成社會主體的中青年大量地長期不在村,農村社區(qū)成員銳減,“面子”的效能難以擴展,其“含金量”明顯偏低。因此鼓勵了只顧眼前利益的“不要臉”的“一錘子買賣”。目前中國鄉(xiāng)村出現(xiàn)大量糾紛(如宅基地和水利糾紛)的深層原因,都可以從“無主體熟人社會”的行為邏輯中得到部分解釋。第三,隨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的外出打工,“無主體熟人社會”里的社會邊界是流動而模糊的,青年人已經與外部世界建立了各種具有實用價值的“朋友”網絡。少數(shù)在外闖蕩而終有所獲的村人,他們根據(jù)人生成功程度的高低,來確定“家”的所在,掙夠50萬元者把“家”安在大城市,掙夠20萬元者把“家”安在縣城,而掙夠10萬元者也要把“家”遷到距真正的家鄉(xiāng)僅一步之遙的鎮(zhèn)區(qū)中心所在地。這些幸運者已在鄉(xiāng)村之外的世界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他們已沒有必要回到原先狹小的熟人社會里去爭得“面子”,贏取榮光,所謂“外面的世界更精彩”。這樣,鄉(xiāng)村社區(qū)的社會資本開始外向運作,難以在社區(qū)內累積,本土的民間權威日漸沒落。此外,在正常的熟人社會里,由于每個家庭的主事者在村,加上民間權威的作用,糾紛往往得到及時化解,所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伴隨農業(yè)生產的周期性和家庭生命的周期性以及鄉(xiāng)村節(jié)慶的周期性,打工者總是周期性地離鄉(xiāng)與返鄉(xiāng),如一群候鳥,穿梭于城鄉(xiāng)之間。在鄉(xiāng)村“主體”不在村的情況下,在村的家人之間發(fā)生的摩擦往往日積月累,等待“男人”返鄉(xiāng)時解決。還有,在外打工的村人之間發(fā)生矛盾,也往往在年底時帶回家鄉(xiāng),由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第三者來調解。這是典型的“年終算總賬”。(摘編自吳重慶《從熟人社會到“無主體熟人社會”》)1.下列關于熟人社會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熟人社會里,鄉(xiāng)民們活動區(qū)域相對封閉,人口流動少,村與村之間往來接觸并不多。B.在各自孤立的社會圈子里,鄉(xiāng)民們因長時間、多方面的接觸而互相熟悉,日漸親密。C.在熟悉社會中人的信用是天生的,他們并不重視契約,重視的是那些熟悉的規(guī)矩。D.“唾沫”能“淹死人”,有賴于生活共同體成員的數(shù)量與口頭傳播中的輿論放大效應。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大多數(shù)鄉(xiāng)村,青壯年遠赴他鄉(xiāng)打工謀生,老幼留守家園,鄉(xiāng)村雖然還是聚居社區(qū),鄰里依然還是熟人,但已經異于傳統(tǒng)的“熟人社會”。B..外面的世界更精彩,鄉(xiāng)村青壯年外出打工的過程中,建立了自己新的“朋友”網絡,對回到原先狹小的熟人社會爭“面子”興趣不大。C.在外闖蕩的村人,掙了錢有所收獲后,往往會把家安置到大城市或者鎮(zhèn)上,掙錢越多家安得越遠,這也是他們人生成功程度的一個標志。D.打工者伴隨著農業(yè)生產、家庭生命和鄉(xiāng)村節(jié)慶的周期,如候鳥一樣地離鄉(xiāng)、返鄉(xiāng),與此同時,鄉(xiāng)村的矛盾調解工作也呈現(xiàn)相應的周期變化。3.下列俗語中,不能反映熟人社會的道德輿論壓力的是()(3分)A.低頭不見抬頭見 B.一個籬笆三個樁C.兔子不吃窩邊草 D.樹活皮,人活臉4.請依據(jù)材料二,簡要概括“無主體熟人社會”的特征。(4分)答:5.古人云,“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這一直以來都是我們?yōu)槿俗鍪碌闹改?。請結合材料一的觀點對此加以闡述。(4分)答:(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題。看菜白金科徒弟是半道上撿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見了這個十三四歲的孩子。①孩子衣衫襤褸,正站在雪地里瑟瑟發(fā)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木匠停下來細問,敢情這孩子是無家可歸的。木匠于心不忍,說:“跟著我吧,做我徒弟。”孩子“撲通”跪在雪地里,磕了個頭,就跟他來了。木匠是這一帶方圓幾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兒做得扎實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圖案,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花鳥魚蟲,總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圓幾十里的人家都喜歡找木匠做活兒。木匠現(xiàn)在在榆樹溝一戶姓殷的人家做活兒。殷家只有母女倆,閨女叫梅,十八歲了,母親為她招了個上門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親過日子,就請了木匠教會一個徒弟是需要時日的,這要看徒弟的天資和領悟能力,還要看他的上進心。木匠有了徒弟,便帶來上工,安排做一些邊邊角角的活兒,順便看看徒弟的天資。木匠知道,學藝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來。但有些事說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說這吃飯上的事,木匠一個說不及,就出岔子了手藝人上門做活兒,不住宿的,主家要管兩頓飯。木匠的家離著榆樹溝十里掛零,一早一晚打來回就行,用不著住宿。再說了,殷家只有母女倆,住下也不合適。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飯和晚飯都會上四個菜,這叫開工飯,再往后,午飯就只有兩個菜了,但晚飯會保持四個菜。這幾乎是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藝人管這叫“看菜”,比如說這魚。所有的主家會在晚飯時上一條咸魚,這條咸魚手藝人是不會動筷子的。如若保存得當,咸魚好些日子也壞不了,讓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來,好湊齊四個菜。日子艱難,大家都懂。殷家沒有男人,也就沒人陪木匠吃飯。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師徒倆一塊兒用飯了。木匠好酒。②先呷上一口酒,微閉雙目細細品著。等到他睜開眼來,要去夾菜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徒弟已經破了魚身了。木匠趕緊制止,趕緊給徒弟說一些飯桌上的規(guī)矩,徒弟羞愧難當,可是于事無補了。盤子里是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好看。現(xiàn)在,朝上的這面的中間部位已經被徒弟夾走了一塊魚肉,有了一個不大的豁口,已經不是一條完整的魚了。這樣的話,這條魚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動那魚。吃完了飯,木匠用筷子夾起那條魚,翻個個兒,在盤子里擺好。師徒倆走后,殷家母女開始收拾碗筷。細心的母親一眼就看出了那條魚的端倪。③母親知道這是木匠在體諒她們母女,木匠這是告訴她這條魚不需換,以后再端上桌就是。于是,這條魚又被來來回回地端了十多天。殷家的活兒做完了。這天晚上,師徒倆在殷家吃收工飯。拿起筷子,木匠對徒弟說:“孩子,今天晚上,別的菜都別動,咱爺倆只吃魚,把這條魚吃完。”吃完飯,師徒倆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門口。在院門口,木匠扔下一句話:“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耍。母女倆面面相覷。等到去師徒倆吃飯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時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話一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地擺在那兒。日月如梭。一轉眼,梅的兒子也十八歲了。梅要為兒子娶媳婦,要做家具。這時候木匠已經老了,做不動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梅便請了一個新木匠。新木匠是個年輕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學的徒,那是見過大世面,見過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臉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許多早畫好的新樣子給梅看。梅就說,咱莊戶人家,結實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悶。吃午飯了。這第一頓飯是開工飯,按規(guī)矩上了四個菜,梅的男人陪著后生,入了席。一開吃,后生就看上那條咸魚了。盤子里擺著一條白鱗魚,大約有三兩重,金黃色的魚身綴以白色的鱗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這一說,他的師父就沒教過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夾那魚。④卻是怎么也夾不動。梅的男人臉上露出許多尷尬來。后生明白了,這是一條木頭魚,是人工雕刻的。后生的臉騰地紅了。自此,后生少了話語,活兒卻是做得格外用心了。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生活氣息濃郁。語言平白曉暢,同時又不失生動形象,這與汪曾祺作品的平淡自然、韻味無窮的語言風格類似。B.木匠把徒弟帶著一起上工,教他技藝和規(guī)矩,但木匠不善于教導徒弟,所以徒弟沒能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葉的活兒。C.見過大世面、洋玩意兒的新木匠來梅家里上工后,經歷了由驕傲不屑到郁悶不解,再到尷尬羞愧,最后端正態(tài)度的心理變化。D.小說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來講述故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視野開闊,自由靈活地展現(xiàn)了跨度較長的鄉(xiāng)村生活。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①綜合運用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來刻畫人物,表現(xiàn)了徒弟當時的落魄可憐。B.句子②展現(xiàn)出木匠的悠然自得、閑適愜意,與后文發(fā)現(xiàn)徒弟吃魚之后的緊張焦急形成對比。C.句子③中的“這條魚”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增強了情節(jié)的連貫性。D.句子④聚焦新木匠的動作,單獨成段,似電影的特寫鏡頭,展現(xiàn)了“木魚”的栩栩如生。8.看起來“煞是喜人”的咸魚卻是條“木魚”,這一結果雖出人意料,但前文多處伏筆又使之合情合理。除開頭提到木匠尤善雕刻以外,文章還有哪些伏筆?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4分)答:9.小說描寫了特定時代的鄉(xiāng)村風俗和手藝人的人情世故,有評論家稱“《看菜》透露出苦澀,但也不乏溫情”,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該評價的理解。(6分)答:二、古詩文閱讀(共42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余生長泰山下,嘗搜討岱故,更思以游履得其實。乾隆癸亥,安邱劉履夫其旋教授泰安,與余善,每同攀幽躋險,探稽往躅。戊辰春,車駕東巡。當事屬履夫,輯御路古跡,隨筆《泰山紀略》,脫稿授余。后履夫除知嘉定縣,卒官。余亦卜居山中。歲庚辰,有仁和成城衛(wèi)宗者,來纂《泰安府志》,訪獲《紀略》,極加嘆賞,因請攜歸。厥后別刻《泰山勝概志》一卷,并多采《紀略》。然其中有一地兩稱,或名同地異。巖谷險阻,向有題刻,惜為苔蔽莫辯者,近乃豎梯親加刮摩以核之,雖風雨寒暑,弗憚其勞。而又質之野老參考群書竭半生精力爰匯為一編名曰《泰山道里記》。凡古跡、祠宇、橋坊,悉綴其下。他如高里、徂徠、云亭諸山,皆支峰別阜;石汶、北汶、三溪諸水,同歸于大汶;再靈巖、琨瑞川谷名跡,連屬岳之極北者,雖異縣何妨兩載,而泰山全體著矣。之數(shù)者,庶幾補前人諸記所不逮,亦欲使后之游者易考焉。惟是管窺所及,文詞鄙拙,復芟蕪校訂,自乙酉迄壬辰,四易稿而始定,非敢謂《記》之成也,聊以自娛山居云爾。日觀峰南為愛身崖,舊稱舍身崖。三面陡削,絕無尾徑。四方愚民,往往為親病誓代,親愈則躍身投崖以死。明何起鳴繚垣示禁,碣曰“愛身”。絕巔西里許為丈人峰,狀如老人傴僂。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云:“玄宗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女婿鄭鎰本九品官,封禪后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玄宗見鎰官位騰耀,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幡綽曰:‘此泰山之力也’?!保ㄟx自清代聶鈫《泰山道里記》)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而又質之/野老參考群書/竭半生精力/爰匯為一編/名曰《泰山道里記》B.而又質之野老/參考群書竭半生/精力爰匯為一編/名曰《泰山道里記》C.而又質之野老/參考群書/竭半生精力/爰匯為一編/名曰《泰山道里記》D.而又質之/野老參考群書竭半生/精力爰匯為一編/名曰《泰山道里記》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岱”是泰山的別稱。杜甫《望岳》詩中“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寫的就是泰山。B.“乾隆癸亥”是年號干支兼用紀年法。蘇軾《赤壁賦》中“壬戌之秋”屬于干支紀年法。C.“除”指授官,一般指除去舊職,授予新職。和“予左遷九江郡司馬”中“左遷”相同。D.“緋服”指紅色官袍,官服服色變化反映了官員品級的變動。唐代五品官員官服為緋色。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作者在另外編寫《泰山勝概志》一書的時候,參考了《泰山紀略》上的很多內容。B.作者為了弄清地名上的疑問,不惜攀山越嶺,親自搭梯子爬上山巖并刮除苔蘚來求證。C.“舍身崖”變?yōu)椤皭凵硌隆?,是因為明代何起鳴在崖上建造圍墻并立“愛身”碑。D.黃幡綽評價鄭鎰一下子從九品官升到五品官是靠了“泰山之力”,一語雙關,意含諷刺。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當事屬履夫,輯御路古跡,隨筆《泰山紀略》,脫稿授余。譯文:②之數(shù)者,庶幾補前人諸記所不逮,亦欲使后之游者易考焉。譯文:14.《泰山道里記》成書不易,作者從準備寫書到最終完稿,做了哪些工作?請簡要概括。譯文:(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第15~16題。水調歌頭·和龐佑父①(南宋)張孝祥雪洗虜塵靜,風約楚云留②。何人為寫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③,剪燭看吳鉤。剩喜燃犀處④,駭浪與天浮。憶當年,周與謝⑤,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yè)故優(yōu)游。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注]①1161年冬,名臣虞允文率軍在采石磯擊敗金兵,張孝祥聽到捷報,寫下了這首詞。②風約楚云留:被楚地的風云阻隔。作者在撫州(今屬江西)任上,未能參加作戰(zhàn)。③風景:語出《世說新語》“風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指宋南渡。④燃犀處:晉代溫嶠行軍至采石磯,傳云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這里指金兵。⑤周與謝;周瑜與謝玄。謝玄年少時喜佩戴香囊,40歲參與指揮淝水之戰(zhàn)。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句“雪洗虜塵靜”從聽聞抗擊金兵獲勝寫起,充滿勝利的痛快與喜悅,為全篇定下了情感基調。B.“湖海平生豪氣”三句,說明自己具有豪情壯志,對中原淪喪感到痛心,目睹山河之異,亟欲一展平生抱負。C.下片以兩大戰(zhàn)役的名將周瑜和謝玄自比。自己和他們一樣年富力強而戰(zhàn)功卓著,都是從容不迫地建立了功業(yè)。D.這是一首抒發(fā)愛國激情的壯詞,詞人壯懷激烈,憂國情深,將歷史人物和事件融入詞中,貼切自如。16.本詞是如何表現(xiàn)詞人的愛國情懷的?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以“,”兩句,寫演奏結束后的環(huán)境,側面描寫音樂的動人氛圍(2))“愛屋及烏”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詩經·靜女》篇中“,”兩句,為這種現(xiàn)象提供了非常直接而明確的證據(jù)。(3)中國古詩重視“興發(fā)感動”,如杜甫《登高》中“”以葉落紛紛生發(fā)悲秋之意,李清照《聲聲慢》中“”則由菊花零落之景觸發(fā)自傷之情。(4)《赤壁賦》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嘆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短暫和渺小的語句是:,。(5)《登泰山記》中“,”兩句通過描寫雪后的泰山,寫出了作者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用語新穎、傳神。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共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每天喝八杯水(約2升)有利于身體健康,這真的科學嗎?近日,一項發(fā)表于《科學》雜志的研究顛覆了以往人們對飲水的認知,認為上述飲水建議可能超過大多數(shù)人真正的需水量。人體每天的水周轉量即水的總交換量,包括了我們攝入的水分和流失的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需水量。研究發(fā)現(xiàn)20~35歲男性每天的水周轉量為4.2升,30~60歲女性每天的水周轉量為3.3升。此后①到了90多歲,下降到2.5升左右。值得注意的是,②例如,一名20多歲的男性每天水周轉量為4.2升,但并不需要飲用4.2升水,因為人體代謝和體表水交換可提供其中的15%,其余85%的需水量來自于食物和飲水,食物和飲水各半,因此該年齡段男性每日平均飲水量為1.5~1.8升。相比之下,③因為女性的非脂肪成分低于男性,例如一位20多歲的女性,每日的飲水量可能為1.3~1.4升。如果再考慮其它影響因素,那么每天喝2升水可以說是“超常發(fā)揮”了。雖說每天八杯水屬于“國際民間傳說”,但三天滴水不進人會有生命危險,是有科學依據(jù)的。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6分)答:①②③19.請根據(jù)材料內容,擬寫一則宣傳科學飲水的標語,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20個字。(3分)答:(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共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題。關鍵時刻,總有一群①的老科學家始終胸懷祖國和人民,關注著國家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面對世界高技術蓬勃發(fā)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嚴峻挑戰(zhàn),中國怎么辦?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四位科學家提出《關于跟蹤研究外國戰(zhàn)略性高技術發(fā)展的建議》。由于促成這個計劃“建議”的提出和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都發(fā)生在1986年3月,因而這個計劃被命名為“863計劃”如何讓中國真正擁有自己的高科技,掌握戰(zhàn)略競爭的主動權?經歷過“兩彈一星”科研攻關的老科學家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等對此十分著急,常常②地研究、討論,有時幾乎急得夜不能寐。對祖國前途和命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驅動著這些曾經立下不朽功勛的老科學家們,即便年事已高,他們仍心系祖國的科技發(fā)展和進步?!盀榱宋覈F(xiàn)代化的繼續(xù)前進,我們就得迎接這新的挑戰(zhàn),追趕上去,絕不能置之不顧……”王大珩曾說,我們幾個人頂多是起了些催化劑的作用,或者說是為“863”計劃點了一根火柴。今天,人們應當永遠銘記,35年前的那個春天,四位胸懷國之大者的老科學家③的重要建議。20.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3分)答:①②③2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兩個喻體意思差不多,可不可以去掉一個,為什么?(3分)答: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有人說,在娛樂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些年輕人,被“精彩”慣壞了,越來越失去忍耐枯燥的能力,難以越過枯燥門檻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tài)。有的喜歡刷抖音、打游戲、刷微博等,追求感官刺激;有的傾向于上網課代替日常教室內的課程;有的習慣將費力的文字轉化成輕松的視聽語言,植入笑點,以使自己遠離枯燥。但也有人認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會成為生命的滋養(yǎng)。作為當代青年,你認為應該怎樣對待“熱鬧”與“枯燥”?校報“青年論壇”欄目即將舉辦一期研討,征集大家的看法。請依據(jù)上述材料,寫一篇發(fā)言稿。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安一中2023年秋學期高一年級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參考答案1.C(“在熟悉社會中人的信用是天生的”分析錯誤,依據(jù)材料一第二段“西洋的商人到現(xiàn)在還時常說中國人的信用是天生的。類于神話的故事真多”可知,“在熟悉社會中人的信用是天生的”只是西洋的商人的說法。)2.2.C(“在外闖蕩的村人,掙了錢有所收獲后,往往會把家安置到大城市或者鎮(zhèn)上”分析錯誤,依據(jù)材料二第七段原文是“少數(shù)在外闖蕩而終有所獲的村人”,而不是所以“在外闖蕩的村人”。)3.B(A.比喻經常見面。依據(jù)材料二第六段“在熟人社會里,你敬我一分,我敬你兩分,大家無非圖個‘面子’”可知,因為“經常見面”,所以得顧忌“面子”,這句話反映了熟人社會的道德輿論壓力。B.比喻本事大的人也需要別人的幫助。此句強調的是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不能反映熟人社會的道德輿論壓力。C.比喻不在鄉(xiāng)里作惡或不侵犯周圍人的利益,反映了熟人社會的道德輿論壓力。D.意思是人活的要有尊嚴。注重“面子”的原因就是為了有尊嚴,這句話反映了熟人社會的道德輿論壓力。)4.(4分,每點1分)①道德輿論的壓力減小;②“面子”效能難以擴展;③本土民間權威日漸沒落;④民間糾紛得不到及時解決。5.(4分,每點2分)①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就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②在一個熟悉的社會里,禮俗就是行為的規(guī)矩。如果不遵從禮俗就很難獲得個人自由和群體信任。6.B(“但木匠不善于教導徒弟,所以徒弟沒能成才”表述有誤,根據(jù)文章提到的徒弟觀“教會一個徒弟是需要時日的,這要看徒弟的天資和領悟能力,還要看他的上進心”可知,徒弟沒能成才可能是沒有天分,也可能是上進心不強。)7.C(“這條魚”是木匠師徒吃掉的那條魚,沒有貫穿全文,不是文章的線索。)8.①收工飯時,木匠交代徒弟這頓只吃魚,且要吃完。但梅母女去收拾碗筷的時候,看到飯桌上四個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②木匠臨走時告訴梅母女:“一個小玩意兒,留著耍。”暗示他留下了個東西。③結尾后生看到的那條魚與多年前木匠師徒吃的那條魚一模一樣。這說明這個魚很有可能是假的,為結尾部分揭示魚的身份埋下了伏筆。(4分,一點1分,答出三點給滿分。伏筆就是在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前段里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因此,答題時要重點關注情節(jié)前后能夠相互照應的內容。)9.苦澀:①文中描繪的可看卻不可吃的看菜是特定時代背景的產物,它顯示了當時的物質條件之艱苦、貧乏。②技藝精湛的木匠悉心教導徒弟,徒弟卻沒能成才;自幼呆在城里、見過洋玩意兒的新木匠看不上梅用的家具,但技術也不如老木匠。這種種現(xiàn)象顯示了面對新時代的沖擊,傳統(tǒng)技藝沒有得到傳承并日漸遭受冷落。溫情:①木匠知曉看菜的規(guī)矩,在魚身遭破壞后給魚翻面來讓這道菜繼續(xù)出現(xiàn)在飯桌上,他體諒農戶的艱難,積極主動維護農戶的體面和尊嚴。②木匠對徒弟有愛心,有耐心。面對處境艱難的徒弟,主動提出收他為徒。同時,他把徒弟帶在身邊上工,細心教授技藝,徒弟犯錯把看菜給吃了之后,他也沒有太過苛責,并趕緊給徒弟講了相應的規(guī)矩。(6分,每個方面3分)10.C(句意:又向野老詢問,參考眾多書籍,竭盡半生的精力,于是匯編成一部書,叫做《泰山道里記》o“質之野老”,省略句、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野老質之”,不可斷開,排除AD;“竭半生精力”,“半生精力”作“竭”的賓語,不可斷開,排除B。)11.C(“予左遷九江郡司馬”中“左遷”,是降職。)12.A(《泰山勝概志》不是作者所編寫。)13.(1)皇上把出巡的事情委托給劉履夫,他記錄下皇上出巡路上的古跡,隨時記錄為《泰山紀略》,著作完成后交給我。(4分)(“屬”,委托;“輯”,記錄;“隨筆”,隨手記錄;“脫稿”,著作完成。)(2)這些記錄在書中的景觀,或許彌補前人所沒有記錄的,也想要使后來的游者容易考證。(4分)(“之”,代詞,這;“庶幾”,或許可以;“不逮”,“考”。)(3)這是大自然(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3分)14.①尋關于泰山的故事,攀山越嶺考證。②為了弄清地名上的疑問,攀山越嶺,刮除苔蘚求證。③博覽群書,多方求證。④四易其稿,最終成書。(3分,每點一分,答出三點得滿分)參考譯文:我生長在泰山腳下,曾經搜尋過關于泰山的故事,更打算親自游歷進行驗證。乾隆癸亥年,安邱人劉履夫來泰安任教授,他和我交好,每每和我一起攀登幽深險要的地方,前去探尋。戊辰年春天,皇上東巡?;噬习殉鲅驳氖虑槲薪o劉履夫,他記錄下皇上出巡路上的古跡,隨時記錄為《泰山紀略》,著作完成后交給我。后來劉履夫被任命為嘉定知縣,卒于任上。我也選擇在山中隱居。庚辰年,有個仁和成城叫做衛(wèi)宗的人,他來編輯《泰安府志》,尋訪獲得了《泰山紀略》,對這部書極為贊賞,于是請求帶回這部書。那之后,又另外印刻《泰山勝概志》一卷,并且大多援引自《泰山紀略》。但是其中有一個地方兩個稱呼,或者名字相同實際上分屬兩個地方的情況。巖崖山谷,先前有題字石刻的地方,可惜被苔蘚遮蔽沒有辦法辨認,我于是在近處樹立梯子親自刮去苔蘚加以驗證,即使是遭遇風雨歷經寒暑,也不害怕辛勞。又向野老詢問,參考眾多書籍,竭盡半生的精力,于是匯編成一部書,叫做《泰山道里記》。凡是古跡、祠宇、橋坊,全部都記在其中。其他的如高里、祖徠、云亭等山峰,皆當作支峰別阜;石汶、北汶、三溪等水流,一起歸于大汶;再有靈巖、琨瑞川谷等名勝古跡,連接泰山最北面的,即使在不同的縣里,不妨記載兩次,而泰山全都記錄其中。這些記錄在書中的景觀,或許彌補前任所沒有記錄的,也想要使后來的游者容易考證。只是這些內容,目光短淺,見聞不廣,文辭淺俗拙劣,然后又除去繁雜的地方進行校正,從乙酉年到壬辰年,四易其稿然后才定稿,不敢說《泰山道里記》成功,只不過用來娛樂自己的山居生活罷了。日觀峰的南面是愛身崖,舊時稱為舍身崖。愛身崖三面陡峭,像用刀削過一樣,絕無小路。各地的愚民,往往替親人的病發(fā)誓替代,親人的病體痊愈就跳崖而死。明代何起鳴建立圍墻禁止跳崖這樣的事發(fā)生,石碑上可著“愛身”。山的最高峰西面一里多的地方是丈人峰,好像一位老人腰背彎曲。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玄宗在泰山封禪,張說擔任封禪使。女婿鄭縊本來是九品官,封禪后因為張說而驟然遷至五品官,兼賜緋服。玄宗看到見鄭鎰官職升任如此快速,感到奇怪而詢問,鄭縊無言以對。黃幡綽說;‘這是泰山的功勞啊’?!?5.C(“自比”有誤。以兩名將喻虞允文,說虞允文和他們一樣,不是說自己。)16.①借事抒情。“雪洗虜塵靜”聽聞虞允文抗金獲勝,詞人謳歌抗戰(zhàn)將領的勛業(yè),也為自己滯留后方未能參戰(zhàn)而深感遺憾。②直抒胸臆。“剩喜然犀處”等句直接抒發(fā)了詞人聽聞抗金獲勝的喜悅和痛快,抒發(fā)從戎報國的激情。③用典抒情。用祖逖中流擊楫的典故,表達自己報效國家、收復中原的愿望。(或用周瑜破曹和謝玄大破苻堅的典故,表達驅除異虜,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④借景抒情?!俺啾诖夘^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昔日的戰(zhàn)場如今已是殘照當頭,荒草叢生,借荒涼破敗之景,抒發(fā)異族入侵中原淪喪的悲慨。(6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得滿分)17.(1)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2)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3)無邊落木蕭蕭下滿地黃花堆積(4)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5)蒼山負雪,明燭天南18.(6分)示例:①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②水周轉量并不等于飲水量;③同年齡段女性飲水量較小。19.(3分)略。20.(3分)示例:①德高望重②夜以繼日③高瞻遠矚(其它符合語境的答案亦可)21.(3分)示例:不可以。兩個比喻都是老科學家的自謙,認為沒有為“863”計劃作出多么重要的貢獻;(1分)但二者的含義和強調的重點不同。“催化劑”指他們加快了中國科學發(fā)展的速度,他們自身并沒有多大改變?!包c了一根火柴”指他們激發(fā)了大家的科學熱情和創(chuàng)造動力。(2分)22.【審題指導】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題。材料列舉了當今生活中的現(xiàn)象,受消費主義和娛樂化影響,人們習慣了享樂,習慣了段子、金句、笑點等感官刺激,習慣將費力的文字轉化成輕松的視聽語言,為了遠離“枯燥”,為了生活的快樂,享受的快樂。第二段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枯燥是生命的滋養(yǎng)??梢?,材料的核心是“熱鬧”與“枯燥”。首先需要理解“熱鬧”,熱鬧讓人感受快樂,讓人處在輕松舒適的氛圍中,更多地享受生活。但是,人一直處在熱鬧之中,就難以靜下心來,沉潛其中,認真鉆研。因此,人生需要“枯燥”,枯燥不是孤獨,不是寂寞,而是在枯燥無味中靜心學習、工作、研究,從而學有所獲,工作有成,研究深入,得到成長。根據(jù)材料內容可知,命題人意在引導學生思考“枯燥”的價值,探究享受“枯燥”的原因、意義等。對此,考生寫作時應抓住“熱鬧”和“枯燥”這一對矛盾展開思考:一方面,可以追求熱鬧,享受生活的快樂;另一方面,不應完全由著性子來,沉浸于熱鬧中不可自拔,不要一味拒絕枯燥的事情,面對枯燥要學會忍耐??闪信e善于忍耐枯燥而成功的典型事例,可闡述忍耐枯燥的原因及做法,可剖析時代特點和社會需要,還可探究枯燥如何轉化為快樂或者二者如何兼顧。注意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出自己的思考,觀點鮮明,理由充分,論證有力。寫作時注意發(fā)言稿的格式要求。立意參考:1.理性看待“熱鬧”,接納享受“枯燥”。2.熱鬧誠可貴,枯燥價更高。3.熱鬧讓人快樂,枯燥取得輝煌。4.容得下熱鬧,扎根于枯燥。5.在枯燥中發(fā)展自我,而非在熱鬧中迷失自我。6.甘坐冷板凳,潛心等春來參考范文:熱鬧為生命添彩,枯燥為青春賦能親愛的老師、同學們:你們好!有人說,當今生活在消費主義和娛樂化環(huán)境中的一代人,常常被“精彩”慣壞了;也有人認為,枯燥并不可怕,它往往會成為生命的滋養(yǎng)。我認為當代青年應接納擁抱熱鬧與枯燥,從容生活。熱鬧為生命添彩,枯燥為青春賦能。古典詩詞之美在悄然幽靜處獨辟蹊徑,趙師秀“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一句展現(xiàn)了古人清妙的處靜之道。本是枯燥的等待,卻可化作方正棋桿上黑白棋子之音與燈燭落蠟之美。無聲之處的生氣熱鬧來自玲瓏巧心之感,枯閑之時的創(chuàng)造想象往往滋養(yǎng)生命成長?!盁狒[”的生活是本能的向往,但需有質量、有內涵地享受鬧意。青少年生命之姿無處不勃發(fā),渴望鮮活的熱鬧,追求肆意的張揚實屬尋常。然則諸眼下現(xiàn)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