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材問題答案匯總(全冊)_第1頁
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材問題答案匯總(全冊)_第2頁
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材問題答案匯總(全冊)_第3頁
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材問題答案匯總(全冊)_第4頁
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材問題答案匯總(全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蘇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材問題答案匯總(全冊)

第1單元《光與色彩》教材中問題解答

第1課光源

1、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P2)

篝火螢火蟲禮花雷電

答:螢火蟲、雷電是自然光源,篝火、禮花是人造光源。

2、這些物體是光源嗎?為什么?(P3)

玻璃幕墻月亮發(fā)光

答:生活中有許多物體會發(fā)光,判斷物體是不是光源要看物體是自己發(fā)光還是

因為有其他發(fā)光體存在而發(fā)光。玻璃幕墻和月亮發(fā)光是太陽導致的,水面發(fā)光

是月光導致的。所以,它們都不是光源。

第2.課光的傳播

1、你認為這些光的傳播路徑有什么共同特點?(P4)

答:陽光穿過樹葉間隙或云間空隙、汽車遠光燈、激光燈都有光束射出,而且

光束看起來都是直線。

2、在研究光在空氣中傳播的實驗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P5)

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他們排整齊了嗎?你是如何判斷的?(P5)

答:整齊。因為向左(右)看齊,是調整隊列的基本動作,其要領是:身體立

正,頭向左人右)擺動60°,腳用小碎步前后左右移動至與左(右)人員看齊,

要求能夠看到相鄰人員的腮部,且看不到其后邊的人,不能低頭或仰頭。其原

理是光沿直線傳播。

第3課光的反射

1、觀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現象,哪些物體反光效果比較好?說說反光效果好的物

體有什么特點。(P8)

答:圖片分別呈現了不銹鋼廣場雕塑,平面鏡及擺放的蘋果,湖水及景物。如

果物體表面很光滑(哪怕是細微的凹凸也沒有),那么當光線照射其表面時,就

會發(fā)生鏡面反射,人們就會看到明亮的鏡像。

2、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從哪里來的?(P8)

答:月球本身既不發(fā)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陽光。月球對太陽光的反射使我

們能夠看到被陽光照射到的半個月面。月球向著太陽的半個月面是亮區(qū),另外

半個月面是暗區(qū)(被自己擋?。?。

3、人是如何看見物體的?(P9)

答:古希臘學者認為,眼睛發(fā)出的光碰到物體,人就能看見東西。后來,又有

人認為,是眼睛發(fā)出了像觸須那樣的東西,人通過觸須看到物體。

公元11世紀初,阿拉伯科學家伊本?海賽姆糾正了上述看法。他認為,光從太

陽或火焰發(fā)出,照射到物體上,被物體反射后進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體。

第4課七色光

1、雨后天晴,天空有時會出現彩虹。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彩虹?它們在什么情

況下出現?(P10)

答:其實,只要空氣中有水滴,而陽光在觀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便可能

產生可以觀察到的彩虹。彩虹最常在雨后初晴時出現,這時空氣中塵埃少而充

滿小水滴,天空的一邊有雨云而較暗,彩虹較容易被看到。另外,瀑布附近也

常出現彩虹,晴朗天氣里向空中灑水或噴水霧,亦可以出現彩虹。

2、如果在圓盤上涂七種顏色,快速旋轉時你會看到什么?(P12)

答:如果在圓盤上涂七種顏色,快速旋轉時看到的顏色應該是白色,因為白色

的光就是由七種不同的顏色組合而成的。

第2單元《熱傳遞》教材中問題解答

第5課熱傳導

1、他們是怎么讓身體暖和起來的?(P14)

泡溫泉使身體曖和是液體與固體接觸;喝熱水使身體暖和也是液體與固體接觸。

服,使衣服變熱,變得平整。

炒板栗時,沙子吸收大量的熱量,再把熱均勻地傳給板栗,板栗很快就被炒熟

了。

3、下圖中,燒杯里的熱水溫度會怎樣變化?水槽里的冷水溫度又會怎樣變

化?(P15)

■K

答:熱水的溫度越來越低,冷水的溫度越來越高,當溫度差不多時,熱水和冷

水的溫度變化很慢,最后二者溫度達到一致。

4、生活中有許多熱傳導的事例,你能說說它們的傳熱過程嗎?(P16

)

答:烙餅、量體溫、電烙鐵作畫、吹頭發(fā)、冷敷或熱敷等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熱

傳導現象。

第6課熱對流

1、將一小瓶紅色熱水放到冷水里,會出現什么現象?(P17)

答:紅色的熱水會上升,到達冷水頂部會向四周流動,然后沿著水槽壁向下流

動。

2、在研究熱在水中的傳遞和研究熱在空氣中的傳遞這兩個實驗中,實驗現象有

什么相同之處?(P18)

答:水和空氣受熱之后都上升,遇冷下降。

第7課熱輻射

1、夏天,站在烈日下你有什么感覺?在哪些情況下還會有類似的感覺?(P19)

答:夏天,站在烈日下會感覺很熱。當人的身體或身體的某個部分(如手)靠近

篝火、燃燒的蠟燭(或火柴)熱水袋、火爐等也會有類似的感覺。

2、怎樣才能使太陽灶的加熱速度變快?(P20)

答:可以通過改變受熱物體顏色的深淺、太陽灶的材料、形狀、大小,反光板

聚焦的位置等使太陽灶的加熱速度變快。

3、說說這些產品運用了哪種熱的傳遞方式,它們是如何傳熱的。(P21)

答:電烙鐵是運用熱傳導的方式傳熱。

電水壺是運用熱傳導、熱對流兩種方式傳熱。

烤箱、電暖器是運用熱對流和熱輻射兩種方式傳熱。

太陽能熱水器是運用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三種方式傳熱。

4、分析下圖中熱的傳遞方式。(P21)

答:左圖:火爐和水壺外壁的傳熱方式是熱傳導;壺中的水的傳熱方式是熱對流;

火爐向周圍空氣傳熱的方式是熱輻射。

右圖:鍋的外壁和鏟子的導熱方式是熱傳導;菜湯的導熱方式是熱對流;鍋、菜

等向周圍空氣導熱的方式是熱輻射。

5、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P21)答:相同點:都是

由溫度高的地方向溫度低的地方傳遞熱量。

不同點:一是熱傳遞的過程不同。熱傳導需要直接接觸;熱對流是循環(huán)傳遞;熱

輻射是從熱源處向四面八方直線傳遞。二是熱傳遞的媒介不同。熱傳導在固體

中傳遞能力最強,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弱;熱對流只在氣體和液體中存在;熱輻

射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傳遞。

第8課物體的傳熱本領

1、這些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傳熱的快慢一樣嗎?(P22)

塑料勺木勺銅勺鋁勺鋼勺

答:它們的傳熱速度不同,依次是木勺、塑料勺、鋼勺、鋁勺、銅勺。木勺最

慢,銅勺最快。

2、下面的事例說明空氣是熱的良導體還是不良導體?(P23)

蓬松的棉被蓋起來很暖和雙層窗戶可以隔熱保溫

答:說明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蓬松棉被或者雙層窗戶中都有空氣做隔層,有

助于保溫。

3、體驗光腳站在瓷磚、地板、地毯上的感覺,說說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

別。.(P23)

答:光腳站在瓷磚上感覺最涼,因為瓷磚是熱的良導體,腳的熱量通過瓷磚迅

速散發(fā),造成腳底溫度降低,感覺很涼。光腳站在地毯上不會覺得涼因為地毯

是熱的不良導體,腳底溫度不容易散發(fā),不覺得涼。

4、這些廚具的各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材料?(P23)

答:鏟子頭和鏟子桿是不銹鋼材料,不銹鋼雖然是熱的良導體,但堅固、耐用;

手柄是塑料的,塑料是熱的不良導體,可以防止燙傷。

高壓鍋的鍋體是鋼制的,導熱性能好,手柄是塑料制的,是熱的不良導體,以

免燙傷。

5、冬季,為什么要用塑料薄膜把樹干包起來?在寒冷地區(qū)建造房子時,為什么

要在外墻加一層巖棉板?(P24)

答:用塑料薄膜把樹干包起來可減少水分蒸發(fā),幫助小樹保溫,以抵御嚴寒。

巖棉板是熱的不良導體,可幫助墻體保溫。

6、利用下列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保溫盒。(P24)

提示:制作前要思考以下四個問題:保溫盒有什么用?要選擇什么材料?怎樣制

作?做好后如何檢測?即保溫盒要在什么情境下怎樣使用,在此基礎上進行設

計、制作、檢測。制作時可以任意選擇材料。

答:錫紙表面像鏡子一樣光亮,可以反射電磁波,阻止熱輻射,起到良好的保

溫效果。

泡沫板內存在很多空氣,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可減少熱量傳導,收到良好的

保溫效果。

第3單元《地球的表面和內部》教材中問題解答

第9課地球的表面

1、摸兩種地球儀,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P26)

政區(qū)地球儀地形地球儀

答:政區(qū)地球儀表面光滑,有不同色塊,藍色代表海洋,其他顏色代表國家,

相鄰國家的顏色不同。

地形地球儀表面高低不平,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海洋深度和陸地海拔高

度。藍色表示水,綠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黃色表示山地、沙漠,白色表

示冰川。也就是說,這兩種地球儀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顏色的含義不同,地球

儀上的文字注釋也不同。

2、觀察下面圖片,說說各種地形的主要特點。(P27)

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答:山地地勢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溝谷幽深。平原地勢低,地面平坦,起

伏較小,視野開闊。丘陵地勢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較緩。盆地周圍地勢

高,中間地勢低,與澡盆相似。

第10課火山和地震

火山噴發(fā)的場景是什么樣的?噴發(fā)后又是什么樣的?(P28)

答:火山噴發(fā)的場景:會有大量的火山灰、火山氣體從火山口冒出來

,彌漫空中;會有大量溫度很高的紅色巖漿從火山口噴濺或溢出;巖漿有的濃

稠,有的稀薄,流速也不同;被拋到空中的巖漿落地時會形成火山彈;巖漿會向

下流動,會覆蓋周邊的物體噴發(fā)后的場景:紅色巖漿會慢慢冷卻變成巖石;灰

塵、有毒氣體和熔巖會嚴重影響火山周圍居民的生活,如飛機停航、莊稼死

亡?????當然火山物質也為人類提供了有益資源。

第11課地球的內部

1、你能從下面這些現象中推測地球內部是什么樣的嗎?(P31)

答:根據火山噴發(fā)可以推測出地球內部不是空的,溫度很高、壓力很大,存在

炙熱的巖漿。

根據地震能推測出地球內部是不穩(wěn)定的,會運動和變化,巖層會承受很大壓

力,所積聚的能量需要釋放。

根據地熱可以推測地球內部有大量的熱能,可能比地表溫度高。

2、如果把水換成黏稠的液體,泡沫塊會怎樣運動呢?(P32)

答:運動的速度會更加緩慢。前期能量慢慢積累,釋放時現象也會更明顯。

3、根據與現日化石,你能推測出超拉雅山很久以前的情況嗎?(P33)

喜馬拉雅山是世

界最雄偉.高大的山

系20世紀6。年代.

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

采集到魚龍、葡石美、

雙克奧等海洋生物的

化石

|魚龍復原圖

答:早在4000萬~50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所處地區(qū)是一片湛藍的大海4、觀

察地球大陸板塊變化示意圖,比較今天的地球與兩億年前的有什么不同。(P33)

答:兩億年前,地球大陸板塊是連接在一起的,現在則是相互分離開來的。

第12課地表雕刻師

溫度、風、水等都能改變地表的形態(tài),下面地表形態(tài)主要是由哪種因素造成

的?(P35)

答:六幅圖從左到右、自上而下均暗含了不同的改變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因素。依

次為:圖一,晝夜或季節(jié)性溫度變化導致巖石開裂;圖二,風攜帶沙礫磨蝕巖石

形成典型的風蝕石;圖三,海風搬運沙子堆積成沙丘;圖四,流水在河道中速

度不同,且不斷侵蝕河岸形成彎曲的河道;圖五,海浪不斷沖刷侵蝕而成海蝕石;

圖六,地下水長期溶蝕形成溶洞。

第4單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環(huán)》教材中問題解答

第13課云和霧

1、圖中哪里是云?哪里是霧?(P38)

答:對于山腳下的人萊說,他們看到的是山腰上有云,而對亍已爬到半山腰的

人來說,他們身處其中,看到的是則是霧。

2、為什么要在量筒中倒溫水?用冰袋的目的是什么?(P39)

答:加冰袋是為了創(chuàng)設一個低溫環(huán)境,這樣水蒸氣遇冷會迅速凝結成小水滴,

從而形成霧。

如果往量筒中加熱水,那么熱水上方有大量水蒸氣,遇到冷空氣會形成霧氣,

還沒開始實驗霧就顯現出來了。

如果用冷水,那么量筒里水蒸氣少,造霧效果不明顯。用溫水溫度適中,量筒

內水蒸氣適量,不會快速形成霧氣,便于觀察。

3、根據實驗和下圖,說說云是怎么形成的。(P39)

答:地表上的水蒸發(fā)形成水蒸氣,水蒸氣在上升的過程中遇冷會凝結成小水滴,

小水滴聚在一起飄浮在空中形成了云。

第14課露和霜

1、觀察露和霜有什么不同。(P40)

答:露是液體,是小水滴形態(tài),霜是固體,是小冰晶形態(tài)。露是無色的,霜一

般為白色。形成霜時的天氣比形成露的天氣冷。

2、加鹽前后杯子外壁有什么不同?(P41)

答:加鹽后杯內的溫度明顯要比加鹽前低,加鹽后杯子外面形成了霜花,而不

是液態(tài)的小水珠。

3、將杯中的冰水倒掉,過一會兒杯子外壁又會出現什么現象?(P41

)

答:將杯中的冰水倒掉,杯子的溫度回升,杯壁的霜花會慢慢融化成小水珠。

這說明霜也是水的一種固體形式。

4、中國的二十四節(jié)氣是指哪24個節(jié)氣?(P41)

答: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分別是:立

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

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

寒、大寒。

第15課雨和雪

1、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之處?又有哪些相同之處?(P42)

答:不同之處:雨是液態(tài)水、雪是固態(tài)水;雨是云層中的小水點降落或是小冰晶

在降落過程中融化形成,雪則是云層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形成雪的氣溫要更

低,所以一般是在冬季,而雨水春夏秋冬都有。

相同之處:都是云層中的水汽變化而成,本質都是水,是降水的兩種基本形式。

2、為什么培養(yǎng)皿底部會形成小水珠?在培養(yǎng)皿中放冰塊起什么作用?(P43)

答: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碰到冷的培養(yǎng)皿,會在培養(yǎng)皿底部凝結成小水珠。放

入冰塊會使培養(yǎng)皿的溫度更低,這樣可使水蒸氣凝結成水珠的速度更快。

3、你能根據下面的示意圖,說說大自然中的雨、雪是怎么形成的嗎?

(P43)

答:地表上的水蒸發(fā)形成水蒸氣一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遇冷形成小水滴、小冰

晶一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聚集變成了雨滴、雪花一雨滴降落或雪花降落過程

中融化形成了降雨。雪花降落過程中沒有融化便形成降雪。

4、觀察雪花的形狀,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的特點。(P44)

答:雪花的形狀極多,有星狀、柱狀、片狀等,但基本形狀是六邊形。

雪花之所以多呈六邊形,是因為水分子形成冰的過程中是按六方晶系排列的

5、這些降水形式有什么特點?(P44)

冰雹凍雨

答:冰雹是一種固態(tài)降水,同雨和雪一樣,是從云里掉下來的。它是從發(fā)展強

烈的積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堅硬的球狀、錐狀或形狀不規(guī)則的固態(tài)降水物。多

發(fā)生在夏季或春夏之交。

冰雹是一種固態(tài)降水,同雨和雪一樣,是從云里掉下來的。它是從發(fā)展強烈的

積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堅硬的球狀、錐狀或形狀不規(guī)則的固態(tài)降水物。多發(fā)生

在夏季或春夏之交。

凍雨由冰水混合物組成,由雨滴與溫度低于0°℃的物體碰撞立即凍結而成,

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時節(jié)見到的一種災害性天氣。

第16課水滴的“旅行“

1、天上的水為什么總也降不完?(P45)

答:地球上的水總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大氣中的水不斷得到補充。天空中有降水

落下來,同時,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江河湖海)也在不間斷地蒸發(fā)到空中,補

充大氣中的水汽,從而形成降水。

2、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到哪里去了?空氣中的水蒸氣又來自哪里?(P45)

答: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達陸地后流入

江河湖海,或到達陸地后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還有的直接蒸發(fā)形成水蒸氣,

又跑到空中。

空氣中的水蒸氣絕大多數來自江河湖海里水的蒸發(fā),地表上層的水也會蒸發(fā)進

入大氣層,另外植物的蒸騰作用也會產生大量的水蒸氣。

3、根據下圖,說說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環(huán)的。你知道紅色箭頭表示什么意思嗎?

藍色箭頭呢?(P46)

答:紅色箭頭表示地表的水(包括各種水體、陸地表面的水)蒸發(fā)變成水蒸氣

的過程,是一個向上的過程。藍色箭頭表示降水,以及水從高山流向平原最后

注入海洋的過程,還包括地下水的滲透,是一個向下的過程。紅色箭頭的動力

來自太陽,藍色箭頭的動力來自地球引力。

水在自然界的循環(huán):在太陽的輻射下,水經海洋、陸地蒸發(fā)及植物蒸騰變成水

蒸氣,隨氣流而運動到大氣中。大氣中的水蒸氣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

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統稱降水。這些降水有的滲入土中成為

地下水,有的遷移或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完成水的循環(huán)。地球上的

水在陸地、海洋、大氣間不斷地循環(huán),總量保持不變。

第5單元《人體“司令部”》教材中問題解答

第17課刺激與反應

1、你認為下圖中的行為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P48)

者三萋工圖槍是人被鬧鐘而羸?情熹7幅癡軸看響。鬧鐘聲是刺激,起床

動作是反應。

右上圖:這是人因便急趕往洗手間排便的情景。感受到體內的腹?jié)q感或腹痛感,

而又憋不住。體內的腹?jié)q感或腹痛感是刺激,趕往洗手間的行為是反應。

左下圖:這是學生在綠燈亮時過馬路的情景。綠燈亮是刺激,過馬路的行為是反

應。

右下圖:這是老師宣布明天大家秋游時的情景。教室宣布了“明天大家秋游”的

消息。教師的話語是刺激,學生歡呼的行為是反應。

答:(供參考)

3、觀察下面兩幅圖,每幅圖中兩條線段一樣長嗎?(P53)

答:看起來每組線段的長度不一樣,而實際上它們的長度相同。

第20課大腦的開發(fā)與利用

1、下圖是怎樣表現大腦功能的?(P57)

記憶情緒

大腦功能圖

答:用氣泡圖的形式,將大腦與其各功能連線,表示各功能之間的并列關系。

2、你認為,人工智能在未來可以做哪些事?(P58)

答:人工智能未來可運用在生產、生活、軍事、航空航天等各領域。3、下面的

做法哪些正確?哪些不正確?為什么?(P58)

開窗通氣或頭盔不吃早飯

答:開窗通氣一一正確。因為大腦的工作耗氧量大。

戴頭盔一一正確。因為大腦柔軟,經不起撞擊。

不吃早飯一一錯誤。因為大腦是人體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

一、蘇科五年級上冊科學期末復習1

1.服裝店的試衣鏡可以讓顧客穿衣顯瘦,讓新衣服更好賣。下面的解釋合理的是()。

A.因為試衣鏡很窄

B.因為試衣鏡很寬

C.因為試衣鏡鏡面不平

D.因為店里很亮

答案:A

解析:A

【詳解】

服裝店的試衣鏡可以讓顧客穿衣顯瘦,讓新衣服更好賣。通過觀察可知,試衣鏡大都是細

長型,鏡面很窄。

2.因為()使我們的眼睛能看到物體。

A.眼睛發(fā)出了光B.物體發(fā)射了光C.物體反射了光

答案:C

解析:C

【詳解】

眼睛能看到物體,需要經過一個復雜的傳遞和視覺過程。在看物體時,由所看物體反射的

光線,透過角膜、晶狀體、玻璃體的折射,在視網膜上成像。人眼能看到物體,是因為物

體能夠反射光。

3.透過紅色的玻璃紙看綠色的西瓜皮,看到的瓜皮顏色是()。

A.紅色B.綠色C.黑色

答案:A

解析:A

【詳解】

物體呈現什么顏色取決于它反射什么顏色的光。紅色的玻璃紙只能夠通過紅光,綠色是不

能通過的。透過紅色的玻璃紙看綠色的西瓜皮,看到的瓜皮顏色是紅色,所以A符合題

意。

4.能產生色散現象的光是()。

A.藍色光B.黃色光C.太陽光

答案:C

解析:C

【詳解】

三棱鏡可以把太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幾種不同顏色的光,這一現象叫

做光的色散,把它們按這個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光譜。能產生色散現象的光是太陽光。

5.您想從白光中得到藍光,可以用()的玻璃紙把其他色光從白光中過濾掉。

A.紅色B.黃色C.藍色

答案:C

解析:C

【詳解】

如果想得到某種彩色光,可以用這種顏色的玻璃紙把其他的顏色過濾掉。您想從白光中得

到藍光,可以用藍色的玻璃紙把其他色光從白光中過濾掉。

6.牛頓把太陽光分解成七種顏色的光,利用的是()。

A.凸透鏡B.三棱鏡C.平面鏡

答案:B

解析:B

【詳解】

牛頓曾用三棱鏡分解陽光,形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譜,又用牛頓盤合成

白色光。

7.透過紅色濾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色的。

A.紅B.白C.綠

答案:A

解析:A

【詳解】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它所反射的色光,透明物體的顏色是它所透過的色光。透過紅色濾光

片,看到的白色衣服是紅色的。

8.下列不屬于七色光的是()。

A.紅色B.黑色C.綠色

答案:B

解析:B

【詳解】

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種顏色的光,分別是紅、橙、黃、綠、藍、靛、

紫,這就是光的色散現象。根據對太陽光組成的認識,太陽光可以分解成紅、橙、黃、

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其中沒有黑色。

9.下面有光物體的顏色說法正確的是()。

A.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光決定,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光決定。

B.物體的顏色是由它發(fā)出的光決定的。

C.物體的顏色是由看到它的心理作用決定的。

答案:A

解析:A

【詳解】

A.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光決定,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光決定,選項的說法是

正確的,符合題意;

B.物體本身是不會發(fā)光的,所以選項的說法是錯誤的,不符合題意;

C.物體的顏色是由于其反射的光的顏色決定的,選項的說法是錯誤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0.物體的表面越(),反射效果越好。

A.光滑B.粗糙C.大

答案:A

解析:A

【詳解】

光線照射到不透明物體表面時發(fā)生反射,表面越光滑的物體反射效果越好,鏡子是最好的

反射物。物體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

11.把太陽光分解成七種色光的實驗,最早是由()完成的。

A.伽利略B.牛頓C.托勒密

答案:B

解析:B

【詳解】

太陽光是一種混合光,利用棱鏡可以將太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

光。把太陽光分解成七種色光的實驗,最早是由牛頓完成的。

12.教室里的墻涂成白色是為了()。

A.干凈B.美觀C.更好地反射光線

答案:C

解析:C

【詳解】

不透明的物體的顏色由物體所反射的光色決定,白色物體是反射白光的,白色物體的發(fā)光

能力很強,教室的墻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利于光的反射更好地反射光線。

13.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A.任意物質中B.在空氣中

C.在同一均勻物質中D.在兩種不同的物質中

答案:c

解析:C

【詳解】

光在同一均勻物質中以直線的形式傳播,速度約每秒30萬千米。擋光的物體會有影子,是

因為光是直線傳播造成的。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在同一均勻物質中。

14.下列發(fā)光的物體中屬于自然光源的有()。

A.月亮B.電燈C.蠟燭D.雷電

答案:D

解析:D

【詳解】

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自然發(fā)光的物體是自然光源。月亮本身不發(fā)光,

不屬于光源;電燈、蠟燭屬于人造光源,雷電屬于自然光源。

15.以下現象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產生的是()。

A.海市蜃樓B.小孔成像C.彩虹

答案:B

解析:B

【詳解】

海市蜃樓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產生;彩虹是光的色散現

象,濾光現象是光的吸收與反射現象。以上選項B符合題意。

16.光在空氣或水中是沿()行進的。

A.曲線B.直線C.折線

答案:B

解析:B

【詳解】

光的傳播速度極快,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空氣和水中是沿直線行進

的。小孔成像、影子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17.下列光源屬于自然光源的是()。

A.蠟燭B.燈泡C.熒火蟲

答案:C

解析:C

【詳解】

一般能夠發(fā)出可見光的物體叫光源,通常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蠟燭、燈泡是人造光

源,螢火蟲是自然光源。

18.把一根鉛筆插入裝水的玻璃杯內,從側面看鉛筆,說法()正確。

A.鉛筆變長了B.鉛筆變細了C.鉛筆向上折

答案:C

解析:C

【詳解】

水中的物體反射的光線斜射到水面,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偏折,在水面以上看到的物體的像

在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上,看起來好像向上彎折。

19.地球的構造有些像雞蛋,蛋殼好比是()。

A.地殼B.地幔C.地核

答案:A

解析:A

【詳解】

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和雞蛋的相似:地殼、地幔、地核分別相當于蛋殼、蛋白和蛋清。

20.在燈光靠近墻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種手勢,在墻上形成手影,當電燈保持靜止,手向

電燈靠近時,在墻上的手影將會()。

A.變小B.變大C.不變

答案:B

解析:B

【詳解】

距離光源越近,影子的大小就越大。

21.兩千多年前,()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光從窗戶上的小孔射進來,會在對面

墻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這種現象被稱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

A.中國的墨子B.古希臘的托勒密C.波蘭的哥白尼D.美國的華盛頓

答案:A

解析:A

【詳解】

光以直線的形式傳播,速度約每秒30萬千米。擋光的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光是直線傳播

造成的。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學者墨子發(fā)現:光是從窗戶上的小孔射進來的,會在對面

墻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這種現象被稱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

22.地球內部存在塑型流動的巖漿的是()。

A.地核B.地幔C.地殼D.地表

答案:B

解析:B

【詳解】

地球內部可以劃分三個圈層。最外面的圈層是地殼,地殼的厚度小,地殼由堅硬的巖石組

成。地殼的下面是地幔,地殼與地幔之間的界面叫莫霍界面。在地下80—400千米深處

(上地幔頂部),存在一個熔融狀態(tài)的固體圈層,叫軟流層。軟流層一般認為是巖漿的主

要發(fā)源地。

23.科學家把地球內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層,從外到內依次是()。

A.地殼、地幔、地核B.地幔、地殼、地核C.地核、地幔、地殼

答案:A

解析:A

【分析】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

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

是地殼。

【詳解】

地球內部的結構特點是:從外到內厚度逐漸增加,溫度逐漸升高,地球內部圈層(從外到

內)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

24.我們人為地把地球分成了不同的圈層,由外向內分別是()。

A.內核、外核、地幔B.地核、地殼、地幔C.地殼、地幔、地核

答案:C

解析:C

【詳解】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

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

是地殼。

25.科學家把地球內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層,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層叫做(),它是由

各種巖石組成的。

A.地殼B.地幔C.地核

答案:A

解析:A

【詳解】

科學家把地球內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層,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層叫做地殼,它主要由各種巖

石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殼和地核之間的部分叫做地幔。

26.人類不會改變地表的活動是__

A.攔河筑壩B.種植莊稼C.開采礦石D.圍海造田

答案:B

解析:B

【詳解】

攔河筑壩、開采礦石、圍海造田都會對地表造成巨大的破壞,只有種植莊稼是人類不會改

變地表的活動。

27.在地形地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地形,平原用()表示。

A.黃色B.藍色C.綠色

答案:C

解析:C

【詳解】

在地形圖或地球儀上:藍色表示水,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沙漠,棕色表示山地。深藍

色代表海很深,淺藍色代表海很淺。

28.光年是用來計量恒星間距離的()單位。

A.時間B.長度C.速度

答案:B

解析:B

【詳解】

光年字面解釋就是光走一年的距離,即光速X時間=距離,所以是距離長度單位。

29.下面不會出現七色光現象的是()。

A.用平面鏡反射太陽光到墻壁上

B.大雨過后太陽馬上就出來了

C.晴朗無風的天氣背對太陽用噴霧器噴水

答案:A

解析:A

【詳解】

166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在暗室中讓陽光(白光)透過三棱鏡折射到墻上,結果太陽光被

分解成七種顏色的光,而單純色光經過三棱鏡將不再分解。太陽光是復色光,太陽光經過

三棱鏡后被分解成七種不同顏色的光,這種現象是光的色散現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會

出現七色光現象的是大雨過后太陽馬上就出來了、晴朗無風的天氣背對太陽用噴霧器噴

水,所以A符合題意。

【點睛】

本題考查七色光現象,要求學生掌握七色光現象。

30.小孔成像實驗中,不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A.蠟燭B.鏡子C.白色塑料板D.黑色小孔板

答案:B

解析:B

【詳解】

光從光源發(fā)出后沿直線傳播,人類最早記錄光的直線傳播的,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

家、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墨翟。他在《墨經》中對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記

載。小孔成的像不僅上下顛倒,而且左右顛倒。以上小孔成像實驗中,不需要用到的器材

是鏡子。

31.1864年凡爾的小說《地心游記》激起了人們對地球內部結構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

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達地心的旅程中,將依次穿過()

A.地殼-地核-地幔B.地幔-地殼-地核

C.地核-地幔一地殼D.地殼-地幔-地核

【答案】D

【詳解】

根據題干,由地面直達內心的旅程要依次穿過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故選D。

3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A.光沿直線傳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

答案:A

解析:A

【詳解】

光以直線的形式傳播,速度約每秒30萬千米。人類最早記載光的直線傳播的是"小孔成

像",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墨翟。

33.下列不屬于光源的是()。

A.十五的月亮B.閃電C.點燃的蠟燭

答案:A

解析:A

【詳解】

光源是指自己能發(fā)光并且正在發(fā)光的物體。閃電、點燃的蠟燭都是光源,月亮本身并不發(fā)

光,它是反射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形成月光,所以月亮不屬于光源,符合題意。

34.早晨,太陽還沒有升到我們能看到的地平線以上時,我們就已經能夠感受到光亮了,

這是因為()。

A.月亮所致B.太陽光的傳播速度很快C.太陽已經升起,只

是還被云擋著D.太陽光照在天邊的云層上,形成光的反射和散射。

答案:D

解析:D

【詳解】

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線形式

傳播的。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會發(fā)生改變的現象就是光的折射現

象。早晨,太陽還沒有升到我們能看到的地平線以上是,我們就已經能夠感受到光亮了,

這是因為太陽光照在天邊的云層上,形成光的反射和散射。

35.下面的物體中,反光效果最好的是()。

A.鏡子B.陶瓷C.塑料D.木頭

答案:A

解析:A

【詳解】

物體的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最好。因此選項中,鏡子的反光效果最好。

36.生活中,鏡子里的像是()。

A.實像B.虛像C.上下相同D.前后左右相反

答案:A

解析:A

【詳解】

表面是平的鏡子,叫做平面鏡。平面鏡能反光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體大小相等,左

右相反,是實像。

37.汽車的后視鏡,是利用了光的()。

A.反射B.折射C.小孔成像

答案:A

解析:A

【詳解】

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線

也是以直線形式傳播的。運用光的反射的汽車的后視鏡、醫(yī)生用的額鏡、潛望鏡、萬花

筒,所以A符合題意。

38.光線從空氣中射入水中會發(fā)生()現象。

A.反射B.折射C.色散

答案:B

解析:B

【詳解】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fā)生改變,從而使光線在不同介質的交界處

發(fā)生偏折。這種現象是光的折射。光線從空氣中射入水中會發(fā)生折射現象。

39.色彩的三基色是指()。

A.黑白金B(yǎng).紅綠藍C.白綠紫

答案:B

解析:B

【詳解】

色彩的三原色是指紅、綠、藍,其它顏色都是根據這三種色彩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40.下列物體中,()屬于是自然光源。

A.激光B.篝火C.螢火蟲

答案:C

解析:c

【詳解】

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如通電的日光燈、太陽、螢火蟲、點燃的蠟燭、

通電的手電筒等都是光源。激光、篝火是人造光源,螢火蟲是自然光源。

41.大腦表面像()一樣。

A.蘋果B.核桃C.草莓

【答案】B

【詳解】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人類的一切感覺活動(包括視覺和聽覺等)、思維和情緒、語言能

力和運動技能,都是在大腦的指揮下進行工作。大腦的質量大約是1400克。大腦的形狀像

兩只拳頭握起來并攏;大腦表面像核桃表面一樣,有許多凹陷的溝壑和隆起的回,這樣增

加了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大腦的硬度和豆腐差不多,顏色呈淡粉紅色。

4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傳播。

A.直線B.折線C.曲線

答案:A

解析:A

【詳解】

光以直線的形式傳播,速度約每秒30萬千米。人類最早記載光的直線傳播的是"小孔成

像",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墨翟。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線傳播。

43.膝跳反射是()控制的低級簡單反射活動。

A.大腦B.關節(jié)C.脊髓

【答案】C

【詳解】

神經分布于人的全身。膝跳反射是本來就有的,由脊髓控制的反射,沒有經過大腦的控制

就發(fā)生了。膝跳反射是脊髓控制的低級簡單反射活動,所以C符合題意。

44.左腦負責()。

A.音樂、繪畫、幻想、夢想B.數學、邏輯、語言、寫字C.語言、寫字、幻想、夢想

【答案】B

【詳解】

大腦對人體的管理是一個交叉管理。人類的左腦傾向于邏輯思維、語言、邏輯分析、推

理、抽象等,右腦傾向于音樂、藝術、繪畫、情感等,所以B符合題意。

4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人大腦的平均質量約為1400千克

B.人大腦的表面是十分光滑的

C.嗅覺和味覺是密切相關的

【答案】C

【分析】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人體的一切感覺活動,思維和情緒,語言能力和運動技能,都

是在大腦的指揮下進行的,大腦對人體至關重要。

【詳解】

A人大腦的平均質量約為1400千克。有的人重一些,可達2000克以上,有的人則輕一

些,只有1000克左右。說法錯誤,大腦的表面像核桃,有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

腦皮層的表面積:B人大腦的表面是十分光滑的說法錯誤。C嗅覺和味覺是密切相關的。當

你在進食的時候,嗅覺增強了你的味覺,所以吃東西的時候你會感覺格外的香。說法正

確。

【點睛】

掌握人體感覺器官之間的關系,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46.某病人左側肢體出現癱瘓癥狀,很可能是他大腦()出現了問題。

A.左半球B.右半球C.左右半球中間

【答案】B

【詳解】

腦就是你自己的智囊??茖W研究證明,大腦分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邊的

一切活動的,一般左腦具有語言、概念、數字、分析、邏輯推理、技藝、書寫等功能;右

半球是管人的左邊的一切活動的,右腦具有音樂、繪畫、空間幾何、想像、綜合、情感等

功能?某病人左側肢體出現癱瘓癥狀,可能是他大腦的右半球出現了問題。

47.人的腦部在受創(chuàng)后,會出現短暫失憶的現象。這充分說明大腦具有的功能是

()?

A.語言功能B.運動功能C.記憶功能

【答案】C

【詳解】

大腦和脊髓合稱為神經中樞。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人類的一切感覺活動(包括視覺和

聽覺等)、思維和情緒、語言能力和運動技能,都是在大腦的指揮下進行工作的。人的腦

部在受創(chuàng)后,會出現短暫失憶的現象,這說明大腦具有記憶功能。

48.從腦出發(fā)的腦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

A.軀干和四肢B.頭部和內臟C.頭部和軀干D.頭部和四肢

【答案】B

【詳解】

神經分布于人的全身。從腦發(fā)出的腦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頭部和內臟;從脊髓發(fā)出的

脊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軀干和四肢。

49.如圖所示的實驗說明()。

A.腳的反應比手快

B.手的反應比腳快

C.手和腳的反應一樣快

【答案】B

【詳解】

手和腳跟大腦的協調能力不同。大腦接受和傳出信息需要的時間是不同的。同一個人不同

的部位反應速度不一樣。反應時間手比腳快,運動時間腳比手快。如圖所示的實驗說明手

的反應比腳快,所以B符合題意。

50.右大腦半球控制()的運動。

A.右側身體B.左側身體C.下半身

【答案】B

【詳解】

大腦對人體的管理,是一種交叉的關系。即左大腦半球支配右側身體的運動,右大腦半球

控制左側身體的運動。人的大腦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語言等功能,如語言、書寫、數

學、邏輯;右半球則偏重于管理空間概念等功能,如音樂、繪畫、情感、技藝。

51.從脊髓發(fā)出的脊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

A.頭部、內臟B.軀干、四肢C.頭部、四肢

【答案】B

【詳解】

神經分布于人的全身。從腦發(fā)出的腦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頭部和內臟;從脊髓發(fā)出的

脊神經,主要分布在人體的軀干和四肢。

【點睛】

本題考查脊神經的分布。

52.在高山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大塊巖石破碎成小巖石,這是()作用形成的。

A.火山噴發(fā)B.地震C.風化

【答案】C

【詳解】

整塊的巖石風化形成碎石,碎石繼續(xù)變化就會變成越來越小的顆粒,這些細小的顆粒經過

長時間后又會變成土壤。在高山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大塊巖石破碎成小巖石,這是風化作

用形成的。

53.產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人類活動B.地殼運動C.地球內部高溫

【答案】B

【詳解】

由于地球在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

然發(fā)生破裂,或者引發(fā)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所以產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殼的

運動。

54.候風地動儀是()發(fā)明的。

A.卡蒂婭?喀夫物夫婦B.張衡C.畢昇

【答案】B

【詳解】

候風地動儀是東漢時張衡發(fā)明的,是用來預報地震的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驗地震

的儀器,所以B符合題意。

【點睛】

本題考查候風地動儀,要求學生掌握候風地動儀是張衡發(fā)明的。

55.地震和火山爆發(fā)主要發(fā)生在()。

A.地殼板塊邊緣B.地殼板塊中間C.與地殼板塊沒關系

【答案】A

【詳解】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絕大部分的

地震發(fā)生在地殼內。由于板塊交界處運動比較活躍,當板塊與板塊之間發(fā)生碰撞,就會使

地球的內能釋放,從而形成火山和地震。

56.下面關于地震來臨時,保護自己的方法說法不正確的是()。

A.應盡快跑到空曠處

B.從樓上往下跳

C.躲在桌子旁邊,等第一次地震波過后,迅速撤離

D.躲入像衛(wèi)生間這樣空間狹小而又有管道通氣的地方。

【答案】B

【詳解】

地震災害是群災之首,它具有突發(fā)性和不可預測性,以及頻度較高,并產生嚴重次生災

害,對社會也會產生很大影響等特點。地震來臨時,應該盡快跑到空曠處;來不及逃生就

近躲在桌子、床等比較結實的物體下面或躲入衛(wèi)生間、廚房、墻角等空間較小的地方,不

能都到有通氣管道的地方:從樓上往下跳,那樣會有生命危險。

57.下列現象與地殼運動無關的是()。

A.火山噴發(fā)B.四季的形成

C.地表的變遷D.地震

【答案】B

【詳解】

由內營力引起地殼結構改變、地殼內部物質變位的構造運動叫地殼運動?;鹕胶偷卣鹗怯?/p>

于地球內部的運動造成的;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地殼運動,從而形成山脈、高原、裂谷

和海溝等地形地貌?;鹕交顒?、地表的變遷和地殼運動有關,四季的形成與地殼運動無

關。

58.我們在完成實驗《火山噴發(fā)的實驗》時,我們首先做的是()。

A.在鐵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狀,并在土豆泥中間挖一個小洞。

B.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醬,用薄薄的一層土豆泥封住洞口。

C.將鐵盒子放到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受熱后番茄醬的外溢現象。

【答案】A

【分析】

火山是一種常見的地貌形態(tài)。地殼之下100-150千米處,有一個“液態(tài)區(qū)“,區(qū)內存在著

高溫、高壓下含氣體揮發(fā)成份的熔融狀硅酸鹽物質,即巖漿。它一旦從地殼薄弱的地段沖

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詳解】

我們在完成實驗《火山噴發(fā)的實驗》時,我們首先做的是在鐵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

山的形狀,并在土豆泥中間挖一個小洞。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醬,用薄薄的一層土豆

泥封住洞口。用酒精燈給混合物加熱。實驗時我們會看到:有熱氣冒出,土豆層開始微微

震動,然后番茄醬從小洞向外溢出。過實驗我們知道,火山噴發(fā)的原因是:地球內部充滿

著熾熱的巖漿。在極大的壓力下,巖漿便會從薄弱的地方沖破地殼,噴涌而出,造成火山

爆發(fā)。

59.下列不屬于火山噴發(fā)物的是()。

A.濃煙B.卵石C.巖漿

【答案】B

【詳解】

地球內部有熾熱的巖漿,火山噴發(fā)時,巖槳會從火山口流出來?;鹕絿姲l(fā)時有濃煙、火山

灰、熾熱的巖漿,卵石是水流搬運摩擦形成的。

60.大腦重量占體重的()。

A.50%B.90%C.80%D.70%

【答案】C

【詳解】

大腦支配人的一切生命活動:語言、運動、聽覺、視覺、情感表達等。它能夠調節(jié)消化、

呼吸、循環(huán)、泌尿、生殖、運動等中樞;大腦是一切思維活動的物質基礎。整個腦的重量

是1400克,大腦約占腦總重量的80%,就是大約1120克。

61.下面說法不正確的是()。

A.火山噴發(fā)時,會有熾熱的巖漿從地殼沖到幾千米的高空

B.地震時,地殼會發(fā)生裂縫,使地形發(fā)生變化

C.沒有地震、火山噴發(fā)時,地殼是非常平靜的

【答案】c

【分析】

火山是地下深處的高溫巖漿及氣體、碎屑從地殼中噴出的現象;地震是巖石圈在內力作用

下突然破裂,引起一定范圍內地面震動的現象。

【詳解】

由于地球在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

然發(fā)生破裂,或者引發(fā)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所以絕大部分地震發(fā)生在地殼內。

火山噴發(fā)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

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火山爆發(fā)的地方地殼比較活躍,火山是沿著地表薄弱的地方噴出的

巖漿,AB觀點正確,沒有地震、火山噴發(fā)時,地殼也是不斷運動的,C觀點錯誤。

62.下列不是地球內部結構的是()。

A.地殼B.地皮C.地幔D.地核

【答案】B

【詳解】

63.()是由于兩個板塊之間相互拉張形成的。

A.島嶼B.山脈C.裂谷

【答案】C

【詳解】

64,下列自然災害是由地殼內部運動引起的是()。

A.臺風B.地震C.沙塵暴D.旱澇

【答案】B

【詳解】

地震是由地殼內部運用引起的。B選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65.人類不會改變地表的活動是

A.攔河筑壩B.種植莊稼C.開采礦石D.圍海造田

【答案】B

【詳解】

攔河筑壩、開采礦石、圍海造田都會對地表造成巨大的破壞,只有種植莊稼是人類不會改

變地表的活動。

66.下列自然現象中由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是()。

A.暴雨B.風化C.地震

【答案】C

【詳解】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內部的運動造成的,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地殼運動,從而形成山

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地形地貌。由于海底地震、火市爆發(fā)、大滑坡、大塌陷等地質構

造變化而引起的巨浪所造成的災害我們稱為海嘯災害。暴雨、巖石風化不是由于地球內部

運動引起的。

67.地球內部運動使地表形態(tài)不斷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有時表現很猛烈,可以使地球的局

部地表在瞬間發(fā)生改變,有時也表現為極其緩慢的變化。以下屬于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現

象是?()

A.火山爆發(fā)B.巖石風化C.暴雨后的山體滑坡

【答案】A

【詳解】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內部的運動造成的,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地殼運動,從而形成山

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地形地貌。地球內部的運動使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不斷的變化,這種變

化有時表現出來是很猛烈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瞬間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就像地震、火

山。

68.()不是由地球內部運動造成的。

A.地震B(yǎng).火山C.侵蝕

【答案】C

【詳解】

地表形態(tài)是內外力長期相互作用下不斷地發(fā)展變化的結果,形式多種多樣。地球內力地質

作用改變地球地表形態(tài),形成地震、火山、斷裂和高原、低地、海洋,AB是由地球內部運

動造成的,C不是由地球內部運動造成的。

69.過馬路時,當綠燈亮起,人體會對綠燈信號做出相應的反應,這其中,神經系統正確

的工作過程是()。

A.接受綠燈信號一傳入神經傳輸信息一神經中樞作出指令一接收指令作出反應一化出神

經傳輸指令

B.傳入神經傳輸信息一接受綠燈信號一神經中樞做出指令一傳出神經傳輸指令一接受指令

作出反應

C.接受綠燈信號一傳入神經傳輸信息一神經中樞做出指令一傳出神經傳輸指令一接受指令

作出反應

【答案】c

【詳解】

神經系統是機體內對生理功能活動的調節(jié)起主導作用的系統,主要由神經組織組成,分為

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大部分。神經就像電話線,起著傳遞信息的作用。傳入神

經(又稱感覺神經)負責把信號從身體的各個器官傳遞到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又稱運動

神經)負責把信號從神經中樞傳向身體各處。所以人“看到紅燈停,看到綠燈行”的反射

活動過程為接受綠燈信號一傳入神經傳輸信息一神經中樞做出指令一傳出神經傳輸指令一

接受指令作出反應。

70.以下自然現象不能導致地球表面瞬間發(fā)生劇烈變化的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