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簡介7篇_第1頁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簡介7篇_第2頁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簡介7篇_第3頁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簡介7篇_第4頁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簡介7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簡介7篇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簡介7篇

他是宏大的人民科學家,他是中國航天之父,他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討論機構——國防部第五討論院,他的學術精神和人格魅力,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他就是聞名科學家錢學森。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7篇,歡迎閱讀。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篇1

錢學森(1911年-2022年),祖籍杭州,世界聞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1955年回國,1956年擔當中國科學院力學所所長,參與中國火箭、導彈研制工作,從事航空航天討論。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曾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以及“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

我信任肯定能回到祖國

“我在美國待了這么多年,前三四年是學習,后十幾年是工作。全部這一切都是在做預備,為了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做點事?!痹诿绹鴮W習、工作15年之后,錢學森帶著8大箱裝滿書籍和筆記本的行李,毅然回到祖國。

對于“回祖國去”這件事,錢學森非常堅決。在美國,一個人參與工作后,通常會把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險公司以備養(yǎng)老。但在美期間,錢學森一美元都沒有存過。有人覺得驚奇,他坦率地說:“由于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準備在美國住一輩子?!?/p>

在美國,錢學森經受了限制出境、拘留甚至被監(jiān)視、“軟禁”等磨難,但他要回到祖國的決心始終沒有變。1955年8月,在多方努力下,美方撤銷了對錢學森回國的限制。同年9月17日,錢學森和夫人蔣英、7歲的兒子錢永剛、5歲的女兒錢永真,最終登上了回國的郵輪。

錢學森一家回到北京,受到中國科學院的熱鬧歡迎。他做的第一個支配,就是在翌日早晨帶領全家來到天安門廣場,目睹這個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神圣地方。面對宏偉的天安門城樓,錢學森感嘆道:“我信任肯定能回到祖國?,F在最終回來了!”

自力更生造出中國的導彈

1955年底,回京的錢學森,立刻投身到中國科學院力學所的籌備組建工作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力學討論所正式成立,錢學森任第一任所長。

為了加速人才培育,力學所與清華高校聯合舉辦了討論班,又在中國科技高校創(chuàng)辦力學系,錢學森兼系主任并親自授課,培育新一代的專業(yè)人才。

1956年5月,錢學森受命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討論機構——國防部第五討論院。10月8日,在車道溝兵器款待所,國防部第五討論院正式成立。錢學森給剛剛安排來的一批高校生講導彈的基本學問。后來,這些同學當中的很多人,都成為我國火箭、導彈與航天技術隊伍的骨干。

1957年2月18日,錢學森出任國防部第五討論院院長。隨后,他投入到仿制第一枚導彈“1059”的工作中。1960年11月5日9時2分28秒,“1059”導彈沖上藍天,在飛行了550公里后精確?????擊中目標,中國的第一枚國產導彈放射勝利了!在當晚的慶祝酒會上,聶榮臻元帥高舉酒杯說道:“今日,在祖國的地平線上第一次飛起了我國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導彈,這是一枚‘爭氣彈’。”

1970年4月24日,在錢學森的運籌帷幄下,只用了五年時間,中國就勝利地把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送上了太空,中國從今敲開了太空的大門。

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

1958年4月6日,錢學森向組織寫下了長達7頁紙的思想匯報。9月24日,錢學森正式填寫入黨申請書。

1959年11月12日,錢學森正式入黨。他說,他一生僅有過三次“感動”,其中一次就是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這個時候,我心情是特別感動的,我錢學森是一個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了!我簡直感動得睡不著覺。”

錢學森自覺把個人志向與民族振興緊緊聯系在一起。他發(fā)自肺腑地表明自己畢生志愿:“我作為一名科技工,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假如人民最終對我的工作滿足的話,那才是最高獎賞?!?/p>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篇2

錢學森說:我作為一名科技工,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假如人民最終對我的工作滿足的話,那才是最高獎賞。

在創(chuàng)建力學所期間,他根據技術科學的思想,主持建立了各個專業(yè)學科組,并樂觀提倡學術民主,在科學討論面前不論資格深淺,彼此公平。他在中國科技高校創(chuàng)辦了近代力學系,并兼任系主任。在給同學講課時,他發(fā)覺很多工農子弟由于經濟困難,買不起計算尺等學習用具,就把自己剛出版的中文版《工程掌握論》一書的稿酬,毫不遲疑地捐給系里,資助貧困同學購買學習用具。

作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的主要技術領導者,他不僅擔負著技術抓總的重任,而且常常身臨一線進行詳細指導。在進行兩彈結合的導彈核武器放射試驗期間,為了確保人民的平安萬無一失,他竭盡心力。導彈上的元器件成千上萬,任何一個零件消失故障,都可能影響導彈的平安。他就以表格的方式,把各種可能存在的問題一一列出來,具體到晶體管、電位器、電容器、開關插座、螺釘螺帽等。這對需要思索諸多大事的技術統(tǒng)帥來說,是何其珍貴。

很多了解錢學森的人都說,他是大科學家,但心里始終裝著人民。20世紀60年月,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yè)進展的關鍵時期,而這時也是我國患病三年自然災難,全國人民生活非常困難的時期。為了保證科技專家的正常工作,黨和國家想盡方法給以照看。聶榮臻元帥特意送去一些豬肉,交待給錢學森補充養(yǎng)分。有一天,炊事員觀察錢學森太勞累,就為他做了一碗紅燒肉。平常和顏悅色的錢學森,一下子把臉沉了下來,批判工作人員道:你們知道不知道,現在全國人民都生活困難,連周總理都不吃肉了,你們竟然給我做紅燒肉,黨性到哪里去了!不僅如此,錢學森又把自己剛出版的兩部科學巨著的稿費作為黨費上交。他說,我要和全國人民共渡難關。

在領導國防科技工作期間,錢學森常常深化地處沙漠戈壁的試驗基地。那里自然條件的惡劣,人民生活的艱辛,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退出領導崗位后,他還牽掛著生活在那塊土地上的人們,思考著如何用科學轉變那里的環(huán)境。20世紀80年月中期,他提出了進展沙產業(yè)的思想。他說:我國沙漠和戈壁大約16億畝,和農田面積一樣大。沙漠戈壁并不是什么也不長。沙漠和戈壁的潛力遠遠沒有發(fā)揮出來。沙產業(yè)就是在不毛之地搞農業(yè)生產,而且是大農業(yè)生產。這可以說是又一項尖端技術!他還把自己獲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獎100萬港元,捐給了促進沙產業(yè)進展基金會。

錢學森現已94歲高齡,依舊關懷著國家的長遠進展,思索著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育。今年3月29日,他在解放軍總醫(yī)院的病房里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作了一次長談。他說:今日找你們來,想和你們說說我近來思索的一個問題,即人才培育問題。我想說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育問題,而是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育問題。他從美國的高校教育談到他的老師馮·卡門的教育方法,從自己從事科學討論的體會談到中國很多聞名科學家的成長經受,從兩彈一星的研制勝利談到我國今后的長遠進展。他寓意深長地說:我們肯定要培育會動腦筋,具有非凡制造力量的人才,回國以后,我覺得國家對我很重視,但是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更多的錢學森,國家才會有大進展。我今年已90多歲了,想到中國長遠進展的事情,憂慮的就是這一點。

這就是錢學森一位人民科學家的忠誠。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篇3

《錢學森》這部電影主要講了錢學森傳奇的一生。錢學森是我國杰出的科學人物,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是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上世紀四十年月,錢學森去美國留學,他曾經擔當過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超音速試驗室主任。有一位將軍這樣評價他:無論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三五個師的兵力。雖然錢學森人在美國,但是他的心里卻想著祖國。他有著一個劇烈的愿望:早日回歸祖國,用自己的專長為國家建設服務。然而,錢學森回國的路程并非一帆風順。美國人意識到錢學森有著巨大的價值,對他回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這反而使錢學森摯愛祖國的赤子之心更加酷熱。他日夜思念著祖國,不斷地與美國移民局做斗爭。

一天,錢學森擺脫特務的監(jiān)視,在寄給親戚的信中,夾帶了一封寫在香煙紙上給黨中央領導的信,懇求祖國關心他早日回歸。在祖國的關懷和支持下,錢學森最終回到了祖國的懷里。

錢學森回到祖國后,帶領科研人員從仿制入手,依據中國現有的技術和條件逐步討論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勝利。接著,他又帶領科研人員不分晝夜地工作,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并且在羅布泊靶場勝利試射了中國第一枚核導彈!在中國史上制造了奇跡,是我們炎黃子孫的傲慢。

錢學森出國時的志向是: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學會,然后帶入中國,為國建設作出貢獻。這是多么高尚的情懷呀!錢學森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像他那樣喜愛祖國,喜愛生活,不斷地刻苦學習,為祖國的富強貢獻自己的力氣。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篇4

我讀完《錢學森》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閉上眼睛,錢學森那光輝的形象揮之不去。為啦中國更快的進展,他放棄在美國的洋樓,充分的資金和先進的設備,從而使中國盡快的追上其他國家。

當我讀到“當時,錢學森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一刻也沒有遺忘自己的祖國?!边@句話時,我感受帶很慚愧,錢學森抵制住美國的各種誘惑,回祖國效勞,我也是非常愛過的,我雖然談不上位祖國效勞,但也可以從小事做起,愛唱國歌……

當我讀到“留同學中有人權到……走向光明?!睍r,我感受到錢學森不覺得中國差,不怕苦,不怕累,而我呢,雖然不用做這種選擇,但卻連最起碼的考驗都經受不住,還談什么大事?

我從“此刻……建設祖國這句話時我感受到錢學森心里時時刻刻都有祖國,把祖國放在心上。我也時時刻刻都把班級放在心上。有一次,有個同學出于奇怪???,偷了班級里的東西,被我發(fā)覺了,他想我放他一馬,但我拒絕啦,他要回啦班級財產。

“愛”,這個字包含了中國在他心中無比的地位,包含了錢學森對祖國的寵愛……錢學森,中國的救星!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篇5

在剛剛建立的新中國,一切都需要重新開頭。沒有試驗數據,他們就自己計算;沒有試驗器材,他們就去垃圾站淘,去自己造;沒有科技人才。他們就自己培育,總而言之,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全國人民上下一心,齊心協力搞建設,團結全都創(chuàng)輝煌。

在導彈的討論建設當中,不僅錢學森,還有許多科技工也付出了自己的畢生的精力。其中,特殊值得一提的是半路出家的張工農。軍人出身的張工農,勤奮刻苦,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成為了一名科技工。張工農作為工農階級的代表,象征著為了祖國的騰飛,很多人都在樂觀向上的努力著。有這樣的干勁,讓人對新中國的導彈事業(yè)的騰飛,布滿了必勝的信念。

錢學森,留美博士,在美國生活二十年,曾任加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在美國有著很高的名氣和優(yōu)越的生活,然而在祖國建設的呼喚面前,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這些優(yōu)越的待遇,并且通過了美國政府的重重險阻,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貒?,他長期擔當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進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yè)的進展作出了不行磨滅的巨大貢獻。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篇6

錢學森是我國聞名的科學家,他創(chuàng)造了兩彈一星,于1911年誕生,2022年逝世。

他在出國以前讀過鐵道部交通高校上海學校機械工程學院鐵道工程系,然后畢業(yè)于國立交通高校,最終考取清華高校庚款留美同學。

他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的學習成果特別優(yōu)異,成為世界聞名的大科學家馮·卡門最重視的同學,1947年,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當新中國誕生以后,錢學森便和妻子商議?提前回國,他們預備回國時,被美國官員擋住,將其扣留,當時的美國官員次長丹尼.金布尓稱道: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頂的上五個師的兵力。他不僅受到了美國政府的迫害,還失去了珍貴的自由。

當中國知道了錢學森被美國政府迫害,黨中央對錢學森在美國的這種境況非常關懷,周總理對此事則更加焦急。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錢學森在報紙上看到了父親的好友陳叔通,陳叔通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他打算給陳叔通寫信求救。陳叔通收到信后,就以這封信作為證據,證明錢學森想回國。

中國代表秘書王炳南于1954年6月5日與美國代表就兩國僑民問題進行初步談判。美國向中方供應了一份被中國拘留一些美方軍事人員名單,為了表示中國的誠意,中方也釋放了美國4名飛行員,但美國還是無理拒絕,由于中方并沒有準確的證據。所以在1955年的時候,經過周恩來與美國談判的不懈努力后,錢學森最終收到了美國允許回國的通知,他回國的愿望最終實現了,帶著自己的妻子蔣英和一兒一女,登上了“克里夫總統(tǒng)號”輪船,離開了美國,踏上了回國的路。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事跡篇7

我國當代杰出的科學家中,有三位姓錢的人物: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人稱“三錢”。他們都是出國留學后,懷著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回來的。其中錢學森的經受最為驚險。

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出名的火箭專家,為美國的軍事科學做出了貢獻。1949年,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特別興奮,打算回國參與建設??墒敲绹矫鏀骋曋袊?,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