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江蘇省部分地區(qū)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解析)文言文閱讀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曾參軍。數(shù)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yù)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yè),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竊恐轉(zhuǎn)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jīng)》,至沉郁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
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左拾遺。與房琯為布衣交,以客董延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xì),不宜免大臣?!钡叟?,詔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钡勰私?。甫謝,然帝自是不甚省錄。
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祝。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會嚴(yán)武節(jié)度劍南東、西川,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四,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做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yán)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武卒,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因客耒陽。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曠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數(shù)嘗寇亂,挺節(jié)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云。
贊曰:唐興,詩人承陳、隋風(fēng)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沿襲,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然恃華者質(zhì)反,好麗者壯違。至甫,渾涵汪芒,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曰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昌黎韓愈于文章慎許可,至于歌詩,獨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誠可信云。
(節(jié)選自《新唐書·杜甫傳》,〔宋代〕宋祁撰)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jǐn)嗑洌_的一項是()
A.故元稹曰/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B.故/元稹曰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C.故/元稹曰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D.故元稹曰/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奇其材”的“奇”是“以……為奇”的意思,其用法與《沁園春·長沙》“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的“糞土”是一樣的。
B.“伏惟天子哀憐之”的“惟”和《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惟覺時之枕席”的意思不同。
C.“因客耒陽”的“因”可理解為“于是、就”,與《琵琶行》中“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相同。
D.“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羸服,指唐代低級官員的服裝,和“江州司馬青衫濕”中“青衫”的意思類似。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甫少時家貧不能夠養(yǎng)活自己,旅居于吳、越、齊、趙之地。李邕對他的才學(xué)感到驚奇,先前去見他,參加科舉測試落第之后困居長安。
B.唐玄宗朝拜獻祭于太清宮,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進獻了三篇賦,后又多次獻上賦和頌,大力贊揚自己。
C.杜甫和房琬是平民之交,房琬因為受他的門客董延蘭牽累,被罷免了宰相職務(wù);杜甫極力上疏救助,終因此招禍,也被免職。
D.嚴(yán)武和杜甫是世交老友,嚴(yán)武統(tǒng)領(lǐng)劍南時,上表推薦他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嚴(yán)武對待杜甫很優(yōu)厚,很多時候?qū)Χ鸥Φ姆潘列袨楸砻嫔峡床辉谝?,可是?nèi)心卻恨杜甫。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臣賴緒業(yè),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竊恐轉(zhuǎn)死溝壑。
(2)數(shù)嘗寇亂,挺節(jié)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
14.杜甫在給皇帝的賦頌中,認(rèn)為自己該受重用的理由是什么?請根據(jù)材料簡要概括。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6小題,2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師說
韓愈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答竇秀才書
韓愈
愈白:愈少駑怯,于他藝能,自度無可努力;又不通時事,而與世多齟齬。念終無以樹立,遂發(fā)憤篤專于文學(xué)。學(xué)不得其術(shù),凡所辛苦而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適于實用,又重以自廢。是固學(xué)成而道益窮,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遠宰蠻縣,愁憂無聊,瘴癘侵加,惴惴焉無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辭雅而氣銳,當(dāng)朝廷求賢如不及之時,當(dāng)?shù)勒哂纸粤加兴?,操?shù)寸之管,書盈尺之紙,高可以釣爵位,循次而進,亦不失萬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測之舟,入無人之地,以相從問文章為事。身勤而事左,辭重而請約,非計之得也。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愛于左右哉!顧足下之能,足以自奮;愈之所有,如前所陳。是以臨愧恥而不敢答也。錢財不足以賄左右之匱急,文章不足以發(fā)足下之事業(yè),稛載①而往,垂橐②而歸,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①稛載:滿載。②垂橐:垂著空袋子。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B.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C.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D.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讀,北宋之前,經(jīng)書多為師徒口口相傳,行氣壓韻的句讀方式多為口傳心授。
B.百工,古代主管營建制造的工官名稱,后為各種手工業(yè)者和手工業(yè)行業(yè)的總稱。
C.足下,古代交際用語,僅用于下級稱呼上級。文中是尊稱對方,可譯為“您”。
D.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也泛指各級官吏。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
12.下列對兩段文字表述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師說》通過多重對比,闡述從師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批評了當(dāng)時恥學(xué)于師的惡劣風(fēng)氣。
B.《師說》運用感嘆句、反問句,句式整齊,語氣強烈,感情激越,增強文章說服力。
C.《答竇秀才書》語氣親切,條分縷析,既有親身經(jīng)歷的印證,又有設(shè)身處地的關(guān)切。
D.韓愈以“稛載”形容竇秀才有盼而來,以“垂橐”形容他無獲而歸,言語飽含祝福。
13.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金就礪則利就:靠近則恥師焉,惑矣惑:疑惑。
B.聲非加疾也疾:勁疾君子不齒齒:牙齒。
C.蟹六跪而二螯跪:腿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通:全面。
D.用心躁也躁:暴躁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贊許。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②今又以罪黜于朝廷,遠宰蠻縣,愁憂無聊,瘴癘侵加,惴惴焉無以冀朝夕。
15.面對竇秀才從師的請求,韓愈“臨事愧恥而不敢答”的原因有哪些?
江蘇省淮安市高中校協(xié)作體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曰:“大王之地,地方千里。地名雖小,然而廬田廡舍,曾無所芻牧牛馬之地。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無以異于三軍之眾。臣竊料之,大王之國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竊為大王愧之。臣聞越王勾踐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車三百乘,斬紂于牧之野。豈其士卒眾哉?誠能振其威也。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此其過越王勾踐、武王遠矣。今乃于辟臣之說,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zé)o強秦之患故敝邑趙王使使臣獻愚計,奉明約,在大王詔之?!蔽和踉唬骸肮讶瞬恍?,未嘗得聞明教。今主君以趙王之詔詔之,敬以國從?!?/p>
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人。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湊,無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于韓,則韓攻其西:不親于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而欲恃詐偽反覆蘇秦之余謀,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則從道絕。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求無危,不可得也。秦挾韓而攻魏,韓劫于套,不敢不聽。秦、韓為一國,魏之亡可立而須也,此臣之所以為大王患也。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zé)o憂矣?!蔽和踉唬骸肮讶舜烙?,前計失之。請稱東藩,筑帝宮,受冠帶,祠春秋,效河外。”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zé)o強秦之患/
B.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zé)o強秦之患/
C.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zé)o強秦之患/
D.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zé)o強秦之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合從,戰(zhàn)國時,蘇秦游說六國諸侯聯(lián)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國地處南北,故稱“合從”。
B.蒼頭,仆役以青巾作頭飾,故稱“蒼頭”。也指以青頭巾裹頭的兵卒。文中指后者。
C.河外,春秋至戰(zhàn)國,“河外”意義多有不同,可分別指黃河之南、西,與河內(nèi)相對。
D.東藩的“藩”與《過秦論》中“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的“藩”均譯為“邊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儀與蘇秦面對同一個游說對象,曉以利害,渲染各自主張的好處,這實際上也是另一個刀光劍影的戰(zhàn)場。
B.在說明魏國實力的同時,蘇秦又列舉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眾多事例,還勸諫魏王不要聽信那些讒臣的邪說。
C.同是合縱,在蘇秦看來必能形成抗衡強秦的聯(lián)盟和戰(zhàn)略,在張儀看來由于利益不同、人心不合,終究會成為一盤散沙,導(dǎo)致魏國最先滅亡。
D.面對蘇秦和張儀的游說,魏王左右搖擺,從中既可見蘇秦和張儀的權(quán)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也可見魏王缺乏主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竊為大王愧之。
(2)而欲恃詐偽反覆蘇秦之余謀,其不可以成亦明矣。
14.蘇秦和張儀分別前往游說魏王,二者游說的側(cè)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
江蘇省無錫市天一中學(xué)2022-2023學(xué)年度第一學(xué)期期中測試高一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建德遺秦王①書,請退軍潼關(guān),返侵地,復(fù)修前好。封德彝曰:“席勝而來,鋒銳氣盛,不若退保新安。”秦王曰:“吾據(jù)武牢,扼其咽喉,取之甚易。吾計決矣!”竇建德迫于武牢不得進,留屯累月,將士思?xì)w。凌敬言于建德曰:“大王悉兵濟河,使重將守之,更鳴鼓建旗,逾太行。一則蹈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二則拓地收眾,形勢益強。為今之策,無以易此。”建德將從之,而王世充遣使告急相繼,又陰以金玉啖建德諸將,以撓其謀。諸將皆曰:“凌敬書生,安知戰(zhàn)事,其言豈可用也!”建德乃謝敬曰:“今眾心甚銳,天贊我也,因之決戰(zhàn),必將大捷?!本垂虪幹]建德怒,令扶出。其妻曹氏曰:“祭酒之言不可違也。”曰:“此非女子所知!”建德列陳,自辰至午,士卒饑倦,皆坐列,又急飲水,逡巡欲退。秦王命三百騎經(jīng)建德陳西,馳而南上,戒之曰:“賊若不動,爾宜引歸,動則引兵東出?!笔考爸陵惽?,陳果動。時秦王帥輕騎先進,大軍繼之,東涉汜水,直薄其陳。建德群臣方朝謁,唐騎猝來,朝臣趨就建德。建德召騎兵使拒唐兵,騎兵阻朝臣不得過,進退之間,而唐兵已至?;搓柾醯佬背銎浜螅淙?,皆應(yīng)弦而仆。于是諸軍大戰(zhàn)塵埃漲天史大奈等出其陳后張?zhí)破鞄媒ǖ聦⑹款櫼娭鬂嬹R車騎將軍楊武威援槊欲刺之。建德曰:“勿殺我,我夏王也,能富貴汝?!鼻苤d以從馬,來見秦王。秦王讓之曰:“我自討王世充,何預(yù)汝事,而來越境,犯我兵鋒!”建德曰:“今不自來,恐煩遠取?!比胭R,秦王笑曰:“不用公言,得有今日。智者千慮,不免一失乎!”德彝甚慚。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jì)五》,有刪改)
注:秦王,即唐李世民,因戰(zhàn)功卓著,拜天策將軍,冊封秦王。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諸軍大戰(zhàn)/塵埃漲天/史大奈等出其陳后張?zhí)破鞄茫ǖ聦⑹款櫼娭鬂嬹R/車騎將軍楊武威援槊/欲刺之
B.于是諸軍大戰(zhàn)/塵埃漲天/史大奈等出其陳后/張?zhí)破鞄茫ǖ聦⑹款櫼娭鬂ⅲ瘔嬹R/車騎將軍楊武威援槊欲刺之
C.于是/諸軍大戰(zhàn)/塵埃漲天/史大奈等出其陳后/張?zhí)破鞄媒ǖ拢瘜⑹款櫼娭鬂ⅲ瘔嬹R/車騎將軍楊武威援槊欲刺之
D.于是諸軍大戰(zhàn)/塵埃漲天/史大奈等出其陳后/張?zhí)破鞄茫ǖ聦⑹款櫼娭鬂嬹R/車騎將軍楊武威援槊/欲刺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凌敬書生”與“本長安倡女”兩句句式類型相同,都屬于判斷句。
B.祭酒:學(xué)官名,原稱仆射,隋唐后稱國子監(jiān)祭酒,為國子監(jiān)主管官。
C.“馳而南上”與“烏鵲南飛”兩句中“南”一詞的意義不完全相同。
D.兵鋒:兵器的尖端或銳利部分,亦指兵力,兵勢,也可以代指軍隊。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竇建德本已準(zhǔn)備接受凌敬的建議,后經(jīng)一番權(quán)衡又改變主意,決意和秦王一戰(zhàn)。
B.秦王率部打過來,竇建德召騎兵與之抗衡,其朝臣阻擋了騎兵,不讓他們出擊。
C.淮陽王李道玄箭術(shù)極為高超,自竇建德軍陣后沖出放箭,中箭者無不應(yīng)聲倒地。
D.封德彝向秦王祝賀勝利,秦王寬慰他說,有謀略的人考慮得再周全也會有錯漏。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而王世充遣使告急相繼,又陰以金玉啖建德諸將,以撓其謀。
(2)賊若不動,爾宜引歸,動則引兵東出。
14.結(jié)合文本,簡要歸納竇建德戰(zhàn)敗的原因。
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xué)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xué)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fēng)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①,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fù)襦l(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zāi)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gòu)。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zhì)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②酸,而蜹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xué)》)
①滫(xiū):泔水,已酸臭的淘米水。②醯(xī):醋。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fēng)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B.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fēng)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C.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fēng)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D.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fēng)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意為車輪的外框,文中用作動詞,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變彎曲。
B.先王,既可稱古代圣明的君王,也可稱已故的君王,文中用的是后一個意思。
C.仞,古代長度單位,周制八尺,漢制七尺;漢代的一尺約等于今天的0.231米。
D.斧斤,各種斧子。斤,象形字,上面是橫刃,下為曲柄,比斧小,用以砍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部分連用比喻,論證了君子不斷學(xué)習(xí)的作用,這種作用不僅僅是能提升自己,而且能讓自己從一種狀態(tài)進入另一種狀態(tài)
B.干、越、夷、貉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孩子,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是一樣的,而長大后風(fēng)俗習(xí)性卻不相同,這是教育使他們這樣的。
C.君子的本性并沒有什么差異,但他們善于借助外物來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擁有一般人平時所沒有的優(yōu)秀才能與高尚情操。
D.事情的發(fā)生都是有起因的,榮辱的降臨也與德行相應(yīng),肉腐了生蛆,魚枯死了生蟲,懈怠疏忽忘記了做人準(zhǔn)則就會招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14.文章末尾“醯酸,而蜹聚焉”,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
文言文閱讀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甫,字子美,少貧不自振,客吳越、齊趙間。李邕奇其材,先往見之。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三載,玄宗朝獻太清宮,饗廟及郊,甫奏賦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衛(wèi)率府胄曾參軍。數(shù)上賦頌,因高自稱道,且言:“先臣恕、預(yù)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yè),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竊恐轉(zhuǎn)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jīng)》,至沉郁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棄之?”
會祿山亂,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肅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為賊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左拾遺。與房琯為布衣交,以客董延蘭,罷宰相。甫上疏言:“罪細(xì),不宜免大臣?!钡叟?,詔三司親問。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钡勰私狻8χx,然帝自是不甚省錄。
時所在寇奪,甫家寓鄜,彌年艱窶,孺弱至餓死,因許甫自往省祝。從還京師,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會嚴(yán)武節(jié)度劍南東、西川,往依焉。武再帥劍南,表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武以世四,待甫甚善,親至其家。甫見之,或時不巾,而性褊躁做誕,嘗醉登武床,瞪視曰:“嚴(yán)挺之乃有此兒!”武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武卒,崔旰等亂,甫往來梓、夔間。因客耒陽。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曠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與李白齊名,時號“李杜”,數(shù)嘗寇亂,挺節(jié)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云。
贊曰:唐興,詩人承陳、隋風(fēng)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沿襲,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然恃華者質(zhì)反,好麗者壯違。至甫,渾涵汪芒,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厭余。殘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曰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昌黎韓愈于文章慎許可,至于歌詩,獨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誠可信云。
(節(jié)選自《新唐書·杜甫傳》,〔宋代〕宋祁撰)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jǐn)嗑?,正確的一項是()
A.故元稹曰/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B.故/元稹曰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C.故/元稹曰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D.故元稹曰/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奇其材”的“奇”是“以……為奇”的意思,其用法與《沁園春·長沙》“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的“糞土”是一樣的。
B.“伏惟天子哀憐之”的“惟”和《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惟覺時之枕席”的意思不同。
C.“因客耒陽”的“因”可理解為“于是、就”,與《琵琶行》中“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相同。
D.“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羸服,指唐代低級官員的服裝,和“江州司馬青衫濕”中“青衫”的意思類似。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甫少時家貧不能夠養(yǎng)活自己,旅居于吳、越、齊、趙之地。李邕對他的才學(xué)感到驚奇,先前去見他,參加科舉測試落第之后困居長安。
B.唐玄宗朝拜獻祭于太清宮,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進獻了三篇賦,后又多次獻上賦和頌,大力贊揚自己。
C.杜甫和房琬是平民之交,房琬因為受他的門客董延蘭牽累,被罷免了宰相職務(wù);杜甫極力上疏救助,終因此招禍,也被免職。
D.嚴(yán)武和杜甫是世交老友,嚴(yán)武統(tǒng)領(lǐng)劍南時,上表推薦他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嚴(yán)武對待杜甫很優(yōu)厚,很多時候?qū)Χ鸥Φ姆潘列袨楸砻嫔峡床辉谝猓墒莾?nèi)心卻恨杜甫。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臣賴緒業(yè),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竊恐轉(zhuǎn)死溝壑。
(2)數(shù)嘗寇亂,挺節(jié)無所污。為歌詩,傷時橈弱,情不忘君。
14.杜甫在給皇帝的賦頌中,認(rèn)為自己該受重用的理由是什么?請根據(jù)材料簡要概括。
10.A11.D12.C
13.(1)我依靠祖宗所傳的事業(yè),從七歲起開始作詩,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棄尸山谷。
(2)多次飽嘗寇賊作亂的痛苦,堅持自己的氣節(jié)不被玷污。做詩歌,感傷世事同情弱者,忠誠不忘君主。
14.①學(xué)識、思想深受先祖和父輩的熏陶,家學(xué)淵源深厚;②自己有改變地位低下命運的強烈愿望;③文思敏捷、卓有才干。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元鎮(zhèn)說道:“有詩人以來,沒有比得上杜子美的。”杜甫又善于鋪陳時事,對格律押韻的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他(即使)寫上千言的詩歌,其氣勢也不會有一點衰減,世人稱為“詩史”。
“故”在句中作句首連詞,中間可不斷;“曰”在句中是動詞,其后“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則是“曰”的賓語,表示他說話的內(nèi)容,故應(yīng)在“曰”后斷開,排除BC。
“時事”在句中是動詞“陳”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至千言”在句中是“不少衰”的狀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D。
故選A。
本題考查學(xué)生辨析一詞多義,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奇”和“糞土”都用作意動用法。句意:為他的才華感到驚奇/把當(dāng)年的萬戶侯都視為糞土一般。
B.“惟”: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恭敬/只有。兩者意義不同。句意:(向您)伏拜懇請?zhí)熳影z我/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
C.“因”都是表示于是,就的意思。句意:于是客居耒陽/于是寫了(這首)(七言)詩,作歌用來贈給她(琵琶女)。
D.“羸服”指破舊的衣服?!扒嗌馈敝柑拼图壒賳T的服裝。兩者意義不同。句意:杜甫身穿破舊衣衫,從鄜州想要投奔肅宗所在之地/江州司馬的眼淚沾濕了青衫!
故選D。
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杜甫極力上疏救助,終因此招禍,也被免職”說法有誤。根據(jù)原文“宰相張鎬曰:‘甫若抵罪,絕言者路?!勰私狻8χx,然帝自是不甚省錄”可知,皇帝此后沒再起用他,但并未將其免職。
故選C。
本題考查學(xué)生準(zhǔn)確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賴”,依靠;“緒業(yè)”,遺業(yè)、祖宗所傳的事業(yè);“屬辭”,作詩;“且”,將近;“竊”,暗中。
(2)“嘗”,飽嘗,遭遇;“挺節(jié)”,堅持氣節(jié);“橈”,同情。
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整合文中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
根據(jù)“先臣恕、預(yù)以來,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審言,以文章顯中宗時。臣賴緒業(yè)……”得出“學(xué)識、思想深受先祖和父輩的的熏陶,家學(xué)淵源深厚”;
根據(jù)“臣賴緒業(yè),自七歲屬辭,且四十年,竊恐轉(zhuǎn)死溝壑。伏惟天子哀憐之”得出“自己有改變地位低下命運的強烈愿望”;
根據(jù)“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jīng)》,至沉郁頓挫,隨時敏捷,揚雄、枚皋可企及也”得出杜甫認(rèn)為自己“文思敏捷、卓有才干”。
參考譯文:
杜甫,字子美,杜甫年輕時家貧不能維持生活,就漂泊在吳、越、齊、趙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謁見他。杜甫考進士考落榜,困處長安城中。
天寶十三年,玄宗到太清宮朝獻,祭祀宗廟,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獻上賦頌三篇,皇上覺得他很有才能,就讓他在集賢院待詔,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為河西縣尉,尚未到職,又改授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杜甫多次獻上賦頌,稱揚自己,并且說:“從先臣杜恕、杜預(yù)以來,我家傳承儒業(yè)保持官職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審言時,以文章稱顯于世。我依靠祖宗所傳的事業(yè),從七歲起開始作詩,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棄尸山谷。(向您)伏拜懇請?zhí)熳影z我。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揚《六經(jīng)》,至于深沉蘊積、抑揚有致,順應(yīng)時勢、思維敏捷,達到揚雄、枚皋的水平是沒有問題的。有這樣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棄嗎!”
恰逢安祿山叛亂,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難。肅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舊衣衫,從鄜州想要投奔肅宗所在之地,被叛軍俘獲。至德二年,杜甫逃到鳳翔,呈上名貼,被任命為左拾遺。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時的朋友,房琯因窩藏琴師董廷蘭之故被撤了宰相職。杜甫呈上奏章說:“罪行輕微,不應(yīng)該免去大臣的職務(wù)?!泵C宗太怒,下旨讓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張鎬說:“杜甫要是拿來頂罪,就不會有人再提意見了?!泵C宗才平息了怒氣,不再追究。杜甫向皇帝謝罪,然而皇帝此后也就不再起用他了。
當(dāng)時叛軍到處搶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長年生活貧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餓死了,于是朝廷允許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來杜甫隨朝廷遷回京城,又出京任華州司功參軍。適逢嚴(yán)武統(tǒng)轄劍南東西兩川兵馬,杜甫前往歸附他。嚴(yán)武再次統(tǒng)領(lǐng)劍南時,上表推薦杜甫為參謀,擔(dān)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嚴(yán)武因為與杜甫是世交老友,對待杜甫非常友好,親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見嚴(yán)武,有時竟不戴頭巾,而性格狹隘急躁傲慢,曾經(jīng)酒醉登上嚴(yán)武的坐床,瞪著眼說:“嚴(yán)挺之竟然有這樣的兒子!”嚴(yán)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內(nèi)心卻恨杜甫。嚴(yán)武死后,崔旰等作亂,杜甫往來于梓州、夔州之間。于是客居耒陽。當(dāng)?shù)乜h令送給他牛肉和白酒,一天杜甫大醉后死去,享年五十九歲。
杜甫為人曠達放蕩不能自我約束,喜好談?wù)撎煜碌拇笫拢哒劧毁N合實際。年輕時與李白齊名,當(dāng)時號稱為“李杜”。多次飽嘗寇賊作亂的痛苦,堅持自己的氣節(jié)不被玷污。做詩歌,感傷世事同情弱者,忠誠不忘君主,人們愛他的忠義。
評價道:唐朝興起以來,詩人們繼承南朝陳及隋朝的詩風(fēng)余韻,崇尚浮華綺麗的文風(fēng)并相互夸耀。到宋之問、沈佺期等人,研究揣摩音韻,做到平仄沒有差池,稱之為‘律詩’,(以后)人們競相沿襲。到了開元年間,漸漸地以典雅中正來衡量詩歌。然而倚仗形式華美的,其內(nèi)容就會空虛,喜歡綺麗風(fēng)格的,就會有違于雄壯。到了杜甫,他的詩歌雄渾開闊無比深廣,融合千萬風(fēng)格為一體,古今詩體兼善。其他詩人不足之處,杜甫卻能做到足足有余。即便是他所遺留下來的文學(xué)遺產(chǎn),也讓后人受益很多。所以元稹說道:“有詩人以來,沒有比得上杜子美的?!倍鸥τ稚朴阡侁悤r事,對格律押韻的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他(即使)寫上千言的詩歌,其氣勢也不會有一點衰減,世人稱為“詩史”。昌黎韓愈對于(杜甫的)文章慎重地許可,至于詩歌,唯獨推崇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钡拇_可以相信他們說的。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6小題,2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師說
韓愈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xué)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答竇秀才書
韓愈
愈白:愈少駑怯,于他藝能,自度無可努力;又不通時事,而與世多齟齬。念終無以樹立,遂發(fā)憤篤專于文學(xué)。學(xué)不得其術(shù),凡所辛苦而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適于實用,又重以自廢。是固學(xué)成而道益窮,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遠宰蠻縣,愁憂無聊,瘴癘侵加,惴惴焉無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辭雅而氣銳,當(dāng)朝廷求賢如不及之時,當(dāng)?shù)勒哂纸粤加兴?,操?shù)寸之管,書盈尺之紙,高可以釣爵位,循次而進,亦不失萬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測之舟,入無人之地,以相從問文章為事。身勤而事左,辭重而請約,非計之得也。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愛于左右哉!顧足下之能,足以自奮;愈之所有,如前所陳。是以臨愧恥而不敢答也。錢財不足以賄左右之匱急,文章不足以發(fā)足下之事業(yè),稛載①而往,垂橐②而歸,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①稛載:滿載。②垂橐:垂著空袋子。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B.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C.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D.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讀,北宋之前,經(jīng)書多為師徒口口相傳,行氣壓韻的句讀方式多為口傳心授。
B.百工,古代主管營建制造的工官名稱,后為各種手工業(yè)者和手工業(yè)行業(yè)的總稱。
C.足下,古代交際用語,僅用于下級稱呼上級。文中是尊稱對方,可譯為“您”。
D.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也泛指各級官吏。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
12.下列對兩段文字表述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師說》通過多重對比,闡述從師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批評了當(dāng)時恥學(xué)于師的惡劣風(fēng)氣。
B.《師說》運用感嘆句、反問句,句式整齊,語氣強烈,感情激越,增強文章說服力。
C.《答竇秀才書》語氣親切,條分縷析,既有親身經(jīng)歷的印證,又有設(shè)身處地的關(guān)切。
D.韓愈以“稛載”形容竇秀才有盼而來,以“垂橐”形容他無獲而歸,言語飽含祝福。
13.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金就礪則利就:靠近則恥師焉,惑矣惑:疑惑。
B.聲非加疾也疾:勁疾君子不齒齒:牙齒。
C.蟹六跪而二螯跪:腿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通:全面。
D.用心躁也躁:暴躁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贊許。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②今又以罪黜于朝廷,遠宰蠻縣,愁憂無聊,瘴癘侵加,惴惴焉無以冀朝夕。
15.面對竇秀才從師的請求,韓愈“臨事愧恥而不敢答”的原因有哪些?
10.C11.C12.D13.C
14.①不知句子停頓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愿問老師: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了大的卻丟棄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之處。
②現(xiàn)在又因犯罪而被朝廷貶逐,遠遠地來到這南方邊遠地區(qū)擔(dān)任縣令,愁悶憂慮,無以聊賴,又受瘴癘之病侵?jǐn)_,整天惴惴不安,無法希冀朝命夕保。
15.①竇秀才年少才高,靠自己努力可以成功。
②韓愈自己道窮志困,能力不足,無以幫助。
③韓愈被黜遠地,自身難保。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即使讓古代道德修養(yǎng)深厚,而想掩隱起他們的光彩不炫耀于世、牢牢封住嘴巴不傳揚名聲的君子,遇到您如此懇求,也傾囊相授,一一指教。
“積道藏德”為并列結(jié)構(gòu),做“古之君子”的謂語,應(yīng)在“德”后斷開,排除BD;
“遁其光而不曜”與“膠其口而不傳”句子結(jié)構(gòu)一致,中間不能斷開;“足下之請懇懇”是“遇”的賓語,不能斷開;“倒廩傾囷”為并列結(jié)構(gòu),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
故選C。
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
C.“僅用于下級稱呼上級”錯?!白阆隆笔桥f時交際用語,是下稱上或同輩相稱的敬詞。
故選C。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并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
D.“言語飽含祝福”錯。垂橐:向下掛著袋子,即掛著空袋子?!秶Z齊》:“諸侯之使,垂橐而入,稛載而歸?!表n愈反其意而用之,說竇秀才來時滿懷希望,歸去卻一無所獲。言語中飽含歉疚。
故選D。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
A.就:靠近。句意: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
惑:糊涂。(他們自己)卻恥于讓老師教他們,這真是糊涂啊。
B.疾:勁疾。句意:聲音并沒有加大。
齒:同列。句意:君子不屑與之同列。
C.跪:腿。句意: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
通:全面,普遍。句意:六藝的經(jīng)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xué)習(xí)了。
D.躁:浮躁。句意: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嘉:贊許。句意: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
故選C。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是“不知句讀,不解惑”;“不”,通“否”;“小學(xué)”,古今異義詞,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明”,明智。
②“黜于朝廷”,被動句,“于”字表被動;“宰”,動詞,擔(dān)任縣令;“無聊”,無以聊賴,指沒有精神寄托;“冀”,希冀。
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能力。
結(jié)合“顧足下之能,足以自奮”概括出“竇秀才年少才高,靠自己努力可以成功”。
結(jié)合“愈之所有,如前所陳。是以臨愧恥而不敢答也。錢財不足以賄左右之匱急,文章不足以發(fā)足下之事業(yè)”,可概括出“韓愈自己道窮志困,能力不足,無以幫助”。
結(jié)合“今又以罪黜于朝廷,遠宰蠻縣,愁憂無聊,瘴癘侵加,惴惴焉無以冀朝夕”,可概括出“韓愈被黜遠地,自身難保”
參考譯文:
師說
韓愈
唉!從師學(xué)道的道理沒人傳布已經(jīng)很久了,要人們沒有疑惑很難哪!古代的圣人,他們超過一般人很遠了,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現(xiàn)在的許多人,他們跟圣人相比相差很遠了,卻以向老師學(xué)為羞恥。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這個原因吧?眾人喜愛他們的孩子,選擇老師教育孩子;對于他們自己呢,卻恥于讓老師教他們,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師,教孩子讀書來熟悉書中的句子,尚不是我所說的給人傳授道理,給人解釋疑惑的老師。文句不理解,疑惑不能解決,有的人向老師學(xué)習(xí),有的人卻不向老師求教,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大的方面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有什么明智的呢。巫醫(yī),樂師及各種工匠,不以互相學(xué)習(xí)為恥。士大夫這類人中,如有人稱人家為老師,稱自己為學(xué)生,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問那些嘲笑者,他們就說:“那個人與某個年齡相近,修養(yǎng)和學(xué)業(yè)也差不多,(怎么能稱他為老師呢?)以地位低的人為師,那是很使人丟臉的事,稱官位高的人為師就近于諂媚?!卑?!從師學(xué)習(xí)的道理不能恢復(fù),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醫(yī)、樂師及各種工匠,士大夫這類人,不屑與他們并列的,現(xiàn)在士大夫們的智慧反而趕不上他們,這不是很奇怪的事么!
答竇秀才書
韓愈
韓愈稟述:我年輕時平庸而怯懦,自己估計在其他方面沒有值得去下工夫的能力,又不通曉當(dāng)今的時務(wù),而與世人還常常意見不合。想到最終無法立身樹名,于是就發(fā)憤深入鉆研經(jīng)學(xué)文章。我在學(xué)術(shù)上不能夠得到它的正確方法,所有那些辛苦研究后僅有的成果,全與空談一樣,而不適用于實際,于是又再次自己廢棄。因此即使學(xué)業(yè)稍有成,但自己思想?yún)s越來越貧乏,年紀(jì)越來越大,智慧卻越來越困弱?,F(xiàn)在又因犯罪而被朝廷貶逐,遠遠地來到這南方邊遠地區(qū)擔(dān)任縣令,愁悶憂慮,無以聊賴,又受到瘴癘之病的侵?jǐn)_,整天在惴惴不安中度過,無法希冀朝夕相保。
您年輕而且才智出眾,談吐高雅,氣度不凡,正值朝廷求賢若渴的時候,而掌權(quán)者又都是賢良的官員,拿起筆桿,給他們寫上一封信,從高處就可借以獲得爵位,即使不這樣,依次一級一級地往上測試,也能在科舉測試中不出差錯。如今您卻乘上這前途未卜的船,進入荒無人煙之地,把隨我學(xué)習(xí)文章作為當(dāng)務(wù)之事。你身雖勤勉,但與您應(yīng)該從事的職分卻不相符合,言辭雖鄭重,而提出的要求卻不夠周全,這是不得當(dāng)?shù)目紤]。即使讓古代道德修養(yǎng)深厚,而想掩隱起他們的光彩不炫耀于世、牢牢封住嘴巴不傳揚名聲的君子,遇到您如此懇求也傾囊相授,一一指教。像我這們愚鈍不賢的人,又哪里敢受您的仰慕呢!我看您的才能,足以用來自己發(fā)奮而起;我所擁有的能力,就如我前面陳說的那樣。因此面對此事,我感到羞愧而不敢應(yīng)允。我的錢財不夠送給您解決生活上的匱乏和急需之用,我的文章不足以啟發(fā)您去開創(chuàng)您的事業(yè),您滿載而來,卻只會空囊而歸,請您明白就是了。韓愈稟述。
江蘇省淮安市高中校協(xié)作體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蘇子為趙合從,說魏王曰:“大王之地,地方千里。地名雖小,然而廬田廡舍,曾無所芻牧牛馬之地。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無以異于三軍之眾。臣竊料之,大王之國不下于楚。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竊為大王愧之。臣聞越王勾踐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干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車三百乘,斬紂于牧之野。豈其士卒眾哉?誠能振其威也。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此其過越王勾踐、武王遠矣。今乃于辟臣之說,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zé)o強秦之患故敝邑趙王使使臣獻愚計,奉明約,在大王詔之。”魏王曰:“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今主君以趙王之詔詔之,敬以國從。”
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人。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湊,無有名山大川之阻。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于韓,則韓攻其西:不親于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而欲恃詐偽反覆蘇秦之余謀,其不可以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則從道絕。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求無危,不可得也。秦挾韓而攻魏,韓劫于套,不敢不聽。秦、韓為一國,魏之亡可立而須也,此臣之所以為大王患也。為大王計,莫如事秦,事秦則楚、韓必不敢動;無楚、韓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zé)o憂矣?!蔽和踉唬骸肮讶舜烙?,前計失之。請稱東藩,筑帝宮,受冠帶,祠春秋,效河外?!?/p>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一》)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zé)o強秦之患/
B.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zé)o強秦之患/
C.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zé)o強秦之患/
D.夫事秦必割地/效質(zhì)故兵未/用而國已虧矣/大王誠能聽臣/六國從親專心/并力則必?zé)o強秦之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合從,戰(zhàn)國時,蘇秦游說六國諸侯聯(lián)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國地處南北,故稱“合從”。
B.蒼頭,仆役以青巾作頭飾,故稱“蒼頭”。也指以青頭巾裹頭的兵卒。文中指后者。
C.河外,春秋至戰(zhàn)國,“河外”意義多有不同,可分別指黃河之南、西,與河內(nèi)相對。
D.東藩的“藩”與《過秦論》中“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的“藩”均譯為“邊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儀與蘇秦面對同一個游說對象,曉以利害,渲染各自主張的好處,這實際上也是另一個刀光劍影的戰(zhàn)場。
B.在說明魏國實力的同時,蘇秦又列舉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眾多事例,還勸諫魏王不要聽信那些讒臣的邪說。
C.同是合縱,在蘇秦看來必能形成抗衡強秦的聯(lián)盟和戰(zhàn)略,在張儀看來由于利益不同、人心不合,終究會成為一盤散沙,導(dǎo)致魏國最先滅亡。
D.面對蘇秦和張儀的游說,魏王左右搖擺,從中既可見蘇秦和張儀的權(quán)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也可見魏王缺乏主見。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竊為大王愧之。
(2)而欲恃詐偽反覆蘇秦之余謀,其不可以成亦明矣。
14.蘇秦和張儀分別前往游說魏王,二者游說的側(cè)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
10.B11.D12.C
13.(1)如今竟然有意面向西侍奉秦國,我私下里替大王慚愧。
(2)而您卻想依靠欺詐虛偽、變化無常的蘇秦的小策略,這明顯是不可能成功的。
14.蘇秦立足于六國合從,側(cè)重論述魏國具有實力雄厚、人口資源豐富、戰(zhàn)斗力強悍等優(yōu)勢,目的在于積極引導(dǎo)魏王樹立信心,鼓舞其斗志,從而促使其與秦國抗衡。
張儀立足于秦國連橫,側(cè)重論述魏國具有勢單力薄、遭周邊國家覬覦、地理上處于“四分五裂”的位置等劣勢,目的在于威脅恐嚇魏王,瓦解其斗志,從而迫使其事奉秦國。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事奉秦國一定得割讓土地送上人質(zhì),因此軍隊還沒用上而國家的元氣已經(jīng)虧損了。如果大王真能聽從我的意見,六國合縱相親,齊心合力,就一定不會遭受強秦的侵犯。
“割地效質(zhì)”是并列短語,在文中都做“事秦”的謂語,故中間不能斷開,排除D。
“故”在句首,表示結(jié)果,其前應(yīng)斷開,排除A。
“專心并立”是說“六國”的做法,故中間不能斷開;“則”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斷開,排除C。
故選B。
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D.兩個“藩”意思不同,“東藩”的“藩”指藩國,“藩籬”的“藩”意為籬笆,指邊界。句意:我愿意做秦國東方的藩臣/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長城,守衛(wèi)邊境。
故選D。
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終究會成為一盤散沙”表述有誤。根據(jù)“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求無危,不可得也”可知,節(jié)選內(nèi)容中張儀只是假設(shè)合縱的通道斷絕會將魏國陷入危險之中,而沒有談到會成一盤散沙的結(jié)局。
故選C。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乃”,竟然;“西面”,賓語前置句,面向西;“事”,侍奉。
(2)“反覆”,變化無常,反復(fù)無常;“成”,成功;“明”,明顯,明白。
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審題注意緊扣二人“策略”分析其不同。
原文第一段中,蘇秦說“臣聞越王勾踐以散卒三千,禽夫差于千遂;武王卒三千人,革車三百乘,斬紂于牧之野。豈其士卒眾哉?誠能振其威也”,側(cè)重論述魏國具有實力雄厚、人口資源豐富、戰(zhàn)斗力強悍等優(yōu)勢,目的在于積極引導(dǎo)魏王樹立信心,鼓舞其斗志,從而促使其與秦國抗衡。
原文第二段中,張儀先說“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人。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湊,無有名山大川之阻”,陳述魏王與魏地的劣勢,并由此進一步指出因此而可能導(dǎo)致的“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于韓,則韓攻其西;不親于楚,則楚攻其南”“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則從道絕。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求無危,不可得也”的后果,足于秦國連橫,側(cè)重論述魏國具有勢單力薄、遭周邊國家覬覦、地理上處于“四分五裂”的位置等劣勢,目的在于威脅恐嚇魏王,瓦解其斗志,從而迫使其事奉秦國。
參考譯文:
蘇秦為了趙國合縱游說魏襄王道:“大王的國土,土地縱橫千里。地方名義上雖然狹小,但房屋田舍十分密集,甚至沒有放牧牛馬的地方。人民眾多,車馬成群,日夜奔馳,絡(luò)繹不絕,其聲勢和三軍士兵相比沒有什么區(qū)別。我私下里估計,大王的國力不亞于楚國。大王是天下賢明的君主,如今竟有意投向西方服侍秦國,我心里替大王慚愧。我聽說越王勾踐靠三千殘兵敗將,在干隧擒獲了夫差;周武王也僅有三千士兵,三百輛戰(zhàn)車,在牧野殺死了商紂王。難道是他們士兵多嗎?實在是因為他們能振奮自己的雄威??!如今我聽說大王的兵力,常備軍二十萬,青布裹頭的士兵二十萬,精兵二十萬,勤雜部隊十萬,還有六百輛戰(zhàn)車,五千匹戰(zhàn)馬。這肯定遠遠超過越王勾踐和武王的力量!如今您卻迫于讒臣的邪說,想要臣服于秦國。事奉秦國一定得割讓土地送上人質(zhì),因此軍隊還沒用上而國家的元氣已經(jīng)虧損了。如果大王真能聽從我的意見,六國合縱相親,齊心合力,就一定不會遭受強秦的侵犯。所以敝國趙王派我來進獻愚計,呈上盟約,聽?wèi){大王詔令。”魏王說:“我沒有才能,以前從未聽過這樣高明的指教?,F(xiàn)在您以趙王的詔令來教導(dǎo)我,我愿意率領(lǐng)全國民眾聽從您的安排?!?/p>
張儀為了秦國連橫,勸說魏襄王道:“梁地方圓不滿千里,士兵不超過三十萬,地勢四下平坦,四通八達,沒有名川大山的險阻。如果魏國向南親近楚國而不親近齊國,那齊國就會進攻你們的東面;向東親附齊國而不親附趙國,那趙國就會由北面來進攻你們;不和韓國聯(lián)合,那么韓國就會攻打你們西面;不和楚國親善,那南面就會危險了。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而您卻想依靠欺詐虛偽、反復(fù)無常的蘇秦所殘留的計策,這明顯不可能成功。如果大王不臣服于秦國,秦國將發(fā)兵進攻河外,那么合縱的通道就斷絕了。合縱的通道一斷,那么大王的國家再想不危險就不可能了。再有,秦國若是挾制韓國來攻打魏國,韓國迫于秦國的壓力,一定不敢不聽從。秦韓結(jié)為一體,那魏國滅亡之期就不遠了,這就是我為大王擔(dān)心的原因。我替大王考慮,不如歸順秦國,歸順了秦國,那么楚韓必定不敢輕舉妄動;沒了楚韓的侵?jǐn)_,大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國家也一定不會有憂患了?!蔽和跽f:“我太愚蠢,以前的策略錯了。我愿意做秦國東方的藩臣,給秦王修建行宮,接受秦國的封賞,春秋兩季貢獻祭品,并獻上河外的土地?!?/p>
江蘇省無錫市天一中學(xué)2022-2023學(xué)年度第一學(xué)期期中測試高一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建德遺秦王①書,請退軍潼關(guān),返侵地,復(fù)修前好。封德彝曰:“席勝而來,鋒銳氣盛,不若退保新安?!鼻赝踉唬骸拔釗?jù)武牢,扼其咽喉,取之甚易。吾計決矣!”竇建德迫于武牢不得進,留屯累月,將士思?xì)w。凌敬言于建德曰:“大王悉兵濟河,使重將守之,更鳴鼓建旗,逾太行。一則蹈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二則拓地收眾,形勢益強。為今之策,無以易此?!苯ǖ聦闹跏莱淝彩垢婕毕嗬^,又陰以金玉啖建德諸將,以撓其謀。諸將皆曰:“凌敬書生,安知戰(zhàn)事,其言豈可用也!”建德乃謝敬曰:“今眾心甚銳,天贊我也,因之決戰(zhàn),必將大捷?!本垂虪幹?,竇建德怒,令扶出。其妻曹氏曰:“祭酒之言不可違也?!痹唬骸按朔桥铀 苯ǖ铝嘘?,自辰至午,士卒饑倦,皆坐列,又急飲水,逡巡欲退。秦王命三百騎經(jīng)建德陳西,馳而南上,戒之曰:“賊若不動,爾宜引歸,動則引兵東出。”士及至陳前,陳果動。時秦王帥輕騎先進,大軍繼之,東涉汜水,直薄其陳。建德群臣方朝謁,唐騎猝來,朝臣趨就建德。建德召騎兵使拒唐兵,騎兵阻朝臣不得過,進退之間,而唐兵已至?;搓柾醯佬背銎浜?,射人,皆應(yīng)弦而仆。于是諸軍大戰(zhàn)塵埃漲天史大奈等出其陳后張?zhí)破鞄媒ǖ聦⑹款櫼娭鬂嬹R車騎將軍楊武威援槊欲刺之。建德曰:“勿殺我,我夏王也,能富貴汝。”擒之,載以從馬,來見秦王。秦王讓之曰:“我自討王世充,何預(yù)汝事,而來越境,犯我兵鋒!”建德曰:“今不自來,恐煩遠取?!比胭R,秦王笑曰:“不用公言,得有今日。智者千慮,不免一失乎!”德彝甚慚。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jì)五》,有刪改)
注:秦王,即唐李世民,因戰(zhàn)功卓著,拜天策將軍,冊封秦王。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諸軍大戰(zhàn)/塵埃漲天/史大奈等出其陳后張?zhí)破鞄茫ǖ聦⑹款櫼娭鬂嬹R/車騎將軍楊武威援槊/欲刺之
B.于是諸軍大戰(zhàn)/塵埃漲天/史大奈等出其陳后/張?zhí)破鞄茫ǖ聦⑹款櫼娭鬂ⅲ瘔嬹R/車騎將軍楊武威援槊欲刺之
C.于是/諸軍大戰(zhàn)/塵埃漲天/史大奈等出其陳后/張?zhí)破鞄媒ǖ拢瘜⑹款櫼娭鬂ⅲ瘔嬹R/車騎將軍楊武威援槊欲刺之
D.于是諸軍大戰(zhàn)/塵埃漲天/史大奈等出其陳后/張?zhí)破鞄茫ǖ聦⑹款櫼娭鬂嬹R/車騎將軍楊武威援槊/欲刺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凌敬書生”與“本長安倡女”兩句句式類型相同,都屬于判斷句。
B.祭酒:學(xué)官名,原稱仆射,隋唐后稱國子監(jiān)祭酒,為國子監(jiān)主管官。
C.“馳而南上”與“烏鵲南飛”兩句中“南”一詞的意義不完全相同。
D.兵鋒:兵器的尖端或銳利部分,亦指兵力,兵勢,也可以代指軍隊。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竇建德本已準(zhǔn)備接受凌敬的建議,后經(jīng)一番權(quán)衡又改變主意,決意和秦王一戰(zhàn)。
B.秦王率部打過來,竇建德召騎兵與之抗衡,其朝臣阻擋了騎兵,不讓他們出擊。
C.淮陽王李道玄箭術(shù)極為高超,自竇建德軍陣后沖出放箭,中箭者無不應(yīng)聲倒地。
D.封德彝向秦王祝賀勝利,秦王寬慰他說,有謀略的人考慮得再周全也會有錯漏。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而王世充遣使告急相繼,又陰以金玉啖建德諸將,以撓其謀。
(2)賊若不動,爾宜引歸,動則引兵東出。
14.結(jié)合文本,簡要歸納竇建德戰(zhàn)敗的原因。
10.B11.C12.B
13.(1)但是王世充連續(xù)不斷地派人來告急,又暗地里用金玉收買竇建德手下的將領(lǐng),阻撓凌敬的計劃。
(2)敵人如果不動,你就帶兵返回,如果動了,就領(lǐng)兵向東前進。
14.(1)竇建德軍心不穩(wěn),人人思?xì)w,且戰(zhàn)前饑?yán)?,無心作戰(zhàn)。(2)竇建德聽信讒言,拒絕忠言,決策失誤。(3)竇建德虛榮心強,對陣時仍令朝臣來賀,以至錯失先機。(4)對手李世民擅長指揮作戰(zhàn),行動迅速,料敵先機;其下屬也英勇善戰(zhàn),智計過人。
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斷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各軍大戰(zhàn),戰(zhàn)場上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史大奈等人從敵人陣后而出,打開唐軍旗幟,竇建德的士兵回頭看見唐旗在陣后飄揚,迅速崩潰,竇建德落馬,唐車騎將軍楊武威挺槊欲刺。
“其陳后”是“出”的后置狀語,其后不帶賓語;“張”又是另一個謂語,故在“陳后”和“張”之間斷開,排除A。
“唐旗幟”是“張”的賓語,在其后斷開;“建德”是“將士”的定語,指竇建德的將士,中間不應(yīng)斷開,排除C。
“大潰”主語是“建德將士”,而“墜馬”的主語則是“建德”,二者之間應(yīng)斷開;“援槊”做“欲刺之”的狀語,中間不應(yīng)斷開,排除D。
故選B。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之辨析一詞多義、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識和辨析文言句式能力。
A.兩句都是省略謂語的判斷句,句意:凌敬是個書生/本來是長安的樂伎。
C.兩個“南”都是名詞作狀語,向南。句意:向南奔馳/烏鵲向南飛去。意義相同,選項錯誤。
故選C。
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述原文內(nèi)容的能力。
B.“其朝臣阻擋了騎兵,不讓他們出擊”錯誤,原文說“建德群臣方朝謁,唐騎猝來,朝臣趨就建德。建德召騎兵使拒唐兵,騎兵阻朝臣不得過,進退之間,而唐兵已至”,可見并非竇建德的朝臣阻擋騎兵不讓他們出擊,而是騎兵被朝謁的朝臣阻擋,沒法過去。
故選B。
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相繼”,一個接一個,不斷地;“陰”,暗中;“啖”,給……吃,此處指賄賂收買;“撓”,阻撓。
(2)“爾”,你;“宜”,應(yīng)該;“引”,率領(lǐng);“東”,向東。
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從“竇建德迫于武牢不得進,留屯累月,將士思?xì)w”“建德列陳,自辰至午,士卒饑倦,皆坐列,又急飲水,逡巡欲退”可見,軍心不穩(wěn),人人思?xì)w,臨陣饑餓困倦,無心作戰(zhàn)。
從“凌敬言于建德曰……建德將從之,而王世充遣使告急相繼,又陰以金玉啖建德諸將,以撓其謀。諸將皆曰:‘凌敬書生,安知戰(zhàn)事,其言豈可用也!’建德乃謝敬曰:‘今眾心甚銳,天贊我也,因之決戰(zhàn),必將大捷。’敬固爭之,竇建德怒,令扶出”“其妻曹氏曰:‘祭酒之言不可違也?!唬骸朔桥铀笨梢?,他聽信讒言而拒絕忠言,導(dǎo)致決策錯誤。
從“大軍繼之,東涉汜水,直薄其陳。建德群臣方朝謁,唐騎猝來,朝臣趨就建德。建德召騎兵使拒唐兵,騎兵阻朝臣不得過,進退之間,而唐兵已至”可見,他大擺皇帝架子,兩軍對壘時讓朝臣來賀,致使騎兵受阻,在交戰(zhàn)中錯失先機。
從“士及至陳前,陳果動。時秦王帥輕騎先進,大軍繼之,東涉汜水,直薄其陳”“淮陽王道玄直出其后,射人,皆應(yīng)弦而仆”“史大奈等出其陳后,張?zhí)破鞄?,建德將士顧見之,大潰”可見,對手李世民指揮若定,果敢敏銳,下屬也英勇善戰(zhàn),智計過人,超出竇建德太多。
參考譯文:
竇建德寫信給秦王李世民,請求唐軍退到潼關(guān),把占領(lǐng)的鄭國土地歸還給王世充,大家像過去那樣和好。封德彝說:“竇建德乘勝席卷而來,鋒芒銳利,氣勢強盛,不如撤退保新安?!崩钍烂裾f:“我們占據(jù)武牢,等于扼制他的咽喉,攻取他也十分容易。我的決心已定了?!备]建德在武牢受阻不能前進,停留了一個多月,將士們?nèi)诵乃細(xì)w。凌敬對竇建德說:“大王您不如出動全部兵力渡過黃河,派重將守衛(wèi),又擂響戰(zhàn)鼓豎起戰(zhàn)旗,翻越太行山,這樣做一是進入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二是開拓了領(lǐng)士召收兵馬,國勢更加強盛,眼下的計策,沒有比這更妥當(dāng)?shù)牧??!备]建德準(zhǔn)備按照凌敬的建議行事,但是王世充連續(xù)不斷地派人來告急,又暗地里用金玉收買竇建德手下的將領(lǐng),阻撓凌敬的計劃。諸將都說:“凌敬是個書生,哪里懂得打仗的事,他的話怎么能聽呢?”于是竇建德向凌敬道歉說:“現(xiàn)在大家士氣很高,這是上天在幫助我,趁此機會決戰(zhàn),必定能大勝,不能照您的意見辦了。”凌敬再三爭辯,竇建德不高興,命人把他架了出去。竇建德的妻子曹氏對他說:“祭酒凌敬的話不能不遵從?!备]建德說:“這不是女人能懂的!”竇建德排列戰(zhàn)陣,從早晨到中午,士卒們饑餓疲憊,都坐了下來,又爭著喝水,遲疑著想撤退。李世民命令三百騎兵經(jīng)過竇建德軍陣西邊向南奔馳,告誡他們說:“敵人如果不動,你就帶兵返回,如果動了,就領(lǐng)兵東進?!庇钗氖考暗礁]建德陣前,敵陣果然動了。李世民率領(lǐng)輕騎先出發(fā),大軍跟隨在后,向東涉過汜水,直撲敵陣。竇建德的群臣正在朝謁,唐軍騎兵突然降臨,朝臣都跑向竇建德,竇建德召騎兵抵御唐軍,因朝臣阻隔騎兵過不去,這一進一退之際,唐軍已到陣前,淮陽王李道玄挺身沖鋒陷陣,直沖出敵陣后方,放箭射人,都應(yīng)聲倒地。于是各軍大戰(zhàn),戰(zhàn)場上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史大奈等人從敵人陣后而出,打開唐軍旗幟,竇建德的士兵回頭看見唐旗在陣后飄揚,迅速崩潰,竇建德落馬,唐車騎將軍楊武威挺槊欲刺,竇建德說:“別殺我,我是夏王,獻上我可以使你們得到富貴榮華?!睏钗渫埋R捉住竇建德,用備用馬匹馱著竇建德,來見李世民。李世民斥責(zé)竇建德道:“我們討伐王世充,與你有什么相干,竟跑到你的領(lǐng)土之外,來與我們交戰(zhàn)!”竇建德說:“現(xiàn)在我不自己來,恐怕以后還得煩您遠途去攻取。”封德彝進帳表示慶賀,李世笑著說:“沒聽您的話,才有今天的勝利。智者千虎,難免有一失呀!”封德彝羞愧萬分。
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xué)2022-2023學(xué)年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xué)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fēng)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①,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zhì)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fù)襦l(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zāi)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gòu)。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zhì)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②酸,而蜹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xué)》)
①滫(xiū):泔水,已酸臭的淘米水。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文化產(chǎn)業(yè)管理證書的教學(xué)方法與試題及答案
- 激光工程管理的實踐經(jīng)驗試題及答案
- 激光技術(shù)在生物醫(yī)學(xué)的熱應(yīng)用研究試題及答案
- 護士資格證考試中的人際關(guān)系處理技巧分享試題及答案
- 藥物生物利用度測試的方法試題及答案
- 競賽適配測試題及答案
- 獲取2025年鄉(xiāng)村全科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復(fù)習(xí)資源試題及答案
- 藥劑成本控制技術(shù)試題及答案
- 結(jié)合實踐的網(wǎng)絡(luò)規(guī)劃設(shè)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裂解裂化工藝試題及答案
- 室上性心動過速-醫(yī)學(xué)課件
- 英語專業(yè)四級聽力50篇
- 課件:敏捷制造概述-美化講解
- CJT156-2001 溝槽式管接頭
- CJJT146-2011 城鎮(zhèn)燃?xì)鈭缶刂葡到y(tǒng)技術(shù)規(guī)程
- 臭氧在骨科疾病治療中的應(yīng)用
- 幼小銜接 每日一練
- 電纜敷設(shè)施工質(zhì)量控制案例分享
- 骨與關(guān)節(jié)化膿性感染
- 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科學(xué)第三單元《環(huán)境與我們》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教師數(shù)字素養(yǎng)及其培育路徑研究基于歐盟七個教師數(shù)字素養(yǎng)框架的比較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