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福利機構兒童康復服務規(guī)范_第1頁
兒童福利機構兒童康復服務規(guī)范_第2頁
兒童福利機構兒童康復服務規(guī)范_第3頁
兒童福利機構兒童康復服務規(guī)范_第4頁
兒童福利機構兒童康復服務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兒童福利機構兒童康復服務規(guī)范本標準規(guī)定了兒童福利機構兒童康復服務的服務對象、服務人員要求、設施設備、環(huán)境要求、服務流程、服務內容及要求、服務質量控制。本標準適用于兒童福利機構開展兒童的康復服務。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3095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5749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8978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T10001.1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第1部分:通用符號GB/T10001.6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第6部分:醫(yī)療保健符號GB13495.1-2015消防安全標志第1部分;標志3術語、定義和縮略語3.1術語3.1.1兒童康復服務childrehabilitationservices綜合協(xié)調應用醫(yī)學、教育、社會、職業(yè)的各種方法,使殘疾兒童喪失的功能盡快地、盡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復和重建,使他們盡可能的回歸社會的一種服務。3.1.2社會融合活動socialintegrationactivities個體接受不斷學習或修正各種社會行為和生活方式,以求符合基本的社會規(guī)范并與社會環(huán)境維持一種和諧關系的活動。3.2縮略語ADL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VT聽覺口語法Auditory-VerbalTherapy4服務對象24.1福利機構兒童符合康復要求的福利機構內的孤殘兒童。4.2社會特殊兒童有康復需求、符合康復要求的社會特殊兒童。5服務人員要求5.1康復醫(yī)師5.1.1準入資格取得醫(yī)師資格證書和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康復醫(yī)學)。5.1.2崗位職責應包含但不限于如下:a)確認兒童是否符合接受康復訓練的條件,并確認是否入訓;b)采集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功能評估,明確診斷,并根據其他相關人員的評估做出綜合性的全面評估;c)主持康復小組會議,經過評估,列出存在問題,制定康復計劃;d)主持康復病例討論、康復病例分析總結等;e)定期對在院康復的兒童進行查房,及時提出臨床康復建議;f)負責兒童康復訓練的信息收集、整理、建檔等工作;g)確認兒童是否符合出院條件。5.2康復護士5.2.1準入資格取得護士資格證書和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并經過康復護理知識崗前培訓。5.2.2崗位職責應包含但不限于如下:a)負責兒童的基礎護理任務;b)配合康復治療師進行ADL訓練等康復護理任務;c)對兒童及其監(jiān)護人進行康復衛(wèi)生知識教育;d)保持訓練區(qū)域整齊、清潔、有序者。5.3康復治療師5.3.1準入資格取得康復治療師資格證書及省兒童康復治療師培訓合格證書。5.3.2崗位職責應包含但不限于如下:3a)負責功能評定,并制訂和實施訓練計劃;b)遵守操作規(guī)程,控制各種治療劑量,防止差錯事故;c)觀察、記錄治療效果,定期反饋給康復醫(yī)師及監(jiān)護人;d)負責儀器設備的保管、保養(yǎng)和操作;e)對兒童及監(jiān)護人進行康復知識培訓;f)參與病例討論,修改和完善康復治療計劃。5.4特殊教育老師5.4.1準入資格取得教師資格證書且經過特殊教育技能培訓。5.4.2崗位職責應包含但不限于如下:a)負責對兒童智力、聽力、視覺、學習能力、社交能力、情緒障礙或者語言障礙等方面的能力進行評估;b)計劃、組織并實施特殊教學活動;c)就特殊兒童的課程內容、家庭輔導等方面給予監(jiān)護人建議、教授和輔導;d)參與個案討論、協(xié)助制定和完善康復治療計劃。5.5社會工作者5.5.1準入資格取得社工資格。5.5.2崗位職責包含但不限于如下:a)根據兒童的身心狀況及其所處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評估兒童回歸社會中有待解決的問題;b)幫助兒童鏈接社會資源,聯系相關政府部門、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提供服務,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兒童解決困難,為兒童回歸社會創(chuàng)造條件;c)參與病例討論、對兒童的社會互動能力進行評估,協(xié)助制定和完善康復治療計劃。對于存在行為偏差的兒童,提供心理輔導、行為矯正等服務;d)幫助兒童克服畏難情緒,激發(fā)潛能,增強自信心,同時對需要鼓勵和支持的家庭進行小組工作服務,鼓勵家庭克服困難,改善親子關系。5.6護理員5.6.1準入資格取得兒童護理員資格。5.6.2崗位職責應包含但不限于如下:a)在康復護士的指導下從事簡單的基礎護理工作,負責兒童的生活護理;b)協(xié)助生活不能自理的兒童進食、如廁、穿衣、洗漱、活動等;4c)做好兒童生活區(qū)域的衛(wèi)生及消毒工作。6設施設備6.1功能區(qū)設置及要求6.1.1設置應配備但不限于下列功能室:a)康復評估室、運動療法室、言語治療室、作業(yè)治療室、感覺統(tǒng)合訓練室、物理因子治療室、傳統(tǒng)療法室、引導式教育室、視功能訓練室、集體課訓練教室等;b)多功能室,如家長咨詢/培訓室;c)兒童生活用房,如餐廳、寢室、衛(wèi)生間等。6.1.2要求應滿足:a)建筑設施分區(qū)合理,方便管理;b)公共區(qū)域內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應設有明顯標志,并符合GB/T10001.1和GB/T10001.6的要6.2特殊設備針對兒童康復服務應配有但不限于下列設備:a)兒童康復評估設備;b)運動訓練設備;c)語言/認知訓練設備;d)作業(yè)療法訓練設備;e)感覺統(tǒng)合訓練設備;f)物理因子治療設備;g)傳統(tǒng)療法室;h)引導式訓練設備;i)視功能訓練設備;j)電腦、投影儀、電視機、數碼攝像機等多媒體設備;k)音樂教學、玩教具等其他設備。7環(huán)境要求應滿足:a)環(huán)境安靜、清潔、優(yōu)美,物品放置有序,墻面、地面、桌面、窗臺潔凈;b)室內空氣清新,無異味,空氣質量應符合GB3095的規(guī)定;c)生活飲用水應符合GB5749的規(guī)定;d)污水排放應符合GB8978的規(guī)定;e)保障水、電供應,冬季室溫宜20~22℃,夏季宜26~28℃。8服務流程58.1福利機構孤殘兒童福利機構兒童的康復服務流程見附錄A。8.2社會特殊兒童社會兒童的康復服務流程見附錄B。9服務內容及要求9.1辦理入訓手續(xù)9.1.1福利機構孤殘兒童9.1.1.1體檢針對福利機構的兒童開展康復服務的,應首先做好疾病篩查,排除傳染性疾病及康復禁忌癥,建立康復訓練兒童健康檔案。9.1.1.2建立基礎檔案包括兒童基本情況、心理衛(wèi)生、學習特點、學習興趣、兒童情緒行為觀察等。9.1.2社會特殊兒童9.1.2.1基本信息登記包括兒童基本情況、心理衛(wèi)生、學習特點、學習興趣、家長教養(yǎng)態(tài)度、兒童情緒行為觀察等。9.1.2.2社會兒童應提交入訓資料,包括醫(yī)院診斷證明、兒童體檢報告、監(jiān)護人和受訓兒童身份證明材料等。9.1.2.3與兒童監(jiān)護人簽訂康復協(xié)議并建立基礎檔案。9.2建立康復檔案針對社會兒童,康復服務機構應審核由兒童監(jiān)護人提交的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審核通過后辦理入訓手續(xù),包括登記、問詢、建檔、簽訂康復協(xié)議。檔案應包括醫(yī)院診斷證明、兒童體檢報告、監(jiān)護人和兒童身份證明材料、訓練協(xié)議書、知情同意書、兒童的評估報告、訓練計劃、訓練記錄。9.3功能、能力與社會參與評估9.3.1評估團隊由康復醫(yī)生、護士、康復治療師、特教老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護理員(或者監(jiān)護人)共同組成評估團隊進行評估。9.3.2評估頻次9.3.2.1肢體障礙兒童、智力障礙兒童和孤獨癥譜系障礙等兒童入院時進行初次評估,此后至少每3個月一次開展定期評估,出具評估報告,作為康復訓練針對性的依據。9.3.2.2聽力語言障礙兒童和視覺障礙兒童入院時進行初次評估,此后至少每6個月一次開展定期評估,出具評估報告,作為康復訓練針對性的依據。9.3.3評估內容和方法9.3.3.1肢體障礙兒童6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對兒童粗大運動、精細運動、生活自理、言語溝通、認知、社交能力的評估。應用常用的評估方法:《S—S法語言發(fā)育遲緩檢查表》、《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GMFM-88)、《精細運動功能評估量表》(FMFM)、《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量表》(ADL評定量表)《綜合能力評定量表》。9.3.3.2智力障礙兒童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對運動、感知、認知、語言交往、生活自理、社會適應、感覺統(tǒng)合能力的評估。應用常用的評估方法:《系統(tǒng)康復訓練測評表》、《感覺統(tǒng)合能力評量表》、《綜合能力評定量表》、《S—S法語言發(fā)育遲緩檢查表》、《蓋塞爾發(fā)育診斷量表》、《韋氏量表》等。9.3.3.3孤獨癥兒童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對兒童運動、感知、認知、語言與溝通、社會交往、生活自理、情緒與行為、感《感覺統(tǒng)合能力評量表》等。9.3.3.4聽力語言障礙兒童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對兒童社會生活、聽覺、語言、學習能力的評估。應用常用的評估方法:《聽障兒童機構康復教育工作規(guī)范》(聽力語言康復事業(yè)標準匯編(一、《聽力障礙兒童聽覺能力評估標準及方法/語言能力評估標準及方法》、《希—內學習能力測驗中國聾人常模修訂版(3—17歲)》、《格雷菲斯兒童精神發(fā)育測試》、《嬰兒—初中學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9.3.3.5視覺障礙兒童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對兒童視力、認知、感覺和運動、生活技能、溝通交際、社會適應、定向行走能力和環(huán)境支持的評估。應用常用的評估方法及工具:眼底鏡、檢眼鏡、驗光設備、裂隙燈;助視器配鏡箱、普通驗光配鏡箱;國際標準視力表(遠用、近用);低視力專用視力表;直徑0.3厘米白色小球、直徑4厘米乒乓球,直徑5厘米紅色球;定向行走、教學、訓練評估儀等。9.4制定康復計劃9.4.1根據各階段評估結果,確定適宜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制定、實施和調整個性化康復教育計劃。9.4.2個別化康復訓練計劃中選擇的教學方法應科學合理,應使用成熟的、有循證依據的訓練方法。9.5實施康復訓練9.5.1肢體障礙兒童9.5.1.1根據康復計劃對肢體障礙兒童實施粗大運動、精細動作、感知、認知、語言、生活自理、社會適應等領域的訓練和教學。9.5.1.2康復訓練包括運動療法(關節(jié)功能訓練、肌力訓練、有氧訓練、平衡與協(xié)調訓練、牽伸訓練、步行訓練)、物理因子治療(光、電、水、磁、聲波、肌電生物反饋)、作業(yè)療法(進食、飲水、入廁、穿脫衣、梳理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手的精細功能訓練)、言語矯治、引導式教育、感覺統(tǒng)合訓練、中醫(yī)按摩等。9.5.1.3根據兒童個體情況選擇訓練方法,確定基本康復訓練課程。建議每天開展運動療法、物理因子治療、作業(yè)治療、言語矯治分別不少于30分鐘。79.5.1.4重視運用引導式教育方式,有條件的福利機構可開展引導式教育康復。9.5.1.5根據兒童的評估結果和功能狀態(tài)向福利機構、兒童監(jiān)護人提出矯形器或輔助器具的配置建議,記錄和指導相關人員使用矯形器或輔助器具。9.5.2智力障礙兒童9.5.2.1根據康復計劃對智力障礙兒童實施運動、感知、認知、語言交往、生活自理、社會適應和感覺統(tǒng)合等領域的訓練和教學。9.5.2.2康復訓練包括個別化訓練(運動能力訓練、感知能力訓練、認知能力訓練、語言交往能力訓練等)、小組課、集體課(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生活自理訓練(進食、飲水、入廁、穿脫衣、梳理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手的精細功能訓練)、感覺統(tǒng)合訓練等。9.5.2.3根據兒童個體情況選擇訓練方法,確定基本康復訓練課程。建議每天開展個訓課不少于30分鐘;開展運動訓練或感覺統(tǒng)合訓練不少于60分鐘;開展組別或小組課療不少于30分鐘;開展集體課不少于90分鐘。9.5.3孤獨癥兒童9.5.3.1根據康復計劃對孤獨癥兒童實施社會交往、社會融合、運動、感知、認知、語言與溝通、生活自理、情緒與行為和感覺統(tǒng)合能力等領域的訓練和教學。9.5.3.2康復訓練包括個別化訓練(語言與交流能力訓練、認知理解能力訓練、問題行為矯治)、小組課、集體課(社交技巧訓練、音樂活動、精細能力訓練、融合活動等)、生活自理訓練(進食、飲水、入廁、穿脫衣、梳理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手的精細功能訓練)、感覺統(tǒng)合訓練等。9.5.3.3根據兒童個體情況選擇訓練方法,確定基本康復訓練課程。建議每天開展個訓課不少于30分鐘;開展組別或小組課療不少于120分鐘;開展集體課不少于30分鐘;開展運動訓練或感覺統(tǒng)合訓練不少于60分鐘。9.5.4聽力語言障礙兒童9.5.4.1根據康復計劃對聽力障礙兒童實施運動、感知、認知、語言、生活自理、社會適應等領域的訓練和教學。9.5.4.2康復訓練包括個別化訓練(語言與交流訓練)、集體課(采取綜合主題課活動形式,包括運動、感知、認知、語言、生活自理、社會適應等)。9.5.4.3根據兒童個體情況選擇訓練方法,確定基本康復訓練課程。建議每天開展個訓課不少于30分鐘;開展集體課不少于90分鐘;3歲以下兒童可開展親子課,每周至少2次,每次1小時;每周開展AVT1—2次,每次1小時;運動訓練或感覺統(tǒng)合訓練每天至少40分鐘。9.5.5視力障礙兒童9.5.5.1根據康復計劃對視力障礙兒童實施運動、感知、認知、語言、生活自理、社會適應、補償技能、功能視力、定向行走等訓練。9.5.5.2康復訓練包括早期教育(運動、感知、認知、語言、生活自理、社會適應、補償技能)、功能視力訓練,包括基礎訓練(光感刺激、色彩學習、光箱活動、認知訓練、手眼協(xié)調訓練、視覺分類訓練等)、視覺技能訓練(視覺注視、認識、追蹤、辨認、搜尋、記憶訓練,閱讀準備訓練等)、使用助視器等輔助器具訓練、定向行走訓練、弱視訓練。9.5.5.3根據兒童個體情況選擇訓練方法,確定基本康復訓練課程。建議每天開展訓練不少于40分鐘。9.6社會融合活動8每周至少進行一次社會融合活動,每次至少30分鐘。每項課程應達到兒童能力分析準確,目標制定適當,課堂組織實施順暢,方法手段多樣,教案規(guī)范,有互動評價、目標實現90%以上。9.7家庭培訓指導9.7.1應定期對兒童護理員、監(jiān)護人及不宜在機構進行康復訓練的特殊兒童監(jiān)護人進行培訓和家庭康復指導,指導內容包括康復理念、家庭康復技術、康復護理等知識,積極指導護理人員和監(jiān)護人在兒童生活區(qū)和家庭開展有效訓練。9.7.2家庭指導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家長培訓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1小時。9.8評估總結與康復隨訪9.8.1評估總結9.8.1.1應根據康復訓練進程開展階段性評估和末期評估。9.8.1.2階段性評估結果用于階段性小結訓練計劃執(zhí)行情況、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礙以及訓練中的問題,調整或制定新的訓練目標、計劃,為下一步訓練提供依據。9.8.1.3末期評估結果用于判定在該機構的訓練效果和實現康復目標的情況,提出進一步康復意見。9.8.2康復隨訪機構應對離開的兒童進行跟蹤隨訪,隨訪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a)兒童后續(xù)康復訓練情況;b)兒童進入特殊學?;蛉谌肫胀▽W校后的表現情況;c)監(jiān)護人意見反饋;d)了解特殊幫助與需求。10服務質量控制10.1安全與應急10.1.1康復工作人員在移動參訓兒童及訓練時,應注意防止意外傷害的發(fā)生。10.1.2機構應履行消防安全職責,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配置消防設施和器材,設置消防安全標志并符合GB13495.1-2015的要求,定期對消防設施和器材進行檢查和維護保養(yǎng),確保消防設施和器材的完好、有效。10.1.3康復區(qū)域的設備、器具應擺放合理,并在設備、器具的拐角尖銳處安裝防撞條,防止參訓兒童發(fā)生碰傷。10.1.4電器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生事故應立即切斷電源,并向主管部門報告,采取有效措施。10.1.5兒童出現康復意外(如癲癇發(fā)作、外傷、墜床、摔傷等情況)時應立即中止康復訓練、主管部門,并通知醫(yī)護人員進行處理。10.1.6社會兒童出現康復意外(如癲癇發(fā)作、外傷等情況)時應立即中止康復訓練、及時上報主管部門,并通知兒童監(jiān)護人及時送醫(yī)院處理。10.1.7交接班時應交待兒童病情以及護理要點;出現意外及時上報主管部門。10.2檔案管理10.2.1服務對象檔案管理9為每位受訓兒童建立個人康復訓練檔案,檔案形式可包含文字、圖片和音像資料。檔案保管時限不少于3年,檔案內容包括但不限于:a)入訓兒童基本情況調查表、診斷證明、體檢報告、監(jiān)護人和受訓人身份證明材料等;b)各類協(xié)議書;c)出/入機構評估檔案、康復效果評估檔案;d)各類訓練教學計劃;e)訓練記錄與目標;f)授課教案;g)其他應當記錄的內容。10.2.2服務人員檔案管理應為4.2涉及的服務人員建立檔案,便于跟蹤管理,定期開展針對服務人員的培訓,培訓情況建立檔案,包含培訓人員姓名、職務、職稱、培訓時間、培訓單位、培訓內容、培訓證書、培訓成績、培訓效果等情況。10.2.3其他相關人員應為家長培訓及家庭康復指導建立檔案,包含培訓時間、地點、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