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教案(中職)_第1頁
解剖教案(中職)_第2頁
解剖教案(中職)_第3頁
解剖教案(中職)_第4頁
解剖教案(中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解剖教案(中職)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系統(tǒng)解剖學教學教案

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

授課日期

授課班級

課題

課型

教法學法

2.14

15.2

緒論

理論課

啟發(fā)式教學講授法

教材及相關參考資料認真預習、復習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掌握系統(tǒng)解剖學定義,人體的標準姿

勢、方位術語、軸和面。

能力目標:會擺出正確的解剖學姿勢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安全目標:“1530”安全宣傳教育。

教學重點1.掌握系統(tǒng)解剖學的定義,人體的標準姿勢、方

位術語、軸和面。

2.熟悉人體的分部和器官系統(tǒng)。

3.了解系統(tǒng)解剖學的任務、分科及發(fā)展簡史。

教學難點

選用教具

人體的標準姿勢、方位術語、軸和面。

教材,多媒體PPT課件。

課時2學時

2.14

15.1

2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3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4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教學小結:本節(jié)重點內容講解細胞及細胞器的結構及功能

作業(yè):細胞器的名稱及功能

預習提示:第二章運動系統(tǒng)

教學反思:本次課時間安排較合理,重、難點突出,講述

透徹,內容取舍得當,語言流暢,吐詞清晰,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

內較好完成教學任務,聯(lián)系臨床知識,學生學習積極性好,注

意力集中,教學效果好。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系統(tǒng)解剖學教學教案

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

授課日期

授課班級

課題

2.28

15.2

2.28

15.1

第二章運動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骨和骨連結

課型

教法學法

理論課

啟發(fā)式教學講授法

課時2學時

教材及相關參考資料認真預習、復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骨的分類;了解骨連結的分類;熟悉骨的

構造;了解骨的表面形態(tài);骨

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

能力目標:具有應用運用運動系統(tǒng)理論知識分析、解釋相

關臨床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安全目標:“1530”安全宣傳教育。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選用教具

骨的分類;骨連結的分類

骨的分類;骨連結的分類

教材,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內容

一、總論

1.骨的分類。按形態(tài):長骨,短骨,扁骨,不規(guī)則骨。

2.骨的表面形態(tài)。

3.骨的構造。骨膜,骨質,骨髓,骨的血管,淋巴管和

神經

4.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

骨連結

一、總論

(一)直接連結纖維連結、軟骨連結、骨性結合。

5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二)間接連結

1.關節(jié)的基本結構:關節(jié)面、關節(jié)囊、關節(jié)腔。

關節(jié)面:關節(jié)面一般由兩個關節(jié)面構成,一般為一凸一凹,

凸的稱關節(jié)頭.凹的稱關節(jié)窩.關節(jié)面上

有關節(jié)軟骨.關節(jié)軟骨中無血管,淋巴管和神經等.

關節(jié)囊:由結締組織構成,與骨膜相連接.關節(jié)囊分為兩

層,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外層由

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內層由疏松結締組織構成.外側主要

是限制關節(jié)活動,防止關節(jié)過度運動.內

層分泌滑液,呈弱堿性,包被著關節(jié)內除關節(jié)軟骨,關節(jié)

唇和關節(jié)盤外的所有結構.

關節(jié)腔:由關節(jié)軟骨和關節(jié)囊滑膜層共同圍成的密閉腔隙,

腔內有少量滑液,關節(jié)腔內呈負壓,對維

持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2.關節(jié)的輔助結構:韌帶、關節(jié)內軟骨、滑膜裳和滑膜

囊。

韌帶:韌帶是連于相鄰兩骨間的致密纖維結締組織,可加

強關節(jié)的穩(wěn)固性.位于關節(jié)囊外的稱囊外韌

帶,囊外韌帶中有的是關節(jié)囊的局部增厚,有的獨立于關

節(jié)囊的韌帶,有的是關節(jié)周圍肌腱的延續(xù).位

于關節(jié)囊內的稱為囊內韌帶,被滑膜包圍,充滿感覺神經

分布.

關節(jié)內軟骨:分為關節(jié)唇和關節(jié)盤兩種.關節(jié)盤是位于兩

關節(jié)面之間的纖維軟骨板,其周緣附著于關

節(jié)囊的內面,將關節(jié)囊分為兩部.關節(jié)盤使兩關節(jié)面更為

適合,減少沖擊,增加穩(wěn)固性,增加運動的

形式和范圍.關節(jié)唇是附著于關節(jié)窩周緣的纖維軟骨環(huán),

可加深關節(jié)窩,增大關節(jié)面,有增加關節(jié)穩(wěn)

固性的作用.

滑膜裳和滑膜囊:有些關節(jié)的滑膜面積大于纖維層,以致

滑膜重疊卷摺,并凸向關節(jié)腔形成滑膜皺襄,

有的其內含脂肪和血管,則形成滑膜脂墊.在關節(jié)運動時,

關節(jié)腔的形態(tài),容積和壓力發(fā)生改變,滑

膜墊可起調節(jié)或重填作用.同時也擴大了滑膜的面積,有

利于瓜葉的分泌和吸收

3.關節(jié)的運動:屈和伸、內收和外展、旋內和旋外。

屈和伸:是關節(jié)沿冠狀軸進行的一組運動,運動時組成關

節(jié)的兩骨相互靠攏,角度減小為屈,角度增

大為伸.對于踝關節(jié)來說,足背向小腿靠攏為伸,亦稱背

屈.足尖下垂為踝關節(jié)的屈,亦稱跖屈.

內收和外展:是關節(jié)沿矢狀軸進行的運動,運動時骨向正

中矢狀面靠攏,稱為收或內收;反之,遠離

正中矢狀面稱為展或外展.手指的收展是以中指為準的靠

攏,散開運動.足趾是以第二趾為準的靠攏,

散開運動.

旋內和旋外:骨向前內側旋轉為旋內,骨向后外側選裝為

旋外.

4.關節(jié)的分類。

(一)軀干骨

1.椎骨:椎骨的一般形態(tài)、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椎骨由椎弓和椎體組成。椎弓和椎體共同組成錐孔。

胸椎特點:1、椎體橫斷面成心形。2、上下關節(jié)突成冠狀

位。3、橫突長而向后下方,成疊瓦狀。4、錐孔小而圓。5橫

突肋凹在橫突后面。6、上下肋凹在椎體的后外側上下緣處。

頸椎特點:1、椎孔較大成三角形。2、橫突上有孔,稱橫

突孔。3、椎體較小,橫斷面成橢圓形。4、上下關節(jié)突關節(jié)面

成水平位。

腰椎特點:1、椎體大,橫斷面成腎形。2、椎孔成卵圓形

或三角形。3、上下關節(jié)突關節(jié)面成矢狀位。4、棘突寬而短,

成板狀,水平伸向后方。5、各棘突間的間隙較寬,臨床上可

以此做腰椎穿刺術。

2.胸骨:分部及重要標志,胸骨角。

胸骨分為柄、體、劍突三部分。胸骨角是計數肋骨的重要

標志。胸骨角平第二肋或第二肋間隙.

6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3.肋:肋的組成、形態(tài)結構。

(二)軀干骨的連結

1.脊柱:脊柱的組成、椎骨間的連結、脊柱的整體觀及

其運動。

脊柱的組成:由24塊椎骨,一塊能骨和一塊尾骨借骨連

結形成脊柱,構成人體中軸,上承托顱,下接下肢.12塊胸

椎,十二對肋和胸骨節(jié)骨連結共同形成胸廓.

椎骨間的連結:椎骨間的連結包括椎體間的連結和椎弓間

的連結以及寰椎與枕骨及樞椎的關節(jié).

椎體間連結包括椎間盤,前縱韌帶和后縱韌帶.椎間盤是

連結相鄰兩個椎體之間的纖維軟骨盤,中央部是柔軟而富有彈

性的膠狀物質,稱髓核,周圍部是由多層纖維軟骨按同心圓排

列組成的纖維環(huán),富于堅韌性,牢固連結相鄰的兩個椎體,保

護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圍膨出.前縱韌帶位于椎體前面,寬而

堅韌,上至枕骨大孔前緣,下至第一或第二舐椎體,其纖維與

椎體及椎間盤牢固連接,防止脊柱過度后伸和椎間盤向前脫出

的作用.后縱韌帶位于椎體后方,細而堅韌,起自樞椎并與覆

蓋樞椎體的覆膜相續(xù),向下至覦管,與椎體上下緣和椎間盤緊

密連接,而與椎體連結較疏松,有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作用.

椎弓間連結:包括椎弓板之間和各突起之間的連結.黃韌

帶為連結相鄰兩椎弓板之間的韌帶,堅韌而富有彈性,協(xié)助圍

成椎管,黃韌帶有限制脊柱過度前屈并維持脊柱于直立姿勢的

作用.棘間韌帶位于相鄰各棘突之間,前接黃韌帶,后方移行

為棘上韌帶和項韌帶.棘上韌帶連接胸,腰,撕椎各棘突之間

的縱行韌帶,其前方與棘間韌帶融合,限制脊柱過度前屈.在

頸部,從頸椎棘突尖向后擴展成三角形板狀的彈性纖維膜,稱

項韌帶.上緣富于枕外隆凸與項外崎,向下至第七頸椎棘突并

續(xù)于棘上韌帶.橫突間韌帶連接相鄰椎骨橫突之間的纖維索.

有限制脊柱過度側屈的作用.關節(jié)突關節(jié)由相鄰椎骨的上下關

節(jié)突構成.關節(jié)面有透明軟骨覆蓋,關節(jié)囊附于關節(jié)面周

緣.只能做輕微的滑動,但各椎骨之間的運動總和卻很大.

寰椎與枕骨及樞椎的關節(jié):寰枕關節(jié)由寰椎兩側塊的上關

節(jié)凹與相應的枕骨骸構成,其關節(jié)面有透明軟骨覆蓋,關節(jié)囊附

于關節(jié)面周緣,關節(jié)囊松弛,周圍有韌帶增強.寰枕前膜是前縱韌

帶的最上部分,連結枕骨大孔前緣與寰椎前弓上緣之間.寰枕

后膜位于枕骨大孔后緣與寰椎后弓上緣之間.寰樞關節(jié)包括三

個關節(jié)1、寰樞外側關節(jié)有2個由寰椎側塊的下關節(jié)面與樞椎

上關節(jié)面構成,關節(jié)囊的后部及內側均有韌帶加強.2、寰樞

正中關節(jié),由齒突與寰椎前弓后面的關節(jié)面與寰椎橫韌帶中部

前面構成,使頭連通寰椎進行旋轉運動.

脊柱的整體觀:成人男性脊柱長70cm,女性略短,靜臥

時比站立時可長出2—3cm.脊柱前面觀:椎體由上向下依次

加寬,到第二舐椎最寬,這與承受重力不斷增加有關.前面觀

察脊柱,正常人的脊柱有輕度的側屈.脊柱后面觀:所有脊骨

棘突連貫形成縱崎.頸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

細長,斜向后下方,呈疊瓦狀;腰椎棘突呈板狀,水平伸向后

方.脊柱側面觀:四個彎曲,頸部和腰部向前彎曲,胸部和舐

曲向后彎曲.其中胸曲和舐曲是先天就有的,又稱原發(fā)性彎曲,

頸曲和腰曲是后天形成的,又稱繼發(fā)性彎曲.

脊柱的運動:頸椎關節(jié)突的關節(jié)面略呈水平位,關節(jié)囊松

弛,椎間盤較厚,故屈伸及旋轉幅度較大.胸部胸椎的椎間盤

較薄,關節(jié)面呈冠狀位,連結肋骨,故運動受限.腰部椎間盤

最厚,屈伸運動靈活,但關節(jié)突關節(jié)呈矢狀位,限制了旋轉運

動.

2.胸廓:胸廓上、下口的形態(tài)及圍成。

胸廓上口較小,由胸骨柄上緣,第一肋和第一胸椎體構成,是

胸部與頸部的通道.上口的平面與第一肋

的方向一致,即向前下方傾斜,胸骨柄上緣平對第二胸椎

體下緣.胸廓下口較大,由第十二胸椎,第

十一,十二肋前端,肋弓和劍突共同構成.兩側肋弓在中

線構成向下開放的胸骨下角.角的尖部夾有

劍突,劍突約平第十胸椎.前壁由胸骨,肋軟骨及肋骨前

端構成.后壁較長,由胸椎和肋角內側的部

7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分肋骨構成,外側壁由肋骨體構成.相鄰兩肋之間的間隙

稱之為肋間隙.

教學小結:本節(jié)重點內容講解骨及骨連結的組成

作業(yè):畫圖-全身骨骼

預習提示:軀干骨及其連結

教學反思:本次課時間安排較合理,重、難點突出,講述

透徹,內容取舍得當,語言流暢,吐詞清晰,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

內較好完成教學任務,聯(lián)系臨床知識,學生學習積極性好,注

意力集中,教學效果好。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系統(tǒng)解剖學教學教案

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

授課日期

授課班級

課題

3.7

15.2

3.7

15.2

第二章運動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骨和骨連結顱骨及其連結上肢骨及其連結

課型

教法學法

理論課

啟發(fā)式教學講授法

課時2學時

教材及相關參考資料認真預習、復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顱骨的組成、腦顱和面顱各骨的名稱、顱的整體觀;

題下頜關節(jié)的組成、結構特點

及運動;顱骨連結的主要形式

熟悉腦顱和面顱各骨的形態(tài)結構、新生兒顱的特征及其生

后變化

能力目標:具有應用運用運動系統(tǒng)理論知識分析、解釋相

關臨床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安全目標:“1530”安全宣傳教育。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選用教具

顱骨的組成、腦顱和面顱各骨的名稱、顱整體觀;顱骨連

結的主要形式

顱骨的組成、腦顱和面顱各骨的名稱、顱整體觀

教材,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內容

(―)顱骨

1.腦顱骨:各骨的位置和名稱。

2.面顱骨:各骨的位置和名稱。

3.顱的整體觀;鼻旁竇。

顱的頂面觀:分為矢狀縫,人字縫,冠狀縫,頂孔。

顱的后面觀:枕外隆突,上項線,下項線。

8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顱底內面觀:顱前窩,顱中窩,顱后窩

顱底外面觀:

顱的側面觀:外耳門,乳突,額弓,顆窩,顆下窩,顆線,

翼點,翼額窩

顱的前面觀:額區(qū),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鼻旁竇:

額竇:開口于中鼻道前部。

篩竇:前中群開口于中鼻道,后群開口于上鼻道。

蝶竇:開口于蝶篩隱窩

上頜竇:開口于中鼻道。

3.新生兒顱的特征及其生后變化。

(二)顱骨的連結

1.顱骨的纖維連結和軟骨連結。

2.顱骨的滑膜關節(jié):顆下頜關節(jié)的組成、結構特點及運

動。

顆下頜關節(jié)由下頜骨的下頜頭與顆骨的下頜窩和關節(jié)結節(jié)

構成,關節(jié)面覆蓋有纖維軟骨,關節(jié)囊松弛,上方附著于關節(jié)

結節(jié)和下頜窩附近,下方附著于下頜頸,囊外有由顫弓根部至

下頜頸的外側韌帶加強.囊內有纖維軟骨構成的關節(jié)盤,關節(jié)

盤前部凹向上,后部凹向下.與關節(jié)結節(jié)和下頜窩的形狀相對

應.關節(jié)囊前部較薄弱,因此下頜關節(jié)易向前脫位.

(一)上肢骨

1.上肢帶骨:鎖骨、肩胛骨的位置及形態(tài)。

鎖骨:

鎖骨全骨成S形彎曲,橫架在胸廓前上方,全長可在體

表摸到。內側三分之二凸向前成三棱形,

內側三分之一凹向內,成上下扁形。

肩胛骨:

肩胛骨位于胸廓后外側的上份。兩面,三緣,三角。二面

為腹側面和背側面,三緣為上緣,內

側緣,外側緣,三角為上角,下角和外側角。

2.自由上肢骨:肱骨、梯骨、尺骨、腕骨、掌骨和指骨

的位置及形態(tài)。

肱骨:肱骨頂端稍膨大,有朝向后內方的肱骨頭,與肩胛

骨的關節(jié)盂相關節(jié)。頭的周圍稍狹窄,

稱解剖頸。頸的外側和前方分別有大結節(jié)和小結節(jié),之間

有結節(jié)間溝溝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通

過。大小結節(jié)向下分別形成大小結節(jié)崎肱骨上端與體交界

處稍細,稱為外科頸。肱骨體上端呈圓

柱形,下端呈三棱柱形。中部外側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

后面上分有槎神經溝。肱骨下方前面外

側有肱骨小頭,外側有肱骨滑車。肱骨滑車后面有鷹嘴窩。

在肱骨小頭和肱骨滑車上方分別有梯

窩和冠突窩。肱骨小頭外側和肱骨滑車內側分別有外側踝

和內側鐮。內側踝下方有一神經溝稱為

尺神經溝。

椀骨:位于前臂外側,分為體和兩端。上端有關節(jié)凹與肱

骨小頭相關節(jié),頭的周圍有環(huán)狀關節(jié)

面與尺骨相關節(jié)。頭以下較細,稱梯骨頸。槎骨體呈三棱

柱形,內側有菲薄的骨間緣。在槎骨頸

下方的前內側處有一隆起稱為梯骨粗隆。梯骨下端的外側

分向下突出,稱為楮骨頸突,內側有尺

切跡,與尺骨頭相關節(jié),下面有腕關節(jié)面與近側列的3塊

腕骨相關節(jié)。

尺骨:尺骨上端前面有滑車切跡,滑車切跡上方有鷹嘴,

下方有冠突。冠突下方有尺骨粗隆,

外側有梯切跡。尺骨中段外側銳利,與槎骨體相對,亦稱

為骨間緣。尺骨下端有尺骨頭,尺骨頭

9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三面光滑,與槐骨相關節(jié)。頭的下方有尺骨莖突。

手骨包括八塊腕骨,五塊掌骨,十四塊指骨。八塊腕骨由

梯側向尺側排列為近側為手舟骨、月

骨、三角骨、豌豆骨。外側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

骨、鉤骨。其中手舟骨、月骨、三角骨

和梯骨共同構成梯腕關節(jié)。

(一)上肢骨的連結

1.上肢帶骨連結:胸鎖關節(jié)、肩鎖關節(jié)、喙肩韌帶。

2.自由上肢骨連結:肩關節(jié)構成、特點、運動;肘關節(jié)

構成、特點、運動;槎尺連結;手關節(jié)包括槎腕關節(jié)、腕骨間

關節(jié)、腕掌關節(jié)、掌骨間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和手指間關節(jié)。

肩關節(jié)構成、特點、運動:肩關節(jié)由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

節(jié)盂構成,肱骨頭較大,關節(jié)盂較小,關節(jié)盂只包繞肱骨頭的

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關節(jié)囊松弛,向上包繞于關節(jié)盂周圍,

向下到達肱骨解剖頸周圍。關節(jié)囊中有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肌

腱周圍包繞滑膜,形成結節(jié)間滑液鞘。關節(jié)囊周圍的韌帶少而

弱,囊的上壁有喙肱韌帶,連于喙突至肱骨大結節(jié)之間,其部

分纖維編入關節(jié)囊的纖維層中。肩關節(jié)是人體中最靈活的關節(jié)。

肘關節(jié)由肱尺關節(jié)和肱梯關節(jié)及梯尺近側關節(jié)構成,肱尺

關節(jié)由肱骨滑車和尺骨滑車切跡構成,肱槎關節(jié)由肱骨小頭和

槐骨關節(jié)凹構成。梯尺近側關節(jié)由槎骨環(huán)狀關節(jié)面和尺骨槐切

跡構成。此三個關節(jié)共同包在一個關節(jié)囊內,兩側壁厚而緊張,

并有韌帶加強。

韌帶有尺側副韌帶,梯梯側副韌帶和槎骨環(huán)狀韌帶組成。

尺側副韌帶位于關節(jié)囊的尺側,由肱骨內上股向下擴展,止于

尺骨滑車切跡內側緣。梯側副韌帶位于關節(jié)囊的梯側,由肱骨

外側螺向下擴展,止于梯骨環(huán)狀韌帶。梯骨環(huán)狀韌帶位于梯骨

環(huán)狀關節(jié)面周圍。附著于尺骨楮切跡的前后緣,形成一個漏斗

狀的骨纖維環(huán).

梯腕關節(jié):由槎骨下端的腕關節(jié)面和尺骨下方的關節(jié)盤構

成關節(jié)窩,以及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的近側關節(jié)面構成關節(jié)

頭.關節(jié)囊松弛,關節(jié)腔寬闊.由于掌側韌帶較堅韌,因而腕

后伸運動受限制.教學小結:本節(jié)重點內容講解顱骨及骨連結

的組成

作業(yè):畫圖-顱骨

預習提示:上肢骨及其連結

教學反思:本次課時間安排較合理,重、難點突出,講述

透徹,內容取舍得當,語言流暢,吐詞清晰,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

內較好完成教學任務,聯(lián)系臨床知識,學生學習積極性好,注

意力集中,教學效果好。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系統(tǒng)解剖學教學教案

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

授課日期

授課班級

課題

3.14

16.4

第二章運動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骨和骨連結下肢骨及其連結

10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課型

教法學法

理論課

啟發(fā)式教學講授法

教材及相關參考資料認真預習、復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下肢帶骨,自由下肢骨的位置及形態(tài)

熟悉骸骨與脊柱間的韌帶連結;骨盆的組成與分部

了解舐器關節(jié)的構成;足弓的構成及其功能

能力目標:具有應用運用運動系統(tǒng)理論知識分析、解釋相

關臨床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安全目標:“1530”安全宣傳教育。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選用教具

下肢帶骨,自由下肢骨的位置及形態(tài);骨盆的組成與分部

骨盆的組成與分布

教材,多媒體PPT課件。

課時14學時

教學內容

(一)下肢骨

1.下肢帶骨:髓骨(骼骨、坐骨、恥骨)的位置及形態(tài)。

髓骨:

1、骼骨:骼骨上緣肥厚呈長S形,稱骼幡。器崎前端為

骼前上崎,器崎后端為器后上崎,骼幡外唇有一向外的突起,

稱骼結節(jié)。器前上崎和器后上崎下方分別有一骨突,稱為器前

下崎和骼后下崎。骼骨翼內側面前部光滑稱為骼窩。其后部粗

糙,前下份有呈耳狀的關節(jié)面,稱為耳狀面。耳狀面上方為骼

粗隆。

2、坐骨:坐骨分為一體一支,構成髓臼的后下五分之二。

坐骨支下端肥厚而粗糙的后分稱為坐骨結節(jié)。為坐骨最低處。

坐骨體后緣上的三角形突起稱為坐骨棘。骼后下幡與坐骨棘之

間的凹陷稱為坐骨大切跡,坐骨棘與坐骨結節(jié)之間的凹陷稱為

坐骨小切跡.

3、恥骨:恥骨包括一體兩支.恥骨體與骼骨體結合處的

上面有粗糙隆起,稱骼恥隆起.從體向前內伸出恥骨上支,其

末端急轉直下,稱為恥骨下支.恥骨上支的上緣銳薄,稱恥骨

梳.恥骨梳前端終于恥骨結節(jié),恥骨上下支移形處的內側面上,

有長圓形粗糙面,稱為恥骨聯(lián)合面,與對側同名骨面借軟骨相

接構成恥骨聯(lián)合.恥骨下支伸向后下外方與坐骨支結合.

髓臼內有半月形的關節(jié)面,稱月狀面.窩的中央未形成關

節(jié)面的部分,稱酸臼窩.髓臼緣下部的缺口,稱骸臼切跡.

2.自由下肢骨:股骨、骰骨、脛骨、腓骨、足骨的位置

及形態(tài)。

股骨:股骨是人最長的骨,約占人體身高的1/4,球形

的股骨頭朝向內上前方,與骸臼的月狀面相關節(jié).接近關節(jié)面

中心處,有一小凹,稱股骨頭凹.頭朝向外下方的部分稱為股

骨頸.頸與體的交界處有兩個隆起,上外側的隆起為大轉子,

下內側的隆起為小轉子.大小轉子之間,在后方有隆起的轉子

間崎,前方有隆起的轉子間線.股骨中段呈三棱柱形,體的后

面有縱行的骨崎稱粗線,粗線上端分叉,向上外延續(xù)為臀肌粗

線.股骨下端有兩個突向下后方的膨大,分別稱為內側股和外

側股.前面各關節(jié)面相聯(lián)合形成骸面.內外側螺上方均有粗隆,

稱為內上股和外上螺.在內上段上方還有收肌結節(jié).

骸骨:全身最大的籽骨,上寬下尖,位于股四頭肌腱內,

前面粗糙,后面光滑.

11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脛骨:脛骨為呈三棱柱形的長骨,上端膨大,稍向后突,

形成外側股和內側跳.內外側段上方各有一關節(jié)面,與股骨內

外側股的關節(jié)面相關節(jié).兩上關節(jié)面之間的骨面粗糙,有向上

的隆起稱螺間隆起.外側股下方有腓關節(jié)面,與腓骨頭相關

節(jié).前緣上部有一個粗糙隆起,稱脛骨粗隆.后方上分,有一

自外上向下內走行的粗線稱比目魚肌線.脛骨下端稍膨大,內

側有突起,為內霞.下端下面的下關節(jié)面和內霞外側面的內聯(lián)

關節(jié)面共同與距骨相關節(jié).下端的外側面有腓切跡與腓骨相接.

腓骨:細長,居小腿外側,分為體和兩端,無承重能

力.上端稍膨大稱腓骨頭,與脛骨相關節(jié).頭的下方縮窄,稱

腓骨頸.腓骨體內側緣銳利稱為骨間緣.下端膨大為外踝.其

內側面有外踝關節(jié)面,與距骨相關節(jié).

足骨:

(二)下肢骨的連結

1.下肢帶連結:舐骼關節(jié)、骸骨與脊柱間的韌帶連結、

恥骨聯(lián)合、骸骨的固有韌帶、骨盆的組成與分部。

骼腰韌帶由第五腰椎橫突橫行放散至修崎的后上部,有防

止腰椎向下脫位的作用.舐結節(jié)韌帶位于骨盆后方,起自能尾

骨側緣,附于坐骨結節(jié)內側緣.舐棘韌帶位于舐結節(jié)韌帶前方,

起自撕尾骨的側緣附于坐骨棘,其起始部為舐結節(jié)韌帶所覆蓋.

骨盆是由左右骸骨和舐尾骨借骨連結構成的完整骨環(huán).骨

盆以界限為界,分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界限是由

能岬向兩側經覦骨側部上緣,弓狀線,恥骨梳,恥骨結節(jié)至恥

骨聯(lián)合上緣構成的環(huán)行線.小骨盆分為骨盆上口,骨盆下口和

骨盆腔.骨盆上口由界限圍成,骨盆下口由尾骨尖,能結節(jié)韌

帶,坐骨結節(jié),坐骨支,恥骨支和恥骨聯(lián)合下緣圍成.骨盆上

下口之間的腔稱骨盆腔.

2.自由下肢骨連結:懿關節(jié)構成、特點、運動;膝關節(jié)

構成、特點、運動;脛腓連結;足關節(jié)包括距小腿關節(jié)、附骨

間關節(jié)、附跖關節(jié)、跖骨間關節(jié)、跖趾關節(jié)和趾骨間關節(jié);足

弓。

骸關節(jié)由懿臼和股骨頭構成,骸臼周緣有纖維軟骨構成的

髓臼唇,以增加骸臼的深度,骸臼切跡被骸臼橫韌帶封閉,使

骸臼內半月形的關節(jié)面擴大為環(huán)形關節(jié)面,增大了骸臼與股骨

頭的接觸面.股骨頭的關節(jié)面約為圓球面積的三分之二,幾乎

全部納入髓臼中.

骸關節(jié)囊緊張而堅韌,關節(jié)囊周圍的韌帶多而強,分囊外

和囊內韌帶.骼股韌帶覆蓋于關節(jié)囊前方,自骼前上棘向下外

擴展成人字形,最為堅韌,限制大腿過伸.恥股韌帶位于骸關

節(jié)的前下方及后方,起于恥骨上支向下外與關節(jié)囊前下壁融合,

可限制大腿的外展與旋外.坐骨韌帶位于關節(jié)囊后方,起于坐

骨體,斜向外上與關節(jié)囊融合,位于股骨大轉子根部,可限制

大腿旋內.輪匝帶為關節(jié)囊深層纖維環(huán)繞股骨頸增厚而成,可

限制股骨頭向外脫出.股骨頭韌帶為囊內韌帶,連接于股骨頭

凹與骸臼橫韌帶之間,內含有營養(yǎng)股骨頭的血管.

膝關節(jié):膝關節(jié)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jié),由股骨下端,

脛骨上端和骸骨構成.股骨的內外側股與脛骨的內外側螺相對,

骸骨與股骨骸面相接.膝關節(jié)囊薄而松弛,各部位厚薄不一致.

韌帶:骸韌帶起于骰骨下緣,終于脛骨粗隆,腓側副韌帶

上方附于脛骨的外上黑,下方附于腓骨頭.脛側副韌帶上方附

于脛骨的內上黑,下方止于脛骨內側黑的內側面.與關節(jié)囊和

半月板緊密結合.幗斜韌帶起自脛骨內側螺,斜向上方與關節(jié)

囊融合,終于股骨外側外上股.可防止膝關節(jié)過度前伸.膝交

叉韌帶分為前交叉韌帶和后交叉韌帶.前交叉韌帶起自脛骨牌

間隆起的前方,終于股骨外側螺的內側面.后交叉韌帶起自脛

骨骸間隆起的后方,斜向前上內方,止于股骨內側螺的外側面.

滑膜在骸骨上緣上方,沿股骨下端的前面,向上突出于股

四頭肌腱的深面達5cM,形成骸上囊,是膝關節(jié)最大的滑膜

囊,與關節(jié)腔相通.還有不與關節(jié)腔相通的滑液囊,如位于骸

韌帶與脛骨上端之間的骸下深

12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囊,在骸骨下方兩側,滑膜層部分突向關節(jié)腔內,形成一

對翼狀裳.

半月板在股骨內外側踝與脛骨內外側黑的關節(jié)面之間,墊

有兩塊由纖維軟骨構成的半月板,內側半月板較大,呈C字形,

與關節(jié)囊及脛側副韌帶緊密連接.外側半月板較小,近似0形,

外緣與關節(jié)囊相連,但囊和腓側副韌帶之間隔有胭肌腱.半月

板的存在,使關節(jié)面適合,增加了關節(jié)窩的深度.

距小腿關節(jié):由脛骨腓骨下端與距骨滑車構成.關節(jié)囊附

于各關節(jié)面的周圍,其前后壁薄而松弛,兩側有韌帶加強,內

側有內側韌帶或稱三角韌帶,很堅韌,起自內麻尖,向下呈扇

形展開,止于距骨內側,跟骨距突,足舟骨.外側有外側韌帶

由三部分組成,前方的距腓前韌帶,中間的跟腓韌帶,后方的

距腓后韌帶組成.

教學小結:本節(jié)重點內容講解下肢骨及骨連結的組成

作業(yè):畫圖-下肢骨

預習提示:骨骼肌

教學反思:本次課時間安排較合理,重、難點突出,講述

透徹,內容取舍得當,語言流暢,吐詞清晰,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

內較好完成教學任務,聯(lián)系臨床知識,學生學習積極性好,注

意力集中,教學效果好。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系統(tǒng)解剖學教學教案

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

授課日期

授課班級

課題

10.9-10.13

16.4

第二章運動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骨骼肌

課型

教法學法

理論課

啟發(fā)式教學講授法

課時6學時

教材及相關參考資料認真預習、復習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掌握頸淺肌群的主要作用、斜角肌間隙;斜方肌、背闊肌、

豎脊肌、胸大肌、前鋸肌的

位置和主要作用;膈的三個裂孔的名稱、位置及穿經結構;

腹股溝管的位置、構成和內

容物;腹股溝三角的概念;三角肌的作用;臂肌、前臂肌

的分群、層次及功能;臀大肌

和骼腰肌的作用;大腿三群肌的位置、排列層次及功能;

小腿三群肌的位置及功能。

熟悉咀嚼肌的名稱;腹前外側肌群的層次、形成結構、纖

維方向和作用;腹直肌鞘的組

成。

了解骨骼肌的形態(tài)、構造、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命名、

肌的輔助裝置結構特點與分

13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布概況;面肌的組成、分布特點和功能;上肢帶肌的位置、

組成;手肌的分群、各肌的

位置與作用;腋窩、三邊孔、四邊孔、肘窩和腕管的組成

和境界;足肌的分群、它們的

位置及作用。

能力目標:具有應用運用運動系統(tǒng)理論知識分析、解釋相

關臨床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安全目標:“1530”安全宣傳教育。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選用教具

骨骼肌的位置及分布;膈的三個裂孔的名稱、位置及穿經

結構

膈的三個裂孔的名稱、位置及穿經結構;腹股溝管的位置、

構成

教材,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內容

一、總論

1.肌的形態(tài)和構造。

2.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3.肌的命名法。

4.肌的輔助裝置。

二、頭肌

(一)面肌顱頂肌、眼輪匝肌、口周圍肌、鼻肌。

(二)咀嚼肌咬肌、顆肌、翼內肌、翼外肌。

咬肌起自額弓的下緣和內面,肌束向后下,止于下頜支外面

的咬肌粗隆.作用上提下頜骨.頸肌呈扇形,起自頻窩,肌束如

扇形向下匯聚,通過顫弓的深方,止于下頜骨的冠突.作用:

上提下頜骨,后部肌束可拉下頜骨向后.翼內肌起自翼突的后

面,肌束向外下方,止于下頜支內面的翼肌粗隆.翼外肌位于

顆下窩內,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側面,向后外方止

于下頜頸的前面.作用:兩側同時收縮,可牽拉下頜骨向前,

一側收縮時則使下頜骨向對側運動.

三、頸肌

(-)頸淺肌和頸外側肌頸闊肌、胸鎖乳突肌。

胸鎖乳突肌起自胸骨柄的前端,鎖骨的胸骨段,止于顆骨

的乳突.一側收縮使頭向同側傾斜,面轉向對側并上仰.兩側

收縮可使頭后仰.

(二)頸前肌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

(三)頸深?。盒苯羌¢g隙。

14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斜角肌間隙:頸深肌群均起自頸椎的橫突,前群和中群均

止于第一肋的前斜角肌結節(jié)和鎖骨下動脈溝.而后群止于第二

肋.前中斜角肌與第一肋之間形成一呈三角形的區(qū)域,稱之為

斜角肌間隙.

四、軀干肌

1.背?。盒狈郊?、背闊肌、豎脊肌。

斜方肌起自上項線,枕外隆凸,項韌帶,第七頸椎和全部

的胸椎的棘突.

背闊肌起自下部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舐正中崎和骼崎

后分,止于肱骨小結節(jié)幡.使肱骨內收旋內和伸2.胸?。盒厣现?/p>

?。ㄐ卮蠹?、胸小肌、前鋸?。?、胸固有肌。

胸大肌起自鎖骨內側端,胸骨和上位六個肋軟骨,止于肱骨

大結節(jié)崎.使肱骨內收旋內和屈.

前鋸肌為帖附于胸廓側壁的寬大扁肌,起自上位8-9個肋

骨的外面,肌束斜向后上內方,繞胸廓側壁和后壁,經肩胛骨的前

面止于肩胛骨內側緣和下角的前面.

3.膈?。喝?、三個裂孔。

膈肌有三部,分為肋部,胸部和腰部.肋部起自下六位肋骨及

肋軟骨,胸部起自劍突后部,腰部通過膈肌腳連于上方2-3個腰

椎,均止于中心腱.膈上有三個裂孔,分別為主動脈裂孔,食管裂孔,

腔靜脈孔.主動脈裂孔中有降主動脈和胸導管通過,食管裂孔中

有食管和迷走神經的前后批通過.腔靜脈孔有下腔靜脈通過.4.

腹?。呵巴鈧热海ǜ雇庑奔?、腹內斜肌、腹橫肌、腹直肌)、

后群(腰大肌、腰方?。?、腹直肌鞘、白線、腹股溝管、海氏

三角。

腹外斜肌:腹外斜肌以8個肌齒起自下位8個肋骨的外面,

肌束由外上斜下前內下方,后下部肌束止于骼崎,其余肌束向內

移形為腱膜,參與構成腹直肌鞘的前層.至腹正中線處于腹外斜

肌腱膜共同參與構成白線.腱膜下部卷曲,連于骼前上棘和恥骨

聯(lián)合處,稱為腹股溝韌帶.腹股溝韌帶內側端的一部分走向后下

方,附于恥骨梳,形成腔隙韌帶.在持股借機的外上方腹外斜肌腱

膜形成三角形裂孔,稱為腹股溝管淺環(huán).五、上肢肌

1.上肢帶肌:三角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大圓

肌、肩胛下肌。

三角肌位于肩部外側,起于,鎖骨外側,肩峰和肩胛崗.止于肱

骨的三角肌粗隆.作用:使肩關節(jié)外展,前部肌束收縮可使肩關節(jié)

屈曲和旋內,后部肌束收縮可使肩關節(jié)伸和旋外.

臂肌:前群(肱二頭肌、肱肌和喙肱?。?、后群(肱三頭

肌)。

肱二頭肌起端有兩個頭,長頭以常見起自肩胛骨的盂上結

節(jié),經見關節(jié)囊,經結節(jié)間溝下降.短頭在內側起自肩胛骨的喙突.

兩頭在肱骨中部合為一個響下止于槎骨粗隆.使肩關節(jié)屈曲和

內收.肱三頭肌起端有三個頭,長頭起自盂下結節(jié),外側頭起自肱

骨的槎神經溝的外上方的骨面,內測頭起自肱骨的椀神經溝的

內下方的骨面,三腱合一后共同止于尺骨鷹嘴.作用:伸肘關節(jié),

長頭使肩關節(jié)伸和內收.

15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3.前臂肌:前群共9塊,分四層排列;后群為淺、深兩

層。

4.手肌:外側群、內側群、中間群。

六、下肢肌

1.骸肌:前群(骼腰肌、闊筋膜張?。?、后群(臀大肌、

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閉孔內肌、股方?。?/p>

2.大腿?。呵叭海p匠肌、股四頭肌)、內側群(恥骨

肌、長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⒑笕海ü啥^肌、

半腱肌、半膜?。?。

3.小腿肌:前群(脛骨前肌、趾長伸肌、蹲長伸?。?、

外側群(腓骨長肌和腓骨短肌)、后群(小腿三頭肌、胭肌、

趾長屈肌、蹲長屈肌、脛骨后?。?。

4.足肌。

教學小結:本節(jié)重點內容講解骨骼肌的結構及功能

作業(yè):畫圖-骨骼肌

預習提示:

教學反思:本次課時間安排較合理,重、難點突出,講述

透徹,內容取舍得當,語言流暢,吐詞清晰,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

內較好完成教學任務,聯(lián)系臨床知識,學生學習積極性好,注

意力集中,教學效果好。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系統(tǒng)解剖學教學教案

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

授課日期

授課班級

課題

10.18

16.4

第三章消化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概述

課型

教法學法

理論課

啟發(fā)式教學講授法

課時6學時

教材及相關參考資料認真預習、復習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掌握胸部的標志線和腹部分區(qū)。

了解內臟的概念、組成和內臟的一般結構特點。

能力目標:具有應用運用運動系統(tǒng)理論知識分析、解釋相

關臨床問題的能力

16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安全目標:“1530”安全宣傳教育。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選用教具

胸部的標志線和腹部分區(qū)

胸部的標志線和腹部分區(qū)

教材,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內容

一、內臟的概念

內臟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四個系統(tǒng)

消化系統(tǒng):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yǎng),排出食物

殘渣

呼吸系統(tǒng):其主要功能是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泌尿系統(tǒng):其主要功能是產生尿液,排泄機體在新陳代謝

中產生的廢物

生殖系統(tǒng):其主要功能是產生性激素和生殖細胞,繁衍后

在行態(tài)與發(fā)生上,胸膜、腹膜和會陰與內臟器官關系密切,

所以均屬內臟學的范疇

二、內臟的一般結構

中空性器官: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生殖道

實質性器官:如肝、胰、腎及生殖腺等

三、胸部的標志線

1.前正中線:沿身體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直線

2.胸骨線:沿胸骨外側緣所作的垂直線

3.鎖骨中線:通過鎖骨中點的垂直線

4.胸骨旁線:在胸骨線與鎖骨中線之間的中點所作的垂

直線

5.腋前線:沿腋前裳向下所作的垂直線

6.腋后線:沿腋后曩向下所作的垂直線

7.腋中線:沿腋前線和腋后線之間的中點所作的垂直線

8.肩胛線:通過肩胛骨下角的垂直線

9.后正中線:沿身體后面正中線所作的垂直線

四、腹部的標志線和分區(qū)

(-)腹部標志線

上橫線:通過兩側第10肋最低點間的連線

下橫線:通過兩側骼結節(jié)間的連線

左、右垂直線:通過左、右腹股溝韌帶中點與上述兩條橫

線垂直相交的線

(二)腹部分區(qū)

由上述兩條橫線和兩條縱線將腹部分為三部九個區(qū)

部位

腹上部

腹中部

右區(qū)

右季肋區(qū)

右腹外側區(qū)

(右腰區(qū))

中區(qū)

腹上區(qū)

臍區(qū)

左區(qū)

左季肋區(qū)

左腹外側區(qū)

(左腰區(qū))

17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腹下部右腹股溝區(qū)

(右骼區(qū))

腹下區(qū)

(恥區(qū))

左腹股溝區(qū)

(左骼區(qū))

臨床上,有時可通過臍作橫線與垂直線,將腹部分為左、

右上腹和左、右下腹四個區(qū)。教學小結:本節(jié)重點內容講解消

化系統(tǒng)的組成及胸部標志線和腹部分區(qū)

作業(yè):胸部標志線和腹部分區(qū)

預習提示:消化管的組成

教學反思:本次課時間安排較合理,重、難點突出,講述

透徹,內容取舍得當,語言流暢,吐詞清晰,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

內較好完成教學任務,聯(lián)系臨床知識,學生學習積極性好,注

意力集中,教學效果好。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系統(tǒng)解剖學教學教案

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

授課日期

授課班級

課題

10.20-21

16.4

第三章消化系統(tǒng)

第二節(jié)概述

課型

教法學法

理論課

啟發(fā)式教學講授法

課時6學時

教材及相關參考資料認真預習、復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咽峽的構成;牙的種類和排列(乳牙和恒牙的牙

式)、牙的形態(tài)和構造、牙組織和

牙周組織的組成;舌的形態(tài)和粘膜特征;大唾液腺的位置

及腺管的開口部位;咽的位置、

分部、各部的形態(tài)結構和通路;腭扁桃體的位置;咽淋巴

環(huán)的構成;食管三個狹窄部的

位置及其臨床意義;胃的形態(tài)、分部和位置;小腸的分部;

十二指腸位置、分部及各部

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十二指腸懸肌的位置;空、回腸的位置;

大腸的分部及形態(tài)特點;盲

腸、闌尾的位置;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結腸的分部及各

部的位置;直腸的位置和形態(tài)

構造;直腸環(huán)的構成;肛管的位置和形態(tài)構造。

了解:闌尾的常見位置及其臨床意義;食管的位置和分部;

胃壁的構造。

能力目標:具有應用運用消化系統(tǒng)理論知識分析、解釋相

關臨床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安全目標:“1530”安全宣傳教育。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選用教具

口腔、胃、小腸的形態(tài)

口腔、胃、小腸的形態(tài)

教材,多媒體PPT課件。

18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教學內容

消化系統(tǒng)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

口腔

食管上消化道盲腸

胃闌尾

消化管十二指腸大腸結腸

小腸空腸直腸

回腸下消化道肛管

大腸

消化腺分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腮

腺、下頜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內

的腺體

一、口腔

(一)口腔境界和分部

前壁:為上、下唇,借口裂通外界

境界后界:經咽峽與咽相通

上壁:為腭下壁:為口腔底側壁:為頰

分部:以上、下牙弓和牙齦為界,分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

(二)腭

腭構成口腔的頂,分隔鼻腔和口腔

1.腭的分部膜構成

腭帆:軟腭后部向下傾斜的部分

2.軟腭有關的結構腭垂:軟腭游離緣中部向下的突起

腭舌弓:軟腭兩側連于舌根外側的粘膜皺裳

腭咽弓:軟腭兩側連于咽側壁的粘膜皺裳

咽峽:由腭垂、腭帆游離緣、兩側的腭舌弓、腭咽弓及舌

根共同圍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間的狹部。

(三)牙

乳牙共20個,恒牙全部出齊共32個

1.牙的功能:對食物進行機械加工嚼碎,輔助發(fā)育及語

言等

牙冠:暴露在口腔內的部分,其內腔稱牙冠腔

牙的外形分部牙頸:介于牙冠和牙根之間縮細的部分

牙根:嵌入上、下牙槽內的部分,其內腔稱牙根管,與牙

冠腔相

通,管末端細有根尖孔

乳牙:分乳中切牙、乳側切牙、乳尖牙、乳磨牙

切牙:牙冠扁平,一個牙根

2.牙的分類尖牙:牙冠呈錐形,一個牙根

恒牙前磨牙:牙冠呈圓形,一般一個牙根,上頜第一前磨

牙可

19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以兩個牙根

磨牙:牙冠最大呈方形,上頜磨牙3個牙根,下頜磨牙兩

個牙根

牙本質:構成牙的大部分

3.牙組織牙釉質:在牙冠部的牙本質外面覆蓋的部分

牙骨質:在牙根部的牙本質外面包繞的部分

牙髓:位于牙腔內,由結締組織、神經和血管共同組成

牙周膜:介于牙根和牙槽骨之間的致密結締組織

4.牙周組織牙槽骨:屬于上、下頜骨的牙槽突

牙齦:是覆蓋在牙頸和牙槽突表面的口腔粘膜

5.牙式:

右上頜12345678

恒牙:

第第第第第尖側中左下頜

三二一二一切切

磨磨磨前前牙牙牙

牙牙牙磨磨

牙牙

VIVIIIIII左上頜

乳牙:

右下頜乳乳乳第第

中側尖一二

切切牙乳乳

牙牙磨磨

牙牙

(四)舌

舌的功能:感受味覺、協(xié)助咀嚼、攪拌食物、輔助發(fā)音

舌尖:舌的前端

舌乳頭:絲狀乳頭:呈白色絲狀,司一般感覺

菌狀乳頭:呈紅色圓形,司味覺

上面(舌背)葉狀乳頭:在舌側緣后部,呈葉狀,司味覺

輪廓乳頭:在界溝前,7-11個,司味覺

舌扁桃體:在舌根背面的小結節(jié),由淋巴組織組成

2.舌粘膜舌系帶:在舌底正中線上的粘膜皺舞

舌下阜:舌系帶根部兩側小圓形隆起,是下頜下腺和

下面(舌底)舌下腺大管的開口

舌下裳:舌下阜后外側粘膜皺裳,深面有舌下腺及舌

20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下腺小管開口此處

傘裳:舌系帶兩側斜行的粘膜皺裳,內有舌靜脈

3.舌?。荷嗉闄M紋肌,分舌固有肌和舌外肌舌固有肌

可使舌縮短、變窄或變薄舌外肌有四對,以須舌肌在臨床上為

重要,該肌起于須棘,肌纖維呈扇形向后上方分散,止于舌中

線兩側兩便」須舌肌同時收縮時,拉舌向后下方,即伸舌一例1收

縮時,使舌伸向對側

(五)唾液腺

大唾液腺有三對,包括腮腺、下頜下腺和舌下腺

形態(tài):不規(guī)則三角形,分淺、深兩部

1.腮腺位置:耳廓前下方,咬肌后緣,下頜后窩內

導管:從腮腺前部發(fā)出,在額弓下一橫指處,橫過咬肌表

面,穿頰肌開口于上頜

第二磨牙相對的頰粘膜,開口處稱腮腺管乳頭

形態(tài):呈卵圓形

2.下頜下腺位置:在下頜骨下緣與二腹肌圍成的下頜下

三角內

導管:自腺體內側面發(fā)出,經口腔底粘膜深面前行,開口

于舌下阜

形態(tài):扁長圓形

3.舌下腺位置:在舌下贊深面

導管:大管與下頜下腺管共同開口于舌下阜,小管約10

條,開口于舌下裳

二、咽

漏斗形的肌性管道,位于第1?6頸椎前方,上方起于顱底,

下方在第六頸椎下緣與食管相接,后壁與側壁完整,前方分別

與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

咽分三部:鼻咽、口咽和喉咽

(-)咽腔

位置:是咽腔的上部上界:顱底;下界:軟腭后緣與口咽

分界

1.鼻咽咽扁桃體:是頂后壁粘膜下的淋巴組織,嬰幼兒

較發(fā)達

咽鼓管咽口:在側壁,距下鼻甲后1cm處,向外通中耳

鼓室

主要結構咽鼓管圓枕:在咽鼓管咽口前、上、后方的隆起

咽鼓管扁桃體:在咽鼓管咽口周圍粘膜內的淋巴組織

咽隱窩:是咽鼓管圓枕后方與咽后壁之間的凹陷,是鼻咽

的好發(fā)部位

位置:是咽腔的中部上界:軟腭后緣;下界:會厭上緣

2.口咽舌會厭正中裳,位于舌根后部與會厭相連的粘膜

皺裳

主要結構舌會厭谷:在舌會厭正中裳兩側的凹陷

腭扁桃體:位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間的扁桃體窩內

咽淋巴環(huán):由腭扁桃、舌扁桃體、咽扁桃體、咽鼓管扁桃

體共同圍成,

有防御機能

位置:是咽腔的下部上界:會厭上緣;下界:環(huán)狀軟骨下

3.喉咽主要結構:梨狀隱窩:位于喉的兩側和甲狀軟骨

內面之間,粘膜下陷形成,是異物常嵌

頓停留的部位

(二)咽肌

咽縮?。河醒噬稀⒅?、下縮肌三塊,呈疊互狀排列

21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咽提肌:包括莖突咽肌、咽鼓管咽肌及腭咽肌

三、食管

食管全長約25cm,為肌性管道,上端在第6頸椎下緣或

環(huán)狀軟骨下緣高度起于咽,

下端在第11胸椎左側續(xù)于胃的賁門

頸部:上起環(huán)狀軟骨下緣高度,下至胸骨頸靜脈切跡水平,

長約5cm

食管的分部胸部:上起胸骨頸靜脈切跡水平,下至膈食管

裂孔,長約18cm

腹部:由食管裂孔至賁門,長約1?2cm

第一個狹窄部:位于食管與咽交接處,距中切牙5cm

食管的狹窄部第二個狹窄部:位于與左支氣管交叉處,距

中切牙25cm

第三個狹窄部:為膈食管裂孔處,距中切牙40cm

四、胃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上起食管,下續(xù)十二指腸

(一)胃的形態(tài)、分部

兩口:入口稱賁門,接食管出口稱幽門,下續(xù)十二指腸

1.形態(tài)兩緣:右上緣稱胃小彎,凹向上,最低點有一切

跡,稱角切跡左下緣稱

胃大彎,起自賁門切跡,呈弧形凸向左下至第10肋軟骨

平面

兩壁:前壁和后壁

賁門部:位于賁門周圍的部分

2.分部胃底:指賁門切跡以上的部分,亦稱胃穹窿

胃體:位于胃底與幽門部之間的部分

幽門部:為角切跡與幽門之間的部分左側管腔擴大,稱幽

門竇;右側管

腔狹窄,稱幽門管

(二)胃的位置

胃中等充盈時,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區(qū),小部分位于腹上區(qū)

賁門和幽門位置較固定,

賁門位于第11胸椎左側,幽門位于第1腰椎右側

前壁右側鄰肝左葉,左側鄰膈和左肋弓,在劍突下貼腹前

后壁鄰左腎、左腎上腺、胰、脾和橫結腸等

胃底與膈和脾相鄰

(三)胃壁的結構

粘膜層:在胃小彎處有4?5條縱行皺裳在幽門處,粘膜覆

蓋幽

門括約肌形成環(huán)行皺裳,叫幽門瓣

由內向外分4層粘膜下層:

肌層:為外縱、中環(huán)、內斜三層平滑肌在幽門處,環(huán)層肌

發(fā)達,

形成幽門括約肌

漿膜層:即臟腹膜

五、小腸

小腸上起幽門,下續(xù)盲腸和結腸,全長5?7cm,分十二

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

(-)十二指腸

十二指腸緊貼腹后壁,是小腸中長度最短,管腔最大的一

段包繞胰頭,呈“C”字形,長約25cm,分為上部、降部、水

平部和升部四部分

22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1.上部:長約5cm,起自幽門,向右后方至膽囊頸后下

方轉折向下移行為降部轉折

處稱十二指腸上曲上部近幽門處的一段腸管,壁薄內面光

滑,環(huán)狀鬟少,稱十二指腸球

2.降部:長約7?8cm,在右腎內側下降至第3腰椎水平,

轉折向左續(xù)水平部,轉折

處稱十二指腸下曲。降部左側貼胰頭,其后內側壁上有十

二指腸縱璧??v裳下方有十二指腸大乳頭,是膽總管和胰管的

共同開口,距中切牙約75cmo大乳頭稍上方,可見十二指腸

小乳頭,是副胰管的開口

3.水平部:長約10cm,自右向左橫過第三腰椎,至左側

續(xù)于升部。腸系膜上動、

靜脈貼前面下行

4.升部:長約2?3cm,自第3腰椎左側上升至第2腰椎

左側,急轉向前下方,形成

十二指腸空腸曲,移行為空腸。十二指腸空腸曲由十二指

腸懸肌連于膈右腳,此肌是手術時確定空腸起點的標志

(二)空腸和回腸

空腸和回腸由腸系膜連于腹后壁,又稱系膜小腸,其波動

度較大其區(qū)別如下:

位置

長度

管腔

管壁

顏色

環(huán)狀裳

淋巴濾泡

血管弓

直血管

空腸

位于左上腹部

較粗

較厚

較紅

明顯

孤立淋巴濾泡

少,1一2級弓

較長

六、大腸

盲腸

升結腸

闌尾橫結腸結腸袋

分部結腸降結腸盲腸和結腸的特征結腸帶

直腸乙狀結腸脂肪垂

肛管

(一)盲腸

位置:位于右骼窩內,長6?8cm,與回腸、結腸、闌尾

連接。回腸末端開口于盲腸

稱回盲口

回盲瓣:在回盲口上、下方有兩個半月形的瓣,稱回盲瓣,

是回腸突入盲腸形成

可阻止小腸內容物過快地流入大腸,還可防止盲腸內容物

逆流到回腸

(二)闌尾

位置:位于右骼窩內,長6?8cm,分回腸前、后位和盲

腸后、下位等三條結腸帶匯集在闌尾根

部,是手術中尋找闌尾的方法根部體表投影:

23

回腸

位于右下腹部

較細

較薄

較淡

不明顯

集合淋巴濾泡、孤立淋巴濾泡

多,3T級弓

較短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三)結腸

位置:起于盲腸、續(xù)于直腸,圍繞空腸和回腸,呈“M”形

排列

升結腸:在右骼窩起于盲腸,上升至結腸右曲(肝曲)

分部橫結腸:從結腸右曲向左至結腸左曲(脾曲),有系

膜連于腹后壁

降結腸:自結腸左曲下降至左修幡平面續(xù)于乙狀結腸

乙狀結腸:從左骼幡水平轉入盆腔內,至第3舐椎平面續(xù)

于直腸

(四)直腸

位置:位于盆腔后部,從第3箴椎平面下降至盆膈,長約

10?14cm

兩個彎曲:舐曲和會陰曲舐曲凸向后,會陰曲凸向前

特征一個膨大:位于直腸下部,稱直腸壺腹

三條橫裳:上、下兩條位于直腸左壁;中間一條大而明顯,

位置恒定,位于直腸右壁,

距肛門7cm

(五)肛管

境界:上界為盆膈平面,下界止于肛門,長約4cm,平時

處于收縮狀態(tài)

肛柱:肛管內面的縱行粘膜皺裳,有6?10條

肛瓣:肛柱下端之間的半月形粘膜皺舞

齒狀線:肛柱下端與肛瓣基部連成鋸齒狀環(huán)行線,環(huán)繞肛

管內面

肛竇:肛瓣和肛柱下端共同圍成的小隱窩

結構白線:在肛門上方1?1.5cm處,在活體皮膚上可見有

淺藍色的環(huán)形線,相當于肛門內、

外括約肌之間

肛門:肛管下口,為前、后縱行的裂孔,前后徑約

2-3cm

肛門括約?。焊亻T內括約?。簽槠交。悄c裳環(huán)行肌增

厚形成

肛門外括約?。簩贆M紋肌,圍繞肛門內括約肌外面,又分

皮下部、淺部、深部

肛門直腸環(huán):肛門內括約肌、腸壁的縱行肌、肛門外括約

肌的淺部、深部以及肛提肌的恥骨直腸肌等共同

圍繞肛管,形成強大的肌環(huán),稱肛門直腸環(huán),對肛管起括

約作用

教學小結:本節(jié)重點內容講解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及胸部標志

線和腹部分區(qū)

作業(yè):胃的畫圖、胃的組成

預習提示:消化腺的組成

教學反思:本次課時間安排較合理,重、難點突出,講述

透徹,內容取舍得當,語言流暢,吐詞清晰,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

內較好完成教學任務,聯(lián)系臨床知識,學生學習積極性好,注

意力集中,教學效果好。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系統(tǒng)解剖學教學教案

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

授課日期

授課班級

課題

10.25-26

16.4

第三章消化系統(tǒng)

24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第三節(jié)消化腺

課型

教法學法

理論課

啟發(fā)式教學講授法

教材及相關參考資料認真預習、復習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掌握肝的形態(tài)、肝門的位置、肝蒂的構成及各結構之間的

位置關系;肝的位置、毗鄰、

上、下界的體表投影;膽囊的位置、形態(tài)分部;膽囊底的

體表投影;膽囊三角的構成及

內容;掌握輸膽管道的組成,膽汁產生部位及排出途徑;

掌握胰的位置、形態(tài)分部;肝

外膽道的組成。

了解肝的分葉和分段。

能力目標:具有應用運用運動系統(tǒng)理論知識分析、解釋相

關臨床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安全目標:“1530”安全宣傳教育。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選用教具

肝臟的形態(tài)、功能;肝外膽道的組成

肝外膽道的組成

教材,多媒體PPT課件。

課時4學時

教學內容

——、肝

(一)肝的形態(tài)

肝在活體呈紅褐色,質軟而脆,呈不規(guī)則的楔形

上面(膈面):被鐮狀韌帶分為左、右兩葉,后部無腹膜

覆蓋部分稱“裸區(qū)”

兩面

下面(臟面):被“H”形溝分為4葉:左葉、右葉、方葉、

尾狀葉

橫溝:稱肝門,有肝固有動脈左、右支,肝門靜脈左、右

支,肝左、

右管,神經和淋巴管等出入出入肝門的結構稱肝蒂

肝蒂內結構排列順序是:肝左、右管在前,肝固有動脈左、

右支

居中,肝門靜脈左、右支居后

左縱溝:前方容納肝圓韌帶,后方容納靜脈韌帶

右縱溝:前方是膽囊窩,容納膽囊;后方是腔靜脈窩,容

納下腔靜脈

下緣:是肝膈面和臟面之間的分界線,后方和右側圓鈍,

前方和左側銳利前方有膽囊切跡和肝

圓韌帶切跡

(二)肝的位置與毗鄰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區(qū)和腹上區(qū),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區(qū)

肝上界:與膈穹窿一致,在鎖骨中線右側平第5肋,左側

平第5肋間隙,在前正中

25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線位于胸骨體與劍突結合處

肝下界:成人與肋弓一致,在劍突下約3cm,幼兒可低于

肋弓,但不超出2cm,7歲以后與成人

相等

(三)肝的分葉與分段

肝按Glisson系統(tǒng)(肝門靜脈、肝動脈和肝管)分為:兩

半肝、五葉、六段

右前葉

右半肝

肝右后葉:分上段和下段

左外葉:分上段和下段

左半肝左內葉

尾狀葉:分左段和右段

(四)肝外膽道

位置:位于肝右葉下面膽囊窩內

1.膽囊膽囊底:圓鈍、多露出肝下緣投影部位在右腹直

肌外緣與右肋弓交點處

分部膽囊體:中間大部分,與底無明顯分界

膽囊頸:膽囊體向后變細的部分,內面粘膜形成螺旋狀的

皺裳,稱螺旋裳

2.輸膽管道:包括:肝左、右管,肝總管、膽囊管、膽

總管

膽囊三角:膽囊管、肝總管和肝臟面圍成的三角形區(qū)域稱

膽囊三角,是膽囊手術中尋找膽囊動脈的標志

3.膽汁和胰液的排泄途徑:

膽囊膽囊管

膽總管十二指腸大乳頭

肝左管

膽汁(肝)肝總管

肝右管一十二指腸降部

胰管-

胰液

副胰管十二指小乳頭

肝胰壺腹:膽總管斜穿十二指腸降部后內側壁中,與胰管

匯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壺腹,開口于

十二指腸大乳頭在肝胰壺腹周圍有肝胰壺腹括約肌包繞

二、胰

胰有內、外分泌作用,全長14~20cm,呈狹長的三棱形,

橫臥于腹后壁,約平第1腰椎

胰頭:上、下及右側被十二指腸包繞,其下份向左后方突

起,鉤突

分部胰體:橫過第1腰椎之前胰體與胰頭之間狹窄部分稱

胰頸

胰尾:較細,達脾門

胰管:位于胰實質內,貫穿胰全長,在十二指腸降部壁內

與膽總管匯合

排泄管成肝胰壺腹,開口于十二指腸大乳頭

副胰管:位于胰管上方,開口于十二指腸小乳頭

教學小結:本節(jié)重點內容講解消化腺的組成及功能

26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作業(yè):肝外膽道系統(tǒng)

預習提示: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教學反思:本次課時間安排較合理,重、難點突出,講述

透徹,內容取舍得當,語言流暢,吐詞清晰,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

內較好完成教學任務,聯(lián)系臨床知識,學生學習積極性好,注

意力集中,教學效果好。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系統(tǒng)解剖學教學教案

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

授課日期

授課班級

課題

課型

教法學法

11.1-4

16.4

第四章呼吸系統(tǒng)

理論課

啟發(fā)式教學講授法

教材及相關參考資料認真預習、復習

課時6學時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掌握:氣管的組成、位置和分部,左右支氣管的形態(tài)特

征;鼻旁竇的位置、開口部

位、形態(tài)特點及臨床意義;喉的位置、熟悉喉軟骨的名稱、

位置、形態(tài);肺的位置、

形態(tài)和分葉,肺段的概念;

2.熟悉:鼻腔的分部及各部分的形態(tài)結構;肺的體表投影

和胸膜的體表投影;胸腔、

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

3.了解: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鼻的形態(tài)和結構;喉的連

結和喉肌及其功能;縱隔的

概念、境界、分區(qū)及內容物。

能力目標:具有應用運用呼吸系統(tǒng)理論知識分析、解釋相

關臨床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安全目標:“1530”安全宣傳教育。

教學重點上、下呼吸道的概念,固有鼻腔的形態(tài)結構,副

鼻竇的名稱、位置及開口部位,喉的位

置、喉軟骨的名稱、位置,喉腔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氣管的

組成、位置和分部,左右主支

氣管的形態(tài)特征。肺的位置、形態(tài)、分葉和微細結構及肺

的體表投影,胸膜、胸膜腔的

概念,胸膜的體表投影。

教學難點喉的連結、喉肌及其功能,喉腔的形態(tài)結構。肺

內支氣管的分布特點及支氣管肺段的概

27

平陰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念,縱隔的概念、境界、分區(qū)及內容物。

選用教具教材,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內容

概述(5分鐘)

一、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

二、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

第一節(jié)呼吸道第二節(jié)肺(30分鐘)

一、鼻(40分鐘)一、肺的位置和形態(tài)

(一)構成:(一)位置:

(二)分部:(二)形態(tài):

二、喉(30分鐘)二、肺內支氣管和支氣管肺段

(-)位置和毗鄰:

(二)喉的軟骨:第三節(jié)胸膜(20分鐘)

(三)喉的連結:一、胸腔、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四)喉?。憾?、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隱窩

(五)喉腔:三、胸膜和肺的體表投影

三、氣管和支氣管(10分鐘)

(一)氣管:第四節(jié)縱隔(10分鐘)

1.位置:一、概念:

2.形態(tài):二、分部:

3.分部:

(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