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肇慶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廣東省肇慶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廣東省肇慶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廣東省肇慶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廣東省肇慶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廣東省肇慶市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本試題共6頁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信息填寫清楚、準確,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粘貼處。2.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3.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題及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考古發(fā)現,河南二里頭遺址的復合范鑄青銅禮器技術源自中原當地并可能接受了來自西北地區(qū)青銅技術的影響。玉禮器主要源自山西陶寺和陜西石昴,爵、罪、鬻、玉璋等禮器則輻射流播到中國大部地區(qū)。這反映了()A.中原與周邊文化的交流互動 B.禮樂制度已經發(fā)展成熟C.中原地區(qū)文化具有強輻射性 D.南北技術交流非常頻繁〖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距今3800~3500年(中國)。據本題材料“河南二里頭遺址的復合范鑄青銅禮器技術源自中原當地并可能接受了來自西北地區(qū)青銅技術的影響。玉禮器主要源自山西陶寺和陜西石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里頭遺址位于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區(qū)境內,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范圍包括二里頭、圪垱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屬于中原地區(qū),其青銅鑄造技術可能受到西北地區(qū)的影響,禮器輻射到中國大部地區(qū),說明該時期中原與周邊文化的交流互動,A項正確;距今3800~3500年禮樂制度并未發(fā)展成熟,排除B項;二里頭文化的青銅鑄造技術也受到了西北地區(qū)的影響,C項只涵蓋了材料的一個方面,排除C項;距今3800~3500年,南北技術交流受交通技術的限制,不可能“非常頻繁”,排除D項。故選A項。2.根據殷墟卜辭記載,統治者獲得軍事情報后,首先要行告廟之禮,將敵方出動侵擾的事情告知宗廟里的先公先王并對之祭祀。據《禮記曲禮》記載“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既庫(牲口房和庫房)為次,居室為后?!边@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神權統治色彩濃厚 B.具備了“敬天保民”思想C.等級制度十分森嚴 D.具有強烈的祖先崇拜觀念〖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朝后期(中國)。據本題材料“首先要行告廟之禮,將敵方出動侵擾的事情告知宗廟里的先公先王并對之祭祀?!薄白趶R為先,既庫(牲口房和庫房)為次,居室為后?!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商代無論是進行戰(zhàn)爭還是修建房子,都把祖先放在首位,說明當時具有強烈的祖先崇拜觀念,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祖先崇拜,不是神權統治,A項偷換概念,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關于“敬天保民”思想的相關論述,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史實可以佐證商代的等級制度十分森嚴,排除C項。故選D項。3.東漢末年醫(yī)學家張仲景積累臨床經驗,博采眾方,提出辨證施治的原則。東晉葛洪的醫(yī)學著作《肘后備急方》,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醫(yī)、游歷的過程中收集和篩選出來的。對此理解最正確的是()A.疫病影響歷史的發(fā)展進程 B.中醫(yī)理論體系在東漢已經完備C.中醫(yī)注重實踐經驗的總結 D.中醫(yī)對世界醫(yī)學發(fā)展貢獻巨大〖答案〗C〖解析〗本題是最佳選擇題。時空是東漢末年,東晉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張仲景積累臨床經驗,博采眾方,提出辨證施治的原則?!薄岸际撬谛嗅t(yī)、游歷的過程中收集和篩選出來的?!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張仲景的施治原則和葛洪《肘后備急方》的收集整理,都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材料說明中醫(yī)注重實踐經驗的總結,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關于疫病影響歷史發(fā)展進程的相關論述,排除A項;“已經完備”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關于中醫(yī)對世界醫(yī)學發(fā)展的貢獻的相關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4.駱駝作為土貢、商品以及戰(zhàn)利品源源不斷地進入唐朝境內,回鶻、吐蕃、突騎施都向唐朝貢獻過駱駝。駱駝由牧監(jiān)管理,每個駝群牧長負責管理70頭駱駝,政府和私人都雇傭了大量馴駝人和趕駝人。對此現象合理解釋是()A.海上絲綢之路還沒有開通 B.駱駝是唐朝重要的肉食來源C.唐朝發(fā)展對外貿易的需要 D.唐朝官方壟斷駱駝相關貿易〖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據本題材料“駱駝由牧監(jiān)管理,每個駝群牧長負責管理70頭駱駝,政府和私人都雇傭了大量馴駝人和趕駝人?!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出于發(fā)展對外貿易的需要,回鶻、吐蕃、突騎施都向唐王朝進獻駱駝,唐代政府還雇傭大量的馴駝人和趕駝人,駱駝是與沙漠地區(qū)貿易必備的交通工具,對駱駝的需求量大,說明唐代對外貿易發(fā)展較好,C項正確;漢武帝以后,西漢的商人還經常出海貿易,開辟了海上交通要道——海上絲綢之路,排除A項;駱駝不是唐朝重要的肉食來源,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史實可以佐證唐朝官方壟斷了駱駝相關貿易,排除D項。故選C項。5.唐中葉書院創(chuàng)建時只是官方藏書、校書或私人讀書治學的地方,直到唐末五代,書院開始成為聚徒講學之地,宋代書院教育成績突出,培養(yǎng)了一批經世之才。這一變化()A.改變了“學在官府”的情形 B.強化了書院的文化傳播功能C.標志著私學占據了主導地位 D.有利于陸王心學的廣泛傳播〖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直到唐末五代,書院開始成為聚徒講學之地,宋代書院教育成績突出,培養(yǎng)了一批經世之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代書院突出藏書功能,人才培養(yǎng)功能較弱,發(fā)展到宋代,書院的人才培養(yǎng)、學術研究和文化傳播功能增強,教育成績突出,材料變化強化了書院的文化傳播功能,B項正確;孔子創(chuàng)辦私學改變了“學在官府”的情形,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史實可以作證唐宋時期私學占據主導地位,排除C項;材料內容與陸王心學無關,陸王心學逐漸發(fā)展是在南宋,排除D項。故選B項。6.宋應星(1587—?),通過搜集、整理傳統農業(yè)、手工業(yè)技術,撰成《天工開物》一書,該書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下圖為該書的一幅插圖,該圖可用于研究當時()A.畜牧業(yè)發(fā)展情況 B.農業(yè)灌溉工具的進步C.鐵犁牛耕的普及 D.水排對生產力的推動〖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明代。根據材料“宋應星(1587—?),通過搜集、整理傳統農業(yè)、手工業(yè)技術,撰成《天工開物》一書”“牛轉翻車”可知,該圖反映的是通過牛力帶動灌溉工具翻車運作的信息,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畜牧業(yè)發(fā)展情況,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鐵犁牛耕的普及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水排是我國古代一種冶鐵用的水力鼓風裝置,在公元31年由杜詩創(chuàng)制,其原動力為水力,通過曲柄連桿機構將回轉運動轉變?yōu)檫B桿的往復運動,排除D項。故選B項。

7.棠棍牌坊群是明清時期古徽州建筑藝術的代表,村內七座牌坊都是為褒獎鮑氏家族的孝們、善們而建,逶迤成群,無論從前還是從后看,都以“忠、孝、節(jié)、義”為順序。棠棍牌坊群的建造()A.旨在加強宗法制度 B.體現了文化的多樣性C.是晉商發(fā)展的見證 D.宣揚了儒家倫理觀念〖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明清時期的徽州。根據材料“村內七座牌坊都是為褒獎鮑氏家族的孝們、善們而建,逶迤成群,無論從前還是從后看,都以‘忠、孝、節(jié)、義’為順序”及所學可知,棠棍牌坊群提倡忠孝節(jié)義的價值追求,這體現了儒家倫理綱常秩序的影響,D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宗法制度,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文化的多樣性特征,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明清時期徽州地區(qū)興起的商幫是徽商,排除C項。故選D項。8.晚清近代化的過程中,中國人所學習的外語有近十種,其中英語是最主要的一門外語。據統計,自同治十一年至光緒元年三月(1872年至1875年4月)間,僅在《申報》上刊登,招生廣告的外語學館就有14所。這反映了()A.中外交流不斷加強 B.全面向西方學習C.中英關系和諧發(fā)展 D.開放包容的政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872年至1875年的中國。根據材料“晚清近代化的過程中,中國人所學習的外語有近十種,其中英語是最主要的一門外語?!薄皟H在《申報》上刊登,招生廣告的外語學館就有14所”及所學可知,英語是近代中國學習的最主要的一門外語,并且在中國擁有一批從事外語學習的學校,這說明洋務運動時期中外交流在不斷增強,A項正確;洋務運動時期主要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并不是全面向西方學習,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中英關系和諧發(fā)展的相關信息,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列強通過武力手段打破了清王朝的閉關鎖國狀態(tài),清朝并未實行開放包容的政策,排除D項。故選A項。9.近代上海開埠后,城市人口與城市中道路交通流動量逐漸增多,遂引進西式交通信號燈。由于技術、費用和人力車眾多等原因,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上海啟用的交通信號燈還需要由交通警察手動控制。這反映了近代中國()A.技術水平是城市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 B.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發(fā)展很不平衡C.向西方學習以救亡圖存是時代主題 D.城市化進程呈現出新舊交織的特點〖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上海)。據本題材料“城市人口與城市中道路交通流動量逐漸增多,遂引進西式交通信號燈?!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在西方文明的影響下,近代上海借鑒西方的城市化經驗,引入信號燈用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fā)生,有利于加快城市交通的運行,據材料“上海啟用的交通信號燈還需要由交通警察手動控制。”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信號燈在使用過程中還采用傳統的人力控制,說明近代上海城市化進程呈現出新舊交織的特點,D項正確;技術發(fā)展不是城市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史實來闡釋近代上海的基礎設施發(fā)展狀況,排除B項;“救亡圖存”是近代中國的時代主題,但與本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0.1936年后,南京國民政府在津浦、京滬、隴海、平漢、粵漢等重要鐵路,共計增設軍用站臺、軍用岔道達200千米,極大地方便了軍車的停靠和各種重型武器的裝卸。此舉旨在()A.限制地方軍閥 B.提高鐵路的建設管理水平C.應對戰(zhàn)爭威脅 D.建立獨立的鐵路發(fā)展系統〖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6年后(中國)。據本題材料“共計增設軍用站臺、軍用岔道達200千米,極大地方便了軍車的停靠和各種重型武器的裝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交通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和國防力量的重要標志,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路和先進的交通工具,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也可以使軍隊快速機動,使后方供應及時充裕,為了加強戰(zhàn)時軍隊和軍用物資的調運,津浦、京滬、滬杭甬、浙贛、隴海、平漢、粵漢等重要鐵路共計增設軍用站臺、軍用岔道達200公里,極大地方便了軍車的停靠和各種重武器的搬運,大大加強了戰(zhàn)時的軍運能力,所以材料此舉旨在應對戰(zhàn)爭威脅,C項正確;此舉是在為抗擊日軍做準備,而不是限制地方軍閥,排除A項;此舉的主要目的是應對戰(zhàn)爭威脅,而不是提高鐵路的建設管理水平,排除B項;近代中國的修路修建技術水平較低,無法建立獨立的鐵路發(fā)展系統,排除D項。故選C項。11.2019年故宮博物院與某公司共同簽署深化戰(zhàn)略合作協議,聚焦科技應用與學術創(chuàng)新,在文物數字化采集與文物研究等領域深入助力“數字故宮”建設。在開發(fā)的“故宮博物院”小程序中,還可以實現互聯網上“游故宮”。由此可知()A.傳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B.信息技術助力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C.現代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D.現代科技的進步推動了生產力的躍進〖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題干“數字故宮”“還可以實現互聯網上‘游故宮’”可知,故宮博物院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文物保護及文化傳播,B項正確;材料無法得出傳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相關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并未強調現代科技的兩面性,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現代科技進步與生產力提高的關系,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2.蘇美爾人的經濟文書用原始的楔形文字寫成,創(chuàng)作于約5000年前,其中經常提到表1中幾類人。據此可推知()蘇美爾人經濟文書中提及的部分人物人物稱呼尼塔庫爾姆魯斯庫爾恩圖格迪帕蘇爾含義男奴(外邦男人)女奴(外邦女人)最高祭司首席法官指揮官A.蘇美爾人經濟發(fā)展水平高 B.蘇美爾人已邁入文明時期C.沖突是城邦間交往的主流 D.出現政教合一的統治形式〖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可知是推斷題,時空是公元前5000年前的兩河流域。根據材料“蘇美爾人的經濟文書用原始的楔形文字寫成”再結合表格中出現的“最高祭司、首席法官、指揮官”等詞匯可知,當時已經出現了公共權力和文字,說明蘇美爾人已邁入文明時期,B項正確;表格沒有涉及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及城邦之間的交流和沖突,排除C項;材料提及了部分人物及其官職,但無法說明政教合一,排除D項。故選B項。13.亞歷山大東征后,地中海東部、西亞、北非進入約300年的“希臘化時代”。有學者認為:“如果說希臘古典文化是一種城邦文化,那希臘化時期文化就是一種走向帝國的、帶有世界性的文化”。該學者的觀點意在強調()A.城邦與民主政治的繁榮 B.征服與帝國的盛衰更替C.人口遷徙與文化的發(fā)展 D.戰(zhàn)爭造成了文化的重構〖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前334~公元前324年(馬其頓王國)。據本題材料“那希臘化時期文化就是一種走向帝國的、帶有世界性的文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表明希臘化時期的文化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是希臘一體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結合的文化,說明該學者的觀點意在強調戰(zhàn)爭造成了文化的重構,D項正確;城邦與民主政治繁榮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直接的史料證據用以說明征服與帝國的盛衰更替,排除B項;因“人口遷徙與文化的發(fā)展”與本題材料主要結論“戰(zhàn)爭造成了文化的重構”不一致,排除C項。故選D項。14.在西屬美洲的中心城市墨西哥城,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建立了他們自己的社區(qū)。市場里充斥若各國文字的書籍,中國裁縫、鞋匠、肉販、刺繡工,與非洲、印第安及西班牙商人競爭。這種現象說明()A.殖民擴張加強了世界聯系 B.墨西哥城成國際貿易中心C中國商人競爭力全球領先 D.西班牙殖民者經營方式先進〖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早期殖民擴張時期的美洲。根據材料得出主要結論: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墨西哥城匯集了各國移民、工匠和商人,這說明各地之間的商品交流和聯系加強,A項正確;新航路開辟后,商品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墨西哥作為殖民地不可能成為國際貿易中心,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中國商人與其他國家商人競爭力的對比,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西班牙殖民者經營方式與其他國家殖民經營方式的對比,排除D項。故選A項。15.晉法戰(zhàn)爭后,威廉一世選在凡爾賽宮登基,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議和條約也選在凡爾賽宮簽訂,由此埋下德國復仇的種子。據此推知,凡爾賽宮()A.推動了文化的認同 B.利于促進亞洲文化交流C.具有歷史教育功能 D.維護了世界文化多樣性〖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歐洲)。據本題材料“威廉一世選在凡爾賽宮登基,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議和條約也選在凡爾賽宮簽訂,由此埋下德國復仇的種子?!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zhàn)前,凡爾賽宮是法德對抗與復仇的標志與象征。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fā)展不平衡,法德在爭奪歐洲霸權與殖民地上矛盾尖銳,極端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導致法德之間長期仇視和戰(zhàn)爭,給歐洲帶來深重的災難。凡爾賽宮成為人們敬畏歷史、向往和平的記憶之場。保護凡爾賽宮歷史文化遺產有利于緬懷歷史、珍惜和平,警示人們唯有合作才能共享繁榮,由此可知凡爾賽宮具有歷史教育功能,C項正確;材料與推動文化認同無關,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空間在歐洲不在亞洲,排除B項;埋下德國復仇的種子不利于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排除D項。故選C項。16.有學者認為,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年代,無論是亞非拉國家還是歐洲國家,還是被占領區(qū)人民還是非占領區(qū)人民,都高舉著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旗幟。該學者旨在強調,反法西斯戰(zhàn)爭()A.是世界規(guī)模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 B.瓦解了世界殖民體系C.推動了和平民主思潮的發(fā)展 D.孕育了民族自決原則〖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世界。根據材料“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年代,無論是亞非拉國家還是歐洲國家,還是被占領區(qū)人民還是非占領區(qū)人民,都高舉著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旗幟?!笨芍?,作者旨在強調反法西斯戰(zhàn)爭是高舉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旗幟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對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作用,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反法西斯戰(zhàn)爭與和平民主思潮發(fā)展的關系,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英法美等國就大力宣傳民族自決原則,排除D項。故選A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國在17世紀后期控制了世界的鐘表生產。英國鐘表是在17世紀后半葉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的,到18世紀,已經控制了中國市場。連《粵海關志》亦稱“其土產則有大小絨嘩嘰、羽紗、紫檀、火石及所制玻璃鏡、時辰鐘表等物,精巧絕倫。”……特別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及其雇員亦積極輸入鐘表,用于換取中國貨品。摘編自葉農《明清時期廣州與西洋鐘表貿易》材料二廣州十三行成為西洋鐘表的進口中心及廣州鐘表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中西鐘表技術文化的交流溝通。清代中期廣州制作的鐘表在外觀上保留了西洋鐘表金碧輝煌的特點,而機械部分則保留西洋鐘表精密準確、構造復雜的機芯,聲效上保留報時與伴樂合一的“自嗚鐘”特點。此外,在多方面融入中國特點,材質采用色彩鮮艷、光澤明亮的蚨瑯、紫檀木嵌金銀絲和玻璃等材料,外形采用樓觀式、亭式、花盆頂、葫蘆型等中國傳統形狀,鐘殼裝飾文字突出吉祥、太平的寓戀,如“天下太平”“天下盛世”,圖案則是如福壽萬年、三星高照、仙人祝壽、漁樵耕讀等傳統題材。摘編自冷東《廣州十三行與清代中期鐘表業(yè)的發(fā)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7—18世紀英國鐘表進入中國的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文化交流角度,談談你對清代廣州鐘表業(yè)發(fā)展的看法?!即鸢浮剑?)背景:英國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光榮革命),走上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英國手工工場發(fā)展,鐘表制造業(yè)發(fā)達;英國積極進行殖民擴張,發(fā)展海外貿易;清朝實行閉關鎖國,通過廣州十三行參與世界貿易;中國封建經濟(農耕經濟)發(fā)展,物產深受海外青睞;東印度公司的推動。(2)看法:鐘表作為西方物質文明的代表,是西方手工工場的產物。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聯系加強,鐘表通過西學東漸傳入中國,并催生了廣州鐘表業(yè)。廣州鐘表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先進技術的傳播和推廣,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提升了中國文化產品的實用性、藝術性?!冀馕觥健拘?詳析】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7至18世紀的英國、中國。由材料“英國在17世紀后期控制了世界的鐘表生產?!奔八鶎W可得出英國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光榮革命),走上資本主義發(fā)展道路;由材料“英國鐘表是在17世紀后半葉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的,到18世紀,已經控制了中國市場?!笨傻贸鲇止す霭l(fā)展,鐘表制造業(yè)發(fā)達;由材料“特別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及其雇員亦積極輸入鐘表,用于換取中國貨品”可得出英國積極進行殖民擴張,發(fā)展海外貿易;東印度公司的推動;由材料“《明清時期廣州與西洋鐘表貿易》”及所學可得出清朝實行閉關鎖國,通過廣州十三行參與世界貿易;中國封建經濟(農耕經濟)發(fā)展,物產深受海外青睞?!拘?詳析】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清代時期的廣州。由材料“廣州十三行成為西洋鐘表的進口中心及廣州鐘表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中西鐘表技術文化的交流溝通。”及所學可得出表作為西方物質文明的代表,是西方手工工場的產物。新航路開辟后,世界聯系加強,鐘表通過西學東漸傳入中國,并催生了廣州鐘表業(yè);由材料“促進了中西鐘表技術文化的交流溝通。清代中期廣州制作的鐘表在外觀上保留了西洋鐘表金碧輝煌的特點,……在多方面融入中國特點,材質采用色彩鮮艷、光澤明亮的蚨瑯、紫檀木嵌金銀絲和玻璃等材料,外形采用樓觀式、亭式、花盆頂、葫蘆型等中國傳統形狀,鐘殼裝飾文字突出吉祥、太平的寓戀”可得出廣州鐘表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先進技術的傳播和推廣,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提升了中國文化產品的實用性、藝術性。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根據史料記載,與宋朝通商的國家和地區(qū)有五十多個,其中宋代海舶直接到達的有二十多個,海舶航程最遠到達紅海口的亞丁和東非海岸。政府對海外貿易實行招獎政策,并在各處通商口岸設置市舶司或市舶務,“掌番貨海舶征榷貿易之事”。摘編自王棣《宋代經濟史稿》材料二出土于福斯塔特遺址的北宋越窯青瓷殘片。圖2注福斯塔特遺址位于埃及首都開羅南郊,是一處古代陶瓷的地下博物館。材料三海上絲綢之路的商品主要是絲織品、茶葉、瓷器,而這三者自古以來在對外貿易中都居于主導地位,成為中國形象的標簽,也是中國對外交往的名片。中國也進口他國的貨物,如香料、布匹、藥材、寶物等,但宋元時期的中國始終處于出超的地位,對外貿易帶來了豐厚的稅收收入,成為當時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之一。在一些外銷瓷器上也會有類似“仁、義、禮、智”字樣,隨著瓷器的流通也給朝鮮、日本等周邊國家乃至歐州的一些地區(qū)帶去了中國的儒家文化。摘編自戚榮達《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以宋元時期的泉州為中心的考察》(1)有同學根據材料一、二得出“宋代商人曾到達開羅進行瓷器貿易”的結論,你是否同意該結論?請說明理由。(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內容,分析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影響?!即鸢浮剑?)不同意。理由:據材料一可知,宋朝商船最遠到達過亞丁和東非海岸,但并未提及是否到達開羅;材料二說明宋朝時期中國瓷器已經在開羅附近區(qū)域出現,亦無法得知是否由宋朝商人直接運抵;二者相互印證,無法得出宋朝商人曾直接到達過開羅。材料一是學者引用史料文獻進行的研究論著,屬于二手史料,帶有作者的主觀認識,仍需更多其他類型的史料進行佐證;材料二是文物遺存,屬于實物史料,但要補充宋朝商人在此處經營瓷器的證據才能得出設問中結論。(2)有利于中外間的商貿往來;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傳播;傳播了中國形象,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解析〗【小問1詳析】本題是原因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代時期、開羅地區(qū)。第一問結論,由材料一“與宋朝通商的國家和地區(qū)有五十多個,其中宋代海舶直接到達的有二十多個,海舶航程最遠到達紅??诘膩喍『蜄|非海岸?!焙筒牧隙案K顾剡z址位于埃及首都開羅南郊,是一處古代陶瓷的地下博物館。”及所學可知,我不同意宋代商人曾到達開羅進行瓷器貿易的觀點。第二問理由,由材料一“與宋朝通商的國家和地區(qū)有五十多個,其中宋代海舶直接到達的有二十多個,海舶航程最遠到達紅??诘膩喍『蜄|非海岸。”可得出宋朝商船最遠到達過亞丁和東非海岸,但并未提及是否到達開羅;由材料二“福斯塔特遺址位于埃及首都開羅南郊,是一處古代陶瓷的地下博物館?!奔八鶎W可知,宋朝時期中國瓷器已經在開羅附近區(qū)域出現,亦無法得知是否由宋朝商人直接運抵;由此可見,二者相互印證,無法得出宋朝商人曾直接到達過開羅。由材料一“摘編自王棣《宋代經濟史稿》”及所學可知,材料一是學者引用史料文獻進行的研究論著,屬于二手史料,帶有作者的主觀認識,仍需更多其他類型的史料進行佐證;由材料二“出土于福斯塔特遺址的北宋越窯青瓷殘片?!奔八鶎W可知,材料二是文物遺存,屬于實物史料,但要補充宋朝商人在此處經營瓷器的證據才能得出設問中結論?!拘?詳析】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宋元時期。由材料三“海上絲綢之路的商品主要是絲織品、茶葉、瓷器,……也是中國對外交往的名片。中國也進口他國的貨物,如香料、布匹、藥材、寶物等”可得出有利于中外間的商貿往來;由材料三“但宋元時期的中國始終處于出超的地位,對外貿易帶來了豐厚的稅收收入,成為當時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之一”可得出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由材料三“在一些外銷瓷器上也會有類似‘仁、義、禮、智’字樣,隨著瓷器的流通也給朝鮮、日本等周邊國家乃至歐州的一些地區(qū)帶去了中國的儒家文化?!笨傻贸鲇欣谌寮宜枷氲膫鞑ィ挥刹牧先白怨乓詠碓趯ν赓Q易中都居于主導地位,成為中國形象的標簽”及所學可得出傳播了中國形象,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關于西漢和三國時期人口遷徙的史料記錄遷徙情況史料出處(公元前198年)十一月,徙齊、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族及豪杰于關中,與利田、宅,凡十余萬口《資治通鑒漢紀》(公元前127年)徙郡國豪杰及譽三百萬以上于茂陵《漢書武帝紀》漢末大亂,徐方(州)士民多避難揚(州)土《三國志吳志張昭傳》關中膏腴之地,頃遭荒亂,人民流入荊州者十萬余家《三國志魏志衛(wèi)視傳》材料二美國境內的中國移民出入美境(舊金山)人數統計年份到達舊金山人數離開舊金山人數增加或減少人數1852年200261768+182581857年59241932+39921862年81882795+53931867年47944999-2051872年97734887+48861877年105948161+24331848年加州發(fā)現金礦,隨后掀起淘金和移民的熱潮。1865年起,橫貫美國大陸的中央太平洋鐵路的修建,同樣需求、吸引著大批華工來美。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規(guī)定,“凡有華民情甘出口,或在外洋別地承工,俱準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屬,毫無禁阻”,根據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一體均沾”條款,美國得享同等權益。早期華人由于強烈的家族觀念和毫無政治野心,他們在付清債務、有了些積蓄之后,“一定非回國不可”,衣錦還鄉(xiāng)、光宗楨祖。因此,這些人“并沒有打算以美國為家”。摘編自張傳明《沖突、調適與融合美國華人認同變遷(18491979)》(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西漢和三國時期人口遷徙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世紀中期以來美國舊金山的華人移民狀況,并分析其原因?!即鸢浮剑?)西漢:處于政權統一時期,移民對象是地方豪杰,屬于強制性移民,政治色彩濃厚。三國:社會動蕩,移民對象是士大夫及民眾,主動向南方遷徙,移民數量大。(2)狀況:大量華人移民至舊金山,同時不少華人回到中國,總體比較遷入數量大于遷出數量。原因:華工是加利福尼亞金礦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工地等繁重勞動場所的主要勞動力;19世紀中葉后,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工出國;當時華人有出國謀生的需要。但由于強烈的家族觀念、文化認同問題以及在美得不到公正待遇,回國落葉歸根是當時很多華人的選擇。〖解析〗【小問1詳析】特點:本題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西漢時期、三國時期(中國)。西漢:根據材料一“徙齊、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族及豪杰于關中,與利田、宅,凡十余萬口”,“徙郡國豪杰及譽三百萬以上于茂陵”,并結合西漢時期的政治狀況可知,西漢時期處于政權統一時期,移民對象是地方豪杰,屬于強制性移民,政治色彩濃厚。三國:根據材料一“漢末大亂,徐方(州)士民多避難揚(州)土”,“關中膏腴之地,頃遭荒亂,人民流入荊州者十萬余家”,并結合三國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況可知,三國時期社會動蕩,移民對象是士大夫及民眾,主動向南方遷徙,移民數量大?!拘?詳析】狀況: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世紀中期以來(美國)。根據材料二“美國境內的中國移民出入美境(舊金山)人數統計”,可知1852年到達舊金山的人數是20026人,離開舊金山的人數是1768人,舊金山增加人數是18258人,1862年到達舊金山的人數是8188人,離開舊金山的人數是2795人,舊金山增加人數是5393人,可知大量華人移民至舊金山,同時不少華人回到中國,材料二表格中只有1867年舊金山人數減少了205人,其余年份舊金山人數均呈增加趨勢,可知總體比較遷入數量大于遷出數量。原因: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9世紀中期以來(美國)。根據材料二“1848年加州發(fā)現金礦,隨后掀起淘金和移民的熱潮。1865年起,橫貫美國大陸的中央太平洋鐵路的修建,同樣需求、吸引著大批華工來美?!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華工是加利福尼亞金礦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工地等繁重勞動場所的主要勞動力。根據材料二“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規(guī)定,‘凡有華民情甘出口,或在外洋別地承工,俱準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屬,毫無禁阻’,根據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一體均沾’條款,美國得享同等權益?!笨芍?9世紀中葉后,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工出國。根據材料二“早期華人由于強烈的家族觀念和毫無政治野心,他們在付清債務、有了些積蓄之后,‘一定非回國不可’,衣錦還鄉(xiāng)、光宗楨祖?!笨芍敃r華人有出國謀生的需要。但由于強烈的家族觀念、文化認同問題以及在美得不到公正待遇,回國落葉歸根是當時很多華人的選擇。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馬克思重點考察的“世界市場”是指“資本”這種新型的社會關系不斷擴張的產物,資本的不斷擴張在一開始就與殖民地的開發(fā)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馬克思把這種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5世紀末16世紀初到17世紀中葉。這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起步階段。第二階段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19世紀中葉后,世界市場的發(fā)展達到了第三個階段,這時的世界市場與前一階段相比,無論在廣度上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