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附帶答案與解析)_第1頁
江蘇省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附帶答案與解析)_第2頁
江蘇省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附帶答案與解析)_第3頁
江蘇省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附帶答案與解析)_第4頁
江蘇省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附帶答案與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江蘇省高一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附帶答案與解析)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北京時間2021年11月7日18時51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瞿志剛身著新型艙外航天服首次出艙,據(jù)設計者介紹該新型艙外航天服(如圖1)是一個小型的飛行器,它可以為航天員提供壓力防護、熱防護以及氧氣等生命保障的條件,并為航天員提供在艙外活動8小時的生命保障功能。12月9日15時40分,3位“太空教師”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圖2)。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

三位航天員所在的空間站所屬的天體系統(tǒng)有(

)①地月系

②太陽系

③銀河系

④河外星系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

新型艙外航天服的設計反映艙外(

)A.

溫度變化小

B.

重力大

C.

宇宙輻射少

D.

氣體稀薄【答案】1.A

2.D

【解析】【1題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神舟十三號空間站應屬于地球的人造衛(wèi)星,屬于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是與銀河系同級的天體系統(tǒng),是銀河系以外的所有星系的統(tǒng)稱,銀河系與河外星系共同組成總星系,因此空間站不屬于河外星系。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故選A?!?題詳解】由材料“據(jù)設計者介紹該新型艙外航天服(如圖1)是一個小型飛行器,它可以為航天員提供壓力防護、熱防護以及氧氣等生命保障的條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型艙外航天服的設計反映艙外溫度變化大,重力小,宇宙輻射強,氣體稀薄,缺氧。因此D正確,ABC錯誤。故選D?!军c睛】天體系統(tǒng)的層次:由低到高依次為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銀河系以外的星系統(tǒng)稱為河外星系。

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我國可再生能源大規(guī)模開發(fā)利用的時代即將到來,太陽能熱發(fā)電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發(fā)電方式,對構建新能源電力系統(tǒng)至關重要。下圖為某地連續(xù)兩天太陽輻射強度變化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

與第1天相比,第2天(

)A.

太陽輻射強

B.

晴天概率小

C.

大氣保溫作用弱

D.

晝夜溫差大4.

下圖中人類活動所利用的能量最終來自太陽輻射的有(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答案】3.B

4.D【解析】【3題詳解】讀圖可知,第1天白天時太陽輻射強度在300以上,第二天中午時太陽輻射強度還不到250。說明與第1天相比,第2天晴天概率小,太陽輻射弱,夜晚大氣保溫作用強,晝夜溫差小。B正確,ACD錯誤。故選B。

【4題詳解】圖中人類活動所利用的能源分別是風能、太陽能、水能和化石能源。它們能量來源最終都是太陽輻射,所以圖中人類活動所利用的能量最終來自太陽輻射的有4個,D正確,ABC錯誤。故選D?!军c睛】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1)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①直接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長發(fā)育均離不開太陽。②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體運動、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③是地質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來源。④太陽輻射從低緯向高緯遞減,形成了自然帶緯度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2)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①作為工業(yè)生產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氣等,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積累的太陽能。②太陽輻射能是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主要能量來源。2021年12月22日21時46分在常州市天寧區(qū)(北緯31.75度,東經120.00度)發(fā)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5.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

I圈層

B.

II圈層

C.

Ⅲ圈層

D.

IV圈層6.

關于圖中各圈層的特點,描述正確的是(

A.

I圈層的根本熱源是地面輻射

B.

II圈層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C.

Ⅲ圈層空間分布不連續(xù)不規(guī)則

D.

IV圈層物質呈液態(tài)【答案】5.B

6.D【解析】【5題詳解】讀圖可知,I圈層是大氣圈,II圈層是地殼,III圈層是水圈,IV圈層是外核。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地殼平均厚度為17千米,陸殼平均厚度為33千米,洋殼平均厚度為6千米,地震發(fā)生在大陸上,因此震源位于地殼層,即II圈層,B正確,ACD錯誤。故選B?!?題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I圈大氣圈,根本熱源來自太陽輻射,A錯誤;II圈層是地殼層,巖漿發(fā)源地被認為是軟流層,軟流層存在于上地幔中,B錯誤;III圈層是水圈,是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的圈層,C錯誤;IV圈層上部為古登堡界面,在古登堡界面處橫波完全消失,不能通過IV層傳播,說明IV圈層(外核)物質呈液態(tài),D正確。故選D。【點睛】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部圈層兩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內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合稱巖石圈。地理實踐是地理學習方法之一,某地理實踐小組利用假期對當?shù)啬程幍牡貙优c化石進行了實踐學習。表為該實踐小組制作的地層剖面實踐報告。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厚度(m)地層序號巖相特征25①含粉砂,黑色為煤50②含礫石,恐龍化石16③水平層理10

④含珊瑚化石15⑤分選中等,沉積物棱角分明21⑥水平層理18⑦含三葉蟲化石注:巖相是一定沉積環(huán)境中形成的巖石或巖石組合。7.

地層②形成的地質年代為(

)A

元古代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8.

關于表中地層說法正確的是(

)A.

地層②形成時期外力搬運作用較地層①弱

B.

地層②形成時間較地層⑦形成的時間早C.

地層④形成時期為海洋環(huán)境

D.

地層①形成時期的氣候為炎熱干燥【答案】7.C

8.C【解析】【7題詳解】讀表可知,地層②中含有恐龍化石,因此形成的地質年代為中生代,C正確,ABD錯誤。故選C?!?題詳解】讀表可知,地層②中含的是礫石,地層①中含的是粉砂,地層②中物質顆粒較地層①中的顆粒大,說明沉積環(huán)境中,流水搬運作用強,A錯誤;地層②含恐龍化石,為中生代。地層⑦中含三葉蟲化石,為古生代,因此地層②形成時間較地層⑦形成的時間晚,B錯誤;地層④中含的是珊瑚化石,因此形成時期為海洋環(huán)境,C正確;地層①含煤層,說明當時森林茂密,形成時期的氣候為溫暖濕潤,D錯誤。故選C?!军c睛】在掌握生物進化與環(huán)境演變簡史中,重點抓住以下幾條線索:1、時間變化: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2、動物演變:動物孕育、萌芽和發(fā)展的初期階段(前寒武紀)→古生代:早期海生無脊椎動物時代,中期魚類時代,后期兩棲動物時代→中生代爬行動物時代→新生代哺乳動物時代,新生代第四紀出現(xiàn)了人類。3、植物變化:前寒武紀海生藻類時代→古生代陸地蕨類植物時代→中生代裸子植物時代→新生代被子植物時代。

我國某高中學生實驗小組,在模擬驗證某一地理原理時,采用下列做法:在一個六面都封閉的透明玻璃柜內,分別放置一個電爐(有導線連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塊在底部兩側。在玻璃柜頂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下垂的紙片M(如圖所示)。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觀察紙片M的偏動情況。據(jù)材料完成下面小題。9.

該實驗模擬的地理原理是(

)A.

溫室效應

B.

熱力環(huán)流

C.

大氣受熱過程

D.

水循環(huán)過程10.

針對該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A.

該實驗裝置內空氣運動的原因是地面冷熱不均B.

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紙片M向左偏C.

若電爐代表谷地,冰塊代表山坡,則此時為白天D.

若電爐代表陸地,冰塊代表海洋,則此時近地面吹東北風【答案】9.B

10.A【解析】【9題詳解】根據(jù)材料“在一個六面都封閉的透明玻璃柜內,分別放置一個電爐(有導線連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塊在底部兩側。在玻璃柜頂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下垂的紙片M(如圖所示)。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觀察紙片M的偏動情況”可知,該實驗模擬的是地區(qū)間冷熱不均形成的熱力環(huán)流,B正確;與溫室效應、大氣受熱過程、水循環(huán)過程無關,ACD錯誤。故選B?!?0題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該實驗裝置模擬是熱量環(huán)流,其空氣運動的原因是地面冷熱不均,A正確;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電爐一側氣流熱上升,冰塊一側氣流冷下沉,上空氣流會從電爐一側流向冰塊上空,近地面氣流會從冰塊一側流向電爐,紙片M向右偏,B錯誤;若電爐代表谷地,冰塊代表山坡,近地面風會從山坡吹向谷地,則此時為夜晚,C錯誤;若電爐代表陸地,冰塊代表海洋,則此時近地面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北半球風向右偏,再結合指向標,近地面吹東南風,D錯誤。故選A。

【點睛】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原理:(1)溫壓關系:近地面氣溫高的地方,空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其對應的高空形成高壓;近地面氣溫低的地方,空氣冷卻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其對應的高空形成低;(2)風壓關系:水平方向上,風總是從高壓吹向低壓。我國海洋專家對東海中部海域沿30°N緯線的海水性質進行了垂直采樣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乙海域表層、底層海水溫度差異比甲海域大,且甲、己海域表層鹽度也有一定差異。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1.

關于流經甲乙兩海域洋流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甲海域洋流具有增溫增濕作用

B.

乙海域洋流具有降溫減濕作用C.

甲海域洋流會加快航行速度

D.

乙海域洋流會擴大污染物范圍12.

導致乙海域表層、底層海水溫度差異比甲海域大的主要因素是(

)①緯度位置

②海域深度

③洋流性質

④太陽輻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答案】11.D

12.C

【解析】【11題詳解】讀圖可知,甲海域洋流自北向南流,為寒流,具有降溫減濕作用,A錯誤;乙海域洋流自南向北流,為暖流,有增溫增濕作用,B錯誤;甲海域洋流會使自北向南行駛的船只順流航行加快航行速度,自南向北行駛的船只逆流航行,減慢航行速度,C錯誤;洋流對海洋污染的作用是加快凈化速度,但同時也會擴大污染范圍,D正確。故選D。

【12題詳解】讀圖可知,甲、乙兩海域緯度位置都是北緯30度,因此緯度位置和太陽輻射量不是影響兩個海域表層、底層海水溫度差異的主要因素,①④錯誤;海洋水溫垂直變化規(guī)律是由表層向下隨深度增加而迅速遞減,到1000米以下水深低于5℃以下,變化較小。甲海域表層為寒流,表層水溫較低,且甲海域等深線數(shù)值較小,位于沿海大陸架,海域比較淺,因此陽光能夠透入,底層水溫較高,表層和底層海水溫度差異較?。灰液S虮韺訛榕鳎韺铀疁剌^高,且乙海域等深線數(shù)值較大,水深,底層陽光不能透入,越向底層海水溫度迅速降低,因此表層和底層海水溫度差異大。所以導致乙海域表層、底層海水溫度差異比甲海域大的主要因素是海域深度和洋流性質。②③正確。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

【點睛】海水溫度分布規(guī)律:1、水平分布:(1)不同緯度海區(qū):緯度較低處水溫較高,緯度較高處水溫較低;(2)緯度相當海區(qū):暖流經過海區(qū)水溫較高;寒流經過海區(qū)水溫較低;2、垂直分布:(1)總趨勢:水溫由表層向深層遞減,1000m以下水溫差別不大;(2)特殊地區(qū):水溫隨深度增加而緩升(逆溫現(xiàn)象),影響因素是地熱作用。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下圖為“黃河流域四地地貌景觀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

關于圖中四地景觀特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甲地山高谷深

B.

乙地地勢低平

C.

丙地水流平緩

D.

丁地河谷深窄14.

關于圖中四地地貌類型及其成因說法正確的是(

)A.

甲地受風力侵蝕作用形成峽谷

B.

乙地受風力堆積作用形成平原C.

丙地受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瀑布

D.

丁地受流水堆積作用形成沖積扇【答案】13.A

14.C【解析】【13題詳解】讀圖可知,甲是龍羊峽,山高谷深,A正確;乙是河套平原,位于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之間的河谷平原,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洼,B錯誤;丙是壺口瀑布,水流湍急,C錯誤;丁地東營濕地,位于河口三角洲,河谷寬淺,D錯誤。故選A。【14題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甲地受流水侵蝕作用形成峽谷,A錯誤;乙地外力作用是受流水堆積作用形成的平原,B錯誤;丙地受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瀑布,C正確;丁地受流水堆積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地貌,D錯誤。故選C。

【點睛】一條大河從源頭到河口,劃分為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段。上游一般位于山區(qū)或高原,以河流的侵蝕作用為主;中游大多位于山區(qū)與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區(qū),以河流的搬運作用和堆積作用為主;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區(qū),河谷寬闊、平坦,以河流的堆積作用為主;河口段位于河流的終段,處于河流與其他水體(海洋、湖泊)相互作用下的河段。非洲納米比亞南部幾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極為炎熱。但這里仍有一種樹木在不屈的生長,它就是箭袋樹。箭袋樹是一種非常高大的喬木,一般可以長到15~20米高,樹干有2米粗。葉片肥厚,有著厚厚的外皮,上面皮孔數(shù)量極少,樹枝上覆蓋著一層明亮的白色粉末。左圖為箭袋樹分布圖,右圖為箭袋樹景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5.

推測箭袋樹所在地區(qū)的植被類型是(

)A.

熱帶雨林

B.

熱帶荒漠

C.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D.

溫帶荒漠16.

關于箭袋樹樹枝上覆蓋明亮白色粉末的作用敘述不正確的是(

)A.

降低樹枝的溫度

B.

增強反射陽光的能力C.

吸引昆蟲授粉

D.

減少植物蒸騰【答案】15

B

16.C【解析】【15題詳解】由材料“非洲納米比亞南部幾乎不下雨,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極為炎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非洲納米比亞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植被類型為熱帶荒漠,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6題詳解】箭袋樹所在地區(qū),全年降水量不足60mm,極為炎熱,降水稀少,蒸發(fā)極為旺盛。箭袋樹樹枝上覆蓋白色粉末的作用是增強反射陽光的能力,從而可以降低樹枝的溫度,減少植物蒸騰消耗水分,保證樹木生長。ABD說法正確;反光作用強,不利于吸引昆蟲授粉,吸引昆蟲授粉條件是顏色鮮艷。C說法不正確。根據(jù)題意要求選擇說法不正確的選項,故選C。【點睛】納米比亞熱帶沙漠氣候的形成原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東南信風的離風岸,以及沿岸寒流的降溫減濕作用,降水極其稀少。緯度較低,氣溫高,蒸發(fā)旺盛。形成熱帶沙漠氣候。河流的曲流被裁彎取直后,原河道的進、出口發(fā)生泥沙淤積,逐漸演變?yōu)榉忾]的淺水湖,稱為牛軛湖。尺八湖原系長江荊江河段,屬典型的牛軛湖(見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7.

下列關于尺八湖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尺八湖分布在長江的上游

B.

尺八湖形成前后,該段河流流速變化較大C.

尺八湖分布在現(xiàn)河流南岸

D.

尺八湖形成前后,該段河流流量變化較大18.

導致尺八湖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

流水侵蝕

B.

流水搬運

C.

流水沉積

D.

地殼下陷【答案】17.B

18.A【解析】

【17題詳解】讀圖可知,尺八湖原系長江荊江河段,屬于河曲的一部分,位于長江的中游,A錯誤;尺八湖分布在現(xiàn)河流的北岸,C錯誤;尺八湖形成前是河流的曲流段,水流速緩慢,形成后,該段河流發(fā)生了裁彎取直,河流流速變快,B正確;形成前后該段河流流量變化不大,D錯誤。故選B?!?8題詳解】根據(jù)材料可知,尺八湖是河流的曲流被裁彎取直后形成的牛軛湖,因此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蝕,A正確,BC錯誤;地殼下陷不是外力作用,同時也與地殼下陷無關,D錯誤。故選A?!军c睛】彎曲河段演變基本規(guī)律:①凹岸沖刷后退,凸岸淤積前伸;②彎道進口段不斷擺動,彎頂不斷移動;③彎頂不斷移動,可能發(fā)生截彎取直突變。土壤有機碳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肥力的高低。下圖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有機碳含量隨土層深度的變化情況。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9.

關于武夷山高海拔地區(qū)土壤有機碳含量高低及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較低,常年維持低溫

B.

較低,有機碳積累少C.

較高,微生物活動弱

D.

較高,呼吸作用弱20.

武夷山土壤有機碳隨深度增加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性,這主要是因為越往深層(

)A.

環(huán)境作用越大

B.

植被凋落物越少

C.

土壤通氣性越好

D.

有機質越多【答案】19.C

20.B【解析】【19題詳解】讀圖可知,武夷山高海拔地區(qū)土壤有機碳含量高,形成原因是氣溫低,微生物活動弱,有機質分解慢,積累多。C正確,ABD錯誤。故選C?!?0題詳解】讀圖可知,武夷山土壤有機碳隨深度增加而遞減。由材料可知,土壤有機碳主要由植物殘體通過微生物作用形成,植被凋落物一般都分布在土壤的表層,越往深層植被凋落物越少,有機質越少,B正確,D錯誤;表層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作用較大,而深層受外部環(huán)境作用影響較小,A錯誤;表層因有腐殖質層,土壤團粒結構通氣性較強,越往深層,形成的腐殖質越少,團粒結構差,土壤通氣性越差,C錯誤。故選B。【點睛】影響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土壤凍結時間長,微生物分解作用緩慢,使有機質積累起來,土壤肥沃;在常年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微生物活動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機質,使有機質含量趨于減少,土壤貧瘠。堰塞湖是火山熔巖流、冰磧物或地震活動等引起山崩滑坡體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貯水形成的湖泊(如圖)。2020年7月21日上午,湖北恩施州恩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fā)布預警:因清江上游屯堡鄉(xiāng)馬者村沙子壩滑坡,造成清江上游形成堰塞湖,隨時有潰壩的危險。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21.

若要實時監(jiān)測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

RS

B.

GNSS

C.

GIS

D.

GRS22.

下列有關清江上游堰塞湖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堰塞湖上游河段不會出現(xiàn)洪澇災害,人們的生活幾乎不受影響B(tài).

堰塞湖可以自然泄流,只要及時疏散下游人們即可消除災害C.

可以利用該堰塞湖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D.

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當?shù)負岆U救災的重要因素【答案】21.A

22.D【解析】【21題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GNSS是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tǒng),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3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tǒng);RS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獲取影像資料;GIS是在一定數(shù)據(jù)源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對比、計算;GRS是自愿、國際、完整的生產產品回收和監(jiān)管認證。因此要實時監(jiān)測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需要利用RS實時收集信息,A正確,BCD錯誤。故選A?!?2題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因清江上游屯堡鄉(xiāng)馬者村沙子壩滑坡,造成清江上游形成堰塞湖,隨時有潰壩的危險,A錯誤;堰塞湖可以自然泄流,但洪水會從上游傾覆而下,形成滅頂之災,所以要火速撤離下游人們,并且進行人工導流,疏散洪水,B錯誤;山區(qū)堰塞湖危險較大,不能用來發(fā)展旅游業(yè),C錯誤;清江位于山區(qū)鄉(xiāng)村地區(qū),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當?shù)負岆U救災的重要因素,D正確。故選D。【點睛】堰塞湖是指山崩、土石流或熔巖堵塞河谷或河床,儲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的湖泊,通常為地震、風災、火山爆發(fā)等自然原因所造成,也有人為因素所造就出的堰塞湖,例如:炸藥擊發(fā)、工程挖掘等。堰塞湖的形成,通常是不穩(wěn)定的地質狀況所構成,當堰塞湖構體受到沖刷、侵蝕、溶解、崩塌等作用,堰塞湖便會出現(xiàn)“溢壩”,最終會因為堰塞湖構體處于極差地質狀況,演變“潰堤”而瞬間發(fā)生山洪爆發(fā)的洪災,對下游地區(qū)有著毀滅性破壞。2021年7月,河南省出現(xiàn)了歷史罕見的極端強降雨天氣,4天內省會鄭州平均降水量達452.6毫米,受災嚴重;此輪強降雨共造成全省103個縣(市、區(qū))877個鄉(xiāng)鎮(zhèn)300.4萬人受災,因災死亡33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15.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2.2億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23.

與鄭州特大洪澇災害的形成關聯(lián)性最小的是(

)A.

地勢平坦,排水不暢

B.

降水集中,強度大C.

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

D.

路面硬化多,下滲慢24.

下圖示意災害自救的幾種方式,在遇到災害時,這些自救方法中不正確的是(

)A.

B.

C.

D.

【答案】23.C

24.A【解析】

【23題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鄭州出現(xiàn)特大洪澇災害主要原因有降水集中,強度大;地勢平坦,排水不暢;城市路面硬化多,下滲慢,形成了特大洪災;鄭州位于內陸地區(qū),不存在海水倒灌。因此與鄭州特大洪澇災害的形成關聯(lián)性最小的是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C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24題詳解】讀圖,A圖中發(fā)生泥石流時,該人位于泥石流正下方區(qū)域,迎著泥石流方向跑非常危險,不正確,A符合題意;B發(fā)生山崩落石時,該人往躲在的陡坡落石的下方,抱著蹲下,山崩的滑坡體和落石不會砸到自己,B自救方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洪水來時,人們往山上高地撤離,可以不被洪水淹沒,自救方式正確,不符合題意;D是地震發(fā)生時,躲在屋中的角落位置,頭頂物品,防止重物落下時砸傷頭部,自救方式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睛】洪澇災害包括洪水災害和雨澇災害兩類。其中,由于強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壩潰決、風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漲而泛濫以及山洪暴發(fā)所造成的災害稱為洪水災害;因大雨、暴雨或長期降雨量過于集中而產生大量的積水和徑流,排水不及時,致使土地、房屋等漬水、受淹而造成的災害稱為雨澇災害。二、綜合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計52分)25.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穿堂風”是氣象學中一種空氣流動的現(xiàn)象,是流動于建筑物內部空間的風。我國許多地區(qū)民居設計都充分考慮了“穿堂風”。材料二:下圖為我國四川省某山區(qū)利用穿堂風原理設計建造的傳統(tǒng)民居示意圖。

(1)請在圖中的實線上標出箭頭,示意穿堂風的形成過程。(2)有同學研究發(fā)現(xiàn),晴朗的白天“穿堂風”的風力比陰天大得多,簡析其原因。(3)該地區(qū)房屋后的山林夏遮蔭、冬擋風,試推測該山林的植被類型,并說明理由?!敬鸢浮浚?)

(2)屋前石質地面晴天比陰天增溫更快,氣溫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溫差更大,水平氣壓梯度力也更大,故風力更大(或者屋前石質地面陰天比晴天增溫慢,氣溫較晴天偏低,和屋后山林的溫差較小,水平氣壓梯度力也較小,故風力較小)。

(3)典型植被: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理由:夏遮蔭說明枝葉茂盛、冬擋風說明冬季不落葉(或四季常綠),位于我國四川省所以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解析】【分析】本題乙穿堂風為背景,考查熱力環(huán)流原理的應用,風力強弱的判斷以及植被類型的判斷,特別是利用熱力環(huán)流原理對穿堂風的形成過程進行分析,考查學生對熱力環(huán)流原理的理解和應用,突出考查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拘?詳解】

穿堂風的形成利用了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由于石質地面與屋后山林的熱力性質差異,白天石質地面增溫快,屋后山林增溫慢,由于溫差差異,使得石質地面空氣受熱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高空形成高壓,山林空氣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高空形成低壓,進而使得同一水平面產生氣壓差,高空中空氣由石質地面上空流向山林上空,近地面空氣由山林流向石質地面,進一步形成穿堂風,如下圖所示:【小問2詳解】穿堂風的形成利用了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由于晴天與陰天相比,太陽輻射強,屋前石質路面白天晴天時比陰天時增溫更快,氣溫更高,和屋后的山林溫差更大,因此水平氣壓梯度力更大,穿堂風風力更大;陰天時石質路面增溫慢,氣溫較晴天偏低,和屋后山林溫差小,水平氣壓梯度力小,穿堂風風力小?!拘?詳解】由題干“夏遮蔭、冬擋風”可知,該地植被枝葉常年茂密,因此地帶性植被應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枝葉常年茂密,夏季可以遮陰消暑,冬季可以擋風防寒;且結合區(qū)域地理位置進行判斷,該地位于四川,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點睛】熱力環(huán)流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其形成過程為:受熱地區(qū)大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而高空形成高氣壓;受冷地區(qū)相反,從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氣壓差,促使大氣的水平運動,形成高低空的熱力環(huán)流。熱的地方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冷處收縮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處,熱地方單位面積空氣柱重量(即氣壓)大,冷地方高空氣壓小,高空形成熱-冷的氣流。熱處氣流流失后,整個空氣柱減輕,地面形成低壓,冷處則形成高壓,近地面形成冷-熱的氣流。加上上升、下沉氣流,構成了熱力環(huán)流。2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圣勞倫斯河是北美洲東部的大河,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注入圣勞倫斯灣(左圖)。圣勞倫斯灣面積約23.8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海流從貝爾島海峽流入圣勞倫斯灣,經卡伯特海峽流出,中心地區(qū)表層海水鹽度27%~32%,深層可達33.5%,冬季完全冰封,5月底開始解凍。材料二:紐芬蘭島沿岸是世界上觀看冰山的最佳地點之一,每年常有來自高緯度的冰山漂浮到該島附近海域,吸引來自各地的游客。右圖為巨型冰山擱淺于紐芬蘭島東南部小鎮(zhèn)費里蘭的照片。(1)分析圣勞倫斯灣表層海水鹽度較同緯度大洋低的原因。(2)紐芬蘭島東部沿岸分布著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紐芬蘭漁場,試描述其形成原因。(3)每年春季紐芬蘭島附近會出現(xiàn)大量冰山,簡述其對附近表層海水性質可能帶來的影響?!敬鸢浮浚?)圣勞倫斯河大量徑流匯入;附近多島嶼分布,海域較封閉;緯度較高,氣溫相對較低,蒸發(fā)較少;高緯低溫海水注入,降低鹽度。

(2)寒暖流交匯:使海水攪動,帶動海底的營養(yǎng)鹽類上泛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

(3)水溫降低;鹽度降低;密度增大【解析】【分析】本題以巨型冰山擱淺于紐芬蘭島東南部小鎮(zhèn)費里蘭的照片為背景,涉及海水的鹽度、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小問1詳解】考查影響鹽度高低的因素,主要從降水量與蒸發(fā)量、入海徑流、洋流等進行分析,結合圖示信息進行分析,圣勞倫斯灣有圣勞倫斯河大量徑流匯入,對海水具有稀釋作用,使得鹽度降低;結合圖示地理位置進行分析,附近多島嶼分布,海域較封閉,與外界海水水體交換少,受外界影響較?。煌瑫r,該海區(qū)緯度較高,氣溫相對較低,蒸發(fā)較少,鹽度較低;由于該海區(qū)與高緯度海區(qū)相連,高緯低溫海水注入,降低鹽度?!拘?詳解】紐芬蘭漁場是由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處,是由于寒暖流交匯會使海水攪動,帶動海底的營養(yǎng)鹽類上泛,這些鹽類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同時紐芬蘭漁場成因還有位于淺海大陸架,光照充足利于浮游生物生長,圣勞倫斯河將大量無機物帶入海水中,吸引魚類,形成漁場?!拘?詳解】考查冰山的影響,冰山來自較高緯度,隨著緯度降低,氣溫、水溫上升,冰山融化,使表層海水水溫降低;冰山融化導致淡水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