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1-2022高考語文模擬試卷
考生請注意:
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nèi),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
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nèi),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
位置上。
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jié)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李覺,字仲明,本京兆長安人。太平興國五年舉九經(jīng),起家將作監(jiān)丞、通判建州,秩滿,州人借留,有詔褒之,
就遷左贊善大夫、知泗州,轉(zhuǎn)秘書丞。太宗以孔穎達《五經(jīng)正義》詔孔維與覺等校定。王師征燕、薊,命覺部京東諸
州芻糧赴幽州。維薦覺有學,遷《禮記》博士賜緋魚。
雍熙三年,與右補闕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謂目:“此土山川之險,中朝人乍歷之,豈不倦乎?”覺曰:“國家
提封萬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險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還,久之,遷國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學官講說,覺首預(yù)焉。太宗幸國子監(jiān)謁文宣王畢升輦將出西門顧見講坐左右言覺方聚徒講書上
即召覺令對御講。覺口:“陛下六龍在御,臣何敢輒升高坐。”上因降輦,令有司張布幕,設(shè)別坐,詔覺講《周易》
之《泰卦》,從臣皆列坐。覺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應(yīng)之旨,上甚悅,特賜帛百四。
俄獻時務(wù)策,上頗嘉獎。是冬,以本官直史館。右正言王禹僖上言:“覺但能通經(jīng),不當輒居史職?!庇X仿韓愈
《毛穎傳》作《竹穎傳》以獻,太宗嘉之,故寢禹俾之奏。淳化初,上以經(jīng)書板本有田敏輒刪去者數(shù)字,命覺與孔維
詳定。二年,詳?!洞呵镎x》成,改水部員外郎、判國子監(jiān)。四年,遷司門員外郎,被病。假滿,詔不絕奉,卒。
覺累上書言時務(wù),述養(yǎng)馬、漕運、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詳備,令送史館。覺性強毅而聰敏,嘗與秘閣校理吳淑等
同考試開封府秋賦舉人,語及算雉兔首足法,覺日:“此頗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簡。淑意其宿制,即試以別
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嘆伏。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九十》)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太宗幸國子監(jiān)/謁文宣王/畢升輦將出西門/顧見講坐左右/言覺方聚徒講書/上即召覺/令對御講/
B.太宗幸國子監(jiān)謁文宣王畢/升輦將出西門顧見/講坐左右/言覺方聚徒講書/上即召覺/令對御講/
C.太宗幸國子監(jiān)謁文宣王畢/升輦將出西門/顧見講坐/左右言覺方聚徒講書/上即召覺/令對御講/
D.太宗幸國子監(jiān)/謁文宣王/畢升輦將出西門/顧見講坐/左右言覺方聚徒講書/上即召覺/令對御講/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秩滿:謂官吏任期屆滿。如唐代錢起“秩滿歸白云,期君訪谷口”中“秩滿”即為此意。
B.《禮記》:據(jù)傳成書于西漢,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是儒、釋、道思想的資料匯編。
C.國子監(jiān):中國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
D.秋賦:也稱秋貢、秋薦,唐宋時州府向朝廷薦舉會試人員的選拔考試。因于秋季舉行,故有此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覺學問精深,政績卓越。他明曉《九經(jīng)》,參與孔穎達《五經(jīng)正義》校定;擔任將作監(jiān)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
褒揚。
B.李覺涉遠為官,不畏艱苦。與李若拙出使交州時,別人認為前往此地辛苦勞累,他卻認為不足掛齒。
C.李覺仕途順暢,頗受賞識。皇上對他所獻策略以及所作《竹穎傳》大加贊賞,王禹倍也大力舉薦他。
D.李覺關(guān)心時局,聰慧機敏。他對當時的一些政務(wù)有很好的論述,得到太宗認可;在計算方法上也有獨到見解。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上因降輦,令有司張簾幕,設(shè)別坐,詔覺講《周易》之《泰卦》,從臣皆列坐。
(2)淑意其宿制,即試以別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嘆伏。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中國畫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原則。如“心師造化”,強調(diào)以自然為師,通過“月識心記”寫生自然,概括提煉物
象的基本特征,獲得藝術(shù)素材,再去創(chuàng)造圖畫的意境。“中得心源”則著重于主體因素的積極發(fā)揮。宋人講“胸有丘
壑”,明講“丘壑內(nèi)營”,都是強調(diào)主體因素的作用。作畫的程序是要先求形似,但中國畫不存形寫實
而求于以形寫神,遺貌取神,在形似的基礎(chǔ)上,突出內(nèi)在的精神。古詩云“筆在傳石神”,(),就不再冥頑而
有了神韻。古人更知其神情寄寓于物,借物抒情。文同畫纖竹以示其遭遇,米芾畫枯木怪石以遣其,遼元代文
人雅士大都以筆墨寫愁寄恨。中國畫的這種寫意精神,心師造化,畫心相應(yīng),具有天人合一的卓越中國哲學精髓。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p>
A.甚或著眼于栩栩如生盤郁
B.或是著眼于惟妙惟肖盤郁
C.甚或立足于惟妙惟肖情思
D.或是立足于栩栩如生情思
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頑石一塊,經(jīng)畫家潛心用意,筆墨點染
B.一塊頑石,經(jīng)畫家潛心用意,筆墨點染
C.頑石一塊,畫家以筆情墨致,點染勾勒
D.一塊頑石,畫家以筆情墨致,點染勾勒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p>
A.中國畫的這種心師造化、畫心相應(yīng)寫意精神,具有天人合一的卓越中國哲學精髓。
B.中國畫心師造化、畫心相應(yīng)這種的寫意精神,是天人合一的哲學卓越精髓之所在。
C.中國畫這種心師造化、畫心相應(yīng)的寫意精神,體現(xiàn)了中國哲學天人合一的精髓。
D.中國畫這種寫意精神,正是心師造化、畫心相應(yīng)的天人合一的中國哲學之精髓。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班)固字孟堅,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所學無常師,不為章句,舉大義而已。永平初,
東平王蒼以至戚為豚騎將軍輔政,開東閣,延英雄。時固始弱冠,奏記說蒼,薦桓梁、晉馮諸人,蒼納之。父彪卒,
歸鄉(xiāng)里。固以彪所續(xù)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yè)。既而有人上書顯宗,告固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固系
京兆獄,盡取其家書。固弟超恐固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馳詣闕上書,具言固著述意。顯宗甚奇之,召詣校書部,
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成世祖本紀,遷為郎。固又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復(fù)使
終成前所著書。固以為漢紹弟運,以建帝業(yè),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紀,編于百王之末,廁于秦、項之
列,太初以后,闕而不錄,故探撰前記,綴集所聞,以為《漢書》。固自永平中始受詔潛精積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
當世甚重其書學者莫不諷誦焉永元初,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與參議。北單于聞漢軍出,遣使款居延
寒,欲修呼韓邪故事,朝見天子,請大使。憲上遺固行中郎將事,將數(shù)百騎與虜使俱出居延塞迎之。會南匈奴掩破北
庭,聞虜中亂,引還,及竇憲敗,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學諸子,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陽令種兢嘗行,
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憲不敢發(fā),心銜之。及竇氏春冬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獄中,
時年六十一。詔以譴責兢,抵主者吏罪。
申日:司馬遷、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載籍之作,大義粲然著矣。議者威稱二子有良史之才。遷文直而事核,固文贍
而事詳。若固之序事,不激詭,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有體,使讀之者蠢蠢②而不厭,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譏
遷,以為是非頗謬于圣人。然其論議常排死節(jié),否正直,而不敘殺身成仁之為美,則輕仁義,賤守節(jié)愈矣。固傷遷博
物洽聞,不能以智免極刑。然亦身陷大我,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嗚呼,古人所以致論于目睫也。
(節(jié)選自《后漢書?班彪列傳》)
(注)①抑抗:縮小與夸張。②亶亶(weD:不倦。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固自永平中始受詔潛精積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當世甚重其書學者莫不諷誦焉
A.從文化常識看,句中的“永平”“建初”等年號表示時間,所以“固自永平中始”與“至建初中”后都應(yīng)該斷開。
B.從句意看,“潛精積思二十年”是“詔”的具體內(nèi)容,所以“受詔潛精積思二十年”是一個表意完整的句子。
C.從語法角度分析,“重”形容詞用作動詞,作“當世”的謂語,與“其書”構(gòu)成動賓結(jié)構(gòu),故“其書”后要斷開。
D.從句間關(guān)系看,“重其書”是“當世莫不諷誦焉”的原因,所以“莫不諷誦焉”前應(yīng)斷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堯是傳說中上古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史記》記載其為“五帝”之一,是儒家推崇的圣明君主。
B.賓客是指古代同宗族出身的或投靠依附王侯貴族并為其效命的門客,文中指竇氏的族人。
C.《漢書》是中國第部紀傳體斷代史,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D.論是附在史傳后面的評語,多是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評論,有時也是作者的諷喻或感慨。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班固聰穎多才,年輕有為。他九歲時就能寫詩作文,長大后博覽群書,不拘泥于一家學說;剛成年就向劉蒼薦才
并被接納。
B.班固經(jīng)歷磨難,矢志修史。他被人舉報私修官史而遭遇了牢獄之災(zāi);在班超營營救澄清冤情后,被皇帝召到校書
部繼續(xù)著書。
C.班固潛心著述,享譽當時,他追溯記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寫他們的本紀,人們稱贊他與司馬遷都具有優(yōu)秀史
官的才能。
D.班固治家無方,牽連被害。班固疏于管教家人,因奴仆醉酒冒犯種兢而被其懷恨在心,后來遭到種兢挾私報復(fù),
被害致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固弟超恐固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馳詣闕上書,具言固著述意。
(2)會南匈奴掩破北庭,聞虜中亂,引還,及竇憲敗,固先坐免官
5.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漢書》的優(yōu)點和不足。
4、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先知往往是寂寞的,他最先看到問題的所在;但先知的偉大就在于能夠忍受寂寞,并在寂寞中型(yfl)踽獨行,
不因他人的漫罵和攻訐(jie)而隱瞞或改變自己的觀點。
B.“嫦娥”四號的成功是國際合作的成果:13臺藜(zai)萄(he)中4臺是與德國等國家合作的,與俄羅斯合作的
同位素熱源則保障了它安全渡過月夜。
C.當你面臨無法逃遁(diin)的困感時,網(wǎng)絡(luò)上千篇一律的爆款“雞湯”并不能幫你解決問題,但文學能揭穿黑暗,
迎接光明,使你拋棄卑鄙(bi)和淺薄,趨向高尚和精深。
D.個人史是匯入正史河流的涓涓細流,哪怕只是一個少年兄(zhi)言片語的勾沉,也是重建被遺忘與被毀壞的魯(nu6)
大歷史的一磚一瓦。
5、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雨晴至江渡
柳宗元
江雨初晴思遠步,日西獨向愚溪⑴渡。
渡頭水落村徑成,撩亂浮槎⑵在高樹。
滁州西澗
韋應(yīng)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鶴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注釋:(1)愚溪:柳宗元出于被貶逐的憤激,自稱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為“愚溪”。(2)浮槎(cha):
水中浮木。
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柳詩首句點題,為下文具體描寫所見的江渡景象做鋪墊。
B.柳詩末句,寫洪水落后,浮槎高掛,一片蕭條冷落景象。
C.韋詩末句“舟自橫”是說雨后無人撐船,無法渡過澗口。
D.兩首詩同寫傍晚渡口,一寫水落,一寫潮漲,各有寄托。
2.“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鵬深樹鳴”兩句,采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手法。下列沒有運用這種手法的一項是
A.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B.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虞世南《蟬》)
C.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D.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3.賀裳《載酒園詩話》說“韋真有曠達之懷,柳終帶排遣之意。”結(jié)合兩首詩的內(nèi)容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6、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
(1)豈無山歌與村笛?o,如聽仙樂耳暫明。(白居易《琵琶行》)
(2)黃鶴之飛尚不得過,.青泥何盤盤,o(李白《蜀道難》)
(3),棄脂水也;,焚椒蘭也。(杜牧《阿房宮賦》)
(4)不憤不啟,,,則不復(fù)也。(《論語》)
(5)女蝸煉石補天處,,夢入神山教神嫗,。(李賀《李憑箜篌引》)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詩人應(yīng)該如何回應(yīng)時代的呼喚,這是一個常說常新的問題。社會的進步,技術(shù)的發(fā)展,讓我們進入全新的信息時
代。新的傳播手段,讓詩歌這種曾是少數(shù)精英寫作的“文學皇冠”藝術(shù),變成了大眾傳情達意的工具,繁榮和雜蕪共
存,多樣與無序同在,先鋒與通俗攜手。詩歌這門藝術(shù),其邊界被各種突破和探索改變,在一些人那里,詩歌成了一
種面貌模糊的快餐產(chǎn)品。更有激進者和無知者進行無底線的嘗試,以驚世駭俗的語言涂鴉從事所謂的詩歌寫作。因此,
真正熱愛詩歌并堅守詩歌精神的詩人們,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應(yīng)時代的呼喚,寫出無愧時代的詩篇,這是詩人的天
職與擔當。
努力提升詩歌精神的時代高度,是中國詩人特別是百年新詩歷史所證明的詩之大道。百年中國新詩的發(fā)展,就是
真實地記錄并表達了中華民族奮起反抗、爭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歷程,成為中國人百年來振興中華的情感史。中國
新詩在民族危亡和社會變革的每個歷史時期,都產(chǎn)生了代表性的詩人和里程碑式的詩篇。在“五四”時期,胡適、郭
沫若、徐志摩、冰心等,都是開一代風氣的大家??箲?zhàn)時期,艾青的《我愛這土地》、田漢的《義勇軍進行曲》等一大
批詩人的作品,記錄了中華民族危亡時用血肉筑起長城的精神。新中國成立之初,賀敬之的《放聲歌唱》,以及郭小川、
公劉等詩人的作品,記錄了一個站起來的新中國所激起的浪漫情懷。直到改革開放,重新歌唱的牛漢、綠原等老詩人,
以及舒婷、顧城等青年詩人的作品,呈現(xiàn)改革開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國重新煥發(fā)青春的氣象……堅守中國新詩與時代同
行的初心,不忘中國新詩與中華民族同呼吸、為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鼓與呼的使命,中國詩歌一定能產(chǎn)生更多更好的無
愧時代的偉大詩篇。
努力開拓詩歌題材的社會深度,是中國詩人在改革開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在過去的四十多年間,詩壇
空前繁榮紛雜,而創(chuàng)作主潮深化了中國詩歌的題材。自20世紀末以來,對外開放讓中國年輕一代有機會接受現(xiàn)代文學
思潮,中國孕育了影響深遠的現(xiàn)代主義詩歌潮流,呈面對世界的向外姿態(tài)。向下面對腳下土地的寫實主義,經(jīng)過近四
十年多次流變而成為詩壇主要的新寫實主義詩潮。這些作品不拒絕在表現(xiàn)手法上向西方學習,但詩歌的元素和資源是
目光向下,面對本土,表現(xiàn)大眾生活,為普通百姓吶喊,同時強調(diào)自我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具有較強的民族性。及物寫
作與表現(xiàn)自我之結(jié)合,成為詩壇的新主潮。而堅守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堅守“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傳統(tǒng),在詩壇也沒有
缺席。他們用文言創(chuàng)作的格律詩詞表現(xiàn)社會生活,他們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
努力錘煉詩歌語言的藝術(shù)精度,是每個中國詩人的天職與擔當。詩歌是一門與語言有關(guān)的藝術(shù)。悠久的詩歌發(fā)展
史,也是詩歌語言越來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過程?!对娊?jīng)》、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近現(xiàn)代出現(xiàn)
的新詩等中國詩歌的語言運用,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美絕倫,成為我們民族氣質(zhì)的體現(xiàn)。從現(xiàn)實生活中汲取鮮活且
有生命的語言,拒絕粗鄙低俗的誘惑,拒絕空話套話的侵蝕,不僅考驗每個詩人掌握語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現(xiàn)詩
人文化修養(yǎng)的成色。
(摘編自2019年9月11日《光明日報》葉延濱《回應(yīng)時代的呼喚是詩人的天職》)
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社會的進步與技術(shù)的發(fā)展,讓中國新詩成為中國人百年來振興中華的情感史。
B.回應(yīng)時代呼喚,是百年新詩史上產(chǎn)生代表性詩人和里程碑式詩篇的重要原因。
C.新寫實主義詩歌深化了當代中國詩歌的題材,特點是呈面對世界的向外姿態(tài)。
D.只有向中國古典詩歌和現(xiàn)代優(yōu)秀詩歌學習語高技巧,才能錘煉好詩歌的語言。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總分結(jié)構(gòu)、從三個方面論述了詩人應(yīng)如何回應(yīng)時代呼喚、創(chuàng)作優(yōu)秀詩篇。
B.文章從當下詩歌創(chuàng)作入手,著重梳理了中國新詩的百年發(fā)展歷程,以期總結(jié)經(jīng)驗。
C.文章以胡適、艾青等著名詩人為例,指出他們堅守了中國新詩與時代同行的初心。
D.文章以改革開放以來詩壇繁榮的事實,反映了詩人在開拓題材社會深度方面的努力。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新時代和新傳播手段促進了詩歌的發(fā)展與繁榮,要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的詩篇,詩人必須堅守詩歌精神。
B.真正的藝術(shù)家應(yīng)扎根于民族大地、與時代同行,牢記時代所賦予的使命,創(chuàng)作出無愧時代的藝術(shù)作品。
C.歷經(jīng)流變的新寫實主義詩歌成為當今詩壇的新主潮,但它強調(diào)自我獨特風格,難以產(chǎn)生出里程碑式的詩篇。
D.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說:“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边@與文中堅守與時代同行的創(chuàng)作理念是相通
的。
8、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題。
光的詩人
豐子愷
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畫,可說是理想主義支配的時代。作畫先須用頭腦來考慮,選取高尚的題目為題材,然后可以
產(chǎn)生大作。同樣的筆法、同樣的色調(diào),拿來描寫皇帝的“加冕式”,就是偉大的作品;描寫村夫稚子的日常生活,就
沒有價值。從前的繪畫,題材以外原也有技術(shù)的妙處,例如文藝復(fù)興時期的米開朗琪羅的有力的表現(xiàn),拉斐爾的優(yōu)美
的表現(xiàn),達?芬奇的神秘的表現(xiàn),原是對于其技術(shù)的鑒賞;然而除這種專門的技術(shù)鑒賞以外,幸而在題材上,米開朗
琪羅所描的是《最后的審判》,拉斐爾所描的是《圣母子》,達?芬奇所描的是《最后的晚餐》,所以不理解其技術(shù)的“有
力優(yōu)美”或“神秘”的一般人,也尚能因其題材而感到這等畫的興味。
然而現(xiàn)在的印象派,技術(shù)比之前深進了,技術(shù)深進的結(jié)果是忽視題材,而新創(chuàng)一種描寫色與光的繪畫。
比如,印象派首領(lǐng)畫家莫奈,對于同一的稻草堆連作了十五幅畫,把朝、夕、晦、明的稻草堆的受光的各種狀態(tài)
描出,各畫面作成一種色彩與光的諧調(diào)。他的描風景,并不是對于風景有興味,只為便于研究光,故描風景。在他的
作品中全無浪漫的情緒與光景,所描寫的題材皆單調(diào)、平凡、乏味。“稻草堆”“寺院”、一片水上的“睡蓮”、“泰
晤士河面”一類的題材,千遍不厭地被他描寫,然而絕沒有重復(fù)的表現(xiàn)。
莫奈用自然科學者的實驗來完成他的繪畫。他把太陽的光與空氣的色用三棱鏡分解,得到原色,用強烈的原色來
作出繪畫的效果。他是外光主義的首創(chuàng)者,步他的后塵的許多畫家,也都熱衷于光的追求。他們憧憬于色彩,贊羨太
陽。凡是有光明的地方,不問何物,都是他們的好畫材。
“太陽崇拜的畫家”“光的詩人”“向日葵的畫家”,他們不選擇事物,但追求光與色的所在。美的光與色的所
在,不論其為何物,均是美的畫材。因為追求光與色,故自然傾向于光色最豐富的野外的風景的寫生。因為不擇事物,
故自然不必像從前那樣取高尚的題目為題材,而一切日常生活瑣事細故,只要是光與色的所鐘,無不可取為大作品的
題材了。
對于這種新繪畫,倘能具有對于形式美(色彩光線的美)的鑒賞眼,換言之,對于比繪畫的鑒賞眼,自然可以感
到深切濃重的興味。但在沒有這較為專門的鑒賞眼,而全靠題材維持其對于畫的興味的人,對于描著一堆無意義的稻
草,或一片無意義的水面的繪畫就漠然無所感覺,真所謂“英明其妙”了。
要讀懂“光的詩”,必須先識“光的言語”“色的文字”,要識光與色的言語文字,須費相當?shù)木毩暎@練習實
在比普通的學童的識字造句更為困難。光與色的文字,不能諳誦或硬記,是超乎言說之外的一種文字,故對于這方面
的天資缺乏的人,實在沒有方法可教他們識得。
所以,要理解“光的詩”的印象派繪畫,最好取聽音樂的態(tài)度,或鑒賞書法的態(tài)度。高低、久暫、強弱不同的許
多音作成音樂美;剛?cè)?、粗細、長短、大小、濃淡不同的許多線作成書法美。同樣,各式各樣的光與色的塊或條或點
作成印象派的繪畫美。這繪畫美就是所謂“光的言語”“色的文字”。
(有刪改)
1.根據(jù)原義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就藝術(shù)表現(xiàn)技巧而言,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藝術(shù)家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和達?芬奇都各有特色。
B.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畫,受理想主義支配,只要選取高尚的題目為題材,就可以產(chǎn)生大作。
C.不理解技術(shù)的一般人既無法從印象派的畫作中探求題材的美,也無法更為專業(yè)地欣賞畫作了。
D.普通的學童識字造句可以諳誦或硬記,但繪畫中光與色的文字,是不能用這種方法識得的。
2.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藝復(fù)興時期不理解藝術(shù)家技術(shù)內(nèi)涵的一般人,也可因題材的高尚而感到畫作的興味。
B.外光主義的首創(chuàng)者莫奈,熱衷于光的追求,用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來作出繪畫的效果。
C.“光的詩人”不選擇事物,只追求光與色的所在,傾向于光色最豐富的野外風景的寫生。
D.理解印象派繪畫,既要使用聽音樂、賞書法的手段,也要掌握欣賞繪畫美的具體方法。
3.本文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被稱為“光的詩”的印象派繪畫的?請簡要概括。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的講話中深刻指出,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歷史遺存背后蘊含的哲
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guī)范等,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更要揭示蕊含其中的
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
大量的各類歷史文物遺存,啟示我們?nèi)フJ識敦煌文化內(nèi)涵的博大精深。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nèi),佛教在古代敦煌
宗教文化中始終占據(jù)著主要地位。佛教文化的昌盛,不僅體現(xiàn)在中國大乘佛教的各個主要思想宗派的相互促進和發(fā)展,
傳譯、抄寫佛經(jīng)以及開窟造像、舉行法會等正統(tǒng)的宗教活動的頻繁和規(guī)模,也體現(xiàn)在敦煌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歲時
節(jié)慶和娛樂活動中所反映的幾乎無時、無處不在的佛教文化印跡。同時,道教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宗教,也以它所特
有的根深蒂固的多神崇拜的思想方法存在于古代敦煌。另外,其他外來宗教如襖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攔教等,也
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圈內(nèi)暢行其道。敦煌文化這一現(xiàn)象的價值在于不同文化價值體系的和睦相處。
敦煌文獻中還有大量非漢語文獻,許多是已經(jīng)消失的“死語言”,如回鶻文、于闌文和粟特文等。這些文獻對于
相關(guān)民族的歷史文化研究的價值和意義自不待言,其與漢文文獻以及多種宗教的共處、交流本身,展示了敦煌文化的
自信、自由、開放和包容并蓄。在這樣文化基礎(chǔ)上的文化昌盛和博大精深,是文化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這種文化昌盛的
因果邏輯,對于我們今天的文化速設(shè)和價值取向,應(yīng)該具有很強的啟示意義。
敦煌文學作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傳世文人詩文的抄本,屬傳統(tǒng)的文人士大夫的正統(tǒng)文學作品;一類是以講經(jīng)文、
變文、詞文、話本、緣起故事、俗賦、曲子詞、白話詩等為代表的俗文學作品。特定意義上的“敦煌文學”顯然是指
敦煌特有的俗文學,它鮮活、明快,具有濃郁的宗教、生活氣息。鴻篇巨制《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已經(jīng)孕育了后代章回
體白話小說的雛形。
敦煌的文學藝術(shù)體現(xiàn)著兼收并蓄、自信創(chuàng)新的恢弘氣度。敦煌壁畫題材極為豐富,壁畫繪制積極汲取相應(yīng)時代最
先進的繪畫技法和理念,于線條和色彩的騰轉(zhuǎn)挪移中緊扣時代脈搏,深涵經(jīng)義意蘊,致使畫作美不勝收。在兩晉南北
朝至隋唐時代中原畫家作品大都失傳的今天,敦煌壁畫就成為我們認識中古時代中國繪畫史的重要依據(jù)。在南北朝時
期,傳自西域的畫法逐漸被中國的畫家所吸收,畫史記載北齊畫家曹仲達畫人物衣紋稠疊如出水之狀,被稱為“曹衣
出水”。南朝張僧繇曾采用“凹凸法”在南京一乘寺繪制壁畫。曹、張的畫法正是傳自印度和西域的畫法,在敦煌早
期壁畫中十分流行。其中展現(xiàn)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為我們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提供了豐富
的精神支撐。
(摘編自樊錦詩《保護傳承敦煌文化增強中華文化自信》,有刪改)
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nèi),佛教在敦煌宗教文化中始終占據(jù)著主要地位。
B.敦煌文獻中的大量非漢語文獻,因為屬于“死語言”,對于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很大。
C.“敦煌文學”中的俗文學包括講經(jīng)文、變文、詞文、話本等多種體裁,極具研究價值。
D.曹仲達的“曹衣出水”和張僧繇的“凹凸法”,正是傳自印度和西域的畫法。
2.下列對原文論述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了“總一一分”的論述結(jié)構(gòu),具體分析了敦煌文化中蘊含的精神財富。
B.文章以習總書記講話開篇,同時作為全文中心觀點,既高屋建令瓦又提綱挈領(lǐng)。
C.文章第四段舉出《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旨在論證敦煌文學的兼收并蓄自信創(chuàng)新。
D.文章基于“古為今用”的邏輯前提,重點論述了敦煌文物遺存、文獻等兩方面。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古代敦煌,各種宗教都大體和睦相處,表現(xiàn)了敦煌文化的自信自由、包容并蓄。
B.因為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代中原畫家作品大都失傳,敦煌壁畫更顯珍貴。
C.敦煌曲子詞屬于特定意義上的“敦煌文學”,與傳統(tǒng)的文人士大夫作品沒有關(guān)系。
D.我們進行今天的文化建設(shè),應(yīng)該認真總結(jié)發(fā)揚古代敦煌的經(jīng)驗,擴大國際文化交流。
10、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野鶴軒壁記?
[明]歸有光
①嘉靖戊戌之春,余與諸友會文于野鶴軒。吾昆之馬鞍山②,小而實奇。軒在山之麓,旁有泉,芳冽可飲。稍折而
東,多盤石,山之勝處,俗謂之東崖,亦謂劉龍洲?墓,以宋劉過葬于此。墓在亂石中,從墓間仰視,蒼碧嶙峋,不見
有土。惟石壁旁有小徑,蜿蜒出其上,莫測所在,意其間有仙人居口。
②始,慈溪楊子器名父創(chuàng)此軒。令能好文愛士,不為俗吏者,稱名父。今奉以為名父祠。嗟夫!名父豈知四十余
年之后,吾黨之聚于此耶?
③時會者六人,后至者二人。潘士英自嘉定來,汲泉煮茗,翻為主人。余等時時散去,士英獨與其徒處。烈風暴
雨,崖崩石落,山鬼夜號,可念也。
[注]①野鶴軒:在昆山境內(nèi)。寫作此文時歸有光32歲。②昆:昆山。馬鞍山在昆山西北。③劉龍洲:南宋愛國詩人,
號龍洲道人。積極要求抗金北伐,詩風豪放。死后葬于馬鞍山。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內(nèi)的虛詞是()。
A.耳B.乎C.矣D.也
2.對第②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浙江慈溪人楊子器是野鶴軒的創(chuàng)建人,曾任昆山縣令。
B.楊子器為政清廉,賢能有德,喜愛富有文學才華的士人。
C.作者稱楊子器“不為俗吏者”,贊嘆了楊氏官品和人品。
D.作者與友人相聚于楊子器墓側(cè),暗含其追慕先賢之意。
3.第①段寫劉過的墓,用意是o
4.賞析第③段畫線句。
5.本文為題寫于野鶴軒壁上的短文,全文圍繞與野鶴軒有關(guān)的人事展開,章法謹嚴,請對此加以分析。
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海瑞,字汝賢,瓊山人。舉鄉(xiāng)試??茨掀浇讨I。御史詣學宮,屬吏咸伏謁,瑞獨長揖,目:“臺謁當以屬禮,此
堂,師長教士地,不當屈?!边w淳安知縣。布袍脫栗,令老仆藝蔬自給??偠胶趹棁L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
市肉二斤矣。”
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親朝,深居西苑,專意專整。延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后,無敢言時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
獨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日:“趣執(zhí)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cè)口:“此人素有癡名聞甚上疏時?
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頃復(fù)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
中者數(shù)月。嘗日:“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睍塾屑?,煩懣不樂,召閣臣議內(nèi)替,因日:“海瑞言俱是。朕
今病久,安能現(xiàn)事?!痹蕉?,帝崩,穆宗立。三年夏,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十府。屬吏憚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瑞銳意興革,請浚吳淞、白茄,通流入海,民賴其利。素疾大戶兼并,力摧豪強,撫窮弱。貧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奪
還之。瑞撫吳甫半歲,小民聞當去,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
萬歷初,張居正當國,亦不樂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視,瑞設(shè)雞黍相對食,居舍蕭然,御史嘆息去。
居正憚瑞峭直,中外交薦,卒不召。帝屢欲召用瑞,執(zhí)政陰沮之,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諸司素偷情,瑞以身矯之。
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十五年,卒官。瑞無子。卒時,小民罷市。喪出江
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贈太子太保,謚忠介。
(節(jié)選自《明史?海瑞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
B.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
C.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
D.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署,暫時代理某一官職。在文言文中像“權(quán)”“假”“領(lǐng)”“攝”等詞都有類似的意思。
B.齋醮,一般指齋醮科儀,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是一種齋戒祀神儀式。《紅樓夢》里有去清虛觀打醮
的事,就是道士設(shè)壇為人做法事,以求福禳災(zāi)。
C.內(nèi)禪,是古代實行的一種君位傳承制度。在世襲制王朝下,君主將君位禪讓給本家族里的人,稱作“內(nèi)禪”。
D.視事,指就職治事。如《張衡傳》中“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指的就是到任工作。本文指皇帝臨朝聽政。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海瑞為官清廉,敢于直諫。穿布袍吃粗糧,屋舍簡陋,老母祝壽,只買了兩斤肉;明世宗不理政務(wù),專意齋醮,
群臣無人敢言,獨海瑞犯顏上疏。
B.海瑞不媚上官,仕途不順。做南平教諭時,對前來視察的御史不跪拜。張居正掌權(quán)時,盡管有內(nèi)外朝臣的舉薦,
但他最終也沒被召用;皇帝多次想要重用他,也曾遭當政大臣暗中阻止。
C.海瑞不畏豪強,銳意革新。巡撫應(yīng)天十府時,屬吏害怕他的威嚴,貪官污吏全自動離職;他興修水利,疏通河流,
民得其利。
D.海瑞一心為公,深得民心。海瑞巡撫吳地半年而要離去,百姓于道路哭泣,家中繪制海瑞像祭祀他;去世時,百
姓罷市,穿白衣戴白帽夾岸相送。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zhí)之,無使得遁!”
(2)素疾大戶兼并,力摧豪強,撫窮弱。
12、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2019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感染性肺炎疫情席卷武漢,蔓延湖北,乃至全國。全國停工停課,同學們只
有在家線上學習。其間,有同學大發(fā)感慨,我們出生時遇到“非典”,高考備考時遇上“新冠肺炎”,感到命途多舛……
聽課兩個多月,不少學生和家長焦慮、迷茫。對此,引起了網(wǎng)上的熱議。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民族歷
史上經(jīng)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绷暯娇倳浀?/p>
這句話在海內(nèi)外網(wǎng)友中引發(fā)共鳴。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某知名網(wǎng)站特為此舉辦一次線上論壇。
作為同齡人,即將走向高考考場,你是怎樣想的?請聯(lián)系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以''致同齡人”為副標題寫一篇
文章,參加網(wǎng)上論壇,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1.C
3.C
4.(1)譯文:皇上于是下了輦車,讓官吏張設(shè)帳幕,另外設(shè)置座位,令李覺講解《周易》中的《泰卦》,隨從的大臣都
依次而坐。
(2)譯文:吳淑懷疑(猜測)他是預(yù)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來測試他,他都能夠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贊嘆佩服。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斷句類試題,考生要注意結(jié)合對文句的理解,同時也要注意文句
中的標志性的詞語,本題中標志性的詞語有“畢”“升輦”“顧”“左右”“令”。
點睛:文言斷句的題目,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jié)構(gòu)的對稱,這是基礎(chǔ),一般考核較少,
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zhuǎn)換和在句中充當?shù)某煞?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
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jié)合文意進行分析。
2.試題分析:B.《禮記》:據(jù)傳成書于西漢,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是儒、釋、道思想
的資料匯編?!抖Y記》是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
3.試題分析:C.李覺仕途順暢,頗受賞識?;噬蠈λI策略以及所作《竹穎傳》大加贊賞,王禹僧
也大力舉薦他。王禹儲奏言,李覺不應(yīng)該居史職,而非大力舉薦他。
4.試題分析: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nèi)容,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
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
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因”“設(shè)”“詔”“宿制”“試以”“坐
參考譯文:
李覺,字仲明,本是京兆長安人。太平興國五年因通曉《九經(jīng)》被舉薦,開始做官擔任將作監(jiān)丞、建州
通判,任期將滿,建州百姓請求讓他留下,皇上下詔書褒獎他,晉升做左贊善大夫,掌管泗州,轉(zhuǎn)任秘
書丞。宋太宗拿孔穎達的《五經(jīng)正義》下令讓孔維和李覺校定。朝廷的軍隊出征燕、薊,命令李覺布置
將京東各州糧草運往幽州??拙S推薦李覺,認為他有學問,李覺升遷為《禮記》博士,賞賜緋袍魚袋(五
品官職)。
雍熙三年,和右補闕李若拙一同出使交州,黎桓對他說:“這地方山川艱險,中原的人忽然到這里,難
道不疲倦嗎?”李覺說:“我們的國家疆土有萬里之廣,郡縣有四百個,土地有平坦的,也有險峻的,
這樣的地方哪里值得說呀!”黎桓不說話,神色沮喪。李覺出使回來,很久之后晉升為國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天,剛讓學官講學,李覺首先參與。宋太宗駕臨國子監(jiān)拜謁文宣王結(jié)束,登上輦轎要從西門
出去,回頭看見有人在座位上講學,左右侍臣說李覺正在聚集門徒講授經(jīng)書,皇上就召來李覺,讓他對
著皇上講學。李覺說:“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登上講說之位呢?!盎噬嫌谑窍铝溯傑?,讓官吏張
設(shè)帳幕,另外設(shè)置座位,令李覺講解《周易》中的《泰卦》,隨從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覺于是講述天
地感應(yīng)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興,特意賞賜他百匹布帛。
不久李覺進獻論時務(wù)的對策,皇上對他十分嘉獎。這年冬天,憑主管官員的身份在史館當值。右正言王
禹儲進言說:“李覺只是能通曉經(jīng)書,不應(yīng)當就這樣擔任史官職務(wù)?!崩钣X模仿韓愈的《毛穎傳》寫了
一篇《竹穎傳》來獻給皇上,宋太宗贊許他,因此擱置了王禹僧的奏章。淳化初年,皇上因為經(jīng)書的
版本被田敏擅自刪去了許多字,任命李覺和孔維詳細校定。淳化二年,詳細校定的《春秋正義》完成了,
改任水部員外郎、做國子監(jiān)判官。淳化四年,升任司門員外郎,遭受疾病。請假期滿,皇上下詔不斷絕
他的俸祿,直到去世。
李覺多次上書談?wù)摃r務(wù),闡述養(yǎng)馬、漕運、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贊許他寫得詳細齊備,讓人把奏章送
交史館。李覺的性格剛強堅毅、聰慧敏銳,曾經(jīng)和秘閣校理吳淑等人一同考開封府的秋賦舉人,談及雉
兔首足的計算方法,李覺說:“這個方法太繁瑣,我能使計算變得簡易?!钡鹊酵瓿?,果然精巧簡便了。
吳淑懷疑(猜測)他是預(yù)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來測試他,他都能夠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贊嘆佩
服。
2、1.B
2.A
3.C
【解析】
1.此題考查考生正確辨析和使用成語和詞語的能力。此類題一般從三個方面綜合考慮分析即成語和詞語的基本義、感
情色彩和語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斷詞取義,對象誤用,謙敬錯位,功能混亂,不合語境,望文生義等錯誤使用類
型。本題中,
或是,表并列關(guān)系的選擇;甚或,意為“甚至”,有遞進意。語境是選擇關(guān)系,應(yīng)用“或是",排除AC。
著眼于,對……關(guān)注、主要考慮;立足于,處于某種立場。此處指中國畫不注重“存形寫實”,應(yīng)用“著眼于”,排
除D。
惟妙惟肖,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shù)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語境是“存
形寫實“,說明是模仿的逼真,用“惟妙惟肖”。
情思,情感,心思;盤郁,曲折幽深。根據(jù)“文同畫纖竹以示其遭遇”可知,這里指表達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應(yīng)為“盤
郁”。
故選B。
2.本題考查簡明、連貫、得體的能力。填寫銜接句主要從陳述對象的一致、虛詞的運用、句式選用、情感基調(diào)、前后
的邏輯順序和音韻和諧的角度選擇。本題屬于選填銜接句,
“頑石一塊”,強調(diào)了“頑石”,與后面的“就不再冥頑而有了神韻”承接緊密,排除BD;“畫家以……”,偷換主
語,排除排
故選A。
3.此題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確病句的類型,以及典型的錯例,答題時從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的角度分析句子,
對照錯例,找到錯誤。本題,
A項,前句“的”應(yīng)放在“寫意精神”前,后句“卓越……精髓”搭配不當,“卓越”一詞應(yīng)刪去;“具有……精髓”
動賓搭配不當。
B項,前句“這種”是指示性定語,應(yīng)放在定語的最前面,后句中“卓越”一詞應(yīng)刪去。
D項,“心師造化、畫心相應(yīng)”做“中國哲學”的定語,錯。
故選C。
【點睛】
辨析近義詞要堅持“同中求異”的基本原則,可以從以下1()個方面分析:
七、語法功能不同:有些近義詞的差別表現(xiàn)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八、詞義側(cè)重點不同:有些近義詞詞義側(cè)重點不同。
九、主動和被動不同:有些近義詞表示的動作行為的施事者與受事者不同
十、整體概念與個體概念:有些近義詞適用整體概念與個體概念不同。
3、1.C
2.B
3.C
4.(1)班固的弟弟班超擔心班固被郡吏拷問,自己不能申辯清楚,便疾行趕到朝廷上書,詳細說明班固著書的意圖。
(2)正趕上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聽說他們發(fā)生內(nèi)亂,班固便帶兵返回,等到竇憲失勢時,班固首先獲罪并被免官。
5.優(yōu)點:①補錄缺失,對前代歷史進行了詳盡記錄;②極有文采,敘事詳盡又能注重體例。不足:缺少正確評價標準,
看輕仁義和氣節(jié)。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仔細閱讀文段,可根據(jù)句意,從整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再根
據(jù)句子中的主謂語或動賓關(guān)系,名詞作主語或賓語以及文言虛詞等標志性詞語斷句。
A項,“所以'固自永平中始'與‘至建初中'后都應(yīng)該斷開”錯,“受詔”是“固”的謂語,“永平中”是“受詔”
的時間狀語,應(yīng)在“固自永平中始受詔”后斷開,“建初中”是“乃成”的時間狀語,意義相連不可斷開,應(yīng)在“至
建初中乃成”后斷開;
B項,“‘潛精積思二十年‘是'詔’的具體內(nèi)容,所以'受詔潛精積思二十年'是一個表意完整的句子"錯,“潛
精積思二十年”是寫班固潛心研究二十年,不是“詔”的內(nèi)容,“受詔”是“固”的謂語,與“固自永平中始”語意
緊密,“受詔”“潛精積思二十年”二者之間應(yīng)斷開,不是一個表意完整的句子;
D項,“所以'莫不諷誦焉'前應(yīng)斷開”錯,“學者"是''莫不諷誦焉”的主語,二者意義相連,“莫不諷誦焉”前
不能斷開。
故選C。
2.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
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
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B項,“同宗族出身”“指竇
氏的族人”錯,“賓客”指對依附世家豪族人口的稱謂或官名,不包括古代同宗族出身的,原文”及竇氏賓客皆逮考”,
意思是“等到竇氏門客都被逮捕拷問之時”,這里的“賓客”指門客,并非竇氏的族人。
故選Bo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guān)內(nèi)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內(nèi)容。C項,
“追溯記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寫他們的本紀“錯,原文“史臣乃追迷功德,私作本紀”,意思是“史臣便追溯他
們的功德,私下里撰寫本紀”,可知是史官追溯記述帝王的功德,私下里撰寫他們的本紀,不是班固。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nèi)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
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
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題中重點詞句:(1)為……所,表被動;核考,拷問;自明,自己申辯
清楚;詣,至IJ;具言,詳細說明。(2)會,正趕上;掩破,攻破;引,帶;坐,獲罪。
5.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nèi)容及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做此類題時,回歸原文,按照題干要求,如本題“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
括《漢書》的優(yōu)點和不足”,鎖定答題區(qū)域,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歸納,語言要簡潔準確。原文“太初
以后,闕而不錄,故探撰前記,綴集所聞”,意思是“太初之后,就空缺不再記錄,班固因而探尋史料撰寫前記,匯
集聽說的內(nèi)容”,可概括出“補錄缺失,對前代歷史進行了詳盡記錄”;原文“固文贍而事詳。若固之序事,不激詭,
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有體”,意思是“班固文辭華美而敘事詳盡。就像班固敘述事情,不毀譽過當,不縮小夸張,
豐富而不雜亂,詳細而有體例”,可概括出“極有文采,敘事詳盡又能注重體例”;原文“然其論議常排死節(jié),否正
直,而不敘殺身成仁之為美,則輕仁義,賤守節(jié)愈矣”,意思是“但是他們的評價意見常常否定為節(jié)氣而死和公正剛
直,而不述說為正義而犧牲生命是一種美德,那么輕視仁愛正義,鄙視保持節(jié)操就更加厲害了”,可概括出“缺少正
確評價標準,看輕仁義和氣節(jié)”。
【點睛】
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guān)鍵字進行翻
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
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fù)的詞語可以“省略”
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班固字孟堅,九歲時,能作文章誦詩作賦。長大后,便博覽古籍。他所掌握的學問不是向某一家某一人學的,不
拘泥于篇章字句的解釋,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永平初年,東平王劉蒼憑借至親的身份擔任騾騎將軍的職務(wù)輔佐朝政,
招致賢才,廣納英雄。當時班固才二十歲,寫了陳述意見的文書勸說劉蒼,推薦了桓梁、晉馮幾位賢士,劉蒼采納了
他的速議。父親班彪去世后,班固回到故鄉(xiāng)。班固認為班彪續(xù)寫的前代歷史不詳細,就專心鉆研,想完成班彪的事業(yè)。
不久有人給顯宗上書,控告班固私自修改撰寫國史,天子下詔給班固所在郡的郡守,將班固收捕到京兆獄中,將他家
的書全部取走。班固的弟弟班超擔心班固被郡吏拷問,自己不能申辯清楚,便疾行趕到朝廷上書,詳細說明班固著書
的意圖。顯宗認為他是個奇才,便下詔讓他到校書部,與前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共同完成《世祖
本紀》,升遷為校書郎。班固又創(chuàng)作了列傳和栽記二十八篇,獻給皇帝?;实劬驮俅巫屗^續(xù)完成以前所寫的書。班
固認為漢朝承繼帝堯的氣運,以此速立帝王功業(yè)直至六代,史臣便追溯他們的功德,私下里撰寫本紀,編在百王的最
后,排在秦始皇、項羽之列。太初之后,就空缺不再記錄,班固因而探尋史料撰寫前記,匯集聽說的內(nèi)容,編撰了《漢
書》。班固自永平中開始接受詔令,潛心鉆研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間才完成。當時人非常推崇此書,學者們沒有不朗讀
背誦它的。永元初年,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任命班固為中護軍,參與軍務(wù)。北單于聽說漢軍出動,派遣使者到居延
塞進行通好,想重行呼韓邪從前和親的做法,朝見天子,請派大使。竇憲上書派遣班固代理中郎將的事務(wù),率數(shù)百躺
兵與匈奴使者一起出居延塞迎接北單于。正趕上南匈奴攻破北匈奴所在地,班固聽說他們發(fā)生內(nèi)亂,便帶兵返回,等
到竇憲失勢時,班固首先獲罪并被免官。班固不教誨他的兒子們他的兒子多不遵守法度,讓官吏很以之為苦。當初,
洛陽令種兢曾經(jīng)出行,班固的奴仆冒犯種兢的車馬,吏卒捶擊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謾罵種兢,種兢大怒,但因畏懼
竇憲而不敢發(fā)作,心中記下仇恨。等到奚氏門客都被逮捕拷問之時,洛陽令種兢趁此機會逮捕關(guān)押了班固,班固于是
死在獄中,時年六十一歲。天子下詔譴責種兢,把種兢作為主謀官吏來治罪。
評論說:司馬遷和班固父子,他們所寫的史書,大義要旨顯著明白。評論的人都稱道他們有優(yōu)秀史官的才能。司
馬遷文辭直率而敘事準確,班固文辭華美而敘事詳盡。就像班固敘述事情,不毀譽過當,不縮小夸張,豐富而不雜亂,
詳細而有體例,使人讀起來不知疲倦,他能夠成就名聲確實是應(yīng)該的啊!班彪、班固諷刺司馬遷,認為他的是非認識與
圣人非常不同。但是他們的評價意見常常否定為節(jié)氣而死和公正剛直,而不說為正義而犧牲生命是一種美德,那么
輕視仁愛正義,鄙視保持節(jié)操就更加厲害了。班固認為司馬遷見識廣博,卻不能憑借智慧避免最殘酷的刑罰。可是班
固自己也身陷大罪,可以說智力已經(jīng)夠了,但在行動上卻不能恪守所明白的道理。唉,古人所以反復(fù)慨嘆,人能明察
秋毫卻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和睫毛啊。
4、C
【解析】
本題考查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字音和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要審清題干的要求,
這里既考查了字音,也考查了字形,考生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分析正誤。
A項,“踽(yQ)踽獨行”應(yīng)為“踽(jii)踽獨行”;“漫罵”應(yīng)寫作“謾罵”。
B項,“載(zHi)荷”應(yīng)為“載(z立i)荷”;“渡過”應(yīng)寫作“度過”。
D項,“勾沉”應(yīng)寫作“鉤沉”;“偌(nub)大”應(yīng)為“偌(ru。)大”。
故選C。
5、1.C
2.B
3.柳詩寫久雨初晴,詩人獨自一人到江邊來散步,看到漂浮的木筏散亂,有的高掛在樹的枝頭。表達了詩人久雨蟄居、
遠謫漂泊的孤獨、郁悶、苦痛,作者同情百姓的遭遇,表達了作者感嘆自己空有經(jīng)國濟世的抱負,卻又無法施展的憤
激心情。韋詩寫暮春景物,詩人獨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幽草,深樹,自橫的渡口小舟,
透出境界的幽冷,表露了作者閑適恬淡的心境。鶯啼婉嘮,野渡舟橫,以動寫靜,打破了沉寂和悠閑,寫出了詩人隨
緣自適、怡然自得的開朗和豁達。
【解析】
1.本題屬于綜合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選項內(nèi)容涉及
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
背景,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lǐng)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
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c項,“雨后無人撐船,無法渡過澗口”錯誤,“野渡無人舟自橫”句意為: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閑地橫
在水面。韋詩中寫渡口的小舟,在水面任意地、不定向的浮蕩、漂游,表現(xiàn)出詩人的隨意自適、怡然自得。
故選C。
2.此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答題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種手法;第二步:結(jié)合詩歌
內(nèi)容分析,第三步:指出這種手法的表達效果。本題要求分析哪個詩句運用“動靜結(jié)合”手法,只要結(jié)合詩句分析、
選擇、排除即可。
B項,“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句意為: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連續(xù)不斷地鳴叫聲從
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按惯\用比喻修辭;“垂糠飲清露”是視覺,“流響”是聽覺描寫,本句是視聽結(jié)合,
不是動靜結(jié)合。
故選B。
3.此題考查鑒賞詩歌句子的能力。煉句是詩歌鑒賞的高頻考點,所煉之句往往是在該詩中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句子。答題
時,先要釋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達效果;分析表達效果時要將句子放回到詩中,體會其表情達意上的妙處。
《雨晴至江渡》寫于唐憲宗元和二年,柳宗元被貶永州,前兩句寫自己在雨后放晴的一天傍晚遠步江邊渡口時的心情;
結(jié)尾兩句寫江邊渡口雨停水退后的景象。久雨初晴,詩人迫不及待地獨自一人到江邊來走一走,放松放松自己被壓抑
的心情,卻看到一派散亂荒涼之景。結(jié)合這首詩寫作背景和詩中意象,可以看出,表達了詩人久雨蟄居、遠謫漂泊的
孤獨、郁悶、苦痛,作者同情百姓的遭遇,表達了作者感嘆自己空有經(jīng)國濟世的抱負,卻又無法施展的憤激心情。
《滁州西澗》寫于作者任滁州剌史期間。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鵬,以喻樂守節(jié),而嫉高媚;后二句寫帶雨春
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幽草、黃鶯、樹陰、小舟,幽靜冷清,表露了作者閑適恬淡的心境,寫出了詩人隨緣自適、怡然自得的開朗和豁達。
【點睛】
景物手法
(1)留意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變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和平離異與子女監(jiān)護權(quán)協(xié)商的協(xié)議書倡議
- 市政綠化養(yǎng)護合同模板
- 技術(shù)采購與供應(yīng)合同范本
- 房地產(chǎn)合伙經(jīng)營合同標準格式
- 特許經(jīng)營合同樣本:管道燃氣版
- 專業(yè)講師授課合同范本
- 2025年房地產(chǎn)住宅項目攝影服務(wù)協(xié)議
- 2025年韓國游戲廣告代理基本合同
- 第10課《往事依依》教學設(shè)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 Unit 7 Happy birthday Section A 1a~Pronunciation 教學設(shè)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2024)七年級英語上冊
- 2025-2030年中國天線行業(yè)市場需求狀況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4年南京旅游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語三年級下冊課件 Unit2第2課時Speedup
- 人教版(新)九年級下冊化學全冊教案教學設(shè)計及教學反思
- 2025年浙江省國土空間規(guī)劃研究院招聘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安徽省安慶市公安警務(wù)輔助人員招聘190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7.1力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
- 光伏電站安全培訓課件
- 小學生勤儉節(jié)約課件
- 化工行業(yè)生產(chǎn)過程安全管理升級策略方案
- 慢性胰腺炎病教學查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