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紀事 新華出版社出版_第1頁
通州紀事 新華出版社出版_第2頁
通州紀事 新華出版社出版_第3頁
通州紀事 新華出版社出版_第4頁
通州紀事 新華出版社出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閱讀全文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考據(jù)

1

通州紀事

2

通州紀事

第一章

考據(jù)

王陸昕

新華出版社

3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shù)據(jù)

通州紀事

通州紀事/王陸昕著.

--北京:新華出版社,2023.3

ISBN978-7-5166-6735-4

Ⅰ.①通…Ⅱ.①王…Ⅲ.①通州區(qū)-地方史Ⅳ.①K291.3

中國國家版本館CIP數(shù)據(jù)核字(2023)第038066號

通州紀事

作者:王陸昕

責任編輯:丁勇設計:李勇吉洪霞

出版發(fā)行:新華出版社

地址:北京石景山區(qū)京原路8號郵編:100040

網(wǎng)址:http://

經(jīng)銷:新華書店、新華出版社天貓旗艦店、京東旗艦店及各大網(wǎng)店

購書熱線國新聞書店購書熱線/p>

照排:北京孝贏天下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印刷:天津市永盈印刷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70mm×240mm字數(shù):326千字

印張:23.75

版次:2023年3月第一版印次:2023年3月第一次印刷

書號:ISBN978-7-5166-6735-4

定價:88.00元

版權(quán)專有,侵權(quán)必究。

4

第一章

輾轉(zhuǎn)接到一部友人送來的準備付梓的書稿,翻開第一頁看到第一行我

考據(jù)

就笑了:通州是個有味道有故事的城市。

且不談故事,單說味道。

這是我常常琢磨的一個話題。城市是有味道的,忘記是誰說的了,當

你乘坐著火車,深夜在某個站上停車的時候,不必起來看站牌,光憑著味

道,就知道是哪個城市。

那么通州的味道是什么呢?

提起味道,立馬就會想到美食。美食是一種文化,一個城市的文化底

蘊越是豐厚,它的美食越是豐富、越是獨特、越是易于外鄉(xiāng)人接受。書中

寫到的美食如“炸油鬼”“咯吱盒”,加上被稱為“通州三寶”的大順齋

糖火燒、小樓燒鯰魚、萬通的醬菜,都會令人口舌生津。這是舌尖兒品嘗

出來的味道。

有一種味道是嗅覺捕捉到的。我在通州城里大多數(shù)時間是住在大雜院

的,有一個院落曾經(jīng)住著11戶人家。下班回來,還沒進院就聞到了各種

各樣的味道:蒸飯炒茶的味道,生爐子冒煙的味道,合歡樹飄香的味道,

拍打晾曬被褥的味道,甚至還有一些尿騷和腐臭的味道。這便是人間的煙

火氣,是暖暖的、安全的、親密的鄰里生活。

也有一種味道是需要用眼睛品味的。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在通州的大街小巷

行走,特別是我在寫《漕運碼頭》的時候,幾乎每天下午都是我尋訪歷史

的寶貴時光。那狹窄得只能側(cè)身而過的牛毛小巷,那大門斑駁門樓長草的

5

神秘小院,那胡同拐角處的小酒館,那闊大氣派老氣橫秋的舊官府、舊商號、

通州紀事通州紀事舊學堂,都能讓我長時間的駐足,讓我感受著一種故紙堆般的味道。我在

尋思,也在等待。一位老人出現(xiàn)了,給我講述起運河的久遠和漕運的輝煌。

有一種聲音常常在我的耳邊揮之不去,它是順著滔滔滾滾的大運河飄

來的,是從遙遠的歷史縱深處生發(fā)出來的。這個聲音的背景是舳艫千里帆

檣蔽日,是拉纖的雙腳、是搖櫓的雙臂、是扛糧包的肩膀。這便是《運河

號子》,是大運河的韻律,是飽含著河水、汗水、淚水的味道。每每聽到

這古老的呻吟或吶喊,我都會心熱淚濕。

還有一種味道是需要感同身受的。通州人有地域自豪感,有共同的家

鄉(xiāng)情懷和文化認同,有重情義、好臉面、講禮儀的地方特征。我在許多場

合講過,生為通州的讀書人、寫書人是幸福的,因為這片土地給我們提供

了豐厚的文化滋養(yǎng),也培育了文人之間的尊重和友愛。這濃濃的味道讓我

們的鄉(xiāng)愁有了根基、有了博大的愛。

翻完這部書稿,按照友人提供的電話打給作者,第一句話問他小時候

住在哪兒?第二句問他母親的名字,第三句我便把他父親的名字說出來,

并且告訴他,我跟你父親是非常好的朋友。

我們同時說:“沒想到、沒想到?!鼻蓡??這巧合是不是很有味道?

把這部很有味道的書推薦給讀者,希望讀者和我一樣喜歡。

王梓夫

壬寅冬月于通州

6

前言

第一章

通州是個有味道有故事的城市。

前言考據(jù)

作為漕運要鎮(zhèn),京畿左輔,通州有上千年的建置,積累了深厚的歷史

文脈。曾幾何時,這里“舟車輻輳,冠蓋交馳”。大運河將全國各地的文

化融入至此,經(jīng)過多年的洗禮和沉淀,形成兼容并蓄、獨具特色的人文底

蘊,以及自信、包容的城市精神。

通州又是個變化中的新城,北京城市副中心發(fā)展日新月異,成為全世

界矚目的焦點,震古爍今,日月同輝。

通州通天下,運河載文明。講好通州故事,是當代人的必然責任。筆

者在通州長大,長期從事文字工作,對這里的一切都充滿了感情。這些年,

踏遍通州,拍攝了數(shù)萬張影像,積累下了近百萬字的文字素材。通過這些

影像、歷史記載和自己的記憶,縱橫古今,讓那些熟悉或生疏的人文地理,

躍然紙上,充滿情感和意境,讓人耳目一新。

本書的出版是一種集納升華,力求深度記錄古今通州的一山一水、一

草一木、一人一事,挖掘變化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歷史文脈,展現(xiàn)大運河

沿岸風韻,著力打造“最美人文通州符號”。本書共有四個部分,分別是“考

據(jù)”“跡訪”“人像”和“雜記”。

“考據(jù)”是對通州歷史的深度還原,其中包含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

方面重在“考”,就是充分的調(diào)查研究;第二方面重在“據(jù)”,就是給出

確鑿的證據(jù),做認真的分析。筆者特別關注了近些年的新發(fā)現(xiàn)、新成果,

針對不同時期的史籍記載,精細地比對,站在更加廣闊的視角,得出符合

邏輯的結(jié)論。希望這些文章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Ⅲ

7

“跡訪”的第一步是必須走出去,筆者這幾年走遍了通州很多地方。

通州紀事通州紀事在這期間,隨著新城建設速度的加快,很多老建筑消失了,甚至很多地形

都變了。值得萬幸的是,筆者一直拍攝不止,筆記不輟。比如通州老城胡

同系列,前后近二十年,留下了很多珍貴的影像資料,有了這些第一手資

料,寫起來得心應手。

“人像”本來是攝影語言,筆者把他們變成了“圖話”。歷史是人創(chuàng)

造的,有人才有故事。通州有很多古代和當代的“牛人”,他們大多愛憎

分明,個性鮮明,值得仰視,是通州文脈的推動者。

“雜記”像個大筐,但并不是什么都能往里面裝。筆者行文自由,不

受約束,但是也絕無夸夸其談。核心宗旨擺脫不了一樣東西,那就是通州

的文脈。文脈像根大繩,串起了各色的人、各種的物。文脈是一個城市的

魂魄,走得再遠,也離不開這根大繩。

書中有乾坤,相信讀者會從文中大量的典故、風景、古今人物中感受

到。一個城市的興衰,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而通州源遠流長的歷史,正

好證明了這一點。

打開記憶的長卷,走進歲月的星河。這里有通州的老胡同,您可以回

憶老時光;這里有家鄉(xiāng)的老故事,這里有先輩的足跡,這里有喜悅、有悲

憫,還有的是激動的第一次……

王陸昕

2022年12月

8

目錄

第一章

第一章考據(jù)··················································1目錄考據(jù)

◎通州老街記憶··························································2

◎通州歷史有點兒“酒”············································13

◎新城南街住過“京兆尹”·········································18

◎小小咯吱盒源起大運河············································26

◎“回不去”的老家牛堡屯·········································31

◎玉帶河去哪兒了?··················································38

◎運河家門口有長城··················································49

◎漷陰有長城相伴運河生·········································58

◎話說通州小吃“油炸鬼”·········································63

◎倉燒老米:漕運的副產(chǎn)品,倉廩中的美食····················68

◎笥溝這段消失的古運河又回來了·····························72

◎官衙“刑錢府”是個啥來頭?···································79

◎千年古州置進京一馬頭·········································86

◎70歲新華大街曾經(jīng)是條河,有閘又有橋······················93

◎低調(diào)內(nèi)斂的郭守敬處女作,名字卻霸氣·······················98

◎七里龍?zhí)叮c北泗河有關········································106

9

◎大運河的水往哪兒流?···········································110

通州紀事通州紀事

◎“源”來如此!五河交匯處是京杭大運河北起點·········114

◎口杯二鍋頭通州酒最后的輝煌·······························120

◎灣酒漕糧造張家灣有個燒酒巷·······························125

◎“香蟻”成村駐蹕甘泉釀好酒·······························129

◎清末,東城差點兒劃給通州?··································133

◎通州陪伴北京建都超千年········································138

◎元代和明清時代的通惠河漕運不一樣·························145

◎徐霞客來過通州嗎?至少兩次!·······························153

第二章跡訪··············································159

◎百余年前,北京第一個電報從通州發(fā)出······················160

◎海戶屯與南海子有關··············································168

◎順槽驢和小公共古今京通路的故事·························174

◎八里橋在左石道碑在右········································178

◎通州胡同標本·······················································181

◎大運河漂來一塊“磚”···········································183

◎這張圖再現(xiàn)了通州古運河千年文脈····························191

◎通州八景“平野孤峰”在河北··································198

◎回憶老時光傾聽老故事········································202

◎上帝視角下的“老四營”········································206

Ⅵ◎潞城有條網(wǎng)紅小路·················································210

10

◎百年京通鐵路今猶在··············································215

◎通州文廟鐵獅子背后的三個故事·······························219

◎這段運河故道的歷史令人唏噓!·······························226

第一章

◎“漂”到通州的鎮(zhèn)水獸···········································230

◎通州的鎮(zhèn)水獸都在哪兒···········································236目錄考據(jù)

◎?qū)显砗邪倌昙彝ナ贰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ぁ?42

◎這條綠皮火車線,觸碰太多塵封記憶·························249

◎馬駒橋再回首曾是古運河渡口·······························259

第三章人像··············································267

◎那年那月當于成龍遇見于成龍·······························268

◎“網(wǎng)紅”祖師爺在此,還不過來打卡?······················275

◎“面人湯”父子兩代人的傳奇··································279

◎再憶周良·····························································285

◎“中國申遺第一人”原來是潞河學子·························290

◎崔永平走了,皮影館何去何從?·······························297

◎副中心一對兄弟的紅色往事·····································301

◎非遺傳人演繹的“春水玉”傳奇·······························305

◎一個人的堅持·······················································310

第四章雜記················································313

◎安樂古城在順義還是朝陽?這個通州人躺槍···············314Ⅶ

11

◎劉紹棠和司馬南:從問題教材引發(fā)的輿情聊起············321

通州紀事通州紀事

◎高考前夜說說通州的古考場……·······························325

◎蘇武牧羊,此處應有個傳說·····································330

◎海東青和晾鷹臺的故事···········································334

◎咖啡新勢力:向村陶瓷的味道··································338

◎張家灣這座小山曾經(jīng)藏著一個大秘密·························342

◎細數(shù)通州的三處國恥紀念遺跡背后的故事···················345

◎一個丟了半個多世紀的證件,比身份證還要珍貴·········350

◎一份喜報的誕生····················································353

◎由張家灣“拍記”引出的一天··································356

◎“教師節(jié)”背后的故事真不簡單·······························360

◎端午節(jié)話櫻桃·······················································364

參考文獻····················································367

12

第一章

第一章

考據(jù)

考據(jù)

1

通州紀事

◎通州老街記憶

通州城的歷史如此悠久厚重,但是在一些四九城朋友眼里,仿佛還是

一個疑似城市的小鎮(zhèn)。上大學的時候,即使是最好的同學,也時不時揶揄

筆者兩句:你們通縣解放了嗎?

通州并不土,通州是北京的左岸,與一些遠郊地區(qū)比起來沒有大山大

水值得欣賞,但是通州的風景在城內(nèi),這里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城垣和縱橫

交錯的街巷。

通州城池圖(清光緒九年)(來源:2003版《通縣志》)

2

通州城曾經(jīng)就是個微縮的小北京,通州有著其他區(qū)縣沒有的老城底子。

它的中心城區(qū)說是鎮(zhèn),其實很多年前就是個地級市,人稱“一京二衛(wèi)三通

州”,在華北地區(qū)當仁不讓地排行老三。通州也是個“漂”來的城市,作

為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歷為交通要道,漕運、倉儲重地,官員、商賈進

出京畿必經(jīng)此地,也正因為如此,通州的老商號、老衙門、老街道和老胡第一章

同非常多,雖然留下來的很殘破,但是也別有一番景致。

考據(jù)

歷史上,通州的城郭曾被毀于元兵戰(zhàn)火。明洪武元年,始在潞河(北

運河)西邊用磚石修建了周圍九里十三步、高四丈六尺的新通州城。此城

開有東“通運”、西“朝天”、北“凝翠”、南“迎薰”四門。明正統(tǒng)年

間,因游牧民族侵襲騷擾,又在西門外筑新城作保護。所以,通州城墻呈

不規(guī)則形,有五座城門。城門的命名,既有仰承天朝的含義,又有涵蓋“漕

運通濟”、凝練通州景色的濃濃詩意。

清朝和民國時期,通州城鎮(zhèn)街巷的變遷基本上都在此老城的基礎上進

行,主要以東南西北四條大街,還有中山大街、新城南街為主干分布著,

街巷的名稱多與漕運中的倉場、衙署和交易貨場有關,比如糧食市、磁器

口、魚市口、南倉街等。

西海子公園《通州城池圖》浮雕中的鼓樓影像

3

每個有歷史的城市都有個叫“鼓樓”的地方,通州也不例外。這是一

通州紀事個城市的中心和制高點,老城區(qū)基本圍繞鼓樓為地標不斷進行擴建。鼓樓

前面的萬壽宮河(通惠河支流)是通州城的南、北大街分界線,站在河面

的閘橋上,南、北大街筆直相對,東、西大街分別沿著河的左岸和右岸錯

位分布。從西大街往西,與此連接的是位于新城的中山大街,從此處出西

門,走官道,途經(jīng)八里橋,可以一直走到北京的朝陽門。

鼓樓建于明初,上面是兩層,樓頂是傳統(tǒng)歇山式建筑形式,在規(guī)格上

僅次于皇家廡殿頂,其屋脊陡峭,兩端裝飾獸吻,四角飛檐,門、欞、椽、

柱都涂飾朱漆。最下層建筑不僅是樓基,還是南北向的“城門洞”式拱券

通道。登高樓遠眺,通州城和京杭大運河盡收眼底。

萬壽宮河在1952年被改造成了新華大街東段,閘橋變成了一個地名。

這里一直是通州區(qū)最繁華的地段。20世紀80年代,這塊地上分布著老通百、

人民商場、金鼎大廈等數(shù)座1萬平方米以上的商場,里面的商品琳瑯滿目。

東大街、西大街、中山大街,從東到西連成一線,連接起了舊城東西

二門,將漕糧陸運至通州各糧倉和京師。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修

建了通州至北京城朝陽門間的石道,這三條街是通州老城內(nèi)的干道。從這

里再往西,經(jīng)過八里橋,順著官道,能直達朝陽門。

西大街東口(攝于2005年)

4

第一章

考據(jù)

北大街(攝于2010年)

東大街為東西走向,位于北運河東岸,東起北小門,西至北大街。明

代洪武初年,東大街即為主干道之一,因位于通州舊城東門之內(nèi),故名東

門大街。清代乾隆年間改稱今名——東大街。西大街東起南大街小樓飯店

門口的十字路口,中穿中倉路,西至車站路與中山大街相對。東大街和西

大街是因整段位于通州舊城西門之內(nèi)而得今名——西大街。

中山大街位于通州新城西門之內(nèi),曾稱西門大街。清代光緒初年(1875

年),因重名,改稱新城大街。民國初年,因位于新城內(nèi)西倉之北,曾更

名為新城北街,與西倉南的新城南街相對。孫中山先生逝世后,為緬懷其

豐功偉績,更為今名——中山大街。在京津冀地區(qū),曾輝煌一時的通縣師

范學校,就位于中山大街中段南北兩側(cè)。

北大街南北走向,位于通州舊城北半部。南起新華東街,與南大街相

接,北至里河沿。明代初年,北大街與南大街已共同構(gòu)成通州舊城之南北

中軸線,因位于舊城北門內(nèi),曾名為北門內(nèi)大街,清代乾隆年間稱今名——

北大街。民國初年,因街南段有鼓樓,又有鼓樓大街之稱。街道全長曾達

5

800余米,車道寬5米。中段東側(cè),筆者記憶最深的是通縣信托商店。街

通州紀事的南部如今只留下了鼓樓東南側(cè)的寶通銀號舊址。如果誰想看到當年的影

像,可以看老電影《野火春風斗古城》,這部片子上映于1963年,雖然

故事背景反映的是抗日戰(zhàn)爭期間的河北保定地區(qū),但是外景很多是在這里

拍攝的。

東大街和北大街方向的胡同較為集中,這里緊鄰“三廟一塔”景區(qū),

其中比較著名的胡同有通州衛(wèi)胡同、貢院胡同、女師胡同、靜安寺胡同。

貢院胡同東西走向。東起天后宮胡同,西至北大街,中與貢院前街呈

“T”字形。明代此地曾設有都察院,清代改作試院,是順天府境內(nèi)鄉(xiāng)試

考試場所,生員(秀才)在此考試,因為考入北京國子監(jiān)去讀書的稱為貢

生,此地亦稱為貢院。在原貢院小學不遠的西側(cè),曾有程家大院,是典型

的北方四合院落,東南木門上鐫刻有“簪纓世第,理學名家”門聯(lián)。

女師胡同因胡同西部建有女子師范學校而名。明末清初,通永道署前

居民漸多,東西向形成一條大街,因署衙而名道署前街。后八國聯(lián)軍入侵,

燒毀通永道署,形成廢墟。1915年,尚伯良到通州,在廢墟上創(chuàng)辦了京

兆女子師范學校,1928年,此校改稱為河北省立第六女子師范學校,簡

稱女師,為河北省及北京培養(yǎng)了眾多教師,著稱于世,于是漸漸產(chǎn)生了女

師胡同名稱,取代了道署前街。

筆者收藏兩張通縣女師的老照片。是1949年10月1日當天,通縣女

師部分師生在胡同西側(cè)學校的大門口拍攝的。從照片中能夠看出,所有人

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對于他們而言,那是一個多么激動人心、值得紀念

的時刻。

燃燈塔是通州的地標,它和文廟、佑勝教寺、紫清宮共同組成了“三

廟一塔”景區(qū)。門口就是大成街,此街東北側(cè),自北齊始(550年前后),

歷為州縣府所在地。元大德二年(1298年),在此建造儒學文廟與學宮。

民國初年,形成街巷,依照孔子封號——“大成至圣文宣王”命名為大成街。

6

第一章

考據(jù)

7

燃燈佛舍利塔所在的“三廟一塔”景區(qū)

1950年,通縣地區(qū)督察專員公署曾駐于此,1958年撤銷后,北京市花絲

通州紀事鑲嵌廠又遷入。

寶通銀號舊址是目前東、北大街之間留下的唯一老建筑。銀號即錢莊,

為我國早期銀行雛形。該銀號名“寶通”,取金錢交流不滯、亨通互利之

義。清代創(chuàng)建,民國重修。通州城內(nèi)最多時達40家。

寶通銀號為勾連搭二層小樓,小式作法,面闊四間13.5米,進深四

間8.5米,高約10米。硬山,前卷筒瓦箍頭脊,徹上明造,浮雕折枝牡

丹墀頭,示富貴意,后卷合瓦元寶脊,示金錢堆滿意。上層中兩間前出廊

帶倒掛楣子,外兩間吞廊,挑尖梁頭雕霸王拳,示款項衛(wèi)護嚴密,后改六

抹玻璃隔扇,間各六扇,后吊木骨葦箔頂,前出木制護欄,木地板。下層

挑尖梁方端,端釘浮雕八寶、綬帶、纏枝蓮花、萬字不露頭紋掛檐板,示

財源不斷意,上出疊澀式上展磚砌平檐,后改玻璃門窗。整座建筑體現(xiàn)老

字號鋪面風格,乃通州僅存之標準老門市。2007年,寶通銀號被列為第

四批通州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寶通銀號舊址(攝于2005年)

8

南大街有個十八個半截胡同,這是對通州回民聚居地胡同的統(tǒng)稱。

位于通州舊城東南隅,南大街東側(cè),回民胡同與東順城街之間。一條南北

走向的中街將馬家胡同、熊家胡同、紫竹庵胡同等八條胡同一分為二,加

上僅及當?shù)睾话腴L的半截胡同和北二條,形成十八條半截胡同,俗稱

“十八個半截”。第一章

悟仙觀胡同位于通州舊城南門內(nèi)西側(cè),呈東西走向。東起南大街,西

考據(jù)

至前板井胡同(現(xiàn)為中倉路)。清代已成街巷。東端狹窄,西端開闊。因

胡同中段南側(cè),曾有悟仙觀而名。悟仙觀,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間,后無存。

民國初年,悟仙觀胡同簡稱今名——悟仙觀。1989年,街巷調(diào)整,將街巷

東段200米長的南倉街并入該巷,成為今日之格局。1991年,舊城改造時,

西端拆除,現(xiàn)接中倉路。該街巷西北部,即為中倉遺址。院內(nèi)存老水塔一

座,巨型石碾一座,東側(cè)老倉墻一段。

圍繞著通州的胡同,還有很多有趣的傳說。上香胡同和下香胡同這兩

南大街雪霽(攝于2012年)

9

通州紀事

悟仙觀胡同(攝于2012年)

條胡同原來連在一起,被稱為香兒胡同。香兒胡同在原東關大街南側(cè),上

香胡同在趙登禹大街與老冰窖胡同之間。南起下香胡同,北至財神廟,全

長105米。下香胡同東起趙登禹大街,西至顧家坡,全長165米。2009年,

隨著上營棚戶區(qū)改造被拆。據(jù)清康熙年間《通州志》記載:“陳皇后,名壽,

穆宗繼妃,神宗嫡母也,父景行,通州候選歲貢,生母張氏,里中聞異香

而后生,因呼其地為香兒胡同。”在通州當?shù)赜羞@樣的傳說,陳壽出生時

體有異香,因此父母取乳名為香兒,后陳壽成為明神宗嫡母后,母以子貴,

被冊封為皇太后。昔日陳皇后的出生地也被賦予了傳奇色彩,所以她的出

生地被稱為香兒胡同。

這些街巷胡同是由一家一戶構(gòu)成的,通州的宅院沒有北京城里的豪華

氣派,卻多了些平和質(zhì)樸,坐落雖顯得有些零七八碎,不連續(xù),但是每幢

院子背后都有著它獨特的典故。北京城里的四合院就像現(xiàn)在的豪宅,在古

代都是非常大的官員居住,而居住在通州的商人比較多,四合院就沒有那

10

第一章

考據(jù)

瓷器與扁擔胡同路口(攝于2009年)南二條胡同18號(攝于2011年)

中街北段(攝于2018年)

新城西門小后街(攝于2005年)貢院前街胡同(攝于2010年)

11

么多的規(guī)制。還有一個典故,清代許多進京的大員們多帶領隨員進京,許

通州紀事多人不可能在東西城買房置地,所以定居在通州的,有許多達官貴人的師

爺。說白了就跟現(xiàn)在一樣,都是小白領。清末民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王芝

祥,著名的紅學家、中國藝術(shù)史專家李希凡,均生于通州城,但是他們的

先祖都是以“紹興師爺”的身份順著大運河來到通州并定居下來的。

筆者從2005年開始拍攝通州的老胡同,十幾年間,越拍越少。欣賞

著那一張張曾經(jīng)的老照片,每每扼腕嘆息。資料顯示,從明代到清朝光緒

年間,通州的胡同共有102條,20世紀90年代減少到了69條,隨著城

市建設的加快,又有一大批胡同消失,目前僅保存有南大街一帶的十八個

半截及周邊一部分胡同。胡同文化是通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州

味兒”的縮影,胡同伴著許多人長大,這種記憶無論如何是抹不去的。

12

第一章

◎通州歷史有點兒“酒”考據(jù)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

東西?!边€記得這副著名的對聯(lián)嗎?相傳是劉墉為乾隆皇帝來通州打酒時

留下的。據(jù)團結(jié)出版社出版的《通州民俗》考證,通州的釀酒歷史可以追

溯到金代,享譽金中都的“金瀾酒”“醉流霞”“竹葉青”等名酒都來自

通州燒鍋。到了明清兩代,通州的酒業(yè)形成了很大規(guī)模,曾為皇宮釀制宮

廷御酒,釀酒歷史迄今已經(jīng)超過八百年了。

酒是糧食精,沒有糧食無從談酒。都說北京是由大運河漂過來的,當

北京城建成之后,漕運的主要物資就是糧食。為了方便存儲,通州有了專

緊傍運河的趙登禹大街曾發(fā)現(xiàn)古驛站和燒鍋酒庫(攝于2005年)

13

事買賣的“糧食市”胡同,糧食多了,酒文化也隨之而來。通州自古就燒

通州紀事鍋林立,燒鍋是釀酒作坊的別稱,1942年金士堅著《通縣志要》介紹:“工

商,燒鍋業(yè)十八家,年造高粱酒二百余萬斤?!庇纱丝梢娡ㄖ葆劸浦?。

通州不少地名與釀酒有關。通州城內(nèi)有大燒酒胡同、小燒酒胡同,現(xiàn)

已被高樓大廈淹沒。清光緒年間所建“同泉涌燒鍋”到1953年依然存在,

1960年合并到通縣制酒廠。主要用于釀酒的“老冰窖”,位于現(xiàn)在西上

園小區(qū)的位置。通州張家灣還有一個燒酒巷村,曾是通州燒酒較集中的地

方,從村名可見一斑。

據(jù)記載,大燒酒胡同位于通州老城西北,因釀造燒酒而得名。據(jù)王彬、

徐秀珊據(jù)《北京地名典》載,明永樂年間在此建軍倉,以供軍用,名大運

中倉,內(nèi)儲大米和五谷雜糧,倉內(nèi)難免出現(xiàn)將腐之糧,遂有酒作坊主在中

倉之西置備燒鍋建作坊釀造燒酒,購買中倉將腐欲棄之糧為原料,制造“二

鍋頭”“醉流霞”等白酒。守倉官員可上報虧損而得外快,酒坊主可降低

成本增加收入,雙方自然是一拍即合。酒商及商販聚居酒作坊附近,形成

街巷,得名“燒酒胡同”。清乾隆年間,在“西門東邊大胡同”內(nèi)新建釀

酒作坊,酒坊后建且小,人們嫌棄該胡同名長而改稱“小燒酒胡同”,燒

酒胡同則更名為“大燒酒胡同”。

北京人愛喝通州酒?!侗本┤倭小酚涊d:北京所飲之燒酒來源,

分南、東兩路:南路乃容城、白溝河一帶所產(chǎn);東路則通州一帶所產(chǎn)。張

家灣、馬駒橋、西集、永樂店、牛堡屯、大杜社等古鎮(zhèn)和地區(qū),都有造酒

的歷史記載。

明清的通州酒地位很高。據(jù)1986年北京糖業(yè)煙酒公司出版的《北京酒》

記載,明清兩代都在北京設有御酒作坊,專為宮廷釀酒,品種繁多,有“珍

珠紅”“竹葉青”等,同時提到了北京民間釀酒中的“通州竹葉青”“張

家灣之灣酒”“馬駒橋之燒鍋的燒酒”。

到了近代,《北平風俗類征·飲食》第228頁記載:“京兆人之飲料:酒,

14

通縣竹葉青?!?943年張江裁著的《中國史績風土叢書·燕市商標孴錄》

中有“三字牌幌:竹葉青”的記載,充分證明了當時通州的竹葉青風靡一時。

第一章

考據(jù)

宋莊古玩城是北方最大的實體老酒展示交流中心

20世紀70年代,通縣制酒廠出品的通州老窖曾榮獲市優(yōu)質(zhì)獎。據(jù)說

當年茅臺在北京賣幾元錢一瓶的時候,通州老窖也能賣到三四元錢,其他

的北京白酒都比通州老窖低個兩三毛錢。

1979年至1980年北京釀酒總廠出的《北京釀酒》記載了通州老窖、

向陽牌二鍋頭、潞泉酒、永樂醇釀、永樂白酒等白酒品牌。1986年版《北

京酒》一書也介紹了通縣制酒廠生產(chǎn)的通州老窖、通州佳釀、雙曲、府釀

酒、健胃補酒、向陽牌(后改為通州牌)二鍋頭酒及永樂店釀酒廠所生產(chǎn)

的醇釀曲酒、特制醇酒、陳年醇釀、京樂牌二鍋頭等。

除了本土酒廠,北京同仁堂藥酒廠就坐落于通州梨園果園環(huán)島東北側(cè),

著名的同仁堂虎骨酒、國公酒、青春補酒等藥酒均是在通州生產(chǎn)的。

15

源遠流長的釀酒歷史,孕育了深厚的酒文化底蘊,全國老酒收藏交流

通州紀事的“大腕”,不少都是土生土長的通州人。宋莊古玩城,位于通州宋莊藝

術(shù)區(qū),是目前京東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古玩城,也是北方最大的老酒集散地。

這里店鋪林立,近百家攤位都珍藏好酒,像當年風靡北京的二鍋頭原漿、

各種特供茅臺,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跨度40年的名酒這里幾

乎都有,可以說是老酒博物館了。

這里的藏酒名家不少,朱春光,綽號“杯莫停”,通州北苑人士,國

家級品酒師,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老酒鑒定專家;魏建波,通州梨園人,收藏

研究老酒多年,藏酒涵蓋了全國5次評酒會評出的中國名酒和中國優(yōu)質(zhì)酒,

他收藏的北京酒更是囊括民國至20世紀90年代北京各區(qū)縣生產(chǎn)的白酒、

啤酒、黃酒、果酒、藥酒以及滋補酒等多個品種,藏酒種類近千種之多。

“北京酒蟲”陳學增是原通州制酒廠副廠長,出身于三代釀酒世家,

祖父陳寶琛曾在天津河西務燒鍋當掌柜,同時兼職同慶泉燒鍋理事,曾任

永樂店燒鍋掌柜。他的五爺陳寶珩曾任安平燒鍋掌柜,1949年后先后擔

任昌平酒廠和通縣酒廠廠長。

陳學增復原了運河漕運燒鍋的傳統(tǒng)釀酒工藝

16

陳學增成功復原了古老的運河漕運燒鍋釀酒工藝,成為2021年通州

區(qū)級非遺項目。這種老窖古法釀酒工藝失傳已久,陳學增經(jīng)過多年潛心研

究,終于復原了工藝流程,包括潤料、蒸料、加曲、攤晾、入缸發(fā)酵、蒸

餾出酒、入缸陳儲等一系列過程,其中老五甑工藝及制曲、分缸、甩糟等

特色工藝,也被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第一章

說了這么多,你是否覺得通州歷史真的有點兒“酒”,那就快來北京

考據(jù)

城市副中心(本書中簡稱“副中心”)看看吧。

17

通州紀事

◎新城南街住過“京兆尹”

新城南街(攝于2005年)

筆者的小學是通州后南倉小學。20世紀70年代的小學還是五年制,

筆者有三年多在后南倉小學上課,還有一年多是在“鐵小”上課。當時的

后南倉小學建在明清糧倉——后南倉舊址之上,校北邊不足100米處是東

西走向的新城南街,街東段路北有個青磚灰瓦的大宅子,那時被叫作“鐵

小”,大名是通縣鐵路小學,后來合并到后南倉小學,筆者有一年多是在

那里上學,但長大以后才知道那里曾是個大人物的舊居。

后南倉小學始建于1903年,原名端蒙小學,后改名為通縣私立潞河

中學附屬小學,1952年起由人民政府接辦,1956年后改為后南倉小學,

18

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因為毗鄰新城南街,有很多同學就是街里人,

所以經(jīng)常在新城南街許多宅院間和同學們玩耍。

新城南街雖然名字中帶有“新城”字,但卻是通州的一條老街,位于

通州古城的西南部,距今已經(jīng)有500多年的歷史了。與通州的商業(yè)街和胡

第一章

同不同,近代新城南街多居住著達官貴人與文教衛(wèi)等白領階層,如民國政

要王芝祥、錢鋪張家、稅科王家等。中國婦幼衛(wèi)生事業(yè)的開拓者楊崇瑞,

考據(jù)

著名愛國人士、“佩劍將軍”張克俠,著名民間藝人“面人湯”湯子博、

第七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天津師范大學教授唐寶心,均隨父母定居于此。其

中,王芝祥還曾在1924年擔任過“京兆尹”,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長。

【老通州的舊城和新城】

新城南街在清《通州志·城池圖》(1883年)標示為“南街”,

1913年正式改名為新城南街。可是為什么前面要加個“新城”兩字呢?

說起來還與通州古城變遷史有關。

通州自西漢路縣以來一直有城池存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燕

山侯孫興祖率軍重修通州城,在原有基礎上向西、向南擴建,以石為基,

磚砌其外,中實以土,城周5.2千米,城高10.7米,設四門,上建有城樓,

東名“通運”,南名“迎薰”,西名“朝天”,北名“凝翠”,城郭幾乎

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四方形,這就是通州的老城。

明永樂七年(1409年),為充實北京衛(wèi)戍部隊與北陲邊防將士糧餉,

于通州舊城西門外修建一座大型軍倉,稱大運西倉。后又在其西南不遠處

修建了一個稍小的南倉,因為修建時間晚,所以人稱后南倉。

明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強盛,經(jīng)常入關侵及北京。

為保護通州城外的糧倉,總督糧儲太監(jiān)李德與鎮(zhèn)守通州的指揮使陳信聯(lián)名

奏請,搶筑新城,將本在老城外邊的西倉和南倉圍在城中,在舊城西南擴

建,新城周長4000米左右,高3米,該工程于景泰年間(1450—1457年)

19

完工。成化十二年(1476年)、嘉靖六年(1527年)曾兩次重修加高加固。

通州紀事新城和舊城如同兩個四方形的錯位相疊,相交處本來還有舊城的城墻

和西門,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通州城,拆除了舊城西門以南城墻,

這樣,新舊城就融合在了一起。從城墻的外形看,通州城有點兒像一艘帆

船,又緊靠運河邊,因此通州流傳這樣的民謠:“通州城,好大的船,燃

燈寶塔做桅桿。鐘鼓樓的艙,玉帶河的纜,鐵錨落在張家灣?!?/p>

通州新城東連舊城,西南兩個方向設有二門,西門題額“五尺瞻天”,

后改名為“神京左輔”,南門題額“望帆云表”,后改為“灌輸”,不過

一般當?shù)厝硕冀行鲁悄祥T。新老城融合之后,通州古城就有了五個城門。

對“新城”的提法,最早出現(xiàn)明正德年間對通州城的第三次修筑,重

點是加固新城部分。大學士李東陽撰寫了《重修通州新城記》,其言:“上

新城南街(攝于2005年)

20

疏言:天下之治,與其有事而圖,孰若先事而慮。今番上京軍數(shù)千名方留

城守,宜以其隙計工修筑,工部分司有廢磚數(shù)十萬,宜借以供用?!庇涊d

了修建的原因和具體情況,對未雨綢繆“備戰(zhàn)備荒”的行為表示肯定。

第一章

【新城南街的來歷】

新城南街是新城最主要的街道。新城建好后,于西倉南北側(cè)各形成一

考據(jù)

條東西向大街,居北者叫作新城北街(中山大街),居南者則稱南街。由

此形成的新城南街緊貼西倉南墻,東西長約700米。東口與新城南門內(nèi)大

街(今新華南路)交叉,稱為十字街。西口同西倉西墻外石道(今新倉路)

相接。因石道南端有一座牌樓,故稱南街西口為“牌樓口”。因為是緊貼

西倉建房,縱深有限,這里的民居一般只有一進院落,有錢人家有左右兩

所宅院。為了與老城的南大街(老通州人習慣叫南街)區(qū)別,因此慢慢就

叫成新城南街。

新城的功能以漕儲為主,因此這里最早的住戶都是漕丁、運丁及護倉

人員和漕署倉衙,新城南街多數(shù)人家過去都與倉廒事業(yè)有關。自從漕運衰

落以來,這里的居民相繼從商,比如“錢鋪張家”“當鋪高家”“冰窖李家”“棚

鋪陳家”等。這些商人世家基本上在北京或天津做生意,做的都是“大生

意”。還有一些是政府內(nèi)中下層官吏,如“稅科王家”“集頭徐家”等。

清末,因這里臨近通州基督教會人員聚集的“南地”。這是1901年《辛

丑條約》后,美國牧師都春圃要求對被義和團燒毀的教堂、學校、醫(yī)院、

住宅等賠款而占據(jù)的南倉官地、新城南門2000余畝地的統(tǒng)稱,也就是現(xiàn)

在的新城南關和復興莊一帶。建有教堂、潞河中學、富育女中、潞河小學、

潞河醫(yī)院等,再加上本地富紳在北側(cè)興建的通縣師范學校、教塾等,有許

多牧師教友、教職人員、醫(yī)生居住于此,因此開化比較早,再加上空地比

較多,因此逐漸形成了通州的一塊“高檔居住區(qū)”。

新城南街更像北京城里的胡同,這里不是商業(yè)街,幾無街鋪,街兩側(cè)

21

通州紀事

新城南街(攝于2005年)

幾乎全是住戶,據(jù)記載,民國初年,街北的房子,從東向西數(shù),門牌一號

至四十號。路南的房子,從西向東數(shù),門牌四十一號至九十號。除極少數(shù)

門戶外,都是四合院。近代從八國聯(lián)軍到軍閥混戰(zhàn),戰(zhàn)火兵燹,也正是因

為南街居住的權(quán)貴和基督教會人員緣故,因此較少被破壞滋擾。

【曾經(jīng)住過“北京市長”】

王芝祥(1858—1930),字鐵珊,通州新城南街人,清末民國時期著

名政治家。他自幼跟著姐姐長大,并隨著姐夫劉人熙讀書。劉人熙是維新

派人物,王芝祥對他非常崇敬,受其影響較深。王芝祥聰敏好學,學問優(yōu)

長,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科舉人。后得光緒皇帝老師翁同龢的保舉,

做了河南光州知州,清末曾任廣西按察使、廣西布政使等。1911年11月

任廣西副都督。中華民國成立后,原委任直隸都督,后遭袁世凱反對,改

任南方軍宣慰使。后曾任國民黨理事、京兆尹、中華紅十字會總會會長等

職。1930年7月21日因病在通州家中逝世,年73歲。

1924年11月,馮玉祥將軍推薦66歲高齡的王芝祥為“京兆尹”,“京

兆尹”是北京地區(qū)最高行政長官,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長。民國初年仍

沿清制,將北京轄區(qū)縮小為宛平縣等20余縣。1914年10月,改稱京兆,

22

其行政長官稱京兆尹,頒布了《京兆尹官制》,設立京兆尹公署,京兆的

地位與省同,1928年廢《京兆尹官制》。

王芝祥故居位于新城南街9號,筆者曾經(jīng)就學的“鐵小”,就是他的

府邸。據(jù)《通州文物志》中記載,王芝祥故居在廣西任職時重新修建過,

第一章

占地1100余平方米。故居院子南向一排臨街,東西約60米。這間院子曾

售與提督米振標為家宅,1949年后曾在此設通縣鐵路小學校,“文革”

考據(jù)

后改為教育局老干部活動站。

王芝祥故居系南向二進院落,前廳五間、后廳五間及東西配房各三間。

20世紀90年代因蟻害而拆除后廳、配房、前廳及抄手廊,臺基完整保留,

僅余大門及其兩側(cè)倒座房五間,后在這兩年重新修復。故居的建筑為硬山

筒瓦箍頭脊,前后廊,明間為通道,徹上明造,四架梁。對扇木門,門簪四,

對門枕石,前砌石階三級,階側(cè)對置方形上馬石。次、稍間通,與門道有

王芝祥故居(攝于2005年)

23

坎墻木窗相隔。前院東西配房各三間,硬山合瓦元寶頂,前出廊,步步錦

通州紀事欞上下合窗是后來改裝的,明間前出石階三級。該院落在2001年9月被

公布為通州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王芝祥擔任京兆尹的時間不長。但在署理京兆尹時,為京城治理永定

河水患,數(shù)次帶領工程勘察人員勘察流域河道,為永定河治理工程奠定了

基礎。王芝祥還批準成立了“通縣農(nóng)村簡易師范學?!?,為通縣農(nóng)村教育

打下了基礎。

告老還鄉(xiāng)后,王芝祥熱心公益和慈善事業(yè)。據(jù)說,在民國初期軍閥混

戰(zhàn)的年代,通州也成了誰有槍誰就能主宰的地方,但不論來的是哪一派的

軍閥,最后遭殃的都是老百姓。當時多虧了王芝祥的出面,從中多次斡旋,

才讓鄉(xiāng)親們沒有變得有家不能歸。

王芝祥還在灶君廟內(nèi)設“新城水會”,相當于現(xiàn)在的消防隊。民國初

年正月燈節(jié)時鼓樓著火、東街裕升和布店、閘橋北天祿齋點心鋪大火,多

虧了新城水會才沒燒了一整條街。為了給新城失學的孩子辦義塾,王芝祥

不僅捐資,還捐出了位于李老公莊墳塋旁50畝地作為校產(chǎn),又勸募新城

南街富戶果、王、李三家集資。他還親自督工,在新城南街中段路南灶君

廟后院,興建東西廂房各3間作為校舍,前后共招收五六十名兒童入學。

也是因為這一件件的善事善舉,讓王芝祥在通州人心中的地位越發(fā)地不可

撼動。

王芝祥的遠祖是紹興師爺。清代紹興一府八縣前前后后走上幕友佐治

之途的至少要有個十幾萬人。通州作為大運河最北端的漕運碼頭,移居了

相當數(shù)量的紹興人,著名紅學家、通州人李希凡的祖先也是紹興師爺。

據(jù)考證,直隸通縣王家,是從浙江的山陰縣遷來,也就是今天的浙江

紹興市。據(jù)思綏草堂藏《太原王氏支譜》載,王氏一世祖王云登,字路公,

世居浙江山陰縣麗江岸,康熙初年北上至于直隸保定府,游于通州,傭書

自給,以布衣終。

24

王芝祥去世以后,其家族后人為避禍移居天津。其子就是被魯迅譽為

“老實人”的民國著名古籍收藏大家王孝慈,名立承,廣西法政學堂畢業(yè),

曾任民國大總統(tǒng)府秘書、國務院秘書廳僉事等職。其孫為天津南開大學教

授王達津。

第一章

【新城南街變身網(wǎng)紅打卡地】

考據(jù)

通州古城內(nèi)曾經(jīng)水道林立,這是許多今人無法想象的。在過去,通州

的護城河不僅有城防的功能,也承擔駁船轉(zhuǎn)運糧食的功能。據(jù)《通縣水利

志》記載,當時入通州諸倉的漕糧,需循運河至通州城東的土壩,然后沿

護城河或至舊城南門儲入通州中倉,或到新城南街儲入通州西倉。

新城南門外的護城河有個好聽的名字叫作玉帶河,20世紀80年代,

玉帶河蓋板改造成了玉帶河大街。在歷史上,元代的通惠河棄而不通航,

在城西北分流“萎縮”成了玉帶河,先奔南再奔東,這就是明代的護城河。

玉帶河引通惠河水,自新城西門外南流,經(jīng)新城西門、新城南門、舊城南

門,與東水關流出的通惠河匯合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