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結構學案_第1頁
群落結構學案_第2頁
群落結構學案_第3頁
群落結構學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群落的構成學案茅村中學高二生物組學習目的群落的構造特性(A)自主學習群落的概念?注意細胞、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2、群落內各生物之間的關系種內關系都有助于種族的生存和繁衍舉例:種間關系舉例:舉例:類型數(shù)量坐標圖能量關系圖特點舉例互利共生數(shù)量上出現(xiàn)“同生共死”寄生略對寄主有害,對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開則寄生生物難以單獨生存,而寄主會生活的更加好競爭數(shù)量上呈現(xiàn)“你死我活的同時性變化”捕食數(shù)量上呈現(xiàn)“先增加者先減少,后增加者后減少”偏利共生(共棲)(理解內容)略略一方有利,對另一方無害;有利方失去另一方很難生存海藻與??~、鯽魚與鯊魚舉例:物種豐富度的概念?如何調查土壤小動物的豐富度?群落的構造的概念?涉及哪兩種類型?說出森林中群落的構造是什么?是什么愿因造成這種分布的?舉一種例子來闡明群落的水平構造?生態(tài)位:指一種種群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在時間、空間上所占據(jù)的位置及其與有關種群之間的功效關系及作用提示:生態(tài)位重疊度越高,則競爭越激烈;生態(tài)位的分化度提高了生物運用環(huán)境資源的能力。三、例題1、資料分析反映種間關系的實例資料1l934年生態(tài)學家高斯選用了兩種形態(tài)和習性上很靠近的草履蟲進行了下列實驗:取相等數(shù)目的雙小核草履蟲和大草履蟲,用一種桿菌為飼料,放在某個容器中培養(yǎng)。成果發(fā)現(xiàn):開始時兩個種群的數(shù)量都有增加,隨即雙小核草履蟲個體數(shù)繼續(xù)增加,而大草履蟲個體數(shù)下降,16天后只有雙小核草履蟲存活。這兩種草履蟲都沒有分泌殺死對方的物質。討論:1.如何解釋資料1中的實驗成果?四、練習1.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該區(qū)域內 ()A.全部的樹木 B.全部的動物和植物 C.全部的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 D.全部的生物2.森林生物群落不涉及森林中的A.細菌和真菌 B.全部植物 C.全部動物 D.落葉和土壤3.冬蟲夏草是一種名貴的中藥。當蝙蝠蛾的幼蟲在土壤中越冬時,被蟲草屬真菌侵入體內,菌絲逐步充滿蟲體內部而變?yōu)榫?,蟲體內部組織被破壞,僅殘留表皮;至夏季,菌核萌發(fā),由幼蟲頭、口部長出子座,形似直立的小草。這種真菌與幼蟲的關系為 ()A.共生 B.寄生 C.競爭 D.捕食4.下列生物之間競爭最激烈的一組是 ()A.虎和野豬 B.草魚和鯉魚 C.長頸鹿和鴕鳥 D.水稻和稗草5.分析下列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1\*GB3①草原上的蝗蟲與羊=2\*GB3②鸕鶿與魚=3\*GB3③大豆與根瘤菌=4\*GB3④噬菌體與細菌=5\*GB3⑤大草履蟲與雙小核草履蟲11.生物群落的構造在垂直方向上 ()A.含有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 B.有的有分層現(xiàn)象,有的沒有分層現(xiàn)象C.森林中有分層現(xiàn)象,草原上沒有分層現(xiàn)象 D.植物有分層現(xiàn)象,動物沒有分層現(xiàn)象12.樹林里多數(shù)鳥類在樹冠筑巢、棲息,啄木鳥生活在樹干中,環(huán)頸雉則在灌木層和地面活動,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 ()A.種群的密度 B.適應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構造 D.群落的水平構造13.影響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涉及 ()A.光照強度 B.土壤類型 C.溫度大小 D.種群的年紀構造14.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含有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森林植物的分層與_有關。而植物的垂直構造又為動物發(fā)明了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_,造成群落中的動物也含有分層現(xiàn)象。生物群落的這種空間構造的分化有助于_。A.生存競爭 B.占據(jù)空間 C.資源運用 D.生物進化15.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類型不同。某一座山的海拔2042米,800米下列為常綠闊葉林,800至1300米為針闊混交林,1300至1600米為針葉林,1600至1800米為灌木林,1800米以上為草甸。植物的這種分帶現(xiàn)象屬于群落的垂直構造嗎?16.下列有關豐富度的敘述不對的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數(shù)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豐富度不同 C.從赤道到北極,群落的豐富度逐步減少D.豐富度越多的群落,其構造越復雜17.下列三圖分別表達兩個生物種群隨時間推移而發(fā)生的數(shù)量變化。那么甲、乙、丙三圖表達的關系依次是 () A.競爭、捕食、互利共生 B.捕食、競爭、互利共生 C.競爭、互利共生、捕食 D.互利共生、捕食、競爭18.為了減小某種昆蟲對農作物的危害,人們引入了專門捕食這種昆蟲的蜘蛛。右圖是對這兩個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調查成果。下列各項解釋中對的的是 ()A.在Ⅰ期間,若針對害蟲施以殺蟲劑,蜘蛛的數(shù)量將會增加得更快 B.在Ⅱ期間,害蟲數(shù)量減少的重要因素是食物局限性 C.在Ⅱ期間,蜘蛛數(shù)量減少的重要因素是食物局限性D.在Ⅲ期間,兩個種群之間不再發(fā)生互相作用19.右圖表達從南極(90oS)通過赤道(0o)到北極(90oN)緯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種豐富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