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第一級_第1頁
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第一級_第2頁
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第一級_第3頁
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第一級_第4頁
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第一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第一級(文字教材)連載文本采用新版的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OCR掃描制作,由于精力有限未進行審核,如發(fā)現(xiàn)文字錯誤請?zhí)岢鰚~

為了培養(yǎng)和造就一代代新世紀的新人,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以加強素質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目標在廣泛而深入地進行。包括舞蹈教育在內的美育,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成為人們發(fā)展自身素質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而值此之際,北京舞蹈學院的校外考試課程作為面向廣大青少年為主體的國民素質教育中的舞蹈教育,已經推行了10余年之久;與這一課程相匹配的《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自1993年首次出版以來,早已為廣大青少年所熟悉、所實施;這一課程的領銜設計者和這一教材的主編孫光言教授的名字,已是中國舞蹈美育課程與教材建設中的一面旗幟?!袄辖淌凇眱A畢生心血而澆灌的“小舞蹈”不僅茁壯地成長而且絢麗地綻放。教材,是課程建設的主體部分,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依據與參照。中國舞成型的、分等的考試教材的出現(xiàn),說明作為國民素質教育的舞蹈美育已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具有了相當的成效。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的信息反饋,為使這套教材更符合幼兒、兒童、少年、青年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其學習時數所能承擔的教學量,也為使這套教材在性情陶冶、身體美育的同時達到中國舞基礎普及的目的,孫光言教授與她的合作者們在原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的、系統(tǒng)的、科學的修訂。

在趙諷、呂藝生、游惠海等前輩藝術家的“序言”中,已經對這門課程和這套教材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值此教材全面修訂之際,主編孫光言教授囑我再三為之寫序,我想她的用意是希望她和她的同事們開創(chuàng)的這一事業(yè)能后繼有人,后來居上。作為北京舞蹈學院的在任領導,我認為

有責任,有義務為這一事業(yè)的更大發(fā)展去服務、去宣傳、去促進。雖然這門課程和這套教材已覆蓋了我國三分之二的地域,并已擴展到港、澳、臺地區(qū)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美國,但我們仍業(yè)興而未盡,任重而道遠……

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

于平

2000年4月

北京序一

古代希臘人把體操和音樂作為重要的教育課程,并且還說:“音樂是靈魂的體操。”這意思是說身體和靈魂的體操是對青少年重要的教育手段,也就是我們所要求的“身心健全,和諧的發(fā)展,應該是教育的重要目的”。

舞蹈教育要求身體在音樂中和諧、優(yōu)美地動作。所以,在現(xiàn)在,特別是學前教育和初級教育階段,唱游和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課程。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56個民族都有著各自的文化積累,音樂和舞蹈的豐富可以說是在世界各地都很少見的。僅以民歌為例,在近年進行的史無前例的采風普查中,一個省、市精選的民歌均達2000首左右,全國的民歌集成將印行60大卷,真可謂浩如煙海了。

中華民族的舞蹈,由于民族的眾多,各個民族都有著風格十分豐富的舞姿和舞容。北京舞蹈學院編寫出版了《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并且舉辦了校外舞蹈等級考試,這是繼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舉辦校外音樂考試之后的另一個創(chuàng)舉。特別是中華民族在海外定居的數量據說已達6000萬左右,不少國家和地區(qū)華人聚居的數量很大,由于他們對文化上的“根”的認同,中央音樂學院已經和新加坡合作,舉辦中國樂器的級別考試;我深信,北京舞蹈學院這個校外等級考試,也一定可以很快地推廣到海外的華人社區(qū)中間去。因為我曾經親眼看到在海外華人社區(qū)的青少年渴望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所以,這些考級活動不僅對弘揚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且也將對人類文化寶庫的發(fā)展,做出積極的有價值的貢獻。

國家教育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

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

趙諷

1992年8月

北京序二北京舞蹈學院是培養(yǎng)舞蹈專業(yè)人才的最高學府。近些年來,它把目光同時也投向了廣大舞蹈愛好者。為幼兒、兒童、青少年編制的這套系列性的《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就是它邁步走向舞蹈愛好者中間去的佐證。

據編者介紹,這套教材的課程共分十級,其中幼兒課程二級,兒童課程四級,少年課程二級,青年課程二級。主編者孫光言教授說:他們力求使教材具有專業(yè)訓練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全面性與民族性,同時還應有群眾舞蹈的通俗性、普及性、趣味性與自娛性的特點。從現(xiàn)已編出的啟蒙課、初級課的教材來看,顯然他們是為幼兒找到了一條認識舞蹈的途徑。不論是一個手臂動作、一個頭的動作、腰的動作,還是一個腳的動作,都是4—5歲或5—6歲的孩子可以做到、也喜歡做的。他們把許多簡單的動作練習,融于小花貓、小鐘、稻草人、小白兔、小鴨走、小雞走、青蛙跳、小燕飛,開火車、吹泡泡、吹吹打打、小動物過生日的游戲與形象之中。我想孩子們是樂于接受它的。

據我了解,適合6一13歲兒童學習的一至四級教材已在北京等地試驗教學了7年。由舞蹈學院直接培訓的教師近500人,學員近2000人。并從1988年和1990年起,分別在香港、新加坡舉辦了培訓教師的訓練班。香港舞蹈總會、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還為此成立了“考試工作委員會”,已向香港的309名教師、新加坡的101名教師頒發(fā)了《教師資格證書》,向香港的1151名學員、新加坡的323名學員頒發(fā)了《學生考試合格證書》。可見,它的影響已經飄向了海內外。

在溝通舞蹈藝術與舞蹈愛好者之間的關系上,這套教材是一座有益的橋梁。而在向廣大青少年、兒童實施舞蹈美育的過程中,無疑它會把他們引入舞蹈這座美的殿堂。繁榮中國的舞蹈藝術,大概也要從與愛好者的對話中開始,從這塊地平線上起步。舞蹈是屬于每一位青少年、屬于每一位兒童的。

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

游惠海

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兒童舞蹈委員會會長

1992年7月北京編者前言

EDIToR’SWoRDS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舞蹈文化占有重要的位置。舞蹈教育自古以來就被先人所重視。三千年前的周代,舞蹈被列為青年和少兒的必修課程。課程按繁簡、高低編制,分別少兒和青年習學。因而是否精通樂舞為當時人們文化程度高低的標志之一。

我國自宋以來國運日衰,故舞蹈和舞蹈教育亦日益沒落,乃至勾欄、瓦舍只供人們娛樂觀賞。于是在人民的意識中,舞蹈亦非大雅之物。民國以來,民族振興運動蓬勃發(fā)展,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文化藝術受到國家的重視,舞蹈教育在全國各地普遍地建立起來,培養(yǎng)出許多出色的舞蹈專門人才。但是,普及的舞蹈教育尚未納入國家的教育計劃。當前在世界許多發(fā)達國家,小學、中學、大學都設有舞蹈課。在我國,由于開放改革,經濟迅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有了顯著的提高。所謂富裕而后知禮(中華民族是禮樂之邦),正如春風花草一樣,學習舞蹈已悄然進人尋常百姓家。在舞蹈學院舉辦的周末兒童班,許多家長陪伴著孩子來上課,風雨不誤。那種認真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我們正是在這種形勢下,認識到應該擔負起這個普及舞蹈教育、提高國民素質的責任,把我國自古以來的舞蹈教育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泱泱大國12億人民豈能在舞蹈文化上落伍!我們是在干一件開拓性的工作,現(xiàn)在稱做“校外”,未來一旦把舞蹈教育納入國家教育規(guī)劃,它將成為全國普及教育的內容之一。目前我們編寫的這套《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是將中國舞蹈的知識性、訓練性和娛樂性結合起來,力求符合幼兒、兒童、少年和青年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強調舞蹈訓練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全面性以及舞蹈風格的民族特色,在促進幼兒、兒童、少年和青年的身心健康成長的同時,達到中國舞蹈啟蒙和普及教育的目的。教材配有伴奏樂曲,為能輔助舞蹈訓練并使之具有中國風格和年齡特點,我們要求樂曲結構完整、節(jié)奏鮮明、旋律性強。希望在舞蹈訓練的同時,能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音樂知識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和對音樂的興趣。我們希望這部修訂的教材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繼續(xù)地豐富、充實,能成為未來普通學

校中舞蹈課的基礎。

《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編委會

2000年8月音樂編者的話

MUSICEDIToR’SWORDS

這是我國第一套為發(fā)展校外舞蹈教育而編創(chuàng)的系列鋼琴曲譜,共分為十三級,是北京舞蹈學院多年從事舞蹈音樂教育工作的教師們長期努力的結果。教師們在取材中充分注意到了各階段學生年齡的特點和中國舞蹈的特色。幼兒課(第一、二、三級)以中國的兒歌和幼兒歌曲為主。兒童課(第四、五、六、七、八級)則以兒童歌曲、民歌、兒童鋼琴曲為主,并注意融詩、歌、舞為一體,充分體現(xiàn)中國舞蹈所具有的載歌載舞的特色。少年及青年課(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級)包括有基本訓練、身韻和民間舞等三種風格迥異的教材,基本訓練教材以青少年歌曲、鋼琴曲、舞蹈和舞劇音樂為主;身韻教材以中國古典音樂、民歌為主;民間舞教材則采用我國各種民族和地方風格的音樂。這套鋼琴的曲譜是由淺人深、風格豐富多彩的。因此,不僅可作為舞蹈的音樂教材,也可作為兒童和青少年的音樂教材。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的改善,人們普遍地認識到:讓孩子從小就在音樂、舞蹈的熏陶中受到美的教育,對開發(fā)兒童智力、培養(yǎng)孩子的高尚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自《中

國舞等級考試教材》推出以來,不僅已在國內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還逐步在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qū)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華人中受到了重視,并作為追根尋源和弘揚華夏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在迅速發(fā)展著。為此,我們出版這套系列的舞蹈曲譜教材,以充分適應社會的需求。在選編的樂譜中我們曾轉載或改編了部分作者的作品,在此謹向他們表示深切的謝意。音樂教材編寫組成立于1986年,全體成員都熱心于舞蹈音樂的工作,因此在探索舞蹈音樂的規(guī)律中均持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并能與舞蹈編寫組密切配合,使編寫工作得以順利完

成。由于這項工作還只是初步的嘗試,希望國內外讀者不吝指正,使之日臻完善。凡

GUIDETO’FHE

USE

OFTHEBoOK

一、本書是《北京舞蹈學院》積幾十年教學經驗,為在幼兒、兒童和青少年中普及中國舞蹈藝術而編制的舞蹈教材。內容包括學員的訓練動作,也包括教師的教授方法,為師生共用的系統(tǒng)教材。

二、教材共分

普及型教材:

《第一、二、三級課》

適用于4—7歲幼兒

《第四、五、六、七、八級課》

適用于7—13歲兒童

《第九、十級課》

適用于12—15歲少年

半專業(yè)型教材:

《初級課》(第十一級)

適用于14一16歲青年

《中級課》(第十二級)

適用于15—17歲青年

《高級課》(第十三級)

適用于16—18歲青年

每級教材都同時出版有文字書、錄影帶和伴奏曲譜、錄音帶。

三、為適應國外舞蹈愛好者的需求,本書的序言、目錄、教材內容索引均以漢、英對照的文字出版。

四、為使教材清晰、準確、便于施教,各級教材內容由簡至繁并采取“音舞結合”、“圖文并用”的方式加以介紹:

“音舞結合”,即每一級課均配有專用的伴奏曲譜(另有《鋼琴伴奏曲譜》出版);每個練習動作(組合)均按音樂長度進行,例如:“[1]一[2]半蹲”。方括號“[]”表示“小節(jié)”,括號中的數碼為小節(jié)數,上例即為第一小節(jié)至第二小節(jié)的音樂做“半蹲”動作?!皥D文并用”,即每個練習附有“場記”圖,標志課堂上進行訓練時學員的位置和動向。每個舞蹈動作都附有動作“舞姿”圖以輔助文字說明。

五、本教材中有關舞蹈方位、動向的稱呼均采用統(tǒng)一名稱術語,即場記說明采用“舞臺方位”;動作說明采用“人體方位”(均詳見《第一級(幼兒)》“舞蹈詞匯表:舞蹈專業(yè)術語’1。

六、教材中凡是舞蹈的專用動作名稱、術語,均用雙引號(“”)括起,如“正步位”、“前平位”、“擴指”等。其動作說明均列在“舞蹈詞匯表”中,請對照閱讀、施用。

七、每冊書后均附有“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等級考試課》考試條例”。凡采用本教材的學員或教師,欲取得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考級委員會”頒發(fā)的《教師資格證書》或《學生考試合格證書》者,均可按此條例辦理。教學提示

TEACHINGGUIDANCE

一、這是一套面向4歲至18歲的普及的、通俗的并具有綜合性的系統(tǒng)舞蹈素質教育教材。教材具有舞蹈訓練性也包含有自娛性。由于每級教材的內容均經過規(guī)范,對動作的規(guī)格、節(jié)奏、組合等都有具體要求。因此,必須有一定的學習時間的保證,方能達到質量標準。此外,教材有地面練習、扶把練習和中間練習,需要有一定的訓練設備,如地板、把桿等。

二、第一級至第十級課程,每級若每周一個半小時,第十一級至第十三級每周若三個小時,需一年的訓練時間,可達到本級考試課的水準。本課程每級授課時間有伸縮性和靈活性。依每周授課時數的多或少可半年、一年或二年完成一級課。只要達到課程的標準要求,通過級別考試即可升級。

三、教材所展示的各級課程的內容均考慮到:教材縱線的系統(tǒng)性;橫線的相互協(xié)調關系;動作的速度是否恰當;組合的水準是否適宜;教材是否有情趣性;以及學員的身體條件和學習時數等。它體現(xiàn)各年級應達到的水準。它是各年級教學的結果,也是考試的考題,是不能任意改動的。

四、教材規(guī)范的目的:一是便于衡量和檢驗學員學習成績;二是便于教師認識和理解每級教材應達到的標準。

五、教師在授課時,應按照由簡至繁的教學原則,將組合分解成單一動作,較難的單一動作還要分解成局部動作(分割成上肢或下肢動作)。經過局部練習、單一練習后,再做組合練習。如何分解組合,教師可根據學員的程度決定。實踐證明,每一舞蹈動作若不經過單一的反復訓練(不是一次性的),無法達到動作應有的質量。在單一訓練時,教師也可選用一些教材規(guī)范外的樂曲,作為伴奏曲。

六、教師在指導訓練過程中,請注意訓練的科學性——運動量和動作幅度要符合不同年齡的生理特點。特別是面對幼兒及兒童,舞蹈訓練正值他們處于生長發(fā)育期,人體的骨骼、韌帶以及各種器官系統(tǒng)正處于不成熟至成熟的發(fā)育過程,在此期間施教應取慎重態(tài)度,一旦造成傷害將危及將來。人們身體發(fā)育的不同階段,對運動的承受量是不同的。對于幼兒及兒童不宜給予某一局部動作過多重復的訓練,如:蹲、彎腰、跳躍等;亦不宜給予強烈的外力訓練,如:強壓、強扳等。超負荷訓練有害學員的身體健康。教師應當時刻記住:舞蹈訓練的目的是增強身心健康發(fā)展。對幼兒、兒童身體的軟、開度的訓練不能操之過急,應恰如其分,不能造成對身體的傷害。

七、在舞蹈訓練時,從一開始就要十分重視在舞蹈訓練過程中配以音樂教育。舞蹈動作練習時,必須同音樂節(jié)奏、旋律吻合,從小養(yǎng)成聽音樂和用肢體表現(xiàn)音樂的良好習慣。舞蹈教育也具有音樂教育的任務。

八、部分舞蹈伴奏樂曲帶有歌詞,教師要指導邊跳邊唱,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情感。但一堂課要適量,不使學員感到疲勞。

九、本教材教授方法應以教師示范為主。教師要給學員正確的規(guī)格、準確的節(jié)奏以及飽滿的情感的舞蹈形象去感染學員。

十、教師應采用啟發(fā)式教學,以鼓勵、肯定為主。可讓動作完成較好的學員表演給其他同學。對有進步的學員充分肯定,對接受稍慢的學員耐心輔導。

十一、教師在教學中要使用舞蹈的專用名稱、術語,并教給學員們,以期教者與學者建立起共同的專業(yè)語言。年級教學任務第一級

一、認識身體的基本部位(頭、頸、背、腰、臂、手、膝、踝、趾),并對這些部位進行松弛、伸展和靈活運動的初步訓練。

二、認識身體部位的左與右。

三、認識音樂節(jié)拍,培養(yǎng)幼兒按節(jié)拍做動作。

四、培養(yǎng)幼兒帶著愉快的心態(tài)學習舞蹈,使他們在學舞蹈中產生

對舞蹈的熱愛。第一級教材內容索引INDEXToCONTENTSOFTEACHING

MATERIALSOFGRADEI

1.走步Walk

伴奏曲

吹吹拉拉PlayingMusicalInstruments

2.音樂反應

MusicResponse

伴奏曲之一大蘋果Music1BigApples

伴奏曲之二看星星Music2WatchingStars

3.擴指

Finger—stretch

伴奏曲保護小羊ProtectingtheSmallSheep

4.手臂動作MovementsofArms

伴奏曲

你說可笑不可笑Isn’tItFunny?

彎腰、轉腰BendandTurn

伴奏曲小鐘SmallClock

前壓腿Leg—pressing

伴奏曲小腳TinyFeet

雙吸腿PasseDeux

伴奏曲彈彈唱唱

SingingandPlayingMusicalInstruments

腳位PositionofFeet

伴奏曲擦玻璃CleaningWindow—panes

頭的動作MovementsofHead

伴奏曲小鳥的歌SongoftheSmallBirds

10.擺臂SwingofArms

伴奏曲

伸出手StretchingYourHands

11.蹦跳步Leap

伴奏曲小兔子SmallRabbits

12.平踏步MarkTime

伴奏曲開火車DrivingtheLocomotive

13.游戲PlayGames

伴奏曲萬花筒Kaleidoscope第一級教材及伴奏曲譜走步

音樂伴奏曲2/4拍

【前奏】

準備動作:“正步位”,雙手下垂,

[1]-[4]

右腳始“自然走”八步(見場記一)。

[5]-[8]

原地不動胸前自拍手八次。

[9]-[12]

同[1]一[4]動作。

[13]-[14]原地不動“旁按手”。

[15]-[16]“低頭”敬禮一次。

第二遍音樂

[1]-[4]

右腳始“自然走”八步,同時“轉體”二人相對(見場記二)。

[5]-[8]

原地不動自拍手八次。

[9]-[12]

同[1]-[4]動作。

[13]-[14]原地不動,“旁按手”。

[15]-[16]兩人相互“低頭”敬禮。

要領及注意點:

通過簡單地“自然走”,培養(yǎng)幼兒初步學會聽音樂做動作的習慣。此動作可原地或行進做。“自然走”時要挺胸、拔背。音樂反應音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音樂和舞蹈恰好符合幼兒這種天性。讓幼兒自己動口、動手、動腳,全身心地去唱、去跳,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本節(jié)訓練的目的是使其從小在音樂和舞蹈方面均獲得基礎教育。

對幼兒進行舞蹈訓練的同時,本課要求同時重視對幼兒的音樂感訓練。節(jié)拍是音樂的基本元素,是音樂訓練的基礎。音樂的節(jié)拍和音調,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語言的抑、揚、頓、挫。從幼兒熟悉的詞語開始,從節(jié)拍人手,用有節(jié)拍的朗誦;以游戲的方式向幼兒進行節(jié)拍訓練,使語言、動作、節(jié)拍有機地統(tǒng)一,從而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節(jié)拍感。面對4歲的幼兒,首先從簡單、易學的歌謠開始。音樂節(jié)拍簡單,可以多次反復。教師引導幼兒用身體的任何部位的動作,反映出單一的節(jié)拍。

音樂反應(一)

音樂伴奏曲之一2/4拍

隨著曲譜邊說歌謠邊拍手或腳踏,每一字拍擊手或踏腳一次(見場記三)。

注:2-10場記均同場記三音樂反應(二)音樂反應(二)

音樂

伴奏曲之二

2/4拍

隨曲譜邊說歌謠邊擊打樂器(鈴、鼓、鈸、三角鐵等),每字擊一下或每字做一動作。

要領及注意點:

錄像中的音樂反應動作僅是示例,希望教師啟發(fā)幼兒的想像力及創(chuàng)造力,每做一遍均變換不同的動作擴

音樂伴奏曲

2/4拍

[前奏]

準備動作:“旁開腿勾腳”坐,或“雙跪坐雙背手”,身向l點。

[1]

右手屈臂握拳經肩前向“前平位”伸出,“上翹指擴指”,手心向前(見圖1)。

[2]

同[1]動作,左手做。

[3]-[4]

雙手向外,向內“轉腕”,兩次(見圖2)。

[5]

右手屈臂握拳向“旁斜上位擴指”,手心向前(見圖3)。

[6]

同[5]動作,左手做。

[7]

雙“背手”。

[8]

“搖頭”。

[9]

右手屈臂握拳向“旁平位擴指”,手心向前(見圖4)。

[10]

同[9]動作,左手做。

[11]

雙手向內,向外“轉腕”,一次。

[12]

雙手經“下弧線”向“前平位攤手”并“擴指”(見圖5)。

要領及注意點:

第一,屈臂握拳動作均在肩前。

第二,臂在“前平位”、“旁平位”、“旁斜上位”時要伸直,位置準確。

第三,“轉腕”時,手要保持“擴指”手型,臂固定不動。

第四,在地面上“坐”或“跪”均要求后背直立。手臂動作音樂伴奏曲2/4拍

[前奏]

準備動作:“雙跪坐旁按手”,身向1點。

[1]-[2]

雙手“擴指”,屈臂,手心向里于嘴前,似摸貓胡須動作四次。同時向右、左“傾頭”各一次(見圖6)。

[3]-[4]

經“分晃手”至左臉頰處,雙手合掌,向左“傾頭”成睡狀(見圖7)。

[5]

左手指左耳,右“旁按手”,向右“傾頭”(見圖8)。

[6]

做[5]的對稱動作。

[7]

拍手,向右“轉腰”雙“攤手”一次(見圖9)。

[8]

做[7]的對稱動作。

[9]-[10]

雙手心向外,在貓胡須的位置上模仿貓叫“喵”。

要領及注意點:

第一,雙手“擴指”屈臂于嘴前時要中指尖相對。

第二,啟發(fā)孩子按歌詞表演。

彎腰、轉腰音樂伴奏曲2/4拍

[前奏]

準備動作:“交叉盤坐旁按手”,身向1點。

[1]-[3]

向右、左、右“旁彎腰’’三次,同時右、左、右手扶地三次(見圖10)。

[4]

還原“準備動作”。

[5]

向右“轉腰”(見圖11)。

[6]

同[4]動作。

[7]

向左“轉腰”。

[8]

同[4]動作。

第二遍音樂,動作同第一遍。

要領及注意點:

第一,“旁彎腰’’手扶地時,肘要放松,另一側旁肋盡量拉長。

第二,“轉腰,,時上體垂直,骨盆固定,以腰為軸,手臂是隨上體移動。前

音樂伴奏曲2/4拍

[前奏]

準備動作:“正步位繃腳伸坐”,雙手扶地,身向1點。

[1]-[2]

右腳全腳貼地面移動成“前吸腿團身”(見圖12)。

[3]-[4]

還原“準備動作”。

[5]-[6]

同[1]-[2]動作,左腿做。

[7]-[8]

還原“準備動作”。

[9]-[11]

“前壓腿”三次。同時雙手拍腳背三次(見圖13)。

[12]

還原“準備動作”。

[13]-[16]同[9]-[12]動作。

要領及注意點:

第一,“前吸腿團身”的“吸腿”要全腳著地,“團身”時額頭貼膝蓋。

第二,“壓腿”時,腿要伸直,腳要繃,后背拉直。

雙吸腿音樂伴奏曲2/4拍

[前奏]

準備動作:“正步位繃腳伏臥”,手臂向前平伸、抬頭,身向1點。

[1]-[6]

后“雙吸腿”三次(見圖14)。

[7]-[8]

向右“轉體”1/2成“仰臥”。

[9]-[14]

“繃腳”前“雙吸腿”三次(見圖15)。

[15]-[16]

向左“轉體”1/2成“伏臥”,雙手托下頦。

要領及注意點:

第一,手臂向前平伸時,兩手相距與肩同寬。

第二,“前吸腿’’和“后吸腿”時,注意雙膝和雙腳并攏和“繃腳”。

第三,“轉體”時,手臂夾耳,保持“正步位繃腳”。腳位音樂伴奏曲詈拍

【前奏】

準備動作:“小八字位”站立,“旁按手”(見圖16)。最后一小節(jié)右腳向右旁“橫移”一步成“大八字位”。

[1]一[3]

右手手心向前在身體前面劃“立圓”三次(見圖17)。

[4]

“旁按手”。

[5]-[6]

身前傾哈氣一次(見圖18)。

[7]

右腳收回“小八字位”。

[8]

靜止。

[9]-[1l]

同[1]-[3]動作,左手做。

[12]

“旁按手”。

[13]-[14]同[5]-[6]動作。

[15]

“正步位”。

[16]

靜止。

要領及注意點:

第一,“腳位”要準確。

第二,教師要啟發(fā)幼兒去捕捉擦玻璃時的形象,擦玻璃時手離身體遠些。頭的動作音樂伴奏曲3/4拍

[前奏]

準備動作:“小八字位”,雙手下垂,身向1點;[1]-[4]原地不動;[5]-[6]先右后左成“旁按手”;[7]右腳“橫移”成“大八字位”。

[1]-[2]

“低頭”(見圖19),然后頭還原。

[3]-[4]

“仰頭”(見圖20),然后頭還原。

[5]-[6]

右“轉頭”(見圖21),然后頭還原。

[7]-[8]

左“轉頭”,然后頭還原。

[9]

第一拍,第二拍向2點、l點各“點頭”一次,第三拍停。

[10]

頭還原。’

[11]

第一拍,第二拍向8點、l點各“點頭”一次,第三拍停。

[12]

頭還原。

[13]-[14]右、左“轉腰”各一次。

[15]

“旁按手”還原成身向1點。

第二遍音樂

[1]-[12]

雙手“叉腰”做,其他同第一遍音樂。

[13]-[15]“旁按手”。

要領及注意點:

第一,“低頭”、“仰頭”、“轉頭”時,保持上體直立,肩固定,頸部最大限度彎屈和轉動,達到訓練頸部的目的。

第二,使學生初步認識頭的位置,注意位置要準確。

第三,頭部動作時“旁按手”要固定不動。擺臂音樂伴奏曲2/4拍

[前奏]

準備動作:“正步位”站立,“背手”,身向1點。

[1]-[2]

向前“蹦跳步”停落成“半蹲”,同時右手“前平位擴指上翹指”,手心向前(見圖22)。

[3]-[4]

直膝同時,右手收至肩前保持“擴指”(見圖23)。

[5]

右手伸向“上位擴指”(見圖24)。

[6]

右手先“旁平位”再“上位”,“擺臂”各一次。

[7]

右手落至右“旁平位上翹指”,手心向旁,眼視右手。

[8]

收右手成“背手”。

第二遍音樂,動作同第一遍,左手做。

第三遍音樂,動作同第一遍,雙手做。

要領及注意點:

第一,始終保持“擴指”手型。“擺臂”動作臂要伸長、舒展。

第二,單手“擺臂”要求在“上位”和“旁平位”之間擺動,手心向前。

第三,雙手“擺臂”在“上位”時,雙手要交叉。蹦跳步音樂伴奏曲2/4拍

【前奏】

準備動作:“正步位”站立,雙手兔耳形,豎于頭上兩側,身向1點(見圖25)。

[1]-[4]

“蹦跳步”四次并向右、左交替“傾頭”四次,同時向下“折腕”四次(見場記四)。

[5]-[6]

再“蹦跳步”三次,第四拍靜止。

[7]-[8]

同[5]-[6]動作。

第二遍音樂,動作同第一遍,可向任何方位做。

要領及注意點:

第一,蹦跳時,雙膝要松弛,后背直立,保持“正步位”。

第二,兔耳形手的手腕與頭保持一拳距離。

第三,“蹦跳步”行進方向由教師自行安排,也可以原地做。平踏步音樂伴奏曲2/4拍

準備動作:[1]兩人一組,“正步位”;A“抱肘”做火車頭,B在A身后雙手搭A雙肩做車廂,每組行進方向可任選(見圖26)。

[2]--[9]

“平踏步’’三十二次成“正步位”,找到另一組小朋友,兩組相對(見場記五)。

[10]

A成“旁按手”,B保持原狀。

[11]-[12]相互低頭,敬禮一次。

再反復做。

要領及注意點:

第一,“平踏步”要全腳踏地,每步均踏在節(jié)拍上。

第二,A和B可以交換做火車頭。游戲音樂伴奏曲2/4拍

通過游戲增強小朋友們對身體各部位的認識能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

教師發(fā)出口令,小朋友們按照曲譜節(jié)拍做動作,如“頭碰頭”(見圖27),“肩碰肩”(見圖28),tt背對背’’(見圖29),“肘碰肘”(見圖30),“腳對腳”(見圖31),“膝對膝”(見圖32),“拍拍手’’(見圖33),“拉個大圓圈”等等(口令的內容和順序可任意變換)。

做法:

老師發(fā)口令,小朋友原地準備。

[1]-[4]

可用任何“舞步”向任何方位跑動找伙伴,自由結合成若干對或組。

[5]-[8]

均按教師的口令“頭碰頭”(或其他內容)做出反應動作。

如此按教師的口令反復進行。舞蹈詞匯表

LISI’OF’DANCEVOCABULARY

從古至今,在舞蹈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舞蹈詞匯。這個詞匯表,是我們多年在校外舞蹈

教育中積累的適合校外舞蹈教學特征的舞蹈用語。同時,我們也繼承了中國舞的傳統(tǒng)習慣

和體育人體解剖學的科學分析。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便于這部教材的使用。為了讓所有使

用本教材的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能使用統(tǒng)一的課堂動作術語;對于教材中所選用的動作有

一個統(tǒng)一的認識,我們編制了這個詞匯表。希望使用本教材的學校和教師,能按照本詞匯表

來統(tǒng)一課堂動作用語,并統(tǒng)一課堂選用的動作規(guī)格。

對本考級教材中的舞蹈詞匯,均進行了規(guī)范化、科學化、系統(tǒng)化的整理,其舞蹈動態(tài)和訓

練成效均具有更完善及長遠的價值。因此,在一定的舞蹈教育范圍內,具有相對的權威性。

本教材動作的“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不是程式化,程式化會使動作刻板,減少了動作活

力。而“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是為了突出舞蹈動作的各種動力因素并提高其訓練性,使教、學

者更易抓住動作要領,從而更突出了訓練目的。

“規(guī)范化”使舞蹈過程中軀體、四肢的方向、位置更嚴格而準確;舞蹈的姿態(tài)與動勢愈加鮮明,使教、學者有明確的系統(tǒng)的依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規(guī)范化”更主要的目的之一,是從準確的動作運行和動作的節(jié)奏(輕、重、緩、急、大、小等)的規(guī)范中去突出動作的韻律和特點,使民族風格、動作情感特色更為顯明。

本書中的詞匯表,是對本年級教材中選用的動作說明。

為了便于查找,本詞匯表按以下順序分類:

舞蹈專業(yè)術語;

上肢動作;

上體動作;

下肢動作。

今后,隨著不同級別教材的出版,將同樣附有該級別選用動作的詞匯表。第十三級將有

??傇~匯表。舞蹈專業(yè)術語【舞蹈】

關于什么是舞蹈,中國古代早有定論。《禮記?樂記》中說:“凡音之起,由人心

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边@里的“樂”就是“樂舞”?!对娊?大序》中說:“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數千年前,中國就對舞蹈有此精辟論述,在世界上實屬罕見?,F(xiàn)代舞蹈藝術家吳曉邦也曾對舞蹈做過簡要的說明:“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迸_灣學者、舞蹈教授李天民說:“舞蹈為綜合的藝術,它含有歷史、文學、哲學、音樂、美術、服飾、詩歌等,是民族精神,國家文化的具體表現(xiàn),因其源自人類生活之伊始,所以稱舞蹈為‘藝術之母’?!奔沤裰f,我們總括“舞蹈是藝術形式中的一種綜合藝術。它以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在音樂的伴奏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它能表達語言、詩歌所不能充分表達的人類感情?!蔽璧冈谌祟愂飞蠋捉浉〕粒蛔鳛樗囆g之母,它曾存在于諸藝術之前。巫術起源說者考證:原始部落首領人即是巫師。每當祈禱戰(zhàn)爭勝利或五谷豐收時,巫師跳起祭祀之舞,可通天地鬼神。舞蹈也曾經代替文學和語言,傳授戰(zhàn)爭經驗和生產技術。舞蹈也是兩性之間表愛的最好形式。進入階級社會之后,舞蹈曾是貴族階層的文化標志。中外各國皆如是。我國周朝制六藝以為青年貴族必修課業(yè),舞蹈為六藝中的一藝。李天民曾說:中國的舞蹈學校辦得最早,三千年前的周代就有,而且規(guī)定了不同年齡段學習不同程度的舞蹈課程。大教育家孔子終生致力于六藝教育,并以此分文野。到唐代,我國進人了封建社會的高峰,文化藝術亦達到世界的空前高度。唐代舞蹈集前秦、漢晉之大成,并廣泛吸取各族、各國的舞蹈精華,創(chuàng)制十部樂。舞蹈學者彭松說:“舞蹈的發(fā)展表明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狈▏鴩趼芬资挠H創(chuàng)舞蹈研究院,親自扮演太陽神,借以光大王權。王家貴族必須會跳宮廷舞蹈。舞蹈也隨著政治、經濟的衰落而沒落。藝術家歐陽予倩指出:“……中國的舞蹈藝術自古以來就極為豐富,極為優(yōu)美,有悠久而優(yōu)良的傳統(tǒng)。但自宋朝之后,由于封建帝王和一些學究們不斷摧殘,藝人們受到迫害,加之在歷朝的戰(zhàn)爭中又散失很多,直到現(xiàn)在有許多有名的舞蹈已經都不可考。”甚至把舞蹈排斥在下九流,許多舞蹈家流落在勾欄、瓦舍之中。無獨有偶,在俄國沙皇的黑暗統(tǒng)治之下,曾多次下令禁止舞蹈活動,認為是有傷風化。但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舞蹈在中國、在全世界還是在不斷地發(fā)生和發(fā)展。因為它是人類社會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不是因時、因人而可消滅的。當今,無論在中國或是世界各國,舞蹈都在以新的面貌蓬勃地發(fā)展著。舞蹈隨著人類發(fā)生而發(fā)生,舞蹈隨著人類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舞蹈也將隨著人類走向未來?!疚枧_方位】舞蹈場記(舞蹈者的位置和走向、路線)專用以明確方向的名稱,共八個

方位。即舞臺正前方為第一方位,右側前方為第二方位,右旁為第三方位,右側后方為第四

方位,正后方為第五方位,左側后方為第六方位,左旁為第七方位,左側前方為第八方位。為敘述方便第一至第八方位,依次簡稱為第1、2、3、4、5、6、7、8點。

【人體方位】舞蹈動作多采用此種方位。即以身體本身的前、后、左、右為定位:分為正前,正后,左旁、右旁,左側前,右側前,左側后,右側后。為敘述方便可簡稱為前、后、左、右、左側前、左側后、右側前、右側后。【人體部位名稱】【對稱動作】左、右相對的同一動作。如右“按手”的對稱動作即左“按手”,右腳起做

“平步”,對稱動作即左腳起做“平步”。

【動作的左與右】單一舞蹈動作一般均有左、右面,常常是以動作腿(或動作臂)來區(qū)別左與右。例如,用左腿向前“踢腿”,即為左“前踢腿”;右腿后撤成“踏步”,即為右“踏步”;左手做“按手”的動作,即為左“按手”;右手做“盤手”的動作,即為右“盤手”等。所以舞蹈訓練中,經常簡稱做某動作為左“××”、右“××”。例如:左“虛步”、右“端腿”、左“山手”、右“搖臂”等,即表示用左或右肢(腳、腿、手、臂)為動作腿(或動作臂)做該動作。它是一種習慣用的、某動作略稱的術語。

【動作的單與雙】某些動作,有時以單腿(臂)或雙腿(臂)來做。單腿(單臂)做該動作時,多標以左或右(見上條)。雙腿(臂)同時做該動作時,多標以“雙”字,例如:“雙山手”、“雙盤手”、“雙踮腳”、“雙腳轉”、“雙起雙落”等。

【主力腿】舞蹈訓練中的專用術語。又稱“支撐腿”。顧名思義是指做舞蹈動作時支撐身體重心的那條腿。

【動力腿】舞蹈訓練中的專用術語。又稱“動作腿”。是在舞蹈時正在運動著的那條腿,一般不擔任支撐身體重心的任務。

【身向】、【面向】

身體正面所朝的方向稱“身向”。在中國舞的動作中,常常有身體朝一個方向,而面(臉)卻轉向另一個方向,即“面向”。例如:“身向”1點,“面向”8點。如果“面向”和“身向”是一致的,則只說“身向”。

【視點】

眼睛的視線,它是中國舞以“手、眼、身、法、步”突出舞蹈神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舞蹈傳情達意的窗口。“視點”方向以舞臺方位(點)標記,如:“視8點”,即向8點平視;“視8點上方或下方,”即向8點的高處或低處看,當視點和身向一致時,則不再說明視點。

【眼視】

眼睛所看的方向。在中國舞蹈的“身韻”中,往往眼視某個方向時,也略帶動頭(臉)轉向或甩向眼所看的方向,以此加強動作的“精、氣、神”。

【平圓】

與地面相平行的圓圈路線。如右手在頭上方順時針劃一“平圓”,即右手在頭上方經前往左,再向后至右劃一個圓圈。

【立圓】

與地面相垂直的圓圈運動路線,也稱“豎圓”。如右臂經右“旁平位”、“上位”、左“旁平位”、“下位”劃一圓圈。

【上弧線】手臂的運動路線,不是動作名詞?!吧匣【€”是指手臂劃“立圓”的上半圓運動路線,如:右手臂由左“旁平位”經“上位”到右“旁平位”,這個運動路線即稱“上弧線”。【下弧線】

與“上弧線”相對稱的下半圓路線。如:右手臂由右“旁平位”經“下位”到左“旁平位”,這個運動路線稱“下弧線”。

【雙起單落】

“跳躍”術語。雙腳同時向上跳起,一只腳落地,另一腿停在任何姿態(tài)上。上肢動作

【擴指】

五指最大限度地伸展和張開。

【男式叉腰】

虎口叉在腰旁,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手腕下壓,肘部對正旁。肩部要下沉。此種“叉腰”大多為男性用,女性也可以用。

【背手】

雙臂成圓弧形背于身后,手心向后雙手疊放在骶骨位置上雙肩展平,肘向身體正旁。單手也可以做“背手”,稱左或右“背手”。

【上位】

手臂向上直伸,在雙肩上方、耳側,兩臂間距與肩同寬。

【前平位】手臂平抬于身體前方,高與肩平,兩臂間距與肩同寬。

【旁平位】手臂平抬于身體兩側,高與肩平。

【旁斜上位】

手臂伸向“上位”和“旁平位”之間的位置。

【旁下位】手臂下垂于腿兩側。

【旁斜下位】

(旁按手)手臂伸向“旁下位”與“旁平位”之間的位置。

【抱肘】雙臂交叉于胸前,高與肩平,雙手抱住肘部,一般用在舞蹈訓練的連接或結束動作上。

【攤手】

手臂可向前或前側方向成“平位”或“斜下位”,手心向上,指尖向下。兩手同時做稱“雙攤手”,一手做時稱“單攤手”。

【轉腕】保持擴指手型,腕部主動向里,向外轉動。

【上翹指】保持“擴指”或“掌”式手型,指尖向上方。

【擺臂】

手臂在身前或身旁做“立圓”(上半圓或下半圓)的“弧線”動作(不超過180度)。可由右向左、由左向右或由前向后、由后向前擺。可單臂做,也可雙臂同時做,雙臂做時,兩臂距離要保持與肩同寬。

【分晃手】

手臂動作的一種。因具有“分手”和“晃手”的雙重特點,故稱“分晃手”。手臂動作與“晃手”相同。雙手同時由里經上向外“分晃”。“分晃手”與“雙分手”的不同處是“雙分手”如花蕾綻開,“分晃手”如撥蔭見月。上體動作

【仰頭】

身體保持不動,頭部最大限度向上仰,眼視上方。也稱做“頭上屈”。

【低頭】身體保持不動,頭部最大限度向下低,眼視下方。也稱做“頭下屈”。

【點頭】“低頭”連續(xù)做,動作幅度縮小。

【轉頭】

身體保持不動,頭部向左或向右最大限度轉動,眼睛隨頭向左或向右看。

【搖頭】“轉頭”連續(xù)做,轉動幅度縮小。

【傾頭】

身體保持不動,頭部最大限度向左或向右旁傾倒,眼視身體前方。

【旁彎腰】一種腰部軟度的訓練動作。也稱“旁屈”0骨盆固定不動,上體正對前方,眼視前方,頭部向旁傾倒,然后肩、胸、肋部、腰部依次向身旁彎屈。旁屈的一側肌肉收縮,另一側肌肉伸屈,可以在地面的“交叉盤坐”、“雙跪坐”位上做,也可以在站立的“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和“踏步位”上做。

【轉腰】腰部靈活與柔軟的訓練動作。也稱“擰腰”。腿部與骨盆固定只是用腰部以上身體向左或向右轉動。根據人體的骨骼結構情況,下肢不動,上體整個轉動四分之一是不可能的,“轉腰”只是一種擰轉狀態(tài),肩部轉動最大,腰部轉動最小。這個動作實際是脊椎的轉動,是以腰為軸,上體垂直向左或向右轉到最大限度。頭隨身體轉動,或留在原位。

下肢動作

【繃腳】腳腕伸展,腳背向上拱,腳尖向下壓,與腿部形成一個流線形的優(yōu)美造型。

【勾腳】

腳尖勾起,腳腕收縮與小腿的彎曲度超過90度,與腿部形成勾曲式造型。

【伸坐】

坐地,“上體直立”,雙腿并攏向前伸直。腳成“正步位”或“4、八字位”,“繃腳”或“勾腳”。

【雙跪坐】

跪地,大腿與小腿屈疊在一起:小腿的膝蓋、脛骨、腳背貼地;臀部坐于腳跟上;雙膝并攏,“上體直立”。

【交叉盤坐】坐地、屈膝、小腿交叉盤于身前,雙膝打開,或右腿在上,或左腿在上。

【仰臥】仰面躺臥。雙腿并攏、伸直??伞罢轿弧被颉靶“俗治弧保伞翱嚹_”或“勾腳”。雙臂在身體“旁斜下位”人字形平放于身旁地面,手心向下。

【伏臥】身體趴伏在地面。雙腿并攏、伸直??伞罢轿弧被颉靶“俗治弧保翱嚹_”。頭轉向一側,用耳貼地。雙臂平伸與肩同寬放于頭上地面;雙臂也可屈肘。手掌撐地于肩前。

【正步位】雙腳內側靠攏,腳尖對正前方。

【小八字位】兩腳跟并攏,腳尖分開90度,分別對左、右側前方。

【大八.字位】

腳的方位同“小八字位”,雙腳跟距離約橫腳一腳至一腳半。

【正步位半蹲】

在“正步位”上,全腳壓在地上,下蹲到最大限度,臀部在腳跟上方,“上體”垂直。

【前吸腿】地面動作?!把雠P正步繃腳”,雙腿曲膝上吸,小腿靠向大腿,腳尖順地面滑動,可腳尖點地,亦可全腳落地做。可以雙腿同時吸起,亦可單腿吸起,另一腿不動。

【后吸腿】地面動作?!胺P正步繃腳”,大腿不動,小腿最大限度地向身后彎曲。可以雙腿同時吸起,亦可單腿吸起,另一腿不動。

【前吸腿團身】地面動作?!白弧彪p腿曲膝上吸,全腳落地(也可以繃腳尖點地),低頭以額觸膝,雙臂抱腳腕。這個動作也可單腿做。

【前壓腿】初學者的做法是在“伸坐正步位”上,上體向前俯壓?!翱嚹_”做時雙手觸摸腳尖,“勾腳”做時雙手觸摸腳跟,眼視腳踝。

【旁開腿】

“仰臥正步繃腳”,雙腿同時向旁打開到最大限度,膝對上方。

【自然走】

同生活中行走狀。

【平踏步】每步落地時全腳著地,踏地有聲。可單腿連續(xù)(原地)踏地,也可兩腳交替踏地。兩膝微彎屈,膝關節(jié)放松??梢栽刈?,也可以向前、向后、向旁,以及帶“轉體”做。

【蹦跳步】一種帶有低“跳躍”性的“舞步”。這種“舞步”的自然形態(tài)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xiàn),很能表現(xiàn)兒童快樂、活潑的天性。做法是站“正步位”或“小八字位”,然后向上一蹦落地微屈膝,“蹦跳步”就完成了。“蹦跳步”可以向前、向后、向旁或原地做;可以連續(xù)做多次以及帶“轉體”做。

【橫移步】

(以右為例)“正步位”,首先右腳向右旁邁一步,腳尖方向不變,然后左腳向右腳移靠,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