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抒情手法詳解_第1頁
詩歌抒情手法詳解_第2頁
詩歌抒情手法詳解_第3頁
詩歌抒情手法詳解_第4頁
詩歌抒情手法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學(xué)習目標1.了解古代詩歌常見的抒情手法及相關(guān)術(shù)語。2.掌握古代詩歌抒情手法的分析方法及答題步驟。第一頁第二頁,共49頁。這首詩歌運用了何種抒情方式?“汝果要學(xué)詩先懂詩家語”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抒情方式第二頁第三頁,共49頁。第三頁第四頁,共49頁。(05全國卷)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春行即興李華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fù)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2)古人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情和景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4分)借我慧眼讀懂試卷語見《一輪復(fù)習》P166第7題第四頁第五頁,共49頁。答題要點:(1)該詩采用了……抒情方式(2)作者通過寫……內(nèi)容,營造了……氛圍,抒發(fā)了……感情(3)起到了……效果或有……好處條理清晰表述嚴密第五頁第六頁,共49頁。(1)這首詩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2)四句詩一句一景,通過寫城下的茂盛的野草,隨意流淌的泉水,無人欣賞落花和鳥鳴,營造出寂靜、空曠、荒涼的意境,抒發(fā)了詩人感傷之情。(3)本詩句句是景,但句句含情,具有良好的藝術(shù)效果。明人陳繼儒在《唐詩三集合編》中評此詩:“四句說盡荒涼,卻不露亂離事,妙?!?/p>

第六頁第七頁,共49頁。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抒情方式?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shù)手法,或手法)。這首詩無一“情”字,卻處處含“情”,試分析本詩抒情的特色。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本詩的景物描寫與作者情感是否協(xié)調(diào)萬變不離其宗第七頁第八頁,共49頁。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對有關(guān)人物和事件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抒情方式。先秦詩歌和后來的樂府民歌直抒胸臆的較多。抒情手法第八頁第九頁,共49頁。“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王風·黍離》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p>

《樂府詩集·鼓吹曲辭》優(yōu)點:感情直白顯露,讓人一目了然,感染力強。第九頁第十頁,共49頁。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從軍行楊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問:最后兩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現(xiàn)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也反映了當時唐王朝強盛國勢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態(tài),讀來令人豪情滿懷?!把黎啊薄傍P闕”“鐵騎”“龍城”采用的都是_______的修辭方法。

答案:直抒胸臆;忠君報國和建功立業(yè);舉國上下尚武好戰(zhàn)的、一往無前、戰(zhàn)無不勝;借代。

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第十頁第十一頁,共49頁。二、間接抒情

詩人們往往借助多種修辭藝術(shù),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用:可以使感情的抒發(fā)更加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第十一頁第十二頁,共49頁。敘事抒情借事抒情即事感懷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托物喻理

用典抒情詠史抒懷詠史言志借古諷今歷史上的人、事、物以景襯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結(jié)情借景抒情景事物二、間接抒情第十二頁第十三頁,共49頁。間接抒情:1.寓情于景(或物)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第十三頁第十四頁,共49頁。

春行即興李華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fù)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在景物描寫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觀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整首詩寓情于景,全詩都是寫詩人行經(jīng)宜陽時親眼所見的暮春景色,是安史之亂后荒寂的景色。在景物描寫中,滲染著詩人感傷,哀愁的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第十四頁第十五頁,共49頁。

以景傳情達意(間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故鄉(xiāng)明月”

“鄉(xiāng)思情”“松風山月”

“隱逸情”“寒林殘月”

“詩人的憂愁”“中秋圓月”

“相思情苦”“長亭折柳”

“惜別情”“空城落花”

“對國勢衰危的哀嘆”“風雨落花,雙燕孤飛”

“閨怨情”“江湖扁舟,月落烏啼”

“詩人的羈旅之苦”“夢后酒醒,煙柳斷腸”

“悲歡離合情”“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

“對世事滄桑的感嘆”第十五頁第十六頁,共49頁。

托物喻理的“理”重在道理,通過對事物的描寫來闡明客觀存在的事理

3、托物喻理

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人托物喻理,通過山峰不同的樣子,寫出一個這樣的道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fā)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第十六頁第十七頁,共49頁。

是通過描寫客觀事物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它的特點是,只描寫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對物象的具體描繪之中,通過比喻、擬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物4、借物抒情賞牡丹劉禹錫庭前芍藥妖無格,

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通過寫芍藥的“無格”,芙蕖的“少情”,來反襯牡丹的高貴富麗,表達了對牡丹的喜愛、贊美之情。

第十七頁第十八頁,共49頁。間接抒情5.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也叫詠物抒懷,常常借助于所詠事物的一些特性,來寄托、傳達作者的志向、抱負和操守等。蟬虞世南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詩中三四句借蟬聲遠傳的獨特感受,道出了蘊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借,自能聲名遠播,從而表達出對人的內(nèi)在品格的熱情贊頌和高度自信。第十八頁第十九頁,共49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

5、托物言志

石灰吟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詩人托物言志,通過開采石頭燒成石灰的過程及結(jié)果,抒發(fā)了自己不畏艱難困苦的堅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潔思想。

第十九頁第二十頁,共49頁。

注意樂景與哀景的關(guān)系

詩歌中只要有景語,就一定與作者的情感有關(guān),即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關(guān)于情景交融的鑒賞,關(guān)鍵在于情是何情——哀景、樂景、愁景。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第二十頁第二十一頁,共49頁。樂(哀)景哀(樂)情謝亭送別謝諢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上聯(lián)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督S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钡诙豁摰诙摚?9頁。

登科后孟郊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天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首詩是如何抒發(fā)感情的?樂景寫(襯)樂情

本詩以景襯情,以詩人策馬奔馳于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繪出詩人登科后滿心喜悅、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tài)。6以景襯情第二十二頁第二十三頁,共49頁。補充: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的區(qū)別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詠物不是寫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風景,而不是某種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愛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專指熱愛、憎惡、贊美、快樂、悲傷等感情。第二十三頁第二十四頁,共49頁。例如: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畫眉鳥歐陽修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本詩表現(xiàn)手法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從詩中能領(lǐng)悟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托物言志林中鳥與籠中鳥不同境遇的對比手法表達了對自由的熱情贊美,對束縛個性、禁錮思想、窒息性靈的憎惡和否定。第二十四頁第二十五頁,共49頁。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閩中秋思杜荀鶴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注:杜荀鶴,晚唐詩人。此詩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評價極高。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詩人表情達意的最高境界。本詩的抒情方面即有此特點,試結(jié)合全詩,加以分析。(4分)本詩以樂景寫哀情。前三句寫景,極盡明麗歡愉,與氣象開闊之能事,全無北國秋天之蕭瑟。末一句兩個“堪”字,則構(gòu)成心緒的對比。作者客居福建,他鄉(xiāng)雖美,但只堪圖畫,不能慰解思鄉(xiāng)之苦,詩歌無一句明言思鄉(xiāng)、思鄉(xiāng)之情卻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第二十五頁第二十六頁,共49頁。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借以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以抒發(fā)某種思想與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詩詞情意顯得含蓄,達到言簡義豐的效果。

歷史上的人、事、物7、用典抒情

如夢令

嚴蕊(南宋中葉女詞人)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問:簡要回答末句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什么事物?答:“人在武陵微醉”是用典抒情。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晉代文學(xué)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桃花。第二十六頁第二十七頁,共49頁。間接抒情8.借古諷今(喻今、傷今)

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臺城臺城六代競奢華,結(jié)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前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

【析】全詩以臺城這一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凄涼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xùn)化做了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第二十七頁第二十八頁,共49頁。

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借歷史上的事件來諷喻當朝。8.借古諷今

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懷古詩。作者通過贊頌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氣概,譴責了宋王朝倉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為;簡潔而有意味,頗顯豪氣。

夏日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第二十八頁第二十九頁,共49頁。間接抒情9.用典抒情(詠古抒懷,借古諷今)

包括用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詩文句兩種,一般側(cè)重指前者。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詩詞情意顯得含蓄,達到字少意豐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來源;其次要理解典故與作者的關(guān)系(或是自比,或是對比襯托)。在此基礎(chǔ)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達了什么情意。第二十九頁第三十頁,共49頁。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宗愨的典故)2、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俞伯牙鐘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9.用典抒情

在詩歌中使用典故(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語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跡故事),借以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以抒發(fā)某種思想與情感。第三十頁第三十一頁,共49頁。

例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用劉裕北伐的典故,贊揚了劉裕的英雄氣概,反映出作者仰慕英雄,收復(fù)中原的愿望?!皯{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等句,用廉頗的典故,意在以老當益壯、仍思報效國家的廉頗自比,也借廉頗的遭遇,委婉地表達了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自比)第三十一頁第三十二頁,共49頁。

《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用周瑜的典故,意在以“雄姿英發(fā)”、少年得志、建功立業(yè)的周瑜和“早生華發(fā)”、功業(yè)無成的自己形成對比,暗寓懷才不遇的憤懣抑郁之情。(對比襯托)第三十二頁第三十三頁,共49頁。

如夢令

嚴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問:簡要回答末句用了什么抒情手法?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什么事物?

答:(1)“人在武陵微醉”是用典抒情。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晉代文學(xué)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桃花。第三十三頁第三十四頁,共49頁。用典抒情與借古諷今有何區(qū)別?借古諷今引用前人前事等來評論當前風氣、時政等;用典抒情則是引用前人的語句或事跡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第三十四頁第三十五頁,共49頁。例如:1、2006年高考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福建卷)端居①李商隱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問: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shù)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

在藝術(shù)手法上,這首詩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點)。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xiàn)色彩(析),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評)第三十五頁第三十六頁,共49頁。11、敘事抒情、借事抒情、即事感懷

指詩人就某件事抒發(fā)情感或發(fā)表議論,抒發(fā)自己的感慨。《秋思》(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無窮。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督戏昀铨斈辍罚ǘ鸥Γ?歧王齋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顿浲魝悺罚海ɡ畎祝├畎壮酥蹖⒂校雎劙渡咸じ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第三十六頁第三十七頁,共49頁。5.敘事抒情把抽象的感情用具體的事情表達,通俗易懂。

秋思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無窮。復(fù)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該詩敘事抒情。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異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羈旅之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第三十七頁第三十八頁,共49頁。

題菊花黃巢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注)青帝:司春之神。問:這首詩在情與景的表現(xiàn)上有何特色?

這首詩運用了觸景生情和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點)因見到菊花在秋天開放時冷寂,蝴蝶也難得飛來采掇菊花的幽芳。發(fā)揮想像自己若做了青帝就要改變菊花處境,讓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齊開放。(析)抒發(fā)了對菊花開不逢時的惋惜和不平之情。(評)第三十八頁第三十九頁,共49頁?!拔粑彝樱瑮盍酪?。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薄帮L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返。”錢起《暮春歸故山草堂》:“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倍鸥Α督^句二首》(其二):“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第三十九頁第四十頁,共49頁。

詩歌的結(jié)尾以“景物”來傳達、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負。12.以景結(jié)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尾句以景作結(jié),遙隔千里,松岡之下,亡人長眠地下,冷月清光灑滿大地,詩句描繪了一幅孤寂凄哀的畫面,面對此情此景,詞人亦不免倍感哀傷。

第四十頁第四十一頁,共49頁。1、分析所運用的手法;2、分析所描繪的景象;3、分析所表達的情感;4、分析所產(chǎn)生的效果。

賞析基本步驟賞析語言樣式:

某詩(或某句)運用了

手法,描繪了

景象(刻畫了

形象或描述了

事情),表達了

情感(表現(xiàn)了

心境,體現(xiàn)了

追求),達到了

的表達效果。

第四十一頁第四十二頁,共49頁。練習1:閱讀下面這首敦煌曲子詞,回答問題菩薩蠻敦煌曲子詞

枕前發(fā)盡千般愿,要休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