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隱喻的修辭功能與修辭動機
一、認知語義方法stubb(2002)指出,評論篇(cda)忽視了關于隱喻系統(tǒng)及其影響的討論。Lakoff&Johnson(1980)認為隱喻不僅是詞匯的問題,而且是思維和行動的問題,這說明話語(大多數話語都包含隱喻)不僅是作者試圖強加于讀者某一意識形態(tài)的手段,而且還意味著話語中的隱喻代表作者概念化世界的方式。Lakoff(2002)指出,概念隱喻對于揭示信念體系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有著重要的價值。隱喻的意識形態(tài)建構功能已引起了國內外一些學者的關注,JonathanCharteris-Black(2004)通過對其語料庫中隱喻的分析,提出隱喻的運用是評價性的而且具有意識形態(tài)意義,他得出以下結論:對隱喻的認知語義描述可以解釋隱喻的理解過程,但是要解釋某一特定隱喻是如何被選擇的,就需要理解其勸說功能。國內學者洪艷青、張輝(2002),鄧麗君、榮晶(2004),梁遠冰、韋漢(2006)也分別對隱喻的意識形態(tài)功能進行了初步的探索。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隱喻的認知特點不能同其在語篇中所發(fā)揮的修辭功能相分離,認知語義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它確立了一個系統(tǒng)的標準來對隱喻進行分類,從而使我們能對不同語篇中隱喻的使用進行準確的比較,但是要理解為何選擇一種概念隱喻而非另外一種,我們就需要將特定語境下說話人的意圖聯系起來。隱喻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說服方式。認知語言學視野中的隱喻研究同隱喻使用的修辭目的相結合,為意識形態(tài)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二、語言編碼和意識形態(tài)批評語言學的建立基于對語言社會功能的重新認識。Fowler(1991)認為:批評語言學倡導運用恰當的語言學工具,將特定的歷史、社會背景下通過語篇的慣常使用所隱藏的意識形態(tài)挖掘出來,并對其進行審視。CDA強調構筑文本時的選擇,那些制約并決定這些選擇的因素和選擇所造成的后果。CDA的一個基礎認定是文本并不是象其所顯示的那樣是中性的,因為導致有意識的選擇的社會過程常常被其語言的編碼所掩蓋。CDA號召我們對通過語言使用所形成、維持和加強的社會關系的分析,增強批評意識,從而改變現狀。CDA的倡導者們(Fairclogh,vanDijk,Wodak,Chilton,Fowler,etc.)認為語言使用對于社會中的權力問題至關重要,并試圖證明特定的話語實踐反映了社會政治權力結構,并暗示可以改變話語實踐使其有利于那些弱勢群體。Goatly(2000)提出批評性語篇分析,認為語言之于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對現實的感知的影響在我們毫不察覺的時候,在它表達隱蔽的、潛在的意識形態(tài)之時是最為強大的。Stubbs(2001)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指出:世界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表征,但是討論事件和人物時常常采取某些特定方式。觀點的傳播并不是一個神秘的過程,而是一個物質化的過程。一些觀點不斷產生,以至于盡管這些觀點是常規(guī)的,但他們卻被看做是自然而然的。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社會認知,那么認知語言學關于人類基本認知特征的分析可以作為我們分析不同意識形態(tài)有用的工具。我們認為,認知語言學關于概念隱喻的闡述同隱喻使用的修辭動機結合起來,可能會揭示隱喻在意識形態(tài)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三、隱喻的修辭功能(一)修辭與“社會”作為一種論辯的藝術,修辭以說服人為目的,它的出發(fā)點是命題的可信性或可能的機率。西方修辭在其誕生之初就與人類生活各個領域的活動休戚相關,它被看成是維系人類作為一個團體,造就其社會與政治觀念,確定其方向和使命等的一股巨大力量。古希臘最早的修辭觀就將修辭定義為“一種通過語言對心靈施加影響,以達到對他人的支配的權力,修辭者正是在受眾接受說服,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決定的那一刻贏得了對受眾的支配。Herrick(1997)認為修辭與權力的聯系表現在三個方面:卓有成效的修辭成為個體在社會中獲得成功和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由于象征和人類思維結構的密切聯系,使修辭能夠改變他人的思想;修辭是政治權力的來源。文學理論家英格爾頓(1983)更是指出:修辭學從古代社會到19世紀一直是批評分析的公認形式,它考察人們?yōu)榱诉_到某種效果而建構話語的方式,將話語實踐作為權力形態(tài)加以把握。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在《語言與象征性權力》(1994)一書中也試圖闡釋這樣一個事實:語言一方面是一種用以表達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施加一種影響的力量,即權力。在一定意義上,一個社會的階級就是通過對修辭或象征的占有、控制及不斷創(chuàng)新而統(tǒng)治另外一個階級的。布迪厄的文化社會學的核心思想所試圖揭示的正是這樣一個事實:分工細密、體系龐大的現代社會正日益依賴符號系統(tǒng)的象征暴力,來鞏固和維持它的統(tǒng)治秩序。事實上,在當今西方社會中,“修辭不僅不露聲色地支撐著交流、傳播、公關、廣告及一切形式的宣傳,為所有這些以象征手段調節(jié)大眾看法和態(tài)度的行業(yè)提供了基礎觀念,總體思路和基本方法,而且在保證國家根本體制的正常運轉,構筑主流意識形態(tài),維持和增強所謂‘軟性權力’等事關社會和民族興亡盛衰的要害利益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劉亞猛,2004)從修辭的角度看待權力,似乎為我們開啟一扇反省權力概念的窗戶,權力絕不單單是暴力的,直接的以及由上而下的,而是通過語言的修辭而獲得的一種支配力量。權力是通過社會聯盟關系(socialalignments)來行使和維持的,而社會聯盟關系的產生是與修辭密切相關的,因為修辭是通過象征手段的運用來誘導人類合作的。作為從一種分裂的環(huán)境中所產生出來的一種社會力量的修辭學,可以通過“同一”的過程來促進“同體性”(胡曙中,1999),而??峦ㄟ^對權力運作機制的考察突顯了修辭作為權力的一種專用工具和特殊表現形式的本質?!罢Z言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藏而不露的力量,語言的實踐反映一種并未被公開宣布的霸權?!睓嗔Φ淖晕译[蔽性使得權力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修辭的構筑。修辭通過言辭或其他象征形式發(fā)生作用,從物理意義上說,它完全是非暴力的,而且在法律,甚至政治意義上都是非強制性的。(二)隱喻的情感感召力Hunston&Thompson(2000)是這樣定義評價的:評價是一個寬泛的術語,包括說話人或作者對所談論的某一實體或命題的態(tài)度、立場、觀點和感受。隱喻涉及觀點的表達以及我們對它的感知,這就解釋了隱喻與評價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在表達價值體系時,存在兩種選擇——直接地表達和間接地表達。間接地表達常常以隱喻的形式體現,因為價值體系的字面表述不大會考慮到讀者或聽者的感受,而只是將一套價值觀強加于他們。而在運用隱喻,尤其當它已成為表達某一觀點的常規(guī)方式時,就會使其與廣泛認同的共有的價值體系相符,從而使某一特定價值體系更容易被接受,因為它就處于被社會所接受的框架體系之中。隱喻通過特定的方式來組織現實,同時也限制了我們所應采取的行動。隱喻包含內在的觀點和評價,它們導引對某一特定事物的態(tài)度,并為特定行為方式提供動機。當我們把時間比做金錢時,我們期望能夠根據我們所勞動的時間得到報酬。我們根據花費的時間是否值得來決定是否參加某一活動。同樣,當采用“疾病”的隱喻來描述某一社團,就會激起我們治愈疾病的態(tài)度,而用“鄰里情誼”來描述同一事物時,我們就會對其有肯定的評價。不論采用何種隱喻來標識或體驗某一現象,都暗示了一種評價和其所期待的適當的行為方式。隱喻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說服性的話語行為,因為它邀請交際雙方超越語義體系來達成一致的觀點。隱喻在公眾演說時發(fā)揮的修辭功能是說服受眾接受某一觀點。隱喻所具有的強大的情感感召力使它在實現說話人的潛在說服意圖方面十分有效。當代美學理論家科恩認為:辭格深化了修辭關系。辭格的最基本效用是在說者和聽者之間催化出一種不同尋常的密切關系,促使他們進入一種自覺互動狀態(tài),迫使他們?yōu)榱藨掇o格的解讀造成的挑戰(zhàn)而積極地相互接觸。他指出,隱喻使用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拉近其構筑者與理解者之間的距離,或者說密切了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因此,要分析隱喻,常常要探索說話人感知世界的獨特的方式,探索使得說話人對某些觀點的回應的基礎,而這又常常涉及到潛在的評價體系。四、認知隱喻的意義隱喻被認為是人們認知世界的方式之一,隱喻的工作機制是通過選擇和突顯來源認知域和目標認知域的某些因素,并使來源認知域中的某些因素映射到目標認知域上去?!坝捎谡J知語言學著重從感知和感知的基礎上形成的概念的視角來研究語言和人的認知結構,因此認知語言學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成為研究人類認知的一部分,即意識形態(tài)的研究工具?!?洪艷青、張輝,2002)隱喻的這一過程對我們考慮語言與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隱喻的“映射模式”的完成完全有賴于事物之間相似性的產生。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有的是顯而易見的,有的卻不容易察覺,甚至充滿爭議。所謂的相似性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從根本上說,任何相似性的產生都是主觀意識參與的結果。相似性的主觀建構性實際上意味著隱喻映射模式的建立總是要受到意識形態(tài)的引導和制約。隱喻的完成要受到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權力的引導和制約,反過來它也可以為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權力服務。(一)隱喻的社會現實建構修辭學家佩雷爾曼(1982)指出:任何一種類比都突顯了某些關系而同時掩蓋了另一些關系。哲學家布萊克(1962)通過研究也發(fā)現修辭有著重要的過濾作用,即強調與遮蔽的雙重功能,在這一過程中,人的認識被調整了。以將戰(zhàn)爭比做博奕這一表達為例,布萊克認為,用象棋詞匯來描述戰(zhàn)爭就會突出技巧,而戰(zhàn)爭的血腥性及其對人類感情的重創(chuàng)就會隱而不現。由于象征與人類思維的密切聯系,通過改變人類用來組織思維的象征性框架,就可以改變人的思維,進而引發(fā)期望的行動。正如Stillar(1998)所指出的:象征性行為并不是中性的、被動的,而是在積極地構建社會現實,并對我們的行為具有導向性的作用。Lakoff&Johnson(1980)認為:隱喻不僅僅是詞匯的問題,更是思維和行動的問題,隱喻對社會現實的建構至關重要,對享有隱喻制定權的權勢群體十分有利。這就說明話語不僅僅是作者試圖強加給讀者的某一意識形態(tài)的手段,而且還意味著話語中的隱喻代表著作者概念化世界的方式。因此,通過對語言進行深入地分析,就使我們可以對話語的思維模式中的基本問題做出解釋。Schon(1993)說明隱喻在確立社會政策旨在解決的問題時所發(fā)揮的作用時指出:“然而,有一個不同的傳統(tǒng)與隱喻概念相聯系,這一傳統(tǒng)認為隱喻對解釋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至關重要。我們對事物所持的觀點,我們如何理解現實,如何確立我們所試圖解決的問題。在這第二種意義上,隱喻不僅指某一特定結果——一種視角或框架或看待事物的方式,而且指某一特定的過程——對世界的新的觀點的形成過程。”Schon在這里想要說明的是:對社會問題的看法由表征這一社會問題時所建構的隱喻所決定。將毒品問題看作是“吸毒成癮問題”或是“社會不良運作的癥候”,將導致政策的制定集中于社會志愿者、顧問和醫(yī)護人員所發(fā)揮的作用,而宣布對毒品“開戰(zhàn)”就會將重心轉移到相關法律、懲罰措施的制定甚或是采取軍事行為。(二)“隱喻”:話語的基本骨架隱喻中的權力體現為對事物之間相似性的建構權,借助這種建構權,人們可以對事物進行符合自己意識形態(tài)與社會權力的界定、劃分與歸并;而這種建構權本身也是社會權力分配體系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當所創(chuàng)造的隱喻為人們所接受,那說明人們對該隱喻所呈現的相似關系的認同及對創(chuàng)建者建構權的認可,在接受并使用該隱喻的時候,人們已自覺地將自己納入到隱喻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和社會權力分配體系。(鄧麗君、榮晶,2004)9·11事件使美國驟然出現新的形勢,出于某些政治利益和意識形態(tài)的動機,小布什政府將那個美國從未面臨過的全新局面稱為“戰(zhàn)爭”(盡管2001年9月11日發(fā)生在美國的事件不論從哪個意義上說都不符合“戰(zhàn)爭”的本義),將這一突發(fā)事件加諸美國的那個同樣史無前例的新任務表述為“從地球上根除‘恐怖主義’”,并進而將少數幾個與美國交惡而彼此之間顯然不存在任何特殊聯系的國家按照上述新形勢、新國策的要求拼湊在一起,樹立為“反恐戰(zhàn)爭”的敵對面,通稱為“邪惡軸心”。劉亞猛(2004)在分析辭格作為修辭發(fā)明的基本手段時指出:這三個辭格(偏喻、換喻和隱喻)所造成的效果卻是重大而深遠的,它們構筑了“后9·11”話語的基本骨架,為隨后在美國乃至國際公共領域內生成的各種意見、觀點、理論及其相互交流和交鋒預設了框架并定下了基調,從而先發(fā)制人地否定了從其他“角度”來表述“后9·11”事態(tài)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例如,從諸如國際法、種族宗教關系、世界史,尤其是用中東近代史等角度評論這一事態(tài)的空間被壓縮得幾乎蕩然無存。布什政府正是通過“戰(zhàn)爭”、“反恐”、“邪惡軸心”等隱喻的配置和使用,占據了“后9·11”話語流通領域的制高點,在話語、輿論、政策、意識形態(tài)等戰(zhàn)線取得了突出的效果,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在宏觀語境內運用象征手段影響受眾的認識、態(tài)度、行為的修辭工程。隱喻對權力的建構同其在論辯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是密切相關的。Perry(1983)指出,當隱喻被看作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之一時,它就會在論辯中發(fā)揮特定的作用。隱喻不僅僅是提供對論點的支持,事實上,隱喻本身的結構就可以說理。隱喻通過說明某一事物的相關特征被挪用于另一事物的相關特征,邀請讀者來接受隨即產生的觀點。如果讀者發(fā)現兩個事物之間的特征相互關聯,并認為兩個特征體系的聯系是恰當的,也就自然認同了隱喻所提供的論點。Perry(1983)的研究調查了寄生隱喻如何在希特勒修辭中構筑其論點,“希特勒對作為文化存在的猶太人的身份的批判……并不是通過寄生隱喻得以說明,相反寄生隱喻建立了該論點。”隱喻不僅同傳統(tǒng)的論辯結構有著相同的功能,而且更全面更有效地達到了論辯的目的。修辭學家佩雷爾曼(1982)在談到辭格和論辯的關系時,曾援引朗吉納斯在《論崇高》中表達的一個觀點,即“最杰出的辭格是完全隱而不露,因而不被識別出來的那個辭格”,并由此而引申出另外一個重要區(qū)別:如果辭格的使用導致視角的改變,而且這一辭格在其帶來的新形勢中顯得毫無反常之處,那它就是一個論辯辭格。Lakoff也曾論述過隱喻的說服功能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在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之前,布什總統(tǒng)宣言“薩達姆正在威脅我們的石油生命線”,因此美國應該主動出擊,打擊敵人,維護自己的利益。在2003年的海灣戰(zhàn)爭中,小布什又宣稱“薩達姆是一個暴君”,因此美國需要扮演解放者的角色。這些隱喻的建構成功地幫助美國政府說服民眾,達到了發(fā)動一場“正義”戰(zhàn)爭的目的。Lee(1991)提出要注意隱喻使用的理據性,尤其是隱喻是怎么出現的,它的功能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為這些功能服務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業(yè)醫(yī)療人力資源服務合同模板版B版
- 2025年度桉樹苗木物流配送與倉儲服務合同3篇
- 2024期房買賣合同協議書(含智能家居升級)3篇
- 2024攝影師與視覺設計公司勞動合同范本匯編3篇
- 2024擔保公司過橋合同協議
- 2024施工勞務合同-生態(tài)環(huán)保園建設版3篇
- 紅木知識培訓課件
- 2024年跨境電商出口業(yè)務預約合作合同3篇
- 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民航服務禮儀》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財務部入職培訓》課件
- 《S7-1500PLC應用技術》 課件 第1、2章 PLC概述、S7-1500 PLC硬件系統(tǒng)
- 消費稅改革對商貿企業(yè)的影響與對策
- 識別藥用植物種類-識別藥用被子植物
- 滬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后記》教案及教學反思
- 2023年甘肅省蘭州市中考英語一診試卷
- 軟件測試報告模版通用5篇
- 小學教導主任考察材料三篇
- 公衛(wèi)科個人述職報告
- 《江上漁者》課件
- 重癥患者SOFA評分表實用文檔
- 手工木工制作:木材的基本知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