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法律研究8200字(論文)】_第1頁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法律研究8200字(論文)】_第2頁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法律研究8200字(論文)】_第3頁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法律研究8200字(論文)】_第4頁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法律研究82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法律問題研究目錄TOC\o"1-3"\h\u10287引言 119722一、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相關概念 126803(一)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的概念和特征 16911(二)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概念 218550二、我國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立法現(xiàn)狀 213938三、我國道路交通事故認定存在的法律問題 332519(一)當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缺乏明確標準 319608(二)交通事故認定缺乏合理事后監(jiān)督 44391(三)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細則標準混亂 44642(四)現(xiàn)存認定方法的不足 6245551.主觀認識因人而異 636682.原有理論存在局限 724064四、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新的方法 714260(一)保證程序公正 71054(二)改革復核制度 814145(三)提高技術水平 99698結語 9引言現(xiàn)如今汽車已經(jīng)成為了主流交通工具,而隨之而來的不只是預期中的方便與快捷,還有的是頻頻發(fā)生的交通事故。但是在處理交通事故的時候,首先交通民警作為主體,各種看法難免具有主觀性,其次,法律文件《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違章查詢網(wǎng):/fagui1/84956.html對于交通并不能把各種情況的責任劃分詳細描述。因此在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和訴訟主體的確認,賠償分為,規(guī)則依據(jù)等問題上遇到了一些困難。在責任認定等問題上分辨不清,就會因此會產(chǎn)生不同的判罰,導致責任劃分結果也不相同。現(xiàn)今也存在許多不同的責任認定方法。因此,可能會導致當事人對認定結果存在異議,由此引起復核、乃至信訪投訴,不利于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維護以及社會穩(wěn)定的保障。交通違章查詢網(wǎng):/fagui1/84956.html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相關概念(一)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的概念和特征一般意義上的交通事故責任屬于民法的范圍,更具體的說是因交通事故的發(fā)生而造成的侵權和損害賠償,屬于侵權責任法的適用范圍。將此概念應用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領域,可以拓寬其含義。交通事故責任一般可以分為交通事故行政責任、交通事故刑事責任和交通事故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是指當事人因違反交通安全管理規(guī)定的違法行為,依照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查處制度和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應當受到的各種行政處罰。刑事責任是指交通事故當事人因其行為和事故后果的嚴重性而被拘留和起訴。常見的刑事違法行為有交通肇事罪與危險駕駛罪。民事責任是指一方因交通事故對另一方造成的人身傷害或者財產(chǎn)損失,應當承擔的責任。狹義的交通事故責任是指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認定和分配,重點對事故發(fā)生的過程和原因進行分析。只涉及他們責任有無和大小規(guī)模。承擔責任的只有司機、行人和乘客有責任,與他人無關。事實上,這種觀點在當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是主流。這是基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關規(guī)定。(二)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概念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公安機關道路交通事故認定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其本質應體現(xiàn)證據(jù)性的確認行為。公安機關認定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的法律制度是民事侵權責任認定制度的組成部分。作為交通事故調查人員,公安機關專注于事故本身,即交通事故發(fā)生在何人、何時、何地、在何種情況下,對事故的過程和原因進行確認。認定交通事故的存在和事故當事人的作用。公安機關在適用相關法律規(guī)則確認定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責任時,應當有一些具體的規(guī)則,例如兩種規(guī)則的區(qū)別和關系、因果關系的原則、非法行為、過錯和特殊情況認定規(guī)則等。二、我國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立法現(xiàn)狀我國從1992年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法律快車:/info/jiaotong/jtlawjtfqita/2011012489984.html開始一直使用“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該概念及其第五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處理交通事故的職責是交通事故發(fā)生地點的處理、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和責任人的處罰。在第17條第一款規(guī)定公安機關認定交通事故原因后,必須根據(jù)當事人的侵權行為與交通事故的因果關系、侵權行為的作用,認定當事人的交通事故責任。在第17條第一款規(guī)定:“法律快車:/info/jiaotong/jtlawjtfqita/2011012489984.html2004年出臺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banshi/2005-08/23/content_25579.htm中華人民共和國:/banshi/2005-08/23/content_25579.htm《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1條確定了當事人如何確定其承擔的法律責任。在評估當事人的責任時,交警需要分析事故當事人的行為與交通事故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兩者之間的相關程度。以此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基礎。發(fā)生交通事故時各方當事人的法律義務和責任,根據(jù)交通事故當事人的過錯程度確定。目前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中主要的法律依據(jù)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zhengce/2020-12/27/content_5574617.htm中華人民共和國:/zhengce/2020-12/27/content_5574617.htm三、我國道路交通事故認定存在的法律問題(一)當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缺乏明確標準作為主要執(zhí)法依據(jù)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與《道路交通安全法》對于發(fā)生交通事故責任認定需要公安交管部門以當事人的行為對該起事故中的作用以及過錯程度來作為判斷依據(jù)。《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交通違章查詢網(wǎng)60條也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做出同樣規(guī)定2018年生效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六十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jù)當事人的行為對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jù)其行為對事故發(fā)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三)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但是理解“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在實際交通事故處理中,因為事故處理交警、地域性法規(guī)限制、交管部門不同出發(fā)點,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解讀方式。甚至對同一交通事故或者類似事故,都能有不同的認定結果。排除事故處理民警執(zhí)法不公因素,處理事故的交通民警對事故的不同認知是責任認定缺乏同一性的第一個原因。交通違章查詢網(wǎng)2018年生效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六十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jù)當事人的行為對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一)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擔全部責任;(二)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據(jù)其行為對事故發(fā)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三)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無責任。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無責任。不同的處理民警認定角度不同給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但通常依據(jù)相關法律而行,無法相互說服最終依據(jù)上級認知方式確定責任,也同時讓事故認定從法治走向人治。這種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事故責任認定隨意性大、定責失衡的情況,當事人因為相似事件處理結果不同產(chǎn)生不滿,對政府產(chǎn)生不信任,進而上訴甚至以交管部門徇私舞弊、處理不公進行上訪、鬧事,導致群眾情緒不穩(wěn)定情況增加,引發(fā)一系列社會問題。(二)交通事故認定缺乏合理事后監(jiān)督交通事故認定書關系著當事人對交通事故應當承擔的刑事程度、人身自由、財產(chǎn)利益和其他合法權益。根據(j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條規(guī)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jù)交通事故現(xiàn)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jù)。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并送達當事人?!?,按照以上表述,道路交通管理部門對于交通事故,最終是必須出具法定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涉及到兩個關鍵因素,一個是“交通事故事實”、“一個是交通事故責任”,二者的共同點是由公安機關交管部門根據(jù)交通事故現(xiàn)場的勘驗、檢查、檢驗等對交通事故的起因、事實、當事人的責任進行查明后所出具的法律文書,并被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jù)。交管部門依據(jù)“一個是交通事故認定書”對當事人之間的賠償事宜進行調解,人民檢察院依據(jù)此對交通事故肇事者進行依法公訴。雖然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jù)交通事故現(xiàn)場勘驗、檢查、調查情況和有關的檢驗、鑒定結論,及時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作為處理交通事故的證據(jù)。交通事故認定書應當載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成因和當事人的責任,并送達當事人?!痹S多學者之所以認為交通事故認定書不具有書證或者鑒定結論的性質,因為交通事故認定書是形成于事故發(fā)生之后,不像合同、借條那樣客觀存在,而且最重要的是交通事故認定書是公安機關交管部門所作的關于交通事故的綜合評判,受到處理民警和其他成員的主觀意志影響。因此認定是否合法就存在著不確定性,甚至因此產(chǎn)生錯誤,這就引起了人們對監(jiān)督與救濟的思考。(三)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細則標準混亂根據(jù)交通事故的定義,即車輛在路上因此過錯或者意外造成財產(chǎn)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事件,因此交通事故的認定,指的是公安機關交管部門根據(jù)事故現(xiàn)場的勘驗、檢查、檢驗對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實和當事人的責任出具的認定。雖然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對于“交通事故責任”的稱呼改為“當事人責任”,但實際上二者沒有本質區(qū)別?!兜缆方煌ò踩▽嵤l例》在第91條對我國交通事故責任認定進行了重新規(guī)定,《條例》規(guī)定責任認定以當事人在此次事故人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嚴重程度為依據(jù)。2017年新頒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六十條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依據(jù)進行了進一步細化第一,如果事故由一方當事人造成,導致事故交通那方負全責。第二,如果事故由兩方甚至多方過錯造成,則將責任分為主要責任、同等責任以及次要責任等,根據(jù)各方行為在造成事故中的作用以及程度分別承擔。第三,如果事故由交通意外造成,則各方均無責任。。但是,具體主要責任、次要責任的認定,我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則是各自有自己的一套標準。目前,我國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方法主要體現(xiàn)在各省市交通事故責任確定細則中,主要有:(1)以造成事故的原因和條件對交通事故責任進行認定。例如北京市以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和條件對交通違法事故進行區(qū)分。如果當事人行為是導致交通事故發(fā)生的原因這屬于嚴重過程行為,需要承擔主要責任,如果當事人行為是事故發(fā)生的條件,則屬于一般過程行為負次要責任。(2)以造成事故的原因和條件以及是否可以避免對交通事故責任進行認定。如安徽省安徽人民政府:/public/1681/553928661.html與北京類似依據(jù)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以及當事人行為過程程度,將其行為分為嚴重過程行為、一般過程行為和隱患類行為,由當事人承擔相應責任。第一,如果事故由一方當事人造成,導致事故交通那方負全責。第二,如果事故由兩方甚至多方過錯造成,則將責任分為主要責任、同等責任以及次要責任等,根據(jù)各方行為在造成事故中的作用以及程度分別承擔。第三,如果事故由交通意外造成,則各方均無責任。安徽人民政府:/public/1681/553928661.html(3)將造成事故的主要作用分為嚴重過錯行為,一般過錯行為,結合常見事故認定規(guī)則對交通事故主要責任進行認定。在嚴重過程行為規(guī)定方面,上海和湖北將當事人違反各行其道、讓行等行為視為嚴重過錯行為律圖:/special/hbsdljtaqfsstlz/。當因為此類行為造成交通事故時,出現(xiàn)違規(guī)行為的一方當事人為主要責任人。當因為一般過程行為造成交通事故,當事人則需要承擔次要責任。而常見交通事故認定規(guī)則又根據(jù)事故發(fā)生地點分為路口事故、路段事故和其他事故,并規(guī)定相應的事故責任認定規(guī)則。律圖:/special/hbsdljtaqfsstlz/(4)依據(jù)交通事故中當事人是否履行注意義務情形和事故危險程度對當事人責任進行認定。例如,廣東、福建也將當事人在交通事故的行為分為嚴重過錯行為和一般過錯行為廣東省人民政府:/zwgk/wjk/zcfgk/content/post_2531572.html-福建省道路運輸條例:/zwgk/zcfg/gfxwj/201409/t20140923_488055.htm。以當事人因為未履行交通安全注意事項而引發(fā)交通事故的行為列為嚴重過錯行為,承擔相對而言更大的責任,履行了交通安全義務但仍未能避免的交通事故的行為為一般過錯行為,承擔相對而言更小的責任。(5)依照當事人在交通事故中的行為過程嚴重程度對交通事故責任進行認定。如貴州律圖:/special/gzsdljtaqfssxz/,同樣將交通違法行為嚴重程度進行分類,分別為嚴重過錯行為、一般過錯行為、其他過錯行為,當事人根據(jù)程度輕重承擔相應責任。(6)依據(jù)當事人行為形態(tài)對當時人的責任進行認定。依據(jù)當事人行為形態(tài)將當事人行為分為主動型、被動型、避險能力缺失型進行當事人責任認定交通事故責任。例如江蘇江蘇人大常委會:/zyfb/hygb/1126/201204/t20120419_65697.shtml、河南中央人民政府:/govweb/fwxx/sh/2006-07/31/content_350433.htm和山東百度百科:/y/fg/101986.html,當事人行為造成交通事故使得對方難以避讓的在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中負主要責任,被動型指的是當事人造成的事故能夠讓地方采取措施避讓負次要責任。避險能力缺失指的是因為避險方?jīng)]有安全駕駛或者有其他安全隱患導致事故沒能避免或者事故擴大化,則根據(jù)事故嚴重程度承擔不同的責任。(7)承擔交通事故責任大小,根據(jù)當事人的過失分值確定。例如,天津和河北對一方的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打分,根據(jù)評分大小承擔相應責任。廣東省人民政府:/zwgk/wjk/zcfgk/content/post_2531572.html福建省道路運輸條例:/zwgk/zcfg/gfxwj/201409/t20140923_488055.htm律圖:/special/gzsdljtaqfssxz/江蘇人大常委會:/zyfb/hygb/1126/201204/t20120419_65697.shtml中央人民政府:/govweb/fwxx/sh/2006-07/31/content_350433.htm百度百科:/y/fg/101986.html(四)現(xiàn)存認定方法的不足1.主觀認識因人而異事故主要責任認定以當事人行為在事故中的作用為依據(jù),但是,如何理解當事人的行為對發(fā)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在實踐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標準不一,不同地域、上下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同一單位的不同民警,對同一案件都可能有不同的認識和見解,對同樣情形甚至同一起交通事故,都有不一樣的解讀。尤其是當事人較多的情況下,因為實際上,道路交通狀況復雜,霧天會視野不好等重大障礙。根據(jù)常識,兩個相鄰的斑馬路口之間的步行距離或乘車距離通常不允許行人通過。但是,有些城市道路上的人行橫道數(shù)量不能充分滿足行人的旅游需求。在交通狀況中保護弱勢群體是中國處理交通事故的高度限制,但至今仍受到來自各方批判,因為弱勢群體判斷標準也不一定。例如,在四川宜賓一個案例中,交警認定打開遠光燈的人對事故負有次要責任川南網(wǎng):/a/194032615_454124。這是四川省首例開遠光燈者需對事故擔責的交通事故,要求司機對事故負責。事故處理民警及其他相關人員主觀性對交通事故判斷有很大影響。川南網(wǎng):/a/194032615_4541242.原有理論存在局限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認識水平日益提高,更加關注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的科學性,更多思考的是違反路權的行為在具體的交通事故中究竟是否起作用以及起何種程度的作用。2003年,現(xiàn)在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最初公布,并首次正式指定了具體的責任認定方法。其中,只要駕駛方(或行人)沒有故意造成事故,人與車之間的事故就是駕駛方當事人的責任,這些規(guī)定一經(jīng)公布,就引起了社會很大的爭論。因此,2007年,立法者修改了條款,目前中國有關交通事故的法規(guī)主要集中于道路法及其相關法解釋,違法行為法及刑法也有相關規(guī)定。在道路交通事故的分布上,如果事故兩方具有同樣的操縱能力,那么它們只發(fā)生在汽車之間或者非汽車與行人之間,對故障的責任沒有爭議。人車間的交通事故的歸責原則經(jīng)歷了由撞了白撞到撞了全賠再到根據(jù)事故各方的過錯程度劃分責任的“過失相抵”的循序漸進的發(fā)展歷程。路權理論發(fā)展雖然現(xiàn)在仍有爭議但是依然可以作為評價當事人交通行為“過錯性”的準則。四、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新的方法(一)保證程序公正在實踐中,在程序公平的情況下,當事人通常被排除在責任認定之外,當事人“在嚴格的內部審批程序下”沒有發(fā)言權。當事人對責任決定的不滿主要是因為他們對這類不透明程序的懷疑,利用當事人對事故處理技術和法律無知對其進行欺騙。為什么沒有將當事人納入認定程序。原因大致有三個。(1)法律未規(guī)定當事人有權了解事故調查過程和參加關于責任認定的權力。(2)為保證調查結果的公正性,事故調查和責任確定需要一定的保密性。(3)確定責任是一項高度技術性的任務。當事人及其律師不能發(fā)揮什么作用。經(jīng)仔細調查,以上理由均不成立。事實上,責任認定不僅僅是技術性的,而是對技術的綜合運用,保證對案件事實的解釋合乎邏輯,即事實認定。我們的經(jīng)驗表明,這一過程并不妨礙公平審判和公眾參與。首先,正當程序不依賴于實證法的提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公報和指導性案例都證明了這一點。因此,理性(1)的概念已經(jīng)過時了。其次,當事人、律師、專家參與責任決定過程,只能加強相互溝通、查明真相,原因(2)、(3)也存在問題。近年來,公安機關積極推進辦案程序透明公開,甚至對重大案件召開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聽證會,公布對責任人的處罰。相關報道都會在網(wǎng)上流通。雖然上述改革增加了辦案透明度,但距離開放性還有一定差距。特別是交警現(xiàn)場調解交通事故的,交警可以按照簡化程序直接確定責任。在小型事故案件中,從立案到現(xiàn)場調查、責任認定、賠償和調解的全過程,只有一名交警負責。能夠直接確定責任,簡單高效,不與當事人的意圖相沖突。但責任認定應當由部分學術界成員組成的公開責任認定委員會作出?,F(xiàn)場調查的民警不明確責任,不進行調解,而由不同的警務人員執(zhí)行責任認定和調節(jié)。這種開放式的結構更具有威懾作用,迫使警方不擇手段地做好實地調查和取證工作。這是現(xiàn)場調查構成了有關責任的認定的基礎。引入外部力量進行責任認定可以避免公安部門執(zhí)法不嚴。同時,將責任認定標準化,每一條都有跡可循,減少人治增加法治,就是減少主觀因素對責任認定的影響,這對于說服當事人接受責任認定效果責任具有更好的效果。(二)改革復核制度復核不是對交通事故鑒定結果再次鑒定而是在公安內部對事故的綜合判斷,對全部事實的認定,對事故原因的判斷。復核可以被看做一種行政復議,具有更專業(yè)、更完善的特點。有學者并不認同復議的操作,但不可否認,行政復議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查清事實,為法院判決的公正合理提供更多保障。這是復議的優(yōu)點。要在責任認定中完善復核制度。仿照復議委員會進行改革,吸收各項交通、車輛、道路、保險專家進入委員會,充分聽取各方建議,實行聽證會和票決制度。實現(xiàn)其在公安系統(tǒng)內的相對獨立,實現(xiàn)復核模式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可考慮進行試點,僅在專家資源充裕、水準較高的地區(qū)建立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復核委員會,向輻射的周邊地區(qū)提供復核服務。(三)提高技術水平道路交通的事故引發(fā)因素,可直接歸類為道路因素、車輛因素、乘客因素等類別。事故直接參加者的主要原因是酒后駕駛、違反信號指令等當事人的過失。道路的主要原因是道路的凹凸和積雪等道路自身的缺陷。所謂車輛因素,就是車輛本身的缺陷,交通事故有可能是由當事人行為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意外事故。因此識別事故原因涉及車輛設計、力學、識別鑒定等方面的技術。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因素,往往很難在證據(jù)鏈中確立必要的事實,因此往往需要專家從事故殘骸中進行推理。這需要具有技術或科學背景的專家或其他具有專業(yè)技能的人,提供關于速度、撞擊地點、滑痕等方面的專業(yè)證詞。那么如何區(qū)分常識和專業(yè)知識?或者什么時候應該聽取專家意見?具體來說,必須滿足以下兩點:在普通業(yè)余愛好者的認知能力之外,第二,證人專家必須具備該領域的技能、知識或經(jīng)驗。結語關于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對于引起事故發(fā)生的直接當事人的責任認定直接關系到事故當事人、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民事責任承擔、承擔行政處罰的種類和幅度以及刑事責任的承擔。據(jù)2017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則將事故認定書作為證據(jù)使用,以致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