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_第1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_第2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_第3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_第4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無中國文化?!r徵孔子開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藝者(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七十二人??鬃尤ナ篮螅涞茏蛹霸賯鞯茏影芽鬃蛹捌涞茏拥难孕姓Z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圣人”。

作者簡介孔子的主要思想(1)孔子的倫理思想——仁?!叭省弊詈唵蔚谋硎鼍褪恰皭廴恕保磳θ说淖鹬睾屯?,它是統(tǒng)攝“義、禮、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個人修養(yǎng)的最高標準。(2)孔子的政治理論——“德治”與“正名”??鬃犹岢觥暗轮巍钡闹螄鲝垼J為統(tǒng)治者應先“正己”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擴充到政治領(lǐng)域,要求君主愛民,施行仁政??鬃拥闹饕枷耄?)孔子的教育觀——有教無類。他主張教育的對象不應分貴賤賢愚,要一視同仁,開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這是教學方法,他重視啟發(fā)式教育,是現(xiàn)代民主個性化教育和啟發(fā)式教育思想的源頭。學思并重:這是治學方法,孔子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均衡發(fā)展:孔子之教,重視德、智、體、美的均衡發(fā)展。作品介紹“論”,編纂的意思;“語”,是語言的意思?!罢撜Z”就是語言的編纂?!墩撜Z》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guān)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全稱為“四書”。讀懂課文,梳理內(nèi)容學習任務一冉有、公西華侍坐(求)陪長者閑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號。長輩對晚輩說話尊敬對方或自謙稱名解題子路、曾皙、(由)(點)(赤)重點字詞讀音論語饑饉曾皙哂舞雩鏗爾小相沂冠者喟俟撰攝毋冉lúnj?nīshěnyúēngiàngyíguànuìsìhuànshèwúrǎn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因為,介詞。年紀比你們大乎:于。比不要如,連詞,表假設(shè)?;?,不定代詞,有人。知,了解。以:動詞,做閑居,平時賓語前置不知吾也以通“已”,停止賓語前置則以何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狈蜃舆又?。即率然,輕率急忙的樣子等到儒家倫理道德和學問微笑饑饉指荒年。五谷不熟曰饑,蔬菜不熟曰饉。指軍隊。有軍隊來侵略它夾春秋時四匹馬拉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因:繼治理狀語后置以師旅加之,以饑饉因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狈綀A六七十里的小國或者動詞,治理。等到可以使百姓豐衣足食至于等待至于禮樂教化就要等待君子了“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倍耍憾Y服,這里指穿禮服章甫:禮帽,戴禮帽。名作動相,儐相。諸侯祭祀會盟時主持贊禮及司儀的官。存在等級差別,所以有大相、小相之說。如:或者諸侯不在規(guī)定時間朝見天子曰會;諸侯同見天子曰同。諸侯祭祀的事情,或諸侯會盟的事。宗廟,天子或諸侯祭祀先祖的場所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弊釉唬骸昂蝹??亦各言其志也?!?/p>

通“稀”,鼓瑟的聲音逐漸稀疏擬聲詞,指曲子終了的琴音;也有人說“鏗”地一聲,指彈奏終了時的最后一聲高音作,起身傷,妨礙。有什么妨礙呢?跟三位的才能不同。撰,才能鼓:彈奏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狈蜃余叭粐@曰:“吾與點也!”通“暮”,暮春沂,沂水。狀語后置,乎沂浴風,名詞作動詞,吹風。狀語后置,乎舞雩風長嘆的樣子與,贊同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痹唬骸胺蜃雍芜佑梢??”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p>

已矣,罷了。也已以,語氣詞連用,表示肯定語氣的加強。罷了為什么走在后面指子路、冉有、公西華謙讓是故,因此,所以。以:用狀語后置,以禮為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同“歟”唯:語氣詞。冉求所講的就不是治理國家的事嗎?怎么見得方圓六七十平方里或五六十平方里,就不是國家呢?形容詞作名詞,小相形容詞作名詞,大相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稱季路。曾皙:姓曾,名點,字皙。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整體感知、結(jié)構(gòu)劃分這是一篇什么題材的文章?根據(jù)內(nèi)容,課文可劃分為幾個部分?明確:記敘為主的語錄體散文孔子問志弟子述志孔子評志全文圍繞談“志”展開問“志”言“志”評“志”孔子問志弟子述志孔子評志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千乘之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公西華:“宗廟之事,如會同”,“愿為小相”曾皙:“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哂之(其言不讓)吾與點也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深入文本,把握思想內(nèi)涵學習任務二

人物

志向

語言及情態(tài)

形象特點

孔子評價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學生活動1細讀課文,完成下列表格。探究一:孔子為何“哂”由?贊賞坦率發(fā)言,委婉批評《論語·顏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記·曲禮》:“侍于君子(長者),不顧而對非禮也。”《論語·季氏》:“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探究二:為什么“孔子喟然與點”?曾皙的“志”具體是什么?①這幅“暮春詠歸圖”,實際上就是委婉展現(xiàn)了曾點入仕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國家安定自足、百姓自由幸福。②曾點描繪了一種超然的“世外桃源”,無拘無束,自由快樂,即隱士的生活景象,表現(xiàn)了淡泊寧靜的心態(tài)。探究二:為什么“孔子喟然與點”?①積極:當時社會動亂,孔子稱之為“禮崩樂壞”的時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張“禮治”,“為國以禮”。曾點的志向突顯孔子禮樂治國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雹谙麡O:曾皙的這段話,表達了隱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隱約觸動了孔子周游列國屢遭失敗、心力交瘁而想過平靜無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話不僅是顯己志,也是對孔子心靈的折射。青少年時期孔子3歲喪父,家境貧寒,隨母親顏征在移居闕里,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庸俗的事”。15歲立志于學。及長,做過管理倉庫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19歲娶親。他虛心好學,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于老聃,學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30左右,已博學多才,成為當?shù)剌^有名氣的學者,并在闕里收徒授業(yè),開創(chuàng)私人辦學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逐漸一些弟子來到孔子身邊。此后,孔子便一直從事教育事業(yè),他廣收門徒,相傳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成為當時學術(shù)下移、私人講學的先驅(qū)和代表,故后人尊為“萬世師表”及“至圣先師”。齊國經(jīng)歷魯國自宣公之后,政權(quán)就掌握在以季孫氏為首的“三桓”手中(即魯桓公的后代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后來魯昭公失敗后,時年35歲的孔子對季孫氏的越禮行為很不滿,發(fā)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聲。他看到魯國如此混亂,根本沒有從政治國的機會,為了維護禮的尊嚴而離魯適齊。為了接近齊景公,他做了齊國貴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便談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肮珮O為贊賞,欲起用孔子,但因齊相晏嬰從中阻撓甚至懷疑他為間諜,于是不得不作罷??鬃硬痪帽惴祷佤攪?。從政魯國孔子返魯后繼續(xù)鉆研學問,培養(yǎng)弟子。他的學說也更加完善。51歲時,任魯國中都宰。由于為政有方,52歲時升為魯國司空、大司寇。后來,又以相禮的資格參加齊魯兩國的“夾谷會盟”,在大會之上,孔子處處“以君子之道輔其君”,完全按照禮數(shù)辦事,使齊景公深感慚愧,歸還了魯國的三個城池,創(chuàng)造了魯國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成就。孔子54歲時,受季桓子委托,攝行相事。他為了提高國君的權(quán)威,提出“墮三都”(魯三家大夫)的主張,結(jié)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對,未能成功??鬃?5歲時,魯國君臣接受了齊國所贈的文馬美女,終日迷戀聲色??鬃哟笫鞐壒匐x魯,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周游列國從地圖上看,孔子周游所及的地方,范圍不出今天的山東省和河南省。大致是從魯國出發(fā),走了衛(wèi)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等地。(現(xiàn)今大致路線曲阜——濮陽——長垣——商丘——夏邑——淮陽——周口——上蔡——羅山—)然后原路返回。晚年結(jié)局由于政治理想破滅,孔子整理出《詩》《書》《禮》《易》《樂》《春秋》等典籍。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鬃?3歲,患病,不愈而終。探究人物解析儒家之志(一)三子之撰子路:側(cè)重強國冉有:側(cè)重富民公西赤:側(cè)重以禮治邦求仕(二)曾皙之志獨善其身盛世愿景禮樂儀式求樂探究研討1:孔子之“志”?顏淵、子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鳖仠Y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倍Y是儒家學派的思想核心之一。孔子主張禮治。禮的意義在古代甚為廣泛,指國際間的禮節(jié)儀式,貴族的冠、婚、喪等典禮,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規(guī)范等。實際上是未成文的“法”。禮探究研討2:你欣賞哪一個學生的回答?探究研討3:孔子聽了冉有、公西華言其志之后,沒有發(fā)表意見,卻私下向曾皙談了自己的看法。對于孔子這種做法,你怎么看?我們面對一尊青銅器、一組編鐘、一座古建筑或一個古村落,人們有時也說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其實這樣說并不準確,實際上看到的是傳統(tǒng)的遺存物,這些遺存物所蘊含的規(guī)則、理念、秩序和信仰,才是傳統(tǒng)。——《百年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流失與重建》具體探究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被后世尊稱為“圣人”,讀這一章,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一位老師?探究課文1教學民主侍坐哂之鼓瑟2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耐心解惑3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本文主旨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對話,生動地再現(xiàn)了孔子讓學生暢談志向的情形。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拓展閱讀季氏將伐顓臾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huān)臾(yú)?!笨鬃釉唬骸扒螅o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釉唬骸扒?!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iàng)矣?且爾言過矣,虎兕(sì)出于柙(iá),龜玉毀于櫝(dú)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bì),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本文中孔子對學生的態(tài)度與《侍座》篇中對學生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答案:孔子勃然大怒,直接呵斥冉有、季路。文章通過三次對話,表達了孔子對學生不能盡到為人臣子的責任,以及不能施行以禮治國的憤怒。這與《侍座》篇中那位親切溫和、循循善誘的老師截然不同。2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這表明了孔子什么樣的思想?答案:孔子怒斥學生的原因在于學生違背了自己的“仁政”思想。在這篇文章中孔子提出了治國安邦的原則:“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边@表明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