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識姓名稱謂和古代官職_第1頁
古代文化常識姓名稱謂和古代官職_第2頁
古代文化常識姓名稱謂和古代官職_第3頁
古代文化常識姓名稱謂和古代官職_第4頁
古代文化常識姓名稱謂和古代官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姓名稱謂和古代官職姓名稱謂◆■※★●1.基本稱謂【直稱姓名】大體有三種狀況:(1)自稱姓名或名。如“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2)用于簡介或作傳。如“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陳太丘與友期行”。(3)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痉Q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故意義上的聯絡。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司馬光為司馬君實,蘇軾為蘇子瞻,蘇轍為蘇子由等?!痉Q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主線區(qū)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生,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號半山,蘇軾號東坡居士,陸游號放翁,文天祥號文山,辛棄疾號稼軒,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楊萬里號誠齋,羅貫中號湖海散人,蒲松齡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吳趼人號我佛山人,袁枚號隨園老人,劉鶚號洪都百煉生?!痉Q綽號】又叫外號或諢名,綽號一般根據某人的外貌、性格、行為等特性而另起的“名字”。綽號有褒有貶,如李白外號“詩仙”,項羽綽號“西楚霸王”等?!痉Q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陶淵明為靖節(jié)征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痉Q小名】稱呼對方小時候的名號,以示親密或欺侮。如稱呼曹操為“阿瞞”。【稱廟號】始于西漢,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后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后的趙光義稱太宗。也有個別朝代前幾種皇帝皆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清朝福臨(順治)稱世祖,玄燁(康熙)稱圣祖。不過在隋此前,并不是每一種皇帝均有廟號,由于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唐后來,每個皇帝才均有了廟號?!痉Q尊號】尊號是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詞構成的特殊稱號?;蛏八希蛩篮笞芳?。追加者亦可視為謚號。尊號一般認為產生于唐代。實際早在秦統一中國之初,李斯等人就曾為當時的秦王政上尊號曰“秦皇”?!痉Q年號】年號是封建皇帝紀年的名號,由西漢武帝首創(chuàng),他的第一種年號為“建元”。后來每個朝代的每一種新君即位,必須變化年號,叫做改元。明朝此前,封建皇帝每遇軍國大事或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元。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開始,包括明、清兩代,每一種皇帝不管在位時間長短,只用一種年號,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痉Q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痉Q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人,故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清初學者顧炎武是江蘇昆山亭林鎮(zhèn)人,被稱為顧亭林;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海;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河南項城人)?!痉Q郡望】韓愈雖系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蘇趙郡”,就由于蘇氏是趙郡的望族。【稱官名】如“孫討虜聰穎仁惠”,“孫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杜c妻書》:“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薄八抉R”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馬。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稱普遍,如稱賈誼為賈太傅;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來賓,被稱為劉來賓;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被稱為蘇學士?!痉Q爵名】《訓儉示康》“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梅花嶺記》“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鐸被封為豫親王。再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xiāng)侯,所后來人以武侯相稱;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襲其祖謝玄的爵號康樂公,故世稱謝康樂;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鄭國公,故世稱魏鄭公;名將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因功封爵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北宋王安石封爵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司馬光曾封爵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痉Q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赤壁之戰(zhàn)》:“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稱之。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h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2.兼稱幾項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后兩人先寫與作者關系,再稱名和字;《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前兩人兼稱官職、字和姓,后一人稱字和姓;《梅花嶺記》“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兼稱官職與謚號,“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稱姓、官職和名;《促織》“余在史館,聞翰林天臺陶先生言博雞者事”,兼稱官職、籍貫和尊稱。3.古代謙辭(1)表達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穎,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颈伞恐t稱自己學識膚淺,如鄙人,謙稱自己;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處,謙稱自己的房屋、處所;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校?!颈啊恐t稱自己身份低微?!靖`】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莽撞、唐突的含義在內?!境肌恐t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酒汀恐t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使用它具有為對方效勞之意?!靖摇勘磉_冒昧地祈求他人。如敢問,用于問對方問題;敢請,用于祈求對方做某事;敢煩,用于麻煩對方做某事。【拙】用于對他人趁自己的東西。如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拙荊、賤內、內人:稱自己的妻子。【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小子: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小可(多見于初期白話):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局限性掛齒;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等,表達自己是新學后輩;假如自謙為不才、不佞(沒有才智的)、不肖(沒有出息的),則表達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家】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常用謙詞?!凹摇笔菍λ朔Q自己的輩份高或年齡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尊、家嚴、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家兄:稱兄長;家姐:稱姐姐;家叔:稱叔叔,等等。【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纠稀坷先俗灾t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用于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如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老臉: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老和尚自稱老衲;老官員自稱老臣。(2)其他自謙詞有: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朕】(我,我的,從秦始皇開始專座皇帝自稱)、【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由于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因此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女子自稱【妾】;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犬子、犬女】:稱自己的子女;【笨鳥先飛】:表達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他人先行一步;【拋磚引玉】:謙稱用自己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他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等等。4.古代敬辭表達尊敬客氣的態(tài)度,也叫“尊稱”。中國是文明禮儀之邦,自古以來使用的敬辭諸多。(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圣上、圣駕、天子、陛下等。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于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因此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臺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因此用陛下代稱皇帝。(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jié)稱節(jié)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目前多用于外交場所,如大使閣下。(5)對于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仁等。令,意思是美好的,用于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令媛(對方的女兒)、令侄(尊稱對方的侄子)、令親(尊稱對方的親戚)。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叮囑)、尊意(對方的意思)。賢,用于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達愛重,應用范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于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后,遇丈人”(《論語》)。唐朝后來,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7)稱謂前面加“先”,表達已死,用于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死去的母親為先慈或先妣,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稱謂前加“太”或“大”表達再長一輩,如稱帝王的母親為太后,稱祖父為大(太)父,稱祖母為大(太)母。唐代后來,對已死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兩代,也用年號代稱皇帝,如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玄燁為康熙皇帝,稱弘歷為乾隆皇帝。(8)對尊師長和用于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執(zhí)事(稱對方手下以代對方)等。(9)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10)對品格崇高、智慧超群的人用“圣”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圣人,稱孟子為亞圣。后來,“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駕等。(11)常用作敬辭的尚有:【“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為動作波及對方。如拜讀:指閱讀對方的文章;拜辭:指告辭對方;拜訪:指訪問對方;拜服:指佩服對方;拜賀:指祝賀對方;拜識:指認識對方;拜托:指托對方辦事情;拜望:指看望對方。【“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動作波及對方時。如奉達(多用于書信):告訴,體現;奉復(多用于書信):答復;奉告:告訴;奉還:償還;奉陪:陪伴;奉勸:勸說;奉送、奉贈:贈送;逢迎:迎接;奉托:拜托。【“惠”字一族】用于對方看待自己的行為動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書籍等紀念品時所題的上款):請保留;惠臨:指對方到自己這里來;惠顧(多用于商店對顧客):來臨;惠允:指對方容許自己(做某事);惠贈:指對方贈譽(財物)?!尽肮А弊忠蛔濉勘磉_恭敬地看待對方。如恭賀:恭敬地祝賀;恭候:恭敬地等待;恭請:恭敬地邀請;恭迎:恭敬地迎接;恭喜:祝賀對方的喜事?!尽按埂弊忠蛔濉坑糜谒耍ǘ嗍情L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如垂愛、垂憐(都用于書信):稱對方對自己的愛惜;垂青:稱他人對自己的重視;垂問、垂詢:稱他人對自己的問詢;垂念:稱他人對自己的懷念?!尽百F”字一族】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貴干:問人要做什么;貴庚:問人年齡;貴姓:問人姓;貴恙:稱對方的??;貴子:稱對方的兒子(含祝愿之意);貴國:稱對方國家;貴校:趁對方學校。【“高”字一族】稱他人的事物。如高見:高明的見解;高就:指人離開本來的職位就任較高的職位;高齡:稱老人(多指六十歲以上)的年齡;高壽:用于問老人的年齡;高足:稱呼他人的學生;高論:稱他人的議論?!尽按蟆弊忠蛔濉孔鸱Q對方或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稱年長的男人;大哥:可尊稱與自己年齡相仿的男人;大姐:可尊稱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媽、大娘:尊稱年長的婦女;大爺:尊稱年長的男子;大人(多用于書信):稱長輩;大駕:稱對方;大師傅:尊稱和尚;大名:稱對方的名字;大慶:稱老年人的壽辰;大作:稱對方的著作;大札:稱對方的書信?!尽熬础弊忠蛔濉坑糜谧约旱男袆硬八?。如敬告:告訴;敬賀:祝賀;敬候:等待;敬禮(用于書信結尾):表達恭敬;敬請:請;敬佩:敬重佩服;敬謝不敏:表達推辭做某件事?!尽罢垺弊忠蛔濉坑糜诘笇Ψ阶瞿呈隆H缯垎枺河糜谄砬髮Ψ交卮饐栴};請坐:祈求對方坐下;請進:請對方進來?!尽扒弊忠蛔濉咳缜{(多用于邀請人):委屈大駕;屈就(多用于請人擔任職務):委屈就任;屈居:委屈地處在(較低的地位);屈尊:減少身份俯就。【“光”字一族】表達光榮,用于對方來臨。如光顧(多用于商家歡迎顧客):稱客人來到;光顧:稱來賓到來?!尽案弊忠蛔濉抗臅胖杏脕矸Q對方對自己的行動。如俯察:稱對方或上級對自己理解;俯就:用于請對方同意擔任職務;俯念:稱對方或上級體念;俯允:稱對方或上級容許?!尽叭A”字一族】稱對方的有關事物。如華誕:稱對方生日;華堂:稱對方的房屋;華翰:稱對方的書信;華宗:稱人同姓?!尽袄稀弊忠蛔濉坑脕碜鸱Q他人,有時特指老年人。如老伯、老大爺、老太爺:可尊稱老年男子;老前輩:尊稱同行里年齡較大、資格較老、經驗較豐富的人;老兄:尊稱男性朋友;老總:現代尊稱領導人(多和姓連用)。【“叨”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處,表達感謝):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達感謝):領教;叨擾(受到款待,表達感謝):打擾?!尽把拧弊忠蛔濉坑糜诔脤Ψ降那橐饣蚺e動。如雅教:稱對方的指教;雅意:稱對方的情意或意見;雅正(把自己的詩文書畫等送給人時):指正批評。【“玉”字一族】用于對方身體或行動。如玉體:稱對方身體;玉音(多用于書信):尊稱對方的書信、言辭;玉照:稱對方的照片;玉成:成全。【“芳”字一族】用于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芳鄰:稱對方的鄰居;芳齡(多用于年輕女子):稱對方的年齡;芳名(多用于年輕女子):稱對方的名字。(12)其他敬辭。【鼎力】(用于請托或感謝):大力;【包涵】:請人原諒;【斧正】:請人改文章;【留步】:(用于主人送客時客人請主人不要送)止步;【笑納】(用于請對方收下禮品):請接納收下;【府上】:稱對方房屋;指正(用于請人批評自己的作品或意見):指出錯誤,使之改正;【賜教】:予以指教;【久仰】(多用于初次會面):仰慕已久;【璧還】:償還物品,等等。5.古代賤稱【豎子/小子】:表達輕慢斥罵的態(tài)度,有“豎子”,“小子”等稱呼。如《荊軻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豎子也?!薄睹熳运]》:“白起,小豎子耳?!薄而欓T宴》:“豎子局限性與謀!”《孔雀東南飛》:“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6.特殊稱謂重要有如下幾種:(1)百姓的稱謂。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生民、庶民、蒼生、氓等。(2)職業(yè)的稱謂。對某些以技藝為職業(yè)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種表達他的職業(yè)的字眼,讓人一看就懂得這人的職業(yè)身份。如《庖丁解?!分械摹扳叶 保岸 笔敲扳摇笔菑N師,表明職業(yè)?!稁熣f》中的“師襄”和《群英會蔣干中計》中提到的“師曠”,“師”,意為樂師,表明職業(yè)?!读赐鳌分械摹皟?yōu)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優(yōu)”,亦稱優(yōu)伶、伶人,古代用以稱以樂舞戲謔為職業(yè)的藝人,后亦稱戲曲演員。(3)不一樣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友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在碰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叫“患難之交”;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竹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輩份不一樣、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貴賤的變化而變化深厚友誼的朋友叫“車笠交”;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4)年齡的稱謂。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達,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替代:【初度】(小兒初生之時);【襁褓】(本義指嬰兒的被子,后來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周晬】(zuì,嬰兒周歲);【孩提(2-3歲的小朋友);【齠齔(tiáochèn,指小孩七八歲換牙期);【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小朋友(髫,古代小朋友頭上下垂的短發(fā));【幼學】(小孩10歲);【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小朋友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種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方人尚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束發(fā)】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及笄】是女子十五歲(笄:jī,古代盤頭發(fā)用的簪子,表到達年了);【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達已經成人,由于還沒到達壯年,故稱“弱冠”);語文月刊最新整頓【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困惑、不糊涂”之意);【知命、半百】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下壽、耳順之年】是六十歲;古稀、中壽是七十歲;【耄(mào)耋(dié)、上壽】指八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花甲重開】指一百二十歲;【古稀雙慶】指一百四十歲。古代官職◆■※★●1.常見的官職爵位名【皇帝】這可是最常用的名詞之一了,這兩年播放了多少描寫皇帝的電視劇呀!你懂得它是怎么來的嗎?本來,秦王嬴政統一六國之后,王綰、李斯等根據傳說中的三皇的名稱,上尊號為秦皇。嬴政決定兼采帝號,稱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論。從此,歷代封建君主都稱皇帝,俗稱皇上。【太上皇】秦始皇追尊稱他的父親莊襄王為太上皇;漢高祖劉邦尊稱他的父親太公為太上皇,也尊稱為"上皇"。歷代皇帝未死時即傳位于太子,也就自稱太上皇?!抉€馬】駙馬最早只是一種官職,漢代武帝時設置駙馬都尉,意思是掌副車之馬,原為近侍官的一種,多由宗室及外戚、諸公主的子孫充任。魏晉后來,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稱號,簡稱為駙馬,但并不是實際的官職,清代時則稱為"額附"?!揪粑弧考淳簟⒕籼?,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后裔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驹紫唷糠饨〞r代對君主負責的人稱為宰相,其位置大體相稱于今天的"總理"或"首相"。宰是主持,相是輔助的意思。歷代都另有正式的官名,其職權大小以及行使權力的方式均有所不一樣。封建時代民間常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來描述宰相的地位,但一般的說,由于君主集權的加重,宰相的權力也隨之而減輕,這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明朝。明代為了防止權臣篡位,廢除丞相而以內閣大學士協助皇帝處理政務,后來大學士成為實際上的宰相。【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薄逗笮颉罚骸坝璩邑┫嗉鏄忻苁?,都督諸路軍馬。”【學士】在古代學士不是指學位而是一種地地道道的官名。魏、晉時征文學之士,主管典禮、編纂、撰述等事務,通稱學士。因所屬機關不一樣,職權各異。有主管撰述的,如北齊文林館學士,唐代的集賢院學士等;有專為皇帝侍講、侍讀的,尚有草擬奏令、參與機密的。宋代的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學士與大學士是專門為那些需要禮遇的大臣或文學之士而設,全時虛銜,而明、清兩代的殿閣學士實際上掌治著宰相的職權,這是歷代地位最高的"學士"了。語文月刊最新整頓【博士】博士同樣是官名。六國時諸子、詩賦、術數、方技都設有博士,秦、漢兩代都沿襲了這一官司職。西漢時屬太常,稱太常博士,漢武帝建元五年設五經博士,晉代設國子博士,唐代有太學國子諸博士和律學博士、算學博士等,都為專家官,與職掌禮儀的太常博士不一樣。明、清兩代有國子博士,太常博士,而以五經博士為孔孟及儒家諸族的世襲官,博士中不乏著名的文學家和學者,如唐代的韓愈就是貨真價實的國子博士。【太醫(yī)】周官中設醫(yī)師,主管醫(yī)務政令。秦、漢兩代設太醫(yī)令丞。漢代初期屬太常寺,后來改屬少府。魏、晉南北朝時相沿設置。隋代設置太醫(yī)署,宋代改稱太醫(yī)局,元代又改為太醫(yī)院,明清兩代不變,其職責都沒有大的變化。后世泛指皇帝的醫(yī)生為太醫(yī)或御醫(yī),把他“衛(wèi)生部長”的職權反而忘掉了?!咎珟煛恐竷煞N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后多為大官加銜,表達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后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終加太子太師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并未給太子講過課?!咎怠繀⒁姟疤珟煛睏l。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如賈誼曾先后任皇子長沙王、梁懷王的老師,故封為太傅。后逐漸成為虛銜,如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李鴻章死后都被迫贈太傅。【少?!恐竷煞N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后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后也逐漸成為虛銜?!旧袝孔畛跏钦乒芪臅嗾碌墓賳T。隋代始沒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痹偃绱髸翌佌媲湓卫舨可袝娙税拙右自涡滩可袝房煞ㄔ伪可袝??!旧锨洹恐艽僦疲熳蛹爸T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薄敬髮④姡┫惹?、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wèi)青為大將軍。魏晉后來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于戰(zhàn)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zhàn)后即廢除。《張衡傳》“大將軍鄧騭奇其才”,鄧騭當時為漢和帝的大將軍?!緟⒅隆坑趾喎Q“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框密副使合稱“宰執(zhí)”。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職。《訓儉示康》“參政魯公為諫官”,“魯公”指宋真宗時的魯宗道?!蹲T嗣同》“參預新政者,猶唐宋之參知政事,實宰相之職”?!拒姍C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清末漢人只有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等短時間地任過軍機大臣?!蹲T嗣同》:“時軍機大臣剛毅監(jiān)斬”?!拒姍C章京】參見“軍機大臣”條。是軍機處的辦事人員,軍機大臣的屬官,被稱為“小軍機”?!蹲T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同參預新政?!薄居贰勘緸槭饭?,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御史前書曰”,“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秦后來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子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錯諸事。韓愈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僉都御史。再如《記王忠肅公翱事》“公為都御史,與太監(jiān)某守遼寧”,王翱當時任都察院長官?!緲忻苁埂繕忻茉旱拈L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后來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稱,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宋歐陽修曾任樞密副使?!丁粗改箱洝岛笮颉罚骸坝璩邑┫嗉鏄忻苁?,都督諸路軍馬?!蔽奶煜楫敃r掌管軍事要務。語文月刊最新整頓【左徒】戰(zhàn)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后世左右拾遺相稱。重要職責是規(guī)諫皇帝、舉薦人才?!肚袀鳌罚骸扒撸?,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薄咎尽吭饲暗墓俾毭Q。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备咛局父哔础!旧洗蠓颉肯惹毓倜惹涞鸵坏??!读H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大夫。”當時藺相如比上卿廉頗官位要低。【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似,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如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屈原列傳》:“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薄吧瞎俅蠓颉?,一般認為是指上官靳尚?!白臃侨偞蠓驓e?”屈原擔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的長官?!丁粗改箱洝岛笮颉罚骸翱N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稁熣f》:“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者,則群聚而笑之?!薄妒娚接洝罚骸笆看蠓蚪K不愿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訓儉示康》:“當時士大夫家皆然?!薄段迦四贡洝罚骸翱ぶt士大夫請于當道?!薄咎贰课髦?、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秦漢后來設太史令,其職掌范圍漸小,其地位漸低。司馬遷做過太史令?!稄埡鈧鳌罚骸绊樀鄢酰俎D,復為太史令。”《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問卿因之吳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長姚公也?!蔽钠馂楹擦衷盒拮饭?,故稱太史?!鹃L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如李斯曾任長史,相稱于丞相的秘書長。兩漢后來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出師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薄伴L史”指張裔。《赤壁之戰(zhàn)》:“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薄臼汤伞砍鯙閷m廷近侍。東漢后來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詳見“三省六部”條)。韓愈曾先后任過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師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蹲T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痹绖P為兵部侍郎?!臼讨小吭瓰檎?guī)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后來,往往成為實際上的宰相?!冻鰩煴怼诽岬降墓?、費祎即是侍中?!纠芍小繎?zhàn)國時為宮廷侍衛(wèi)。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如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如《荊軻刺秦王》:“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此指宮廷侍衛(wèi)?!稄埡鈧鳌贰肮囂匦园堇芍小?,“郎中”是管理車騎門戶的官名?!緟④姟俊皡⒅\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如《出師表》所說的參軍蔣琬。晉后來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如陶淵明曾任鎮(zhèn)軍參軍,《后漢書》著者范曄曾任劉裕第四子劉義康的參軍。隋唐后來逐漸成為地方官員,如杜甫曾任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華州司功曹參軍,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戶曹參軍?!玖钜繎?zhàn)國時楚國執(zhí)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稱于丞相,如《屈原列傳》:“令尹子蘭聞之大怒?!泵髑鍟r指縣長,如《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尹】參見“令尹”條。戰(zhàn)國時楚國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為古代官的通稱,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縣尹等。?;【都尉】職位次于將軍的武官?!蛾惿媸兰摇罚骸瓣惿孀粤閷④?,吳廣為都尉?!薄而欓T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薄緝浊洹刻退虑涞膭e稱,掌管皇帝車馬、牲畜之事?!段迦四贡洝贰百t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因之”是吳默的字?!舅抉R】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似。戰(zhàn)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節(jié)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后內地也遍設,導致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zhèn)”?!都t樓夢》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賈政并京營節(jié)度使王子騰?!薄窘浡允埂恳埠喎Q“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陜西經略副使。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于總督。如《梅花嶺記》“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洪承疇降清后曾任七省經略,駐扎江寧?!敬淌贰吭瓰檠膊旃倜?,東漢后來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咎亍繀⒁姟按淌贰睏l。又稱“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范曄曾任宣城太守?!短一ㄔ从洝罚骸凹翱は?,詣太守,說如此?!薄犊兹笘|南飛》:“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薄冻啾谥畱?zhàn)》:“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都督】參見“經略使”條。軍事長官或領兵將帥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長官亦稱“都督”,相稱于節(jié)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嶺記》:“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劉肇基是駐地方衛(wèi)所的軍事長官。【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級地方長官,地位略次于總督,別稱“撫院”、“撫臺”、“撫軍”。如《五人墓碑記》:“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撫吳,即擔任吳地的巡撫?!緭彳姟繀⒁姟把矒帷睏l。《促織》:“乃賞成,獻諸撫軍?!睋彳姶髳偅越鸹\進上。”又稱作“撫臣”,如“詔賜撫臣名馬衣緞”?!拘N尽績蓾h時期次于將軍的官職。如《赤壁之戰(zhàn)》:“以魯肅為贊軍校尉。”魯肅當時擔任協助主帥周瑜規(guī)劃軍事的副將。唐后來地位漸低。【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是京城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咎彷牎克未菘の涔俚墓倜?,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魯智深。【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冻啾谥畱?zhàn)》:“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薄局考础疤亍?,又稱“知州”?!兜翘┥接洝罚骸笆窃露∥矗c知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