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田畝制度》中的平均主義思想_第1頁
《太平天國田畝制度》中的平均主義思想_第2頁
《太平天國田畝制度》中的平均主義思想_第3頁
《太平天國田畝制度》中的平均主義思想_第4頁
《太平天國田畝制度》中的平均主義思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太平天國田畝制度》中的平均主義思想

太平天國的平等正義思想在《天府地帶制度》(以下簡稱“制度”)中最為集中、最全面。如何看待《制度》中的平均主義,史學界有爭議。本文就《制度》的均田思想方法和社會產品分配上表現出來的平均主義問題提出個人管見。一《制度》的進步性和時代性,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條件《制度》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無處不均勻”的原則制訂了平分土地的方案,把全國的土地收歸國有,再平均分配全社會成員耕種。當時全國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土地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沒收他們的土地分給占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無地或者少地的農民,實際上就是對封建土地占有制的根本否定,意味著要消滅封建剝削和封建壓迫。這是《制度》最主要的內容,也是論定太平天國為反封建斗爭的主要依據。《制度》主觀上以農民利益為出發(fā)點,目的在于消滅貧富差別,消滅封建剝削,解決農民幾千年來得不到解決的種田、吃飯、穿衣等根本問題。因此,《制度》的頒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各地的農民起來摧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熱情。無論在太平天國占領區(qū)還是清政府統(tǒng)治區(qū)域,在整個大江南北都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不少地方,在太平天國政策的許可范圍內,農民紛紛占有逃亡地主的耕地,佃農不再向地主交租;有的地區(qū)強迫地主減租減息,如兩湖澧縣、松滋等一些縣份的農民“勒典減息,勒田主減租,勒增雇工工價”。江蘇許多州縣的農民理直氣壯抗交租谷,歐打敢來收租逼債的地主狗腿子,火燒地主房屋等等。廣西永淳十三屯在楊隆盛、黃可經領導下,掀起了震動全省的抗租運動,佃戶“攻殺業(yè)主”,“各業(yè)戶挈家逃亡”。石達開回師廣西時,玉林、宜山等地地主大批逃亡,農民不再交租,而且紛紛起來“收割本方田禾”。太平軍占領時間較長政治比較穩(wěn)定的安徽省,佃農“占民田”、“劫奪寺田”,抗交地租的情況更為普遍。僅安慶佃戶三年不交租,地主毫無辦法,只好“免其租,焚其卷”。北方的佃農亦聞風而動,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抗租抗糧熱潮。所有這些農民的革命行動,都給舊的封建土地占有制進行了猛烈的沖擊,嚴重地破壞了舊的封建統(tǒng)治秩序,充分體現了《制度》的進步性和革命性。所以,列寧在論述俄國農民要求平均占有大農奴主的土地時,給農民的平均主義思想以高度評價,指出農民“在反對舊專制制度的斗爭中,特別是反對舊農奴主大土地占有制的斗爭中,平等思想是最革命的思想”。列寧又說:“平均地產的思想是正當的和進步的。因為它反映了每戶只有七俄畝份地的、受盡地主剝削的一千萬戶破產農民的愿望,反映了他們要求分配占地二千三百俄畝的農奴制大地產的愿望”。我們說《制度》是進步的、革命的僅僅是從列寧所說反對封建土地占有制和平均地產符合千百萬農民的利益和愿望這一角度去認識的。但有的同志則把它提高到“將為中國萌芽中的資本主義掃清道路,并為其發(fā)育成長創(chuàng)造了必不可少的客觀條件”去認識是不恰當的。因為《制度》平分地產的思想,只能鼓勵農民起來反對封建土地占有制為爭得土地而斗爭,但它不可能領導農民奪取這一斗爭的勝利。歷史雄辯地證明,歷史上沒有一次農民起義取得了勝利,它總是以失敗而告終。農民起義盡管可以用暴力推翻舊的封建王朝,但他們不是新生產力代表者,不可能確立新的生產關系,去取代舊的封建生產關系。農民建立的政權,最終仍是封建政權,他們所要堅持的社會制度仍舊是封建制度。太平天國革命和中國歷代的農民起義一樣不可能廢除封建制度,甚至會把封建制度發(fā)展得更完善些,他們提出的《制度》不可能擺脫封建桎梏而推動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列寧論述二十世紀初俄國農民在反對舊專制制度的斗爭中,把大農奴主的土地沒收過來再平均分配給農民就可以推動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這個結論無疑是正確的,適合俄國的國情。因為當時俄國的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發(fā)展,落后的封建農奴制束縛著資本主義農業(yè)的發(fā)展。在這種情況下,農民提出均分土地,消滅農奴制大地產,資本主義農業(yè)就能夠以平均地產起家,建立起以雇傭勞動機器和高超的農業(yè)技術為基礎而不是以工役和盤剝?yōu)榛A的大農業(yè)。十九世紀中葉的中國社會則另一番情況,與二十世紀初的俄國有根本區(qū)別。那時中國的資本主義還沒有發(fā)展起來,民族資產階級尚未誕生,自供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統(tǒng)治地位,這時的農民起義不具備資產階級革命性質,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仍是舊式的農民戰(zhàn)爭。所以《制度》提出農民平均占有全國的土地,與二十世紀初俄國農民起義提出均分農奴制大地產所起的歷史作用是截然相反的。前者要求農民平分到了土地后,要回到男耕女織的中國古老的封建經濟中去,廢除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對中國萌芽中的資本主義非但不能掃清道路,而且設置了重重障礙,不但不能為中國資本主義發(fā)育成長創(chuàng)造必不可少的客觀條件,而且把已經存在的一些客觀條件——帶有資本主義雇傭勞動性質的手工業(yè)工場的出現和手工業(yè)與農業(yè)逐步分離等——都會泯滅下去。后者恰恰相反,可以“推動農民進行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就意味著資本主義最迅速的發(fā)展”。所以,我們引用列寧這一段語錄時,不能生搬硬套,不顧當時中國的歷史條件,把列寧分析當時俄國的歷史條件所得出的正確結論隨意引伸到中國就會成為荒謬的理論?!吨贫取分械木锼枷腚m然是進步的革命的,但由于它沒有跳出農民小生產者狹隘的視野而制訂出來的,在均田方法上存在許多不可克服的弱點。均田法是從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出發(fā),其用心之善良、理想之崇高為眾所周知。然而其辦法卻非常不完善,漏洞百出,自相矛盾,不該詳細具體的則過于具體詳細,該詳細具體的則過于抽象簡略。我國是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的大國,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十分復雜,北方地廣人稀,南方人稠地少,東南沿海土地肥沃富庶,西北土地貧瘠荒涼。就是在一個省一個府一個縣之內土地的肥瘦,物產豐富與貧乏都極不平衡。《制度》的制訂沒有根據各地情況分別對待,而是采取一刀切一拉平的辦法。如“好丑各半”的搭配均分法,象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洞庭湖濱都是良田萬頃、作物高產的地方,大多是上等田,從哪里來丑田搭配?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大多是下等田,又從哪里要來好田搭配?又如《制度》中規(guī)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照此辦理,東南沿海地區(qū)人口稠密,人平均耕地面積肯定小于全國每人平均耕地面積,他們就應該向西北廣漠地區(qū)遷徙,這是完全不可能辦到的事。再如《制度》中規(guī)定“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也是完全脫離實際的幻想。一遇天災歉收就逃荒遷徙而不生產自救,豈不天下大亂?!一個縣遭了天災失收,全縣人向另外豐收的縣逃荒,一個府遭了天災失收,全府人向另外豐收的府逃荒,一個省遭了天災失收,全省人向另外豐收的省逃荒,其結果必然是整縣、整府、整省的耕地丟荒。到了第二年,原來獲得豐收的縣、府、省又遭天災失收,則全縣、全府、全省的人加之上一年逃來本縣、本府、本省的人又往豐收的縣、府、省逃荒。如果這樣周而復始幾次,全國就會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全國的耕地都會丟荒,全國人民都會餓死?!吨贫取芬?guī)定分田一次過,新生人口要不要補分,死亡人口要不要還田?原來十五歲以下的小孩到了十六歲要不要補足額?均無明確規(guī)定。人口的發(fā)展規(guī)律總是生多于死,人口增長的速度總是快于耕地增長的速度,每人平均占有的耕地量必然趨于下降的趨勢。如果要保證“無處不均勻”,土地占有情況每年都要調整一次,這是任何有最高行政效率的政府都無法辦到的。由此可見,《制度》純粹是社會主義烏托邦,它只能表達農民小生產者的夢想,給農民以振奮、鼓舞和力量,但不會給農民分到一份土地,擺脫封建地主的剝削,過上安樂的日子。二《制度》的落后性和反性,為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帶來了一些特殊的機遇《制度》中的平均主義思想不僅表現在土地分配的方案上,而且還表現在組織社會生產和產品分配制度上。太平天國領導者企圖一方面強化男耕女織、自供自足的自然經濟,另方面又想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平分社會上的一切財富,使每一個人都得到同等數量的糧食,同等數量的肉,穿同樣花色品種衣服,使整個社會整齊、勻稱、劃一。這是決策者完全脫離實際的空想,是他們對當時中國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社會發(fā)展趨勢茫然無知帶來的結果。中國早在明朝中后期,隨著國內市場的日益擴大和海外貿易的發(fā)展,東南沿海一帶的絲織、棉紡、陶瓷等主要行業(yè)中已出現了使用雇傭勞動生產的手工作坊,產生了出賣勞動力的工匠和剝削手工工場工人剩余價值的工場主,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到了清代中葉后,資本主義有了長足的進展,資本主義生產因素的萌芽從東南沿海擴展到內地和邊疆,從絲織棉紡陶瓷幾個行業(yè)擴大到冶煉、造紙、制鹽等更多的行業(yè)。鴉片戰(zhàn)爭前城市工場手工業(yè)、商品貿易已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農村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手工業(yè)和農業(yè)、勞動力與土地相分離的趨勢發(fā)展得越來越快,家長制的農業(yè)經濟不斷受到資本主義生產因素的沖擊,舊的生產方式障礙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愈來愈明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經濟規(guī)律日益要求為自己開辟道路。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資本主義通過戰(zhàn)爭和不平等條約沖破了中國封建經濟大門,把中國卷進了世界資本主義的旋渦,它一方面中斷了中國原有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軌道,另方面又促進了中國城鄉(xiāng)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結構,給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帶來某些客觀條件與可能。這時,不但工場手工業(yè)獲得新的發(fā)展,近代機器工業(yè)生產也開始在中國出現,任何力量也無法原封不動地維持舊的封建生產方式了,連清朝封建統(tǒng)治階級為了鞏固他們的統(tǒng)治,也不得不同意采用資本主義近代機器工業(yè)生產。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曾國藩在安慶設軍械所,李鴻章在上海設制炮局,機器廠和江南制造局,左宗棠在福州設船政局,等等。不久,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即應運而興。在太平天國革命時代中國資本主義有了某種發(fā)展程度、封建經濟不斷解體的歷史條件下,《制度》仍舊迷戀男耕女織的封建經濟,把開始分離了的手工業(yè)和農業(yè)又要牢固地結合起來,廢除商品經濟,回到遠古的封建社會中去,是違反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從這意義上說,完全表現了《制度》的落后性和反動性?!吨贫取吩诋a品分配和對待人民群眾生活方面竭力鼓吹如斯大林所說的“普遍的禁欲主義和粗鄙的平均主義”,給生產力的發(fā)展必然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首先,以糧唯一的偏向限制縮小了農業(yè)生產的規(guī)模。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農業(yè)生產自古以來都包括農林牧副漁各業(yè)生產。我們的祖先根據自己居住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趨利避害從事農業(yè)生產,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充分發(fā)揮當地自然優(yōu)勢和經濟優(yōu)勢,使自然資源、勞力資源得到比較合理的利用。順之者興,逆之者衰,歷來如此?!吨贫取芬?guī)定每戶農家糧食自給,都要種植糧食作物。在沒有商品交換的情況下,牧區(qū)牧民養(yǎng)的牛羊馬,林區(qū)農民生產的木料,漁民捕撈的魚,既不能出賣,又不能當飯吃,其結果以牧為生的牧民只好開墾草原,以林為主的農民只好毀林開荒,以漁為業(yè)的漁民只有圍湖圍海造田,放棄原有的自然優(yōu)勢和經濟優(yōu)勢,搞單一的糧食生產。這樣非但毀滅了林牧漁業(yè)的生產,破壞了自然生態(tài)平衡,甚至連糧食生產也會衰落下去。至于家庭副業(yè),《制度》規(guī)定“凡天下每家五母雞,二母彘”,只能養(yǎng)母的而不能養(yǎng)公的,只能按法定數量養(yǎng)而不能多養(yǎng),飼養(yǎng)出來的只能交國庫而不能私有。如果雷厲風行推行《制度》,則全民必須立即動手,磨刀宰殺完現有超過規(guī)定的家禽家畜,把所有公雞、公豬殺光。過了幾年,原有的母雞、母豬病死老死或殺吃了,因無公的配種,雞、豬就會在世上絕跡。普天下要飼養(yǎng)繁殖家禽家畜豈能沒有公的?同樣又豈能沒有母的?這是違反農業(yè)基本常識而作出荒唐可笑的規(guī)定。其目的只求農民和普天下的人永遠在一塊地上用落后的生產工具長年累月地生產糧食,滿足于有一碗飯吃,過原始簡單的生活。家庭副業(yè)的毀滅必然導致糧食生產的毀滅。其次,社會產品的絕對平均分配破壞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照《制度》所定,每二十五家為一個生產單位,設兩司馬管理,每逢收獲季節(jié),由兩司馬率領伍長監(jiān)督收割,核實各家各戶的產量。然后按能維持生命能繼續(xù)從事生產勞動和參加祈禱天父上帝的禮拜活勞的糧食定額標準配給每個家庭成員,一年一熟的按一次分,兩熟的按兩次分,三熟的按三次分,每次分配的糧食都要能接到新谷登場,扣除口糧種子,余下的糧食全部交國庫。至于其它經濟作物、四時瓜果青菜以及一切家庭農副產品,任何農戶不得留成,一律上交國庫。歸國庫這部分產品如何支配使用呢?除了拿一部分上交國家提供軍費、俸祿、建設和行政管理費用外,農民也可以使用一部分。每家“有婚聚彌月喜事給錢一千(消滅商品貨幣后哪里來錢?)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边@種分配藍圖反映了饑寒交迫的農民的強烈愿望,喊出了他們的呼聲,但給生產力的發(fā)展卻帶來了大破壞。因為這種國有制的生產關系與極端落后的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不相適應。他們在產品分配上抹殺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熟練勞動與非熟練勞動,繁重勞動與輕微勞動,復雜勞動與簡單勞動,有技術性勞動與無技術性勞動之間的差別。又沒有獎懲制度,干好干壞,干多干少,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得多干得好的,沒有受到物質獎勵,生產越多上交國庫越多,農民無利可圖。在農民看來,糧食生產再多都同他們的切身利益無關,與其干多不如干少,與其辛辛苦苦地干,不如不干。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農村經濟必然遭到破壞,釀成生產力衰退,社會財富匱乏。所謂“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就會變成“無處不凋敝,無人不凍餒”,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決不是什么陽光和雨露,而是普遍的貧困和痛苦。第三,只有消費,沒有積累,會使生產停滯不前。按《制度》所定,農民生產出來的產品,除留出種子外,幾乎全部用于消費,沒有留出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資金。即使在風調雨順的年景,在最好的情況下,最多只能維持原有規(guī)模的再生產。假如遇到旱、水、蟲、雹等天災,農業(yè)減產或失收,農民是毫無抗災能力的。到那時,恐怕連維持原有規(guī)模的再生產也不可能。至于在農業(yè)上進行一些必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更是萬無可能的事,農田水利長年失修,就無法抗御水旱災害的威脅。農田長期耕種,載荷太重,土壤得不到改良,耕地肥力減退并日益鹽堿化和沙化,愈來愈貧瘠,經若干年后,萬頃良田就會變成萬頃荒漠。第四,平均財富的結果,農民最終擺脫不了受剝削受奴役的命運。按《制度》規(guī)定農民上交國庫的財富,由兩司馬管理。若兩司馬廉潔奉公,一塵不染,國庫財物能保證合理使用,損公肥私現象可以避免。若貪酷聚斂,不顧人民死活的人擔任兩司馬,國庫里農民汗水積聚起來的財富就會被其大量侵吞,大肥私人腰包。這樣的兩司馬就成了吸血鬼,寄生蟲,新生的剝削分子。舊的地主消滅了,新生的地主一兩司馬取而代之;舊的封建剝削消滅了,新的封建剝削又產生。兩司馬的上司卒長又可以巧立名目向兩司馬索取國庫財富。每一級官僚如起貪心都可利用職權向下級官吏攫取財物,從兩司馬直至天王,無不例外地都可以占有大量農民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官階越高,其搜刮的財富就越多。事實上,太平天國內部已有相當一部分官僚蛻變成為新生的地主階級,他們對農民勞動成果的非法占有代替了昔日地主階級對農民的盤剝,把自己與農民置于剝削與被剝削、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早在金田起義時,軍中實行圣庫制度,規(guī)定戰(zhàn)爭中繳獲敵人金銀財寶,任何人不得“私取私藏”,統(tǒng)統(tǒng)要“解歸圣庫”。但當時貪污、私藏圣庫財物的現象已日益嚴重起來,洪秀全在永安、長沙時,針對侵吞公物現象頻頻下詔嚴加禁止,仍制止不住。后來作了更嚴格的規(guī)定:“凡典圣庫、圣糧及各典官,如有藏匿盜賣等弊,即屬反草變妖,即治以點天燈之罪”。即使施以嚴刑峻法,也徒具一紙空文,起不到作用,因為隨著太平天國政權日益封建化,太平天國領導人帶頭私藏金銀珠寶,積聚了巨額財富。越到后期,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僚貪污納賄私藏財物的現象十分嚴重,“私任保管之部,得私肥己?!碧杰娭衅毡榇嬖凇八霉让着Q蜇i雞等則館中公用,銀錢衣服則各自收藏”。連李秀成這樣一位比較忠厚老實的高級將領都私藏了大量財產,當蘇杭告急,他向洪秀全啟奏請求出京援救蘇杭時,“主及朝臣要我助餉銀十萬”。至于其他列王及各級將領私藏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