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方回與楊士弘四唐說的形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d82b7e3011310ea40e3bb9ae0c492f/eed82b7e3011310ea40e3bb9ae0c492f1.gif)
![論方回與楊士弘四唐說的形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d82b7e3011310ea40e3bb9ae0c492f/eed82b7e3011310ea40e3bb9ae0c492f2.gif)
![論方回與楊士弘四唐說的形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d82b7e3011310ea40e3bb9ae0c492f/eed82b7e3011310ea40e3bb9ae0c492f3.gif)
![論方回與楊士弘四唐說的形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d82b7e3011310ea40e3bb9ae0c492f/eed82b7e3011310ea40e3bb9ae0c492f4.gif)
![論方回與楊士弘四唐說的形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d82b7e3011310ea40e3bb9ae0c492f/eed82b7e3011310ea40e3bb9ae0c492f5.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論方回與楊士弘四唐說的形成
所謂“四唐”,是指唐初、盛唐、中唐和唐末。這是研究唐代詩歌發(fā)展的一般理論。目前,學(xué)術(shù)界一般認為,唐詩的分期肇始于宋之嚴羽,成形于明之高棅,這基本上是屬實的,但并不全面。因為,“四唐”說的產(chǎn)生是集眾人之智慧經(jīng)歷了一個從萌芽,到雛形,再到定型的演進過程的。對這個過程的把握,是我們認識唐詩及其分期問題不可或缺的源頭活水。因此,本文擬對唐詩的分期問題作一個歷時性的源流追尋。一宋缺乏明確分期有關(guān)作者為什么早在嚴羽之前,已經(jīng)有人在運用總體把握的方法評析唐詩,這是分期研究的淵源。嚴羽之前的人論詩,有意無意之間,總要先對前代以至于“今”的詩歌狀況作一個粗略的歷時性回顧,這無疑符合文學(xué)批評的宏觀把握原則。我們知道,“詩品”或“詩話”是一種隨筆式的品評詩歌的形式,其長處并不在于勾勒史的線索,但人們總還是在有意無意之間顯示出對詩史回顧的興趣。較早用這種總體把握的方法評析唐詩的是唐末的司空圖。他在《與王駕評詩書》中說:“國初主上好文雅,風(fēng)流特盛。沈、宋始興之后,杰出于江寧,宏肆于李杜,極矣。左丞蘇州,趣味澄瓊,若清風(fēng)之出岫。大歷十?dāng)?shù)公,抑又其次焉,力勍而氣孱,乃都市豪估耳。劉公夢得,楊公巨源,亦各有勝會。閬仙東野、劉得仁輩,時得佳致,亦足滌煩。厥后所聞,逾褊淺矣?!?P8486)這已經(jīng)將唐詩的發(fā)展歷程粗略的勾勒了出來,而且對各個階段的詩風(fēng)和詩人還進行了宏觀上的評價。宋祁在《新唐書》中說:“唐興,詩人承陳、隋風(fēng)流,浮靡相矜。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逮開元間,稍裁以雅正……。至甫,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P5738)又說“言詩則杜甫、李白、元稹、白居易、劉禹錫;譎怪則李賀、杜牧、李商隱。皆卓然以所長為一世冠。”(P5725-5726)詩史的分期從根本上講,應(yīng)該是以詩人及其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為最可靠的依據(jù),所以,盡管宋祁并沒有明確提出初、盛、中、晚的具體分期名稱,但綜合考察這兩段話,它實際上已經(jīng)借助于對詩人創(chuàng)作的線性描述,大致勾勒出了唐詩發(fā)展的幾個主要階段,即:“唐興”之時,“詩人承陳、隋風(fēng)流”,以宋、沈為代表,此為其一;“逮開元間”,詩風(fēng)“雅正”,此為其二;到杜甫,則“又善陳時事,律切精深”,此為其三;“譎怪則李賀、杜牧、李商隱”,此為其四。稍后,宋胡仔在《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中引佚名的《雪浪齋日記》云:“予嘗與能詩者論書止于晉,而詩止于唐。蓋唐自大歷以來,詩人無不可觀者,特晚唐氣象衰尒?!?P199)這里對“大歷”之后、“晚唐”之前的詩給予了肯定,“晚唐”之名己肇端;并且指出了“晚唐氣象”與“大歷以來”詩歌之間的區(qū)別和變化。但“大歷以來”止于何時,即“晚唐氣象”起于何時則是模糊的。元代王構(gòu)在《修辭鑒衡)卷一的“詩體之變”條下引宋代理學(xué)家楊時在(龜山先生語錄》中的話:“詩之變,至唐而止。元和之詩極盛。詩有盛唐、中唐、晚唐;五代陋矣。”(P239)從名稱上講,楊時之說已具備了“四唐”說中的盛、中、晚三期之名,但盛、中、晚之間的起始分界也是不明確的;另外他說“元和之詩極盛”,是出于何種考慮,也值得我們認真思索。元馬端臨的《文獻通考》里收錄了南宋朱熹論詩之流變的一段話:“朱文公嘗言,古今之詩凡三變。蓋自《書》、《傳》所記,虞夏以來,下及漢魏,自為一等:自晉宋間顏、謝之后,下及唐初,自為一等:自沈、宋之后,定著律詩,下及今日,又為一等。然自唐初以前,其為詩者,固有高下,而法猶未變。至律詩出,而后詩之古法始為大變矣?!?P854)這里,如果我們將沈、宋前后,“定著律詩”的時段理解為“唐初”,那么,流行后世以至于今的“四唐”之名已大體完備。當(dāng)然,這些粗略的梗概描述,只是“四唐”說的萌芽和雛形。我們應(yīng)該注意到的是,這種歷時性總體把握的文化批評心態(tài)對后世的引導(dǎo)作用。嚴羽就深受它的影響。在(滄浪詩話·詩辯》中,嚴羽以禪喻詩,對不同時期的唐詩給予了初步但又相當(dāng)明確的劃分:“論詩如論禪,漢魏晉與盛唐之詩,則第一義也。大歷以還之詩,則小乘禪也,已落第二義矣。晚唐之詩,則聲聞辟支果也。學(xué)漢魏晉與盛唐詩者,臨濟下也。學(xué)大歷以還之詩者,曹洞下也。”(P11-12)這里嚴羽把“盛唐”詩的下限定在了“大歷”初年,這是明確的。接下來,嚴羽又由禪喻而入詩道,并且勾勒出了唐詩發(fā)展流程的五個階段,即以“沈宋王楊盧駱陳拾遺”為代表的“唐初”;“開元天寶”時期以“李杜”為代表的“盛唐”;以及“大歷”、“元和”和“晚唐”。以此為基礎(chǔ),嚴羽在《滄浪詩話·詩體》中以辨體的形式對唐詩的分期作了更細致的劃分,并明確地對每一階段所包含的大致時限或詩歌特點作了界定:“唐初體。唐初猶襲陳隋之體。盛唐體。景云以后,開元天寶諸公之詩。大歷體。大歷十才子之詩。元和體。元白諸公。晚唐體?!?P53)至此,嚴羽在論詩的過程中完成了對唐詩發(fā)展分期的大致劃分。這比此前司空圖、宋祁、楊時、朱熹等人的籠統(tǒng)描述顯得更系統(tǒng)、更準確。所以,盡管嚴羽的初衷并不是在有意給唐詩分期,但其客觀效果卻出人意料。他旨在“辨體”的“五體”說被后世的詩評家不由分說就代換成了“五唐”說,并流播后世。如元代的趙著在為《雙溪醉隱集》所作的序中,對唐代詩歌的發(fā)展過程勾勒為“武德再造”、“子昂一變”、李杜之“再變”、“大歷、元和詩律再變”(P357)幾個階段,這幾乎就是嚴羽“五唐”說的翻版。需要強調(diào)指出是,第一,嚴羽“五唐”說的分期標準和司空圖、宋祁、楊時、朱熹等人一樣是純詩學(xué)意義上的,這是他們讀詩、評詩、選詩時純粹的文學(xué)體悟。第二,如果將嚴羽的“大歷”、“元和”二期合而為一,并名之曰“中唐”的話,嚴羽的“五唐”說實質(zhì)上就是今天通行的初、盛、中、晚的“四唐”說了,而且各期之間均有大致明確的起始時間。二楊士弘關(guān)于唐代發(fā)展的“四唐”嚴羽之后,在詩論界,幾乎人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的運用著嚴羽的學(xué)說。這個運用過程,也就是“五唐”說的流變過程。值得慶幸的是,人們并不是機械的照搬嚴羽,而是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著它。在這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一個是宋、元之際的方回,一個是元代的楊士弘。方回,字虛谷,歙縣人。他選、評唐宋兩代的五七言律詩2992首,于1282年編成《瀛奎律髓》,其中的很多資料對我們認識“四唐”說的流變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說來,《瀛奎律髓》中“唐初”出現(xiàn)1次,“盛唐”出現(xiàn)17次,“中唐”出現(xiàn)5次,“晚唐”出現(xiàn)93次。這其中除了“唐初”與唐詩的分期無關(guān)之外,其他都關(guān)涉到唐詩的分期問題??梢哉f,方回?zé)o論評論唐詩還是宋詩,都是在注重詩歌發(fā)展之階段性的前提下展開的。綜合考察這些相關(guān)內(nèi)容,筆者將方回對唐詩分期的貢獻歸納為以下幾點:1.他首次提出了“中唐”的概念,并且明確了中唐的起始時間。如果把它和嚴羽的“唐初”、“盛唐”和“晚唐”結(jié)合起來,“四唐”說的名稱從此得以完善和定型。他在評論許渾的(春日題韋曲野老村舍》時說:“予選詩以老杜為主,老杜同時人,皆盛唐之作,亦皆取之;中唐則大歷以后、元和以前,亦多取之;晚唐諸人,賈島開一別派,姚合繼之,沿而下亦非無作者,亦不容不取之?!?P338)”2.由上面所引的話,我們約略可以推算出“四唐”說各個階段的時限。中唐:“中唐則大歷以后元和以前”,766-806,共計40年。盛唐:與杜甫相始終,即712-770。若據(jù)以上兩期的時限向后、向前順推的話,晚唐的時限應(yīng)為:806-907:初唐的時限就是618-712。這里除了盛唐之尾與中唐之首有四年的交叉之外,基本上是一個完整的唐詩發(fā)展流程。3.在方回的評語里,多次把盛唐的時限延伸到了初唐,可見關(guān)于“唐初”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因為,方回在全書中沒有使用過“初唐”的概念,“唐初”一詞也僅出現(xiàn)一次,而且與唐詩的分期無關(guān)。另外,他說:“圣俞詩一掃昆體,與盛唐杜審言、王維、岑參諸人合。”(P170)他評陳子昂的《晚次樂鄉(xiāng)縣》時說:“盛唐律詩,體渾大,格高語壯?!?P529)他評陳子昂的《和陸明甫贈將軍重出塞》時用贊揚的口吻說:“盛唐詩渾成?!?P1303)可見,方回是把杜審言、陳子昂和王維、岑參諸人都歸入盛唐詩人之列的。楊士弘,字伯謙,襄城人。他編選的《唐音》成書于1344年。這是一部以辨別“音”之“正”、“變”為宗旨的唐詩選本,是“元末至明中葉近兩百年間,最有影響流行最廣的唐詩選集”。(P360)紀昀在(四庫全書提要》里說:“‘始音’惟錄王楊盧駱四家?!簟瘎t詩以體分,而以初唐、盛唐為一類,中唐為一類,晚唐為一類?!z響’則諸家之作咸在?!?P173-174)這個表述是十分準確的。不過,至于有的現(xiàn)代學(xué)者由此而得出的“唐詩發(fā)展的‘四期’論于是定型”,以及(楊氏)“正式列出初、盛、中、晚的標目”的結(jié)論,便值得商榷了。因為,這里的初、盛、中、晚四期之說不是楊士弘的觀點,而只是紀昀等人作“提要”時的理解。紀昀表述的很明白,“以初唐、盛唐為一類,中唐為一類,晚唐為一類”是針對“正音”而言的,與“始音”和“遺響”兩類無關(guān)。楊士弘在該書中沒有單獨使用過“初唐”(或“唐初”)的概念。因此,我們不能簡單的得出“唐詩發(fā)展的‘四期’論于是定型”、“正式列出初、盛、中、晚的標目”的結(jié)論。事實上,楊士弘選詩時確實是以“始音”、“正音”、“遺響”相區(qū)別的,“始音”只錄王、楊、盧、駱四家;“正音”按詩體共收錄六類,處于《唐音》的卷二至卷七,具體詩歌體式依次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正音”中所入選的詩人,從唐初的“沈宋”、陳子昂,直到唐末的“小李杜”、許渾等人,基本上是一個在詩體相同的前提下按時間先后對有唐一代相關(guān)詩人、詩作的線性排列。關(guān)鍵是我們要注意到,在《唐音》里,“始音”、“正音”、“遺響”與盛唐、中唐、晚唐并不是兩組一一對應(yīng)的概念,只有“正音”里反映著唐詩的歷時性過程,而且“盛唐”的概念還涵蓋著所謂的“初唐”。如果說“始音”對應(yīng)著“初唐”,“正音”對應(yīng)著“盛唐”的話,那麼,“正音三”里有杜審言和沈佺期入選,“正音五”里有宋之問、東方虬入選,這些和“四杰”明顯屬于同一時期的詩人,卻被排在“始音”之后的“正音”里,又該作何種解釋呢?這就意味著,“始音”的意義僅在于標示唐詩之始,并不具備與“正音”相區(qū)別、為唐詩分段的意義。既然“始音”不等同于“初唐”,而“遺響”又是“不分類”(P176)的混合編制,所以,有人所說楊士弘的“始音”、“正音”和“遺響”所包含的是與唐詩分期相關(guān)的初盛唐、中唐和晚唐的三段分期的話,也是不確之論。正確的理解應(yīng)該是:楊士弘在辨音的前提下選編唐詩,出于大力提倡正音的主觀需要,他把有唐一代自己所認定的“正音”之詩收集在一起,并大致按照嚴羽“五唐”說的順序排列??梢?楊士弘只是“五唐”說的實際運用者,而且,這個運用過程還處于“辨音”籠罩下的隱性狀態(tài)。實際上,方回和楊士弘都看到了初唐詩歌由六朝過渡而來的特色,而且已經(jīng)明顯覺察到了它的漸變性質(zhì)。如方回在評杜審言的《登襄陽城》時說:“此杜子美乃祖詩也?!龆旁娫戳鞴试敿爸??!?P3)楊士弘說:“子美所尊許者,則楊王盧駱;所推重者,則薛少保、賀知章;所贊詠者,則孟浩然、王摩詰;所友善者,則高適、岑參;所稱道者,則王季友?!胖瞬华氉詫F涿?相與發(fā)明?!?P176)這明顯是在借助詩人之間的承繼關(guān)系為唐詩探源。再從二人對唐詩的選評情況來看,他們對唐詩的流變情況也是了如指掌的,在此基礎(chǔ)上,他們既運用嚴羽的分期學(xué)說,而又不被其所囿,自然也就顯得通脫自如。可以說這是對嚴羽分期學(xué)說的最切實際的張揚。事實上,方回以“律”審詩之優(yōu)劣、楊士弘以“音”辨詩之正變的選詩標準,比嚴氏感悟式的“熟參”是更便于操作的。高棅選唐詩是在取楊氏之長棄楊氏之短的基礎(chǔ)上完成的。高棅說:“觀諸家選本,詳略不侔?!ń宄菞畈t氏《唐音》,集類能別體制之始終,審音律之正變,可謂得唐人之三尺矣。然而,李、杜大家不錄,岑、劉古調(diào)微存,張籍、王建、許渾、李商隱律詩載諸正音,渤海高適、江寧王昌齡五言稍見遺響。每一披讀,未嘗不嘆息于斯?!?P10)看來高棅對楊氏不錄李、杜和將張籍等人“載諸正音”是頗有微詞的。不過,高棅在《唐詩品匯·總敘》中說的“有唐三百年,詩眾體備矣”那段為唐詩分期的耳熟能詳?shù)脑?(P8)幾乎是全面繼承并發(fā)展和完善了嚴、方、楊三氏的分期學(xué)說的,以至于成為此后在唐詩分期方面對后世影響最大的一家。現(xiàn)在綜合嚴羽和高棅對唐詩流變的分期情況列成下表:借助上表,嚴羽分期的粗略和高棅分期的細致,以及他們之間的異同,一目了然。在繼承嚴氏的基礎(chǔ)上,高棅兼顧詩人的風(fēng)格,對唐詩進行了更加詳盡而準確的歷時性的動態(tài)描述,同時也對同一時期不同詩人之間的嬗變沿革與主從高下作了靜態(tài)的共時性勾勒,從而細分出了初、盛、中、晚的“四唐”說,以及與之相對應(yīng)的唐詩流變的六個階段,即:“初唐之始制”和“初唐之漸盛”、“盛唐之盛”、“中唐之再盛”、“晚唐之變”和“晚唐變態(tài)之極”。正如陳伯海在《唐詩學(xué)引論》中所言:高棅“確實做到了原委分明,秩序井然,不愧為嚴羽以來的唐詩分期說的合理發(fā)展?!?P98)“唐詩分期至此進入圓熟的境地?!?P99)不過他們共同的缺陷也暴露無遺。其中最關(guān)鍵的有兩點,一是二人對天寶末年(756)至大歷初年(766)的時段都沒有作出明確的歸屬,這是一種缺失。因為杜甫近三分之一的作品作于這個時期,所以,這個缺失會直接影響到杜甫及其相關(guān)詩人的歸屬問題。應(yīng)該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二是嚴羽單列“元和體”,高棅將“元和體”歸入“晚唐之變”,二人對“中唐”時限的劃分處于錯綜含混狀態(tài)。因此,嚴羽、高棅對唐詩的分期引來后人的譏議、修正和完善,也就顯得很正常了。自嚴、高的分期說出現(xiàn)之后,反對之聲就沒有停歇過。錢謙益就堅決反對并否定分期,他認為氣脈相貫的唐詩是不能作人為的截然斷分的:“唐人一代之詩,各有神髓,各有氣候。今以初、盛、中、晚,厘為界分……甚矣,詩道之窮也?!?P1)金圣嘆在《答敦厚法師》一文中反對分期的態(tài)度也很鮮明:“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此等名目,皆是近日妄一先生所杜撰;其言出入,初無定準。今后萬不可又提置口頰,甚足以見其不知詩。”袁枚在《隨園詩話》卷七說:“論詩區(qū)別唐、宋,判分中、晚,余雅不喜。(P198)更有意思的是,葉燮在<原詩》中,一邊運用著“四唐”說品詩,如“盛唐之詩,春花也”、“晚唐之詩,秋花也”;(P605)一邊又說:“唐宋以來,諸評詩者……最厭于聽聞,錮蔽學(xué)者耳目心思者,則嚴羽、高棅、劉辰翁及李攀龍諸人是也。”(P599)他的門生薛雪也承師說,在《一瓢詩話》中說:“論唐人切不可分初、盛、中、晚,論宋人切不可分南、北。”(P707)最典型的要數(shù)馮班,他在《鈍吟雜錄》中專列一卷,并題名曰“嚴氏糾謬”,對嚴羽的“以禪喻詩”和別分詩體的做法給予了尖刻的批評:“以禪喻詩,滄浪自謂親切、透徹者;自余論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代理裝修設(shè)計合同范本
- vr全景制作合同范本
- 光熱分包合同范本
- 運動休閑服裝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建設(shè)工程交易服務(wù)中心建筑拆除工程合同
- 分期貨款合同范例
- 勞務(wù)及銷售合同范本
- 乙方包工合同范例
- 2025年度野生菌類采集與保護利用合同
- 保護乙方施工合同范例
- 改革開放的歷程(終稿)課件
- 職位管理手冊
- IPQC首檢巡檢操作培訓(xùn)
- 餐飲空間設(shè)計課件ppt
- 肉制品加工技術(shù)完整版ppt課件全套教程(最新)
- (中職)Dreamweaver-CC網(wǎng)頁設(shè)計與制作(3版)電子課件(完整版)
- 新部編版四年級下冊小學(xué)語文全冊課件PPT
- 行政人事助理崗位月度KPI績效考核表
- 主動脈夾層的護理-ppt課件
- 紀檢監(jiān)察機關(guān)派駐機構(gòu)工作規(guī)則全文詳解PPT
- BP-2C 微機母線保護裝置技術(shù)說明書 (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