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輪復習-必修三第3課宋明理學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高三一輪復習-必修三第3課宋明理學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高三一輪復習-必修三第3課宋明理學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高三一輪復習-必修三第3課宋明理學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高三一輪復習-必修三第3課宋明理學名師優(yōu)質課獲獎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演變第1頁第3課宋明理學。江西廬山白鹿洞書院朱熹、陸九淵、王守仁都曾在此講學第2頁【課標要求】列舉宋明理學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發(fā)展。教學重點:理學、心學內容及影響教學難點:理學心學異同第3頁宋明理學三教合一理學發(fā)展創(chuàng)建:北宋二程理學成熟:南宋朱熹理學發(fā)展:明朝陸王心學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背景:

知識·梳理第4頁魏晉南北朝佛教盛行A.傳入:西漢末年,佛教經中亞傳入中國內地;東漢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請來兩位高僧,還用白馬馱來佛經,讓兩位高僧在洛陽傳教,還為他們建造了白馬寺(佛教傳入中國后第一所官辦寺院)。B.原因:a.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人們開始了對宗教渴求;b.佛教為了適應中國而進行自我改造,其宣揚靈魂不滅、生死輪回、因果報應,為百姓找到了一條精神解脫道路;c.佛教也適合統(tǒng)治者加強思想控制需要。d.獨立寺院經濟形成,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戶籍,破產農民大量投身寺院,可逃避賦役第5頁道教廣為傳輸:A.產生:東漢末期,民間流行神仙方術與黃老學說相結合,形成了道教。《太平經》是當初道教主要經典,以陰陽五行解釋治國之道,宣揚散財救窮、自食其力。道教開始在下層民眾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表現(xiàn)形式。太平道發(fā)動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起義失敗后,太平道遭到鎮(zhèn)壓,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廣大地區(qū)依然繼續(xù)流傳。B.原因:a.東晉時葛洪結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揚采藥煉丹、長生不老,道教變成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宗教,道教日盛。b.蕭梁時,道教經典增多,陶弘景吸收佛教教義和封建等級觀念,豐富了道教教義,建立起道教神仙體系,使道教在上層社會中擁有很多信徒,甚至包含不少皇帝、大臣都信仰道教第6頁一、理學產生背景1、魏晉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學獨尊地位動搖。2、隋唐時期: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主張;唐朝,統(tǒng)治者實施三教并行政策,儒學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儒學大師提出復興儒學。3、唐末五代:戰(zhàn)亂頻繁,造成儒家綱常倫理被破壞,急需重建。4、宋代:中央集權得到深入加強,要求統(tǒng)一思想;商品經濟發(fā)展,科技進步,統(tǒng)治者重文輕武,為儒學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環(huán)境。第7頁理學和理含義:1、理學:理學是一個以“理”或“天理”為關鍵,既貫通宇宙自然(道)和人生關心(佛),又繼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國家儒家學說。2、理(天理):①天理首先是指:世界本原即宇宙普遍精神法則——理哲學本質,它適合用于自然、社會和一切詳細事物。②其次,表達在人類社會上天理指就是儒家倫理道德——理思想關鍵。③最終,表達在個人身上就是人性。第8頁程頤程顥程顥(1032-1085)字正叔,世稱明道先生,程頤(1033-1107)字伯淳,世稱伊川先生。弟兄二人,都是河南洛陽人,被稱為“二程”,是北宋著名理學家,程朱理學奠基者。二、理學代表人物及主張

北宋時期程頤、程顥弟兄和南宋朱熹,成就最為突出,所以“理學”也稱為“程朱理學”。第9頁朱熹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世稱晦庵先生,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南宋著名思想家,宋代理學集大成者,后人尊稱“朱子”。朱熹曾在福建講學,故其學派稱為“閩派”,在歷史上被譽為一代儒學大師,僅次于孔孟。第10頁1、二程理學——理學開創(chuàng)者①宇宙觀:天理是宇宙萬物本原,萬物只是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后有物。②倫理觀: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lián)絡起來,認為“人倫者(人倫:封建倫理道德),天理也”③認識論:提出“格物致知”認識論,認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理”第11頁【學思之窗】請談談程頤和朱熹關于“格物致知”做法,對我們學習有什么啟發(fā)?

所謂格物致知:就是經過對外界事物深入細致探究,到達認識事物本質目標。

答案:首先要腳踏實地、認真學習每一個詳細知識,然后才能融會貫通,提升自己能力和學習水平。第12頁2、朱熹理學——理學集大成者①宇宙觀:理之源在于天理(客觀唯心主義)。②倫理觀: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遵照封建倫理道德和等級秩序,遏制自己個人欲望。③認識論:認為“物”指天理、人倫、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目標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第13頁3、程朱理學影響:①程朱理學適應了統(tǒng)治階級需要,備受推崇,成為南宋以后長久居于統(tǒng)治地位官方哲學,有利維護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②用綱常名教幾條繩索,把人束縛得更緊了。③朱熹編著《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后世科舉考試依據教科書——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④朱熹學術思想還傳及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第14頁

朱熹來岳麓書院講課時手書,清道光七年(1827)歐陽厚均重刻。忠孝廉節(jié)碑第15頁貞潔牌坊背后是血淚清戴震:“酷吏以法殺人,后儒以理殺人。”“人死于法,猶有憐之者;死于理,其誰憐之?”第16頁三、陸王心學——理學發(fā)展(一)陸王心學含義:指以陸九淵和王陽明為代表理學流派。主張以人心為宇宙本體,強調自己內心,主張修身養(yǎng)性,反身而誠。(二)陸九淵“心學”——心學開創(chuàng)者1、宇宙觀:把“心”作為宇宙萬物本原,提出“心”就是“理”主張(主觀唯心主義)。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主觀唯心主義)2、認識論:認為窮理無須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內心就可得到天理第17頁陸九淵

陸九淵(1139-1192),號象山先生,字子靜,江西撫州金溪人。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與當初著名理學家朱熹齊名,史稱“朱陸”。陸九淵是中國“心學”創(chuàng)始人。明朝王陽明發(fā)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陸王學派”。第18頁王陽明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居住于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或稱王陽明。是我國明朝有名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第19頁(三)王陽明“心學”——心學集大成者1、政治思想:社會動蕩原因是人心破壞所致,只有經過整改人心,才能挽救統(tǒng)治2、宇宙觀: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命題(心即是理)——主觀唯心主義3、認識論: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學說。①含義:a.“致良知”即經過內心反省取得良知;b.知行合一即專心中良知支配自己思維活動和行為實踐。②內容:a.他認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天理,是人所固有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蝕,所以要努力加強道德涵養(yǎng),去掉人欲,恢復良知本性———強調自我主動作用,激勵人們奮發(fā)立志。第20頁b.知行合一,是說知與行都產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行動實踐——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相互滲透,密不可分。③評價:王陽明“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學地說明人認識和實踐關系。(四)宋明理學影響:宋明理學歷經幾百年發(fā)展,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①主動影響:理學重視氣節(jié)、品德,講求以理統(tǒng)情、自我節(jié)制、勵志圖強,強調人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人性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有著主動作用②消極影響:宋明理學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統(tǒng)治,壓抑、扼殺人們自然欲求,束縛了人們思想,壓制了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第21頁(六)宋明理學實質:以儒家綱常約束社會,遏制人欲求,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七)宋明理學特點(理學對儒學發(fā)展表現(xiàn))1、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使儒學深入哲學化、思辨化、理論化,含有很大包容性2、愈加強調倫理道德、個人涵養(yǎng)3、愈加重視對先秦儒學繼承與發(fā)展;第22頁

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不一樣點宇宙觀-本體論世界本原是外在“理”,理在心外世界本原是內在“心”,理在心中認識論-體驗方法用“格物致知”方法去認識和把握“理”(經過向外探究萬物求”理”)進行內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經過自己內心反省求“理”)哲學范圍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1.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比較第23頁相同地位都是古代哲學思想重大成就,都是宋明理學突出代表,都把儒學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內容同屬儒學范圍,都是儒學表現(xiàn)形式;都繼承孔孟“仁”、“禮”思想;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都是唯心主義思想;都認為天理是儒家綱常倫紀目標要求人們克服私欲,以仁規(guī)范人們行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點實質以儒家綱常約束社會,遏制人欲求(“存天理,滅人欲”),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影響1、都有利于維護專制統(tǒng)治;2、都扼殺人們自然欲求3、都重視主觀意志力量,強調人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都起了主動影響第24頁2、程朱理學向心學演變說明理學已走向極端

原因:朱熹觀點是要人們接收封建道德觀念(存天理,滅人欲),王陽明則主張封建道德存在于人們心中,只要恢復就能夠了。相對于宋代以來朱子學,心學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將一切正當性與合理性根源從外在天理轉化為內在良知,以心學所代表道德主體性取代理學權威。即使對朱熹而言天理亦在人心,對王陽明來說良知即是天理,二者同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沒有本質區(qū)分。但畢竟理學偏向于外在客體性,心學傾向于內在主體性。由客觀唯心主義(程朱理學)向主觀唯心主義(心學)轉變,說明理學已走向極端。第25頁學習延伸:宋明理學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地方,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宋明理學?(1)可取:①含有友好意識。和平發(fā)展離不開人與自然友好,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國家、人類都需要友好意識。②含有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對歷代仁人志士胸懷天下,奮發(fā)進取,為理想不懈追求形成產生了十分主動影響,今天人們依然能從中得到啟示。③崇尚道德,充分意識到道德對于社會和人生主要性,崇尚道德能夠促進文明進步。④強調力行。力行意識及其所表達務實傾向和自強精神,對中國文化起了推進和促進作用。(2)不可取:

①尊卑等級觀念;②重男輕女觀念;

③因循守舊觀念;④重禮輕法觀念。(3)對宋明理學應采取態(tài)度:批判、繼承、改造;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第26頁課堂檢測1、《宋史》中出現(xiàn)以下人物名字:焦守節(jié)、李克讓、陳從信、趙安仁、錢端禮、張忠恕,能夠推測他們深受當初哪種思潮影響?A.佛學B.法學C.道學D.理學D第27頁2、宋明理學家提倡“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涵養(yǎng)論、“格物”或“格心”認識論、成賢成圣境界論、由齊家而平天下功效論,均以A.研究天人關系為關鍵內容B.倫理道德為關鍵內容C.認識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為導向D.關心社會進步為前提B課堂檢測第28頁3、朱熹和王陽明對“天理”進行了不一樣解釋,二者相同本質意圖是A.否定佛教、道教教義B.發(fā)揚光大儒家學說C.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D.激勵人們奮發(fā)立志綱常倫紀,即為天理C課堂檢測第29頁4、清風吹動旗幡,一人說是風動,一人說是幡動。禪宗六祖慧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兩位心動。在世界本原問題上,與慧能觀點有相同之處思想家是A.孔子B.程顥C.朱熹D.王陽明D課堂檢測第30頁6、年12月l0日,溫家寶總理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引用宋代理學家一段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段話A.否定了傳統(tǒng)儒學

B.創(chuàng)建了心學

C.說明了理學綱常倫理

D.說明了理學現(xiàn)實意義

D課堂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