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月跡年級五年級課時1課時備課人教材分析(重點、難點)《月跡》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五上第七單元的略讀課文。第七單元的單元主題是“四時景物皆成趣”,單元教學目標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tài)描寫與動態(tài)描寫”“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略讀課文《月跡》是實施“教讀”、“自讀”、“課外閱讀”有機結合“三位一體”閱讀教學策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散文中,作者的行文流暢而有特色,作家緊扣“找尋月亮的足跡”描寫了“屋中月、院中月、河中月、眼中月、天上月”,段與段之間是借“"奶奶”睿智的語言自然而然地銜接的,也正是在“奶奶”的引導啟發(fā)下,孩子們對月亮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散文中,作者的遣詞造句體現了文字之美。那些有意思的兒化音、那些疊詞不但具有音律美,而且體現了孩童的活潑與對月亮的親近。那些由月亮引發(fā)的感受與想象寫得十分細膩生動。散文中,作者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孩子們找尋的“月”也不再是純的自然的明月,它已經成為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家想告訴讀者只有通過不懈的找尋、感悟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美好與幸福。針對這樣的篇幅長、文字美、意蘊深的文章,如何開展略讀教學,本案例作了很好的探索。重難點分析:重點:體會作者是怎樣用細膩生動的筆觸將月亮在竹窗簾兒上的變化以及將孩子們賞月的細膩感受寫出來的。難點:體會奶奶說“月亮是屬于每個人的”,這個月亮到底是什么?教學目標1.學習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默讀課文了解月亮足跡出現在哪些地方,欣賞月亮的變化美。2.在朗讀中引導兒童在想象中體兒化音、實景+感受的語言風格,感受文字的細膩與動人之處。3.理解“月亮是屬于我們的,每個人的”的含義,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的深邃。教學過程教學準備:1.復習本單元課文,想象文字描繪了哪些美好的畫面。2.預習、朗讀本篇課文。教學過程:一、導入。喜歡月亮嗎?有一位現代作家叫賈平凹,也喜歡賞月,還寫了一篇文章,叫《月跡》。(板書課題)跡可以怎么組詞?月跡就是?二、單元感知,明確學法。1.這是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知道這一單元還有哪些課文嗎?2.在這個單元中有寫竹林、楓樹,有描繪春日的彩霞、秋天的歸雁,又或是寫榕樹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中不同的情景,誰愿意讀讀前兩課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并簡單說說感受?3.動靜之間各有其趣,所以編者說:“四時景物皆成趣”說的多好呀。4.“四時景物皆成趣”同樣的,月亮也是有動有靜頗具情趣的。讀過這篇課文嗎?如果請你在課題前加一個詞概括課文寫了什么,你會加什么詞?【板書:找尋】5.童年的賈平凹小名叫平娃,中秋的夜晚他和伙伴們一起尋找月亮的足跡,欣賞到許多美好動人的畫面。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課題上有個星號。6.我們可以怎樣學習這種略讀課文呢?課題下有學習指導,哪位同學可以大聲地讀一讀?在學習中我們可以做好幾件事?(找——體會——讀)(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將本課教學置身于單元整體中,引導學生回顧精讀所學,明確略讀課文教學目標,指導略讀課文學習方法,使學生主動將“知”向“行”轉化。)三、一找:了解月之跡。1.迅速默讀課文,找月亮的足跡、找有趣的動態(tài)、靜態(tài)描述,必要時可以勾畫。2.平娃找到月亮的足跡了嗎,按順序說說?【板書:屋里、院里、水中、眼中、天上】3.月亮竟有這么多,平娃真是不找不知道,一找嚇一跳呀,誰帶著他找月亮的?奶奶都是怎么說的呀?4.很睿智的奶奶,每到平娃他們的尋找發(fā)生了困頓,奶奶總能三言兩語引導他們,讓他們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去找月亮。(設計意圖:從“找尋”切入,本課學習正是一次饒有趣味的找尋之旅,找尋月亮的蹤跡,找尋作家的細膩動人的描寫,找尋學習略讀課文感悟生活的方法。)四、二找:體會月之趣。1.月亮是美的,動靜相宜,哪一段描述給你印象比較深?按順序交流。2.穿衣鏡上的那個月亮很有趣,這是動態(tài)還是靜態(tài)的描述?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趣在何處?(1)出場有趣:▽月亮怎么進來的呢?你有“溜”進什么地方的時候嗎?既然是溜進來一定要動作輕盈,避免打擾人。▽“悄沒聲兒”這個字怎么讀?款款地悄沒聲兒溜進來,寫出了月亮的動態(tài),指導朗讀。(2)變化有趣:▽發(fā)生了哪些變化?什么叫“滿盈”、“虧了”?月亮的盈虧變化寫得多細膩啊,月亮就像一個調皮而羞澀的孩子。誰愿意讀?(3)這段話在朗讀的時候,也與眾不同,你發(fā)現了什么?▽你找到哪些兒化音?▽兒化音在北方話中比較常見,讀到最后一個字時舌頭很自然地打個卷就能讀出這個詞的韻味。指導朗讀“悄沒聲兒”、“竹簾格兒”、“塵影兒”、“慢慢兒”等詞語。▽賈平凹是北方人說話多有兒化,這些兒化音給他的描述帶來了許多生趣,指導學生來比較著讀,體會兒化音的妙處。小結:兒化音能流露孩子對月亮的喜愛、親近。這就是作者對月亮動態(tài)變化的細膩動人的描寫,指導朗讀。(設計意圖:略讀課文教學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充分考慮到單元主題、文體特點、寫作風格,尋找到一個“教學點”,以此為例,指導學生深入學習。)3.全文還有哪段細膩生動的描述給你印象也比較深?繼續(xù)交流。(1)滿院子的白光,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亮的。▽這是靜態(tài)還是動態(tài)描寫?如玉的月色,婆娑的樹影,相映成趣。(2)月亮正在頭頂,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清清晰晰看見里邊有個什么東西。▽月桂樹下看月亮,平娃有很有意思的感受,誰找到了讀一讀?“面面相覷”是什么意思?頭發(fā)梢上真的有裊裊的氣息嗎?一個“好像”、一個“似乎”寫出了平娃陶醉在這安靜祥和的月色中了。誰讀?(3)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凈沙,全沒白日那么的粗糙,燦爛地閃著銀光。▽凈沙上的月光使人沉醉。讀一讀。(設計意圖:部編版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說:“略讀課教學主要不是老師講,而是學生自己讀,把在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略讀中,很多情況下,略讀就是自主性的泛讀?!贝谁h(huán)節(jié)教師緊扣“細膩生動的描述”引導學生精心讀書,充分交流,主動積極地學習。)五、三找:感悟月之理。1.我們坐在沙灘上,掬著沙,瞧著那光輝,耳畔回響著奶奶說的話:“月亮是每個人的,它并沒有走,你們去找它吧?”月亮沒有走,是每個人的,它會是誰的?2.月亮還會是誰的?詩人劉禹錫在洞庭湖上找到了它,他說“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歐陽修在婀娜的柳樹梢邊找到了它,他說“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還有誰找到了月亮呢?3.出示:“噢,月亮竟是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敝灰阍敢?,怎么做,你就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月亮?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只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你就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美麗的月亮?!景鍟喊l(fā)現】把月亮珍藏在心中,心中有情,用心感悟,就能擁有屬于自己的月亮,以及和月亮一樣美好的東西?!景鍟盒闹懈形颉?.出示:“月亮是屬于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闭n文讀到這里,我們恍然大悟,這才是作家賈平凹想告訴我們的——月亮是屬于我們的,每個人的。去吧,去追尋、去發(fā)現、去用心體會,你一定會找到屬于自己的月亮,還會找到——像月亮一樣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讀讀這段話,把它珍藏在心中。(設計意圖: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寫作意圖,賈平凹所寫的“屋中月、院中月、水中月、眼中月”,最后都是為引出“心中月”作的鋪墊。教師通過“誰找到了月亮?”“怎樣找才能找到月亮?”“找到的僅僅是月亮嗎?”三連問,巧妙地而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感悟到文章蘊含的深邃的道理。)板書設計24*、月跡 屋中 院里找尋水邊擁有屬于自己的“月亮”天上眼里發(fā)現美好的事物心中感悟教學資源(課件、教具)課件教學反思1.在單元整體中學——體現了單元目標下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第七單元的的精讀課文承載著“初步體會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的教學目標,從《古詩三首》“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說說哪些景物是靜態(tài)的,哪些是動態(tài)的”到《四季之美》“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景物動態(tài)美”再到《鳥的天堂》“課文分別描寫了傍晚和早晨兩次看到鳥的天堂的情景,說說它們有哪些不同的特點,用不同的語氣和節(jié)奏讀一讀相關段落”,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了解靜態(tài)與動態(tài),體會動靜之美,對比朗讀體會怎樣靈活運用為寫作服務。而略讀課文《月跡》則是實施“教讀”、“自讀”、“課外閱讀”有機結合“三位一體”閱讀教學策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精讀課文教學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靜態(tài)動態(tài),通過朗讀感受靜態(tài)動態(tài)給人的不同感受后,略讀課文《月跡》教師要做什么?教師引導兒童根據課題下的學習導讀“默讀課文,說說月亮的足跡都出現在哪里。把你覺得有趣的地方找出來,體會作者細膩的感受和動人的描寫,再有感情地讀給同學聽”進行學習;鼓勵學生按照“找出描寫月亮的足跡,判斷動態(tài)靜態(tài)”、“選出描寫的有趣之處,體會動靜之美”、“通過朗讀感受月亮動態(tài)靜態(tài)描述給作者帶來哪些細膩動人的感受”。略讀課文是精讀的補充與延伸,教師在教學時根據單元目標,引導學生相對獨立地開展主題交流,主動將“知”向“行”進行轉化。2.用充分的朗讀學——引導兒童關注文字之美,上出了語文味。什么是“語文味”?語文味是一種字里行間蘊含的詩意美感和達到自由境界的思維意趣。本節(jié)課的設計將研究點聚焦到“研究描寫月亮在穿衣鏡上的變化這段話在朗讀時的與眾不同”,引導兒童研究兒化音的妙處。應該說,作家的行文大到立意構思、布局謀篇,小到小小的疊詞、準確的動詞使用等,無處不美,但是一堂課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只引導兒童體會兒化音的妙處,向少要多,一課一得,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引發(fā)兒童深度思考——本課的教學設計水到渠成地使兒童領悟到文字背后蘊藏的深意。作家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其實無論是描寫穿衣鏡上月亮的變化也好,寫院中頭頂上的月亮與疏疏落落的桂枝相映成趣,還是寫孩子們在小河的上灣、下灣奔跑,眼中盛上盈盈的月也好,都是為最后一小段文字做鋪墊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別墅花園裝修合同范本
- 《錦瑟》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
- 借貸合同范本u
- 勞動合同范本陜西
- 傳銷性質合同范本
- 產品銷售協(xié)議合同范本
- 企業(yè)授權合同范本
- 2024年重慶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招聘筆試真題
- 上海貨物短途運輸合同范本
- 2024年溫州蒼南農商銀行招聘筆試真題
- 領導安全生產事故檢討書【8篇】
- 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PPT(中職)全套完整教學課件
- 歷屆 最近十年 (新知杯)上海市初中數學競賽試卷及答案(含模擬試題及解答)
- 艙門操作(空客系列飛機)
- 臺灣長庚文化村
- 藥理學免疫器官和組織
- 禮儀與溝通完整版
- 2023年超齡員工承諾書 60歲以上員工承諾書(八篇)
- 001 比較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版) 第一章
- 股骨粗隆間骨折PPT
- 供應商年度評審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