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100篇+注釋-小古文圖文解釋_第1頁
小古文100篇+注釋-小古文圖文解釋_第2頁
小古文100篇+注釋-小古文圖文解釋_第3頁
小古文100篇+注釋-小古文圖文解釋_第4頁
小古文100篇+注釋-小古文圖文解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經(jīng)典誦讀小古文一百篇上冊第一組鄉(xiāng)村即景1、放風(fēng)箏青草地,放風(fēng)箏。汝前行,我后行。2、鄉(xiāng)村鄉(xiāng)間農(nóng)家,竹籬茅屋,臨水成村。水邊楊柳數(shù)株,中夾桃李,飛燕一雙,忽高忽低,來去甚捷。3、蘆花水濱多蘆荻木。秋日開花,一片白色,西風(fēng)吹來,花飛如雪。譯文:水邊有很多蘆葦。秋天開的蘆花,一片白顏色。當(dāng)西風(fēng)吹來的時候,蘆花就像雪一樣飄起來。4、荷池中種荷,夏日開花,或紅或白。荷梗直立。荷葉形圓。莖橫泥中,其名曰藕。藕有節(jié),中有孔,斷之有絲。譯文:池塘種著荷花,夏天有的開白花,有的開紅花。荷葉的莖挺立在水中。荷葉的形狀圓圓的。荷花的橫臥在泥土中,它的莖就是我們叫的“藕”。藕有節(jié),藕的內(nèi)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斷會看到藕絲。5、菊菊花盛開,清香四溢。其瓣如絲,如爪。其色或黃、或白、或赭、或紅。種類繁多。性耐寒,嚴(yán)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獨盛。注釋:①溢(yi):原義是水漫出來,這里是流出、散發(fā)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6:紅褐色譯文:菊花盛開,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絲、有的像爪.它的顏色有黃的、白的、赭的、還有紅色的,種類繁多.菊花很耐嚴(yán)寒,當(dāng)嚴(yán)霜降臨的時候,其他的花都凋謝了,唯有菊花依然盛開。第二組天的魔術(shù)6、雨今日天陰,曉霧漸濃,細(xì)雨如絲。天晚雨止,風(fēng)吹云散,明月初出。譯文:今天天空陰沉,清晨的霧漸漸變濃。細(xì)密的雨如絲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微風(fēng)吹散了云,明亮皎潔的月亮開始顯露出來。7、雪冬日嚴(yán)寒,木葉盡脫,陰云四布,彌漫天空,飛鴉千百成群,未暮歸林。夜半,北風(fēng)起,大雪飛。清晨,登樓遠(yuǎn)望,山林屋宇,一白無際,頓為銀世界,真奇觀也。譯文:這個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樹葉全都落了。天上布滿了烏云,陰沉沉的籠罩住了天空。天上飛著成百上千的烏鴉,還沒有天黑就回到棲息的樹林。半夜的時候,刮起了北風(fēng),大雪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下了起來。第二天的早晨起來后,登上樓臺向遠(yuǎn)處眺望,遠(yuǎn)處的樹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銀裝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極了!8、日月星日則有日,夜則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譯文:白天有太陽,晚上有月亮,晚上又有星星.太陽、月亮、星星三個里面,太陽最亮,月亮其次,星星最弱.9、日時一日有夜,分為十二時。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長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長。夜半為子,日中為午。午前日上午,午后日下午。譯文:子[zi](夜十一點至一點)。丑[chou](凌晨一點至三點)。寅[yin](夜三點至五點)。卯[mao](早晨五點至七點)。辰[chen](上午七點至九點)巳[si](上午九點至十一點)。午[wu](白天十一點到一點)未[wei](下午一點至三點)申[shen](下午三點至五點)。酉[you](下午五點至七點)戌[xu](下午七點至九點)亥[hai](晚九點至十^一點)一白天加一夜晚,共分為十二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就是指這十二個時辰的。夏天白天長而夜晚短,冬天白天短而夜晚長。半夜十二點為子時,中午十二點為午時,午時之前的白天為上午,午時之后的白天是下午。第三組別樣的爭和辯10、貓捕魚缸中有金魚,一貓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墜水中,急躍起,全身皆濕。【注釋】①伏:趴,臉向下,體前屈。②墜:落,掉下魚缸里有一條金魚,一只貓爬在缸邊,準(zhǔn)備把它(金魚)吃掉,(貓)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急忙跳了出來,(可是)全身的毛都已經(jīng)濕透了。11、貓斗黃白二貓,斗于屋上,呼呼而鳴,聳毛豎尾,四目對射,兩不相下,久之,白貓稍退縮,黃貓奮起逐之,白貓走入室,不敢復(fù)出。譯文:有黃貓白貓兩只貓在屋頂上打架,兩只貓都發(fā)出呼呼的叫喊,四只眼睛相對怒視,兩貓對打不相上下,過了很長時間,白貓稍微有些退縮,黃貓奮力打白貓,白貓打不過躲進(jìn)了屋里,不敢再出來。12、龜兔競走龜與兔競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龜行遲,努力不息。及兔醒,則龜已先至矣.【譯文】烏龜跟兔子賽跑,兔子跑得很快,卻在中途睡覺,烏龜跑得慢,卻總是不停地走,等到兔子醒來,烏龜早就到了終點了。13、五官爭功口與鼻爭高下。口曰:“我談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飲食非我不能辨。”眼謂鼻曰:我近鑒毫端,遠(yuǎn)觀天際,唯我當(dāng)先。“又謂眉曰:“爾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雖無用,亦如世有賓客,何益主人?無即不成禮儀。若無眉,成何面目?”譯文:嘴巴和鼻子爭上下。嘴巴說:“我談古論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鼻子說:“所有的飲料食物沒有我就不能分辨?!毖劬Ρ亲诱f:“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細(xì)微的事物),遠(yuǎn)可以觀察到天邊,只有我當(dāng)排名最先?!庇謱γ济f:“你有什么功勞待在我上面?”眉毛說:“我雖然沒有實際用途,但是如果沒有眉毛,那成什么面目了?。俊弊⑨專海?)居:呆在;(2)唯:只有;(3)乃:還;(4)爾:你;(5)觀:仔細(xì)看;(6)當(dāng):擔(dān)當(dāng);(7)居:處在某種地位或某個地方;(8)雖:雖然。(9)謂:對某人說。第四組讀書要得法14、讀書飛禽走獸,饑知食,渴能飲,又能營巢穴為休息之所。其異者,能為人言。惟不知讀書,故終不如人。人不讀書,則于禽獸何異?譯文:飛鳥走獸這類動物,餓了知道去吃,渴了就會去喝,還能自己建造巢穴作為自己休息的場所。其中更靈異的,還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動,只是因為不知道讀書,所以一直不如人。人如果不讀書,那么和禽類獸類有什么分別?15、讀書有三到讀書須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xì),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有不到者乎?譯文我曾經(jīng)說過:“讀書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讀書上,那么眼睛就不會看仔細(xì),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隨隨便便地誦讀,絕對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經(jīng)集中了,眼睛、嘴巴的應(yīng)用怎么會不到位呢?”注釋1.心不在此。此:這里。2.決:一定3.心到最急。急:迫切、重要。16、讀書需有疑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有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xué)。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jìn)。譯文:書剛開始讀的時候,不覺得會有什么疑問;但讀著讀著,慢慢就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讀到一半時,每個小節(jié)都會產(chǎn)生疑問。再往下讀,疑問就會慢慢被解決。最終達(dá)到融會貫通的程度,所遇的問題都被解決了,這才能稱得上是學(xué)習(xí)。讀書不會產(chǎn)生疑問的人,需要教給他獨立思考的方法,使之頭腦里“有疑”;學(xué)會了“有疑”,就要想辦法去鉆研,千方百計去解決疑問,到這里才是真正的進(jìn)步。.朗讀句子,給每個分句各作一次停頓,劃上“/”。以致/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xué)。.解釋帶點字的意思。疑漸漸釋解釋一方始是學(xué)—正 讀書無疑者一……的人 ? ? ?.朱熹在本文中說明,讀書想有長進(jìn)須經(jīng)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無疑者須教有疑”,第二階段是“有疑者,卻要無疑”。(均用原文回答).孟子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闭埥Y(jié)合本文,談?wù)勀銓@句話的看法。完全相信書本上的知識不如沒有書。我們對于書本上的知識要敢于質(zhì)疑,有分辨,有判別。

17、鐵杵磨針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卑仔ζ渥?。老嫗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譯文: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課,就出去玩了。他路過一條小溪,見到一個老婦人在那里磨一根鐵棒,于是就問這位老婦人在干什么。老婦人說:“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崩畎仔蠇D人太愚鈍了。老婦人說:“只要功夫到了沒有什么做不了的。"李白十分驚訝這位老婦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課完成了。.補(bǔ)出文中A、B兩處省略的內(nèi)容。A: 李白 B:老婦人.解釋帶點字的意思。未成一完成一 棄去一離開 逢老媼一遇見方磨鐵杵正問之一代指老婦人欲作針想要方磨鐵杵正問之一代指老婦人欲作針想要白笑其拙一笨拙.太白感其意一感動還卒也回去.“鐵杵磨針”的故事后成為一句俗語:一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勤學(xué)苦讀,終成詩仙。請再舉兩個我國古代名人的勤學(xué)事例。匡衡鑿壁偷光 車胤螢?zāi)矣逞?蘇秦“錐刺股” 孫敬“頭懸梁” .這個故事,給你怎樣的啟示? 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學(xué)習(xí),以頑強(qiáng)意志戰(zhàn)勝學(xué)習(xí)和生活遇到的各種困難,才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第五組智慧少年18、稱象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輕重,不能稱。操之幼子名沖,告操日:“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將他物積載船中,使水及原痕。復(fù)稱他物,則象重可知矣?!弊g文:曹操得到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體重,但是(象太重了)沒辦法(用秤)稱出來,曹操的小兒子叫曹聰,跟曹操說:只要把大象放進(jìn)船里,標(biāo)記水痕到達(dá)的地方。讓大象出來,然后把其他東西裝到船上,直到水達(dá)到原來刻記號的地方。再稱出這些東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補(bǔ)出文中省略的內(nèi)容。.劃分正確的停頓。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3處)將他物/積載船中,使水/及原痕。(2處).解釋下列文句中詞的詞義。幼(年紀(jì)小操之幼子 之(的)幼(年紀(jì)小??水痕所至 至(到達(dá))*復(fù)稱他物 復(fù)(再)*.曹沖想出了什么好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只要把大象放進(jìn)船里,標(biāo)記水痕到達(dá)的地方。讓大象出來,然后把其他東西裝到船上,直到水達(dá)到原來刻記號的地方。再稱出這些東西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你認(rèn)為曹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你從曹沖稱象這個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啟發(fā)?—(曹沖是一個聰明能干、喜歡動腦筋思考問題的孩子「從曹沖稱象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只有積極動腦筋思考。我們才能想出好辦法解決學(xué)習(xí)和生活中的困難。) 19、道邊李苦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信然。注釋:諸小兒:小伙伴們。多子折枝:果實很多壓彎了樹枝。競走:爭著奔過去。信然:真是這樣。全文翻譯:王戎七歲時曾和眾小孩兒一起玩,看見路旁李樹上有許多李子,折斷樹枝,眾小孩兒相繼跑著搶走李子。只有王戎站著不動。別人問他為何如此,他答道:“李樹在路邊生長而且結(jié)很多李子,這一定是苦的李子?!蹦脕硪粋€真的是這樣。.劃分正確的停頓。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2處)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4處).解釋下列詞的詞義。嘗(曾經(jīng)) 游(游玩)唯(只)必(必定)人問之之(代指他不摘李子的理由 )取之之(代指李子)? ???????????? ? ?? ?????? ?.從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_人應(yīng)該學(xué)會觀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王戎是如何判斷出李子是苦的?路邊的李子很多,卻沒人去摘,所以王戎判斷李子是苦的.一20、破甕救友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注釋(1)選自《宋史?司馬光傳》。(2)【光生七歲】司馬光長到七歲。光,即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現(xiàn)在山西)人。北宋大臣,史學(xué)家,編撰《資治通鑒》等書。(3)【凜然】嚴(yán)肅莊重的樣子。(4)【《左氏春秋》】又稱《左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編撰的一部史書。(5)【大指】大意,主要意思。指,通“旨”。(6)【自是】自此,從此。(7)【釋】放下。(8)【甕】(weng)口小腹大的一種容器。(9)【棄去】逃走。(10)【迸】涌出。(11)【退】回家。(12)【了】了解。(13)【于】在。(14)【聞】聽、聽到?!奥劇痹谖难晕闹兄饕?種意思①聽,聽到如本文中的“聞講《左氏春秋》”。②聽說,知道③報告上級④用鼻子嗅。⑥聲望,威望。如《傷仲永》中的“不能稱前時之聞。(15)【破】打開,打破。譯文司馬光7歲時,已經(jīng)像成年一樣(古代成年指弱冠20歲,并非如今的18歲)聽人講《左氏春秋》,特別喜歡,了解其大意后回來以后講給家人聽。從那以后,他對于《左氏春秋》喜歡得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饑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甕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那次以后京城和洛陽有人把這件事畫在圖中,廣為流傳。備考訓(xùn)練.試用“/”為下面句子劃分停頓,劃三處。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解釋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思。(1)凜然如成人( ) (2)即了其大指( )10(3)群兒戲于庭( )(4)足跌沒水中(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2)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讀完《破甕救友》,談?wù)勀銖挠啄晁抉R光身上所獲得的啟示。參考答案1.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2.(1)好像;如同(2)懂得,明白(3)玩(4)沉沒,淹沒3.(1)從此,他書本不離手,如饑似渴的讀書,以至于忘記饑渴冷熱。(2)司馬光拿起石頭擊破水缸,水涌出來,小孩得救了。4.①面對問題,我們要打破常規(guī),尋找解決方法。②困難面前既要機(jī)智,又要采取果斷的行動。破甕救友故事道理告訴了我們做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同時也要向司馬光學(xué)習(xí)。21、孔融讓梨孔融四歲,與諸兄同食梨,融獨擇小者,父問故,融曰,兒年幼,當(dāng)取小者。譯文:孔融四歲時,與眾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個小的梨,父親問他原因,孔融說,兒子年紀(jì)小,應(yīng)當(dāng)拿小的梨。11第六組寓言故事22、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注釋]①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和樹莖。②走——跑,逃跑。③耒(南)——古代的一種農(nóng)具,形狀象木叉。④冀——希望。⑤而身為宋國笑一一而他自己卻被宋國人恥笑。[簡譯]從前宋國有個農(nóng)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顆樹樁。一天,一只跑地飛快的兔子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而死。從此,那個農(nóng)民荒廢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當(dāng)然,兔子是沒等到,他自己卻成了宋國的笑柄。1223、揠苗助長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古文譯文古宋國有個人擔(dān)憂他的禾苗不長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來十分疲勞,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他兒子聽說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以為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古文注釋TOC\o"1-5"\h\z1、閔(min)--同"憫、擔(dān)心,憂慮。 2、長(zh&ng)--生長,成長。3、揠(ya)--拔。 4、芒芒然--疲倦的樣子。 5、其家人--他家里的人。 6、病--精疲力盡,是引申義 7、予--我,第一人稱代詞. 8、趨--快走。 9、往--去,到..去。 10、槁(g8。)--草木干枯。 11、之: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不譯 12、耘苗:給苗鋤草 13、非徒--非但。徒,只是。 14、益:好處。15、子:兒子1324、狐假虎威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文言文翻譯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只狐貍。狐貍說:“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lǐng),現(xiàn)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rèn)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后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rèn)為狐貍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rèn)為它們是害怕狐貍。字詞翻譯(狐假虎威)假:假借,憑借。狐貍假借老虎的威風(fēng)去嚇唬其它野獸。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去欺壓別人。(虎求百獸而食之)求:尋求,尋找。(子無敢食我也)子:你。無:不。(天帝使我長百獸)長(zhang):同“掌”,掌管。(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然:對的,正確的。遂:前進(jìn),前往。(故遂與之行)遂:于是。(獸見之皆走)走:逃跑。(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畏:害怕。備注后來人多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別人的權(quán)勢來欺壓、恐嚇人,帶貶義。25、南轅北轍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背既眨骸榜R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背荚唬骸坝秒m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yuǎn)耳。注釋聞:聽說。反:通假字,同“返”,返回。衣焦:衣裳皺縮不平。申:伸展,舒展。后作“伸”。大行(hdng):(1)大,通“太”,大行:太行山。(2)大:寬大。行:道路。大行:寬闊的道路。方:正在。北:面向北方。持其駕:駕著他的車。之:動詞,到……去。楚:楚國,在魏國的南面。將:又。奚:為何。用:費(fèi)用,錢財。御:駕馭車馬。者:…的人。御者善:車夫駕車的技術(shù)高超。14此數(shù)者:這幾個條件。恃:依靠,依仗。廣:使動用法,使……廣大,擴(kuò)展。猶:猶如,好像。王:統(tǒng)治天下數(shù):多次,頻繁譯文“今天我來的時候,在路上遇見了一個人,正在面朝北面駕著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艺f:‘您到楚國去,為什么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很精良?!艺f:‘你的馬雖然很精良,可離楚國越來越遠(yuǎn)?!f:‘我的路費(fèi)很多?!艺f:‘你的路費(fèi)雖然多,可離楚國越來越遠(yuǎn)?!f:‘我的馬夫善于駕車?!@幾個條件越是好,就離楚國越遠(yuǎn)了.近義詞背道而馳,緣木求魚,適得其反,升山采珠。反義詞如出一轍,亦步亦趨。第七組神話傳說26、盤古開天地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地數(shù)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數(shù)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處于九,故天去地九萬里。翻譯:世界開辟以前,天和地渾渾沌沌地成一團(tuán),象個雞蛋一樣,盤古就生在這當(dāng)中。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地分開了,輕而清的陽氣上升為天,重而濁的陰氣下沉為地。盤古在天地中間,一天中有多次變化,比天、地都要神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大一丈,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盤古額長得非常高大。天地開辟了以后,才出現(xiàn)了世間的天皇、地皇、人皇。數(shù)字開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壯盛于七,終止于九,因此天距離地有九萬里。1527、夸父逐日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注釋:①逐走:賽跑。逐:競爭。走:跑。②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③欲得飲:很想能夠喝水解渴。④河,渭:黃河,渭水。⑤北飲大澤:大湖。傳說縱橫千里,在雁門山北。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⑦鄧林:地名,現(xiàn)在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鄧林既“桃林”。⑧未至:沒有趕到。⑨渴:他感到口渴。⑩棄:遺棄。全文翻譯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河喝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澤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澤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1628、共工觸山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譯文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戰(zhàn)中慘敗)(共工)憤怒地用頭撞擊不周山,支撐著天的柱子折斷了,拴系著大地的繩索也斷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動了;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積水泥沙都朝東南角流去了。注釋①共工:傳說中的部落領(lǐng)袖,炎帝的后裔。②觸:碰、撞。③不周山:山名,傳說在昆侖西北,《淮南子》載:“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日不周?!?④昔者:從前 ⑤顓頊(zhudnxU):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維絕:支撐天的柱子折了,掛地的繩子斷了。古人認(rèn)為天圓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撐、地的四角有大繩系掛。維,繩子。絕,斷。 ⑦焉:文中譯為“這,這里”⑧水潦(Ido):泛指江湖流水。潦,積水。 ⑨塵埃:塵土,沙子,這里指泥沙。 ⑩地維絕:系大地的繩索斷了。閱讀理解(1)“怒而觸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現(xiàn)了共工怎樣的性格特點?“怒”字表現(xiàn)了共工的豪氣、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剛烈。(2)如何理解《共工怒觸不周山》中結(jié)尾的兩句話?《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個神話故事。它反映了遠(yuǎn)古部族間的斗爭,同時涉及到古代天文學(xué)上的蓋天說。遠(yuǎn)古的人類顯然還不能解釋日月星辰運(yùn)動變化的原因,對這一現(xiàn)象的最好解釋就是借助于神話,通過大膽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解釋“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的現(xiàn)象。神奇的傳說中帶有現(xiàn)實主義的色彩。(3)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為什么要這么做?請你作一點推測。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是“爭為帝”,即爭奪部落首領(lǐng)的位置。他的怒觸似乎包含有失敗的憤怒與不甘心,而且,似乎還夾雜著與對方同歸于盡的想法。當(dāng)然也體現(xiàn)了共工龐大的氣勢。(4)尾聲:借助神話解釋了人類的遠(yuǎn)古時代對大自然的困惑,運(yùn)用大膽的想象和夸張手法賦予浪漫主義色彩。小結(jié)(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點是什么?17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堅強(qiáng),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夸父敢于與太陽賽跑,共工敢于與顓頊爭帝。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華夏民族的英雄。(2)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釋各種各樣的自然現(xiàn)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規(guī)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樣的無力,因此把各種疑惑歸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創(chuàng)造了神話傳說,歌頌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話中盤古、女媧、黃帝等等傳奇人物來。盡管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但在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英雄氣概和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1829、刑天舞干戚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為目,以臍為□,操干戚而舞。譯文:刑天和黃帝爭奪神的位置,黃帝砍斷了他的頭,把他的頭埋葬在常羊山。于是他用乳頭當(dāng)做眼睛,用肚臍當(dāng)做嘴巴,拿著盾和斧頭揮舞著。注釋:葬:埋。操:手持,拿著。干戚:干,盾;戚,斧30、舜耕歷山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乃賜舜衣,與琴,為筑倉廩,予牛羊。舜(sh仃n),是中國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窳yO:1、粗劣,壞。倉廩:儲藏米谷之所;倉:谷藏曰倉。廩:米藏曰廩。耕歷山:在歷山耕作。漁雷澤:在雷澤捕魚。陶河濱:在黃河邊制作陶器。譯文:堯舜在歷山耕種,歷山的人都讓他在河畔耕種,在雷澤捕魚。雷澤的人都讓他居住,在河濱制陶,在那里的陶器沒有不好的。一年后他所居住的地方就聚集起來,兩年后成了一個小鎮(zhèn),三年后就成了一個都市。堯于是賜給舜一套細(xì)葛布衣服,給他一張琴,為他建造倉庫,還賜給他牛和羊。19第八組那些勤奮的人兒31、歐陽苦讀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xí)円雇鼘嬍?,惟讀書是務(wù)。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一如成人?!痉g】歐陽修在四歲時失去了父親,家境貧窮,沒有錢供他上學(xué)。歐陽修的母親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讓他學(xué)習(xí)寫詩。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他就到鄉(xiāng)里的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借此機(jī)會抄錄下來。以至于白天黑夜廢寢忘食,歐陽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讀書。他從小時候起所寫的詩歌文章,就與大人一樣有文采。畫荻教子(hu臺dijiaozT)是一個古代漢族民間傳說故事。是指用荻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贊母親教子有方。該成語于歐陽修有關(guān)。注釋1選自《歐陽公事跡》,題目為編者所加。 2歐陽公:指歐陽修。歐陽修,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3孤:幼年喪父。4資:財務(wù),錢財。5太夫人:指歐陽修的母親。6荻(di):蘆葦桿。多年生草本植物,與蘆葦相似。7以:用……辦法8書:寫。9閭(I仃)里:街坊,鄉(xiāng)里,民間。10士人家:讀書人家11或:有時。12因:借:……機(jī)會。13惟讀書是務(wù):只致力于讀書。14務(wù):致力,從事。15文字:文章16資:財務(wù),錢財。32、推敲(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庇钟巴啤弊郑瑹捴炊?,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quán)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行至第三節(jié),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馬久之,謂島曰:“‘敲’字佳?!彼觳⑥\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咀⑨尅抠Z島:唐朝詩人島初赴舉京師:賈島當(dāng)初到京城去考進(jìn)士赴舉:參加科舉考試京師:京城(長安)得句:想出詩句,一般指一句或兩句又欲”推“字:又想用”推“字。煉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復(fù)錘煉,決定不下來吟哦:吟詠引手作推敲之勢: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勢來韓愈吏部權(quán)京兆:禮部侍郎韓愈代理京兆尹左右擁至尹前:隨從人員(拿下賈島)帶到韓愈跟前訝:對……感到驚訝具對:全部詳細(xì)回答云云:如此20煉:錘煉,申引為反復(fù)思考俄:不久立馬良久:讓馬站住很久留連:舍不得離開權(quán):代理……職務(wù)京兆尹:京城地方長官第三節(jié):指韓退之儀仗隊的第三節(jié)尚:還,仍然已:停止俄:不久,指時間短神游象外:精神離開了眼前的事物神:精神游,離開象,眼前事物象外:現(xiàn)實生活,眼前事物之外車騎:車馬轡:馭馬的韁繩,這里指馬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之間的交往。布衣:平民,百姓引手:伸手遂:于是就至:到某地【翻譯】賈島初次在京城里參加科舉考試。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一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毕胗谩巴啤弊?,又想用“敲”字,反復(fù)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xù))吟誦,不停做著推和敲的動作,圍觀的人對此感到驚訝。當(dāng)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jié),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于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擁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xì)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精神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眱扇擞谑遣⑴膨T著驢馬回家,一同談?wù)撟髟姷姆椒ǎ脦滋觳簧岬秒x開。(韓愈)因此跟賈島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2133、懷素寫字懷素居零陵時,貧無紙可書,乃種芭蕉萬余株,以蕉葉供揮灑,名其庵曰“綠天”。書不足,乃漆一盤書之,又漆一方板,書之再三,盤板皆穿。懷素居住在零陵的時候,十分貧困沒有紙來寫書法,于是種了一萬多株芭蕉,用芭蕉葉來揮文潑墨,把他的庵叫做“綠天庵”。沒有地方寫了,于是找來一個木盤和一塊木板,涂上漆,當(dāng)做硯臺和練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寫,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寫;寫完就擦,擦凈再寫。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硬是把木盤磨漏了,木板擦穿了。2234、王冕好學(xué)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鲎鹣ド希瑘?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dá)旦。原文: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驙颗碡?zé)蹊田者。父怒,撻之,已而復(fù)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jié)摮?,坐佛膝上,?zhí)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dá)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xué)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yǎng)。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后。鄉(xiāng)里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選自《元史王冕傳》譯文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jìn)學(xué)堂去聽學(xué)生念書。聽完以后,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有人牽著牛來責(zé)罵他們家的牛踐踏田地,踩壞了莊稼。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事情過后,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后就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里拿著書就借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兇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以后對此感到很驚訝,收他做弟子,后來他成了大學(xué)問家。韓性死后,他的門人像侍奉韓性一樣的侍奉王冕。那時王冕的父親已死,王冕便將母親帶入越城供養(yǎng)。時間久了,母親想念故鄉(xiāng),王冕就買了頭白牛駕著母親,自己穿戴著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隨在車子后面,鄉(xiāng)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兩旁笑,王冕也笑。注釋(1)牧:放牧。23(2)隴:田埂。(3)竊:偷偷地,暗中。(4)輒:總是(常常)、就。(5)或:有人;有的人(6)蹊田:踐踏田地,指踩壞了莊稼(7)撻:鞭打。(8)曷:通“何”,為什么。(9)去:古義一離開,離去。今義:到。。。。。。去。(10)潛:暗暗地、悄悄地。(11)執(zhí)策:拿著書卷。(12)旦:早晨,天亮。(13)獰惡可怖:猙獰兇惡,令人害怕。(14)恬:心神安適。(15)異:(意動)一詞多義(之)①父怒,垯之:他。②執(zhí)策應(yīng)長明燈讀之:無實義?!氨弧蓖?披”:穿戴(18)亦:也2435、宋濂嗜學(xué)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急。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2)余:我。嗜(shl)學(xué):愛好讀書。⑶假借:借。(4)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讀書。弗,不。之,指代抄書。(5)走:跑,這里意為‘趕快”。(6)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我小的時候就愛好讀書。家里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經(jīng)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天氣特別寒冷的時候,硯池里的墨水結(jié)成堅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寫完畢,趕快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25第九組聽孔夫子講課36、學(xué)習(xí)子日:“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惫剩号f的而:就(承接)可:可以以:憑借為:成為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弊尤眨骸坝?!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①出自《學(xué)而》:學(xué)習(xí)需要不斷復(fù)習(xí)才能掌握。學(xué)了知識,按時復(fù)習(xí),這是愉快的事。這里既有學(xué)習(xí)方法,也有學(xué)習(xí)態(tài)度。朋,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yuǎn)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fēng)格。這是講個人修養(yǎng)問題。子:先生,指孔子。時習(xí):按一定的時間實習(xí)(或溫習(xí))。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說:通"悅",高興,愉快。慍:惱恨,怨恨。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yuǎn)方來,不也很快樂嗎?②出自《為政》:復(fù)習(xí)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罔:迷惑,迷惑而無所得。 殆:疑惑,精神疲倦而無所得。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復(fù)習(xí)了舊知識,又領(lǐng)悟了新知識,(這樣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③出自《為政》: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這里闡述了學(xué)習(xí)和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也是講學(xué)習(xí)方法的。全句的意思是:子路啊,告訴你對待知和不知的態(tài)度吧(即對待學(xué)問的態(tài)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笆侵病敝械摹爸蓖ā爸恰保ㄖ腔鄣囊馑迹_@是廣為流傳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來提醒人們用老實的態(tài)度對待知識問題,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要養(yǎng)成踏實認(rèn)真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作風(fēng),避免魯莽虛榮的風(fēng)氣。2637、道與德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弊釉唬骸暗虏还?,必有鄰?!笨鬃诱f:“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dāng)天晚上死去也心甘。”這句話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義之道”,“死”是動詞的為動用法,意思是“為……而死”。賢:形容詞用作名詞,賢者,有賢德的人。齊:看齊。焉:于加之。內(nèi):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心里。思:思考,心里想。見賢思齊焉:見到賢人就向他學(xué)習(xí),希望和他看齊。翻譯孔子說:“看見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xué)習(xí),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nèi)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2738、君子與小人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弊釉唬骸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兒驕而不泰?!弊釉唬骸熬佑G于言而敏于行?!碧故幨帲禾梗教?;蕩蕩,寬廣的樣子。戚戚:憂愁的樣子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jīng)常憂愁。”喻:明白,通曉,此處指使……明白。利:利益。于:對于。義:道義??鬃诱f“君子看重的在于義氣,而小人看重的卻在于利益。”孔子說:“君子安詳、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心情不得安寧?!痹G讀作論。這里的“訥”是忍而少言,“敏”是機(jī)敏、積極,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jǐn)慎而行動要敏捷。這句話告訴我們說話要慢慢說,要三思而后說,不要口無遮攔,信口開河;辦事情一定要積極敏捷、果敢決斷、雷厲風(fēng)行,不要拖泥帶水。不然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卻不知所以然,豈不誤了大事;而做事優(yōu)柔寡斷,機(jī)會必將貽誤殆盡。“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論語?里仁》篇。意為孔子說:“君子的修養(yǎng)要盡力使自己做到話語謹(jǐn)慎,做事行動敏捷。”2839、意志和品質(zhì)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弊釉唬骸叭娍蓨Z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注釋】(1)為山:堆積土山。(2)簣:音kuL土筐。(3)平地:填平洼地。(4)覆:傾倒?!咀g文】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填平洼地,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xù)前進(jìn),那是我自己要前進(jìn)的?!薄咀⑨尅?.三軍:軍隊的通稱。古制,12500人為一軍。2.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男子漢3.奪:改變,換。4.志:(某人的)志氣?!咀g文】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男子漢(有志氣的人)的志氣卻不可以改變?!薄咀⑨尅繗q寒,是每年天氣最寒冷的時候。到了每年天氣最冷的時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變初心。 (1)雕:同“凋”,凋零。(2)然后:就。然,這樣.后,之后.孔子說:“(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這樣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是最后凋謝的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940、孝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弊佑螁栃?。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1)孟懿子:魯國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孫,名何忌“懿”是謚號。其父臨終前要他向孔子學(xué)禮。(2)無違:不要違背。孟懿子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薄踞屃x】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向孔子問什么是孝順。孔子說:”對于父母來說,要時時刻刻關(guān)心他們的健康狀況。"【釋義】子游(孔子的學(xué)生)問孔子什么是孝??鬃泳蛯λf:"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孝,最主要的就是能夠贍養(yǎng)父母。我們知道狗或馬都知道這個養(yǎng),人若是不孝順父母的話,那不就和它們(一般動物)沒有區(qū)別了嗎?”子夏;孔子的學(xué)生。色:和顏悅色。難(nan二聲):不容易。弟子:年輕人。服:做,操持。勞,勞作之事。先生:長者。饌(zhuan四聲):食用。曾(zeng一聲)是以為孝乎:曾,副詞,相承,就,一說難道。子夏問什么是孝,孔子說:“長期在長者面前保持和顏悅色是很困難的。長者有事,年輕人替他們勞動;有美酒好食時,讓長者享用,就這些能以為是孝嗎?”30第十組小故事里的大智慧41、葉公好龍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于是夫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施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譯文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zhuǎn)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注釋葉公:春秋時楚國葉縣縣令沈諸梁,名子高,封于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子高:葉公的字。鉤:衣服上的帶鉤。寫:畫。鑿:通“爵",古代飲酒的器具。屋室雕紋:房屋上雕刻的圖案、花紋“文”通“紋”。以:在聞:聽說。下之:到葉公住所處。窺(kuT):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牖(ybu):窗戶。施卬):延伸,同“拖”。堂:廳堂還(xu^n)走:轉(zhuǎn)身就跑。還,通"旋"。走:逃跑。五色無主:臉色一忽兒白,一忽兒黃。五色,這里指臉色。是:由此看來。好:喜歡。夫:這,那。是葉公非好龍也:由此看來,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3142、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弊g文有個想要買鞋子的鄭國人,先測量好自己腳的尺碼,把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卻忘了帶量好的尺碼。已經(jīng)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量好的尺碼了?!本头祷丶胰ト×亢玫某叽a。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jīng)散了,最后鄭國人沒能買到鞋子。有人問他說:“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腳去試一試呢?”他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弊⑨?.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春秋時代鄭國,在現(xiàn)今河南省的新鄭縣。2.欲:將要,想要。3.者:(怎么樣)的人。(定語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6):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動詞)6.而:順承連詞意為然后7.置:放,擱在。(動詞)8.之:代詞,它,此處指量好的尺碼。9.其:他的,指鄭人的。(代詞)10.坐:通“座”,座位。11.至:等到。12.之:到……去,前往。(動詞)13.操:拿、攜帶。(動詞)14.已:已經(jīng)。(時間副詞)15.得:得到;拿到。16.履:鞋子,革履。(名詞)17.乃:于是(就)18.持:拿,在本文中同“操”。(動詞)19.度(dR:量好的尺碼,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名詞)20.之:文言代名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21.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22.及:等到。23.反:通“返”,返回。24.罷:引申為散了,完結(jié)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jīng)解散。25.遂:于是。26.曰:說。27.寧(nlng):副詞。寧可,寧愿。28.無:虛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自信:相信自己。30.以:用。.吾:我。.市罷:集市散了.至之市:等到前往集市。3243、買櫝還珠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字詞解釋.楚:楚國。2.其:代詞,他的(指楚國人)。3.珠:珍珠。.于:向,對。5.鄭:鄭國。6.者:.....的人。.為:做,制造。8.木蘭:一種木紋很細(xì)的香木。.之:的。10.柜:盒子。11.薰:香草;這里作動詞,用香料熏染。.以:用。13.桂:桂木.14.椒:花椒,香料。15.綴:點綴,裝飾。.珠玉:珠子和寶玉。17.飾:裝飾。18.玫瑰:這里指一種美麗的玉石。.輯:同“緝”連綴。20.羽翠:翠鳥的羽毛。21.櫝:盒子。.而:卻。23.還:退還。.此:這,指代楚人的行為(為木蘭之柜,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可:可以,能夠。26.謂:說,認(rèn)為。27.善:擅長,善于。.未:不。29.鬻(y口):賣。[1]翻譯楚國有個商人,在鄭國賣珠寶。他用名貴的木蘭雕了一只裝珠的匣子,將盒子用桂椒調(diào)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寶和寶玉點綴,用美玉裝飾,用翡翠連綴。有個鄭國人把匣子買了去,卻把匣子里面的珠子還給了他,這可以說,這個珠寶商人很善于賣盒子,而不善于賣珠寶吧。3344、自相矛盾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yù)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yù)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釋楚人:楚國人。鬻(y口):賣。譽(yù):稱贊,這里有夸耀,吹噓的意思。陷:刺破,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利:鋒利。以:用。弗:不。應(yīng):回答。譯文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么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么東西都能將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zhì)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么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自相矛盾啟示不要夸過頭,免得喧賓奪主。3445、濫竽充數(shù)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緡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翻譯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用數(shù)百人的糧食來供養(yǎng)他。齊宣王死后,齊渭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地演奏,南郭處士聽后便逃走了。[3]注釋(1)節(jié)選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這則寓言諷刺了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騙子,提醒人們只要嚴(yán)格把關(guān),騙子就難行騙。告訴人們要有真才實學(xué)。濫:失實的,假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濫竽”即不會吹竽;充數(shù):湊數(shù)。(2)齊宣王: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姓田,名辟疆。(3)使:讓。(4)必:一定,必須,總是。(5)南郭:復(fù)姓。(6)處士:沒有做過官的讀書人。(7)請:請求,要求。(8)為:給,替。(9)說:通“悅”,對......感到高興。(10)廩食(linsi)以數(shù)百人:給數(shù)百人口糧。廩食:官府給的糧米供奉。廩:糧食;食:供養(yǎng)。(有爭議,因為可能是拿幾百人的口糧供養(yǎng)他)(11)以:用,拿。(12)渭王:齊國國君,宣王的兒子,在宣王死后繼位。姓田,名地或遂。(13)好:喜歡,喜悅,此處是喜歡。(14)逃:逃跑。(15)立:繼承了王位。(16)竽:古代的一種樂器,像如今的笙。35第十一組我們是山川大地的孩子46、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全文翻譯山川的美麗,自古以來都是人們共同欣賞贊嘆的?。∩椒迓柸朐贫?,溪流清澈見底。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薄霧將要消散,猿猴、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實在是人間的仙境?。∽詮哪铣闹x靈運(yùn)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置身于這種奇麗的景色了。.本文節(jié)選自《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華書局1983年版。原文題為《答謝中書書》。本文為節(jié)選,題目為編者所加。謝中書:指謝征,作者的友人。中書:官職名。這段文字是原信的一部分。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南朝齊、梁時期思想家、書畫家,醫(yī)學(xué)家,丹陽秣陵(現(xiàn)江蘇南京)人,人稱山中宰相。有《華陽陶隱居集》。.交輝:交相輝映。3.四時:四季。4.歇:消散。5.頹:墜落。6.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欲界:佛家語。即指人世間。8.曉:清晨9.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康樂:南朝宋代詩人謝靈運(yùn),封康樂公,山水詩派創(chuàng)始人。因世襲康樂公,世稱康樂。.與(y口):參與,這里指欣賞。.俱:全,都。.躍:跳躍。.競:強(qiáng)勁復(fù):再。3647、春日尋芳時芳草鮮美,兒童放紙鳶于村外,春花絢爛,婦女戲秋千于杏園,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尋芳水濱,桃紅柳綠,日麗風(fēng)和,一年節(jié)令此為最佳時也。正值花草鮮艷美麗的時候,孩子們在村外放風(fēng)箏,婦女們在開滿絢麗春花的庭院中蕩秋千。有些小姐妹三五結(jié)伴成群到郊外踏青,在水邊尋找好看的花草。隨處可欣賞桃紅柳綠的美景,并且享受風(fēng)和日麗的天氣。一年之中,要數(shù)春天是最好的時節(jié)了。48、蘇堤雜花蘇公堤,春時晨光初起,宿(s立,隔夜的)霧未散,雜花生樹,飛英蘸(zh6n,落花沾染水面)波,紛披掩映,如列錦鋪繡。覽勝者咸(xian,全,都)謂四時皆宜,而春曉為最。杭州西湖蘇堤,春天里,晨光剛露,夜的霧尚未散去,,樹上繁花盛開,飛落的花瓣濺落在碧波之上,花枝錯雜相互掩遮,就像鋪滿錦繡。前來欣賞美景的人都說,(這個地方的風(fēng)景)一年四季都很美,然而,春天的早晨最好。3749、浙江之潮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yuǎn)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錢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偉的景觀。從(農(nóng)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壯觀的。當(dāng)潮水遠(yuǎn)遠(yuǎn)地從錢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時候,(遠(yuǎn)看)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不久(潮水)越來越近,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yáng)噴射,吞沒天空,沖蕩太陽,氣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中說的“海涌銀為注釋.浙江:就是錢塘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nóng)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nóng)歷十六日(十五日叫望)。.方其遠(yuǎn)出海門:當(dāng)潮從入??谟科鸬臅r候。方,當(dāng)……時。其,代詞,指潮。出,發(fā)、起。海門,浙江入海口,那里兩邊的山對峙著。.僅如銀線: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將近。.玉城雪嶺:形容泛著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墻和白雪覆蓋的山嶺。際天:連接著天。.沃日(w6rl):沖蕩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沖蕩。.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這兩句詩是《浙江觀潮》一詩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著,潮水給系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啊且病保壕褪侵高@樣的景象。3850、湖心亭看雪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g§ng)定矣,余/挈(rdo,通“橈”,撐(船))一小船,擁/毳(cu】,鳥獸的細(xì)毛)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hdngddng,白氣彌漫的樣子),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áng)飲三大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陶庵夢記》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是白茫茫的。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像小草一樣微小的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下冊

第十二組動人的名字51、大禹治水堯舜時,九河不治,洪水泛濫。堯用鯀(gUn)治水,鯀用雍堵之法,九年而無功。后舜用禹治水,禹開九州,通九道,陂(bQi修筑河岸)九澤,度(九6)九山。疏通河道,因勢利導(dǎo),十三年終克水患。一成一敗,其治不同也?!督?jīng)典史記》堯、舜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fā)生了很大的水災(zāi),莊家被淹,房屋被毀。堯任用鯀來治水,鯀用堵塞的辦法,花了很多時間也沒有把洪水制伏。后來舜用禹來治水,禹采取疏導(dǎo)的辦法,帶領(lǐng)老百姓開通許多州,疏通許多河道,修建許多湖,勘測許多大山,疏通河道,一切順其自然,13年里,沒有發(fā)生過任何水災(zāi)。大禹的成功和鯀的失敗,就在于治法不同。3952女媧補(bǔ)天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zdi)?;鹣?加)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zhudn)民,鷺(zhl)鳥攫(ju6)老弱。女媧煉五色石以補(bǔ)蒼天,斷鰲(6。)足以立四極, 殺黑龍以濟(jì)冀(7)州,積蘆灰以止淫(yfn)水。蒼天補(bǔ),四極正;淫水涸(兄),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痘茨献?覽冥》注解1、四極廢:天的四邊毀壞了。上古的人認(rèn)為在天的四邊都有支撐著天的柱子。廢是指柱子折斷,天塌下來了。四極:指天的四極。2、九州裂:指大地陷裂。古時分天下為九州,具體說法不一,一說為冀州、兗州、徐州、青州、揚(yáng)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3、天不兼覆:天有所損毀,不能盡覆萬物。兼:全部4、地不周載:地有所陷壞,不能遍載萬物。周:遍,全5、爆(ldn)焱:大火延燒的情景。6、顓(zhudn)民:善良的人民。7、鷲(zhi)鳥:兇猛的禽鳥。8、攫:抓;奪。9、于是:在這時(古今異義)10、鰲:生活在海中的巨龜。11、黑龍:水怪,發(fā)洪水危害人民;有人說即指水神共工。4012、濟(jì):救濟(jì)13、冀州:古九州之一,指黃河流域古代中原地帶。14、淫水:泛濫的洪水。15、涸:干枯。16、狡蟲:指惡禽猛獸。蟲,泛指動物。17、故:原來(引申為:于是,所以)翻譯在遠(yuǎn)古的時候,支撐天的四根柱子毀壞了,大地因此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天不能完全覆蓋大地,地也不能遍載萬物;大火延燒而不能熄滅,洪水洶涌而不能停止;兇猛的野獸吃掉善良的百姓,兇猛的禽鳥抓取老人孩童。在這時,女媧冶煉五色石來修補(bǔ)蒼天,砍斷海中大鰲的腳來做撐起四邊天空的棟梁,殺死水怪來救濟(jì)冀州,積起蘆灰來堵塞洪水。天空得到了修補(bǔ),天的四邊支撐的柱子擺正了,洪水得到了控制,冀州得到了平定。惡禽猛獸都死了,善良的百姓活下來了。4153精衛(wèi)填海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jiu)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鳥,文首,白喙(向】),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川)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理(yTn)于東海。——《山海經(jīng)》注釋1、曰:叫作2、發(fā)鳩之山:古代傳說中的山名3、拓木:拓樹,桑樹的一種4、狀:形狀5、烏:烏鴉6、文首:頭上有花紋。文,同“紋”,花紋7、其鳴自^:它的叫聲是在呼喚自己的名字8、是:這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兒10、故:所以11、湮:填塞古今異義詞赤足:1.文中指紅色的腳。2.現(xiàn)代漢語中指光腳。譯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發(fā)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樹林里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上羽毛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wèi),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這其實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wèi)鳥。經(jīng)常叼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fā)源于發(fā)鳩山,向東流去,注入黃河。4254、牛郎織女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jī)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逐廢織紉。天帝怒,責(zé)令歸河?xùn)|,許一年一度相會。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kun),相傳是日河鼓輿織女會于漢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一《荊楚歲時記》注釋①機(jī)杼:機(jī),織布機(jī);杼,即梭,織布的梭子。②勞役:辛苦操作。③織衽:織布機(jī)上的經(jīng)線叫衽。織衽就是拿緯線而貫經(jīng)線的意思。④涉秋:入秋。⑤髡:古代刑法之一,剃掉頭發(fā),使成禿頭叫髡。⑥河鼓:星名,即牽牛。⑦漢:天漢,即銀河。⑧梁:橋。天河的東邊住著織女,是天帝的女兒(注意:天帝不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崇拜的最高神靈,天帝是上古傳說中的帝俊或五天帝之一)。她年年在織布機(jī)上勞作,織出錦繡天衣,自己都沒有空閑打扮容貌。天帝可憐她獨自生活,準(zhǔn)許她嫁給天河西邊的牽牛郎,織女出嫁后荒廢了紡織的工作。天帝大怒,責(zé)令她回到天河?xùn)|邊,只許他們一年相會一次。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們總會看見喜鵲的頭頂突然禿去。相傳這天牛郎和織女在銀河的東岸相會,役使喜鵲做橋梁從它們頭頂走過去,所以喜鵲頭上的毛都被踩禿了。4355后羿射日逮Q)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yd)編(y=)、鑿齒、九嬰、大風(fēng)、封希(xT)、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后羿誅鑿齒于疇(^611)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fēng)于青丘之澤,上射九日而下殺猰輸,斬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一《淮南子》注釋(1)逮:等到。2)殺:曬死。(3)猰翁(y臺y口):神話中的的怪獸,牛身而赤,人面馬足,或說是蛇身人面或龍首。(4)鑿齒:神話中的怪獸,齒長三尺,如鑿形,露在下巴外面,能持戈盾等武器。(5)九嬰:神話中的九個頭的怪物,能噴水吐火。(6)大風(fēng):神話中的風(fēng)神,即風(fēng)伯。一說是一種兇猛的大鳥,即大鳳。(7)封豨(xT):大野豬。(8)修蛇:長大的蟒蛇。(9)使:派。(10)誅:殺。(11)疇華之野:南方的澤地荒野。(12)兇水:北方的地名。(13)繳:系著絲繩的箭,這里意謂用箭射。(14)青丘之澤:叫青邱的大湖。(15)斷:斬斷。(16)洞庭:即洞庭湖。(17)禽:通”擒“。擒獲。(18)桑林:地名。(19)置:推舉。譯文等到了堯統(tǒng)治的時候,有十個太陽一同出來。灼熱的陽光曬焦了莊稼,花草樹木枯死,老百姓連吃的東西也沒有。猰翁、鑿齒、九嬰、大風(fēng)、封豨、修蛇都來禍害人民。于是堯派后羿去為民除害,在南方的澤地荒野殺死鑿齒,在北方的兇水殺滅九嬰,在東方的大湖青邱用系著絲繩的箭來射大風(fēng),射太陽,接著又殺死猰翁,在洞庭湖砍斷修蛇,在中原一帶桑林擒獲封豨。(后羿把那些災(zāi)害一一清除)民眾都非常歡喜,并推舉堯為天子。賞析這則神話塑造了一位英雄——后羿的形象。作者的想象力極為豐富,他想象天上有十個太陽。十個太陽一起出現(xiàn)在天上時的景象:草木莊稼枯死,百姓無食可吃,猛獸禍害人間……百姓們遭受著天災(zāi)人禍,凄慘之狀難以盡述。就在這時,救星后羿出現(xiàn)了!作者把他想象得神勇非凡:他下殺猛獸,上射太陽,救萬民于水火。后羿射日的壯舉,千百年來為人們所稱道。這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想要戰(zhàn)勝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44第十三組可笑之人和可笑之事56、性緩人性緩,冬日共人圍爐,見人裳尾為火所燒,乃曰:“有一事,見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傷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問何事,曰:“火燒君裳?!逼淙隋酖O)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薄睹髑逍υ捈坊馃盐采盐玻号f時人所穿衣衫的下擺。古代稱下衣為裳為:被欲:想要恐:擔(dān)心傷:損失遂:于是道:說然則:那么譯文有一個慢性子的人,冬天與別人圍爐向火,見別人衣服的邊角被火燒著了,便慢吞吞的對那人說:“有一件事,我早就發(fā)現(xiàn)了,想對您說,又怕您沉不住氣;不對您說,又怕您損失太多,那么到底是說好呢還是不說好呢?“那人問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說:“火燒著您的衣服邊了。”那人于是趕快把火滅了,對他吼道:“既已發(fā)現(xiàn),為什么不早告訴我?”慢性子人說:“我說您會性急的吧,果不其然!”4557、性剛有父子俱性剛,不肯讓人。一日父留客飲,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將出城門,值一人對面而來,各不相讓,遂^山)挺立良久。父尋至見之,謂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飯。待我與其對立在此。"——《明清笑話集》注釋俱:都遣:派市:買值:適逢,恰好碰上,遇到遂:于是良久:很久姑:暫且之:至U謂…曰:對…說將:將要入:進(jìn)譯文有一對父子都性格剛烈,一點都不肯謙讓于人。一天,父親留客人飲酒,派兒子入城買肉。兒子提著肉回家,將要出城門,恰巧一個人面對面走來,兩人不肯相讓,挺著身子面對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親見兒子這么長時間也沒有回來,就去尋找,看到這種情景,就對兒子說:“你暫且?guī)е饣厝ヅ憧腿孙嬀?,等我跟他在這里對站著!“[1]寓意人與人之間,磕磕碰碰總是難免的。相互諒解,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倘若使氣斗狠,對誰也沒有好處。"子入城市肉"不能及時回家的原因是:將出城門,值一人對面而來,各不相讓,遂挺立良久?!陡缸有詣偂犯嬖V我們做人的道理:為人不能倔強(qiáng)固執(zhí),使氣斗狠;要學(xué)會謙讓諒解,要有寬大的胸懷。這則故事諷刺了那些不懂得謙讓、氣量狹小、凡事斤斤計較的人。4658、北人不識菱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笆沉忭毴??!逼淙俗宰o(hù)其短,曰:“我非不知,并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產(chǎn),此坐強(qiáng)不知以為知也。一《緣籮山人集》注釋(1)北人:北方人(2)菱: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實,鮮嫩時可作水果吃。(3)仕(于):(在)官,做官(4)啖(d&n):吃(5)并殼:連同殼(6)或:有的人(7)短:缺點,這里指自己的無知(8)去:去掉(9)欲:想(10)夫(fU):語氣詞,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11)此坐:這是因為(12)強(qiáng):硬要(13)而:卻(14)席:酒席(15)坐:因為,由于(16)以:用來(17)其:這句子翻譯. 北土亦有此物否:北方也有這種東西(菱角)嗎?.此坐強(qiáng)不知以為知也: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變成知道的。寓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上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不要不懂裝懂,個人的認(rèn)識能力是有限的,對于不懂的東西,要實事求是,虛心向人請教,只有虛心好學(xué),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長,補(bǔ)己之短。正如孔子所說的:“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逼鋵嵱械臅r候只有誠實,虛心承認(rèn)自己的錯誤,接受別人的批評,才是真正的聰明!譯文有個從出生以來就沒有見過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連殼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說:“吃菱角要去殼。”他想掩蓋自己的錯誤,于是說:“我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是為了清熱呀!”問的人又問:“北方也有菱角嗎?”他說:“前山、后山上,哪里沒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長在水中的,那個北方人卻說是在土里生長的,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4759、活見鬼有赴飲夜歸者,值大雨,持蓋自蔽。見一人立檐下,即投傘下同行。久之,不語,疑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奮力擠之橋下而趨。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門,告以遇鬼。俄頃,復(fù)見一人,遍體沾濕,踉蹌而至,號呼有鬼,亦投其家。二人相視愕然,不覺大笑?!豆沤褡T概》譯文有一個人赴宴后深夜回家,正趕上天下大雨,就撐起傘來遮雨??匆娨蝗苏驹诼放苑课莸牡嗡芟拢侨伺苓^來一下子鉆到了自己的傘下,和自己一塊走起來。走了好一陣,那人也不說話。他懷疑是鬼,就用腳撩試,正巧沒碰著,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個人擠下橋去,撒腿就跑。這時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來的時候。他趕緊跑到糕點鋪門口,告訴大家自己遇見鬼了。不一會兒,又見一個人,渾身濕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來,大喊著“有鬼”,也跑進(jìn)做糕人家中。兩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隨即不覺大笑起來。相關(guān)解釋赴飲:去參加宴會值大雨:遇到大雨蓋:古時把傘叫蓋撩【昭?!苛脫芘疾幌嘀担赫蓻]有碰著。愈益恐:更加害怕炊糕者:做糕點的人。亟:急迫的俄頃:不一會兒。踉蹌:走路不穩(wěn)愕然:吃驚的樣子活見鬼道理干什么事都不能疑神疑鬼,要相信科學(xué),破除迷信。60、虎與刺猬有一大蟲,欲向野中覓食,見一刺猬仰臥,謂是肉臠(口的,切成塊的肉),欲銜之。忽被狼(w^)卷著鼻,驚走,不知休也,直至山中,困乏而眠。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蟲醒,甚歡喜,走至橡樹下,低頭見橡斗,乃側(cè)身語云:“旦來遣見賢尊,愿郎君且避道!”——《啟顏錄》①大蟲:老虎②臠(luan):切成小塊的肉③橡斗:帶殼的橡實48④旦:早上⑤遭:遇見,碰見⑥賢尊:對他人父親的敬稱故事內(nèi)容有一只老虎,想到野地里尋找食物,看見一只仰臥的刺猬,認(rèn)為是肉丸子,準(zhǔn)備咬它。猛的被刺猬卷住了鼻子,驚嚇得狂奔,不敢休息,一直跑到山里。老虎又困又累,不知不覺昏昏睡著了,刺猬便放了老虎的鼻子跑了。老虎忽然醒來(發(fā)現(xiàn)刺猬沒了)非常高興,來到橡樹下,低頭看見橡樹的樹果,就側(cè)過身體在一旁對它說:“今天早上遇見了令尊大人,希望公子暫且給我讓讓路!”故事寓意①遇事應(yīng)該冷靜應(yīng)對,不能亂了陣腳。對事物進(jìn)行準(zhǔn)確的分析,不要被表象蒙蔽。更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待事物應(yīng)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②可見我們遇事要分析研究,弄清究竟,三思而后行。49第十四組英雄的本色61、李廣射虎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6愴2)石沒加3鏃(zG)。視之,石也。因復(fù)更1斷必射之,終不能復(fù)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一《史記,李將軍列傳》1、鏃:金屬制作的箭頭。2、右北平:古地名,今河北境內(nèi)。李廣出門打獵時,看見草叢中的一塊大石,以為是老虎,所以一箭射去,石頭吞沒了箭頭。于是,李廣在原地多次重復(fù)射箭,但是箭沒有能夠再次射進(jìn)石頭里。李廣以前住過的郡里曾經(jīng)有老虎,他親自射殺了它。在右北平住時,李廣射過老虎,老虎跳起來傷了李廣,李廣最終也射殺了它。[蘇教版第六冊課文]8李廣射虎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其中有一首是這樣的: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這位“夜引弓”的“將軍”,便是被人們稱為“飛將軍”的李廣。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神勇無比的將領(lǐng)。詩中描述的,就是他在鎮(zhèn)守北方邊境時發(fā)生的一件事。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帶兵外出巡邏,路過一片松林。一陣疾風(fēng)吹來,樹木野草發(fā)出“沙沙”的聲音。李廣想到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便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著。猛然間,李廣發(fā)現(xiàn)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只老虎,連忙拈弓搭箭,運(yùn)足氣力,拉開硬弓?!班病钡囊宦暎恢О子鸺淞顺鋈?。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李廣的隨從便去射虎的現(xiàn)場尋找獵物。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jìn)了石頭里,任將士們怎么拔也拔不出來。5062、臥薪嘗膽吳既赦^暄)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GU)忘會(仙》)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ch6ng)采;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一《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苦:勞累置:放置食:飯;食物吊:悼念赦:赦免坐;座位吳王已經(jīng)赦免了越王,(讓他回了越國,)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fù)國,于是就每天勞累地思索著,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嘗嘗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嘗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說:“你難道已經(jīng)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么?”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里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艷的顏色。他降低身份對待下面有賢能的人,對賓客厚禮相贈,扶助貧困的人,哀悼死難的人,和百姓們一同勞苦工作。5163、祁黃羊舉薦晉平公問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qū)υ唬骸敖鈨x1力狐可?!逼焦唬骸敖夂亲又鹦埃俊睂υ唬骸熬龁柨?,非問臣之仇也?!逼焦唬骸吧啤!彼煊弥?。國人稱善焉。居有間(jidn),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日:“午可?!逼焦眨骸拔绶亲又有埃俊睂θ眨骸熬龁柨?,非問臣之子也?!逼焦唬骸吧??!庇炙煊弥朔Q善焉??鬃勇勚唬骸吧圃眨铧S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币弧秴问洗呵铩窌x平公問于祁黃羊說:“南陽這個地方缺個縣令,哪一個是擔(dān)任這官職的合適人選呢?”祁黃羊答道:“解狐可以勝任.”平公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適合,不是問我的仇人是(誰).”平公(稱贊)說:“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稱贊(任命解狐)好.過了一段時間,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少個掌管軍事的官,誰擔(dān)任合適?”(祁黃羊)答道:“祁午合適.”平公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適合不是問我的兒子是(誰).”平公(又稱贊)說:“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稱贊(任命祁午好 孔子聽到了這件事,說:“祁黃羊的話,真好啊?。ㄋ┩扑]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薦舉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開自己的兒子,祁黃羊可以稱得上是大公無私了.”5264、公儀休拒收魚公儀休相魯而嗜(sh】)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xiàn)之。公儀子不受。其弟子曰:“夫(何)子嗜魚而不受,何也?”曰:“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