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人教版題西林壁教學設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54e3574b7d58e6a949da755e316265/1154e3574b7d58e6a949da755e3162651.gif)
![有關人教版題西林壁教學設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54e3574b7d58e6a949da755e316265/1154e3574b7d58e6a949da755e3162652.gif)
![有關人教版題西林壁教學設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54e3574b7d58e6a949da755e316265/1154e3574b7d58e6a949da755e3162653.gif)
![有關人教版題西林壁教學設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54e3574b7d58e6a949da755e316265/1154e3574b7d58e6a949da755e3162654.gif)
![有關人教版題西林壁教學設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54e3574b7d58e6a949da755e316265/1154e3574b7d58e6a949da755e316265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有關人教版題西林壁教學設計有關人教版題西林壁教學設計
《題西林壁》是蘇軾在游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下面是語文迷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題西林壁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篇1
一、導入
師:同學們,古詩語言精煉,蘊義深刻,是中華文明的一塊珍寶。五年來我們學了不少古詩,了你能談談學習古詩的感受嗎?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談出了自己學習古詩的感受。今日,我們就來再次走進角度單元,領會古詩的魅力,一起來學習《題西林壁》。
二、資料解題。
1、誰來說說你搜集的有關這首詩的資料。
(蘇軾就曾經寫下了五首廬山記游詩。還將最終一首題于西林寺的墻壁之上。這首詩就是一首題壁詩。當時題壁詩盛行,由于雕版印刷力量有限,大量詩歌不能刻印出來,于是題壁就成了詩人“發(fā)表”作品的途徑之一。由于題壁簡潔易行,只要把作品寫在墻壁上,天南海北的過往行人過而讀之,就可以傳播開來。)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聞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為“三蘇”。本文是蘇軾經過廬山時寫下的五首游記詩之一。)
2、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嗎?(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三、用文字畫畫
學習一二句:
1、這首詩中藏著幾個方位詞,誰能找出來。
板:橫側遠近凹凸解釋:橫:正面看
這些方位詞讓你知道了什么?從不同角度來看廬山,景色就怎么樣呢?
2、指導讀詞: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人用6個字就為我們從不同角度畫出了廬山的風景圖,老師想用語言為我們描畫其中的一幅圖“橫看成嶺”。從正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氣概磅礴。于是,我不禁想這樣來讀這個詞:讀出它的連綿不絕。誰也想試試像老師這樣用文字畫畫,用朗讀展現(xiàn)。來描畫其他的風景圖。
側成峰:遠:遠看隱天蔽日,讀句近:近看奇峰怪石
高:俯瞰幽谷深澗低:仰視重巒疊嶂
3、是按橫側遠近凹凸不同的方位挨次去看廬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同學們還可以按哪些挨次去看廬山呢?
生:按不同的時間挨次去,如早中晚;可以不同的季節(jié)去,如春夏秋冬;還可以不同的天氣去,如晴陰雨等。
師:同學們真擅長思索,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懷著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廬山都不一樣,真是……生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凹凸各不同。
4、說句意:寥寥幾句,區(qū)區(qū)14字,就為我們勾畫了出了幾種不同的畫面。同學們能用文字把前兩行所描畫的畫面展現(xiàn)出來嗎?
過度:從多個角度,細致地觀看了廬山,從不同的方位挨次寫出了廬山的美景,,一幅幅畫面在眼前呈現(xiàn),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由此,發(fā)出感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p>
三、學習后兩句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的意思?關系?(生讀,回答:詩人不熟悉廬山的緣由是由于他就在廬山之中,視野受到局限,只能看到廬山的局部,而不能看到廬山的全貌。)
2、用上由于…所以…再來說說。
3、再讀讀這句詩,你有什么疑問嗎?為什么站在廬山之中就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生思索、回答:是由于詩人站在廬山之中,視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廬山的局部,而非廬山的全部。)
4、師:“不…..”莫非詩人所指的只是廬山一座山嗎?不,普天之下全部的山,每一座都是如此。以此類推,世間萬物也是如此。我們來舉一個簡潔的例子: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我們是時時都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嗎?
5、師:對,從各個不同角度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不同方面,要想了解一個事物必需怎樣做?(生答:全面的了解事物。)
師:對,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弊屛覀冊賮碜x后兩行,把領悟的道理讀進去。
四、有節(jié)奏讀全詩。
古詩最講究的是吟誦。吟誦時要留意凹凸起伏,快慢停頓。請同學們試著吟誦這首詩。
五、悟《題西林壁》
1、同樣是寫廬山,但各不相同。誰來記得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看看這幾句詩和《題西林壁》在內容上有些什么不同?
2、小結:別的詩人寫廬山,都是贊美廬山的美景,卻另辟蹊徑,由看到的景,悟出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人身哲理。這就是的奇妙之處,角度不同,感悟不同使“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成為千古絕唱。
六、背誦詩:學問在于積累,讓我們把這首詩永久的留在記憶中。請同學們背一背這首詩,也可以邊背邊做動作。(展現(xiàn)背)
七、結束新課。
在古詩的這座百花園中,還有很多別具一格、匠心獨運的詩篇,同學們讓我們課下走進古詩,去品讀它,連續(xù)領會古詩的魅力。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借助解釋、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的意境,明白古詩闡述的道理。
4、學會觀看的方法,樂于把觀看所得表達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觀看的方法,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2、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并聯(lián)系生活從中獲得啟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望廬山瀑布》,理解詩題
1、導語:上一單元我們學習了4篇寫景的文章,今日我們連續(xù)來學習一首寫景的古詩,所寫的地點是廬山。
一班級時,我們已經學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大家一起來背誦。
今日,我們學習另一首寫廬山的古詩?詩人蘇軾所寫的《題西林壁》
2、板書詩題,讀詩題。
3、借助解釋,理解詩題。
二.吟讀詩句,理解詩意
1、聽錄音范讀,畫出詩的節(jié)奏。
2、自由讀詩,讀準字音,把握吟詩的節(jié)奏。
3、指明讀古詩,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4、借助前預習,先在四人小組中相互說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5、指名同學解釋詩句。
6、齊讀古詩。
三、深化學習詩歌
1、四人小組讀古詩,互糾錯誤。思索:這首詩中哪一部分是寫詩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寫的感受的?(前兩句是寫詩人看到的,后兩句寫感受。)
2、男生讀一二句,女生讀三四句。
思索:詩人觀看的角度有哪些?
題干:詩人觀看的角度有:
選項:1、從正面看和側面看2、從遠處看和近處看3、站在高處俯瞰、站在低處仰視4、以上角度都有
3、上學期,我們學過《畫楊桃》這篇課文,你還記得其中老師說的話嗎?(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就不同。有時候看起來真像五角星。)
同樣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也看到不同的廬山。下面是老師收集到的一些廬山的圖片(出示廬山的圖片)。
4、題干:你認為看到這樣多角度的廬山是通過怎樣的觀看?
選項:1、一次認真的觀看2、多次認真的觀看
5、師引導:這首詩所寫的廬山就像一個千面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它便呈現(xiàn)出不同的姿勢。蘇軾這樣多次、多角度地觀看廬山,為什么還說自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呢?
(引導:廬山的美、味道永久領會不盡的,局部的美并不是廬山的全部)
6、師:要想看清廬山的真正面目就要走出廬山全面地看它。
廬山的外表像個藝術家,幻化出各種奇妙的姿態(tài),廬山的內心像個哲學家,它告知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怎樣看?
應當全面、客觀地看,只有這樣才能看清問題,獲得正確的熟悉。
7、引導同學理解后兩句詩所闡述的道理
題干:“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兩句詩所說明的道理與下面哪句話相近?
選項:1、當局者迷,旁觀者清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談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師:在你讀過的哪些故事或在你身邊發(fā)生的哪些事是讓你明白應當全面、客觀地看問題的?
生自由說。
9、男女生競賽讀古詩。
四、背誦古詩
1、同桌互背
2、指名個人背
3、會背的起來背。
五、拓展小練筆
寫寫學詩的心得:學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題西林壁
北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角度不同
遠近/凹凸/各不同。實寫效果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客觀、全面
只緣/身在/此山中。明理地看問題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1.學問力量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了解詩句的意思;聯(lián)系生活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2.過程方法目標:學習如何讓同學解讀詩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育同學對古詩文的愛好,喜愛古詩文,學會全面看待問題。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詩意,體會詩中蘊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地大物博,山河壯美,有很多名山大川,比如黃山(簡介)。而我國江西省的廬山,就是個風景名勝。還記得詩人李白所寫的一首有關廬山的詩嗎?齊背《望廬山瀑布》。景色秀麗的廬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漂亮迷人。有一個聞名詩人,叫蘇軾,也到過廬山,并把所見所感,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叫《題西林壁》(板書:題西林壁)
二、知,解詩題
1、簡介:
師:大家對蘇軾了解嗎?
生: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散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詩詞造詣很高。
2、解詩題:(結合課文解釋)
題:書寫。即書寫在西林寺的墻壁上的詩。
《題西林壁》是蘇軾巡游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題壁詩在唐宋時期很盛行,那時侯印刷術不先進,詩人就把自己的作品寫在墻壁上,就叫題壁詩。
三、初讀古詩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yuan)
2、同桌互讀,檢查預習狀況,相互指正。
3、指導朗讀。
指名生讀。師評價。
師:同學們讀得不錯,假如能留意一下停頓就更好了??蓜e小看停頓,在古詩中是很有講究的。就這首詩來說,一句詩中每兩個字一停頓,最終三個字連著讀?,F(xiàn)在請同學們在每句詩的停頓處用“/”作上標記。大家情愿聽老師朗誦一遍嗎?師配樂范讀古詩指導朗讀。
師:讀得怎么樣?
生:美
師:你們能不能也讀得這么美,和我來比一比。同學練習。
師:誰情愿來試一試
師:誰來評價一下他讀得怎么樣?
生:很洪亮
師:是啊,真的是很洪亮。那么你能不能也洪亮的讀一讀呢?
師:誰能再來評價一下這位同學的.朗讀?
生:很有感情。
師:特別好,我看也可以錄成磁帶賣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在音樂中反復讀,感悟古詩的畫面
師:詩寫得美同學們讀得更美。其實,一首古詩往往就是一幅古樸高雅的畫卷,只要你專心的去讀,去感受,你就能看到這幅畫。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讀古詩,看誰能不它讀成一幅畫。生在音樂聲中反復讀。
四、學習一、二句
1、接下來讓我們隨著蘇軾來巡游一下漂亮的廬山吧!(視頻)
2、詩人從哪幾個角度來觀看廬山,請大家在書上畫出來。
3、“橫看成嶺”是怎么看?(從正面看)“嶺”是怎樣的呢?你能畫一畫嗎?(課件顯示連綿起伏的山嶺)
4、“側成峰”又會是怎樣的山峰呢?(課件顯示陡峭、高聳的山峰)指導讀第一句。并選擇你喜愛的角度試著畫一畫。(簡筆畫)
5、那么,詩人從另外的角度看廬山又有什么不同呢?(課件顯示遠近凹凸的圖片)
師:廬山只有一座,怎么會呈現(xiàn)出這么多種形態(tài)呢?
師:你們真是愛思索的好孩子。對,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現(xiàn)在就面對著廬山,想象:橫著看,廬山是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從側面看,廬山是奇峰陡峭;從遠處看廬山,遮天蔽日;從近處看廬山,危崖險石;從高處(山頂)看廬山,深溝幽壑;從低處(山腳)看廬山,重巒疊嶂……(引導同學進行想象,描述自己的所見所想。)從不同的角度看,所見的外形、姿勢各不相同,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纯茨隳馨褟]山的美讀出來嗎?(個別讀,集體讀)真是百看不厭,越看越美呀!
師:是按不同的方位挨次去看廬山,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同學們還可以按什么去看廬山呢?
生:可以不同的時間去,如早中晚;可以不同的季節(jié)去,如春夏秋冬;還可以不同的天氣去,如晴陰雨等。
師:同學們真擅長思索,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懷著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廬山都不一樣,真是……
生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凹凸各不同。
師:由此可見,同一事物觀看的角度不同,觀看的結果也不相同。最終讓同學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可回憶課文《畫楊桃》。
6、指導朗讀:
師:誰能用你的朗讀把這句詩的意思表現(xiàn)出來。(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那形態(tài)不一的廬山美景。聽了你讀,我仿佛看到了那千姿百態(tài)的廬山美景。)
廬山由于它的起伏變化而迷人,讀古詩同樣如此,抑揚頓挫才好聽。咱們再來感受一遍,把兩行連起來自己讀讀,請生來讀。廬山真宏偉啊,真秀美啊,我聽出了它的形態(tài)不一。
五、學習三、四句
1、詩人游了風景秀麗的廬山,卻留下了一個圓滿,是什么呢?(不識廬山真面目)
2、但從詩中,我們能明顯地感覺到詩人是很仔細地欣賞了廬山的,詩人從多個角度來看廬山,感受到了廬山的美,莫非還沒看清晰它的面目嗎?為什么還說“不識”(不清晰)?
生:他的觀看點不同,看到的外形就不同。
師:我知道了??匆惶?,就只有一處的外形,看多處就有多處的外形。況且,同一處,從不同的角度看也有不同的外形。所以他就弄不清廬山的真面目畢竟是什么。而且由于詩人身在廬山中,只看到廬山的局部,而不能看到廬山的全貌了。這也就是我們俗話所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了。
3、那么要怎樣才能弄清晰廬山的真面目呢?你能給蘇軾提個建議嗎?
生:從廬山的整體上來看,才能了解他的整體外形;應當從遠處看,了解廬山的走向、山勢等。
4、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時候,不管是看景,還是看物,或是看人,都有自己片面的一面。我們來舉幾個簡潔的生活中的例子: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我們是時時都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嗎?要看清地球的全貌應站在哪兒去看?(太空)多漂亮的星球啊!套用古詩的話說:真是……生接:不識地球真面目,只緣身在地球中。再比如說:我們評價一個同學時,應當怎樣看?手工制作要從不同解度看。同樣的就像下象棋,圍觀的人總比下棋的人看的清晰,這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六、小結
今日,老師很興奮與大家一起巡游廬山、在觀賞美景中還懂得了一些道理。最終,信任同學們已經可以背誦了吧!讓我們再一次共同吟詠這首古詩。(配樂齊誦)
七、拓展:
用你喜愛的方式將這首詩介結給家人或伴侶。
詩配畫;編小故事;配上音樂,吟唱;書法;
題西林壁教學設計篇4
教學目標:
1、熟悉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題西林壁》古詩。
3、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的感受與他人溝通。
4、體會觀看的地點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樣。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
2、引導同學把握好朗讀的節(jié)奏,把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思想,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學預備:
同學收集有關蘇軾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我們的祖國山清水秀、風景美麗。由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贊頌祖國大好河山的佳作,你們都積累了那些有關這方面的古詩呢?
師:聞名的北宋詩人蘇軾在欣賞了廬山后,寫下至今仍為人們稱頌的詩篇——《題西林壁》。今日我們就要來學習這首古詩(板書詩題)
二、初學感知
師:請同學們自讀古詩,把不熟悉的自勾出來。,
指名讀。正音
再來讀一遍,留意停頓。
三、理解感悟
師:這首古詩,同學們都讀熟了,但是你們知道它的含義嗎?今日,我們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你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步驟嗎?
師生共同概括:
(一)、解詩題,知
說一說這首詩題目的意思嗎?
說說關于蘇軾的了解
(二)、抓字眼,明詩意
指名讀古詩。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師:廬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蘇軾的眼中會呈現(xiàn)出這么多種形態(tài)呢?
師:你們真是愛思索的好孩子。對,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個人投資合同標準版本(三篇)
- 2025年二年級語文教師個人工作小結(3篇)
- 2025年五年級班主任期末工作總結范例(二篇)
- 2025年個人租車給公司合同協(xié)議(2篇)
- 2025年產業(yè)技術合作協(xié)議經典版(三篇)
- 產業(yè)園辦公區(qū)設計合同
- 書法教室裝修合作協(xié)議范本
- 住宅精裝修水電施工合同
- 水泥運輸車輛調度協(xié)議
- 廠房改造工程勞務協(xié)議
- 新員工入職通識考試(中軟國際)
- 四星級酒店工程樣板房裝修施工匯報
- 圓翳內障病(老年性白內障)中醫(yī)診療方案
- 博士后進站申請書博士后進站申請書八篇
- 華為攜手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展館
- 2023版思想道德與法治專題2 領悟人生真諦 把握人生方向 第3講 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人生
-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技術方案
- GB/T 41509-2022綠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藝性能評價規(guī)范
- 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五層宿舍樓建筑結構設計
- 青年卒中 幻燈
- 典型倒閘操作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