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實詞課內外聯(lián)合判斷專項(練習)-2023年高考語文文言文重難點專項突破(解析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d0409a8e8a584095a86257c4d38ade/47d0409a8e8a584095a86257c4d38ade1.gif)
![文言實詞課內外聯(lián)合判斷專項(練習)-2023年高考語文文言文重難點專項突破(解析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d0409a8e8a584095a86257c4d38ade/47d0409a8e8a584095a86257c4d38ade2.gif)
![文言實詞課內外聯(lián)合判斷專項(練習)-2023年高考語文文言文重難點專項突破(解析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d0409a8e8a584095a86257c4d38ade/47d0409a8e8a584095a86257c4d38ade3.gif)
![文言實詞課內外聯(lián)合判斷專項(練習)-2023年高考語文文言文重難點專項突破(解析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d0409a8e8a584095a86257c4d38ade/47d0409a8e8a584095a86257c4d38ade4.gif)
![文言實詞課內外聯(lián)合判斷專項(練習)-2023年高考語文文言文重難點專項突破(解析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d0409a8e8a584095a86257c4d38ade/47d0409a8e8a584095a86257c4d38ade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3高考文言實詞課內外聯(lián)合判斷專項突破(解析版)
一考題考向
2022高考文言閱讀變化一:選材變化
試卷文本體戲九*無因埃
優(yōu)麴材奸分別從
2022全節(jié)達曰國別體史學著作
從0,漢時期g
饋?布施一》
雜史、劇史、也于
2022全01乙叁招選白《說苑雜交小說集
等羥賓上X著作
?嗷燧》
中m+f.不再E于
2022新向考1*節(jié)班自《械田國別體史學若作
史傳文和紀?本
*?9tm
木外.B夫銖伊1:
節(jié)選ti《東觀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
旦傳.工午.紀*
2022新高考11春漢硒》等十斷彳5巨蕾-耳《史記>
4木.東文然M?
《漢書》并稱.三史”
2022高考文言閱讀變化二:題型變化
試卷考察內容修本文盲文am
2022仝田“的"“直言”《鴻門宴》《赤文言實詞?課本比文化部H
中卷壁陵:K岳陽樓校斤七暹
記》辟,文安
2022全DS“食""放”"叱《短歌行》《標文官女詞+課本比實汨為支
乙春f發(fā)列傳X苜劌校(蕉及文化常漢點.重規(guī)
論戰(zhàn)X孔雀東“流放”)果本,M
南飛》考結合?
2022新高“客人”?,白求一《鄒昌諷齊王文化布識?文言實在記憶1k
考1卷“藏”"csrj"納諫》訶?課本比較詼上史支
“街枚”"*彈人at鬟實同、古今異文帝話段
2022新高面.“仲里”“車義、文化常識和修的困建
考n卷4^^碑現(xiàn)獨
二、典例分析(2022全國甲卷)小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曰:“吾欲伐齊,
齊、楚方歡,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日:“王其為臣停車并幣,臣請試之。”張儀南見楚
王,日:“今齊王之罪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臣請使秦王獻
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
利俱至?!背醮笳f,本言之于朝廷日:“不轂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比撼悸勔娬弋呝R,陳
軫后見,獨不賀。楚王曰:“不轂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
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日:“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蓖?/p>
日:“何也?”對日:“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
何重不烏?且先絕齊,后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p>
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背跏谷私^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
齊、秦之交令。楚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
從六里?!笔拐叻磮蟪酰醮笈?,欲興師伐秦。陳軫日:“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
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楚兵大
敗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土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于陳軫,過聽于張儀。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
A.約車意思是約定派車,“約”與《鴻門宴》“與諸將約”的“約”字含義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揚某種言論,使人周知,與后來用作文告的“宣言”含義不同。
C.孤國指孤立的國家,“孤”與《赤壁賦》“泣孤舟之凝婦”的“孤”字含義相同。
D.陰合意思是暗中聯(lián)合,“陰”與《岳陽樓記》“朝暉夕陰”的“陰”字含義不同。
【參考答案】A項文中“約車”的“約”是準備的意思。
(2022全國乙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yǎng)之,育之長之,唯
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日:“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國之寶也。”吳起對日:
“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義不修,而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而右太
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湯放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
船中之人盡敵國也?!蔽浜钊眨骸吧啤?。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日:“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日:
“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鳥;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刈厥敵,靡使有余,何如?"王日:
“不可?!碧觯酃?,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
如?"王曰:“不可?!鄙酃觯芄?,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
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日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
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yǎng)之。"晏子曰:“臣聞之,樂
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治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
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本肮唬?/p>
“諾?!庇谑抢先跤叙B(yǎng),鰥寡有室。
晉平公春筑臺,叔向日:“不可。古者圣王貴德而務施,緩刑辟而趨民時。今春筑臺,是
奪民時也。豈所以定命安存,而稱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罷臺役。
(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饑者則食之”與“食野之蘋”(《短歌行》)兩句中“食”字含義相同。
B.“而湯放之”與“是以見放”(《屈原列傳》)兩句中“放”字含義相同。
C.“靡使有余”與“望其旗靡”(《曹劌論戰(zhàn)》)兩句中的“靡”字含義不同。
D.“公悲之”與“心中常苦悲”(《孔雀東南飛》)兩句中的“悲”字含義不同。
【參考答案】“饑者則食之”意思是“饑餓的人就給他糧食吃”,“食”是名詞作動詞,拿食物
給人吃;“食野之萃”意思是“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食”,吃。兩者含義不同。
(2022年新高考I卷)闡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秦將伐魏,魏王聞之,夜見孟嘗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為軍々謀,奈何?”孟嘗君
曰:“有諸侯之救,則國可存也?!蓖踉唬骸肮讶嗽缸又幸?!”重為之約車百棗。孟嘗君之趙,
謂趙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趙王日:“寡人不能?!泵蠂L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p>
王曰:“可得聞乎?”孟嘗君曰:“夫趙之兵非能強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趙也。然而趙之
地不歲危而民不歲死,而魏之地歲危而民歲死者,何也?以其西為空毆也,今趙不救魏魏欷盟
于秦是趙與強秦為界也地亦且歲危民亦且歲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趙王許諾,為起兵十
萬、車三百乘,又北見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歲不熟二年矣,
今又行數(shù)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日:“夫行數(shù)千里而救人者,此國之利也,今魏王出
日I]而望見軍,雖欲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許也。田文日:“臣效便計于王,
王不用臣之忠計,文請行矣,恐天下之將有大變也。"王日:“大變可得聞乎?”曰:“燕不救
魏,魏王折節(jié)割地,以國之半與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韓、魏之兵,又西借秦兵,
以因趙之眾,以四國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數(shù)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門而望見軍乎?則道里
近而輸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聽子?!蹦藶橹鸨巳f、車二百乘,以從
田文,魏王大說曰:“君得燕、趙之兵甚眾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請講于魏。因歸燕、趙之
兵,而封田文。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三》)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
B.百乘即一百輛兵車,“乘”指四馬一車?!鞍俪恕薄扒С恕背S米鞅Φ拇Q。
C.為趙蔽的“蔽”指屏障,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國門,文中是實指,指魏國國都的城門;現(xiàn)在則用來指一個國家的邊境。
【參考答案及解析】C《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王之蔽”的“蔽”是“受蒙騙”。
(2022年新高考II卷)恂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吳漢,字子顏,南陽人。韓鴻為使者,使持節(jié),降河北,人為言:“吳子顏,奇士也,可
與計事。”吳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語自達。鄧禹及諸將多所薦舉,再三召見,其后
勤勤不離公門。上亦以其南陽人,漸親之。上既破邯鄲,誅王郎,召鄧禹宿,夜語曰:“吾欲
北發(fā)幽州突騎,諸將誰可使者?"禹曰:''吳漢可。禹數(shù)與語,其人勇鷲有智謀,諸將鮮能及
者?!鄙嫌谑且詽h為大將軍。漢遂斬幽州牧苗曾,上以禹為知人。吳漢與蘇茂、周建戰(zhàn),漢躬
被甲持戟,告令諸部將日:“聞鼓聲皆大呼俱進,后至者斬。”遂鼓而進,賊兵大破。北擊清河
長垣及平原五里戚,皆平之。吳漢伐蜀,分營于水南水北,北營戰(zhàn)不利,乃行梆引兵往合水南
營,大破公孫述。吳漢兵守成都,公孫述將延岑遣奇兵出吳漢兵后,襲擊破漢,漢墮水,緣馬
尾得出。
吳漢性忠厚,篤于事上,自初從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則側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
兵有不利,軍營不完,漢常獨繕蕖其弓戟,閱其兵馬,激揚吏上。上時令人視吳公何為,還言
方作戰(zhàn)攻具,上常日:“吳公差堂勺莒,隱若一敵國矣?!狈鉂h廣平侯。吳漢嘗出征,妻子在后
買田業(yè)。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吳漢
爵位奉賜最爭事,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海葬小墳,不作祠堂,恭儉如此。疾篤,
車季親臨,問所欲言。對日:“臣愚無所識知,唯愿慎無赦而已?!辈∞?,奏謚日:“有司議宜
以為武。"詔特賜日忠侯。
(節(jié)選自《東觀漢記》卷十)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
A.銜枚指在口中橫銜著枚。枚的形狀像筷子,是古代行軍時用以禁止喧嘩的器具。
B.差強人意,文中指表現(xiàn)較差,不能令人滿意,后來的意思轉變?yōu)槊銖娏钊藵M意。
C.尊重,文中是尊貴顯要的意思,現(xiàn)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視,二者的意思不同。
D.車駕,文中以帝王所乘車馬代指帝王,與古詩文中“絲竹”代指音樂用法相同。
【參考答案及解析】B【解析】“文中指表現(xiàn)較差,不能令人滿意”錯。上常曰:“吳公差強人
意【勉強令人滿意。差:大致還可以】,隱若一敵國【隱若敵國:隱:威嚴莊重的樣子;若:
象;敵:匹敵,同等;敵國:相當于一國。指對國家起舉足輕重作用的人?!恳??!备鶕?jù)“隱
若敵國”,強調對國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不是“表現(xiàn)較差,不能令人滿意”的意思。其
實,“差強人意”是一個成語,熟知這一成語,便可斷定此項錯誤。
三、備考策略
1.多文本廣撒網(wǎng)。2023備考,我們不應固化紀事本末體文言文,兼顧紀傳體、編年體、雜史
筆記體文言文訓練。
考察的內容更廣、更靈活,有成語重要實詞、古今異義、文化常識和修辭現(xiàn)象。
2.夯基礎抓落實。2022高考文言實詞(詞語)這一題型,淡化了文化常識,可以說是民心所
向。題目難度降低,重在基礎知識考察,靠的是平時積累。文言文復習夯實基礎,課本文言文
知識點要落到實處,重要的文言實詞要重點落實。
3.回教材細落實。新高考大方向開始重視教材。教考結合,題目與教材有一定程度銜接。一
輪復習,課本文言文知識點一定要綿密推進。
4.根據(jù)語境合理推斷。如2022年甲卷的C項“孤國指孤立的國家,'孤’與《赤壁賦》'泣孤
舟之鰲婦‘的‘孤’字含義相同”,“孤國"與''孤舟"兩處的“孤”分別修飾名詞“國”和“婦”,
初步判定這兩個詞都是形容詞“孤獨”;再如D項“陰合意思是暗中聯(lián)合,'陰'與《岳陽樓記》
'朝暉夕陰'的‘陰'字含義不同”,“陰合”修飾的是動詞“和”那么此處“陰”應該是形容
詞,''夕陰"中的“陰”作的是“夕”的謂語,應該是形容詞或動詞,且將“暗中”之意放入
此處完全不通,便可判斷兩次的“陰”的確不同。
四、2022年高考真題文言文變式訓練
1.(2022全國甲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取曲沃”與“雖一毫而莫取”(《赤壁賦》)中的“取”字含義不同。
B.“其后秦欲伐齊”與“鄭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中的“其”字含義不同。
C.“子為寡人慮之”與“初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中的“為”字含義相同。
D.“張儀南見楚王”與“南取百越之地”(《過秦論》)中的“南”字用法相同。
【答案】C【解析】C項,前者為介詞,“替”的意思,后者是動詞“演奏”的意思;A項,前
者是“攻下”的意思,其賓語是處所,后者是“拿取”的意思;B項,前者是指示代詞“那”
的意思,后者是人稱代詞“他們”;D項,“南”字的用法相同,都是“名詞作狀語
2.(2022全國甲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群臣聞見者畢賀”與“今者有小人之言”(《鴻門宴》)中的“者”字含義不同。
B.“諸士大夫皆賀”與“投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諸”字含義不同。
C.“而患必至也”與“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將伐顓臾》)中的“患”字含義相同。
D.“何也”意思是為什么呢,“何”與《記承天寺夜游》“何處無竹柏”中的“何”字含義不同。
【答案】0【解析】C項,前者是名詞“禍患”的意思,后者是動詞“擔心”的意思;A項,
前者是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后者是結構助詞,不譯;B項,前者是形容詞“眾”"多''的
意思,后者是兼詞“之于”的意思;D項,前者是為什么的意思,后者是哪里的意思。
4.(2022全國甲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其后秦欲伐齊”與后世用作成語的“自矜功伐”中的“伐”字含義不同。
B.“惠王患之”與“無敵國外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兩句中的“患”字含義相同。
C.“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與“茍非吾之所有”(《赤壁賦》)兩句中的“茍”字含義相同。
D.“群臣聞見者畢賀”與“群賢畢至”(《蘭亭集序》)兩句中的“畢”字含義相同。
【答案】B【解析】B項,前者是動詞“憂慮”的意思,后者是名詞“禍患”的意思。A項,
前者是“攻打”的意思,后者是“功業(yè)”的意思;C項,都是“如果”的意思;D項,都是副
詞“全,都”的意思。
5.(2022全國甲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敝邑欲伐之”與“因人之力而敝之”(《燭之武退素師》)兩句中的“敝”字含義相同。
B.“寡人自以為智矣”與“鑄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兩句中的“以為”含義不同。
C.“且先絕齊”中的“絕”與《蜀道難》中“可以橫絕峨眉巔”中的“絕”含義不同。
D.“廣從六里”與“約從離衡”(《過泰論》)兩句中的“從”字含義相同。
【答案】A【解析】A項,前者是形容詞“破舊”的意思,用于謙稱自己的事物,后者是動詞
“損害”的意思;B項,前者是“認為”的意思,后者是“用……做”“把……做成”的意
思;C項,前者是“斷絕”的意思,后者是“越過”的意思;D項,都同“縱
6.(2022全國甲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楚王大說”與“秦伯說”(《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說”字含義相同。
B.“吾事善矣”與“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兩句中的“善”字含義不同。
C.“與之伐齊”與“夫人之相與”(《蘭亭集序》)兩句中的“與”字含義相同。
D.“則兩國兵必至矣”與“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六國論》)兩句中的“兵”字含義不同。
【答案】C【解析】A項,都是通“悅”,高興的意思;B項,前者是“好”的意思,后者是“與……
交好”的意思;C項,前者是“和”的意思,后者是“交往”的意思;D項,前者是“軍隊”
的意思,后者是“兵器”的意思。
7.(2022全國甲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因擊沛公于坐”(《鴻門宴》)兩句中的“因”字含義相同。
B.“乃出見使者”與“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見”字含義不
同。
C.“必受欺于張儀”與“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兩句中的“于”字含義相同。
D.“夫秦所以重王者”與“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赤壁賦》)兩句中的“夫”字含義不同。
【答案】B【解析】B項二者都是“接見”的意思;A項,二者都是介詞“趁機”的意思;C項,
都是表被動,翻譯為“被”;D項,前者是句首發(fā)語詞;后者是“那”的意思。
8.(2022全國甲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是我亡于秦而取償于齊也”與“秦無亡矢遺鑲之費”(《過秦論》)兩句中的“亡”字含義
相同。
B.“遂舉兵伐秦"與“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兩句中的“舉”字含義相
同。
C.“秦與齊合”與“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兩句中的“與”字含義不同。
D.“過聽于張儀”與“愿枉車騎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兩句中的“過”字含義不同。
【答案】B【解析】B項前者是“發(fā)動”的意思,后者是“盡,完”的意思;A項,二者都是
“丟失”的意思;C項,前者是“和”的意思,后者是“給”的意思;D項,前者是“過分”
的意思;后者是“拜訪”的意思。
9.(2022全國乙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顧謂吳起曰”與“荊軻顧笑武陽”(《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顧”字含義相同。
B.“美哉乎河山之固也”與“汝心之固”(《愚公移山》)兩句中的“固”字含義不同。
C.“德義不修”與“此地有茂林修竹”(《蘭亭集序》)兩句中的“修”字含義不同。
D.“夏桀之居”與“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兩句中的“居”字含義相同。
【答案】D【解析】D項,前者是“居住的地方”,后者是“停留”的意思;A項,兩個“顧”
都是“回頭看”的意思;B項,前者是“險固”的意思,后者是“頑固”的意思;C項,前者
是“學習、鍛煉和培養(yǎng)等”的意思,后者是“高高的”的意思。
10.(2022全國乙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若君不修德”與“若入前為壽”(《鴻門宴》)兩句中的“若”字含義不同。
B.“武王克殷”與“克終者蓋寡”(《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克”字含義不同。
C.“臣聞愛其人者”與“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過秦論》)兩句中的“愛”字含義相同。
D.“咸刈厥敵”與“咸來問訊”(《桃花源記》)兩句中的“咸”字含義相同。
【答案】C【解析】C項,前者是“喜愛”的意思,后者是“吝惜”的意思;A項,前者是“如
果”的意思,后者是“你”的意思;B項,前者是“攻克”的意思,后者是“能夠”的意思;
D項,兩個都是“全”的意思。
11.(2022全國乙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景公游于壽宮”與“秦時與臣游”(《項脊軒志》)兩句中的“游”字含義相同。
B.“臣聞之”與“聞寡人之耳者”(《鄒忌諷齊王納諫》)兩句中的“聞”字含義不同。
C.“惟仁是親”與“是寡人之過也”(《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是”字含義不同。
D.“百姓有過"與“聞大王有意督過之”(《鴻門宴》)兩句中的“過”字含義不同。
【答案】A【解析】A項,前者是“游覽”的意思,后者是“交好”的意思;A項,前者是“如
果”的意思,后者是“你”的意思;B項,前者是“聽到”的意思,后者是“使……聽到”的
意思;C項,前者是賓語前置的標志,后者是“這”的意思;D項,前者是“過錯”的意思,
后者是“責怪”的意思。
12.(2022全國乙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咸刈厥敵”與“思厥先祖父”(《六國論》)兩句中的“厥”字含義相同。
B.“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與“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陳情表》)兩句中的“逮”字含義不
同。
C.“將之養(yǎng)之”與“最難將息”(《聲聲慢》)兩句中的“將”字含義不同。
D.“是奪民時也?!迸c“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兩句中的“奪”字含義相同。
【答案】D【解析】D項,前者是“失去”的意思,后者是“強行改變”的意思;A項,都是
代詞“其”;B項,前者是“達到”的意思,后者是“等到”的意思;
C項,前者是“撫養(yǎng)”的意思,后者是“調養(yǎng)”的意思.
13.(2022新高考I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告之日”與“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出師表》)兩句中的“告”字的含義相
同。
B.“魏王聞之”與“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荀子?勸學》)兩句中的“之”字的含義不
同。
C.“歲不熟”的意思是年成不豐熟?!笆臁敝钢参锏墓麑嵒蚍N子長成,又特指莊稼可收割或有
收成。
D.”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中的“所以”是“……的原因”的意思,與《師說》“師者,所
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中的“所以”含義不同。
【答案】A【解析】前者是“告訴”的意思,后者是“告慰”的意思;B項,前者是代詞,代
指“秦國準備攻打魏國”;后者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作定語后置的標志。D項,前者是“……
的原因”的意思,后者意思是“是用來的……”
14.(2022新高考I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寡人愿子之行也”與“愿大王少假借之”(《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愿”字含義相同。
B.“欹盟”的意思是歆血為盟,古人盟會時,嘴唇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誠意,舊時指宣誓締約,
現(xiàn)指階級的聯(lián)合,國與國的聯(lián)合。
C.“秦且攻魏”與“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兩句中的“且”字含義相同。
D.“孟嘗君之趙”與“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鴻門宴》)兩句中的“之”字含義相同。
【答案】C【解析】C項,前者是“將要”的意思,表后面動作“攻”即將發(fā)生;后者是“將
近”的意思,后面跟表示時間的名詞;A項,兩者都是動詞“希望”的意思;D項,二者含義
都是動詞“到”的意思。
15.(2022新高考I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許諾”的意思是“同意,應允”,與《史記?項羽本紀》“項伯許諾”中的“許諾”含義相
同。
B.“燕王尚未許也”與“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禪山記》)兩句中的“尚”字含義相同。
C.“魏王折節(jié)割地”中的“折節(jié)”意思是魏王主動改變志節(jié)、降低身份、降下身段,投秦之所
好,以求秦退兵。
D.“文愿借兵以救魏”與“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以”
字含義相同。
【答案】D【解析】D項,前者是目的連詞,連結兩個動詞,譯為“來”,后者表原因,譯為“因
為”;B項,兩者都是“尚且”的意思。
16.(2022新高考I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孟嘗君”名文,食客數(shù)千人,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乃至雞鳴狗盜之徒,無貧貴賤,皆
招致之。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
B.“秦必去矣”與“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蜀道難》)兩句中的“去”字含義不
同。
C.“秦已去魏”與“學不可以己”(《勸學》)兩句中的“已”字含義相同。
D.“燕王尚未許也”與“潭中魚可百許頭”(《小石潭記》)兩句中的“許”字含義不同。
【答案】C【解析】C項,前者是副詞“已經(jīng)”或“……之后”的意思;后者是動詞“結束”
“停止”的意思;B項,前者是動詞“離開”的意思,引申為“撤軍后者是“相距、距離”
的意思;D項,前者是“尚且”的意思,后者表約數(shù),譯為“左右”。
17.(2022新高考I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魏王悉韓、魏之兵”與“悉如外人”(《桃花源記》)兩句中的“悉”字含義不同。
B.“此國之利也”與“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勸學》)兩句中的“利”字
含義不同。
C.“燕不救魏”與“或師焉,或不焉”(《師說》)兩句中的“不”字含義不同。
D.“王且何利?”與“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兩句中的“何”字含義相同。
【答案】D【解析】D項,前者的意思是“有什么”,后者是動詞,通“呵”,意思是“問,盤
問,詰問”;A項,前者做動詞,根據(jù)語境翻譯為“率領所有的“,后者是副詞,全部,全都的
意思;B項,前者是名詞“利益”“好處”的意思,后者是形容詞“快、迅猛”的意思;C項,
前者是否定副詞,暗示前后句為否定的假設關系。后者通“否”,根據(jù)語境,翻譯為“不從師
18.(2022新高考I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乃為之起兵八萬”與“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兩句中的“乃”
字的含義不同。
B.“以從田文”與“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過秦論》)兩句中的“從”字的含義不同。
C“割地請降于魏”與“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寡人之于國也》)兩句中的“請”字的含義相
同。
D.”謂趙王曰"與“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史記?項羽本紀》)兩句中的“謂”
字的含義相同。
【答案】C【解析】C項,前者是“請求”“懇請”的意思,后者是“請允許我”的意思;A項,
前者是副詞“于是、就”的意思;后者是副詞“竟然”的意思;B項,前者是動詞“跟隨”的
意思,后者古同“縱”,南北方向,也指合縱的盟約;D項,二者都是“對……說”的意思。
19.(2022新高考H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吾欲北發(fā)幽州突騎”與“追亡逐北”(《過秦論》)兩句中的“北”字的含義不同。
B.“讓之日"與“如惠語以讓單于”(《蘇武轉》)兩句中的“讓”字的含義相同。
C“諸將鮮能及者”與“芳草鮮美”(《桃花源記》)兩句中的“鮮”字的含義相同。
D.“漢躬被甲持戟”與“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屈原列傳》)兩句中的“被”字的
含義相同。
【答案】D【解析】D項,前者是通“披”“穿著”的意思,后者是通“披”“披散”的意思;A
項,前者是“向北”的意思;后者是指“敗北的士兵”;B項,都是“責備”的意思;C項,
前者是“少”的意思,后者是“新鮮”的意思。
20.(2022新高考II卷改編)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乃銜枚引兵往合水南營”與“引其匕首提秦王”(《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弓I”字的含
義不同。
B.“公孫述將延岑遺奇兵出吳漢兵后”與“將數(shù)百之眾”(《過秦論》)兩句中的“將”字的含
義相同
C“篤于事上”與“而劉病日篤”(《陳情表》)兩句中的“篤”字的含義相同。
D.“不起巷第”與“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海瑞轉》)中的“第”字的含義不同。
【答案】C【解析】C項,前者是“專心”的意思,后者是“嚴重”的意思;A項,前者是“帶
領”的意思;后者是“舉起”的意思;B項,都是“率領”的意思;D項,前者是“府第”的
意思,后者是“只是”的意思。
五、課內文言重要實詞逐冊梳理:
第一冊
1、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2、取以煩熱事()()
3、號寡人之過也。()
4、彳『李之往來。()
5、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6、焉用亡鄭以由鄰。()
7、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8、朝濟而夕設服焉。()
10.夫晉,何醫(yī)之有?()
11.既東封鄭,又欲肆西苫。()()
12.網(wǎng)秦以利晉,唯君留之。()()()
13.用人之力而敞之,不仁。()()
14.以亂易整,不武。()
15.失其所與,不知。()
16.吾基還也。()
(以上為《燭之武退秦師》中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遢之。()()
2.秦王購之金千斤,目萬家。()()
3.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4.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性有之意,您足下更慮之。()()()
5.秦之舉將軍,可謂洋矣。()()
6.吾每畬,常痛恨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
7.臣左手膽其袖,而右手推其胸。()()
8.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見隧之恥除矣。()
9.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住視。()
10.于是荊軻遂旗車而去。()
11.終己不顧。()
12.持千金之貨幣物,厚遇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13.愿舉國為內臣,,諸侯之列。()
14.北蠻夷之鄙人()
15.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
16.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
17.自]而起,維袖。()
18.申哲之。()
19.荊軻追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
20.卒起不意,盡失其度。()()
21.荊軻摩,乃司其匕首強秦王。()()()
22.秦王復擊軻,彼八創(chuàng)()()o
23.軻自知事不越。()
(以上是《荊軻刺秦王》中的句子)
1.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ǎ?/p>
2.索普留侯張良。()()
3.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再告以事()()
4.故人丹雞黍。()
5.科大王足以當項王乎?()()
6.張良曰:秦時與臣娜。()
7.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8.不如因善遇之。()
9.臣與將軍鬻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10.坡帷西向立。()
11.目聯(lián)盡裂。()
12.拔劍切而峻之。()
13.沛公不勝杯杓。()
14.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15.殺人如恐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16.道芷陽網(wǎng)行。()
17.聞大王有意管過之,脫身獨去。()
(以上選自《鴻門宴》)
第二冊
1.氓之堂堂,抱布圾絲。()
2.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3.乘彼塘坦,以望復關。()()
4.既見復關,憨笑強言。()
5.爾卜爾筮,體無咎有。()
6.以爾車來,以我財遷。()
7.于嗟女兮,無與士期。()
8.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9.女也不容,士貳其行。()
10.三歲為婦,年室勞矣。()
11.限午夜軍,靡有朝矣。()()()
12.總角之宴,言笑曼曼。()()
(以上選自《氓》)
1.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2.便可自公姥,及時相遣歸。()()
3.女行無偏邪,何菖致不厚?()()
4.自名為羅敷,可性體無比。()
5.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6.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
7.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
8.邙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
9.吾已失恩義,合不相從許。()
10.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欣將。()
11.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宇。()
12.長嘆空房中,作計乃冬立。()
13.阿母大拊掌,不用子自歸。()
14.季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15.貧賤有此女,始道還家門。()
16.處分道兄意,那得自任專?。ǎ?/p>
17.雖與府吏要,舞會永無緣。()
18袋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
19.通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
20.枝枝相覆蓋,葉葉相戈速。()
21.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忘?。ǎ?/p>
(以上選自《孔雀東南飛》)
1.群賢畢至,少長感集。()
2.引以為流觴曲水,烈坐其次。()()()
3.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4.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5.雖型舍不然,靜躁不同()
6.回之所欣,俯仰之間,以為陳跡。()
7.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8.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
9.未嘗不順文嗟悼,不能睡之于懷。()()
10.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以上選自《蘭亭集序》)
1.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2.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
?..旗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4.既其出,則或答其欲出者。()
5.而余亦悔若隨之而不得幄夫游之樂也。()
6.夫妻以近,則游者眾。()
心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8.可以無悔矣,募孰能譏之乎?()
9.何可勝道也哉?。ǎ?/p>
10.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以上選自《游褒禪山記》)
1.舉酒,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2.凌萬頃之茫然。
3.浩浩乎如弓虛御風。()()
4.余音裊裊,不絕如綾。()()
5.正襟危坐。()
6.舉鼎樽以相屬。()
7.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8.知不可乎零得。()
9.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通()
(以上選自《赤壁賦》)
第三冊
1.危乎高哉?。ǎ?/p>
2.冬來四萬八千歲。()
3.西學太白有鳥道。()
4.以手撫席坐長嘆。()
5.但見飛鳥號古木。()
6枯松倒掛依絕壁。()
7.嗟爾遠道之人期為乎來哉?。?
8.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以上選自《蜀道難》)
1?元和十年,予玄迂九江郡司馬。()
2.季身為賈人婦。()
3.目為長句,歌以贈之,見六百一十六宣,畬日《琵琶行》()()()
4.低眉值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5.銀瓶乍破水漿崩,鐵騎寒也刀槍鳴()()
6.暮去朝來顏色政。()()
7.考木嫁作商人婦。()
8.凄凄不似回朝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以上選自)《琵琶行》)
1.河內均,則移民于四年,移其粟于河內。()()
2.兵刃即接,棄甲卑兵而走。()
3.更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4.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5.直不百步耳,曷亦走也。()()
6.斧斤以時如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7.雞豚狗薄之畜,無失其時。()()
8.百畝之田,無李農時。()
9.章庠序之教,申之以孝俾之義。()()()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季而不知發(fā)。()()
11.王無罪歲,期天下之民至焉。()()
(以上節(jié)選自《寡人之于國也》)
1.木直中繩,糅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
2.故木受繩則直,金就后則利。()()
3.君子博學而日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繼江河。()
6.故不積度步,無以至千里。()
7.用心一也。()
(以上選自《勸學》)
1.蒙故業(yè),國遺策。()
2.會盟而謀弱秦,不簟珍器肥饒之地。()
3.以致天下之士。()
4.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年為之謀。()
5.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則其兵。()
6.田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7.奇六世之余斜振長榮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
8.秦人開關延敵。()
9.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10.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11.粵名城。()
12.俯首系頸,季命下吏。()
13.將數(shù)百之眾,轉而攻秦。()
14.鋤梭棘矜,非用于鉤戟長錢也()
15.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16.斬木為兵,羯竿為旗。()
17.天下云集啊應,最糧而量從。()()()
18.謫戍之眾,非如于九國之師。()
19.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同時之士。()
20.廖長顰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21.然秦以日鳥之地,或萬乘之勢。()
22.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以上選自《過秦論》)
1.古之學者■必有師。()
2.師者,加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3.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無惑?()
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ǎ?/p>
5.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募皆出于此乎?()
6.君子不詼。()
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ǎ?/p>
8.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9.六藝經(jīng)傳皆承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
(以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誠實守信申請書
- 2025年度合同擔保在跨境貿易中的風險控制
- 2025年度盡職調查報告應用與風險防范合同
- 2025年度數(shù)據(jù)中心建設與運營管理合同
- 2025年度新型綠色牧草料采購合同模板
- 2025年棉織內褲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足球協(xié)會申請書
- 2025年度綠色環(huán)保建筑材料采購合同-@-2
- 2025年度金融服務買賣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企業(yè)并購借款擔保管理協(xié)議
- 春季安全教育培訓課件
- 《大學英語1》期末考試試卷及答案(專科)
- 《石油鉆井基本知識》課件
- 2024新滬教版英語(五四學制)七年級上單詞默寫單
- 電力兩票培訓
- TCCEAS001-2022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計價規(guī)范
- 2024.8.1十七個崗位安全操作規(guī)程手冊(值得借鑒)
- 小王子-英文原版
- 二次供水衛(wèi)生管理制度及辦法(4篇)
- 電影《白日夢想家》課件
- 婦產科產后虛脫患者的應急預案及程序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