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習詠史懷古詩詞鑒賞課件2_第1頁
高考復習詠史懷古詩詞鑒賞課件2_第2頁
高考復習詠史懷古詩詞鑒賞課件2_第3頁
高考復習詠史懷古詩詞鑒賞課件2_第4頁
高考復習詠史懷古詩詞鑒賞課件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詠史懷古詩詞鑒賞詠史懷古詩詞鑒賞

中國有數(shù)千年的悠久歷史,江山勝跡,人物風流。盡管歷史如大浪淘沙,但無數(shù)前人在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留下多少輝煌業(yè)績,令人欽佩仰慕;留下多少經(jīng)驗教訓,讓人唏噓感慨。

中國有數(shù)千年的悠久歷史,江山勝跡,人物風流。盡管詠史詩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或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fā)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懷古詩是由憑吊古跡而產(chǎn)生聯(lián)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fā)情懷抱負的詩。懷古詩與詠史詩略有不同,懷古詩是身臨舊地古跡而抒情言志,而詠史則不必親到歷史遺址,在書房中就可以寫作。這類作品內(nèi)容與思想大都比較沉重,感情基調(diào)一般都比較蒼勁悲涼。詩人們對歷史的處理往往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使詩作文短意長、含蓄蘊藉,令人回味再三。

詠史詩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或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fā)情懷、諷刺形式標志: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

形式標志: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鑒賞詠史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1.弄清史實2.揣摩意圖3.領悟感情4.分析寫法鑒賞詠史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1.弄清史實1、弄清史實。讀懂詠史懷古詩,對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要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如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在南京,東晉時是高門士族的聚居區(qū),晉朝王導、謝安兩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烏衣,因此得名。朱雀橋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烏衣巷相鄰,昔日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昔日的王謝權門現(xiàn)在已居住著尋常百姓之家;今昔對比,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令人嘆惋再三。如果不了解這些歷史知識,就很難深入的理解蘊涵其中的詩意。1、弄清史實。讀懂詠史懷古詩,對作品所涉及的史2.揣摩意圖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fā)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xiàn)實的原因或者是觸發(fā)感慨的媒介。蘇軾被貶黃州,到過當?shù)匾惶幗谐啾谴壍牡胤健獋髀劸褪钱斈耆龂墓艖?zhàn)場赤壁——憑吊,這赤鼻磯可以說是觸發(fā)詩人感想的媒介了。辛棄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lián)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就是觸發(fā)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自己的報國無門,也就是詩人引發(fā)詩思的現(xiàn)實原因。2.揣摩意圖3、領悟感情

詩人們由于不同的藝術技巧,不同的歷史觀和人生觀,對于同一歷史題材,可能從不同角度去反映。我們在鑒賞古詩時,要仔細推敲作者的態(tài)度,和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詩家懷古詠史,大致有這么幾種情況:

3、領悟感情

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的思考,詩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題烏江亭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烏江亭王安石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的思考,詩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

另一種情況是把史實和現(xiàn)實扭結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xiàn)實。蘇軾的《赤壁懷古》和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就是如此。另一種情況是把史實和現(xiàn)實扭結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

第三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題發(fā)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如此。同是昭君出塞這樣一個漢代的和親故事,杜甫說“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對遠嫁異域的姑娘的同情,隱含著自己的悲憤。而王安石則說“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作者在這里“借他人酒杯,澆心中塊壘”,更多地是表達自己被排擠時的心理。第三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題發(fā)揮,如李4、分析技巧

詠史詩的寫法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在構思上,有以景襯情的,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議論引發(fā)的,如清人劉獻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陳平計,五餌曾聞賈誼言。取惜妾身歸異國,漢家長策在和番?!睂h元帝統(tǒng)治的無能作了辛辣的諷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對比,或是側(cè)面烘托,不一而足。4、分析技巧詠史懷古詩的主題:(一)感傷興衰,借古諷今

1、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詠史懷古詩的主題:(一)感傷興衰,借古諷今

既然是懷古詠史,現(xiàn)實的不盡人意就難免使詩人觸景生情,抒發(fā)盛衰之感傷,獨抒思古之幽情。抒發(fā)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作為六朝古都、曾經(jīng)繁華一時的金陵更是成為古代詩人們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觸發(fā)了多少人的懷古之情,金陵懷古幾乎成為詠史詩的一個專題。

如唐代韋莊的《金陵圖》: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氛圍;二句寫六朝往事如夢,臺城早已破??;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蘊藉,情緒無限感傷。再如劉禹錫的《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全詩通篇寫景,群山仍在,潮水依舊,月光依然,所變者是“故國”、“空城”,昔日繁華已化為烏有,全詩基調(diào)凄涼不堪,句句都融合著詩人的故國蕭條之感,令人不勝傷感。如唐代韋莊的《金陵圖》:2、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憶昔(韋莊)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2、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再如元張養(yǎng)浩的小令《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詞開篇寫景,中間抒情,寄寓著作者的傷心痛惜之情,興廢、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對兼同對,極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會的本質(zhì),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愛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行進在潼關路上,聯(lián)想起關中災民流離失所,餓殍遍地的凄慘景狀,不由地吟出了這兩句結論性的詩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歷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規(guī)律。因此,這首小令名為“懷古”,實為“傷今”,表現(xiàn)了詞人為百姓吶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戰(zhàn)斗性和現(xiàn)實性。再如元張養(yǎng)浩的小令《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二)感慨身世,關照自我

有的懷古詠史詩著眼于個人境遇變化,借古人古事抒發(fā)自己的感慨。在鑒賞這類詩詞時還要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和詩人自己身世之間的連接點,找出二者的共通之處,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周瑜在“小喬初嫁”時就立下了令“強虜灰飛煙滅”之大功,可謂少年得志,風流倜儻,而自己人到中年,卻功業(yè)無成,“早生華發(fā)”,與周瑜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故地重游,聯(lián)想古人,關照自己,正是有了這一層自我關照,才使這首詞具有了更為普遍的意義,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這樣,這首杰出的赤壁懷古詞才有了長久的生命。(二)感慨身世,關照自我1、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yè)志向,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蘇武廟

溫庭筠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厝諛桥_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1、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yè)志向,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書憤兩首(其一)陸游白發(fā)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鑒孤忠。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抒發(fā)自己的滿懷壯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憤懣。蘇武厄于匈奴,餐氈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亂中,張巡死守睢陽數(shù)月,被俘后仍罵敵不止,最后竟嚼吞舌,不屈而死。最后一聯(lián)一吐胸臆,直點主題,語氣激昂,情緒悲壯,表現(xiàn)了“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的英雄本色。書憤兩首(其一)陸游抒發(fā)自己的滿懷壯志和一片忠心不被2、類比對比,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賈生

李商隱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2、類比對比,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对亼压袍E》之三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昭君入宮見妒——杜甫入朝見妒一去紫臺連朔漠——漂泊西南天地間思念國土,魂魄月夜歸——思念長安《詠懷古跡》之三杜甫昭君入宮見妒——杜甫入朝見妒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過陳琳墓溫庭筠曾于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云。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陳琳是漢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長章表書記。初為大將軍何進主簿,曾向何進獻計誅滅宦官,不被采納;后避難冀州,袁紹讓他典文章,曾為紹起草討伐曹操的檄文;袁紹敗滅后,歸附曹操,操不計前嫌,予以重用,軍國書檄,多出其手。

過陳琳墓溫庭筠陳琳是漢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長章表書記。(三)別有寓意,啟迪后人

這些詩作大多是作者在懷古詠史的同時,融進了的自己切實的生活感受和獨特的生活體驗,具有強烈個人意識。(三)別有寓意,啟迪后人①或是借古諷今,別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懷古詞《桂枝香》: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上片以“登臨送目”四字領起,層層表現(xiàn)了“故國晚秋”中江山風物的勝概。下片則以“念往昔、豪華競逐”一句轉(zhuǎn)入懷古,感嘆六朝皆因荒樂而相繼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傷時之意,實際上是借歷史警誡當朝統(tǒng)治者不要一味貪圖享受而重蹈歷史之覆轍。①或是借古諷今,別有寄托:②或是理性分析,獨抒機杼,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詩作變換視角,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zhàn),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思極為精巧,議論新穎獨特,發(fā)人所未發(fā),一反眾口一辭的論調(diào)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②或是理性分析,獨抒機杼,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鑒賞示例鑒賞示例隋宮李商隱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注]日角:指額骨中央隆起像太陽,舊時附會為帝王之相。這里指李淵。此詩揭露隋煬帝窮奢極欲,荒淫亡國。通過他多次乘龍舟南游江都的描寫,并且以陳后主這個荒淫失國的昏君作陪襯,諷刺性更強,具有警誡作用。隋宮李商隱此詩揭露隋煬帝窮奢極欲,荒淫亡國。通過他多次乘隋宮李商隱乘興南游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這首七絕諷刺了隋煬帝的奢侈昏淫,詩寫煬帝的昏庸游樂,并沒有直抒歷史的感慨,而諷喻之意含在其中。詩選取典型題材,揭露煬帝縱欲拒諫,不顧國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惡本質(zhì),暗示隋朝滅亡的難免。開頭兩句點出南游的一意孤行,繪出獨夫民賊的嘴臉。三、四句借制錦帆點化耗盡民力之罪。語簡意賅,貶刺頗深。隋宮李商隱這首七絕諷刺了隋煬帝的奢侈昏淫,詩寫煬1、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2004年青海卷)江城子五代·歐陽炯16晚日金陵異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沼惺继K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咀ⅰ抗锰K臺: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1、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2004年青海卷)

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臺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答案:“水無情”明寫落日余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翱沼小泵鲗懥比A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

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2、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目。山房春事岑參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請簡析本詩的構思之妙。答案:一二句先從聽覺寫梁園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亂鴉翻飛,平視前方一片蕭條,寫盡了梁園的衰敗。三、四句作者別開生面,從“庭樹不知”的角度以樂景寫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見傷痛了。

2、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目。答案:一二句先從聽覺寫梁園的繁盛3、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8分)[中呂]賣花聲·懷古二首張可久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注:①金谷名園:西晉富豪石崇在洛陽建金谷園以行樂。

②將軍:這里指東漢名將班超。據(jù)《后漢書·班超傳》記載,班超長期駐守邊境,年老思歸,上疏說:“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閱讀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8分)(1)元曲包括_______和

,這是一首

。[中呂]是指

。(2分)

雜劇

散曲

散曲(或小令)

宮調(diào)(2)張可久這兩首曲子,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請從寫法、主旨上作簡要分析。(6分)

兩首小令,皆借歷史事實來抒發(fā)感情。只是第一首意在說明封建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終致滅亡的教訓;整首曲子以景語作結,與前三句的繁華盛事形成對比,顯得含蓄。第二首旨在借歷史事實抒寫作者對戰(zhàn)爭涂炭生靈的傷嘆和憤慨,說明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以“讀書人一聲長嘆”作結,直抒胸臆。

(1)元曲包括_______和,這是一首4、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注]謝將軍:東晉謝尚,官鎮(zhèn)西將煙。鎮(zhèn)守牛渚時曾于秋夜泛舟賞月,遇袁宏誦詩聽后大為贊賞,邀袁過船長談達旦,從此袁宏名聲大著。

4、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后面的問題。以前兩聯(lián)為例,談談“空”字是怎樣把寫景和抒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情感?

答:第一聯(lián)寫詩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這種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謝尚對袁宏的提攜。第二聯(lián)正面寫懷古,一個“空”字使作者知音難覓、懷才不遇之情和上聯(lián)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這首詩既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大志難酬的孤獨和寂寞,也表達了自信、曠達、灑脫、豪放之情。以前兩聯(lián)為例,談談“空”字是怎樣把寫景和抒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16.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6分)洛

李益金谷園中柳,

春來似舞腰。那堪好風景,

獨上洛陽橋。注:“洛橋”,一作“上洛橋”,即天津橋,在唐代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洛陽市)。當大唐盛世,陽春時節(jié),這里是貴達士女云集游春的繁華勝地。但在安、史亂后,已無往日盛況。河南縣還有一處名園遺址,即西晉門閥豪富石崇的別廬金谷園,在洛橋北望,約略可見。

16.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6分)(1)詩歌前兩句情景交融,渲染了一種怎樣的氛圍?(2分)

答案:先寫目中景,眺望金谷園遺址,只見柳條在春風中擺動,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條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榮的好風景。(1)詩歌前兩句情景交融,渲染了一種怎樣的氛圍?(2分)

答(2)這是一首詠史詩,詩的主題是抒發(fā)對好景不常、繁華消歇的歷史盛衰的感慨,請從藝術構思和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談談詩歌的獨特意境和情調(diào)。(4分)答案:以金谷園引出洛陽橋,用消失了的歷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今日繁華,激發(fā)人們對現(xiàn)實的關注,而不陷于歷史的感慨,發(fā)人深??;(1分)用柳姿舞腰的輕快形象起興,仿佛要引起人們對盛世歡樂的神往,卻以獨上洛橋的憂傷,切實引起人們對時世衰微的關切,含蓄深長的(1分)詩歌從現(xiàn)實看歷史,以歷史照現(xiàn)實,從歡樂到憂傷,由輕快入深沉,巧妙地把歷史的一時繁華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為一體,意境浪漫而真實,情調(diào)遐遠而深峻,表現(xiàn)出唐由盛入衰的情景。(2分)(2)這是一首詠史詩,詩的主題是抒發(fā)對好景不常、繁華消歇的歷21、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⑴—⑵題(6分)夏日絕句詠史李清照朱淑貞生當作人杰,蓋世英雄力拔山,死亦為鬼雄。豈知天意主西關。至今思項羽,范增可用非能用,不肯過江東。徒嘆身亡頃刻間。注:朱淑貞生卒年代稍早于李清照,正處于南北宋交替時期。21、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⑴—⑵題(6分)⑴這兩首詠史詩有哪些相同點?(2分)答:吟詠對象相同,都是寫的項羽;作品風格相同,都寫得慷慨豪放,都是“金剛怒目”式的作品。

⑴這兩首詠史詩有哪些相同點?(2分)⑵你更喜歡其中的哪一首?請用簡要的語言說明理由。(4分)更喜歡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李清照贊揚(詠懷)項羽,是對當時宋王朝屈膝金人,偏安江南,不思恢復故土,卻依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的強烈嘲諷?!吧斪魅私埽酪酁楣硇邸边@擲地有聲的千古名句,不僅是對項羽英雄氣概的贊美,也是李清照熱愛祖國,反對異族侵略的感情流露。更喜歡朱淑貞的《詠史》。作者既用“蓋世英雄力拔山”來贊頌項羽的英雄氣概,同時又指出項羽的不能用人,因而導致兵敗身亡的可悲結局,表現(xiàn)了她對國事的關心。⑵你更喜歡其中的哪一首?請用簡要的語言說明理由。(4分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詠史·赤壁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1.兩首詩吟詠的都是三國時候赤壁之戰(zhàn)的歷史,而兩位作者對“周郎”的態(tài)度并非一致,其中區(qū)別何在?杜詩慨嘆周瑜僥幸成功,胡詩贊美了年輕統(tǒng)帥周瑜的功績。赤壁

杜牧詩開頭描寫發(fā)現(xiàn)舊日武器,磨洗辨認朝代的場景,引起人們冷靜的歷史沉思。胡曾詩卻是直接陳述歷史,表達對英雄的熱情贊頌。

2.杜牧詩前兩句寫了什么?與胡曾詩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杜牧詩開頭描寫發(fā)現(xiàn)舊日武器,磨洗辨認朝代的場景,過華清宮①絕句杜牧

[甲]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乙]新豐綠樹起黃埃②,數(shù)騎漁陽探使回③。

霓裳一曲千峰上④,舞破中原始下來。

注:①華清宮:建在驪山上(今陜西臨溪縣南)的唐代行宮,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游樂之地。②新豐:唐縣名,在陜西臨津東北,離華清宮不遠。③漁陽:唐郡名,是范陽節(jié)度使所統(tǒng)轄的八個郡之一。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這里用漁陽指代安祿山反叛之地。④霓裳一曲:《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舞曲。過華清宮①絕句杜牧1兩首詩均有煉字精確而語義深沉的特點,試分析第一首的“笑”字和第二首的“破”字有何深意?!靶Α弊置鑼懥死笾Φ絹項铄纳駪B(tài),寄寓了作者的譏刺。

“破”字形象地揭示安史之亂產(chǎn)生的后果,象征著苦難而飽含作者的憤慨。1兩首詩均有煉字精確而語義深沉的特點,試分析第一首的“笑

題烏江亭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疊題烏江亭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主卷土來?

注:烏江亭在安徽和縣烏江浦。項羽垓下戰(zhàn)敗,逃至此地,烏江亭長駕船請他渡過江東。項羽說:“我當年與江東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乃自刎。

題烏江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