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懂得適用判例故事,才能當法官_第1頁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懂得適用判例故事,才能當法官_第2頁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懂得適用判例故事,才能當法官_第3頁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懂得適用判例故事,才能當法官_第4頁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懂得適用判例故事,才能當法官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懂得適用判例故事,才能當法官《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何晏注:“溫尋也。尋繹故者,又知新者,可以為師矣?!睂だ[,反復推求。尋與熔通,即把涼的東西溫一溫?!蹲髠?哀公十二年》:“若可尋也,亦可寒也?!笨追f達疏引《儀禮?有司徹》鄭玄注:“尋,溫也?!币隇橹厣昱f事。如《公羊傳?成公二年》:“尋舊盟也?!奔粗販嘏f約之義。皇侃《論語義疏》引孫綽曰:“滯故則不能明新,希新則存故不篤,常人情也。唯心平秉一者,守故彌溫,造新必通,斯可以為師者也?!敝祆洹墩撜Z集注》:“溫,尋繹也。故者,舊所聞。新者,今所得。言學能時習舊聞,而每有新得,則所學在我,而其應不窮,故可以為人師。若夫記問之學,則無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學記》譏其不足以為人師,正與此意互相發(fā)也。”楊伯峻先生譯:“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就可以做老師了?!辈⒄J為皇侃《義疏》以“溫故”為“月無忘其所能”,“知新”為“日知其所亡”(《論語?子張》:“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亦通。以上幾種解釋均把“故”解釋為舊知識,把“新”解釋為新知識,把“師”解釋為“人師”、“老師”??鬃邮情_創(chuàng)民間教育的第一人。此間,雖有鄭國鄧析傳授訴訟知識,少正卯也聚徒講課,但其規(guī)模、影響遠非孔子。因此,從教育教學角度,將“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理解為溫習舊知識,領(lǐng)略新知識,如此則可以當老師,是有道理的。1但是,須知,孔子開創(chuàng)的民間教育是個新事物,而他所充當?shù)拿耖g教師也是個新職業(yè)。因此,孔子所謂的“師”是否就一定是教師呢?如果我們打破教育教學這個比較狹隘的視野,從當時宏觀的歷史文化背景來入手的話,也許會得出新的結(jié)論??鬃訌氖陆虒W活動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一是承繼古代文化知識;二是對當時的社會政治施以間接影響;三是塑造學生群體完美人格品行;四是為剛出現(xiàn)的官僚對外培養(yǎng)新鮮血液。特別是最后一項,又似今天的職業(yè)教育和業(yè)務(wù)培訓。所謂“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論語?子張》),“先進于禮樂”,“后進于禮樂”(《論語?先進》)者,均可證也。因此,如何為官,如何施政,是孔子教學中不可或缺也是弟子熱衷關(guān)切的問題。在這個領(lǐng)域,“學而時習之”成了理論學習與政治實踐相結(jié)合的最佳境地??鬃雍偷茏觽儚奈粗M言做官。“不仕無義”(《微子》);“天下有道則見”(出來做官)(《泰伯》);“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述而》);“學也,祿在其中矣”(《衛(wèi)靈公》);“子張學干祿”,孔子以“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作答(《為政》),又說:“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如果讓我主持國政,一年取得小成績,三年取得大成績;“三年學,不至于谷(做官),不易得也”(《泰伯》,意謂學了三年還沒做官,太少見了);“子貢問政”;“子張問政”;“季康子問政”(《顏淵》);“子路問政”;“仲弓為季氏宰,問為政”(《子路》);“子路問事君”(《憲問》);“顏淵問為邦”(《顏淵》);“子張問從政”(《堯曰》),等待,不勝枚舉??鬃拥牡茏佣啻握劶白约旱恼伪ж?。如(《先進》)載:子路說,我掌管“千乘之國”,三年可使百姓勇于戰(zhàn)斗;冉求說,我管理六七千里的邦國,三年可百姓富足;公西赤說,我做一名管理“宗廟之事”的司儀,主持與外國的盟會??鬃訉ζ涞茏訌恼芰σ捕嘤性u價。如《公冶長》載,孔子說:仲由,“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冉求,“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公西赤,“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又如《雍也》載,孔子說仲由果斷決斷,端木賜通情達理,冉求多才多藝,均“可使從政”。但是,冉求后來在季氏當官,“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孔子就翻了臉,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擊之,可也”(《先進》)。當然孔子弟子中也有只會讀書不會做官的書呆子?!罢b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讀死書,無濟于事?!墩撜Z》中記載的文字,多是孔子上課或與弟子討論問題時的片段記錄。有的有來龍去脈,如“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子張》)是說,現(xiàn)在世道不好,老百姓不免違法犯罪,你若是破了案抓住了行為人,切不要自鳴得意。但也有不少是省略式的,如“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這段話前面理應有背景,可能是學生記筆記忽略了細節(jié),使我們今天談起來覺得突兀。屬于同樣情況的還有不少。如“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曰:聽訟吾尤人也,必也使無訟乎!”(《顏淵》),也許有人問“折獄”,問“聽訟”,才引出孔子的話來。言歸正傳,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私下揣測,孔子的這句話是為應答學生問“為師”而發(fā)的。這里的“師”與其理解為“教師”,不如理解為“師傅”、“士師”更為妥當。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師”的廣泛而又久遠的含義是官名,而教師只是剛剛問世的相對狹小而新鮮的事物。師,師氏,甲骨文中多見,是商代即出現(xiàn)的軍事專稱,指軍隊和軍隊首長。在古代,大規(guī)模出動軍隊打仗時,要攜帶“社主”(土地之神的牌位)同行?!渡袝?甘誓》:“用命賞于祖,弗用命戮于社?!辟p罰亦由軍事首長掌管,實際上是兼理軍事大法官。這個又掌管軍隊又兼理軍法的官職后來叫做“司寇”。這是中國古代刑起于兵、兵刑一體的獨有特征,正如《易?師》所謂:“師出以律”?!吨芏Y》中的“師氏”,掌管國事,并率所屬守衛(wèi)宮門,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職官。春秋時代的“師”又專指樂官,又稱“镈師”。樂官不僅指揮樂隊,還兼而主掌宗廟等重大禮儀活動。為此,自然有責任向下屬傳授音樂、儀式等專業(yè)知識。當時的“師”具有官方專業(yè)教師的色彩??鬃拥拿耖g教師身份應當是從樂師那里繼承演化而來的。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各國還設(shè)有“師”或“傅”,即國君的師傅。這是級別很高且有極高尊嚴的職位??鬃拥茏又芯陀羞@樣的例子?!妒酚?儒林列傳》:“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狈琴F族出身的平民子弟(“野人”),通過專業(yè)培訓(“先進于禮樂”),而后得以躋身于社會主流領(lǐng)域,從而推行“仁德”之政,這正是孔子的百年夢想!孔子出身貧寒,其少也賤,多能鄙事。但也曾為官,作過中都宰、魯司寇。這兩個職務(wù)理應間接、直接涉足訴訟或刑罰。弟子問種莊稼時,孔子無言以對。而問訴訟司法時,則應有感而發(fā),他和那些從未做官的老師是不同的。至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這樣理解:“故”是涉及政治和司法的故事、典故、判例;“新”有二義,一是初次出現(xiàn)的事物,二是其本義——修正、改良、革新?!墩f文解字》:“新,取木也,從斤新聲”;“斤,斫木也?!薄对娊?jīng)?魯訟-IS宮》:“新廟奕奕?!编嵭{:“修舊曰新。"“取木”,貌似伐薪,而實為修剪,即修正。去除亂枝,使木成材。因此,從政治角度而言,熟悉典故而又善于修正、改良的,才可以當君主的“師傅”;從司法角度而言,熟知判例、故事,又能因時制宜加以改良的,才可以當法官“士師”。上述二義當中,我更傾向于后者。西周春秋是貴族政體時代,在法律上實行的是“判例法”,即創(chuàng)制使用判例。亦即《左傳?昭公六年》的“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選擇合適的判例來斷案,不制定成為法典)。“事”與“故”都指判例、故事。在貴族政體下,君主、職官都是世襲的,因此,按先輩的先例去做,不僅符合法度,有符合“帥型先考”的孝道??鬃硬粌H論及“故”,也還論及“事”,并闡發(fā)了適用判例的原則?!墩撜Z?八佾》:“哀公向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毕摹⑸?、周分別以松、柏、栗之木作社主(牌位)。據(jù)禮,對違犯軍令者應在社主前執(zhí)行刑罰,故使百姓望而生畏??鬃硬毁澇捎密娏钚塘P驅(qū)使人民去打仗,加之,孔子先世為殷之后,又尊崇周禮,應為尊者諱,故而發(fā)出上述慨嘆??鬃拥摹俺墒虏徽f,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在當時是人皆曉之的成語,其本義應屬適用判例的司法原則。意思是:即使正確地適用了判例(對案件作出裁判),也沒什么值得喜悅的;由于獨斷專行而形成的判例,又怎能去匡正;已經(jīng)久遠的先例,即使有毛病也不能追究(法官的)責任了。是說,適用和創(chuàng)制判例是十分重大的事情,不能感情用事。在孔子看來,作為一名稱職的法官,要熟悉以往的判例故事,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