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悅來中學高二生物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重慶悅來中學高二生物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重慶悅來中學高二生物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重慶悅來中學高二生物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重慶悅來中學高二生物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悅來中學高二生物聯(lián)考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關于“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實驗的相關操作,正確的是()A.計數(shù)時,不應統(tǒng)計壓在小方格角上的細胞B.培養(yǎng)酵母菌時,必須去除培養(yǎng)液中的溶解氧C.從瓶中吸出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shù)之前,不必搖勻培養(yǎng)瓶中的培養(yǎng)液D.滴加樣液時,采用的是“滲入法”,滴之前,先將蓋玻片蓋住計數(shù)室參考答案:D【考點】F8: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分析】本實驗的注意事項:(1)由于酵母就是單細胞微生物,因此計數(shù)必須在顯微鏡下進行;顯微鏡計數(shù)時,對于壓線的酵母菌,應只計固定的相鄰兩個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2)從試管中吸出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shù)前,需將試管輕輕振蕩數(shù)次,目的是使培養(yǎng)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減少誤差.(3)每天計算酵母菌數(shù)量的時間要固定.(4)溶液要進行定量稀釋.(5)本實驗不需要設置對照和重復,因為該實驗在時間上形成前后對照,只要分組重復實驗,獲得平均值即可.【解答】解:A、計數(shù)時應遵循“數(shù)上線不數(shù)下線,數(shù)左線不數(shù)右線”的原則,即應只計固定的相鄰兩個邊及其頂角的酵母菌,A錯誤;B、酵母菌在有氧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并且大量繁殖,因此不能去除培養(yǎng)液中的溶解氧,B錯誤;C、從瓶中吸出培養(yǎng)液進行計數(shù)之前,需要搖勻培養(yǎng)瓶中的培養(yǎng)液,使酵母菌混合均勻,C錯誤;D、滴加樣液時,采用的是“滲入法”,滴之前,先將蓋玻片蓋住計數(shù)室,D正確.故選:D.2.在有草、兔、狐組成的一條食物鏈中,兔經同化作用所獲得的能量,其去向不應該包括A.通過兔子的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

B.通過兔子的糞便流入到分解者的體內C.通過狐貍的糞便流入到分解者的體內

D.流入到狐的體內參考答案:B3.如圖表示人體通過體液免疫消滅破傷風桿菌外毒素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2、細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細胞B.僅細胞4中含有合成物質a的基因C.②、③過程與細胞膜上蛋白質有關D.細胞5屬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細胞參考答案:B【考點】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細胞1為吞噬細胞,細胞2是T細胞,細胞3是B細胞,細胞4為效應B細胞,細胞5是記憶細胞,物質a為抗體.體液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除少數(shù)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shù)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2)反應階段: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3)效應階段:漿細胞分泌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發(fā)揮免疫效應.【解答】解:A、細胞2和3是T細胞和B細胞,起源于造血干細胞,在骨髓中成熟的是B細胞,在胸腺中成熟的是T細胞,A正確.B、人體細胞中含有合成物質a的基因,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只在細胞4中合成物質a的基因進行了表達,B錯誤.C、2和3是細胞之間的識別和傳遞,和糖蛋白有關,C正確.D、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D正確.故選B.4.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小鼠體內HMGIC基因與肥胖直接相關。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實驗鼠與作為對照的小鼠,吃同樣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時間后,對照組小鼠變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實驗鼠體重仍然保持正常,這說明(

)A.基因在DNA上 B.基因在染色體上C.基因具有遺傳效應

D.DNA具有遺傳效應參考答案:C5.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過程可以歸納為:①②③④移栽成活對此敘述有錯誤的是(

)A.①→②的脫分化過程中,細胞增殖的方式為有絲分裂B.②細胞具有高度液泡化、無定形等特點C.①是外植體,只要來自同一種植物材料,實驗結果就一定相同D.這種技術可以培育出大量不含病毒的幼苗,提高作物的產量參考答案:C略6.下列做法不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信息傳遞在農業(yè)生產中應用的是(

)A.捆扎稻草人驅趕稻田里的鳥類

B.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捕有害昆蟲C.利用秋水仙素誘導多倍體

D.播放集群信號錄音招引鳥類參考答案:C7.下表中動物細胞的部分結構與其功能配對錯誤的是()選項細胞結構功能A內質網蛋白質的合成與加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B中心體在有絲分裂前期能發(fā)出星射線,從而牽引染色體運動C溶酶體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與病菌D核仁在有絲分裂中,調節(jié)核膜的消失與重新形成A.A B.B C.C D.D參考答案:D【考點】2E:細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1、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1)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3)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4)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2、中心體:存在于動物和低等植物中,與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有關.溶酶體: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內質網:是有機物的合成“車間”,蛋白質運輸?shù)耐ǖ溃窘獯稹拷猓篈、內質網參與蛋白質的合成與加工,是脂質等有機物的合成車間,A正確;B、在有絲分裂過程中,中心體能發(fā)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B正確;C、溶酶體能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與病菌,C正確;D、有絲分裂過程中,核仁和核膜都會周期性的重建和消失,D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細胞結構和功能、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識記細胞中各種細胞器的功能,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8.在一個種群中隨機抽出一定數(shù)量的個體。其中,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16%,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36%。那么基因b的頻率是A.36%

B.40%

C.60%

D.64%參考答案:C9.果蠅正常復眼是卵圓形,大約由800個小眼組成。X染色體上棒眼基因(B)使果蠅復眼中的小眼數(shù)目減少而形成棒狀,這是由于X染色體上一個小片段的串聯(lián)重復所造成的。這種變異屬于A.基因重組

B.基因突變

C.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

D.染色體結構變異參考答案:D根據題意分析,X染色體上棒眼基因(B)使果蠅復眼中的小眼數(shù)目減少而形成棒狀,是由于X染色體上一個小片段的串聯(lián)重復所造成的,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故選D。10.下列有關人體體溫調節(jié)的敘述,錯誤的是A.寒冷環(huán)境刺激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機體產熱增加B.寒冷環(huán)境刺激可使皮膚血管收縮,機體散熱減少C.炎熱環(huán)境刺激可使甲狀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機體散熱增加D.極端炎熱環(huán)境中,人體不能只靠神經和體液調節(jié)來維持體溫恒定參考答案:C11.下列各項敘述中哪項不是在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過程中均可產生的變異(

)A.DNA復制時發(fā)生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導致基因突變B.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自由組合,導致基因重組C.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交換一部分片段,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D.著絲點分裂后形成的四條染色體不能移向兩極,導致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參考答案:B略12.初生演潛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qū)別是

A.影響因素不同

B.起始條件不同

C.產生的植物種群不同

D.產生的生物數(shù)量不同參考答案:B13.基因治療的目的就是把下列哪種分子或物質插入細胞來治療遺傳疾?。ǎ〢.隱性等位基因 B.顯性等位基因C.生長激素 D.正常等位基因參考答案:D【分析】人類遺傳病是由于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疾病,只有用基因治療才能得到根治?;蛑委熓侵赴颜;驅氩∪梭w內有缺陷的細胞中,使該基因的表達產物發(fā)揮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分為體內基因治療和體外基因治療?!驹斀狻炕蛑委熓前颜5任换虿迦爰毎?,使該基因的表達產物發(fā)揮功能,來治療遺傳疾病。綜上所述,ABC錯誤,D正確。故選D。14.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觀點,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完善和發(fā)展表現(xiàn)在

①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②種群是進化的單位

③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

④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⑤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

⑥隔離導致物種形成

⑦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參考答案:C略15.醫(yī)生常常給病人輸液,其實是生理鹽水(0.9%的NaCl溶液)。為什么不輸蒸餾水或濃鹽水?A.蒸餾水不含營養(yǎng)

B.無機鹽離子容易進入細胞

C.由血液中的紅細胞的遺傳物質決定

D.防止細胞過度吸水或失水參考答案:D16.人體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現(xiàn)象屬于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失調的是A.寒冷時出現(xiàn)寒顫

B.從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現(xiàn)肺水腫癥狀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細胞增殖和分化

D.飲水不足,抗利尿激素釋放增加參考答案:B17.海洋漁業(yè)生產中,合理使用網眼尺寸較大的網具進行捕撈,有利于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下列不正確的解釋是A.更多幼小的個體逃脫,得到生長和繁殖的機會

B.減少捕撈強度,保持足夠的種群基數(shù)

C.維持良好的年齡結構,有利于種群數(shù)量的恢復

D.改變性別比例,提高種群出生率參考答案:D18.新生兒小腸上皮細胞通過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這兩種物質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別是(

)

A.主動運輸、主動運輸

B.胞吞、主動運輸

C.主動運輸、胞吞

D.被動運輸、主動運輸參考答案:B19.哺乳動物長時間未飲水導致機體脫水時,會發(fā)生的生理現(xiàn)象是A.血漿滲透壓降低B.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受到的刺激減弱D.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作用減弱參考答案:B【考點定位】體溫調節(jié)、水鹽調節(jié)、血糖調節(jié)【名師點睛】此題考查動物體內水平衡調節(jié)的知識。當動物長時間未飲水導致機體脫水時,血漿滲透壓升高,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強,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強。20.關于“克隆羊”、“試管羊”、“轉基因羊”的說法合理的是A.在培育過程中,都用到了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核移植技術、胚胎移植技術B.它們的遺傳物質都只來自一個親本C.它們是通過相同的生殖方式獲得的D.它們在形成過程中,一般都有卵細胞參與參考答案:D21.下列生理現(xiàn)象中,沒有涉及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是A.精子和卵細胞融合完成受精作用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與肝細胞表面的糖蛋白結合C.致敏T淋巴細胞消滅抗原細胞D.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參考答案:D22..下列有關科學研究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A.摩爾根采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B.沃森和克里克使用模型建構法發(fā)現(xiàn)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C.孟德爾通過對減數(shù)分裂的研究,并用假說-演繹法揭示了兩大遺傳定律D.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采用了同位素標記法參考答案:C摩爾根采用假說-演繹法,通過果蠅的眼色遺傳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A正確;沃森和克里克使用物理模型建構法發(fā)現(xiàn)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B正確;孟德爾通過哇哦都等植物的雜交實驗研究,并用說-演繹法揭示了兩大遺傳定律,他沒有減數(shù)分裂過程進行研究,C錯誤;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采用了同位素標記法,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D正確。【考點定位】有關遺傳物質和遺傳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的相關實驗23.一段朽木上面長滿了苔蘚、地衣,朽木凹處堆積的雨水中還生活著孑孓、水蚤等,樹洞中還有老鼠、蜘蛛等,下列與這段朽木的“生命系統(tǒng)層次”水平相當?shù)氖牵?/p>

)A.一塊稻田里的全部昆蟲 B.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間充滿生機的溫室大棚參考答案:D24.下面屬于磷脂的生物學功能的是(

A.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B.構成生物體表面的保護層

C.是很好的絕緣體,具有保溫作用

D.對生命活動起調節(jié)作用參考答案:A25.如圖為部分碳循環(huán)示意圖,其中I、II、III、IV、V代表不同生物類群,①②代表相關的生理過程,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圖中I、II、III、IV、V共同構成生物群落B.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捕食關系構成的聯(lián)系是I→II→III→IVC.經過②過程釋放的能量會重新經過①過程進入生物群落D.碳元素在I、II、III、IV、V之間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傳遞參考答案:C【分析】分析題圖:I是生產者,II是初級消費者,III是次級消費者,IV是三級消費者,V是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各生物的呼吸作用?!驹斀狻緼.由上分析可知,圖中I是生產者,II、III、IV是消費者,V是分解者,共同構成生物群落,A正確;B.分解者不參與構成捕食鏈,該生態(tài)系統(tǒng)構成捕食關系是I→II→III→IV,B正確;C.能量是單向流動的,不能循環(huán)重復利用,C錯誤;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間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傳遞,D正確。故選C。26.與合成肝糖元相比,人體肝細胞合成蛋白質需要的特殊條件是(

)A.模板

B.ATP

C.基本組成單位

D.酶參考答案:A略27.下列能肯定某細胞已經發(fā)生分化的是

A.進行ATP的合成

B.進行DNA的合成

C.含有血紅蛋白

D.存在胰島素基因參考答案:C28.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發(fā)酵成酸奶,原因是

(

)

A.抗生素能夠殺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長B.抗生素呈堿性,會與乳酸發(fā)生中和反應C.抗生素能夠抑制酵母菌的生長D.抗生素在酸性環(huán)境中會被分解破壞參考答案:A29.基因型為DdEe的動物個體,其兩對基因是獨立遺傳的。在生殖時,假如卵巢中有8萬個卵原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那么可以形成具有雙隱性基因的卵細胞多少個A.8萬

B.4萬

C.2萬

D.1萬參考答案:C30.在制作泡菜的過程中,不正確的是(

)A.按照清水與鹽的質量比為4∶1的比例配制鹽水B.按照清水與鹽的質量比為5∶1的比例配制鹽水C.鹽水入壇前要煮沸冷卻,以防污染D.在壇蓋邊沿的水槽中要注滿水,以保證壇內的無氧環(huán)境參考答案:B31.將二倍體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待其長成后用其花藥進行離體培養(yǎng)得到了新的植株,有關新植株的敘述正確的一組是

()(1)是單倍體

(2)體細胞內沒有同源染色體(3)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4)體細胞內有同源染色體(5)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6)可能是純合子也有可能是雜合子(7)一定是純合子

(8)是二倍體A.(4)(5)(7)(8)

B.(1)(4)(5)(6)C.(1)(2)(3)(6)

D.(1)(4)(5)(7) B.(1)(4)(5)(6) D.(1)(4)(5)(7)參考答案:B32.下列關于人體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的敘述,正確的是A.漿細胞能夠特異性識別抗原B.饑餓時,血液流經肝臟后血糖濃度會升高C.寒冷環(huán)境下機體通過各種途徑減少散熱,使散熱量低于炎熱環(huán)境D.腎小管細胞和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能夠選擇性表達抗利尿激素受體基因參考答案:B【詳解】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A錯誤;饑餓時,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進入血液形成血糖,因此血液流經肝臟時血糖濃度會升高,B正確;寒冷環(huán)境下人體體溫保持相對穩(wěn)定,產熱量和散熱量都增加,故寒冷環(huán)境中產熱量高于炎熱環(huán)境中的產熱量,C錯誤;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則其上含有抗利尿激素受體,即其細胞選擇性表達抗利尿激素受體基因,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能受其調控,則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中不能表達抗利尿激素受體基因,D錯誤。【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內環(huán)境和穩(wěn)態(tài)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理解免疫調節(jié)過程中具有特異性識別功能的細胞,理解血糖平衡調節(jié)的過程,理解體溫調節(jié)的相關過程。33.在纖維素分解菌的鑒定實驗中,纖維素酶的測定方法一般是A.對纖維素進行定量測定B.對纖維素酶分解纖維素后所產生的葡萄糖進行定量測定C.對纖維素酶分解纖維素后所產生的纖維二糖進行定量測定D.對纖維素分解菌進行定量測定參考答案:B篩選分離得到的纖維素分解菌還需要進行發(fā)酵產纖維素酶的實驗,測定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對纖維素酶分解濾紙等纖維素所產生的葡萄糖量進行定量的測定,故B正確。34.決定DNA分子有特異性的因素是(

)A.兩條長鏈上的脫氧核苷酸與磷酸的交替排列順序是穩(wěn)定不變的B.構成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只有四種

C.嚴格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D.每個DNA分子都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參考答案:D35.如圖為四種不同的酶(分別以a、b、c、d表示)在不同溫度下酶活性的曲線。在36℃時酶活性最高的是()A.a B.bC.c D.d參考答案:B36.假定某動物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2N=4,請根據下圖指出:細胞②③④⑤⑥各為何種分裂的什么時期()A.②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③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⑥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B.②③④為減數(shù)分裂,分別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⑤⑥為有絲分裂后期C.②④⑥分別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四分體時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③⑤分別為有絲分裂中期、有絲分裂后期D.圖中不含同源染色體的細胞為③⑤⑥,它們分別處于有絲分裂的中期、后期及末期參考答案:C37.在下列物質中,存在于人體內環(huán)境中的成分是(

①血紅蛋白

②血漿蛋白

③葡萄糖

④尿素

⑤生長激素

⑥尿液

⑦細胞內液

⑧淚液

⑨乳汁

⑩Na+

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⑨

C.①⑥⑦⑧⑨

D.②③④⑤⑩參考答案:D38.在活細胞中,蛋白質的主要作用是①染色體的重要成分;②各種膜結構的重要成分;③主要的能源物質;④能組成多種酶;⑤性激素的主要成分;⑥調節(jié)細胞代謝。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C.③⑤

D.①②④⑥參考答案:D39.為獲得純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圖所示的方法圖中兩對相對性狀獨立遺傳。據圖分析,不正確的是A.過程①的自交代數(shù)越多,純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B.過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適宜花藥作培養(yǎng)材料C.過程③包括脫分化和再分化兩個過程D.圖中篩選過程不改變抗病基因頻率參考答案:D【分析】圖中①所示的育種方法是雜交育種過程,原理是基因重組;②是減數(shù)分裂,其所在的育種方法是單倍體育種,原理是染色體變異;③所示的育種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種,原理是基因重組?!驹斀狻窟^程①是多次自交和篩選,使得純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提高,A正確;過程②是花藥離體培養(yǎng),采用任一株F1的花藥均可,B正確;③是植物組織培養(yǎng)獲得植株的過程,包括脫分化和再分化兩個階段,C正確;圖中篩選過程會導致抗病基因頻率升高,D錯誤。故選D?!军c睛】育種實際上是對遺傳基本規(guī)律和變異知識應用,考試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種為背景,綜合考查誘變育種、雜交育種、單倍體和多倍體育種及基因工程育種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這部分需要重點記憶雜交育種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誘變育種的原理。40.甲圖和乙圖表示某植物在適宜的CO2濃度條件下光合作用速率與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關系,下列相關描述中錯誤的是(

)A.甲圖中,在A點上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強度,在B點上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溫度或CO2濃度B.從乙圖可以看出,當超過一定溫度后,光合作用速率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C.若光照強度突然由A變?yōu)锽,短時間內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會增加D.溫度主要是通過影響酶的活性來影響光合作用速率參考答案: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40分。)41.(14分,每空2分)我國是農業(yè)大國,將農田作為一個生命系統(tǒng)進行研究至關重要。(1)要研究農田中的群落,首先要調查 。(2)土壤動物能夠促進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并改良土壤結構。其類群組成和數(shù)量是評價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指標。所以研究人員要定期調查物種數(shù)和密度。通常采集小動物要用

方法。豐富度的統(tǒng)計方法通常有兩種,分別是

。(3)下表是某農田使用兩種肥料后4類土壤動物的物種數(shù)和密度(個/m2)調查數(shù)據。動物類群樣地跳蟲類蜱螨類線蚓類線蟲類物種數(shù)密度物種數(shù)密度物種數(shù)密度物種數(shù)密度有機肥田1016738304012019339化肥田4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