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歷史必修三專題一第二課漢代儒學-課件_第1頁
人民版歷史必修三專題一第二課漢代儒學-課件_第2頁
人民版歷史必修三專題一第二課漢代儒學-課件_第3頁
人民版歷史必修三專題一第二課漢代儒學-課件_第4頁
人民版歷史必修三專題一第二課漢代儒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第2課漢代儒學課標要求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史實。重點:理解漢武帝時代儒家思想確立為正統(tǒng)思想的歷史背景。難點:掌握董仲舒新儒學的主要內容,理解董仲舒新儒學的特點,正確評價董仲舒新儒學。自主學習反饋本課共設置了19個填空,檢查對教材的自主學習情況。從完成情況看,總體較好。

竹帛煙銷帝業(yè)虛,關河空鎖祖龍居??踊椅蠢渖綎|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這首詩諷刺了哪一歷史事件?第二課漢代儒學焚書坑儒

“焚書”遺跡

坑儒谷一、漢代儒學興起的背景(李斯上奏)“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架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也,醫(yī)樂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币?、漢代儒學興起的背景1.焚書坑儒:儒學遭重創(chuàng)根因:秦專制主義政治體制確立,文化為政治權力服務直因:儒生引用儒學經典,批評時政,威脅秦朝統(tǒng)治具體步驟:焚書、坑儒積極作用:“焚書坑儒”有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有利于鞏固剛剛建立的政權。實質:是一種文化專制政策

“漢興,接秦之弊,諸侯并起,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高祖乃令民得賣子,就食蜀、漢。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同一顏色的四匹馬),而將相或乘牛車?!?/p>

——《漢書·食貨志》一、漢代儒學興起的背景2.漢初黃老之學:儒學有所恢復(1)背景:吸取秦因暴政而亡教訓;經濟凋敝、百廢待興;黃老學說:修身,養(yǎng)生;刑德并用,以德為主;無為、不要過度剝削與壓迫人民“至漢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朽不可食。”——《漢書·食貨志》當時社會經濟狀況如何?一、漢代儒學興起的背景2.漢初黃老之學:儒學有所恢復一、漢代儒學興起的背景3.漢武帝時國家面臨嚴峻的形勢(1)土地兼并嚴重;(2)諸侯國的威脅;(3)匈奴威脅邊疆,邊患不定;漢武帝該選擇怎樣的治國思想呢?漢武帝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推恩令,打擊王國勢力建立內朝外朝制度實行察舉制鹽鐵官營,發(fā)展經濟打匈奴,通西域開辟絲綢之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漢代儒學興起的背景董仲舒(前179—前104),

廣川(今河北景縣)人,西漢哲學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膠西王相。漢武帝朝舉賢良文學之士,進“天人三策”,建議“諸不在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睘槲涞鬯杉{,形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格局,為此后兩千余年間封建統(tǒng)治者所沿襲?!洞呵锓甭丁罚?)董仲舒改造儒學,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一、漢代儒學興起的背景漢代儒學興起背景:歷史:秦朝法家思想成為統(tǒng)治思想,儒學受到打擊,漢初黃老之學成為統(tǒng)治思想,儒學有所恢復。社會:大一統(tǒng)局面基本鞏固,經濟基本恢復,以漢民族為主體的文化共同體基本形成?,F實:漢武帝面臨王國問題、民族問題、土地兼并嚴重威脅中央集權,黃老學說已不能適應統(tǒng)治的需要。個人:董仲舒改造先秦儒學迎合了統(tǒng)治階級“大一統(tǒng)”的需要。材料一:“《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辈牧隙偈嬲J為道源于天?!疤觳蛔?,道亦不變?!薄疤斓馈本褪恰叭V五常”(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間,尊卑秩序是永恒不變的。

二、漢代儒學內容“大一統(tǒng)”:個人:“三綱五?!倍h代儒學內容“君權神授”:儒+法“天人合一”:儒+道“天人感應”:儒+陰陽材料三:“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號為天子者。”材料五:“天亦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以類合之,天人一也?!辈牧狭骸芭c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薄皣覍⒂惺У乐當。炷讼瘸鰹暮σ宰l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辈牧掀咛焓侨f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諸侯應該服從他,認為人君必須遵循天道,實行仁政,限田、薄斂、省役。

發(fā)揮儒家仁政思想1.董仲舒新儒學特點:(1)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而倫理道德和身心修養(yǎng)層面的社會功能下降。(2)使儒家思想宗教化、神秘化。(3)吸收了各家思想內容,外儒內法。董仲舒新儒學的內容及作用治國思想針對問題評價“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君主專制君權合理化,有利于抑制暴政實施仁政;但是帶有迷信色彩?!按笠唤y(tǒng)”“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央集權適應了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需要,以思想上的統(tǒng)一達到政治上統(tǒng)一,結束了百家爭鳴局面,抑制思想自由發(fā)展“仁政”土地兼并關注民生,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實現封建王朝的長治久安“三綱五?!睘槿颂幨烙欣陟柟叹龣?;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有利于發(fā)揚傳統(tǒng)道德。秦始皇漢武帝不同點政策原因影響相同點排斥、打擊秦剛剛統(tǒng)一,需要鞏固君主專制;秦統(tǒng)治受到儒士攻擊儒學發(fā)展進入低潮尊崇國力強盛,建設大一統(tǒng)的政治需要;董仲舒發(fā)展儒學,適應了統(tǒng)治者的需要確立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目的實質作用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以思想統(tǒng)一鞏固政治統(tǒng)一文化專制有利國家統(tǒng)一,但鉗制了人們的思想,不利于學術思想的自由發(fā)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焚書坑儒”的比較

經過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學,能夠取得統(tǒng)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還是增加了“天人感應”“君權神授”和“三綱五?!钡睦碚?,強調神化王權和等級名分,符合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需要。同時,新儒學又增加了“大一統(tǒng)”思想,并融合了陰陽家、黃老之學及法家的一些思想,這些都是先秦儒學所不曾擁有的。

而先秦儒學宣揚的“禮”“仁”“仁政”“民本”也為新儒學繼承,并適應了漢武帝時期的政治需要。2.漢代新儒學與先秦儒學區(qū)別與聯系?1.思想上尊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央:興辦太學,“太學清議”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統(tǒng)。2.政治上重儒:重用儒者參政儒家經典(“五經”)為必讀教科書,并設經學博士。鼓勵私家儒學教育。三、漢武帝尊儒的措施3.教育上倡儒地方教育系統(tǒng)初步建立:各郡國建立學校

地方教育系統(tǒng)初步建立:各郡國建立學校中央官學——私學官學漢代學校系統(tǒng)地方官學——郡國學政治管理人才做官察舉制察舉制科目:孝廉、明經-考查儒家思想太學西漢景帝末年,江西人文翁被派到蜀郡任太守,在今成都市區(qū)用石頭建造了校舍“學官”,同時廣招“學官弟子”。據考證,這所地方官辦學校創(chuàng)立于漢景帝與漢武帝之間,距今已有2140年的歷史,堪稱中國最早的官辦地方學校。文翁在成都建成的“學官”以石材為主要建筑材料,被時人成為“石室”或“石室講堂”。教師由政府選派,學生由縣一級推薦,符合入學條件者才能“升堂入室”,坐于師前,聽其親口傳授。成都漢代畫像磚《傳經講學》圖就生動地描繪了“石室”教育情況。(1)實質:思想文化專制

(2)地位:開始成為正統(tǒng)思想;開啟了儒學神學化、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進程。

(3)歷史作用:積極:儒學地位上升成為正統(tǒng)思想;開始重視思想文化和教育發(fā)展,促進了民族歷史文化進步;加強了中央集權,為實現大一統(tǒng)奠定了思想基礎儒家思想中崇德成分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基本精神,影響了中國人的性格。

消極:

結束了各學派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扼制了學術思想的發(fā)展;“三綱五?!毙麚P綱常倫理,帶有明顯封建等級意識和迷信色彩。4、漢代獨尊儒學的評價四、科舉制—儒家思想統(tǒng)治地位進一步強化1、選官制度的變化:(先秦)世官制——(兩漢)察舉制——(魏晉)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科舉制(明清)八股取士2、科舉制的演變:確立——隋朝:隋文帝“分科舉人”完善——唐朝:明經、進士科為主發(fā)展——北宋:取士人數大增強化——明清:八股取士3、特點:①以考試成績作為選官依據;

②考試內容:主要是儒學經典課堂探究展示組問題點評組2、6組第一題7組3、5組第二題8組1、9組第三題4組課堂探究答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根據材料一、三,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張。答案:孔子主張:德治;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行“大一統(tǒng)”。(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孔子和董仲舒的主張在當時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答案:作用:孔子主張當時不被重視,未產生實踐效果。原因:①諸侯爭霸,社會動蕩,儒家思想不利于國家統(tǒng)一;②董仲舒的主張被漢武帝采納,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儒家思想成為正統(tǒng)。③因為國家統(tǒng)一,經濟恢復,國力強盛,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學適應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3)根據材料二、三,李斯和董仲舒的建議涉及什么相同問題?兩人做法又有何不同?

答案:共同問題:以思想上的統(tǒng)一鞏固政治上的統(tǒng)一,加強專制集權.不同做法:①李斯主張法家思想,以暴力方式統(tǒng)一思想;②董仲舒主張獨尊儒術,注重教化。當堂測試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